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作品分析
穿越曲径迷园——王澍作品解读
戏场
2
王澍常常把自己设计 建造的状态比拟为 造
现代理性宠坏了人们 告诉他们一切事物都有着
园 其实中国文人从 封神榜 中姜子牙的排兵布阵
清晰的内在逻辑 从生物到社会结构无不存在着从低
兰亭的 曲水流觞 赋诗行令 到明清文人诗画中藏 到高的进化线索 因此 在建筑中的空间体验也习惯
头去尾的谜题 都与一种不惜犯难涉险的心智竞赛有 性地给人一种幻觉 即总可以找到一条从开端到高潮
与实践 并融入了建筑专业血液之中的东西 骨子 宫中设下的令人迷惘和沮丧的亦真亦假的指示路标
里暗伏着一个极端的特征 游戏状态的神迷 王澍对 类似某种复杂的智商测验 一次次地考验着探险者的
时代建筑 Time+Architecture 2002/5 4
3
4
5
记忆力与分辨力 类似的游戏状态也同样出现在顶层画廊 相对王1.3.4.5 王澍家源自 2. 王澍家园俯视图万方数据
一个人 他为自己提出描绘世界的重任 许多年 于一种心智层面上的游戏常常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过去了 他画满了一个空间 一个用想象的省份 王 王澍的写作则执着地传达着他对语词的着魔 并带
国 高山 海湾 船只 岛屿 鱼类 人家 农具 行 有罗兰 巴特那种让人迷失其中的强烈的个人风格
苏州文正学院图书馆是一个大尺度的公共建筑
在许多方面和画廊 王澍家园都不具有可比性 然而
这些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 将它们与这种掷骰子
的游戏联系起来 王澍几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都和
室内设计或多或少地有着关联 我猜想作为建筑专业
出身的王澍 一定不甘心只是在别人为他设定的空间
中搭搭布景 做些涂脂抹粉的脸面工作 此时一种可
同样 王澍虽然常常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写作,然 而他的文字与其说是在 解释 不如说是在 解读 差别在于自己在其中所扮的角色 解释 是权威的 理性的 却总是扼杀着可能性 而王澍则小心翼翼地
王澍作品解析——宁波博物馆
3.3 历史与现实的拼接
——材料的运用
青砖的数量 最多,他们的“ 出生”年代也多 为明清至民国时 期,有部分甚至 是汉晋时代的古 砖。不少青砖上 ,还刻有“福寿 ”等铭文。
“使用 ‘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节约了 资源,体现了循环使用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 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使其质 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方面在于对时间 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 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馆本身是‘收集 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条模板混凝土’ 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 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建筑解析——宁波博物馆
设计师:王澍
目录
一
博物馆概述
博物馆概况 基地分析
王澍生平简历
二
设计思想解析
王澍思想总结 平面解析
立面解析
剖面解析
造型特点
三
设计构成解析 空间与流线
历史与现实的拼接——材料使用
细部构成
四
设计技术解析 生态环保工程
施工亮点
1.1 宁波博物馆概况
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记忆的载体,宁波博物馆带有手工印记和时间信息的旧砖瓦作为博 物馆外墙出体材料,很好地表达了建筑性质。砖墙的砌筑和窗口的布置在无序和有序间找到 平衡,在不同距离观看,墙面都有清晰地形式和丰富的表情。从纯形式角度看,博物馆形体 构成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从形式的历史意义和类型学角度考察,能在此听到江南水乡的高墙、 深院、小窗、坡顶、水街的回响。
它的北段浸在人工 开掘的水池中蕴涵 宁波历史从渡口到 江口再到港口的发 展轨迹
利用江南水乡的 细部元素,高墙、 深院、坡顶、小 窗
3.2 空间与流线
王澍作品解析
丌要以为这仅是在尺度上叏胜。 如果亯临这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癿 廊道,佝会収现“木墙”原是一 扇扇通高癿“巨门”。在许多扇 门板癿脚下,细心癿佝还会収现 长长癿插销,当佝得知这些“巨 门”竟然可以一扇扇打开,定会 受有一番惊喜。二维癿平面转而 成了通向受一丧未知空间癿通道。 显然,设计帅对艺术空间癿创造 往往需要观赏者癿体验和阅读来 完成。所谓移步换景,空间癿知 视,是在时间癿向度上完成癿。 有亰说这些巨幅癿门象征着叕老 庖铺癿“门板”,此意象丌妨看 作是对宁波历叱悠久癿商丒文化 癿一种暧昧癿隐喻。这种“文脉 主义”弅癿览读,使这丧实体空 间有了更为丩富癿内涵。
主要作品-1
■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巫建成);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幵巫拆毁);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巫建成); ■杭州丨国美术孥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幵将拆毁);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1991,建成幵巫拆毁); ■杭州斗乐桥亰防地道叔(1991,建成幵巫拆毁); ■丨国美术孥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觃划(1993,斱案); ■丨国美术孥院雕塑系馆(1993,斱案); ■丨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斱案); ■一丧退休建筑教帅癿住宅(1996-1999,斱案); ■自宅室内(1997,巫建成); ■浙江海宁陇默艺术工作室(1998,巫建成); ■苏州大孥文正孥院图乢馆(1998-2000,巫建成);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1999-2000,巫建成)。 ■杭州墙门(雕塑)(2000年,巫建成); ■杭州垂直院宅 (钱江时代)( 2001年,巫建成); ■杭州一分为二(雕塑)(2001年,巫建成); ■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巫建成);
荣获奖项
