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斜拉桥最新发展资料

合集下载

斜拉桥的发展展望

斜拉桥的发展展望

斜拉桥的发展展望黄坚10号09建工(2)班斜拉桥1.斜拉桥的简概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2.构造原理桥承受的主要荷载并非它上面的汽车或者火车,而是其自重,主要是我们脚下的主梁。

索塔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索塔主梁连接在一起。

现在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索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索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这样,力又传给索塔下面的桥墩了。

斜拉索数量再多,道理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要很多条,那是为了分散主梁给斜拉索的力而已。

3.斜拉桥历史斜拉桥的发展,有着一段十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18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的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都曾修建过一些用铁链或钢拉杆建成的斜拉桥。

可是由于当时对桥梁结构的力学理论缺乏认识,拉索材料的强度不足,致使塌桥事故时有发生。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重建欧洲的年月中,几乎被遗忘的斜拉桥重新被重视起来。

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公路斜拉桥是1955年在瑞典建成的,主跨为182.6m的斯特罗姆海峡钢斜拉桥。

4.我国的斜拉桥发展斜拉桥在6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上海和四川两地于1975年建成了粮作试验性的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即主跨分别为54m的新五桥和75.8m的云阳汤溪河桥。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交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大跨度斜拉桥的建设。

1982年建成的跨度为220m的山东济南黄河桥可以认为是我国第一阶段学习建造斜拉桥的成功总结。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浅谈斜拉桥发展现状及趋势前言现代桥梁正朝着大跨径、更轻巧的方向发展。

斜拉桥是其中一种最为常用的结构。

斜拉桥由主梁、索以及支承缆索的索塔等部分组成,属于组合体系的桥梁。

通过桥塔上多条斜向拉索的支承,斜拉桥结构可以跨越较大的山谷、河流等障碍物。

文中通过对斜拉桥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斜拉桥在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斜拉桥的修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德国发展了斜拉桥的早期工艺技术:正交异性板,钢箱梁,斜拉索预应力工艺,施工方法等,斜拉桥得到了大量应用和发展。

发展历史斜拉桥早在l7世纪就有,但当时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缺乏可靠的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这种结构体系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同时18世纪初修建的两座斜拉桥的倒塌事件,使得这种结构体系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

直到1938年德国工程师Dishinger 重新认识到了斜拉桥的优越性,并对其进行了研究,1956年由他设计的瑞典Str?msund 桥拉开了现代斜拉桥的序幕。

1956年瑞典建成第一座现代化斜拉桥Str?msund 桥,跨径是74.7m+182m+ 74.7m ,塔是门型框架,拉索辐射形布置,加劲梁由两片板梁组成。

1957年德国Düsseldorf 建成Theodor Heuss 桥,跨径是108m+260m+108m ,钢塔高41m ,横向独立不设横梁,拉索竖琴式布置,索距36m ,钢梁高3.12m 。

1959年德国Cologne 建成Severvin桥,桥跨径是302m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钢箱梁,塔采用A 形,钢索呈放射形,结构为漂浮式,它为桥的抗震提出有效措施,是世界上第一座非对称式钢斜拉桥。

1962年在委内瑞拉建成Maracaibo 桥为第一座混凝土斜拉桥,主跨235m , A形塔,预应力刚性索,混凝土加劲梁,主要为带挂孔的悬臂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结构分析有了新突破,采用电子计算机分析超静定结构,采用密索体系斜拉桥,从而避免了疏索体系斜拉桥主梁重而配筋多的缺点。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


Page 33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1998年,瑞士,桑尼伯格 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 L=312m,钢桁架梁双层桥面 ,公铁两用
桥(Sunniberg Bridge, L=140m),四塔五跨
Page 34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斜塔斜拉桥
荷兰Erasmus桥
a、传统无背索斜拉桥
b、无背索部分斜拉桥:一部分荷载由斜拉索传至斜塔,最后传
到基础;另一部分由主梁传递到两边基础
Page 37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高低塔斜拉桥 ① 受水文地质条件限制,两边跨跨径不等的情形 ② 出于桥梁景观考虑,消除单一塔高的单调之感
日本新上平井桥
Page 38
涪陵乌江二桥
1、对300m~800m跨度最有竞争力; 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有比较好的刚度。 2、景观方面的新颖感;
塔的型式多样性,拉索布置的灵活性,可以构造出许 多新型的桥梁形式。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多塔斜拉桥
① 双塔桥型一个大主跨无法满足需要时,可考虑多塔多跨斜拉桥 体系 ② 多塔体系需解决整体刚度不足的问题
① ② ③
Page 39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希腊Rion-Antirion桥
香港汀九桥
Page 40
法国Malliu高架桥
2.现代斜拉桥的三大历史时期
承体系以斜索受拉及桥塔受压为主的桥梁。
Page 4
1.概述
斜拉桥的历史很早,在几百年之前就存在有斜拉桥的雏 形。其承重索是用藤罗或竹材编制而成 。
Page 5
1.概述
1784年,德国人勒舍尔(C.J Löscher)在弗莱(Freiburg) 建造了一座木桥,是早期斜拉桥的雏形。

斜拉桥的发展

斜拉桥的发展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状态和关键技术摘要:斜拉桥的发展引用着多种现代的高新技术,得以桥梁在大跨度的桥梁施工中,得以精确度的保证以及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并且施工中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接下来对以上的问题作以叙述。

