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研究与当代文化生态
书法学的两个面向和三个维度
书法学的两个面向和三个维度作者:***来源:《现代艺术》2023年第09期彭贵军博士研究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现为内江师范学院专任教师,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智库专家,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2009年—2016年任成都蓉城美术馆馆长、首席策展人,2017年—2022年任四川民族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书法系主任。
当代书法审美价值的混乱和无序导致当代书法教育的标准缺失。
高等院校书法学专业教育肩负着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书法学专业教育来为青年一代培根铸魂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脉在当代延续的有效路径之一。
基于此,建立科学的书法学专业培养标准、价值标准、课程标准乃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思索,高等院校书法学专业建设应立足于中国书法文化的传统根脉,同时面向古代和当代。
面向古代即是需要继承传统书法,对古代书法史中的经典作品和代表性书法家进行深入学习,使書法学专业学生的临摹和创作在取法上有出处,进而达到眼和手的同时入古;面向当代即是要求书法专业学生具有守正创新的能力,通过主动融入当代世界的社会语境,密切关注当代社会的文化生态,主动介入当代书法创作的现象、风格、流派等,以现代性的学术视野和学科立场,带着批判意识对当代书法进行扬弃和吸收,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书法作品和书法文化。
与此同时,书法学专业学生在具备对传统和当代书法进行有效鉴别的基础上,应同时把握三个维度,即书法本体论、书法认识论、书法方法论。
书法本体论即是要从文化形态和艺术形态双重立场把握中国书法的本质属性;书法认识论即是要求书法学专业学生在把握书法本质的基础上,培养其关于书法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认知能力;书法方法论即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法学习的科学方法,具备熟练的临摹和创作能力。
如此,从中国书法传统与当代的价值塑造,到书法本体论、书法认识论和书法方法论的能力培养,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等院校书法学专业建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标准。
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融合应用
感谢观看
汇报人:abc
书法艺术与园林 景观的融合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abc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书法艺术在园林 景观中的应用
Part Three.
书法艺术与园林 景观的相互影响
Part Four.
书法艺术与园林 景观融合的实践 案例
Part Five.
书法艺术与园林 景观融合的未来 展望
国际交流与推广:推动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融合,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 影响力。
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融合的社会意义
提升文化素养:书法和园林景观的 融合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 传统文化,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养。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书法和园林景 观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二者的融合 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林景观融合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应用: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动态融合。
跨界合作与创新:书法家与景观设计师的合作,将书法艺术元素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创造出更 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书法艺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Part Five 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融
合的未来展望
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融合的创新方向
数字化技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动态融合。
生态环保:结合绿色建筑理念,将书法艺术融入园林景观设计,提高生态效益。
多元化表现形式:探索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跨界融合,如将书法元素融入雕塑、装 置艺术等。 互动体验:增加观众参与度,通过互动装置、游戏等形式,让观众亲身体验书法艺术 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之美。
试论赵壹非草书的书法理论价值与文化价值
试论赵壹非草书的书法理论价值与文化价值在书法艺术的发展长河中,赵壹的《非草书》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赵壹,东汉辞赋家,其《非草书》一文对当时草书的流行现象提出了批判,这不仅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对于后世的书法理论研究以及文化思考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赵壹所处的时代,草书渐趋流行,许多人沉迷其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习。
而赵壹却对此表示不认同,他在《非草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从书法理论价值来看,赵壹强调了书法的实用性。
他认为书法的首要功能是记录和传达信息,而非追求艺术上的华丽与高超技巧。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沉迷于书法的形式美,而忽视了其最基本的实用价值。
赵壹还对当时人们盲目追求草书技艺的风气进行了批评。
