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冲压模具三维DL图规范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图规范

目录序号内容页次1 模具编号方法 22 图纸图幅、图线及比例 33 模具技术要求 64 装配图图面画法85 冲压工艺过程图126 工序图241. 模具编号方法———1.1. 产品图号按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产品图号。
1.2. 工序号➢ 例如:4/5表示该零件共需5套模具完成,该模具为第4序。
➢ 若存在工序借用模具时,工序号的编排时不考虑该借用模具。
例如:某零件共需3套模具完成,但其中有一套使用借用模具,则其工序号应编排为1/2、2/2,其它依次类推。
➢ 同一产品件的改进模具,其编号依次在其工序号后面缀加—A 、—B 、—C ……。
➢ 若工艺方案调整增加模具,则在工序号后加-Zn 。
例如:某零件原有4套模具,因工艺方案改进,在第2序后需要增加1套模具,在第4序后面需要增加2套模具,其新增模具的工序号分别是2/4-Z1、4/4-Z1、4/4-Z2。
1.3. 模具零件序号 ➢ 装配图统一编写为00。
➢ 零件图序号的编写以主视图为主,以顺时针方向整齐排列为01,02,03,……。
➢ 对于工作组件,在装配图中只标注组件的顺序号,组件中各零件的顺序号在单独的组件图中编号。
如:在02号组件下的零件编号02-1,02-2,……,依次类推。
➢ 组件下的零件明细表在总明细表中体现。
2.图纸图幅、图线及比例2.1.图纸幅面的选用图纸幅面优先选用A0、A1,允许选用A0加长,A1加长,A2、A3、A4,如下图所示:2.2.图框格式的选用图框格式采用留装订边的图纸,格式和尺寸按GB10609.1-93的规定,如下图所示:2.3.图线型式及应用2.4.制图比例执行GB/T14690-93)制图比例优先采用1:1,1:2,2:1,5:1;允许采用1:2.5,1:3,10:12.5.字体(执行GB/T14691-93)➢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高选用14号、10号、7号、5号字体。
汽车冲压模具三维DL图规范

创建三维DL图的有关规范1.三维DL图所包含的内容:a.各冲压工序的三维数学模型;数模反映该工序完成后的工序制件型面及尺寸;b.基准点的选取及基准点的车身坐标;c.各工序的冲压方向;d.各工序的模具中心线;(各序模具中心线结构设计者与冲压工艺设计者应协调一致)e.各工序的送料方向;f.冲压线及冲压设备的选择;g.各冲压工序加工内容的标示;不同的工序内容应放在相应的层里。
DL图层的规定见第4页,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工序的特征线、特征片.h.制件的毛坯尺寸;i.拉延凸模的凸模轮廓线;j.修边刃口轮廓线及废料刀的布置;(含各工序废料流向示意图)k.翻边或整形轮廓线;l.各工序所用气垫顶杆的位置;(含生产用顶杆布置示意图。
DL平面图中生产用顶杆孔用细实线表示,试模用顶杆孔用双点划线表示。
)m.到位标记销位置;(含L、R件标识及依据用户要求的制件代码压印位置等)n.C/H孔(模具型面研修用孔)位置;o.C/P 点(型面、轮廓检测点)坐标;p.侧冲、吊冲、双向斜楔机构布置及工作角度示意;q.多工步或双模膛模具,制件基准点与模具中心线的位置、角度示意;r.修边刃口的局部处理示意及多次修边刃口交接处的处理;s.数模表面指示;(板料在模具中的料厚及料厚方向的指示)t.各工序冲孔的孔径及孔位尺寸(或坐标);u.各工序数模轴测图示意;v.各工序的主要特征尺寸标注;w.制件的材料;x.进出料方式;y.有关的技术要求及说明。
2。
创建三维DL图的一些要点事项2。
1选择确定基准点的原则(1) 由于基准点既是设计的基准,又是模具型面加工的基准,故基准点在平面图中应尽量与模具的中心线交点一致,在模具平面图中,中心线的交点作为模具坐标的原点.(2) 基准点尽可能靠近零件的几何中心点,其车身坐标尽量为整数(即坐标尾数为0或5),并在图中注明基准点的车身坐标值(X、Y、Z)。
(3) 各工序的基准点统一采用同一点。
即一个零件不同的工序,只能取同一点作为基准点,保证各工序基准统一。
DL图标准

目录目录 (1)一、冲压工艺过程图的作用 (3)二、冲压工艺过程图的内容 (3)三、冲压工艺过程图的制图要求 (4)四、工序名称及编号 (4)1.工序名称 (4)2.工序编号方法 (4)五、冲压工艺过程图上的标注 (4)1.冲压方向: (4)2. 送料方向 (5)3. 基准点 (5)4. 制件转角、转角顺序 (6)5. 模具制作研模用工艺孔(C/H孔) (7)6. 拉延标记的位置 (8)7. 实型制作用检查点(C/P)(根据客户要求增加): (8)8. 模具表面监测点(D。
C/P)(根据客户要求增加) (8)9. 工序用图示方式表达,字高5mm (8)10. 坐标线 (8)11.模具冲压中心线表示符号: (9)12.如果模具中心和机床中心不重合,要求注明,同时标出相对位置尺寸。
(9)13.翻边线、整角、成形及修边线、孔位的加工范围及加工方法指示: (9)14.模具表示内容 (10)15.回弹量折入表示: (11)16.后工序成形时,应表示凸模、凹模、芯的分界: (12)17.球窝形状、止口形状要用形状详图表示: (14)18.侧加工方向,加工范围等指示: (15)19.坯料尺寸 (15)20.工序简图栏的记入事项: (15)21.说明栏记入事项 (16)六、设计模具工序图要求注意的其它事项 (16)6.1 工序图的作用: (16)6.2 工序图的作图要领: (17)6.3 工序图的内容: (17)6.4 工序图的画法 (17)6.4.1冲压方向 (17)6.4.2 制件基准点、基准线的指示(平面、断面图上均需标注) (17)6.4.3加工范围的表示: (18)6.4.5翻边线、修边线的表示 (18)6.4.5孔、球窝等的表示: (19)6.4.6回弹处理表示: (19)七、三维DL设计注意事项 (19)八、冲孔一览表废料排出示意图 (21)附录:D/L图设计评审表 (22)一、冲压工艺过程图的作用a. 检查讨论成形性、加工性,将其结果图纸化;b. 工序间的加工内容及加工范围明确化,以防止设计及后工序失误;c. 明确加工基准及制件基准;d. 实型制作时基准点的指示,以及冲压转角的转角基点及转角方法指示;e. 作为各工序工序图的制成依据及NC编程的基准;f. 制件公差及回弹角指示。
