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体税种负担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税收的负担情况

中国税收的负担情况

中国税收的负担情况我国税种的简介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种由37个缩减到目前的22个,具体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关税、船舶吨税。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筵席税已经停征,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

因此,目前税务部门征收的税种只有18个。

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发布日期】:2012年01月20日2011年,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努力改进纳税服务,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全国税收收入完成95729亿元(扣除出口退税后为86524亿元,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其中,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82122亿元,比2010年增收15260亿元,增长22.8%,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完成13607亿元,比2010年增收3079亿元,增长29.2%。

税收收入增长随经济发展逐季趋缓。

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9205亿元,比2010年增加1876亿元,增长25.6%。

此外,地方税务机关还组织征收社保基金、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其他收入15652亿元,增收4395亿元,增长39%。

在税种方面,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3.6%、15.1%、22.6%,企业所得税增长34.7%。

在区域分布上,东、中、西三个区域税收收入分别增长21.7%、27.9%和28.5%。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税收收入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税收情况日期:2012-2-162011年被认为是减税力度颇大和宏观经济“软着陆”的一年,但个税改革后2011年的个税收入增速却比2010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后,2011年其收入增速比2010年高0.9个百分点。

对我国税收负担和减税问题的剖析

对我国税收负担和减税问题的剖析

近期,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国外进口需求减少以及国内银行抽紧银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我国企业特别是东南沿海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均面临一定的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国家减税的呼声日渐高涨。

我国政府目前该不该通过减税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乃至于中国整体税负是否过重,一时间成为专家学者争论十分激烈的话题。

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的税负水平高不高2005年和2007年,国际上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分别把中国列为世界上税负第二和第三重的国家。

此排名一公布,立即引起我国税务学界的热烈讨论。

《福布斯》杂志的排名,是将一国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险税(费)、商品税以及财产税等6大税种的最高一档名义税率加总后得出的,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够科学和严谨的。

① 实际上,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而非个别企业)税负的高低,主要是看宏观税负,即全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因为在现实中,不同的企业适用的税收制度和享受的税收优惠程度可能不同,其税收遵从程度也不完全相同,这样,企业之间的税负就可能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如果用某些企业的税负来评判整个国家税负的高低,就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

所以,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利用宏观税负比较各国的税负水平。

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为45612.99亿元,加上社会保险缴费约8500亿元,这两项收入合计约占当年GDP的21.7%,这个税负水平与发达国家30%~50%的宏观税负水平相比是低的,即使与蒙古(28.7%)、韩国(24.6%)、阿根廷(25.9%)、巴巴多斯(40.2%)、玻利维亚(26.6%)、以色列(37.5%)、塞舌尔(47%)、塞浦路斯(36.6%)、牙买加(30.3%)、南非(31.2%)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偏低的。

②二、我国的宏观税负重不重现代财政学界普遍认为,判断一个国家税负的轻重,必须结合财政支出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单看宏观税负水平本身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也是没对我国税收负担和减税问题的剖析*◆ 朱 青内容提要:本文就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是否过重、国家要不要通过减税帮助中小企业解困、减税能否刺激我国经济等税收热点问题提出了看法。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一、引言税制结构作为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税制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对居民消费的积极作用。

二、我国税制结构概述我国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

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这种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税制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税收数据、居民消费数据以及相关宏观经济数据。

四、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 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影响增值税和消费税是间接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征收范围广泛,对居民消费具有直接影响。

实证分析表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增加会降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而抑制居民消费。

然而,适当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间接促进居民消费。

2. 个人所得税的影响个人所得税是直接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征收能够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实证分析表明,个人所得税的增加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居民消费。

此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还能够引导人们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

3. 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活动。

适当的降低企业所得税能够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间接促进居民消费。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促进居民消费,我们需要对税制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具体建议如下:1. 适当降低间接税比重,减轻居民税收负担,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中国税收负担分析