他指出,一些人为了练习草书,废寝忘食,甚至不顾及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这对于我们理解书法艺术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具有启示意义。
书法固然重要,但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能因追求书法技艺而失去生活的平衡。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审视,《非草书》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某些特点。
它揭示了东汉时期人们对于艺术的热衷和追求,尽管赵壹对此持否定态度,但这种现象本身说明了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同时,赵壹的批判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碰撞。
在那个时代,对于草书的热爱代表了一种追求自由、创新和个性表达的文化倾向;而赵壹的观点则代表了传统、务实和注重实用的文化观念。
这种碰撞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此外,《非草书》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也有帮助。
赵壹并非完全否定草书的艺术价值,而是提醒人们不要走向极端,要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保持适度和平衡。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中庸之道”是相契合的。
在当代社会,赵壹的《非草书》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形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更加热烈。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不能为了追求艺术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质和责任。
同时,在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我们也要借鉴赵壹的观点,既要注重书法的艺术创新和技巧提高,也要坚守书法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内涵。
书法对于大学生的意义500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剧。
国内的文化生态日趋繁荣,也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极大冲击。
在对高校大学生实施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更好地以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为支撑,让学生书品与人品协同发展。
五育并举,推动学生创新实践。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仅对学生学习成长具有良好的美育价值。
同时对于更好地涵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书法教育是国学教育落实的重要基石一般人们将国学分为文字、训诂和音韵三个大的方面,书法作为文字教育开展的重要分支,能够很好的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书法教育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中文系学生对文字的精准理解与运用,新闻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艺术系学生科学审美视野建立,都需要以书法教育更好地夯实基础。
在书法课堂上除了进行一些文字书写训练之外,还需要同步向学生渗透国学的人文情怀以及精神内涵,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笔法心法相结合,汲取国学智慧,传播中华文明。
同时,高校书法教育活动的落实,可以更好地将中国民族文化传播开来,深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学生后续进阶性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书法教育的落实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进入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互联网文化冲击之下,使得很多学生对美的认知产生了偏颇。
单纯追求外表之美,忽略了美的综合文化内涵。
书法教育的落实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具备发现美的眼睛,同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以及思想情操,从而更好地改变学生浮躁心理,陶冶学生性情。
让学生在爱美的同时,积极的发现美、表达美、呈现美。
依托书法自身的文化意蕴,让学生对艺术层面的线条美、结构美、意境美产生深刻认知,从而更好地滋养学生心灵,激励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高校书法教育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从非常宏大的层面向学生展示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让学生对中华优良品质更好地传承,从而学生进入积极向上学习状态,增强学生文化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研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世界的变化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着。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状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唐宋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人民所创造、发展的精神文化遗产,包括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戏剧、民俗、哲学、科学等方面。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1.文化素养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素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民俗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节日、习俗习惯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中,这些传统的民俗节日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3.文化旅游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成为了其中的重要部分。