冲压模具的DL图产品图检讨

冲压模具的DL 图产品图检讨A. 产品图分析1) 产品图- 汽车车体(BODY IN WHITE : B.I.W)的产品图是在车整体的三轴中设定任意的基准点,以100mm 为单位画有车线(CAR LINE )的图纸上以三角法图示B.I.W, ASSEMBLY (总成)及单件形状。
2) 基准线- 物体的形状,位置,大小等可以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准确标出。
为了画出(图纸化)这个图,把各部位变化的形状按某种基准线(3坐标时是3轴)切割,然后按投像法画出。
- 车体的产品图又称为线图,如下图以某种一定的尺寸把产品(车体)切断,再集合各断面以一定形态的线连接后做标记。
车体线图中所使用的基准线是X ,Y ,Z 三轴,其名称虽然每个公司都各有不同,但一般是如下。
其间距一般是100mm 。
水平断面线 (WA TER LINE) : WL 轴断面线 (BOW LINE) : BL 横断面线 (TRANSVERSE LINE) : TL3) CAR LINE (车线)的体系- 各汽车公司都树立有固有的CAR LINE (车线)体系。
Y 方向0基准图 轴断面线图 横断面线-一般以驾驶座为基准设定CAR LINE (车线)。
既驾驶人为中心左侧叫LH(LEFT HAND SIDE), 右侧叫RH(RIGHT HAND SIDE),前侧叫FRONT ,后侧叫REAR ,上侧叫UPPER ,下侧叫LOWER 。
- X 方向基准是大部分汽车公司将车体中间的中心线设定为0,驾驶人的目视方向为基准左侧叫LH ,右侧叫RH 。
一般情况下图纸上只画有驾驶座的一侧,另一侧只画非对称事物。
- Y 方向基准有前轮中心线设定为0,其前侧以 - 表示的公司(NISSAN,MITSUBISHI, HONDA 等), 从前轮中心线再往前1000mm 的点设为0的公司(TOYODA),从区分车内和车外的DASH PANEL (隔板)再往前2000mm 的点设定为0的公司(G .M), BUMPER (保险杠)等在车的最前端的部位设为0的公司(SUZUKI, MAZDA)等各公司都有所不同。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dl工艺数模设计规范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dl工艺数模设计规范随着汽车工艺的不断进步,汽车的外观设计对于汽车厂商来说越来越重要。
在汽车外观的设计中,汽车覆盖件变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汽车覆盖件指的是汽车的罩子、侧翼板、车门、车顶等外层部件。
由于这些部件直接影响汽车的外观和功能,因此汽车覆盖件的设计非常重要。
而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模具的设计是这些部件制造的核心之一。
汽车覆盖件制造的核心在于冲压模具,而冲压模具的数模设计规范是保证冲压制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使用数模设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汽车覆盖件制造的精度和效率。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数模设计规范。
1. 模具材料的选取模具的材料对于模具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模具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模具材料应该具有高硬度、高温度和抗腐蚀等性能。
目前主要的模具材料有高速钢、合金钢、固态合金等。
在选择模具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到制造成本、加工难度等因素。
2. 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应该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模具结构应该简单化,以提高模具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考虑模具的拆卸、安装、加工和维修等方面的设计。
模具还应该具有清晰的冲顶顺序和所有的变形情况,这将有助于提高制造精度和减少排错时间。
3. 模具加工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应该注意规范加工操作。
需要根据模具设计中的零件尺寸和公差精度列出加工工序。
在加工中应该注意防止误差的出现,加工零件前应该将工艺过程和顺序确定下来,并通过仿真软件检测一下。
同时,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具表面的修整和防腐蚀处理。
4. 模具装配在模具装配过程中,需要注重安全和质量。
装配工作应该进行认真的规划,应该先对各个零件进行清洗和整理工作,然后按照设计图的要求,将散件装配起来。
在装配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模具位置的清洁和检查。
5. 模具试模和修整模具的试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试模之前需要对模具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检查各个零件是否卡死,确定冲压顺序并制作出合理的切折角。
绘制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综合工序图[DL图]的方法 -2222