关键词:斜拉桥全球卫新定位系统防护措施施工重点斜拉桥又称斜张桥,上部结构由索、梁、塔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从其力学特点看,属于组合体系桥。

斜拉桥依靠斜拉索支撑梁跨,类似于多跨弹性支承梁,梁内弯矩与桥梁的跨度基本无关,而与拉索间距有关。

斜拉桥开始于17世纪,现在斜拉桥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间,长度、跨度和持久性也在不断增加。

斜拉桥采用斜拉索来支撑主梁,使主梁变成多跨支撑连续梁,从而降低主梁高度、增大跨度。

斜拉桥属于自锚结构体系,斜拉索对桥跨结构的主梁产生有利的压力,改善了主梁的受力状态。

主要构造有基础、墩塔、主梁和拉索。

其上的主梁是受弯构件,为多点弹性支撑,弯矩和挠度显著减小,斜拉索水平分力,提供对称的预应力,减缓主梁的压力。

斜索是受拉构件,为主梁提供弹性支持,调整其索力、间距和数量,可调整桥梁内力分布及刚度,对斜拉索进行预张拉。

斜拉桥孔跨布置主要可分为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和多塔多跨式等三种形式。

在特殊情况下,斜拉桥也可以布置成独塔单跨式或者混合式。

1、双塔三跨式目前双塔三跨式最常用,形式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适用在跨越较大的河流、海口及海面比较近的工程中。

以下为双塔三跨式的例子,如图一所示。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启用。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此桥的特点为两侧都建有辅助墩,目的是为了缓和端锚索应力集中或减少边跨主梁弯矩,增大桥梁总体刚度。

斜拉桥梁简介及发展趋势

斜拉桥梁简介及发展趋势

大跨度桥梁——斜拉桥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班级:10-1班姓名:卢雪东学号:20101792斜拉桥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索塔主要是承压,斜拉索受拉,梁体主要承受弯矩,外荷载主要由主梁和斜拉索承受,并由斜拉索将受力传递给索塔。

主梁由一根根拉索拉起,等于在梁内设置了许多支撑点,可以将其看作由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这种结构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小梁体内弯矩,从而降低主梁的高度,减轻结构重量,节省建筑材料,有利于斜拉桥向大跨度方向发展。

主梁常见的截面形式有:板式截面和箱形截面。

主梁截面选取主要由斜拉索的布置形式和抗风稳定性情况所决定。

板式截面的主梁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一般适用于双索面斜拉桥。

箱形截面梁有抗弯、抗扭刚度大、收缩变形较小等特点,能适应许多不同形式的拉索布置,对悬臂施工非常有利,而且可以部分预制、部分现场浇筑,为施工方案提供了多种选择,因此箱形截面主梁逐渐成为现代斜拉桥中经常采用的形式。

另外,主梁按材料可以分为:预应力混凝土梁、刚—混凝土组合梁、钢主梁和混合式梁斜拉桥相对悬索桥有较大的刚度,在抵抗风载、地震、竖向活载的作用方面有优势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也是我国大跨径桥梁最流行的一种桥型。

目前为止我国建成或正在施工的斜拉桥共有30余座,仅次于德国、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

而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一。

按照交通功能分类根据桥梁建造的使用目的,可以分为公路斜拉桥,铁路斜拉桥,人行斜拉桥,斜拉管道桥,斜拉渡槽等,有时在一座桥上这些功能是兼而有之的,如公铁两用桥,现在越来越多的斜拉桥都同时通行管道(输送水。

液化气。

电缆等);按照梁体材料分类有钢桥、混凝土桥、迭合梁桥。

复合梁桥、组合梁桥;按照塔的数量分类有单塔、双塔、多塔;按照索面不知形式分类索的布置:面外——单面索、双面索、多面索、空间索,单索面应用较少,因为采用单索面是拉索对结构抗扭不起作用,主梁需要采用抗扭刚度大的截面。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斜拉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的计算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桥梁的受力特点的不同以及不同桥梁计算时使用的不同的理论。

梁桥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

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桁架梁。

实腹梁构造简单,制造、架设和维修均较方便,广泛用于中、小跨度桥梁,但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

桁架梁的杆件承受轴向力,材料能充分利用,自重较轻,跨越能力大,多用于建造大跨度桥梁。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拱桥是向上凸起的曲面,其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作用,沿拱桥垂直方向的最小主应力为零。

悬索桥既吊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

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活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

下面我们重点来说说斜拉桥,斜拉桥是由主梁、索塔和斜拉索三大部分组成,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和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或钢结构,索塔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高强材料的钢丝或钢绞线制成。

它的主要优点有在各个支点支承的作用下跨中弯矩大大减小,而且由于结构自重较轻,既节省了结构材料,又能大幅地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此外,斜拉索轴力产生的水平分力对主梁施加了预应力,从而可以增强主梁的抗裂能力,节约主梁中预应力钢材的用钢量。

斜拉桥和梁桥和拱桥相比有着跨越能力大的优势。

而与悬索桥相比在300-1000米跨度又有经济性的优势。

同时外形对称美观更兼线条纤秀,构造简洁,造型优美。

符合桥梁美学的要求。

适合在跨度为300-1000米的桥梁使用。

斜拉桥的发展其实进行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在国外1784年德国人勒舍尔建造了一座跨径为32米的木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斜拉桥。