中国税收负担分析
由表 1 可见, 2001 年 ̄2006 年 6 年间, GDP、税 收收入、财政收入和政府总收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表 2 是根据表 1 计算得出的三种衡量指标下 我国的宏观税负率。
表 1 2001 ̄2006 年我国 GDP、税收收入、财政收入 和政府总收入表 ( 单位: 亿元)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Vol. 10 No. 2 第 10 卷 Jun. 2008
摘 要 : 十 几 年 来 , 每 年 我 国 税 收 增 长 率 均 远 远 高 于 GDP 增 长率, 形成了官方和民间关于我国税负是否过重的两种不 同看法。本文从宏观税负的概念出发 , 引入了税收收入税负 率、财政收入税负率和政府收入税负率三种不同的税负衡 量指标, 并比较了三种不同衡量指标下我国税负率与国际 平均税负率的高低。
( 上接第 7 页) 一个新的高度, 达到 30.6%。
四、结论
由于我国政府总收入中, 非税收收入与税收 收入比是相对较大的, 因而若要考察我国公民的 实际税负, 采用政府总收入与 GDP 之比这一衡量 指标比较合理。这样才能 比 较 真 实 地 反 映 出 我 国 企业和公民实际向政府缴纳的总支出, 也才能真 实 反 映 我 国 的 实 际 税 负 的 轻 重 。由 以 上 数 据 得 知 , 最近几年, 我国的实际税负是比较重的。
GDP 总额 109655.2 120332.7 135822.8 159878.3 183867.9 210871.0
税收收入 15301.4 17636.5 20017.3 24165.7 28778.5 34809.7
财政收入 政府总收入 16386.0 27980.9 18903.6 31897.9 21715.3 36214.6 26396.5 42869.9 31649.3 51326.4 38760.2 64579.5

我国个人所得税微观税收负担实证分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微观税收负担实证分析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税收负担率; 免征额调整; 宏观税收负担; 微观税收负担 [中图分类号]F810.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33(2011)06-0104-09
一、相关文献回顾
税收负担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和 研究成果。国外学者对税收负担问题的研究应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研究,取得 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税收负担对经济的影响方面,Lotz( 洛茨) 和 Morss( 姆斯) 以及 Matsden( 马斯 顿) 等采用实证方法,对经济增长与税收负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两者负相关性的结论[1-2]; Reynolds( 雷诺慈) 、Koester( 凯恩特) 和 Komendi( 科门) 等采用实证方法对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进 行了研究,得出 两 者 也 显 负 相 关 性 的 结 论[3-4]; scully ( 斯 卡 利) 对 美 国 的 研 究 发 现 在 宏 观 税 负 超 过 23% 时,美国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5]。在税收负担对资本或投资的影响方面,David( 大卫) 对中国大 陆、台湾地区和 OECD 国家的税收负担与单位资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时间序列和聚合分析,结果表 明两者没有明显的关系[6]; Sagiri( 萨基利) 的实证分析表明,降低对资本形成征税会刺激投资,因而所 得税的改革对投资影响是有效的[7]; Anton( 安童) 和 Joseph( 约瑟) 用生命周期模型分析了红利税收 政策变化的影响,发现税率不可预见的持续变化对投资的影响很小[8]; Alberto( 阿尔伯托) 等分析了 提高税收负担对劳动和资本存货的影响,认为劳动性税收如果被资本性税收代替,从长期来看会产生 劳动时间和资本存货减少的结果[9]。此外,Jacqueline( 杰奎琳) 研究了有效税收负担对行业的影响, 认为这种影响很大,且 对 不 同 部 门 的 影 响 程 度 不 同,在 建 筑 行 业 和 汽 车 行 业 的 有 效 税 负 比 其 他 行 业大[10]。

浅析我国税收超额负担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税收超额负担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税收超额负担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内容摘要】税收超额负担是税收效率分析的核心,它可以借助于消费剩余和生产剩余及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应更关注征税引起的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我国现行主体税种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各种市场资源配置的均衡条件,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产生了超额负担。

