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归纳要点概括中心1、整体阅读,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
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
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
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
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
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八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2. 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 善于整体感知。
在解答阅读题时,关键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迅速搜寻到与试题相关的内容,并准确解读。
另外,良好的阅读状态应该是平心静气、忘却自我、忘记年级、浮想联翩,将自己融入文章的情节之中。
这样才能感同身受,产生共鸣,选出正确的答案。
2. 善于把握关键词句。
做题时,一定要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词语。
把握住这些词语,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3. 善于筛选整合。
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一般试题中会明确告诉考生应该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所以,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
其次,要注意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即内容上是否与原文相关,是否符合原文的陈述或观点。
再次,要注意选项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有的试题在题干中会明确要求选择符合原文原意或不符合原文原意的选项。
最后,要注意选项在内容表述上的错误。
有的选项从内容上看不出错误,但仔细审查就会发现它与原文不符或与原文意思不一致。
因此,考生要认真分析题干,弄清命题人设问的角度,然后有针对性地去筛选、整合。
4. 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
在解答阅读题时,要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
也就是说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材料,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一)词语理解型提问方式:文中加点(字)词语有什么含义?能不能换成另一个词语?为什么?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运用该词语所表达的效果。
一般来说,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需要临时赋予它特定的含义。
还有的是具有比喻象征意义需要把本义和语境义结合起来才能准确理解。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版)知识点回顾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概述。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种综合命题趋势。
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2023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
(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专项练习(2022·安徽六安·安徽省舒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现代文阅读在思想内容方面的重点内容,也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阅读的常考点,而且是得分率不高的难点。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所谓“分析”,是就概括的内容条分缕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的信息体,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信息,有几层意思;而归纳是对这几个信息体进行综合、概括,是就具体的现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
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而统一:在思维过程中,综合实际上是分析的逆过程,分析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前提对局部进行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分析之后有综合,综合之前必须分析,两者相互配合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认识。
【考点讲析】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需要阐释能力。
文章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风格,就有不同的写法。
我们阅读文章,不能机械地记住这些文章中的语句,而是应当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语言转化能力”或称之为“阐释能力”,也就是能把文章中的“原文”变成自己的话。
阅读作品,不仅要能够理解它的明示信息,而且还要能够理解它的隐含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中心思想的归纳分析,需要综合能力。
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是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它包括分析、归纳段落意思、层次意思和整篇文章的中心等。
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用语言归纳出来。
高考试题,这两方面的都有。
近几年高考试题多采用选择题型,分析、判断正确体现中心思想的语句,或采用简答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炼地归纳出中心意思,答题时,字数的要求也是必须注意的。
高考复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PPT课件
威廉斯的研究成果为什么有具有“整体性、灵活 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师 的教学实践中收到显著的效益?答案不超过60字。 威廉斯根据吉尔福特的理论,经10年实验,数百 名教师参与,归纳出18种创造思考教学的策略。 威廉斯认为,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行,以教 材或教学内容为中心,而现代教学则特别重视以 学生为中心,这两者都忽视了教师、教材和学生 之间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只有将这三者形成一 个有机整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促进学 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他曾设想过在不同学科中 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 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威廉斯的研究,由于其设 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 接受,并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课堂回顾:
认真审题
筛选信息
明确概括对象。确定筛选区间。 截能成答案的子和词语。 把代词换成具体内容。
整合信息
把有修饰成分的句子,换成陈 述性的句子。
删去和问题要求无关的内容。
同一关系取其一。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导析 《百家讲堂》P161
《考试说明》对“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要 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 章的中心。该考点考查的是在阅读理 解、筛选整合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 分析和整合的能力,体现了阅读层次 比较高的要求。
该考点试题通常要求概括文本的核心内 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或对要点进行归 纳。一般以主观题——简答题形式出现, 主要有两种题型——明示型和暗示型。所 谓明示型,就是问题指向明确、概括区间 明确的题型。如2009年广东卷第14题 (《百家讲堂》P152第3题)。所谓暗示型, 指从总体上暗示了回答的内容范畴,答题 区间大且分散的题型。如2009年浙江卷论 述类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题。(《百家讲堂》 P162第4题)
归纳文段内容要点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是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C 级能力点。归纳内容要 点,就是要求对整篇文 章或文章某部分具体内 容进行梳理整合,归纳 概括成内容提要。
二、讲讲议议
1.请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文 意。(200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
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表明,竞技运动精神价值的加强有赖于 人类的文化艺术。多年来,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而精神文化却相对贫乏,由此使竞技运动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 的现象,出现了嫉妒、虚荣和不信任的风气,使竞技运动沦为低 层次的娱乐消遣。要减少竞技运动中这些不协调的现象,回到促 进身心均衡发展的轨道,就必须提高它的文化艺术价值,使之成 为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而这种活动,正是使人们得到美好的艺 术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的重要保证。
答案:主要有两种情况: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 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PART ONE