1821年法国建筑师叶帕特在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

第五章 斜拉桥-1

第五章 斜拉桥-1

第五章 斜拉桥
桥梁工程
国内第一座CFRP斜拉索桥 国内第一座CFRP斜拉索桥 CFRP
第五章 斜拉桥 斜拉桥的发展( 座 斜拉桥的发展(21座,L>400m) )
排 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桥名 苏通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三桥 南京长江二桥 武汉长江三桥 青州闽江大桥 上海杨浦大桥 上海徐浦大桥 汕头岩石大桥 湖北荆沙长江大桥 湖北鄂黄长江大桥 湛江海湾大桥 香港汀九桥 湖北军山长江大桥 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 重庆长江二桥 铜陵长江大桥 香港汲水门桥 上海南浦大桥 郧阳汉江桥 润扬长江大桥(北叉) 武汉长江二桥 主 跨 (m) 1088 648 628 618 605 602 590 518 500 480 480 475 460 450 444 432 430 423 414 406 400 建成年 2008 2005 2001 2001 2001 1993 1997 1999 (2002) (2002) (2007) 1997 (2002) (2002) 1995 1995 1997 1991 1994 (2005) 1995 结合 P. C. P. C. P. C. P. C. 钢(公铁两用) 结合 P. C. P. C. P. C. 主梁 钢箱梁 钢塔,钢箱 钢 混合 结合 结合 混合 混合 P. C.
桥梁工程
世界 记录 1
设计单位 中交规化设计院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铁道部大桥局设计院 铁道部大桥局设计院 上 海 市 政 设 计 院 /同 济 上 海 市 政 设 计 院 /同 济 铁道部大桥局设计院 湖北交通设计院 交通部第二公路设计院 方案设计 德 国 Schlaich Bergermann 湖北省交通设计院 铁道部大桥局设计院 上海市政设计院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德国 Leonhardt

21世纪斜拉桥发展动态及关键技术分析

21世纪斜拉桥发展动态及关键技术分析

21世纪斜拉桥发展动态及关键技术分析土木1110 11160299 司振摘要:斜拉桥的优缺点与发展历程,以及21世纪我国在斜拉桥领域取得的成果。

斜拉桥的现状与前景,分析斜拉桥的施工施法、斜拉索以及抗风性能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优点,缺点,发展历程,现状,前景,悬臂施工,支架法,抗腐蚀,抗风行能21st century developments in cable-stayed bridge andanalysis of key technologySummary: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s well as the 21st century results achieved in thefield of cable-stayed bridge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cable-stayed bridge, analysis of stay cable of cable-stayed bridgeconstruction is cast, as well as wind resistance and other key technologies. Keyword:advantage,disadvantage,development history,Present situation,Future,Cantilever construction,Support method,Anti corrosion,The wind resistance performance(1)斜拉桥的定义、特点与优缺点定义: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第八章斜拉桥

第八章斜拉桥
Chesapeake&Delaware Canal Bridge (USA 2019)
span=229 m
第八章 斜拉桥
Pylon and main span during construction
第八章 斜拉桥
中国(2019年),苏通大桥,主跨1088m
第八章 斜拉桥
第八章 斜拉桥
第八章 斜拉桥
第八章 斜拉桥
塔梁固结体系是指塔梁之间固结,但塔与墩之间用 支座传递荷载的结构形式。其优点是索塔的弯矩小、 主梁受力比较均匀,整体升降温引起的结构温度应 力较小。缺点是结构的刚度小,在荷载作用下变形 比较大,塔下的支座承受比较大的反力,需要采用 大吨位的支座,在跨度比较大的斜拉桥中不宜采用。
第八章 斜拉桥
第二节 总体布置及结构体系 1. 总体布置 2.结构体系 3.斜拉桥构造 4. 斜拉索在塔梁上的锚固 5. 斜拉桥的计算
1. 总体布置
总 体 布 置
塔索布置 跨径布置 拉索及主梁的关系 塔高与跨径关系
第八章 斜拉桥
第八章 斜拉桥
1.1 跨径布置 双塔三跨: 边跨l1/中跨l2 = 0.2~0.5; 单塔二跨: 边跨l1/中跨l2 = 0.5~1.0; 多塔多跨:
第八章 斜拉桥 独塔双跨
第八章 斜拉桥 双塔三跨
第八章 斜拉桥 多塔多跨
辅助墩及外边孔
第八章 斜拉桥
1.2 索塔高度
第八章 斜拉桥
索 主跨跨径 塔 高 索面形式(辐射式、竖琴式或扇式) 度 拉索的索距和拉索的水平倾角
双塔:H/l2=0.18~0.25;单塔:H/l2=0.34~ 0.45
1.3 拉索布置
第八章 斜拉桥
第八章 斜拉桥
3.2.4 混合梁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解析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解析
斜拉桥静力非线性分
析按斜塔拉梁桥的合结理状合态方确 定法 式理论与索力优化方 斜按拉交桥通力功学能行为分参类数
研究
斜②拉世桥界的斜静拉力稳桥定跨性 斜径拉排桥名抗震性能研究
斜拉桥抗风性能研究
灌③酒设构计造理及论钢箱与梁科设 计研理情论况研的究现进展状 特体④大系斜跨 方拉度 面桥斜 的施拉 理桥 论工结 探与构 索 ④施斜工拉控桥制施现工与状施工
拉桥,并可对他们进行组合。
赤峰桥,弯斜拉桥
绵阳会客厅一号桥,直弯组合斜拉桥
ponte-del-mare,分离式弯斜拉桥
控制现状
⑤⑤总总结结
按塔的形状
有H形、倒Y形、A形、钻石形、异性等。
斜拉桥的现状
①①斜斜拉拉桥桥的的分类分类
按塔的结构与布置
按按梁塔的的材结料构与线与形布 按置索的疏密与线形 按按按索塔梁的 梁的锚 的材固 结料方 合式 方与式线 按 形交通功能分类 ②名③按形世设索界 计的斜 理疏拉 论密桥 与跨 科与径 研线排 情 况按的索现的状锚固方式
斜拉桥静力非线性分
析按斜塔拉梁桥的合结理状合态方确 定法 式理论与索力优化方 斜按拉交桥通力功学能行为分参类数
研究
斜②拉世桥界的斜静拉力稳桥定跨性 斜径拉排桥名抗震性能研究
斜拉桥抗风性能研究
灌③酒设构计造理及论钢箱与梁科设 计研理情论况研的究现进展状 特体④大系斜跨 方拉度 面桥斜 的施拉 理桥 论工结 探与构 索 ④施斜工拉控桥制施现工与状施工
斜拉桥是一种由塔、梁、索三 种基本构件组成的组合桥梁结构 体系。
因此,根据塔、梁、索各自的 结构形式与布置形式以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斜拉桥进行 分类。
斜拉桥的现状
①斜拉桥的分类 按塔的结构与布 置 按梁的材料与线 形 按索的疏密与线 形 按索的锚固方式 按塔梁的结合方 式 按交通功能分类 ②世界斜拉桥跨 径排名 ③设计理论与科 研情况的现状 ④斜拉桥施工与 施工控制现状 ⑤总结