2003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觅银奖; 2004年,苏州大孥文正孥院图乢馆项目荣获丨国建筑艺术奖。 2005年,宁波五散房项目荣获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觋奖。 2005年,丨国美术孥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丨国建筑艺术年鉴孥术奖。 2008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2010年,作品“衰朽癿穹隆”获该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 2010年,不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妻子是王澍在东南大孥读 乢时癿同孥,也是他“丒余建筑工作室”唯一癿合伙亰。 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孥院釐奖。 2011年底,王澍叐聘哈佛大孥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觋教授,在哈佛大孥作题为“自 然形弅癿叒事不几何”癿演讲,其间他对着台下怒吼:“I tell you the truth!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我告诉佝们真相!丨国就是想发成美国!丨国就是想发成美国!丨 国就是想发成美国!)。 2012年,荣获丐界建筑孥最高奖项普利兹兊奖[5],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癿丨国籍亰 士,也是继1983年贝聿铭乊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癿华亰建筑帅,丐界第4年轻癿普 利茨兊获奖者。
关于王澍作品的总结
关于王澍作品的总结一. 材料方面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1.【砖瓦】回收,循环,利用,象征城市的变迁1.1“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
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
”王澍说。
王澍和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800平方米),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
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
6万片旧城拆迁回收的青瓦、3000根竹子,王澍团队和3名来自浙江乡村的泥工、瓦工和竹工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几乎在全手工的状态下造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建筑。
1.2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
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用青砖碎瓦甚至破碎的缸片垒加起来的墙壁)来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
“瓦爿墙”是用回收的50多万块旧砖瓦做的,这些旧砖瓦都是从宁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来的,其中的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都有着超过百年的沧桑。
1.3王澎对瓦片的情结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
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
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1.4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你仔细看看,可以发现如果是直壁,采用的是浙东地区的『瓦爿墙』,如果是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
」戴宗品道出了细微处的奥秘。
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有其传统根基,历史上,以慈城地区为代表的瓦爿墙随处可见,是宁波地域乡土建造的特有形式。
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
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它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不等,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代的古砖。
王澍作品赏析
目录:1.王澍介绍2.作品介绍与分析3.王澍作品特点和个人理解与启发1988年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来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1997年王澍与妻子陆文宇一起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
在一篇叫做《业余的建筑》的文章里,王澍阐释"业余":"强调一种建筑观是业余的,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自由比准则有更高的价值,并且乐于见到由于对信用扫地的权威的质疑所带来的一点小小的混乱。
"2000年,王澍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扎根杭州深度耕耘。
2002年,他出版了专著《设计的开始》。
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2012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2013年,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4月18日,《时代》杂志发布2013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入选。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博物馆、杭州南宋御街、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五散房等都是他的建筑作品。
1.象山校区建筑师王澍在象山新校园的建造中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主张。
在迅速丧失地域文化的中国城市重建有地域根源的场所结构,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共存的建筑范式活用在今天的现实,回望中国那些校园建筑因此不是孤立的设计出来,而是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思考中显现出来。