4.文化创意产业崛起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素材的来源,从而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前景传统文化的发展从来都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跟随时代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走向未来。
1.弘扬传统文化的创新思路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代相结合,更新自身的内涵与形式,从中挖掘和扬弃有益的元素。
因此,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文化生态,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在当代社会中,青少年文化的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而这正是培养青少年传统文化意识的重要节点。
因此,通过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在当代社会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因此,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保护那些正在消逝的文化资源。
范迪安:文化书法与书法生态
范迪安:文化书法与书法生态在当今学术界,有一位富有独特造诣的学者。
他的许多著述思维跨度很大,兼有充分的思想深度。
笔者每次读来,都感到为之一新他提出的许多学术问题,例如文艺研究中的本体论意义,现代性与当代文化价值建设,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对话,发现东方与书法文化输出,21世纪中国文化创新与中国形象重建等,都是当代学术的前沿问题。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他所阐发的见解,在当代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位学者就是北京大学书法所所长、著名教授王岳川先生。
在进行学术思考和研究对话中,王岳川教授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领域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并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书法的倡导者和书法文化发展的推进者。
著有《书法艺术美学》、《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书法文化十五讲》,主编了洋洋250万言的《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中外名家书法讲演录》(上下卷),最近又将推出“北大文化书法丛书”第二辑《美国书法史》、《欧洲书法史》、《东南亚书法史》、《港澳台书法史》、《日本书法史》、《韩国书法史》等。
他在文化与书法的研究中的文化推进和意义创新,值得申说。
王岳川教授近年来提出了“文化书法”的新思想,致力于东方书法的世界化。
在当代书法的文化定位发展的基本问题上,王岳川教授强调书法的原创性和寻找国际审美共识,坚持认为中国书法需要具备一种大师气象和国际眼光。
在他看来,21世纪中国书法艺术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真正的原创型书法家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书法大师。
当代中国书法最大的课题在于寻找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把结构张力、笔墨情趣以及幅式变化这些语言从本民族传统的审美空间扩散到更大的现代文化空间中去,形成一种国际性书法审美形式通感或基本共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借鉴西方一些现代艺术的形式通约,融入我们的本土文化内容,使之充实而具备现代形式美感。
王岳川指出,从本土主义出发后,应该提出世界主义的书法,就是说书法不仅仅是东方化的审美需要,也是整个人类的审美需要。
感受的弥合——从当下书法领域内的重形倾向谈开
书法作为中国古代特殊的一类文化现象,在不同语境下其内涵、目的、性质也不尽相同。
从源流上说,书法本脱胎于文字,是用以传达信息、沟通情感的媒介,文字内容是它所承载的内核。
自魏晋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书法形式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于是其逐渐超脱于实用层面,在空间、结构、线条、体势、章法等方面发展出各自独立的美学趣味,形式渐而成为审美对象。
自此,书法在中国传统字学的基础上扩展了艺术的维度。
然而在后世发展中,书法的审美趣味常常以文学性、形容性、感受性的表述见诸各类著述,观者往往无法准确捕捉其核心特质。
这种无法弥合的缺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鉴于此,学界尝试从形式角度切入,回归书法自诞生之初的重形传统,着力探究、分析、拆解其本体并客观陈述以试图构建更为精确明晰的概念范畴。
对于当下书法领域重形趋势动机和意义的考察,不但有助于探究书法教学、传承和创作方式的有效性,而且可借此重新认识书法这一复杂文化系统的构成及内涵。
一、中国古代形神关系概述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形”与“神”是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作为哲学命题的形神之辨早在先秦即已出现,且与另一对概念“器-道”紧密相关。
从传世文献看,二者间的博弈似乎总是以“神”的取胜而告终,以至于《淮南子》中即有“君形者亡焉”的论断,似乎奠定了早期某种神本形末的主张。
到了魏晋时期,正如汤用彤所言,“形神分殊,本玄学之立足点”[1],玄学背景之下的形神问题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讨论,推动其系统化与理论化进程,催生出以顾恺之“以形写神”为代表的遗形取神理论。
具体到书法领域,王僧虔《笔意赞》中“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2],同样也是将“神彩”置于“形质”之上,这种影响直至唐代张怀瓘“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3]仍清晰可见,显示出与传统形神观一致的取向。
宋代随着文人意识的觉醒,对于“形”的贬抑更加剧烈,以至苏轼曾言“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4],将对形式的过分关注视作弊害而多加排斥。