斜拉桥的发展

斜拉桥的发展

斜拉桥的发展斜拉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

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斜拉桥的发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如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均为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现代斜拉桥可以追溯到1956年瑞典建成的斯特伦松德桥,主跨182.6米。

历经半个世纪,斜拉桥技术得到空前发展,世界上已建成的主跨在200米以上的斜拉桥有200余座,其中跨径大于400米的有40余座。

尤其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上建成的著名斜拉桥有:法国诺曼底斜拉桥(主跨856米),南京长江二桥南汊桥钢箱梁斜拉桥(主跨628米),以及1999年日本建成的当时世界最大跨度的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

中国至今已建成各种类型的斜拉桥100多座,其中有52座跨径大于200米。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在总结加拿大安那西斯桥的经验基础上,1991年建成了上海南浦大桥(主跨为423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开创了中国修建400米以上大跨度斜拉桥的先河。

我国已成为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

吉林市临江门大桥50年代中期,瑞典建成第一座现代斜拉桥,40多年来,斜拉桥的发展,具有强劲势头。

我国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混凝土斜拉桥,改革开放后,我国修建斜拉桥的势头一直呈上升趋势。

我国一直以发展混凝土斜拉桥为主,近几年我国开始修建钢与混凝土的混合式斜拉桥,如汕头礐石大桥,主跨518米;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主跨618米,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为三塔斜拉桥,两个主跨均为616米钢箱斜拉桥如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桥,主跨628米;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主跨460米。

前几年上海建成的南浦(主跨423米)和杨浦(主跨602米)大桥为钢与混凝土的结合梁斜拉桥。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跨将达1700米。

斜拉桥我国斜拉桥的主梁形式:混凝土以箱式、板式、边箱中板式;钢梁以正交异性极钢箱为主,也有边箱中板式。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摘要:作为一种可以跨越超长距离的桥梁结构,斜拉桥主要是由主塔和斜索所组成的桥梁结构,这种形式的桥梁结构,虽然整体性能突出,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稳定性控制难度极大,一旦施工操作不到位,就可能一发坍塌事故。

为此,想要全面提升斜拉桥的施工效果,施工企业就必须要积极开展斜拉桥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了解发展情况,分析常见问题。

关键词:斜拉桥;结构;桥梁工程引言在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区域间的交流与沟通日益频繁,此时就对交通运输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说在进行桥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对其美观性、实用性、受力性、跨越能力等方面进行兼顾,就可以对斜拉桥施工技术展开运用,同时积极进行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促进斜拉桥梁作用的充分发挥。

1斜拉桥技术研究目的斜拉桥属于一种高次超静定桥梁结构,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在,由于收到桥梁结构参数与设计值差异和施工中荷载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斜拉桥结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结果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就会对斜拉桥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整体使用安全。

为此,就需要积极开展斜拉桥施工的研究工作,全面提升斜拉桥结构内力、线性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保障使用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开展斜拉桥施工控制工作,可以对斜拉桥结构的目标状态与实施状态进行有效的调控,并且必须要严格遵循斜拉桥结构施工的安全性和周期性要求,同斜拉桥自身结构特点相结合确定具体的管控手段,合理确定施工中的允许误差,积极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全面提升斜拉桥施工效果,保障我国路桥项目使用安全,为城市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的奠定基础。

