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理论.doc
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按照学生实际能力设计仿真任务,营造真实的或类似真实的学习情境,训练学生利用相关信息资源进行主动的信息输入、输出,沟通、合作学习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和特定环境的实际操作能力,获取相关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极力推崇“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方法,。
是交际教学法的进化、延续与发展。
“任务型”教学法汲取、升华了以往各传统教学法的优势,相对更注重信息的人际传送、沟通与互动,其核心内容是以实际意义为中心,以完成真实交际任务为终端目标,强调目标任务具有真实诉求,而且活动容量大,环节密切关联。
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2003)将任务定义为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运用活动【1】3。
以完成具体、务实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完成任务的过程即学习过程,通过展示任务成果获取、体验并体现成就【2】260。
Skehan(1998)对任务的描述是: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
他将任务的特点归纳为:1)任务必须以意义为中心;2)任务中设置的问题必须通过语言交际才能解决;3)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存在着类似之处;4)首先必须完成任务;5)之后应根据任务完成的结果评估任务【3】125。
Nunan(2000)认为:交际性任务是一项课堂活动,学生用目的语进行理解、操练、使用或交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上【4】56。
任务型教学法认为,仅仅依靠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无法让学习者真正掌握语言,使用语言才是获取语言能力的法宝。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所针对的交际目标,设计出真实的,或至少是接近真实的任务,且这些任务必须具备特定场景和程序,其过程应可预见、可操作、可控制;学生通过表述、沟通、协商、取舍、交涉、解释、询问、让步、争取等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达到目的,从而完成任务,以次达到训练、掌握语言的目的。
外语教学理论—— 任务型教学法
语言要点 (language
focus)
对将要被用来“做事”的语言的介绍,激活 与任务相关的词汇或短语这项工作可以由教 师来做,或指导班级中程度较高的学生来作现 场示范。
任务环包括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言 完成任务的活动。。
语言要点指在任务环阶段中,学生对 所要运用的语言的某些具体特征作专 门学习。
类型三 比较型 3.它的主要特征是识别共同点与不同点,对性质 类似但来源不同的信息加以比较,包括识别具体 的要点,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寻找类似与 共同之处,发现差别等。
类型五 个人经验型
3.3 任务型教学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 1
根据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知识范围状况编写“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的语言应用话题的任务。
实用性
可操 作性
是指所设计的任务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可操作性。
是指所设计任务的实效性。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 多的为学习者创造条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为学习者提 供尽可能多的互动和交流机会,从而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3.1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前任务 (pre-task)
外语教学理论—— 任务型教学法
目录 Content
01.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述 02.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与原则 03.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04. 任务型教学法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1.1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语言来完成任务, 以实现教学目标。换句话来说,使学生在任务的执 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参与、体验、互 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调动对已有 的外语资源的感知的同时运用语言,从而使语言的 学习实现“做”中学,“用”中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课堂实
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时间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性的教育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以具体的任务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过程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
它以任务为中心,已完成任务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来学习语言,它使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达到高度统一。
它具有以下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以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某种关系。
学生通过“执行”并完成任务,学习词汇和短语。
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无疑是外语教学的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JEFC的每个单元成功地将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符合,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任务,使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成为可能,这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将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任务性教学也有以下几点:(1)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课文的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惊醒任务的设计,学生会对该任务表现出关心和兴趣,他们就容易产生实用新语言的欲望。
所以,在任务型的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互相支持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尽量调到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资源,进行任务分析,进而完成任务,以达到解决问题而进行交流的目的。
例如:JEFCB1A Lesson 30 ,设计的任务(Task)是1) Ask somequestions about your friend ?2)Make your friend card..学生为把自己朋友的信息极可能多的表达出来,积极主动的查阅资料、翻阅报刊、查找词典、上网查询,甚至请教家长和老师,取得了良好效果。
原创任务型教学法教案模板
原创任务型教学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和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任务型教学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1.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2.任务型教学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3.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步骤和要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概念解释与分析(20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解释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
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好处和局限性。
3. 案例学习与讨论(3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学科,并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原理,设计一个符合该学科特点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每个小组展示并讨论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提出改进建议。
4. 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学科和老师的指导,设计一个自己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确保任务和目标的合理性。
5. 展示和反思(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并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
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设计,总结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做出改进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学生设计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创意性;3.学生在展示和反思环节中的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力。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与自己所学学科相关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同时,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对本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七、拓展延伸对于课堂时间不够的情况,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了解更多与任务型教学法相关的内容,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案模板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任务型教学设计。
任务一:选择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任务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解决方案:根据任务型教学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我们选择以下基本要素:任务目标、任务情境、任务过程、任务评价。
任务目标:明确学习目标,确保任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任务情境:创设在真实或实际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任务过程:设计一系列与任务相关的活动,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
任务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任务二:设计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步骤任务要求:根据选择的任务型教学设计要素,设计任务型教学的具体教学步骤。