![绘制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综合工序图[DL图]的方法 -2222](https://img.taocdn.com/s3/m/ba1967f94693daef5ef73db8.png)
绘制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综合工序图[DL图]的方法 -1- 汽车车身覆盖件均系复杂的双曲面壳形薄钢钣件。
现代汽车外形日趋流畅和饱满,艺术性变换频繁,都给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带来难度。
现代汽车行驶速度愈来愈高,对车身覆盖件的成形尺寸精度要求也愈来愈高,更加增加了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的难度。
冲压成形汽车车身覆盖件是采用压力机上安装大型冲模,通过冲裁展开料,拉延成形,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程序冲压而成。
如何处置各道程序的成形內容,以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成形合格的车身覆盖件的关键。
我们把这一工程称为它们的综合工序图(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的设计。
DL 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是大型冲模结构设计要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出现差错, 大型冲摸结构设计再完善也多半会报废重来。
汽车车身覆盖件的成形方法是沿用了阶梯式矩盒形件拉延成形的变形理论基础,再演变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成形方法。
a)车门內板拉延件b)阶梯式矩盒形拉延件(图一)拉延件的对照图如(图一) 所示,a为车门內板,b为阶梯式矩盒形件。
将车门內板附加工艺补充面之后, 就变成了一个可拉延成形的冲压件,它与矩盒形拉延件多么相似。
图中A和a同属于圆筒形拉延件圆筒壁的拉延变形区;B和b也同属于直边部拉弯之弯曲变形区,都属于类同的塑性变形方法。
如(图一)所示,C和c也同是阶梯形状,变形性质也是类同的。
无任工艺补充面如何变换,其拉延成形的基本点並没有甚么多大的改变。
(图一)a)还说明,任何汽车车身覆盖件均可以通过增加工艺补充面的方法演变成拉延制件,而覆盖件的主体双曲面形状均是在拉延模內一次拉延成形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形状的覆盖件。
因而拉延成形制件是覆盖件成形的主体,也是覆盖件成形成败的关键。
满足汽车车身设计要求的覆盖件,往往不可能是理想的拉延制件,但是通过某些形状的变换之后,就成为了较理想的拉延制件了。
这些变换应该在后续的工序工程中再成形回复为覆盖件,而再成形时不仅成形形状准确,还要不再使已成形好的覆盖件主体形状发生意外变形。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dl工艺数模设计规范教材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dl工艺数模设计规范教材5. 拉延工序A. 概要1) 拉延工序一般是压机加工的基本工序, 是确保制品形象的工序。
一般冲压线生产是从拉延开始经过修边, 切断, 翻边,整形等的工序完成最终板件。
2) 直接成型产品因很难对准拉延的基本条件, 因此大不分不可能。
跟着考虑成型性在产品形象外增加与同拉延条件的形象, 使一部分制品形象能在后工序加工( 在拉延中最终形象的成型不可能的情况), 有必要变更一部分形象。
像这样在制品以外增加做形象的必须定义数值才能正确做出形象。
为了做数模作业, 赋予正确的数值才能最终做出设计者意图的形象。
3) 拉延的基本条件是压边圈和凸模的形象。
压边圈是为了做出凸模内形象, 控制被拉进去的材料的褶皱, 压住材料自体的带有平面的构造物。
压边圈选定不好的话就会发生划痕, 裂痕及褶皱。
凸模是带有制品凸出来的形象的构造物。
此些现象是根据相互关系及压边圈的影响下产生各种小变形, 也产生各种不良, 为了调解此些事项要变更一些形象或增加调解。
4)因为事实上在拉延上发生的褶皱在后工序无法去除,因此大部分DL图设计者尽可能在拉延中使制品裂开设计。
可是这样在模具制作后调整模具时投入很多工数因此不理想。
最近出来了成型性CAE分析程序可提前检证,能够提前做更正确的形象。
可是还没有完全的成型性CAE分析程序,因此还是要有一定的余量设计为好。
5)若产品形象深或有突起形象时很难一次性拉延。
此种情况要做2工序以上的拉延。
再者因大型压机的缓冲行程为300 mm因此拉延工序的成型高度超过300mm的情况事实上不可能成型,一般情况超过200mm的情况成型也相当困难,量产时也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分为2工序以上成型的情况很多。
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图24.各种拉延板件B. 拉延工序的种类1) 根据压力源的分类■ 双动拉延- 主要使用在大型冲压板件的形态, 滑块为内外的2 种, 外滑块固定压边圈, 内滑块固定凸模。
DL图制作规范

DL图设计规范1、工法图制作调用标准PRT样板,文件存放PK2\BiaoZhun\YB.PRT,其设置以调整完毕。
2、DL图制作时需放置前后序接刀图、基准侧简图、工序标识简图、废料刀工作图、废料排放简图。
3、DL图工序标识依据DL图样板制作,样板文件存放在PK2\BiaoZhun\DL图工具下,按文件说明安装后即可使用,此样板功能限于Drafting标注。
4、根据客户要求增加CP检测点(四点)及CH孔的车身位置坐标。
5、图层放置说明:Layer1 放置op10拉伸补充型。
Layer2 放置op10拉伸分模线、坯料线、CH孔、到底标记、拉延筋中心线。
Layer5 放置产品数模及中心线。
Layer11 放置Y轴断面线。
Layer12 放置X轴断面线。
Layer21 放置op20拉伸型(后序转角时放置)。
