八年级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初二下册历史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初二下册历史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https://img.taocdn.com/s3/m/dc1f1cbb58f5f61fb6366677.png)
初二下册历史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程规范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设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⑴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设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习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⑵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开展;二、课程目的知识与能力:⑴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⑵了解香港和澳门问习题的由来;⑶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⑷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过程与方法:剖析“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剖析能力;回忆香港和澳门的问习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汇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剖析“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剖析能力;回忆香港和澳门的问习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汇总能力;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难点:“一国两制”设想的基本含义;四、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搜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⑴回忆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习题的由来;⑵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五、教学方法老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一、“一国两制”的设想课堂讨论: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⑵在这一设想的指导下,我国顺利地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习题?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84 中英联合声明 1987 中葡联合声明课堂活动:⑴齐唱“七子之歌”;说说七子是哪七个地方;⑵你能精确说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日子吗?⑶介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⑷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记实片⑸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3a415631b765ce0508145f.png)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目标:1、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2、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和区徽及其含义。
3、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引设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2、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二、学习新课1、“一国两制”的构想(1)交流:香港、澳门问题是怎样形成的?香港: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澳门:1553年,借地晾晒水浸货物获准在澳门居住1887年,《中葡会议草约》《中葡北京条约》占领澳门(2)“一国两制”的提出①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回答:香港和澳门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2)回归历程: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1984年)、中葡(1987年)谈判→签署联合声明→政权交接→成立特别行政区(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相关插图和《七子之歌》,回顾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情景。
教师指出: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到目前为止,它们都已回归祖国怀抱。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60b4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65.png)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叙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也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以此激发爱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香港、澳门是怎样离开中国怀抱的?2.“一国两制”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3.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新课导入】(情景式导入)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教师讲述: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把近代史上被列强夺走的七个失地,即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比作被迫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表达了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的依恋和眷眷的情谊。
到目前为止,除了台湾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其中二子——香港、澳门的回归。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活动一出示图片,思考:(1)请分别归纳香港和澳门被侵占的过程。
答案提示: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为99年。
至此,香港问题形成。
②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浸水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从此,我们丧失了对澳门的主权。
(2)近代香港、澳门遭遇“噩梦”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清政府腐败。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0fd9a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2.png)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材,主要讲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涉及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以及回归后的事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以及“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我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香港、澳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背景,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以及回归对于我国的意义也需要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掌握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以及回归对于我国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时刻。
2.案例教学法: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具体案例,深入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以及回归后的事实。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香港、澳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以及回归对于我国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80f2a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3.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讲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香港和澳门的殖民化历程,我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以及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增强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以及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法: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关历史文献。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简要介绍香港和澳门的殖民化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播放香港和澳门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
2.呈现(10分钟)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呈现我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6622f5e009581b6bd9eb44.png)
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一国两制”构想,主要介绍“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第二部分“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说明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
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有能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特别行政区也有浓厚兴趣,但是对于“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港澳台问题”等理论性强的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师多播放当时的历史录像。
学生在了解了回归的历史极其历史渊源后,再来理解“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掌握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及港澳回归的意义。
通过学生回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通过探讨“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结合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探究“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回归的意义和原因,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感受祖国的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推动实现台湾的回归。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d99c8770bf78a65295478.png)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内容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认识到“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的盛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文字材料的分析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通过材料研读提高分析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难点:一国两制
三教学设计
四、板书设计
问题的由来:《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含义)
回归后的发展:持续发展、稳定繁荣回归后的问题: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教学设计-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https://img.taocdn.com/s3/m/5eb2cb5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7.png)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执教:珠海市第九中学蒋巧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的成就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珠海与港澳回归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灵活利用珠海地方史教学素材,以历史与现实的综合视角,通过配音秀、口述历史采访等方式,更全面了解港澳回归的相关史实与历史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图片、历史纪录片等素材的开发和利用,并结合对学生家长(澳门居民)的采访,全方位了解港澳回归20年来的伟大成就。
另外,通过本课让学生领悟到:位于港澳前线的珠海,不管是过去创办经济特区,还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等历史前景下,珠海与港澳同样是“一国两制”伟大决策的受益者。