【关键词】税收超额负担;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当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已经处于最优状态下,政府征税给纳税人所造成的负担不仅仅表现为所征的那部分税款(直接成本),而且还往往会影响经济决策,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从而产生一个超额负担,即对纳税人福利造成的额外负担,也称为税收的福利成本,属于社会净损失。

由于税收的存在,引起了相对价格结构的变化。

价格变化影响了私人部门的经济决策,由此减少了征税前的经济选择所能获得的经济福利,消费者不得不克制自己,完全放弃了对征税商品的偏好,而去消费其它并不偏好的产品,有时即使没有税收直接成本,超额负担也依然存在。

政府征税造成的超额负担既包括消费方面,也包括生产、投资等方面。

一、税收超额负担理论分析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国家课税后,会直接减少纳税人收入,不可避免地对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国家征税后增加的社会效益,小于将相应税款留给纳税人而增加的效益,则税制就没有效率。

与此相似的,如果征税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干扰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造成经济运行紊乱和低效,也是没有效率的。

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和尽量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

纳税人承担的属于税法规定应纳税额以外的经济损失,又称额外税收负担。

分直接与间接两种。

直接税收超额负担,指国家税务当局在正税以外,对人民直接进行的额外征课。

间接税收超额负担,指并非由税务机关直接征课,而是在部分均衡和一般均衡中,由于税收干预引起经济抉择变形,给纳税人间接带来的那部分额外损失。

我国税收增长及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

我国税收增长及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

我国税收增长及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作者:旷姝祯来源:《商情》2015年第13期【摘要】自分税制改革至今19年来,我国税收处于高增长状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税收增长现状说明我国税收增长的原因及2010年前超速增长、2011-2012年回归正常增长的因素。

同时通过大、中、小三个口径的税收负担来衡量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状况,试图说明我国目前税收负担过重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税收增长 ;税收负担 ;超速增长一、我国税收增长现状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从中国的宏观税收负担变动上看,税收增长幅度大大高于GDP,由此导致宏观税收负担不断上升。

我们可以将1994-2011年间这一时期的税收增长称为超常增长时期,即超越经济增长以及人们预期增长。

而2011年之后,由于各方面的制约,税收增长可能已经由超常增长时期过渡到了平稳增长期,维持较为正常的增长速度及状态。

二、税收负担的分析下文将通过对宏观税收负担来对我国税收负担状况进行分析。

考察我国宏观税负水平需要从小、中、大三个口径来进行分析。

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而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其中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全部预算内收入,政府收入则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及制度外收入。

1994-2010年我国各口径税收负担水平均除了1994年之外,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而由数据可知,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程当中,我国国民所缴纳的税收增加,税收占经济的比重也逐步提高。

2004年世界银行对全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相应测算,其中23个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率为27.7%,最高为47.1%,最低为14.6%;其中24个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税负率为22.7%,最高为37.7%,最低为16%。

因此,如果单纯考虑小口径的税收负担(税收收入/GDP),我国的税收负担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税负率,但税负率的增长是最快的。

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税收作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的财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税收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及其重要因素。

因而,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是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建立关于我国税收收入和其他经济指标的动态回归模型和双对数模型,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多元回归逐步回归法政策建议一、引言二、计量分析(-)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二)模型的建立1・首先,做简单相关系数检验,如表1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所有指标之间都高度相关,说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下面我们将运用逐步回归法来消除其多重共线性。

3. 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加入其他变量,利用逐步回法分别做回归:经检验可以看岀,在LOG (Y)与LOG (XI)的基础上加入LOG (X6),各指标通过检验,再在LOG (Y)与LOG (XI)和LOG (X6)的基础上,加上LOG (X3)后,模型拟合优度增大,S E、F和DW都有所改善,而加入其他儿个变量,则系数检验不通过,因此综上所述最优模型为:4. 模型的检验。