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优势与前景
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优势与前景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砚等工具及材料,通过汉字书写来完成并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表现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性符号,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被不断地传承并发展着。
随着人们书写手段的变换,书法艺术的传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优势与前景展开论述,阐述书法艺术传播发展可以提升全民素质、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达到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书法艺术传播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保护书法文化将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其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书法艺术的传播发展,进而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作品只有通过传播,让接受对象欣赏,创作者的意图才能得以实现。
当前书法艺术传播面临的环境有利有弊,如何扬长避短,构造和谐的书法生态环境,促进而不是代替书法的发展,书法的前景仍然光明。
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优势1.书法艺术传播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梯次完备的体系为了弘扬和传承书法艺术,目前我国已形成政府为主导,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协力推进的局面。
国家加大书法艺术传播的力度,成立于1981年初的全国最大的书法专业性人民团体——中国书法家协会,至今已拥有会员8000余人,2004年国家又成立了国家级书法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同时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了书法专业,并形成从专科到博士研究生的梯次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2009年国家教育部通过开展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广与普及书法艺术;各地也都有由书法家组成的协会和社团从事书法艺术研究与传播。
2.书法艺术传播媒介多元化当今书法艺术传播的发展,除了学校教育和传统传播方式以外,还出现了许多崭新的艺术现象,如“另类书法”、“翻转书法”、“火星文”等。
生态美学视角下王羲之书法艺术浅析
78美学2021/05一、动静相合的形态之美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首先由视觉直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每个字的形态。
不同的形态变化使得不同的字有了生动的气息。
王羲之书法在形态层面呈现出的“中和”之美是动静相合。
(一)线条与布白“线条”是书写时随着毛笔运行摆动而主动形成的,具有“动势”;“布白”是线条书写过程中分割纸面而被动产生的,具有“静势”。
这里的“势”是指有能量蕴含其中的,说明一个字不是僵化固态的。
书法本身作为造型呈现虽然是静止的,但是作为艺术它所表达的是郁勃的、涌动的、充满生命力的。
书法,或者说是文字的出现,都是缘由记事功能而来,都是用线条分割、打破了完整的块面而产生的。
线条的加入使得原本的“铁板一块”变得灵活生动起来。
同时,书法所注重的并不是只有“黑色”线条,“白色”块面的形状、样态依然是“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创作的价值就在于,利用线条对空间进行再分割,通过这种再分割产生新的空间,新的空间并不再是规则、完整、相同的形状。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就是这样不同的线条和空间组合,使得书法作品趣味盎然,具有灵动性、可观赏性。
且不论草书、行书这样快速书写的书体,即便是隶书、楷书这样的正书,每个笔画也不是均匀排布的。
《乐毅论》中的一个“而”字,四条竖并不是整齐排列,不是每一条垂直向下,而是姿态各不相同,几个竖的组合看起来像是小朋友排队,前仰后合、东倒西歪,反而显得自由自在、充满童趣。
前面三竖也没有和横画接到一起,这样具有通透感,不压抑,灵活生动。
①书写过程中,由于一些线条排布紧密,会出现叠合在一起的情况。
这时候,画面呈现就从“一维的线条”变成了“二维的块面”。
然而这样的块面也不是完整形、规则形,就如同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假山,虽是整体一块,却依然外部有自己的形状、内部有自己的层次。
另外,也因为有了块面的存在,也使得整个画面呈现“点”“线”“面”的层次感,多样统一、“和而不同”,形成协调的共生感;进而“和合生物”,视觉上呈现出“三维立体感”。
云南省景东县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景东县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塑造美好心灵,书法应有作为言恭达①新媒体时代,传统书法借助多元传播手段以新的展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并进一步掀起书法热潮。
在提倡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如何使书法更好地助力大众美育?②纵观历史,无论是王羲之兰亭雅集之乐,颜真卿祭侄文稿之痛,还是苏东坡黄州寒食之叹,都以书法塑造出鲜活的生命形态,传递人文精神,通达传统美学的理想境界。
在品鉴研习古今碑帖、追求真善美的路上,书法引导人们沉潜到文化深处,找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以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③塑造美好心灵,书家何为?还需以守正为先。
守正之根在于心正。
老子有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于书家而言,便是要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回归常态常容,以平常心和纯粹的求知欲,去探求书艺在历史演进中的本体规律,从中国文化源头追索书法艺术的精神内质、人文理念与历史贡献。
在创作中,书家需遵循本心,认真完成严格的技法程式训练——从点画、结体、字理、章法、布白、通势到气韵,然后再进入审美风格的选择与定位,直到彰显作品艺术精神。