在这里,学院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自由。
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象山新校园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
建筑群敏感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的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
那些校园建筑因此不是孤立的设计出来,而是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思考中显现出来,与自然风物之间的对话,并不是观光客般的欣赏,或风水先生般的推算,场所感的营造重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感触。
王澍作品思想分析
王澍建筑思想分析及对中国城市化的思考建筑学专业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刹那间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传统建筑风貌正逐步消失,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建筑应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王澍关于城市复兴和传统建筑现代复兴思想的分析,结合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探讨中国城市化该如何更好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中国城市化、传统建筑、未来、王澍、城市复兴一、王澍的建筑思想2012年,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中国本土建筑师首次获得这个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奖项。
王澍的获奖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关注,这是因为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个阶段,传统建筑社区生活方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现代建筑简单的复制和模仿,不仅建筑师连普通的居民也要发出提问,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正如评审辞中指出:“中国建筑师获奖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代表着评委会成员们认可中国建筑师将推动中国及世界建筑思潮的发展。
同时,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成功对中国及世界而言都将是意义重大的。
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中国既要保持悠久而独特而的文化传统,又应关注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王澍基于本土建筑的思想和将旧材料与新技术成功结合的作品将对中国今后的建筑和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王澍是一个对建筑有着独立思考的人。
他一向都特立独行,在读大学时就被看作是异类,大二时就宣称没有老师可以再教他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当大家都热衷于现代主义建筑时,他曾写过论文《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危机》,批判整个近代中国建筑界的状态,从各个建筑界大师,一直批到自己的导师齐康;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死屋手记》影射了东大建筑系以及整个中国的建筑学状况,当时有人给他传话,如果不改论文就可能没有学位,但他就是一个字都不改;他的博士论文《虚构城市》阐述了他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思考,但时至今日,不少他在同济的师兄弟和老师都说看不懂。
建筑师王澍作品
建筑师王澍作品建筑师王澍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在王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王澍的作品充满了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他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秉承着传统中国建筑文化的价值观。
他在建筑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如流水、花园和树木。
他的建筑作品如同一个生命体,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中,王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天长地久”的双层小房子。
这栋建筑位于北京,是王澍和他的妻子的居所,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实验场所。
这栋小房子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阳台房的形态,它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材料,透明而轻盈。
王澍在这个作品中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
此外,王澍还通过他的作品传达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他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试图通过建筑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他设计了一个名为“雅平”的住宅项目,旨在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这个项目采用了天然材料和传统施工技术,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持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通过这个项目,王澍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还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建筑的认识。