解决方案:按照任务目标、任务情境、任务过程、任务评价的顺序,设计以下教学步骤:1. 介绍任务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任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创设任务情境: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3. 设计任务过程:设计一系列与任务相关的活动,包括问题导入、信息收集、团队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
4. 进行任务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个人报告、小组展示、作品展示等,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任务三:编写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计划任务要求:根据教学步骤,编写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计划。
解决方案:根据上述教学步骤,编写以下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介绍任务目标(5分钟)- 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任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创设任务情境(10分钟)- 引入实际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3. 设计任务过程(30分钟)- 问题导入:提出与任务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综合英语课教学的实践最新教育文档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综合英语课教学的实践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日益广泛,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基础英语教学阶段被广泛使用,教学效果得到普遍认可。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合作、创新、研究性学习”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关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试图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新世纪外语人才的目标。
因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理念与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旨是一致的,所以许多一线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断研究并尝试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结果证明,该模式是一种高校英语专业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其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强化。
”[4]笔者多年从事综合英语课教学,深深体会到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能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
现以《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 2 Capital Cities单元为例,探讨在综合英语课中如何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
一、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原则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是让学生完成各种任务。
学生积极地利用目的语来参与交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的习得。
多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做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
Nunan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给学习者提供语言学习的实践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把学习者的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语言学习和课外语言活动连接起来,从而达到通过目的语学会运用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
◆2001.11◆【摘要】【关键词】◆中小学外语教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应用语言学系廖晓青本文将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
Krashen认为,掌握语言是通过“习得”,而不是“学习”,习得的方法是学生接受“可理解性”的输入。
Long提出“变化性互动”的活动是*-7得的关键。
任务是语言教学中的特殊术语,它有自己的结构、组成部分和教学步骤。
语言学家认为,任务型教学极有助于习得,应加以推行。
任务习得理论互动理论二十多年来,语言理论专家与外语教育工作者都一致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任务(task)教学十分重要。
这种观点已对教学法、课程设计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目前,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在国外许多国家十分盛行。
我国外语教学界对这个方法也十分感兴趣。
那么.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其理沦基础是什么?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何区别?笔者拟就这儿个问题谈淡自己的认识。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沦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andinteractionisthypothesis)(Ellis,1999)。
Krashen(1982)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1earning)和习得(acquisi—don)。
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
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input)。
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即i+1hypothesis)。
Long(1983)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活性互动”(conversationalinteraction)才能习得。
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
任务型教学
为什么要采用任务型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与传统的PPP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凯西一、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 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二、“PP P”教学法“PP 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PP P” 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
在“PP P”教学法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知识层面上的,而并非是真实的生活交际需要。
所以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向传递的过程,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一、引言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任务的设置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定义、特点以及设计过程。
二、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定义任务型教学设计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情境设置和任务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获得学习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任务的实施,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设计的特点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地位,通过任务的设置和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 真实情境的设置:任务型教学设计通过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
3. 任务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任务型教学设计注重任务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策略。
4. 强调合作与探究:任务型教学设计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任务型教学设计的步骤任务型教学设计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任务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任务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2. 设计任务情境: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任务的情境和背景,使任务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
3. 设计任务步骤:根据任务目标和情境,设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和活动,明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任务要求。
4. 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为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如参考资料、工具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5. 组织学生实施任务:安排学生进行任务实施,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大学英语教材分析常用理论
大学英语教材分析常用理论现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教材的质量和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大学英语教材中常用的几种理论和方法,以期对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任务型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真实的、有目的的任务中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这一理论常常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得到应用。
教材的设计者将学习者放置在各种实际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材料中引入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景,要求学习者模拟实际对话,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情感认知理论情感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对于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这一理论,教材的编写者会在教材中注重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材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图片或视频,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三、交际教学理论交际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交际教学理论的应用通常体现在设计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中。