为了进一步的对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就行检验,我们对以上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如下:做偏自相关系数检验和B-G检验,结果进一步的说明了模型不存在高阶自相关性,因此最终模型如下:三、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GDP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由最终模型可以看出,GDP与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也即当其他变量不变下,GDP 每增加一亿元,税收收入相应的增加0. 4562亿元。

(二)城乡人民存款年末余额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由模型可得,城乡人民存款年末余额与税收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其他变量不变的时候,城乡人民年末余额每增加一万元,税收收入相应的增加0. 4036亿元。

(三)进出口总额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出口总额与税收收入呈正相关,当其他变量不变时,进出口总额每增加一万美元,税收相应的增加0. 3174亿元。

我国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的实证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率(ETR)的水平、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平均ETR在17%左右,主要分布在5%到25%的区间。

上市公司规模对ETR没有显著性影响;盈利能力与ETR显著呈负相关;财务杠杆率与ETR 的关系受ETR计算方法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尚不明确。

固定资产密度、存货密度与ETR之间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说明非债务税盾的作用不明显;ETR年度效应在不同的ETR计算方法下结论截然不同,总体来看,2002年、2008年两次重大税收法规政策的调整确实对上市公司ETR有影响,但影响方向尚不明确。

关键词:所得税所得税负担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宏观所得税负担和微观所得税负担是各国政府制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和依据。

所得税负担同时也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成本,对公司选址、组织形式选择、投融资、利润分配、薪酬设计、跨国经营、兼并收购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保证当地和本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不处于税收劣势为目的的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和区域之间的税收竞争愈演愈烈,而所得税负担通常是判断该地区和该国企业是否处于税收劣势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利用我国1999-2009年间上市公司样本的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所得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是在公司所得税负研究领域提供基于比较完整的中国公司数据得到的实证研究证据;二是为上市公司实施有效的所得税负管理,以及政府制定相关的所得税法规、政策提供依据。

所得税负担的定义和衡量方法公司所得税负担一般用实际所得税率(Effective Tax Rate,以下简称ETR)衡量。

ETR是当期应交所得税与应税利润的比值。

但是,由于无法公开获得公司的纳税申报资料,所以研究时学者们只能根据披露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近似的替代实际所得税率值。

我国企业税费负担状况分析及改革建议

我国企业税费负担状况分析及改革建议

我国企业税费负担状况分析及改革建议作者:庞凤喜潘孝珍来源:《会计之友》2014年第20期【摘要】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及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税费负担总体来讲仍然偏重。

或者说,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以来,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水平总体上并没有显著下降。

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有:税制结构长期过度依赖于流转税;税制设计整体上具有“宽打窄用”的特征;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不合理;政府财政支出具有刚性等。

而由此造成的直接影响:一是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二是易推高商品价格,制约消费增长;三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初衷难以落到实处;四是加深税收征纳双方的矛盾。

为此,有必要在明确民富与国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切实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实现税制与税制结构的实质性转变、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控制政府财政支出范围与规模等举措,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永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税费负担;税费结构;结构性减税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0-0107-09一、引言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吸纳社会成员就业并维持其体面生活与个人尊严的基本渠道与重要保障,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承载主体,因此,政府关于企业财税政策的改变,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税费负担,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竞争力,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而言,在一国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一定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近年来,为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其中影响较大的政策举措包括:2008年开始实施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2009年开始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全面转型;2012年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从理论预期和政策目标来讲,上述改革措施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的税费负担水平,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学术界对企业税费负担的研究主要有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并大多从宏观视角来分析企业的税费负担,如:宋春平(2011)对我国企业所得税总税负的归宿进行一般均衡分析,其结论是企业承担了76.94%的现行企业所得税总负担,剩余部分则转嫁给劳动者承担;张伦俊、李淑萍(2012)使用统计年鉴公布的相关数据,对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行业税负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税费负担偏重;张阳、胡怡建(2006),梁东黎、刘和东(2012)等也都从宏观视角对我国企业税费负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对我国税收负担的评价