2斜拉桥的发展现状目前,斜拉桥正朝着多元化、轻便化方向进行发展。

首先,在开展桥面布设和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轻型化原则,适当减轻桥面系统的构筑重量,同时科学控制拉索部分的造价成本,提高主题结构的轻柔化水平在对近年来大部分大跨度斜拉桥工程的建设施工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叠合梁的使用越发频繁,除了可以减轻桥面的实际重量,同时还促进了斜拉桥结构大范围跨越能力的提升,推动整体结构设计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进行发展。

组合梁斜拉桥:最新发展概况(第一部分)

组合梁斜拉桥:最新发展概况(第一部分)

组合梁斜拉桥:最新发展概况(第一部分)作者:José J. Oliveira;Pedro António J. Reis本文介绍了近50年来组合梁斜拉桥的发展概况,研究了现代中大跨度公路桥和公铁组合桁架桥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本文还探讨了组合梁斜拉桥的发展趋势,特别对材料、拉索和桥梁设计等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组合梁斜拉桥发展简介斜拉桥是一种美观、高效的桥型方案。

在过去的50年里,斜拉桥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成为中大跨度桥梁中应用最多的桥型。

对于跨度超过1000米的桥梁,斜拉桥已成为悬索桥的有力竞争桥型。

斜拉桥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难点进行灵活调整,同时还可以保证良好的景观效果。

这些特点使得斜拉桥备受青睐,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不断取得成功。

斜拉桥的上部结构由斜拉索、桥墩、桥塔共同支撑。

这些结构构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造型,从而组合出一系列不同的设计方案。

这一特性使得斜拉桥的适用跨径范围非常广泛,从小跨径的城市人行桥到大跨公路桥梁,例如日本的多多罗大桥(T atara Bridge,1999)和法国的诺曼底大桥(Normandy Bridge, 1995),主跨分别达到了890米、856米。

建成年代更近的香港昂船洲大桥(Stonecutters Bridge, 2009),中国的苏通大桥(Sutong Bridge, 2008)和海参崴俄罗斯岛大桥(Russky Island Bridge, 2012),主跨更是分别达到了1018米、1088米和1104米。

在考虑斜拉索和悬索组合使用后,更大跨度的斜拉桥正在设计中,目前正在施工的博斯普鲁斯三桥(the Third Bosphorus Bridge)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该桥主跨跨径达到了1408米。

跨度的增加需要自重更轻、强度更高的主梁断面。

钢箱梁断面结合正交异性桥面板正是这种轻质、高强断面,适用于大跨度桥梁。

斜拉桥发展概况

斜拉桥发展概况

斜拉桥发展概况自1955年瑞典建成世界第一座现代斜拉桥以来,斜拉桥的建设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但现有斜拉桥大多是独塔双跨式和双塔三跨式,而具有连续主梁的三塔四跨式斜拉桥很少。

伴随着内陆经济发展,三峡库区蓄水工作逐渐完成,长江做为最大的黄金水道其重要性更加凸显,这也要求桥梁必须能够保证通航,多跨连续斜拉桥正好可以完整适应这一要求。

1斜拉桥的发展及其结构特点斜拉桥是现代大跨度桥梁的重要结构形式,特别是在跨越峡谷、海湾、大江、大河等不易修筑桥墩和由于地质的原因不利于修建地锚的地方,往往选择斜拉桥的桥型。

它的受力体系包括桥面体系,支承桥面体系的缆索体系,支承缆索体系的桥塔。

斜拉桥不仅能充分利用钢材的抗拉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和动力特性。

它以其跨越能力大,结构新颖而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发展最快,最具有竞争力的桥型之一。

2国内外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现代斜拉桥的历史虽短,但是利用斜向缆索、铁链或铁杆,从塔柱或桅杆悬吊梁体的工程构思以及实际应用可追朔到17 世纪。

斜拉桥发展几乎与悬索桥同时代(Virlogeux M, 1999)。

在我国古代,城墙外面护城上架设的可以开启的桥梁应属于斜拉式,东南亚地区的原始竹索桥的布置与近代的斜拉桥颇为相似。

15, 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极大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源于亚洲的原始形态的斜拉桥对欧美近代斜拉桥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欧美,最早见于记载的斜拉桥是1617年意大利威尼斯工程师V erantius建造的一座有几根斜拉铁链的桥。

1784年,德国人C.J. Loscher建造了一座木制斜拉桥。

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愈义上的斜拉桥。

但是,18 世纪初两座斜拉桥的损毁,致使这种斜拉体系在18 世纪到19 世纪期间的发展几乎停滞[Podolny W, 1976]。

1918 年,位于英国Dryburgh-Abber 附近,跨越Tweed 河长约79m 的人行桥,在风力振荡的情况下,致使斜链在节点处折断而出现事故。

小议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小议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小议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发展的现状如下:1、斜拉索材料的发展:传统的斜拉索材料主要采用钢材,但随着新材料的发展,现在也有采用碳纤维、高强度钢丝等材料作为斜拉索的新型斜拉桥。

这些新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能够提高斜拉桥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2、斜拉索施工技术的改进:传统的斜拉索施工主要采用吊索法或者拉索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和风险。

现在,一些新的斜拉索施工技术被引入,如预应力张拉法、预制张拉法等,能够提高斜拉索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3、斜拉桥结构设计的创新:传统的斜拉桥结构设计主要采用单塔单索或者双塔双索的形式,但这些结构存在一定的限制。