除了以上两个作品,王澍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设计。
比如,他设计的“太阳便利店”是一座位于中国湖北省的小型建筑,它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形态,完全由当地的麦草和竹子搭建而成。
这个建筑在设计中融入了灵感来自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同时也追求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除了以上作品外,王澍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设计,有些是建筑,有些是景观,有些是装置。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崇受推崇,在国际建筑界也非常有影响力。
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具有全球化的视野。
综上所述,建筑师王澍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在建筑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通过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自然共生、人文兼容的理想建筑空间。
大师作品分析)
王澎将创作的双脚一只留在中国 传统之中,另一只则切实地踏在西 方现代的土壤上。
传统建筑的重新诠释的这种方式颇接近后 现代主义的某些手法,通过使用传统建筑符 号来强调建筑的文脉感,而对于现代主义思 想和文化则是实用性的吸收。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回望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象山新校园最 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敏感 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 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的转化为 大尺度的淳朴田园。
书写的节奏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中国最大规模的建筑实验场,其营建方式体现了中国建筑"循环建 造"的特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规划与设计在当代建筑美学叙事中 重新发现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并诠释出园林和书院的精神;来自浙 江省拆房现场的旧建筑材料砖头、瓦片、石头的使用,体现了中国建 筑"循环建造"的特点,又是对当下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的回应。 地方主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营造
王澎将这种对诗意场所的塑造称为“ 营造’ 本身含有 配置、分类、 组织的意思和工匠 的建造并不分开,与书法家的书写一样,呈 现出编织的状态对相似与临近这类做法做持 续不断的推敲,最终达成结构事件和事件秩 序之间的统一。这样产生的作品会具有永久 的生命过学,我 说恰恰是因此,王澍才更懂西方的建筑,有 的人虽然在国外读了很多书,可只懂照本宣 科,跟着西方走。所以我觉得今天中国最懂 外国建筑的就是王澍,而最懂中国古代建筑 的也是王澍。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这片校园是国立中国美术学院为它的建筑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实验加 工中心、基础教学部建造的新校园,500多教师和5000 多本科与研究生在这里教学、学习与生活
解读王澍《死握手记》
解读王澍《死握手记》王澍获在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后,被中国乃至国际建筑学者所熟知,他在创作的建筑以及文学作品中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学以及中国建筑文学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其《死握手记》中的论文内容也主要是折射当前中国社会、建筑教育和建筑师自身塑造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从中对该现状引发建筑界发展的思考,其主要的思考内容,在他的死屋手记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本文就对王澍《死握手记》中的主要内容加以阐释,对其中的主要建筑理念进行解读,旨在能够全面了解该手记的主要的内涵,使中国建筑学者能从中有所领悟。
标签:王澍;死握手记;论文;建筑学阅读过王澍《死握手记》的人都有知道,该笔记是他在就读硕士答辩种,以《死握手记》这部著名的外国文献著作,将其对建筑学的认知进行的阐述,并以此对中国当前的建筑学进行严厉的批判。
不仅如此,王澍在答辩过程中,还将自己的答辩论文在答辩教室的全部肆意张贴,并妄加评论到,中国当前算得上为建筑师的人只有一个半人,一个是杨廷宝,而另外半个人是齐老师。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学位老师和学者还是认为他的论文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介于他的表现对齐老师以及中国的建筑学的不尊重,则没有当年给与其学位,直到第二年,他再次答辩后,才将其学位证书颁发于王澍。
但是,也正是王澍这一《死握手记》版的论文,给中国诸多建筑学者以及建筑相关的设计师带来震撼,并与其警醒的作用。
因此,本文就王澍《死握手记》版的论文内容进行解读,希望其中的部分见解能够给中国建筑学者以借鉴。
1、解读王澍与《死握手记》王澍是中国较为著名的建筑师,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兼文人、工匠、哲学家、艺术家、建筑师于一体的著名学者。
首先,王澍生活中比较热爱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对中国的山水以及建筑图画有极深的感悟,在现实创作的作品中,也不乏的存在一定的山水以及人文色彩。
其次,王澍也被称为哲学家,主要通过《死握手记》中对中国建筑学的理解以及批判上可以得出。
王澍作品鉴赏
普通工人一起工作,探访最基础的建筑 建筑而其他人没有。
建造方式。这种性格也体现在后来的建
当然不可否认,即使在一
筑设计风格中,当大陆建筑界都附庸西 些人看来他的设计很符号化,
方的建筑潮流时,王澍选择赋予建筑传 但王澍仍然是尝试思考传统的
统的思想,带上传统的符号,虽然....... 先行者们中的一员,也许这方
除了直接开窗,也有用木制的错落的第二层表皮将 视线分割,室内室外的人透过这层表皮仿佛透过丛 林在观察对面。
另一处比较有趣的是建筑中的流线,比较经典案例是用室外的廊道将不同的楼层 平滑的连接起来,虽然是多层,但通过一条高低起伏的廊道,使得他们仿佛在一个 相接的平面上。同时又将杂乱开窗的立面隔断开,立面错落有致不致审美疲惫。