对我国税收负担的评价
2. 社会保障税改革
社会保障税是社会的安全阀,社 会保障税开征的作用不言而喻。要本 着“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 续”的方针,构建以基本社会保险为 主体,适应城乡不同群体保障需要的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对于加强社 会保障收入,扩大税源,增加税收, 并最终提高真正意义上的宏观税负水 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国应该调整优化税收结构,适当提高中国真 正意义上的宏观税负水平。国内有学者提出23%的税率 较为合适。适当的税率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发 展。
对我国税收改革的建议
1. 资源税
扩大资源税课税范围,提高水资源、森林资源、矿藏资源、土 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税率,引导资源开采企业有序、合理开发资源, 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提高资源税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际范围而言,我国的税收负担水平几乎与一 些高福利发达国家持平,税收负担偏重。
(二)宏观纵向比较的结论
(1)从小口径来看,1994-2010年间宏观税负的发 展趋势成“V”型,1994-1996呈下降趋势,1997年 恢复到1994年的水平,然后一直快速增长,到2006 年达到16.51%,与1994年相比增长了5.87个百分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个人所得税征管改革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应放在个体经营 业主、国有垄断企业高管、金融企业管理人 员等高收入人群。
还要配合工资制度改革,消除工资收入中
的隐性化、非现金化和收入渠道多样化等现 象。在优化税务机关征管队伍的同时,合理 改革征管方法,实现征收低成本、高效率。
对于中等收入阶层人员,要注意部分人员
(2)从大口径来看,宏观税负则一直在20%的水平 之上平稳增长,到2010年达到34.56%,与1994年相 比增长了14.57个百分点。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一、引言在我国的经济政策中,税制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更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具体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力求为优化我国税制结构、刺激居民消费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我国税制结构的概述我国的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

其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是主要的税收来源。

这种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社会财富的分配,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近几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各年度财政报告等。

四、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一)间接税的影响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它们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传递给消费者。

实证分析显示,间接税的增加会使得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升,从而抑制居民的消费水平。

然而,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低收入阶层由于消费需求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受间接税影响较大;而高收入阶层由于消费需求以奢侈品为主,受间接税影响相对较小。

(二)直接税的影响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能够调节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其消费水平。

实证分析表明,个人所得税的适度增加可以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尤其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

企业所得税的降低则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盈利水平,进而增加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对消费有积极的影响。

五、政策建议基于五、政策建议基于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优化间接税结构由于间接税主要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影响居民消费,因此,优化间接税结构是调节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适度降低生活必需品的税负,尤其是对于低收入阶层的必需品,以减轻其生活负担,刺激其消费能力。

同时,对于非必需品和高档消费品的税负应适度提高,以抑制不必要的浪费,引导居民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我国企业税收负担水平实证研究

我国企业税收负担水平实证研究

我国企业税收负担水平实证研究企业税收负担水平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的各种税款与其经营收入的比重,是反映企业纳税负担轻重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国企业税收负担水平备受,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我国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关于我国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税收负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税收负担的公平性等。

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对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系统研究;二是较少企业的异质性对税收负担的影响;三是缺乏对最新税制改革政策效果的评估。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2018-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收集公司年报、税务公告等公开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因果关系分析和假设检验等多种方法,对税收负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一是我国企业整体税收负担水平较高,且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二是税收负担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即税收负担越重,企业绩效越差;三是新税制改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然而,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众多,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讨论部分,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异质性对税收负担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轻,而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较重。

这可能与不同类型企业的资源获取、议价能力等因素有关。

我们还发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对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有积极作用,但政策效果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差异。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我国企业整体税收负担水平较高,且存在行业差异。