2、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 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 。(3分)(2008湖北高考语文试题 雾》)
答案:在社会 生活和科学中 都有模糊性。
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 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 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 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 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 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 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 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 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 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STEP 01
答案: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 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案《归纳概括文章主旨》及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案《归纳概括文章主旨》及例题解析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并进行归纳和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具体的内容要概括全面;2.抽象的内容要阐发准确;3.含蓄的内容要解说清楚。
“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和作者的创作目的。
设问角度主要有: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3.考查对段意、定义等某一具体内容的归纳、概括;4.揭示文章的目的、价值、意义、影响等。
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概括类题,在小说、散文中都有所涉及。
结构的分析往往着眼于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融合在一起考查。
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的热点,设题多着眼于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文段内容、文章要点的概括。
有时,就文章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命题,要求考生着眼全篇作答;有时也会与结构、修辞手法等融合在一起命题。
实用类文本中的“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作者通过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等,考查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多是对某一语段或全文进行归纳和概括,有时也与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本特色综合在一起。
方向一论述类文本中内容的归纳概括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即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
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难点。
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1.读原文,明宗旨。
考生对论述类文章一定要认真阅读,逐字逐句地研究、揣摩。
一般说来,按照文章的篇幅,考生在考试时可以把文章阅读两遍。
通过两遍阅读,从总体上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结构框架,并圈点出文章的主旨句和诸多文段的领起句、总结句等关键语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者:袁明祥来源:《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2018年第02期考点解读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中心意思”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本考点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热点,当然,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试题,在题干中直接设问的并不多,较多的是变换形式。
考查方式1.根据要求归纳要点(1)试用自己的话归纳作者关于xx的感受;(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xx进行描述;(3)从全文来看,作者的看法(感受)是什么;(4)作者对xx的看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2.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主旨(1)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段的内容。
3.分析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1)文章阐述了作者对xx的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
(2)请分析概括作者对xx所持的态度(即归纳要点)。
(3)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原因)是什么。
但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命题,其基本目的是考查考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归纳的可以是段落内容要点,也可是层次内容要点;概括一般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
要做好这类题目,就应该掌握一些规律和方法。
解题技法一、归纳内容要点(一)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要准确把握段落中心意思,首先就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段落却没有,没有中心句的就要归纳、概括出段落的要点或中心意思。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1)段首提示性中心句;(2)段末总结性中心句;(3)段中过渡性中心句;(4)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
[例题]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高考考点聚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续表)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简答题:①文中某个细节出现的原因;②人物之间的关系: 考点解读 ③人物言行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想法、性格等;④作者对人物的 行为等的评价;⑤对某一观点应怎样理解;等等。
技法攻略
准确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 遗. ,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
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
真题演练
对曰:“隋主好自专庶. 务. ,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
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 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 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 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 “为吏受略,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 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 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真题演练
【答案】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第二 问:告诚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回答第一 问,需联系上文“君恶闻其过……化为忠”的意思进行分析。回答第二 问,需要联系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撰书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来进行理解。
1.整体阅读,把握文章。 对于传记类文章来说,一般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简 要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其次,选取最能体现人物 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例连缀成文;最后,介绍享年,有的还加以评价。 对于非传记类文章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扫描“归纳内容要点”是指现代文阅读中的整体内容或其中某一部分要用几句简明的话扼要表达出来,即“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还需要把若干要点合并或归纳共同特点后再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化,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它需要运用题面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的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我们写文章总会有一个目的,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感情……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选材、组材、构思、行文个个都要围绕着它进行。