感觉真的只是带上了”符号“。虽然以文 面做的并不很好,但这确实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自居,附庸风雅的写一些逼格略高的 引领其他建筑师更多的关注传
文章,在建筑设计中也把自己包装成一 统,做有国人自己思想的建筑。
海 宁 少 海宁市少年宫,作为王澍1990年
的处女作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东
年 西,明显的现代主义水泥盒子的风
首先从单体建筑的总体形式看,校区的内的建筑大多以方盒子作为基本元素,然后 形成完整或不完整,单个或多个“回”的形状,在其中围合出一个空间,就像传统建筑的 院落的形制。
立面的设计是象山校区的一个亮点,王澍在厚厚的水泥或者白墙上开小窗,就像 江南传统建筑的小窗一样,因为单个窗的面积小,于是在巨大的墙面上可以形成多种 多样的排列。
美院象山校区的座落地也有
大量的农田池塘,这与大多数中 国大学校区基地有共通之处,大 学校区规划的普遍做法是用填埋 或深挖的方法对基地进行改造以 达到形成人工景观的目的。然而 象山校区的规划却尽最大可能维 持了建造地的原样,大量的农田 与池塘都被保存下来了,而且池 塘边的苇草也保持了原样,从图 片上看的话,水泛黄都泛得和农
王澍作品研究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三、建筑作品分析——宁波博物馆
二层平面图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三、建筑作品分析——宁波博物馆
三层平面图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三、建筑作品分析——宁波博物馆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三、建筑作品分析——宁波博物馆
建筑外墙由“瓦爿墙”和 “竖条毛竹模板清水混凝土剪 力墙”构成,凝聚了宁波传统 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江南水乡的 特点。瓦爿墙由瓦片、砖石、 碎瓷片等材料的堆砌而成,这 些砖瓦来自宁波及附近地区的 老城区拆迁改造,拥有着悠久 的历史,承载着弥足珍贵的岁 月见证。瓦爿墙通过旧的工艺 展现新的思路,将逝去的文化 历史呈现给大众。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目录
• 王澍简介 • 设计理念解读
• 建筑作品分析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一、王澍简介
王澍在某种意义上讲 并不能算是一个传统意义 上的现代主义职业建筑师 。他解构式的建筑形式和 对游戏状态的神迷也给现 代主义建筑师做了新的诊 释。按王澍自己的话说, 他把自己称作“业余”建 筑师,一个很建筑的“文 人”。而在设计风格上, 王澍眷恋传统,强调气氛 ,突出事件,趋向简朴。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二、设计理念解读
1、对传统文化、老建筑的 执着
王澍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地 方特色。他比较注重本民族的、 传统的元素,结合东方艺术,将 旧砖、假山石等,运用于现代的 建筑中。他的建筑具有民族乡土 特色。然而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死 板,而是不断的创新和改变。他 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 式融入现代建筑中来,使其具有 独特的功能和审美感。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建筑作品研究
二、设计理念解读
3、对建筑雕塑感的塑 造
王澍不只是做设计,而 是设计一件建筑雕塑。王澍 将自己的雕塑作品,做成了 一座座会表达感情的房子。 它的建筑的雕塑感很强,仿 佛都有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感 情的传递,具有很强的审美 王澍家园 性。 他的建筑,往往内部的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灯的极强的线条感、 屋顶的水泥质感、管道和线路的裸露;又给人一种其他的感受,王澍的 房子,因为当做了雕塑来做,所以总是让人百看不厌,有一种厚重大气, 又略带温柔的感情气质流萦其中。
王澍作品赏析
宁波五散房——画廊
画廊背丘面湖,屋顶一波三折,横 向展开,具有典型江南建筑的特征。
外墙的外层是各种砖块堆砌而 成,建筑前后各设两条砾石干 铺带,可以作为户外盆景的展 示场地。 钢筋条做垂帘,地面是各 种碎砖的铺砌。
画廊室内
宁波五散房——咖啡厅
主入口的坡道通向屋顶
咖啡厅屋面地面均为曲面,柱子微微 倾斜,桌椅均根据地面的变化特殊设 计。
漏窗
进门的小路是序厅,两旁由竹篱围绕,上方悬挂着十二个音罩,代表了十二个节气,对应 录制了鸡啼、牛哞、蝉吟、蛙鸣、小雨淅沥、微风吹拂等声音„„ 。
在这个1000平方米的空间里还原出三维的效果。“滕头馆”里种植有水稻、 草莓等植物,生态屋顶有一米五厚的覆土,种上六七米高的乔木。场馆的外墙则 进行“垂直绿化”,整个墙面都是植被,对墙体温度进行调节,既达到了节能的 效果,又节省了土地。
图书馆面向城市的界面
而在建筑的内部,所有的内部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线条感极强的灯、屋顶的水泥质感、 管道和线路的裸露。
5、垂直院宅——“钱江时代”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 融会贯通,将江南庭院元素搬到了空中, 在二十多层的高层住宅上实现了合院住宅 的感觉。
独特的双层“盒子”结构设计、罕见 的空中庭院花池、大面积的公共活动空 间,带来高层住宅与自然声息相通的踏 实感受。
狭窄悠长的廊道
宁波五散房——茶室1
茶室采用合院形态,6米高的院子中围着一个3米高 的青砖台,种着两棵大树,树影随风移动,建筑的 灵感来自民间的花格窗和瓷器中的冰裂纹。
通往窗的开启
茶室室内
宁波五散房——茶室2
另一个茶室的屋面由钢构玻璃建造,南面有一小 荷塘,经一小桥直入。
象山校园,建筑占一半,自然景观占一半。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的象山,山脚下一弯流水, 建筑顺着水势面山而建,建筑群随山体扭转、断裂。王澍说,“这首先在于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 与一座不大的山的共存,因为那山是先在的”。 象山脚下的这片空地,开工之前,原本是一片平坦的水稻田。但王澍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 “平地起坡”技法,顺着山势和水势做出坡度。王澍说,中国人盖任何房子都会讲究一个势。
(完整版)王澍作品分析
——李深
为什么他 能获得普利兹克?
灵隐寺飞来峰
杭州,浙江
这就是大学。
它会有高低起伏的道路,这些道路尽管是交通的,同时它 带有一定的含义。
一、建筑语言
1、光的运用
2、古典符号的运用
该建筑虽然使用的是集成木材这 样的现代材料,但仍很好表达了东方建筑中 斗拱的构成 “我很感兴趣地看到单纯的几何形式是如何与 具象的历史因素相联系的”
建筑语汇——“翠玲珑”
谢谢观看!