爱乡、爱国,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从我们自身做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在珠海,90%的同学们都去过港澳。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本课是他们所感兴趣的现实主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和港澳回归历史意义。
对于初中学生而已,政策、制度是抽象的。
因此,本课从学生的现实体验出发,以珠海、澳门地方史素材为补充,以开展口述历史采访为重要手段,展开“教”与“学”过程。
另外,利用导入歌曲《沧海一声笑》中的四句歌词:“滔滔两岸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苍生笑不再寂寥”“浮沉随浪记今朝”来比喻港澳回归历史的缘由、博弈、成就、寄望,组成本课知识框架,深化学生记忆与思考。
【教学环节与活动】。
2024年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93e94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7.png)
2024年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被割让和回归的过程。
学生能够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的重要意义,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变化。
学生能够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历史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加深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理解。
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选择和努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强化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历史沿革及回归过程。
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发展影响。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两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够回归中国吗?”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被割让给英国和葡萄牙的过程。
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谈判过程、基本法的制定以及回归仪式的盛况。
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两地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香港和澳门回归谈判的场景。
学生根据历史资料,自行设计对话内容和谈判策略,展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持。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fdb77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5.png)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主要讲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我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意义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以及我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国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和图片,深入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认识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意义以及影响。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
2.史料和图片: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史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方便学生观看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美丽的城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66c26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3.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事件。
内容涉及到香港和澳门的租借背景、回归的谈判过程、回归后的政治制度以及回归对我国的意义等。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谈判过程以及回归后的政治制度,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谈判过程、回归后的政治制度以及回归对我国的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知。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香港和澳门回归为例,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租借和回归的历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谈判过程,总结回归后的政治制度。
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a3319edaef5ef7ba0d3c58.png)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霸州市第八中学刘梅第十二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霸州市第八中学刘梅一、教学内容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
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特别行政区也有浓厚兴趣,但是对于“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港澳台问题”等理论性强的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我充分利用了地图以及音乐、视频资料,使学生学习用多种方式靠近了解历史;在教材处理上,我以豪哥的人物故事为线索,通过对豪哥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探讨巧妙的完成本课学习。
同时练习也以豪哥的堂哥阿发的故事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
整课巧妙的以一个人物为主线贯穿课程始终,通过一系列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理解掌握课堂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地图展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②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c9ddb351e79b89680226ec.png)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师: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词作者是谁?生:《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师:“七子”指的是哪些地区?它们现在情况如何?教师总结:“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到目前为止,除了台湾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祖国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史料展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
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2.教师提问: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提示:“一国两制”。
3.教师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什么是“一国两制”?提示:“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教师过渡:“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凡的构想。
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提示: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5.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
提示:第一,“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第三,在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既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又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
![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c3b77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7.png)
教版初中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过程以及回归后的发展情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过程以及回归后的发展情况。
难点: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香港和澳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2)简要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
2.探究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过程(1)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2)组织学生讨论,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
3.探究二: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情况(1)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2)组织学生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情况,如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4.探究三:香港和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2)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考核:通过测试或小论文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2.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认识是否更加深入?3.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4.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六、教学资源1.图片:香港和澳门地图、回归仪式图片、回归后的发展图片。
2.文字资料: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报道、评论文章。
3.视频资料: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纪录片、新闻报道。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香港和澳门回归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4.1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4.1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1ebfdc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1.png)
学具准备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思考。每个小组都提出了有见地的观点和想法,这让我感到十分高兴。但我也发现,学生在讨论中,有时会偏离主题,或者过于注重个人观点,而忽视了团队合作。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我简要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重要性和意义。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节课,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同。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详细情况;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6.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7.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撰写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思考能力。
4.1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案八年级历史下册
![4.1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案八年级历史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57b897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2.png)
第 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时空观念: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由来,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知道新时代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措施。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识记 一国两制”构想及提出者,明确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牢固树立两岸和平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加深对港、澳回归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抒发港澳被侵占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理解含义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七子之歌 容韵琳词:闻一多曲:李海鹰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母亲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真姓我要回来 回来母亲设问:谁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这首歌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香港、澳门如何被列强所侵占?又是如何回归祖国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何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出示本节课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找一同学朗读二、探讨新课:过渡语:有过失去才会叫回归。