④守正之道更在于深研中国书法审美品格,承扬中华美学精神,延续书艺本体的文化命脉。
中和之美一直为历代书家所追慕。
尽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但是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诉求与艺术拓展,均未脱离讲求中和的传统审美准则。
以行草的演变为例,历代书家均取法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又将其与各时期文化进行“基因重组”,为书法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文化生态对地域书风的影响——以中原书法与江浙书法为例
一
、
自然 与生 活环境 培 育的书 法家个 体性 格 对地 域 书风 的影响
的文人 以同一体 系的语言形式表达他们 的精神诉 求 , 述他 表
们对汉字文化 的理解 。舍此 , 中国书法艺术将 是枯燥 和乏味
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 一个人 的性格受遗传 的影响 。一般 来说 , 多血质 的 人性 情粗 放 , 易激 动 ; 容 粘液 质 的人 感情 细 腻, 性格稳 重 ; 抑郁 质的人性情低沉 , 情 自我压抑 。这些与 感 生俱来的血液里的遗传 因子 , 在很 大程 度上决定 着一个人 的 性格与感情走 向。但这种 影 响并不是 绝对 的。近年来 研究 表明 , 一个人所处 环境 的心理 暗示 , 对其 性格与 情感 改变亦 会起到 巨大 的作用 。
式较为豪爽 , 情感表 达方 式粗 犷为主 ; 江浙地域 以山岭 居多 , 地形起伏较大 , 网密布 , 水 气候属暖温带 , 降雨较多 。这种地
形将人群分割得较 为零散 , 且人群 范 围狭小 , 而 加之 湿润 的 气候条件 , 培育 了该地域 人群 相互交 往 的方式迂 回, 性格温
2 43
中州学刊 2 1 0 1年第 6期
意义的世界与文化的世界——谈书法文化问题
刘守安刘守安,山东东明人。
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任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齐鲁学刊》主编,1997年调首都师范大学工作,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博士.量通讯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社科规划办评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多年从事文艺学、美学、中国书法文化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学术期刊的编辑和文艺学、书法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出版文学、美学、文化学、书法方面的著作多部,发表有关论文数十篇,书法作品曾参加过若干展览并为国家和地方博物馆等收藏,曾应邀赴澳门、台湾、韩国参加书法展览和讲学。
现主持国家艺术科学课题“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和北京市课题“中国古代书迹题跋研究”工作,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意义的世界”与“文化的世界”——谈“书法文化”问题⑩文/支l守安编者按:本期刊发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刘守安先生的访谈。
把古代的甲骨文、钟鼎、碑刻等拓片。
缣帛、纸张等上面的书迹当威书法艺术在当代是天经地义的,可能根本不会引起任何疑问和思考。
但是,刘守安先生认为,这是对古代“书写活动”和“书迹文本”的曲解和误读,而这种曲解和误读又导致了对“书法”属性和“身份”的错位判断。
提出“书法”的“文化”属性和“文化”“身份”问题.有助于我们矫正对“书法”进行“艺术学”阐释中的误读问题,从而在学术研究的层面认定古代的“书迹文本”是一个“意义的世界”与“文化的世界”。
《书画世界》:近年来,谈“文化”的越来越多,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研究中,人们也喜欢把“书法”与“文化”联系起来。
据我们所知.您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工作,一直为博士、硕士生讲“中国书法文化”课程,您还支持“国家艺术科学规划”的研究课题“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项目。
请问您是怎样理解“文化”与“书法”的关系的?刘守安:我于1997年调首都师大的书法研究所(现在的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这个所的创办和支持者欧阳中石教授对“文化”问题非常重视。
2025届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一中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一中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
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
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内艰..除,起故官。
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
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
乃奏记尚书李汝华曰:“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汝华然之。
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
善继持不可,以死争。
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
汝华惧,卒补银进。
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
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
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
及阅视关门,以善继从。
出督师,复表为赞画。
布衣赢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
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
承宗谢事,善继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
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
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觐。
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
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