3、墙面上任何地方都能开洞,这个开口会带来两种与时间有关的变化: 一是每天不同时刻及一年四季的变化,另一种则是人的感情的变化。
“我所热衷的不是“数寄屋”实际的形式本身, 而是其精神和感情内涵,正是“数寄屋”的精神 对促进日本传统建筑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安藤忠雄
双生观,茶室,1975
“枯山水”
与“枯山水”庭院 相似的气质。
在这样的环境中, 生机与沉寂、 历史与未来, 它们带给人们更多 的是心灵的沉思 而非感官的愉悦。
李邸之庭院,1991 Lee House
李邸之庭院,1991 Lee House
安藤忠雄:如果以一种合适的抽象 手法对待自然,便可以显示其固有 的力量,远远胜过写实地表达自然
——安藤忠雄
“缘侧” 与
“数寄屋”
缘侧
“缘侧”是日本式 传统居家在客厅和 后庭园之间设置的 木廊
“非连续”的连续性
模糊空间
中转作用
六甲山集合住宅,1989
住吉的长屋,1976
“数寄”一词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方格推拉门。数寄屋即茶室。
1、数寄屋极力追求与自然的联系,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墙尽可能做到又轻又薄,成为一种丧失了重量感的抽象的存在, 墙的目的只是要呼唤出“空间”。
王澍作品解析
说王澍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
不谈建筑,只谈房子,所以就是业余的,业余建筑。
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前 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寻根”在他们那代知识 分子心里是难以割舍的。而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从白居易到李渔等文人 的文章,都在感染着他、召唤着他。王澍,学贯东西方,所以他更能从比 较中去感知那以远去中国的美。古人造园的足迹也影响着他的建筑,去鼓 励他去承袭与发展我们的华夏建筑。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把 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 待建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 设计。对于文化,建筑其实不大,尤其在文学已经杀死建筑的今天。是先 文化,再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去套文化,谓之概念。
如果说现代建筑主要还是一种“雕塑”的思维方 式,那宁波美术馆偏重“空间”和“场所”的思考则 明显地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
不要以为这仅是在尺度上取胜。 如果亲临这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的 廊道,你会发现“木墙”原是一 扇扇通高的“巨门”。在许多扇 门板的脚下,细心的你还会发现 长长的插销,当你得知这些“巨 门”竟然可以一扇扇打开,定会 另有一番惊喜。二维的平面转而 成了通向另一个未知空间的通道。 显然,设计师对艺术空间的创造 往往需要观赏者的体验和阅读来 完成。所谓移步换景,空间的知 觉,是在时间的向度上完成的。 有人说这些巨幅的门象征着古老 店铺的“门板”,此意象不妨看 作是对宁波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 的一种暧昧的隐喻。这种“文脉 主义”式的解读,使这个实体空 间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王澍作品鉴赏
画廊背丘面湖,屋顶一波三折,檐下空间具 有典型江南建筑的气候特征,建筑前后各设 两条砾石干铺带,可以作、为户外盆景的展 示场地
咖啡厅屋面地面均为曲面,柱子微微倾斜, 桌椅均根据地面的变化特殊设计;茶室采用 合院形态,6米高的院子中围着一个3米高的 青砖台,种着两棵大树,树影随风移动;另 一个茶室的屋面由钢构玻璃建造,南面有一 小荷塘,经一小桥直入;管理用房以平屋顶 立方体建筑为原型,屋中人可穿越建筑一直 看到湖面。
如果说我对象山校区大量的突破性的建筑手法感到惊奇又抱有质疑的 话,那么作为象山校区工程前期实验性建筑的五散房则让我感到更加 合理。
项目介绍
五 散 房
这五座建筑的总面积不超 过2000平米,每一座建筑 都不大,是实验建筑非常 宁波五散房是中国建筑师王澍 理想的大小。 和搭档陆文宇在宁波鄞州公园 内设计的5幢实验性建筑。 这些建筑包括茶室、画廊、咖 啡厅、管理用房。建筑手法包 括“瓦爿墙”、异形结构和传 统的夯土技艺
村一样,这里的建筑不是 在改造环境,而是从土地 里生长出来的一般,大概 可以看做是传统建筑与山 水共存的理念在现代的体 现。 而且,这种建筑松散 的布局,让穿梭在其中的 人们能完全放松下来,虽 然,即使有严谨的流线, 也可能给人们造成找不着 路的麻烦,但这也是传统 “园林”的一种特点。
立足传统与记忆重现——解读王澍作品
立足传统与记忆重现——解读王澍作品摘要:2012年,王澍成为中国公民中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
普利兹克奖堪称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将此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说明了中国在建筑发展方面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王澍的作品与传统建筑相比存在着“新简中式”的风格,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新简中式风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其次结合王澍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和宁波博物馆分析如何体现了这一风格的特点;最后,对王澍及其作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简中式”风格;王澍;传统文化;作品分析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memories -- Reading Wang Shu's works YIN zeng-chao(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Shandong.)Abstract: In 2012, Wang Shu became the first general Liz prize China citizens architect. General Liz prize is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Nobel award, the award to a Chinese architects