税收负担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新税制改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我们还发现企业异质性和税收优惠政策对税收负担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府支 出 占G D P 的比重小 于1 7 % H  ̄ ,其 比重上升有利于美 国
经 济 增 长 ,但超 过 1 7 %后 ,该 比重上 升 会 降低 经 济增 长率 。 G a r r i s o n( 1 9 9 2) 通 过实 证研 究 认 为 ,6 0 多个 国家 的平 均税
然 索取 资 源 来进 行 自己本 身 需要 的改 造 ,另 一 方 面则 是 向 自然 界 反 馈 自己改 造 成果 所 散 发 的物 质 和智 慧 等方 面 的 能量 。这其 实 就
的 中心概 念 ,随 着人 们生 产 力 的发 展还有 对 自然 认识 的不 断深 入 , 对 于 自然 资 源 的需 求 已经 是 不 用也 是 不敢 那 么 强烈 了 ,所 以转 向 “ 凝 聚 知识 ”其 实是 一件 必然 的发 展 ,而 以知 识为 核心 演 变 出来 的 生 态化 管 理模 式 则 更 是应 验 了这个 规 律 的发 展 。 由此 可 见 ,生 态
2 0 . 1 1 %较为合理 。我 们据此提 出一些政策 建议 ,希望能够给政 府有关部 门制定政策提供部分参考意见 。 关键词 : 宏观税 负 经 济 增 长 凹 函数
化 管理 创 新 是人 类 经 济发 展 过 程 当 中必 然会 产 生 的理 念 产 物 ,它
的 存在 适 应 了 当前 社会 经 济 的 发展 需要 ,必 然 能够 很 好 的推 动 经
寻。
般地 ,税收负担可以纳税人流向政府 的经济利益 占
其全 部 经 济 利益 的 比重来 反 映 。在 宏 观 税 负 与经 济 增 长 的 研 究 方 面 ,M a r s d e n( 1 9 8 4) 在 对2 0 个发 展 中国家 进 行 高低 收入 分 组 的 基础 上 ,研 究 了各 国宏 观税 负 对 经济 增 长 的影 响 。 他 认 为 ,低 税 负 有 利 于 经 济 增 长 。P e d e n( 1 9 8 3 )研 究 了 美 国1 9 2 9 — 1 9 8 6 年 税 收 和 宏 观 生 产 率 的 关 系 ,发 现 政

我国当前税负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当前税负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当前税负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作者:金聪聪来源:《财讯》2018年第13期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也同向的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的宏观税率与绝大多数国家相比并不高,但是企业和人民感觉税负偏重,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税负结构不合理,且政府对于税款的使用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当下税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提出相应的建议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有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税负宏观税率政府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个人收入的要求日益剧增,税负逐渐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个经济热点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处于比较困难、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税负对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我国的税负到底重不重?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

2017年全国财政收入172567亿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后称“宏观税率”)的20.86%,一般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至少占本国GDP的30%以上,可见我国的税负实际是不高的,但是,许多企业和个人还是会觉得我国的税负是比较重的。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首先,税负轻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衡量税负通常要看宏观税率,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这个比率越高,税负往往就越重;其次,税负的高低还要看税负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因为税收来源上,尽管绝大多数的纳税人是企业,但最终的归宿是个人,而每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税务负担能力又是不同的;最后,考察一个国家的税负轻重,还要结合税收收入的使用情况,政府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保障到位,并且提高税收来源与使用的透明度,那么即使宏观税率较高,人民也不会感觉税负重。

我国税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宏观税率较低,但是国民对税负的压力指数却较高。

为什么瑞典、法国等国的宏观税率接近50%,却不觉得税负重,而我国的宏观税率不及瑞典的一半但人民却普遍感觉税负重呢?本文认为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于我国税负结构的不合理,税收征缴欠公平。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一、引言税制结构作为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合理的税制结构能够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期为优化税制结构、促进居民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二、我国税制结构的现状我国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为辅。

其中,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为主要税收来源。

随着经济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税制结构逐渐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然而,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以我国居民消费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税收和消费相关数据。

四、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本文构建了税收与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选择税收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等为解释变量,居民消费为被解释变量。

通过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2. 实证结果与分析(1)税收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税收收入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当税收收入增加时,居民消费会相应减少。

这表明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

(2)税制结构对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影响通过分组分析,发现税制结构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影响存在差异。