Layer22 放置op20修边线、坯料线、CH孔(后序转角时放置)。
Layer23 放置op20此序工作型(补充型)。
Layer24 放置op20修边线、坯料线、CH孔(依据拉伸冲压方向放置)。
依次类推Layer31、Layer32、Layer33、Layer34放置op30工作内容…Layer100放置图框。
Layer200放置标注及各工序图框。
Layer250 放置车身位置产品数模。
6、DL图按1:1制作。
7、DL图按照第3角法进行设计。
8、DL图的尺寸标注选用Helios标注,字体大小选用3、1、1、1、0.5,ID SYMBOL标注选用15号SYMBOL。
9、标注颜色选用37#(白色)中实线标注,工序内容选用5#(紫色)粗实线标注。
10、各工序内容图采用XY平面表示,其送料方向为YB中的0.5倍,字体选用2、1、1、1、0.5,箭头更改A=2、B=20。
11、DL图存盘选用在Drafting下全屏存放。
12、DL图制作以英文字体表示。
PUNCH PROFILE--凸模分模线 BL LINE—坯料线 OVER DRAW--过拉延SCARP CUTTER LAYOUT—废料排放图 SECTION—剖面 BOTTOM MARK—到底标记LOWER DIE—下模 UPPER DIE—上模 FEED—送料方向D.H—闭合高 BEED—拉延筋 PRESS--冲压方向CAR LINE—车身中心线 TRIM—修边 DRAW—拉延PIERCE—冲孔 FL(DOWN)--向下翻边 FL(UP)--向上翻边BUR—翻孔 RST—整型 SEP—分切OVER FL—过翻边 C—表示前缀13、制作DL图时要求只保留坯料线以内形状。
冲压模具的DL图产品的SET UP成型角度

冲压模具的DL图产品的SET UP成型角度A.概要1)SET UP的定义SET UP是指为了零件的加工性,模具图纸上零件的均衡布置及提高材料利用率,在零件的平面图,侧面图,正面图的CAR LINE(车线)或WORK LINE(工作线)中找出有任意角度的WORK LINE(工作线)或模具中心线的行为,有以下两种方法。
回转(ROTA TION) : 为了满足以下条件以平面图为基准在CAR LINE(车线)或WORK LINE(工作线)中找出有任意角度的WORK LINE(工作线)或模具中心线的行为。
-为了在模具图上均衡布置零件。
-同时生产左右2个零件时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倾斜(TIPPING) : 侧面图或正面图为基准在CAR LINE(车线)或WORK LINE(工作线)中找出有任意角度的WORK LINE(工作线)的行为。
2)SET UP(成型角度)的目的- 一次型(拉延模具,成型模具等成型为目的的模具)①从塑性加工特征上判断出成型比较困难或不可能的。
-预计会起皱,起波段或在加工方向发生负角的形状等。
②为了尽可能让素材的变形均一化。
-拉延深度,压边圈面外周,PUNCH PROFILE(凸模分模线),张出性等的考虑。
③为了考虑2次成型性。
-2ND拉延,整形等。
④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
- 2次型(修边,冲孔模具)①为了加工更加容易。
-负角部分及竖切割加工的避免或最小化,孔加工角度和精度等。
②为了加工更加容易。
-预计会起皱,起波段或在加工方向发生负角的形状等。
3)选定SET UP的基准点(START POINT)时的注意事项。
-尽量要靠近产品中央,使与模具中心线成一致。
-在CAR LINE(车线)上选择以10为单位间隔的正数。
-不能位于TRIM LINE(修边线), BRAKE LINE等的突出部分上。
4)其他-SET UP的制图顺序非常重要。
如果制图顺序错了,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形状,所以不但是会跟原来的意图不一样,而且制作模具后不能修改或做设计变更,所以必须在D/L图上明记SET UP顺序。
汽车钣金模具 DL图设计要求

工艺设计标题:DL图设计要求第4页共36页GB/T 4457.4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8.1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
3.2 DL图DL是die layout的缩写,全称为工艺流程图。
3.3 CH孔CH孔(check hole),是现场调试时临时在模具和制件上钻制的孔,以精确保证模具型面和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在制作DL图的三维工艺数模时候能够比较清楚地确认各工序之间的制件旋转的角度。
4 设计要求4.1DL图规范4.1.1拉延类4.1.1.1 CH孔1)CH的数量a)单个制件,CH孔数量为2个;b)左右制件共模------ 如果两制件在最后一序时切开,则CH孔数量为2个;------ 如果两制件在最后一序之前切开,则CH孔数量为4个。
c)特殊制件:顶盖3个、前地板4个,见图1。
图1工艺设计标题:DL图设计要求第4页共36页2)CH孔的位置两个CH孔的距离越大越好,同时CH孔的位置要选择比较平坦或者角度较小的平面,模具上冲CH孔的角度最大为 10度;并且放置于产品的对角部位;同时也要考虑模具设计时的结构问题,不能阻碍模具机构的设计等。
3)CH孔的中心坐标CH孔中心的X,Y坐标值取5的整数倍,同时沿z向投影到产品面上。
4)CH孔的尺寸外板使用φ6,内板使用φ10。
5)CH孔的方向线CH孔的方向线过孔心,与拉延序Z轴正向平行,标记线长度为100mm,线型为实线。
6)CH孔在拉延工序冲(后序数模中需给出CH孔位置及方向),下述情况例外:a)两次拉延的情况下,分别在各工序加工。
由于第二次拉延才能保证零件形状,所以第二序需要冲与后序共用的CH孔;为保证一次、二次拉延的型面精度一致性,第一次拉延时需冲出与二次拉延共用的CH孔。
见图2。
图2b)行李箱内外板等“L”形的钣金件,拉延工序与切边工序冲压方向变化大的情况下,可以在切边工序冲C/H 孔c) 压型件不设计C/H 孔4.1.1.2到底标记与左右件标记为直观判断拉延或成型是否到位,需在拉延模、二次拉延模、成形模设置到底标记;为直观判断拉延或成型是否到位且需区分左右件需设置左右件标记,此时左右标记同时工艺设计标题:DL 图设计要求第 4 页 共 36 页具备到底标记的功能。