那历史上香港、澳门如何失去?台湾又是如何与大陆分离的呢?我们学习第一篇章。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fbec3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f.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20世纪末期成功完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背景下,学生可能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国际形势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掌握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立场和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立场和政策。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背景和过程,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和国际形势的关联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和图片,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立场和政策。
4.案例分析法:选取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两地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及两地的发展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历史事件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67100459eef8c75fbfb319.png)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主权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引出本课。
教师: 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梦。
声声的呼唤:母亲,我要回来。
催人泪下,痛彻肺腑。
回家的路近在咫尺,却走了上百年。
今天让我们重温历史,感受游子归来的那份喜悦,回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和了解以下基础知识:(1)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2)“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4)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巩固,请同学们在课本找出来并牢固记忆(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实现,是中华民族的愿望。
2、提出:改革开放后,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现行_ 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制度。
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经过:(1)、香港回归;①1984年底,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②,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①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
计
【内容提要】
XXXXX:新课程标准视教材为一种重要的而非唯一的课程资。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教材限制,挖掘历史潜在价值,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及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对学生人素养的培养,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
一、设计思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新课程标准视教材为一种重要的而非唯一的课程资。
教师在上课时要研究课程标准,但同时不能被教材所局限,应充分利用图书和网络等作为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拓展历史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学生理解的能力水平组织教学,进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作为一节公开课,本节课的设计如果只是就知识线索“背景”“内容”“影响”三段式按教材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自己也难以交出满意答卷。
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对学情及本课内容特点进行了
仔细的分析,得知初二学生对香港、澳门问题的由及回归等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理论性强的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及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教材限制,挖掘历史潜在价值,使这一充满政治色彩的主题变为涵养人、读史明智的阶梯。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新材料与新情境中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思考中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及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深远意义。
二、教学过程导入材料:邓小平图像和一双皮便鞋教师讲述:2004年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中,小平同志一双从未穿过的鞋深深吸引并打动参观群众。
邓小平曾说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站一站,哪怕是坐着轮椅也要去。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北京老字号“内联升”特地为邓小平制作了这双皮便鞋,希望他能穿上这双鞋踏上回归后的香港土地,实现老人家的愿望。
但不幸的是小平同志没有等到这一天就与世长辞了。
邓小平为什么如此迫切要到香港去看一看?他又与香港的回归有着怎样的关系?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直观的图片作为导入,加上教师对图
片绘声绘色的讲述,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统一之由---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合作探究: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之后,分别展示香港、澳门被侵占示意图,学生交流总结后回答出相关史实,之后在教师结合地图简述香港、澳门被侵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示,有利于学生直观认识概念内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香港、澳门问题形成的原因。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材料展示: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毫说:“解决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怎样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就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学生在阅读材料后总结解决香港问题的两种方式及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不同的解决方式带的后果,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由武力解决到和平解决的必然转变。
自主学习:(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时间、提出者;(2)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签署的时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毕后,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述“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过程及引导
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让学生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历史材料,充分利用教材已有教学资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方式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充分考虑到两岸人民利益的情况下统一祖国的最好方式,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三)统一之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师播放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和香港回归祖国的视频,让学生感悟“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以及香港回归的民族自豪感。
同样,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澳门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由此,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设计意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在教学中不需要详细讲述其过程,主要想通过视频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即可。
(四)统一之荣---回归后香港和澳门香港回归前后,人们对“一国两制”能否成功颇有异议。
展示图片,比如,1995年美国著名杂志《财富》刊登了封面“香港之死”预测回归后香港的未。
为驳斥这种观点,教师会播放一段香港回归15周年后的访谈视频及展示香港、澳门回归以GDP增长和失业率下降数据图,以此证实“一国两制”实施维护了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而《财富》杂志在香港回归周年时刻公开承认自己错了,再一次证明“一国两制”的成功。
设计意图:以外媒宣扬的“香港之死”为
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通过视频、数据证实“一国两制”的成功,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港澳地区繁荣稳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最佳方式。
展示材料:材料一:根据香港《汇报
》引述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仅在1992至1997年间,就有30万港人移民加拿大、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1999年特区政府统计处调查,当时香港就有约11万回流人士,……香港目前约有30万回流人士。
材料二:香港、澳门回归之后,已成为中国内地电信行业走向国际的桥头堡。
港澳对于祖国内地需要的数据移动基础设施、宽带和高速光纤传输等领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撑……使之更适应国际需要。
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思考港澳回归的意义?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香港、澳门的回归不仅推动了香港和澳门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祖国大陆的发展,而且增强了港澳人民对国家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祖国统一对整个中华民族复兴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回归后的港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于完全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课堂小结:统一梦、复兴梦、中国梦、和谐世界梦,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对于民族复兴意义重大,民族复兴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
秉承“一国两制”的精神,我们不但能够实现中国梦,而且也有信心将和谐世界的梦想变为现实。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对本课内容的整体概括和升
华,用历史的方法进行价值观的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民族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回归面临哪些现实和历史的障碍?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历史学科薄弱环节,这份作业有助于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感悟与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很容易上成“政治”课,学生会觉得很乏味,没有学习兴趣。
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除了课本常规知识外,我主要通过挖掘教材潜在资并补充大量字、图片资料说明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以新的视角理解祖国统一问题。
在教学中,通过对字材料的解读和图片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也努力要求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让学生注重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学历史在提升公民的基本素质上的巨大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对学生人素养的培养,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