同时作者为了将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充分全面深刻,往往不只是从单一层面来表达,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来将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深刻全面。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不但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要能够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中心内容的。
这一“知道”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复习方略对这一考点,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正确理解全文内容,并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概括段意或全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二是理解重要句子或作者的观点、判断、结论等产生的原因、条件,所涉及的材料或各种角度,然后分条概括出来。
三是分析文中叙述、说明、议论等不同表达的有关部分,并进行归纳。
四是对内涵丰富,语言精彩的语段或某项材料进行浓缩,突出要点。
因此,为应对这一考点,我们有如下的注意点。
1、注意段落构成,切分意义层次,准确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你知道文章一个意义中心的内容,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
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詹巧玲[考点指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层级为C级,一般与“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合在一起考查,常以客观题的形式设置于第Ⅰ卷中,分值为3~6分。
这一考点是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的进一步把握,它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能力。
设计这类题,一般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要求考生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牢固的文言文知识与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能力是顺利完成此题的必要条件。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实际上并非要求考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概括”,而只要求他们分析判断由命题者设计的有关这方面题目的答案正确与否。
这就大大降低了答题的难度。
命题者常借助以下方法来制造干扰:真假参杂,似是而非;张冠李戴,颠倒黑白;以偏概全,妄加推断;无中生有,夸大拔高等。
不同类型的文章,侧重点不同。
下面就记叙类和议论类文体谈一谈归纳的侧重点。
(一)记叙类文章,主要指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
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归纳:1.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或什么景。
2.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是什么关系或事件涉及哪些人,人物间关系怎样或景是以什么顺序写的。
3.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是哪几件事或人物对事件各持什么态度或景物特征如何。
4.几件事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主要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景物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5.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情感倾向与评价,事件阐明的道理,景物构置的境界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二)议论类文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归纳:1.弄清对何人何事发表议论。
2.主要观点是什么。
3.作者或文中人物论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在要点归纳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
解答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①分清主次。
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记叙类文章,也许涉及多个人物,多个事件,表达多种看法。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四讲 分析综合 考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不离句, 不管是字词还是语句,只有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不管是字词还是语句,只有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 的意思才是明确的。答题时,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 的意思才是明确的。答题时,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 不离篇”的原则,把语句放回原文中去考查, 不离篇”的原则,把语句放回原文中去考查,否则就容易 出错。 出错。
二、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某一整体(篇或段)的内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某一整体(篇或段) 容主旨化,并加以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 容主旨化,并加以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综 合和整理的过程。这是互相联系着的两个方面:“概括 合和整理的过程。这是互相联系着的两个方面: 中心意思”必须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为基础, 中心意思”必须以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为基础,“归纳 内容要点” 内容要点”又需要以整体把握文章意旨即中心思想为宏 观指导,二者相辅相成。 观指导,二者相辅相成。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 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 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 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 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 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 《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 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 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 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 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 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知识探究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知识探究学习目标分析深度学习建议1.理解文中所说“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2.理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必备知识深度探究探究点1:归纳内容要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分析,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将文章中最主要、最本质的内容加以概括和归纳总结。
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中心意思”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方法指导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1.归纳内容的步骤。
步骤:整体阅读,分清文体,理解文意(弄清作者写了人、物、事、理,怎么写的)——跳出文章,结合背景,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到哪些社会问题,有哪些潜台词,弦外音)——舍本逐末,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真意和灵魂,即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2.明确主旨的角度。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如《故都的秋》作者借助对古都的秋景和景物的描写,揭示了故都的秋“来得清净、悲凉”的特点,抒发对古都的热爱。
(2)从开头、结尾入手。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者高度评价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科学等方面的贡献,抒发对他的崇敬之情。
(3)从写作背景、文章关键句入手。
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作者针对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主要从揭露“送去主义”“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送来者”的本来面目,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等方面来阐述的。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浙江专版)考点整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1.【2019·浙江嘉兴实验初中初一月考】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谢奕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怜,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去.。
《世说新语》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