模具三维DL图规范

创建三维DL图的有关规范1.三维DL图所包含的内容:a.各冲压工序的三维数学模型;数模反映该工序完成后的工序制件型面及尺寸;b.基准点的选取及基准点的车身坐标;c.各工序的冲压方向;d.各工序的模具中心线;(各序模具中心线结构设计者与冲压工艺设计者应协调一致)e.各工序的送料方向;f.冲压线及冲压设备的选择;g.各冲压工序加工内容的标示;不同的工序内容应放在相应的层里.DL图层的规定见第4页,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工序的特征线、特征片。
h.制件的毛坯尺寸;i.拉延凸模的凸模轮廓线;j.修边刃口轮廓线及废料刀的布置;(含各工序废料流向示意图)k.翻边或整形轮廓线;l.各工序所用气垫顶杆的位置;(含生产用顶杆布置示意图。
DL平面图中生产用顶杆孔用细实线表示,试模用顶杆孔用双点划线表示。
)m.到位标记销位置;(含L、R件标识及依据用户要求的制件代码压印位置等)n.C/H孔(模具型面研修用孔)位置;o.C/P 点(型面、轮廓检测点)坐标;p.侧冲、吊冲、双向斜楔机构布置及工作角度示意;q.多工步或双模膛模具,制件基准点与模具中心线的位置、角度示意;r.修边刃口的局部处理示意及多次修边刃口交接处的处理;s.数模表面指示;(板料在模具中的料厚及料厚方向的指示)t.各工序冲孔的孔径及孔位尺寸(或坐标);u.各工序数模轴测图示意;v.各工序的主要特征尺寸标注;w.制件的材料;x.进出料方式;y.有关的技术要求及说明。
2.创建三维DL图的一些要点事项2.1选择确定基准点的原则(1) 由于基准点既是设计的基准,又是模具型面加工的基准,故基准点在平面图中应尽量与模具的中心线交点一致,在模具平面图中,中心线的交点作为模具坐标的原点。
(2) 基准点尽可能靠近零件的几何中心点,其车身坐标尽量为整数(即坐标尾数为0或5),并在图中注明基准点的车身坐标值(X、Y、Z)。
(3) 各工序的基准点统一采用同一点。
即一个零件不同的工序,只能取同一点作为基准点,保证各工序基准统一。
DL图设计概要

DL图设计概要A. 概要1)冲压模具的DL图是为了画模具图而使模具形象面中的所有信息及整个工序的流程一目了然地概括了的基本图面,是模具设计的基础。
2)应当充分检讨产品图,工法计划书及冲压配置后设计。
3) 应当明确成型性,加工性的检讨结果及工程间的加工内容及加工范围,模具设计时避免各工序间的失误,生产具有一贯性的模具。
4) 决定加工及产品基准,指示CAD DATA的基准点及成形角度基准点,调整成形角度方法及顺序。
5) DL图是机械加工的N/C数控编辑时的基准。
B. 记载内容1)各工序加工方向及产品送料方向。
2)产品基准点( START POINT ), 基准线3)成型角度,顺序4)车线5)C/H孔6)MCP(基准点), MCS(基准面)7)拉延工序的压料面,凸模的分模线8)画出产品以外的拉延形象(产品图里没有标示,但成形上必须的最终产品以外的形象;和为了在后工序中加工,所摊开或展开的形象)9)标示修边线,翻边线,成型线,整形线,HOLE直径及公差等,指示加工范围,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等。
10)废料刀的布置11)每个部位的回弹量12)记载落料大小13)斜碶加工方向,范围,加工工序等的指示14)各工序的产品送料高度, 模具高度, 自动化种类等的指示。
15)保正值的图示(标示车体组装时防止因组装公差的车体尺寸变化,或预计成型后因回弹或负回弹变形时事先预算变形的尺寸,并变更的变更量)C. 设计顺序1)仔细检讨制品图。
-察看成形上有无问题。
-确认事先要求的设计变更有没有反映出来。
-确认图面是否可着手。
(设计着手图或最新图面).-确认产品的用途和功能,特别是要掌握重要的关键点.-此外的必要事项的检讨。
2)检讨工法计划书及设计配置书,必要时参考模具设计标准。
-工法计划书上有标示时,确认设计基准点(START POINT),车线,成型角度,顺序等基准事项。
-主要生产线, 次要生产线和模具高度, 产品的投入, 取出方向和自动化装置等基本冲压关联事项的检查。
DL图设计制作规范

2 。
1 拉延2 。
2 切边2.3 翻边2 。
4 整形2 。
5 其他3 。
1 图框比例3.2 字体要求4 。
1 如何整体布局4 。
2 鸟瞰图中需要表达的内容4.3 前视图中需要表达的内容4 。
4 左视图中需要表达的内容4 。
3 剖视图中需要表达的内容4 。
3 其他视图要求DL 图是工艺设计后期为冲压模具工装设计、NC 加工、现场调试以及检验等提供依据而制作的二维平面图,它制作的依据是产品图、产品数模和产品保证书。
在DL 图中,描述了冲压件是如何加工和成形的;详细阐述了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和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指示出了数模基准点、基准面以及零件在车身坐标下的位置;标识出了各工序的冲压方向,送料和取料方向;此外,对于该零件所选用的冲压生产线以及冲压生产方式 (联合安装、机械化出料等) 也有明确的的指示.可以说,DL 的作用贯通于从冲压模具工装设计到最后冲压模具调试合格的整个过程中,特别对于工装设计、NC 编程以及现场调试,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DL 图中提取到各工序及产品的重要信息用于指导各自的工作.DL 图对冲压模具的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完整表达DL 图的信息,对于拉延、切边、翻边等都用各自规定的符号来标识和区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DL 图中对各种符号的规定。