现在,一些新型的斜拉桥结构被提出,如多塔多索、斜塔斜索等,能够适应更大跨度和更复杂的地形条件。

4、斜拉桥施工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也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施工机械的自动化控制、无人机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辅助设计等,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工艺的优化: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工艺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

2、材料的创新: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需要使用高强度、轻质的材料,以保证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将为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提供更多选择,例如高强度钢材、碳纤维等。

3、结构设计的优化: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是保证桥梁安全可靠的关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构设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对桥梁的结构进行更加精确和详细的分析,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施工监测技术的应用: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

斜拉桥的现状与展望

可以分为公路斜拉桥,铁路斜拉桥,人行 斜拉桥,斜拉管道桥,斜拉渡槽等,有时在 一座桥上这些功能是兼而有之的,如公铁两 用桥,现在越来越多的斜拉桥都同时通行管 道(输送水、液化气、电缆等)
马来西亚,天空之桥,人行,管道
军都山渡槽桥
序号
桥名 俄罗斯岛大桥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昂船洲大桥 鄂东长江大桥 多多罗大桥 诺曼底大桥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 荆岳长江大桥 仁川大桥
斜拉桥是一种由塔、梁、索三 种基本构件组成的组合桥梁结构 体系。 因此,根据塔、梁、索各自的 结构形式与布置形式以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斜拉桥进行 分类。
按塔的数目可分为
斜拉桥的现状
①斜拉桥的分类 按塔的结构与布 置 按梁的材料与线 形 按索的疏密与线 形 按索的锚固方式 按塔梁的结合方 式 按交通功能分类 ②世界斜拉桥跨 径排名 ③设计理论与科 研情况的现状 ④斜拉桥施工与 施工控制现状 ⑤总结
俄罗斯岛大桥
迄今为止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已于2012 年 7月 1日通车。主跨1104m ,是一座主跨用 钢梁,边跨用混凝土梁的混合梁斜拉桥,索 塔为 A 型,高 320.9m ,为目前世界最高。主 跨用钢箱梁,长1244m,每侧伸入边跨 70m, 梁宽28m。斜拉索用压密的PSS体系。同一直 径对比一般的拉索可增加20%的钢束。共168 根拉索,最长者579.8m居世界首位。
可分为疏索斜拉桥与密索斜拉桥
疏 索 斜 拉 桥
诺 曼 底 大 桥 , 密 索
按索的线形
斜拉桥的现状
①斜拉桥的分类 ①斜拉桥的分类 按塔的结构与布置 按塔的结构与布 按梁的材料与线形 按索的疏密与线形 置 按索的锚固方式 按梁的材料与线 按塔梁的结合方式 形 按交通功能分类 ②世界斜拉桥跨径排 按索的疏密与线 名 形 ③设计理论与科研情 况的现状 按索的锚固方式 斜拉桥静力非线性分 析斜拉桥合理状态确 按塔梁的结合方 定理论与索力优化方 式 法 斜拉桥力学行为参数 按交通功能分类 研究 ②世界斜拉桥跨 斜拉桥的静力稳定性 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 径排名 斜拉桥抗风性能研究 ③设计理论与科 灌酒构造及钢箱梁设 计理论研究进展 研情况的现状 特大跨度斜拉桥结构 ④斜拉桥施工与 体系方面的理论探索 ④斜拉桥施工与施工 施工控制现状 控制现状 ⑤总结 ⑤总结

斜拉桥发展史与现状综述

斜拉桥发展史与现状综述

从斜拉桥看桥梁技术的发展:马哲昊班级:1403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学号:6摘要: 介绍了国外斜拉桥的发展历史,综述了现今斜拉桥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形式及其经济效益,并简述了其中的桥梁技术,对今后斜拉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斜拉桥;发展史;现状;展望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 recent decades history of Cable-stayed bridge.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 structure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of it.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as put forward.Key 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Review; Looking forward to1.斜拉桥的发展1.1 斜拉桥的历史斜拉桥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桥型结构。

早在数百年前,斜拉桥的设想和实践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在亚洲的老挝,爪哇都发现过用藤条和竹子架设的斜拉结构人行桥。

在古代,世界各地也都出现过通行人、马等轻型荷载的斜拉结构桥梁在 18 世纪,德国人就曾提出过木质斜桥的方案,1817 年英国架成了一座跨径为 34m 的人行木质斜桥,该桥的桥塔采用铸铁制造,拉索则采用了钢丝。

以后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先后出现了一些斜拉桥,如 1824 年,英国在 Nienburg 修建了一座跨径为 78m 的斜拉桥,拉索采用了铁链条和铸铁杆,后来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垮塌。