为什么甲乙两文中元方和谢安这两个稚童的言行能被记录其中?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别阐述。
【答案】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谢安年纪小,但是能够同情老翁,宽容待人。
所以这两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所以能被积累。
【解析】题干问甲乙两文中元方和谢安这两个稚童的言行能被记录在《世说新语》其中的原因。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陈父的友人不准时和出言不逊的情况下,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
并给人以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启示。
谢安劝告谢奕放过老人,可见有怜爱同情、宽容待人之心。
《世说新语》因为这些,才收录了这两篇文章。
2.【浙江省绍兴市名校联谊会联合调测2018届九年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言文语段概括分析
吴祐在父亲 去世后,安 于清贫,边 放猪边吟诵 经书,不为 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 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 人称赞为清 廉有节操。
答案:“后与黄 真一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人称 赞为清廉有节 操”错,由原文 中的“真后亦举 孝廉,除新蔡 长,世称其清 节”可知,黄真 是在吴祐之后被 举荐为孝廉的, 而且只是他被人 称赞为清廉有节 操,没有涉及吴 祐。
比对结果
答案:
对应选项(仔细 比对角度 原文(认真阅读原文) 比对选项)
崔慰祖字悦宗,清 河东武城人也。父 庆绪,永明中,为 梁州刺史。慰祖解 1.比对人 褐奉朝请。父丧不 物—— 食盐,母曰:“汝 防张冠李 既无兄弟,又未有 戴 子胤。毁不灭性, 政当不进肴羞耳, 如何绝盐?吾今亦 不食矣。”慰祖不 得已从之 崔慰祖出身官 宦家庭,为人 孝顺。他的父 亲曾担任梁州 刺史、奉朝 请。父亲去世 后他坚持不吃 盐,在母亲的 劝说下他改变 了这种做法。
吴祐在父亲 去世后,安 于清贫,边 放猪边吟诵 经书,不为 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 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 人称赞为清 廉有节操。
答案: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 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 年十二,随从到官。„„及 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 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 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 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 2.比对时 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 间—— 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 防时序 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 错乱 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 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大守 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 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 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 节。
成遵聪颖好 学,终能脱颖 而出。他自幼 聪敏颖悟,勤 学不辍,苦于 当地先辈中没 有教授应试科 举文的人,后 因受县尹杨惠 赏识得以赴京 师深造,考中 进士。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考点梳理指导课件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 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 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 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 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 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 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 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考点2梳理文章脉络
了解文章脉络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散文 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都有其不同的作用。文章标题一般为全 文的线索,有概括文章内容、设置悬念等作用。文章开头或 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是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 作铺垫。中间段落,多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段落,大 多是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呼应开头 等。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本段或上下文内容作答。 常见问法: (1) XXX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2)文章以“XXX"为题,有什么妙处?
2.抒情散文: 主要借助写景状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 受、激情和意愿。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特点,表达 作者情感,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状物散文:借物与人相似的特点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情感,如《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一 棵小桃树》。
3.哲理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 称说理散文。与一般议论文不同的是,它或通过 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 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让读者 获得思想的启迪。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 象性和哲理性,如《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 活着》。
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 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 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 ,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 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 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 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 才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 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 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候的我们, 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 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题要树立“答案就在文中”“在文中找‘原因’”的答题思路。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考
考点探源
向 1
考向2 原因概括与分析
1. (统编七上《济南的冬天》“思考探究”)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
“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①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
考
向
2. (2016陕西16题)“我”和大华,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请结
2
合全文,分点作答。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3. (2013陕西16题)文章多次写到“姑姑的笑”。仔细品味你会发现,除性
考
格因素外,姑姑笑颜常开的原因还有很多。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
向
1
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 (2010陕西14题)参加剧团考核时,为什么香伶的“一声大吼”使评委们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 向
考向2 原因概括与分析(12年8考)
1
考情搜索:2017.16,2016.16, 2013.16,2011.16, 2010.14,2009.12、
15,2008.11
【陕西真题设问】
1. (2017陕西16题)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参考答案】①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子女;②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
家人的吃穿用度;③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④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统编其他设问】
考
向
1. (统编七上《春》思考探究一题改编)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
1
的图画。说说文中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请简要概括。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