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
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
奄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
太公曰:“吾不惧也。
”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起.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
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
书法的社会价值功能
书法的社会价值功能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书法文化面临诸多问题,值得关注:中国书法文化的传统和现代化并未完全断裂。
有可能在多元对话中,中国书法提出一些新的范式、新的范畴可以补充或者续接我们的一些传统。
我们不是要把传统变成负担,而要变成一种新价值精神,从我们每个人身上流过去。
我们既不要仅仅看到书法“市场”,也不要仅仅关注书法“运动”,而要看到书法在大文化领域的整合中终将生成活生生的中国文化灵魂。
书法的社会功能之一能够让人性的精神得到提高提升。
中国书法发展史是人性不断觉醒、生命不断高扬的历史。
人通过审美和书艺实践,在发展着的社会关系中不断扬弃自身的历史形态而完善自身。
那种一味反传统、否定历史的态度,是对传统和历史的解释学结构缺乏了解的结果。
同样,那种一味固守传统,不容任何文化转型和书法艺术范式转换的固执,也是对世界性文化语境缺乏了解的结果。
今天,人们创作和欣赏书法,并非只是怀古之幽思,而是以这种直指心性的艺术,把人还原成历史、传统、文化的倾听者和追问者,使人们沉潜到文化的深层去对话去问答去释疑。
历史上每一卷书法珍品都是一个人性的深度,都向我们叙述那个世界的故事并使我们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们不是在读“古董”,相反,当作品向理解它的欣赏者敞开时,它就是将艺术和世界双重奥展示出来,并指明走向人的精神提升的诗意栖居之路。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美学追问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精神自觉的历程。
今天,我们被生生不息的文化带到了21世纪,仍必得追问:为何中国文字的毛笔书写竟能成为一门极高深、极精粹的艺术?古今法帖名碑所禀有的沉雄洒脱之气,使其历百代而益葆宇宙人生凛然之气的原因何在?逸笔草草、墨气四射的写意为何胜过工细排列的布算人为?境高意胜者大多为虚空留白、惜墨如金,论意则点画不周而意势有余,其理论依据又何在?甚至,为何中国文化哲学将书品与人品相联系,讲求在书法四品(神品、逸品、妙品、能品)中直观心性根基?中国书法究竟要在一笺素白上表达何种意绪、情怀、观念、精神?这盘旋飞动的线条之舞叙述了中国文化怎样的禀赋气质?难道这其中仅仅是所谓虚无、技术、试验、市场可以了结?这些问题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奥秘等待着每个书法家和理论家的回答。
中国书法文化生态的反思与重构_以_文化书法_的理论建构为突破口_王毅霖
二、 视为解决文化问题的“文化书法”
⑥ “文化书法” 的首次提出是在 2005 年, 至于其理论刍形可以上溯到 90 年 ⑦ 《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代, 在王氏的 一书中, 就有“书法文化 ” 之类的概念出现。
“文化书法” : “首先, 关于 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 王岳川作如是阐述 这是我对中 254
③ 。 而不是在呐喊之中揭竿而起 ” 大众的出现改变了知识分子 买之中创造利润,
253
《东南学术》 2012 年第 6 期 —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 知 据守文化高地的场面, 文化迅速分化成为大阵营— “市场” 识分子发现他们在 80 年代竭力鼓吹的 此时却成为大众与之讨价还价的 筹码, 书法在这种文化阵营互相制衡之氛围中扶摇前行 。 八九十年代文化的繁荣还可以看作是对被压抑的反抗 , 有时, 反抗也可以通 。 , 过热爱的方式来表达 但事情远未结束 书法艺术遭遇实用性缺失的拦截而大 伤元气, 艺术的大众化造成的普适性使精英们无法站在艺术的金字塔顶端 。 考 90 年代后期出现的“流行书风 ” 虑到市场的因素, 精英们不得不做出让步, 就是 这种讨价还价后的折衷结果。 总体而言, 在市场经济的侵袭之下, 文化思想退居其次。无论是传统和现代 的区别, 还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都显得无足轻重, 市场的认可成为至理名言, 金观 : “这种抹平文化差异的商业力量是如此无所不在, 相形之下, 涛和刘青峰指出 文化思想变得可有可无, 思想从来没有如此现时那样显得软弱无力。 或许全人 ④ ” 类正面临一个思想和文化暗淡无光的时代 。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促使生活节奏以及生活方式的改 变, 导致精神文明被有意的忽略, 这使许多文化艺术门类陷入一种尴尬的状况, “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 书法也没能逃脱。一方面, 书法被某些国粹主义者认为是 ” , 。 , 特别 心 是中国文化的内核 另一方面 科技的现代化促使传统艺术边缘化, 书法迅速地滑入纯艺术的深处, 并被编列于艺术阵营 在实用性缺失的情况之下, , “核心的核心” “边缘的边缘” 的边缘地带。这样 与 形成有趣的对比。 自从 90 年代以来, 文化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民族的复兴与强盛很大程度上 需要依靠文化来阐释, 但文化认同往往又必须依赖经济地位 、 生产力等综合国力 来完成, 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又时常以压抑或忽略文化为代价 , 这是许多国家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 文化问题一直就是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问题 , 这不仅体现在民族层面上, 回 到某个艺术门类上也是如此, 书坛上 90 年代中期掀起的“书法与中国文化 ” 关 系的大讨论证明了对这种理论的关注及其背后的原因 。 这一时期不论是《书法 ⑤ 《中国书法》 研究》 还是 均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探讨。 市场经济的崛起造成了文化 产生了极大的地位问题, 关注和重视在这种基础上开始。 市场带给文化的复杂 多元性、 柔弱性与矛盾性致使文化成为一种模糊的语义体 。这也导致许多以 性、 , “文化书法 ” 文化为标签的理念变得语焉不详, 逻辑混乱甚至成为一种幻象 就 。 是这种文化镜像下的产物
文化与自然的交融——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化欣赏
03
推动生态文化的实践 应用