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受税收影响较大,而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受税收影响相对较小。

这表明我国税制结构在促进消费公平性方面仍有待改进。

(3)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除了税收因素外,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物价水平也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正相关,物价水平与居民消费负相关。

这表明居民的购买力与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收入群体受税收影响较大;除税收因素外,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物价水平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体税种负担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从我国税收制度与税收负担的关系角度,考察了我国流转税和所得税主要税种中主体税种的税收负担情况,揭示我国近几年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等税种的税负指标、税收收入弹性系数的具体走势,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对我国的税制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负担;流转税税负;所得税税负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095-03引言税收负担问题历来关乎国计民生,是最敏感、最尖锐的问题,税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重大,一方面税负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提高税负或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投资者的走向,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税收痛苦指数”,中国一直被列为世界上税收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自1997年至2008年,中国税收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8.8%,远高于名义增长率12.2%的gdp平均增长率。

在这种背景下,关于中国税收负担轻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国的税收负担高还是低呢?本文通过收集2004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分税种、分行业、分所有制对我国的近几年的税收负担走势进行了分析。

一、流转税税收负担1、流转税的总体情况流转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其中征收增值税的行为主要是进口、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则一般征收营业税,征收增值税的交易或事项一般不再征收营业税。

消费税的征收只针对特殊的14个科目,关税则针对进出口货物。

(1)从表1可以看出增值税占我国流转税税收中的很大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企业大部分是制造业,第三产业还不是很发达,消费税和关税税收负担比较轻,这一方面是因为两者征税对象较少,另一方面是我国鼓励出口,因此出口几乎不需要缴纳关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共占税收收入的60%左右,说明我国仍属于流转税与所得税双重纳税主体的国家。

增值税税负逐渐下降,营业税占税收税负逐渐增大,说明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比重不断上升。

(2)增值税转型。

为了鼓励消费、鼓励对固定资产的投资,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所有行业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化为消费型。

从表1可以看出,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由2008年的33.19%下降到了31.05%,税负下降了0.2个百分点,增值税的转型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与我国大部分企业属于制造业密切相关。

再从流转税增长及弹性系数分析(表2)。

增值税的弹性系数小于1,说明其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小,税负不断下降。

消费税税负也在下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gdp增长率很低,这年可以不予考虑)。

营业税的税负则先增加后减少,总体来说变化不大。

关税税负则有所加重,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外汇储备过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国家不再像以前那样鼓励出口。

总的来讲,2005年至2009年流转税税负并未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2、主体流转税税负的具体分析正对增值税在我国的特殊地位,下面对增值税的税负情况作进一步考察。

(1)行业间的增值税税收负担比较。

按照现行的税收制度,行业内部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应该是一致的,行业间的税负差距比较大。

(见表3)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采掘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重,制造业的税负相比较轻。

这可能是因为采掘业一般属于垄断性行业,利润较高,我国制造业一般属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利润很低。

纵向比较,采掘业的税负在不断下降,由2005年的8.11%下降到了2009年的6.98%,制造业的税负则稍微有所上升,由2005年的2.81%上升到2009年的2.85%,电力、煤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增值税税负下降幅度较大,由2005年的6.27%下降到了2009年4.22%。

注:由于《中国统计年鉴》缺少各行业gdp的数据,因此用工业总产值代替。

由于该数据只用于相对量的比较,所以不会对结果产(2)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税收负担比较。

本文选择了2005年至2009年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与增值税进行了比较(表4)。

外资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与私营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相差不大,但是国有控股企业的税负比较大。

原因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大多属于垄断性企业,利润较高,因此税负较高。

(3)增值税税负状况的影响及改革。

从税制设计的原理及初衷上讲,税负公平是增值税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国的增值税已有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将购入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一次性抵扣,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增值税税负分布失衡,没有充分体现增值税税负公平的原则,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尽管各行业内部增值税税负基本相同,但行业间的税负差距较大。