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四、语料库教学理论语料库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通过接触大量的真实语言材料来学习语言。
在教材编写中,语料库教学理论的应用体现在使用真实语料库中的例句和语言素材。
这些例句和语言素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五、可持续性教学理论可持续性教学理论认为,教材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在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中,可持续性教学理论的应用体现在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进。
教材的编写者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结合学科前沿和学生需求,不断调整教材的内容和设计。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离不开多种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理论、情感认知理论、交际教学理论、语料库教学理论和可持续性教学理论等,都对教材的质量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完整版)任务型教学理论
任务型教学理论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途径(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
1.杜威实用主义认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
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杜威的实用主义认识论认为:教育应从教师、教材、课堂转移到学生、活动和社会。
学习的目的并非记住僵化的条条框框,而要解决个体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服务于个体乃至社会群体。
为此,确定了教师的角色仅为旁观者、组织者.2.习得与互动理论习得与互动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指创设类似学习母语的真实环境,是一种轻松无意识的师生、生生及学生和环境中的互动关系.互动使学生学得的材料具有实践性.克拉申认为:输入材料稍稍超过个体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更有利于互动的产生和学习习得能力的培养。
20世纪70年代,英籍印度语言学家N.S.Prabhu 在印度南方Bangalore地区对8-12岁的小学生进行了一项历时5年的交际法实验,并提出语法知识可以而且必须会在交际活动中“学得”(pick up)。
S. D。
Krashen (1982)认为,大量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语言学家Herbert H. Clark (1996)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
” 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 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做什么)、程序(怎么做)、输入材料(辅助资料)、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情景。
《任务型教学》课件
《任务型教学》ppt课件xx年xx月xx日•任务型教学概述•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要素与特点•任务型教学实践目•任务型教学的优势与局限性•任务型教学实例分析录01任务型教学概述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教学方法。
定义以任务为核心,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和表达来实现语言习得;注重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习更具实际意义。
特点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特点任务设计原则任务的设计应该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任务难度原则任务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任务评价原则任务的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语言能力。
历史任务型教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任务型教学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世界范围内广为接受和应用的语言教学方法之一。
发展随着语言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任务型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开始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结合,出现了基于网络的虚拟任务和自主学习平台等新型教学方式,使任务型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和高效。
任务型教学的历史与发展02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是主动建构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和感知理解,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和内化。
教师是促进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供适当的任务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识,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言习得与学习过程相似语言习得是通过自然语言环境中的大量接触和使用,逐渐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注重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和情境,帮助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完整版
互相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借 鉴和分享经验,促进知识和技 能的交流和传递。
集体反思
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集体反思 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后 续学习提供借鉴。
真实情境模拟
01
02
03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案例, 让学习者在类似实际情境 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角色扮演
学习者可在模拟情境中扮 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 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针对当前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应加强对 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 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任务型教学 法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 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 ,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 实际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2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要素
任务设计
明确任务目标
设计任务时需明确学习者应达到的目标,确保任务 与教学目标一致。
真实性原则
任务应尽可能真实,贴近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或工作 场景,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度。
层次性原则
任务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 学习者深入探究。
学习者自主性
80%
自主选择任务
反思教学实践
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 并寻求改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能力 。
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某初中英语教师成功实施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英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02
案例二
某小学语文教师将任务型教学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设计有趣的阅
任务呈现与说明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任务性教学法中的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法是近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
[2 ]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
它源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在有意义的语言任务环境下,学习者的交互活动对意义的沟通至关重要,而这恰恰促进了语言的习得,因此通过任务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基于心理学理论即认知理论与社会互动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人们接收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并赋予实践的一个过程。
信息处理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它包括:输入、注意、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输出(Skehan 1998: 49)。
Skehan [3 ] (1998: 95)还认为任务包括五个特征:(1)意义至上;(2)有问题需通过交流加以解决;(3)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4)完成任务优先;(5)对任务的评价是看任务完成的结果。
任务是输入的一部分,它是目标语的载体。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协商,并保持对形式的注意,使语言得到平衡的发展。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互动(P ica1993:11)。
[4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有助于语言学习,特别是当学生遇到不明确或不熟悉的输入,或是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他们的中介语的形式和内容的反馈时,他们需要就双方的信息达成共识。
任务在这里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语境。
任务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也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理论。
任务型教学法介绍
学生反思与改进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和评价,反思 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 不足之处,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扩展与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任务的难度, 设计一些扩展和延伸的任务,让学 生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04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场景
语言培训
口语交流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实际情境中的 口语交流,通过模拟真实场景, 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口语表
任务设计难度问题
挑战