将生态文化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实际 生活和工作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 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文化多样性和 自然保护的协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化的特点
传承性与创新性
实践性与普及性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化既传承了古代生 态智慧,又吸收了现代生态文明理念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化注重实践应用,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同 时加强生态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提高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素养。
多元性与包容性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化涵盖了多个领域 和层面,包括生态保护、环境教育、 绿色生活方式等,具有多元性和包容 性。
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与促进
倡导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化积极倡导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推广生态文化理念和实践,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化有力 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文化
支撑。
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化不仅关注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 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
献了中国智慧。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文化与自然交融的表现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化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以及 将自然元素融入文化艺术创作中。
生态文化的重要性
生态文化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人们 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作品分析
如电影《可可西里》、《我们诞 生在中国》等作品,通过真实的 自然场景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 现了生态环境的壮美和生命的力 量。
文人书法的现代中断与文化书法的生态重建
文人书法的现代中断与文化书法的生态重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样化,文人书法从传统的文化艺术转化为一种少数人群的个人兴趣爱好,而文化书法作为一种品牌文化形象和文化传统的推广者,则呈现出新的生态重建趋势。
本文将从现代中断与文化书法的重建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文人书法的现代中断文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古代社会,书法被视为学问的核心,成为学识、道德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人书法的现代中断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眼帘。
首先,随着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慢慢淡出了现代生活中的主流范畴,它跟不上社会时代的发展而被人遗忘了。
其次,文人书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人们对当今社会的审美趋势有了新的需求。
最后,许多人在当代社会都选择更多以实用价值为主的文化艺术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意境和情感表达的文人书法显然已经变得过于陈旧。
二、文化书法的生态重建文化书法作为文化品牌的形象推广者,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推广方式,可以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快速传递企业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等各种文化内涵的信息,从而达到品牌宣传和文化传承的多重目的。
首先,文化书法可以利用传统书法艺术的形式,以新的方式传递文化信息,承载文化内涵,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其次,文化书法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设备等新兴媒介的利用,变革传统书法艺术的展示方式,使其更具可视、可感和互动性,更具现代感和科技化。
最后,文化书法不仅可以将传统文化信息通过书法艺术的方式传递给人们,还能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总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样化,文人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渐渐淡出了现代生活的主流范畴。
而文化书法,则成为了文化品牌推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文化书法的生态重建,可以依靠传统文化内涵,创新传统艺术形式,为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也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强化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卫瓘的书法创新在今草原生态中的价值研究
名。但 章草 讲究 法度 ,不舄 新 ,其愿 崮 章草 是堇 书发展 的 个分 支,是 为 恒干 传 而 定的标 准式 样 ,并不应 十 日 实 月中。 扑 ,毒草 字势 均匀 ,书 常 锌易 被 当时通 行的正 体 书所 右。 如东 汉 隶 书为 通月 书体 ,故章 草 存在着 隶 书的意 绪 ,从 《 误 死 驹册 》 《 威 居 武 简 、牍 ,中o 看得 非常 清楚 , 在1 l 经摹 的张 芝 《 私凉平 善帖 》中 ,也能 领
,
行 、 篆慢 取 E素 的活 甄 期 ,是 今笪 酝酿 风 度造 就 , 代名 家标 榜争胜 、体 现^ 椎 略 许 , 们 将盟袜 为 我