违背了增值税不因行业、企业和产业而有差别的原则。

增值税的税负分布不均不利于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所的税收负担分析我国现行的所得税税制是1994年税制改革中,通过简化归并税种数量、调整税率结构等措施之后形成的。

我国现行所得税包括内资所得税、外资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其中外资所得税已与内资所得税2008年统一为25%。

1、所得税税负的整体情况2004年至2009年我国所得税的税收负担总体情况通过表6加以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所得税税负远大于个人所得税税负,同时企业所得税税负有所增加,由2004年的2.48%上升到了2009年的3.39%,个人所得税税负占总体税负的比重有所减少,占gdp的比重则有所增加,考虑到其税基本来较小,上升幅度不大。

从所得税增长率及弹性系数分析(表7),2009年除外,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增长率2005年、2006年远远大于gdp的增长率,2005年企业所得税增长率为24.4%,gdp增长率仅为16.45%。

个人所得税相对于企业所得税增长较慢,但增长速度仍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这可能是居民收入增加的缘故。

从弹性系数来看,企业所得税的弹性系数2005年、2006年超过2,2005年至2009年平均弹性系数为1.46%,个人所得税弹性系数则为1.07%,说明其增长速度很小。

2、企业所得税的具体分析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的多寡、轻重,直接影响税后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

同时企业所得税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工具,政府如果想鼓励某种经济行为,则在企业所得税上给予优惠政策。

而如果政府不鼓励某种行为,则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比如一些费用不允许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我国企业税收负担比较重,并且增长速度快,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分析(1)征收对象。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纳税机关与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凡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的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前在境内居住时间不满一年的,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2)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地位。

从以上数据来看,个人所得税收人在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非常小,仅为7%左右。

自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立法以来,一直作为一个小的税种,在税收体系中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

198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比重为0.0079%,此后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2009年接近7%,目前已成为第四大税种。

但从国际比较来看,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比重还很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如1996年oecd国家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例平均为36.5%,而且也低于中低收入国家所占比重平均为11%的水平。

我国个人所得税地位偏低的状况,不利于税收公平原则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实施。

和其他税种一样,个人所得税有两方面用途,一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一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

个人所得税的第二个作用非常重要。

与其他税种相比,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在于有极强的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根据联合国报告,200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47,最穷的1/5的人口占总消费支出的50%,贫富比差为10.7。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社会蓝皮书报告,2008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49,收入分配极为不合理,贫富极为悬殊。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多种,但这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密切相关。

因为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将重点放在低收入的工薪阶层,而对于高收入群体征收力度却不够,因而无法发挥其固有的调节税收分配的功能。

同时由于税收制度上的差异,无法将不合理的收入或不合法的收入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范围,更是加剧了收入分配上的负担,扩大了贫富差距。

(3)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虽然说我国税收中个人所得税比较很小,但是由于我国税收的重点在中低收入者身上,而发达国家的低收入者往往能享受免税的优惠。

比如2009年美国年收入在一万美元以下者不需要纳税。

对于所有家庭年收入3万以下者只需缴大概1.3的税。

而奥巴马上任后,首次通过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来使低收入家庭受惠,然后再次把富人当做纳税的主要目标,2010年美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最高税率由35%上升到了39.6%。

而我国最高税率与发达国家类似,但起征点低,税率级数偏多,最高边际税率偏高,而过高的边际税率往往会强化纳税人的逃税动机,使税制无法达到真正调节税收差距的作用。

因此,对于所得税,从合理税收负担考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建立综合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使课税范围真正覆盖个人所得税应该调整的范围。

二是调整税收起征点,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

三是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率级距,使税负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1]郭庆旺,吕冰洋.中国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3—10.[2]杨之刚,丁琳,吴斌珍.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负担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研究.2000(12):26-35.[3]孙玉栋.我国主体税种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200n(11):11—17.[4]乔磊.美国如何减轻个人所得税[db].http:///10/0426/15/6575r6ek00252voh.html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