任务的设计难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任务完成度,如何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解决方案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可以采用分级设计任务的方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 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同时还需要注意任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02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 非被动接受。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 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 互,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学习资源和 引导,而非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与学习是有 区别的,习得更加注 重自然语境下的语言 运用。
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练 习写作技巧,提高英语写 作能力。
其他学科领域
历史
通过布置历史事件调查任 务,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和事件,培养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地理
通过地理信息收集和整理 任务,培养学生的地理空 间思维和地图解读能力。
科学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任务,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和实验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通 过完成任务,模拟真 实语境,促进语言的 习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理论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途径(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
1.杜威实用主义认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
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杜威的实用主义认识论认为:教育应从教师、教材、课堂转移到学生、活动和社会。
学习的目的并非记住僵化的条条框框,而要解决个体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服务于个体乃至社会群体。
为此,确定了教师的角色仅为旁观者、组织者。
2.习得与互动理论习得与互动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指创设类似学习母语的真实环境,是一种轻松无意识的师生、生生及学生和环境中的互动关系。
互动使学生学得的材料具有实践性。
克拉申认为:输入材料稍稍超过个体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更有利于互动的产生和学习习得能力的培养。
20世纪70年代,英籍印度语言学家N.S.Prabhu在印度南方Bangalore地区对8-12岁的小学生进行了一项历时5年的交际法实验,并提出语法知识可以而且必须会在交际活动中“学得”(pick up)。
S. D. Krashen (1982)认为,大量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语言学家Herbert H. Clark (1996)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 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
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
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Ellis (1990) 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
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和合适的输出的机会。
因此,外语课堂教学应包括“变化性互动(modified i nteraction)”的各项活动,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从而自然地、有意义地促进对目的语的习得。
3.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者能用语言描述对象、陈述观点或感悟材料的内容及深层内涵,即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
语言运用时不但受规则制约也受文化习俗的限定。
语言运用能力既要顾及语言的正确性,更应涵盖语言的得体性。
在我国,对学习任务的研究和设计,以及在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这一热点现象的形成体现了语言交际教学思路(Communicative Approach)已日益成为英语教学的主流,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理论对英语学习过程研究的成果。
目前英语教学交际思路已被我国广大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普遍接受。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对交际思路的认识与运用存在着不少误区。
为此,交际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应用为切实地、有效地在我国教学实际中贯彻交际教学思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4.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的理论、弘扬情感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师和教学环境的外因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任务;当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意愿,相信他们的能力,就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克服了的阻碍,加速了学习进程,更利于学习任务较早完成。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对交际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克服了交际法教学活动中出现大量非真实交际的问题,既重视语言结构,更重视语言交际,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培养语用能力。
该模式是20年来在交际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
由于新课程标准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的教学途径的支持。
与其他途径相比,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珠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务型教学途径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二、任务型教学的目的第一,学习人际交往,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建立和维持某种人际关系。
第二,学习从社会媒体(报纸、杂志、宣传品、广告、报告、电影、电视、广播、音像制品、讲座等)获取用所学语言传播的信息,并付之应用。
第三,学习欣赏与所学语言水平相当,但词汇有所扩展的作品,如故事、诗歌、歌曲、戏剧等,并能对其做出反应,甚至自己进行创作。
三、任务型教学的特点(1)真实性。
真实性是任务型教学最显著的特点。
即语言材料、语言情境、语言运用、任务评价都应是真实有效的,这样才能保证实践的质量。
(2)可操作性。
任务设计在任务型教学中是第一个重要的步骤或五一节,设计的任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进入实施阶段,可以产生语言的或非语言的结果。
(3)差距性。
这项任务应当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有一定差距,学生无法在没有学习所学内容之前完成,而必须在学习所学内容之后才能完成。
这些差距可以是知识差距(knowledge gap)、能力差距(ability gap)、技能差距(skill gap)、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也可以是文化差距(culture gap)。
(4)层次性。
实行任务型教学考虑到不同学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都有不同的标准,这样可以调动各学段、各层次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
(5)发展性。
任务型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6)开放性。
在英语的学习中需要运用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搞好教学的方法是敞开大门、博采众长,用好课堂、利用课外。
(7)系统性。
任务的设计、实施、评价考虑语言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
(8)全体性。
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全面参与,并非只有个别学生有任务,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9)全面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不仅鼓励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注重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如人文精神、意志毅力、道德情感等。
(10)合作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相互协作和合作,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克服语言及其他方面的困难,共同完成任务。
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等。
四、任务的结构Nunan(1989)认为,任务具有结构性,由五部分组成:任务目标、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输入材料的各项活动、任务所隐含的教师和学习者的作用、任务执行的环境。
任务目标教师角色(Goals)(Teacher role)输入材料学生角色(Input)(Learner role)活动任务环境(Activities)(setting)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ommunicative tasks五、任务的设计原则语言学家对任务的设计提出了以下设计原则。
1.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The authenticity principle)。
任务的设计要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语言情境和语言形式等要符合实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况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2.形式--- 功能性原则(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
任务的设计注重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语言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
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
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能够自己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交际中进行真实运用。
3.阶梯型任务项目原则(The task dependency and the task chain principle)。
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任务(mini-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
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即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递进。
4.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 )六、任务型教学的步骤1.Leading in / Warming-up activities for interest.(兴趣热身)2.Pre-task preparation(任务前的准备阶段)3.While-task procedure(任务的实施阶段)4.Post-task activity(任务后的输出活动)5.Check(评价方式过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