that Chinese gained world recognition in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The works of Wang Shu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there is a "new simple Chinese" style,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Jane style;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works of Wang Shu -- Analysis of how the Xiangshan campus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Ningbo Museum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tyle; finally, put forward my own understanding of Wang Shu and his works.Key words:New Chinese style;Wang shu;Traditional culture;Analysis of works1引言客观来讲,王澍并不是一个高产量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主要建成于2000年以后,虽数量较少但件件精品,这也是他获得建筑界最高奖项的原因。
王澍建筑作品建筑意境探析
王澍建筑作品建筑意境探析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对于传统建筑的发展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尴尬的境地让人无奈,"千城一面"的格局无法打破。
中国的建筑师也已经习惯用西方美学角度去安排与解释传统的中国美学问题,因为绝大多数的设计师从西方现代性的镜子中照出的是自己的无奈,很多"建筑师"也已经被训练为西方现代观念的代言人。
无论是北京香山饭店、还是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和吴良镛的菊儿胡同,都是少数建筑师对传统建筑发展的思考。
2012年,普利兹克奖落户中国,以王澍为代表的建筑师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目前建筑创作环境的反思。
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等王澍作品深入人心,为中国建筑界的发展注入一剂活水。
研究王澍,不仅仅是研究其具象的建筑,而是研究其建筑的思想,建筑情怀,研究其对中国传统营造的继承与发展。
场所精神,建筑回归,正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1.2研究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国,因此形成同自然和偕共生的哲学观。
人们崇尚自然、依赖自然,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看成是至高的境界。
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几乎都是直接来源于自然,其形式和结构也以同自然环境迅应协调为主,具有内在的乡士特性。
由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达,在全球范围形成了"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思潮,进入工业时代后,西方的现代建筑理念开始嫌弃自然材料而热衷工业材料,崇尚机器美成为时代的主题。
当下的中国也受到该思潮的影响,开始抛弃适合当地自然气候的传统技术,忘记悠久的历史与情感,抹杀地域差异而全盘接受西化。
似是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生活在这些现代城市中的人们,感受不到原有城市的脉络,传统文化也失去传承,市民失去了在这个城市应有的时空感应和身份,因此出现了地域归属感,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强烈愿望。
研究乡土材料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使得建筑有了历史的积淀,给人以"家园的"稳定感,体现了一种本土的文化和心理认同感。
王澍作品解析——宁波博物馆通用课件
王澍作品解析——宁波博物馆通用课件一、宁波博物馆概述宁波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由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设计。
这座博物馆于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
宁波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的展览内容和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我国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博物馆。
二、王澍设计理念解读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王澍在设计宁波博物馆时,充分考虑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他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元素,如马头墙、青砖、瓦片等,将这些元素与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新颖的建筑风格。
2. “新乡土主义”理念王澍提出了“新乡土主义”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应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相融合。
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当地材料,如鄞州石、宁波青砖等,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3. “山水城市”构想王澍认为,城市建筑应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形成“山水城市”的格局。
宁波博物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周边的山体、水系,使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三、宁波博物馆建筑特色1. 独特的建筑形态宁波博物馆的外观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形态,仿佛是一座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建筑。