用如下符号标识在凸模轮廓线上:一次拉延:二次拉延:用如下符号标识在切边线周围:落料:一次切边:二次切边:三次切边:四次切边:五次切边:切角、切口:用如下符号标识在翻边线上:一次翻边:二次翻边:三次翻边:四次翻边:用如下符号标识在整形区域内:一次整形:二次整形:三次整形:废料刀:溜料方向指示:拉延分模符号:侧楔、吊楔角度:数模中心:向下翻边或者整形分模符号:向上翻边或者整形分模符号:对于冲孔孔的序号的标注,均用表示,上面标孔的序号,下面标工序号;如果每序冲孔较多,标注罗列在一起不便于区分,可用箭头的长短使各序标注的罗列高低不一来加以区分。
为了使图框与放入其中的视图大小形成协调搭配,现有两种方式:将各视图按1:1 的比例放入图框中,而图框的比例大小则根据视图的大小来确定。
一汽DL图设计规范1

DL图三维设计规范一产品数据评审1 确认产品版本号。
2 产品数据曲面质量评审。
3 三维数据与两维图纸是否一致。
如产品有问题,再产品问题反馈单上注明产品具体存在那些问题,然后交给项目负责人。
二工艺方案可行性分析1 研讨分析工艺方案及产品成形性是否可行,如工艺方案有异议或工艺方案不能实现。
在工艺问题反馈单上注明具体工艺存在那些问题,然后交给项目组。
2 制定各工序工艺内容。
3 确认各工序使用设备规格。
三进入CATIA V5进行3D DL图设计1结构树设置原则:在树的主干上分别设定:基准datum mark,把基准点和基准线放到这里。
基准线用三条0.35粗实线表示。
产品product, 把产品所有数据放到这里。
工序,每个工序为一个分支。
见下图:工序序号按如下方法排序:工序OP10为落料或落料冲孔。
如果没有落料工序就从OP20按次序往后排。
树干的每个分支在相应的设置各自的内容,例如:product下又分别设置surface和line分支等。
2 工作坐标系的设置原则:各工序工作坐标系设定应根据冲压方向设定和送料方向,这里规定Z 轴的负向表示冲压方向,Y 正向表示送料方向。
四 工序OP20拉延工艺模型设计1 确定冲压方向:保证在拉延过程中产品不能有负角,拉延深度最小。
2 确定拉延工序工作坐标系。
3 确定拉延工艺补充方案,设计压料面和凸模轮廓。
4 拉延工艺补充型面设计,对不同产品要分别考虑轮廓过拉延、余肉设计、回弹等。
5 拉延凸模轮廓线用黄色0.76 产品型面保持原产品曲面颜色不变。
7 工艺补充面用土黄色表示:Red200 Green190 Blue1508 对拉延成形可行性进行模拟分析:如拉延工艺补充方案可行,继续进行后工序的DL 图设计。
如拉延工艺补充方案经过分析有问题,拉延凸模轮廓线基准线工作坐标系工艺补充面拿出解决问题方案,调整工艺补充设计。
然后再进行模拟分析,至到合格为止。
再进行后工序的DL 图设计。
汽车覆盖件模具工艺设计

汽车覆盖件模具工艺设计二.DL 图的制作1. 认识DL 图2.1 DL 图的简介一个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成形完成, 需要一步或者多步完成, 这样的” 每一步”我们称为零件完成的一道工序, 在结构中我们已经介绍, 比如拉延工序, 修边冲孔工序等等。
那么这些内容会在哪里体现出来呢?就是在DL图中体现出来,因此在模具的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先完成DL图的设计。
这个完成DL图设计的过程,我们称为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工艺设计。
DL 图, 英文名称为Die Layout, 又称工艺图、工法图、工艺流程图等等。
2.2 DL 图在模具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这样来打个比喻吧, 设计师在设计完一个产品的外观后, 需要有人把她做出来, 而如何做出它, 把这个外观合理的分解成几个小块, 而且在实际冲压过程中, 机器能够把它做出来, 然后将它整合成设计要求的外观式样!这时, 需要一个教人如何把它一步步做出来的工艺流程图, 这个就是DL 图。
DL 图的要求非常高, 除了正常的构件尺寸、角度、工序内容、冲压方向等等细致的一步步工艺流程外, 还要附有顶杆分布图, 废料排向示意图,废料刀刃入状态图等等,如果做了CAE分析,最好将拉延完成,材料收缩的状态表示一下。
因为经过DL 图, 任何一家有硬件条件的工厂, 都能够经过DL图的步骤,调整生产线,生产指定的构件。
DL图现在国内主要用于在汽车覆盖件模具,一般采用UG软件进行绘制。
由此我们能够总结下DL图对于后续整个模具设计的作用:完整表示零件的工艺流程、各工序内容、冲压方向、冲压设备等等为模具结构设计人员提供设计信息,指导设计;为零件的制作提供可行性分析,其中包括CAE成型分析,回弹分析等等;以及为后续设计提供所有要求和技术保证。
除此之外,DL图还有以下作用:检奇训论成形性、加工性,将其结果具体以图来表现。
工序间的加工内容及加工范围明确化,以防止设计及后工序失误明确加工基准及制件基准。
实型时制作时基准点的指示,以及冲压转角的转角基点及转角方法指示作为各工序工序图的制成依据及Nc编程的基准。
三维DL图的设计规范及顺序

① 做出PO生成轴 AXISCREAT在生成的点上生成轴
③旋转轴 TRANSFERROTATE选择要旋转的轴 (X,Y,Z轴上选择)输入旋转角度APPLY后选择旋转方向 <这时必须用DUPLICATE 执行,不是REPLACE>
9. 整理DATA.
3. 3D上准备平面图.
- 与产品距离适当的位置上生成 PLANE,把产品里包括的 W/F(没有时 BOUNDARY CURVE) 投影(用COMBINE的命令).
- 这是为了做出PUNCH PROFILE 及 BEAD LINE, BLANK 的形状.
※ CURVE1COMBINE选择PLANEPROJECT 选择方向 选择所有 CRV
在3D 里准备平面图 做出DIEFACE
做出PUNCH PROFILE 做出产品截面图 做出工艺补充面
做出BEAD 及 BLANK DATA 整理
3D 工艺顺序
1. 准备产品的MODELING DATA. - 确认产品有无异常. - 有W/F 时准备 W/F,没有 W/F DATA时要做出各 FACE的 BOUNDARY CURVE.
CURVE1BOUNDARY*FAC ※确认产品上有无异常 -有无漏掉的面?. -FILLET处理与否? -有无两个面叠在一起的? -有无没有切断的面?
产品 DATA的准备
2. 做出START POINT 及 SET-UP 轴 - 在适当的位置定 START POINT, 在符合后工序及成形条件的位置做出 SETUP轴.