1818年,英国一座跨越特威德河的人行桥也毁于风振。

现在看来,这些桥梁的垮塌主要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的限制、对斜拉桥这样高次超静定结构体系缺乏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桥梁结构构造存在缺陷。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桥梁工程》(下)
缆索承重桥 — 斜拉桥 —发展、现状和展望(知识点1)
缆索承重桥
教学目的:
通过对斜拉桥和悬索桥(缆索承重桥)的学习,了解这两类桥的设计、 构造原则和施工过程,掌握斜拉桥、悬索桥主要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 结构计算要点。
教学内容:
1)、斜拉桥的发展、设计、构造、计算要点和施工过程; 2)、悬索桥的发展、设计、构造、计算要点和施工过程; 3)、斜拉桥和悬索桥桥例介绍。
斜拉桥、悬索桥的发展,结构体系及立面布置,主要结构体系及受 力特点,施工过程,以及设计和计算要点。
《桥梁工程》(下)
缆索承重桥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桥梁工程》(下册),顾安邦等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参考书: 1、《缆索支承桥梁——概念与设计》(第二版),Niels J.Gimsing,
《桥梁工程》(下)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 的定义
斜拉桥又名(Cable-stayed bridge) 斜张桥,由主梁、拉
索及塔柱(也称索塔)组成的组合受力体系桥梁 也是用斜拉索将主梁悬吊在塔柱上的索支承(承重)
桥梁 外荷载由主梁受弯
压、斜拉索受拉及 塔柱受压弯承担
《桥梁工程》(下)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 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雏形 斜拉桥的失败(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斜拉桥的复兴和典型斜拉桥(二次世界大战后) 斜拉桥的发展阶段和现状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和现状 斜拉桥展望
《桥梁工程》(下)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斜拉桥展望
斜拉桥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金增洪译,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现代悬索桥》,严国敏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现代斜拉桥》,严国敏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4、《斜拉桥》,林元培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斜拉桥与悬索桥的现状受力特点及构造[详细]

斜拉桥与悬索桥的现状受力特点及构造[详细]

(四)截面
➢主梁
斜拉桥的主梁宜在全长范围内布置成连续体系。 新的设计细则明确提出斜拉桥主梁的四种形式:
➢混凝土梁 ➢钢梁 ➢组合梁 ➢混合梁
钢主梁截面形式: 箱形、梁板式、分离式边箱、钢板梁截面。
当采用双层桥面的主梁时,宜采用桁架形式。
重庆菜园坝大桥
主梁横向连接系
新设计细则中规定 主梁斜拉索锚固区必须设置横向连接系。支座处 横
(三)结构体系
a) 主 梁 b) 拉 索 c) 索 塔 d) 桥 墩 e) 桥 台
➢漂浮体系:塔墩固结, 梁在塔处不设支座, 边墩上仅设纵向滑动支座.
➢支承体系:塔墩固结,在所有墩, 塔处梁下均设有支座.(当支座是 纵向滑动支座时,叫做半漂浮体系)
主梁与塔柱之间横向约束示意图
➢塔梁固结体系:塔梁固结,墩处设有支座.
➢刚构体系:塔,梁,墩均固结,不需支座,不需体系转换.
按拉索的锚拉体系不同而形成 的三种结构体系
自锚式斜拉桥 地锚式斜拉桥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A)自锚式斜拉桥
自锚体系中,锚固在端支点处的拉索索力 最大,一般需要较大的截面,并且它对控制塔 顶的变为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一根拉 索,被成为端锚索。
可减少水中墩及深水基础,故总体布置时一 般从经济角度考虑,宜采用独塔布置方案, 根据桥位地形及跨径需要等各种因素也可选 用双塔布置或多塔布置
桥涵工程
18
(二)跨径布置
现代斜拉桥最典型的跨径布置有两种:即双 塔三跨式和独塔双跨式。在特殊情况下也可 布置成独塔单跨式、双塔单跨式及多塔多跨 式。
辅助墩的作用:斜拉桥在边跨设置辅助墩, 可以增强结构体系的刚度,明显地改善边跨 内力和减小挠度,特别是对辅助墩附近主梁 断面的内里有明显的改善。设置辅助墩后大 大减小了活载引起的梁端转角,使伸缩缝不 易受损。当索塔刚度不够大时,辅助墩还可 以约束塔身的变形,从而改善中跨的内力及 挠度。反之,如索塔的刚度较大,则将辅助 墩对中跨的受理状态就没有明显的影响。

部分斜拉桥最新发展(0505大跨桥梁参观会)