考向1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12年6考)
向 1
考情搜索:2019.13, 2014.16,2011.12、14,2009.11,2008.12
【陕西真题设问】
1. (2019陕西13题)“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 (2014陕西16题)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突出了商洛核桃的哪些特点?这样
人需要在锤炼磨砺中成长。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考
(4)最后,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向
2
注:不要只是按分踩点概括,还要结合文章内容,将题目的答案要点全
部答出来。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考点针对训练
阅读中,借助固定的符号对文本进行圈点批注,留下阅读痕迹,养成这样 的阅读习惯,会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就能又快又好地理解文本, 从而助于答题。当然,同学们如果已有习惯使用的圈点批注符号,可以继续使 用。(请同学们尝试用此方法阅读文章,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圈关键性的词语或内容。 “?”:标在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 “ ”:画在优美语句或可赏析的句子下面。 “══”:画在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或总扩句、中心句或者过渡句下面。 “//” :划分段落层次。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读细(怎么说的) 6. 第⑧段中对“儿子”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与当兵前一身贼膘的儿子进行对比,突出了儿子在部队里的历练和成长。 7. 请赏析第⑪段画波浪线句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杂铁以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杂铁要 成才,必须历经千锤百炼的道理。
读透(有何反思) 8. 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⑳“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㉑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最后, 你幸福地笑了。泪眼蒙胧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 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选文有删改)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圈点批注读文本 读懂(说了什么)
⑮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千锤 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后, 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
⑯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拥抱。 儿 子坐下来,一边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 原来,儿子利 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 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 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一、(2019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小铁锤 张中杰
①“砰!”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了 下来。
②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一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 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 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 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 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 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
最终放弃了?结合全文探究原因。
2. (2019甘肃省卷8题)为什么说“在我心眼里,哥哥是位天才”?
பைடு நூலகம்
考 向 2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考
方法指导
向 1
原因概括类题,设问中多数会问到“为什么”。
(1)通读全文,将每段中与题干相关的有效信息勾画出来;
(2)根据勾画出来的内容,提取关键词或句子;
(3)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求规范;
考 向
写有什么作用?
2
3. (2011陕西12题)请从文中找出对紫阳独特的人文风貌、人情人性最有概
括力的四个字,写在下面的方格中。
4. (2008陕西12题)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概括。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全国其他设问】
考 向
1. (2019广东广州19题)作者在想象中把书房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好了。请问作者
2. (统编七上《皇帝的新装》“思考探究”)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考
②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
向 2
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 (统编八上教参《背影》“问题探究”)课文中几次写到“我”流泪?流泪
⑬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 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 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里。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⑭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 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 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统编七上《济南的冬天》“思考探究”)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
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
考
3. (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思考探究”)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
向 2
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
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心疼当兵受苦的儿子 (3)第段 “泪眼蒙胧”:
为儿子现在的转变感到欣慰和高兴。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4. 简要概括文中“你”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你”是一个疼爱孩子但不溺爱,懂得反思,学会放手,懂得鼓励孩子的母 亲形象。
5. 第⑭段“你”为什么要把小铁锤送给儿子? 小铁锤代表经历磨难才能成长的精神,用小铁锤鼓励儿子。
精 讲
目
统编设问学考点
录
考点针对训练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统编设问学考点
考
向 1
考点探源
考向1 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思考探究”)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
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
考
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
向
2
变得那样“隔膜”,让“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考
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向
2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统编其他设问】
1. (统编七上《猫》“思考探究”)第三只猫 “大家都不喜欢它”, 但它亡
考
向
失之后,“我” 却 “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
1
冤枉了它吗?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⑰“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每天读书两个小时, 坚持做好事。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你惊喜地瞪大了 眼睛。
⑱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子给你和 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
⑲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 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舅让儿 子坐车上等。 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拍片、 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
返回目录
⑪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丢进 水盆中“嗞啦”一声响,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 锄头……
⑫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 邻家壮汉看你 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学习疲倦时, 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