DIEFACE SETION PROFILE
已生成的 DIEFACE
5. PUNCH PROFILE 的生成 - 考虑到产品的成形性及产品利用率,在 2D 平面图上生成 PUNCH PROFILE. - 生成PUNCH PROFILE 后,为了做断面,在 DIEFACE上 投影 .
如何做DL图和工艺数模

1.DL图设计概要A. 概要1)冲压模具的DL图是为了画模具图而使模具形象面中的所有信息及整个工序的流程一目了然地概括了的基本图面,是模具设计的基础。
2)应当充分检讨产品图,工法计划书及冲压配置后设计。
3) 应当明确成型性,加工性的检讨结果及工程间的加工内容及加工范围,模具设计时避免各工序间的失误,生产具有一贯性的模具。
4) 决定加工及产品基准,指示CAD DATA的基准点及成形角度基准点,调整成形角度方法及顺序。
5) DL图是机械加工的N/C数控编辑时的基准。
B. 记载内容1)各工序加工方向及产品送料方向。
2)产品基准点( START POINT ), 基准线3)成型角度,顺序4)车线5)C/H孔6)MCP(基准点), MCS(基准面)7)拉延工序的压料面,凸模的分模线8)画出产品以外的拉延形象(产品图里没有标示,但成形上必须的最终产品以外的形象;和为了在后工序中加工,所摊开或展开的形象)9)标示修边线,翻边线,成型线,整形线,HOLE直径及公差等,指示加工范围,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等。
10)废料刀的布置11)每个部位的回弹量12)记载落料大小13)斜碶加工方向,范围,加工工序等的指示14)各工序的产品送料高度, 模具高度, 自动化种类等的指示。
15)保正值的图示(标示车体组装时防止因组装公差的车体尺寸变化,或预计成型后因回弹或负回弹变形时事先预算变形的尺寸,并变更的变更量)C. 设计顺序1)仔细检讨制品图。
-察看成形上有无问题。
-确认事先要求的设计变更有没有反映出来。
-确认图面是否可着手。
(设计着手图或最新图面).-确认产品的用途和功能,特别是要掌握重要的关键点.-此外的必要事项的检讨。
2)检讨工法计划书及设计配置书,必要时参考模具设计标准。
-工法计划书上有标示时,确认设计基准点(START POINT),车线,成型角度,顺序等基准事项。
-主要生产线, 次要生产线和模具高度, 产品的投入, 取出方向和自动化装置等基本冲压关联事项的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冲压模具三维D L图规范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创建三维D L图的有关规范1.三维DL图所包含的内容:a.各冲压工序的三维数学模型;数模反映该工序完成后的工序制件型面及尺寸;b.基准点的选取及基准点的车身坐标;c.各工序的冲压方向;d.各工序的模具中心线;(各序模具中心线结构设计者与冲压工艺设计者应协调一致)e.各工序的送料方向;f.冲压线及冲压设备的选择;g.各冲压工序加工内容的标示;不同的工序内容应放在相应的层里.DL图层的规定见第4页,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各工序的特征线、特征片。
h.制件的毛坯尺寸;i.拉延凸模的凸模轮廓线;j.修边刃口轮廓线及废料刀的布置;(含各工序废料流向示意图)k.翻边或整形轮廓线;l.各工序所用气垫顶杆的位置;(含生产用顶杆布置示意图。
DL平面图中生产用顶杆孔用细实线表示,试模用顶杆孔用双点划线表示。
)m.到位标记销位置;(含L、R件标识及依据用户要求的制件代码压印位置等)n.C/H孔(模具型面研修用孔)位置;o.C/P 点(型面、轮廓检测点)坐标;p.侧冲、吊冲、双向斜楔机构布置及工作角度示意;q.多工步或双模膛模具,制件基准点与模具中心线的位置、角度示意;r.修边刃口的局部处理示意及多次修边刃口交接处的处理;s.数模表面指示;(板料在模具中的料厚及料厚方向的指示)t.各工序冲孔的孔径及孔位尺寸(或坐标);u.各工序数模轴测图示意;v.各工序的主要特征尺寸标注;w.制件的材料;x.进出料方式;y.有关的技术要求及说明。
2.创建三维DL图的一些要点事项2.1选择确定基准点的原则(1) 由于基准点既是设计的基准,又是模具型面加工的基准,故基准点在平面图中应尽量与模具的中心线交点一致,在模具平面图中,中心线的交点作为模具坐标的原点。
(2) 基准点尽可能靠近零件的几何中心点,其车身坐标尽量为整数(即坐标尾数为0或5),并在图中注明基准点的车身坐标值(X、Y、Z)。
(3) 各工序的基准点统一采用同一点。
即一个零件不同的工序,只能取同一点作为基准点,保证各工序基准统一。
(4) 在模具高度方向上(即沿冲压方向上),高度基准线为通过基准点的水平直线。
(5) 多件合压的工艺或多工步模具的工序,应标注出各自零件的基准点,并注明该基准点距模具中心线及距模具高度基准线的理论正确尺寸。
2.2模具坐标系(X′、Y′、Z′)的确定(1)模具坐标原点是模具尺寸标注和模具检测点,C/H孔,拉延到位标记销等特征的的坐标原点(坐标起始点)。
应取在平面图中模具中心线的交点上。
即模具中心点为模具坐标原点。
在剖视图中,模具坐标原点尽量落在高度基准线上。
即与基准点的高度一致。
(2)模具坐标原点(模具中心线的交点)尽量与基准点统一。
(3)模具坐标方向:取模具左右为X′轴方向,向右为正;取模具前后方向为Y′轴方向,向前为正;Y′方向即为送料方向.取模具高度方向为Z′轴方向,向上为正。
(4)若各工序冲压方向相同仅模具中心线不同的,在DL图中须注明各工序模具中心线相对于拉延工序模具中心线的位置尺寸(与理论正确尺寸的形式标注)。
各工序模具坐标原点仍取拉延工序模具中心线的交点,使模具坐标原点与基准点统一。
各序模具坐标系仍然为(X′、Y′、Z′)。
(5)冲压方向不同或多工步(双模镗)的模具坐标,由于检测点和CH孔在平面图中的投影位置不相同,分别以各工序的模具中心线交点作为各自的模具坐标原点分别以模具坐标系(X′、Y′、Z′)、(X′′、Y′′、Z′′)、(X′′′、Y′′′、Z′′′)区别。
若模具坐标系超过3个以上,则分别用(X1′、Y1′、Z1′)、(X2′、Y2′、Z 2′)、(X3′、Y3′、Z3′)……(Xn′、Yn′、Zn′)表示。
2.3检测点、C/H孔、拉延到位标记销位置的选择和坐标标注2.3.1检测点(C/P点):按用途分为型面检测点和轮廓检测点。
型面检测点取在数模型面上,均布。
一般不少于3点,并在DL图中列表给出各点的车身坐标和模具坐标值。
轮廓检测点取在须检测的特征线上(如凸模轮廓线、翻边或修边线等),在DL图中不必标注轮廓检测点,需要时再从DL图中提取。