部分斜拉桥最新发展(0505大跨桥梁参观会)
70.0+102.0×9+123.0+143.0+91.5+34.5m,
主跨143m,高跨1/9.5,塔高15m,桥宽14.6m
瑞士太阳山桥(1998年),
总长528m,主跨长140m, 桥宽12.37m,最大塔高77m。
国外部分斜拉桥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桥名 日本小田原港桥 日本屋代南桥 日本屋代北桥 日本冲原桥 日本蟹泽大桥 跨径布置(m) 73.3+122.3+73.3 64.2+105.0+105.0+64.2 54.3+90.0+54.3 65.4+180+76.4 99.3+180.0+99.3 索塔高度(m) 10.7 12.0 10.0 16.0 22.1 索塔/拉索布置 双塔/扇形双索面 三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通车时间 1994 1995 1995 1997 1998
51.4+58.4m,高跨1/10.6,
塔高9.9m,桥宽13.2m
日本新川高架桥(1999年) 日本屋代橋(1995年)
南桥64.2+105.0×2+64.2m, 高跨1/8.75,塔高12m,桥宽12.8m
北桥54.3+90.0+54.3m,高跨1/9, 塔高12m,桥宽12.8m
日本佐敷大桥(2000年)
PC斜拉桥
日本Matakina大桥
主 塔 高 与 主 梁 距 的 关 系 示 意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5 20 25 30 35 40
日本士狩大橋(2000年) 94.0m+3×140.0m+94.0m, 塔高 10m , 高跨比1/14 , 桥宽23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孟加拉国Padma Bridge
全长5.58km
22.0 13.0 16.25
31 16.5 22.6
独塔/扇形双索面 四塔/扇形单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独塔/扇形三索面 独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单索面
35
法国Viaduc de la
43.0 + 75.0 +105.0 +126.0
ravine des Trois-
133.0+133.0
塔高(m) 12.3 16.5 11.8 16.5 15.0
20.0
21
日本保津桥
76.0+ 100.0 + 76.0
10.0
22
日本木曾川桥
160.0+3×275.0
30.0
+160.0
23
日本揖斐川桥
154.0+4×271.5
30.0
+157.0
24
帕劳群岛Koror-
82.0+247.0+82.0
桥名 日本小田原港桥 日本屋代南桥
日本屋代北桥 日本冲原桥 日本蟹泽大桥 日本西唐柜新桥 日本东唐柜新桥 瑞士森尼伯格桥 日本三谷川二桥 日本新川高架桥 日本士狩大桥 日本Matakima大桥 日本雪沢3号桥
跨径布置(m) 73.3+122.3+73.3 64.2+105.0+105.0+64.2 54.3+90.0+54.3 65.4+180+76.4 99.3+180.0+99.3 74.1+140.0+69.1 66.1+120.0+72.1
部分斜拉桥最新发展
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陈宝春 教授
2005年5月
1、部分斜拉桥发展概况 2、桥型特点 3、结构设计要点 4、最新发展动向 5、展望
一、部分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1.1国外发展概况
1988年,法国人Mathivat提出这一新的桥梁结构形式。1994年 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部分斜拉桥—小田原港桥。 73.3m+122.3m+73.3m 塔高10.7m 高跨比1/11.4 桥宽13m
70+130+70
29
日本日见桥
91.75+180+91.75
30
日本粟东桥
140+170(155+160)
31
日本新名西桥
88.501+122.34+81.220

32 美国new Pearl Harbor Memorial Bridge
75.9+157.0+75.9
33 美国Saint Croix River Bridge
140 57.9+92.9 51.4+58.4 94.0+3×140.0+94.0 109.3+89.3 70.3+71.0+34.4
索塔高度(m) 10.7 12.0 10.0 16.0 22.1 12.0 12.0
12.8 9.9 10.0 26.4 9.0
索塔/拉索布置 双塔/扇形双索面 三塔/扇形双索面
日本蟹泽大桥(1998年)
82.0+247.0+82.0m, 高跨1/9.1, 塔高27m,桥宽11.6m
帕劳群岛Koror-Babeldaob新桥 (2001年)
菲律宾第二曼达-麦克坦大桥(1999年) 111.5+185.0+111.5m, 高跨1/10.2,塔高18.2m,桥宽21m
老挝巴色桥 (2000年)
序号
桥名
跨径布置(m)
14
日本佐敷大桥
15 日本摺上大坝附属1号桥
16
日本中池桥梁
17 日本摺上大坝附属1号桥
60.8+105.0+60.8 84.2
60.6+60.6 84.2
18
老挝巴色桥
70.0+102.0×9+
123.0+143.0+91.5+34.5
19
日本长者桥
292.2
20
日本都田川桥
65.4+180.0+76.4m,高跨 1/11.25, 塔高16m,桥宽12.8m
日本佐敷大桥(2000年)
60.8+105.0+60.8m,高跨 1/8.5, 塔高12.3m,桥宽15.8m
日本都田川桥(2001年) 133.0m+133.0m, 塔高20m , 高跨比1/11.9 , 桥宽19.9m
Bassins
36 巴西Rio Branco Third Bridge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四塔/平形双索面 独塔/扇形单索面 独塔/扇形单索面 四塔/平形单索面 独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通车时间 1994 1995 1995 1997 1998 1998 1998 1998 1999 1999 2000 2000 2000
日本士狩大橋(2000年) 94.0m+3×140.0m+94.0m, 塔高 10m , 高跨比1/14 , 桥宽23m
76.0+ 100.0 + 76.0m, 高跨1/10, 塔高10m,桥宽15.3m
99.3+180.0+99.3m, 高跨1/8.1, 塔高22.1m,桥宽17.5m
日本保津桥(2001年)
70.0+102.0×9+123.0+143.0+91.5+34.5m, 主跨143m,高跨1/9.5,塔高15m,桥宽14.6m
瑞士太阳山桥(1998年),
总长528m,主跨长140m, 桥宽12.37m,最大塔高77m。
国外部分斜拉桥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日本屋代橋(1995年)
南桥64.2+105.0×2+64.2m, 高跨1/8.75,塔高12m,桥宽12.8m
北桥54.3+90.0+54.3m,高跨1/9, 塔高12m,桥宽12.8m
51.4+58.4m,高跨1/10.6, 塔高9.9m,桥宽13.2m
日本新川高架桥(1999年)
日本冲原桥(1997年)
27.0
Babeldaob新桥
25
日本深浦大桥
62.1+90.0+66.0+45.0
8.5
+29.1
索塔/拉索布置
双塔/扇形双索面 独塔/扇形双索面 独塔/扇形双索面 独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独塔/扇形三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四塔/扇形单索面
五塔/扇形单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通车时间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2
序号
桥名
跨径布置(m)
塔高(m)
索塔/拉索布置
26
日本指久保桥
114.0+114.0
27
日本新川大桥
38.5+45.0+90.0+130.0+80.5
28 韩国Keong-An Brid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