其屋顶采用斜坡式设计,寓意着“山峦起伏”,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呼应。
2. 绿色环保理念宁波博物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参观者的需求。
展厅、报告厅、休闲区等功能区域分明,为参观者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参观体验。
四、宁波博物馆展览内容1. 宁波历史陈列: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和场景复原,展示宁波地区从史前时期至近代的历史变迁。
2. 宁波民俗陈列:以宁波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展示宁波人民的生产生活、民间信仰、节日庆典等。
3. 陶瓷专题展览:展出宁波地区出土的历代陶瓷精品,反映宁波陶瓷文化的发展脉络。
4. 书画专题展览:展示宁波地区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历代名家作品及当代书画家佳作。
五、王澍设计手法的具体体现1. 材料的运用与质感表达王澍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中,对材料的运用达到了极致。
王澍作品分析
主要作品
• 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已建成); •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并已拆毁): •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已建成); •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并将拆毁); •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1991,建成并已拆毁); •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1991,建成并已拆毁); •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方案); •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998,已建成);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已建成); •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1999-2000,已建成)。
室内钢筋条做垂帘外墙的外层是各种砖块堆砌的咖啡厅屋面地面均为曲面柱子微微倾斜桌椅均根据地面的变化特殊设计咖啡厅主入口坡道通向屋顶各种通道的交接茶室采用合院形态6米高的院子中围着一个3米高的青砖台种着两棵大树树影随风移动茶室其一室内不规则窗的开启通往入口的小径入口立面是大尺度土花格另一个茶室的屋面由钢构玻璃建造南面有一小荷塘经一小桥直茶室其二茶室室内水景入口管理用房以平屋顶立方体建筑为原型屋中人可穿越建筑一直看到湖面管理用房的入口随地形起伏的建筑或随建筑起伏的景观管理用房宁波博物馆宁波20052008宁波博物馆建筑本身承载了宁波丰富的文化信息
在第一展厅的 “天籁之音” 音效装置区, 12个高科技音 罩将播放出高 清晰度的自然
之
音,表现出中 国农历中二十 四节气的田园
之声。
立面图
剖 面 图
建筑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古老的“瓦爿” 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热衷的不是“数寄屋”实际的形式本身, 而是其精神和感情内涵,正是“数寄屋”的精神 对促进日本传统建筑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安藤忠雄
双生观,茶室,1975
建筑语汇——“翠玲珑”
谢谢观看!
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日本馆
小筱邸的廊(安藤)
漏窗
漏窗
漏窗
将瓦檐抽象提取,在立面上进行重复
3、个性建筑语言的运用
有代表性的:
安藤——“清水混凝土”
王澍——“瓦片墙”
相对少量使用的:
安藤 —— 玻璃砖
安藤 —— 木材
王澍——竹条模板混凝土
王澍 —— 木材
二、建筑思想
所谓传统,不是看得见的形体,而是支撑形体的精神。 我认为,汲取这种精神并在现代活用,才是继承传统的真意, 我以这个理念进行自己的建筑设计。
园林
《早春图》 北宋,郭熙
“我突然看见一个世界, 在那里山石与人物等价,尺度自由转换。 如果建筑学就是对人的生存空间的一种虚构, 这种虚构就是和山石枯木一起虚构的, 它们共享一种互通的“自然形态”, 并不必然以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为基础的, 建筑不必非方即圆。”
“互为大小的矛盾尺度”
“小场所不连续的细致切分”
“枯山水”
与“枯山水”庭院 相似的气质。
在这样的环境中, 生机与沉寂、 历史与未来, 它们带给人们更多 的是心灵的沉思 而非感官的愉悦。
李邸之庭院,1991 Lee House
李邸之庭院,1991 Lee House
安藤忠雄:如果以一种合适的抽象 手法对待自然,便可以显示其固有 的力量,远远胜过写实地表达自然
——安藤忠雄
“缘侧”
与
“数寄屋”
缘侧
“缘侧”是日本式 传统居家在客厅和 后庭园之间设置的 木廊
“非连续”的连续性
模糊空间
中转作用
六甲山集合住宅,1989
住吉的长屋,1976
“数寄”一词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方格推拉门。数寄屋即茶室。
1、数寄屋极力追求与自然的联系,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墙尽可能做到又轻又薄,成为一种丧失了重量感的抽象的存在, 墙的目的只是要呼
像石洞的零散小孔和联系上下两部分的楼梯,就 暗含着“看山楼”与其基座“印心石屋”的“理型”结构。
“太湖房”
《早春图》 北宋,郭熙
”太湖石“
“大山法”
《早春图》 郭熙,北宋
《溪山行旅图》 范宽,北宋
《万壑松风图》 李唐,南宋
《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南唐
作品分析
——李深
为什么他 能获得普利兹克?
灵隐寺飞来峰
杭州,浙江
这就是大学。
它会有高低起伏的道路,这些道路尽管是交通的,同时它 带有一定的含义。
一、建筑语言
1、光的运用
2、古典符号的运用
该建筑虽然使用的是集成木材这 样的现代材料,但仍很好表达了东方建筑中 斗拱的构成 “我很感兴趣地看到单纯的几何形式是如何与 具象的历史因素相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