检测点的坐标标注须同时标出汽车车身坐标值(X、Y、Z)和模具坐标值(X′、Y′、Z′)。
其汽车车身坐标值用于检测主模型或检验夹具。
模具坐标值用于检测各工序的模具。
当冲压方向不同时,须分别列表标注出各序的检测点的模具坐标值。
2.3.2 C/H孔:(1) C/H孔的功用:通过统一一致的基准孔来确定各工序模具型面相对于制件的偏差;在模具研配调试时利用该基准孔定位,检查制件精度不良的原因,以便减少研修量。
避免型面由于研修不当造成型面与工作刃口出现“漂移”现象,影响后序的加工精度。
(2) C/H孔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利用拉延工序(或者修边工序)冲制出的制件通孔,在后序模具中的相同尺寸位置,加工出基准孔,以装入基准孔内的销子定位上工序制件来研合模具型面。
(3) C/H孔的孔径:其孔径一般取ф10。
(4) C/H孔的设置位置及数量a.C/H孔设置面须平缓,角度须≤5o,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大可到10o以内,但完工后必须堵塞、研合。
b.C/H孔的位置距外板件的形状变化部位(R切点特征线)须≥40mm。
c.C/H孔尽可能沿坐标方向直线布置。
小件为确保C/H孔的距离,也可对角布置。
d.C/H孔数量≥2;一般件2个,大型或特殊大型件取3—4个。
e.C/H孔冲孔凸模(在拉延模中)应布置在凹模的凹陷、平缓的部位。
即冲压过程中最后成型之处。
f.后工序在下模侧设置销孔座制基准孔,压件器一侧需设置躲让孔。
g.双向斜楔的父滑块上不能设置C/H孔,应设置在固定型面上。
(5) C/H孔的坐标标注:坐标值采用模具坐标值标注。
按检测点的方式与检测点一同列表标出。
各序冲压方向不同时,还须在各工序中指示出C/H孔的加工方向和角度。
2.3.3到位标记销的位置选择功用:设置压印销,通过压印痕迹来判断拉延或成形的工作压力及拉延成形是否到位。
a.应选择在平坦的废料区型面上设置标记销;b.应放置在成型过程中材料没有流动的平坦型面上;c.对无合适平面的制件,可在零件以外的区域作ф15以上的工艺平面放置标记销;d.对于内板件经用户认可,可在零件上焊装后不可见的一侧型面上设置;e.标记销的位置尺寸可在DL图中直接标注出。
2.4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快速处理三维DL图的有关内容。
(1)利用软件工作坐标系的旋转实现三维DL图冲压方向的变化。
选定基准点后,根据零件的冲压工艺性要求,确定拉延模的冲压方向,然后将计算中的工作坐标移至基准点,将模具坐标系作为工作坐标系,Z轴与拉延冲压方向一致; Y轴与送料方向一致;X轴与模具长度方向一致;并利用软件的坐标存贮功能,存贮该坐标系,作为拉延模的模具坐标系(X′、Y′、Z′)。
这样X′、Y′坐标平面即为模具图中平行于平面图的投影平面。
若各工序冲压方向不同时,则旋转工作坐标系,使其Z坐标轴与冲压方向对相应,并在相应的层中存贮该坐标系作为该工序的模具坐标系(X′′、Y′′、Z′′)、(X′′′、Y′′′、Z′′′)。
注意:冲压方向不同时,旋转模具坐标与之对应,而不旋转工序数模。
即保证数模相对于计算机的绝对坐标位置不变。
一般将车身坐标系定为计算机的绝对坐标,这样就保证了数模相对于车身坐标的位置不变,若产品有变更,则可很快替换原数模,便于工序数模的更改。
以便利用计算机软件的点分析功能可同时提取检测点的车身坐标值和模具坐标值。
(2)多工步或双模膛模具坐标系的选取及后工步的旋转。
对于双模膛或多工步工序:选定其中一模膛的数模相对于绝对坐标的位置不变,后工步工序数模则根据模腔的布置和冲压加工方向要求,在模具坐标系内作平移或平移后绕过基准点并平行于模具坐标抽线的直线旋转至需要的加工方向。
同时平移的包括数模、基准点、检测点、C/H孔、过基准点的车身坐标线。
模具坐标系的原点则根据工步数模布置选择其压力中心或模具的几何中心作为其坐标原点。
(3)利用软件层的功能,将各工序数模设置在不同的层中,并给层按工序号(OP10、OP20……)或特征名给相应的层命名,便于数据管理。
图7侧围板三维DL图(4)利用线型和颜色区分各种特征线(如凸模轮廓线、修边线、翻边线等)表示各工序的加工内容。
如图7(5)在出图时用规定的各工序符号,标示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及各序特征线。
(见第6页附表)3.三维DL图中层的使用、命名规范3.1为便于三维DL图的查看、调用及规范三维DL图的设计,将三维DL图中层的使用规定如下:(1)落料、制坯(BL)的工序数模命名为OP05,放置第5层中;(2)拉延(DR)的工序数模命名为OP10,放置于第10层中;(3)第2工序(如:修边冲孔TR+PI)的工序数模命名为OP20,放置于第20层中;(4)第3工序(如:翻边整形FL+RE)的工序数模命名为OP30,放置于第30层中;(5)第4工序(如:剖切、侧冲孔SEP+C-PI)的工序数模命名为OP40,放置于第40层中;以此类推:第5工序数模命名为OP50,放置于第50层中;第6工序的数模命名为OP60,放置于第60层中。
(6)有关工序的特征线、分模线等或特征面,顶杆孔布置等内容放置于该工序与下工序之间的层中,并给相应的层并以汉语拼音的头个字母命名。
如:OP10拉延工序的凸模轮廓线及顶杆孔布置可放置于第11层中,并给该层命名为:OP10-TMLKX-DGK;即:OP10的内容置于10-19层之间;OP20的有关内容置于20-29层之间;片体置于20层,特征线(修边线)置于21层。
OP30的有关内容置于30-39层之间;片体置于30层,特征线(翻边整形线)置于31层。
其余工序以此类推。
片体和特征线的文字说明对应置于相应的层,不得放于其它层内。
(7)为缩小三维DL图文件的占用内存量,各工序中共用的片体,特征线等也可置于100层中,并给该层命名为GX-GY(各工序共用)。
以此方式管理文件内容的,查看每工序内容时,除打开本工序的层外还需打开100层,才是完整的该工序数模。
(8)每道工序的数模中须作出过基准点,平行于该工序模具坐标的三条直线,即平行于X′、Y′、Z′的三条基准线。
(9)考虑回弹的工艺片体放于相应的工序片体层内,并注明:“该片体为考虑回弹的工艺片体”。
若该考虑回弹的工序为最后一序,则对应该部位的产品片体放置于101层上。
(10)DL出图时,所有二维出图的标注及说明均在第一层里,即Drafting下的内容在第1层里。
所以在Drafting状态下的出图应使用第1层为工作层。
(11)各工序的模具坐标及代表坐标轴的三条轴线与各工序的片体置于相同的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