个 性 的风尚 。这咩 浓厚 的笔 象 国,使 书 法 据 整个 文坛学 界 ,是许 多十族 {家 智 慧荟革 之地 ,促进 了 休 演进 。 书体演 进 是 社会 文化 群体长 龋其 同努 力、前 后探 索 的结果 ,由 目学 宜月 的约定俗 成推 动 ,再 由书 家群伍 引颤 F尚 ,懂得草 书在 古质 今 妍 的动 态发 展中 日趋 成熟 完善 。值得 注 ±旅 书家 整体 发挥 7重要 的铺垫 作 如两 的河 东 氏 世善 书 京兆 杜
隶意 章草
魏晋 南北朝 时 八分 书铭石 、章 程≈办 书 , 世传 的 { 从 急就章 》 《 出师 颂 > 《 月 仪帖 》等皇 象、 索靖 、萧子 i等 人鲍作 看 , 受八 分、 程 年 影 其 渐失 ,此 称 为 分意 章草 。 隶卫瑾 e看 出章 草难丁 目 . 便 美 ’加以改造 革氟。 隶书意 趣 西 晋书 薯 以沆
章 草多 凌空
取势 的粜 书 笔 ,采 月倒锋 、奋 斫之 笔, 而今 草把奋 斫 笔月 曲线 消散 7。以 白线 选意 。这样 是对 自然 书 状 态 的草 书 精致 化 ,肯定 今草 在 月中 的射 , 改变字 形衔 接 惯 , T相 聋。 今蕈并 不 上 台 , 、行 、幕 等多种 洲源 ,今 草的 些 楷 字形不 是从 章草 中来 的,这 可 从乾隆 时 所编 的 《 宇汇 }与售 皇象 《 就奄 明 堇 急 代刻本 的对 %中 看 。奄草 是名 家推 出的 规范化 草 书样式 ,是针 对赵 壹 《 非草 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研究与当代文化生态
摘要:书法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文字出现的那一刻
开始,书法就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内容的构成之一。
书法的创作过程其实也是作
者在抒发自身感情的过程,而书法作品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只是对文字形式的一种
展示,同时也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中文辞内容以及文化信息的重要存在。
书法之
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流传下来,是因为书法本身代表的就是历史发展过程
中的文化底蕴。
但是目前很多人对于书法的具体含义并未产生清楚的认知,单纯
的认为书法只不过是一种记忆的展示,本次研究将针对这一问题,对当前社会的
文化生态情况以及书法研究代表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关键词:书法研究;文化生态;意义
引言:书法在几千年的历史变更中流传下来,书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书
法作品所承载的意义都在证实着一个观点,那就是书法并不是单纯文字书写技艺
的展示,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承,书法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单纯为了炫技而出现的书法作品,并不符合书法应有的要求,真正的书法作品,必须有着具体的内涵[1].当前大部分书法作品并不具备这一要点,这一问题的出现导致我国的书法传承逐渐偏离了正轨,想要真正的运用书法就必须懂得书法
背后的真正含义。
1、书法文化的传承现状
书法之所以能够流传这么久而不褪色,就是因为书法中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
中所蕴含的各种文化底蕴。
古代时期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是因为
那些书法作品中包含着作者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是一个时期中爱国精神以及文
化状况的体现,但是目前的书法文化传承并未延续这一精神,自从西方绘画艺术
传入我国之后,书法就被划分成为了美术专业,这导致我国的书法传承逐渐转变为
一种以行为结构以及美术造型作为基础的存在,大部分的作者在完成书法作品的
过程中,单纯的只是为了展示自身的造诣,而忽略了书法中对于情感的要求。
书
法是汉语言文化中最为独特的存在,由于汉字本身的各种特性,在西方国家之中,是根本不存在书法这一种说法的。
因此将书法这一观念放在西方的美术文化中进
行分类,本身就是错误的。
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大部分人对于书法并不重视,书法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也并未产生明确的评分,大部分的家庭认为书法的
学习是一种无用的过程,比起来学习书法,更愿意让孩子去接触钢琴,绘画等内
容的学习,这一情况导致我国的书法传承愈发的后继无人。
在如今科技化迅速发
展社会现状的影响下,书法逐渐被遗忘在众人的脑后,大部分练习书写能力的人
通常也只会采用硬笔来进行练习,市场上毛笔等书法用品的出售地点也在逐渐减
少[2]。
长此以往,不会再有人理解书法文化真正的含义,书法将彻底失去他本身
的意
2、书法文化的意义
书法本身就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能以一般的眼光
去看待它,想要让书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求目前的教育者带领其他人从多
种方向对书法进行了解,只有明白书法中所蕴含的意义,才能够真正的读懂书法。
在书法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作者将自身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手中的笔尖之上,静
气凝神,才能够完成一幅好的书法作品。
书法所强调的内容,是一种精神化的内容,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引导写作者在书法写作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心性,广阔自
身的胸襟。
相对于强调对美进行描述的美术作品,书法更加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
的特征。
书法的练习其实是一种提升自身精神以及文化修为的文化精神模式。
早在很多年以前,古人就提出在书法写作之前一定要沐浴焚香,挑选合适的时机,采用最好的材料,才能够写出来更好的作品,书法其实是一种表现个人个性以及情感的道具。
书法所体现的内容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底蕴,是老祖宗的哲学道理,这么多年来伦理以及人称态度的一种传承。
书法是一种有生命的物体,也是作者利用作品在向整个社会散发信号的通道。
一个完整的书法作品,包含的内容不仅有书写内容的线条,文法,同时也包含着作者的感情。
书法对于完善一个人的人格具有非常显著的益处,书法写作中所要求的聚精凝神以及平心静气等要求,能够帮助一个人平复自身浮躁的情绪,完善一个人的内在精神。
著名的书法家曾经说过,书法的艺术性其实有三点,第一是情境性,第二是节制性,第三是自然性。
书法是我国最为古老的艺术文化传承之一,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书法仍旧是西方艺术文化传承中无法理解的存在。
书法书写的内容包含了历史传承过程中的问话,是用来展现民族文化精神以及文化身份的重要话语。
3、书法研究的改善方式
早在很早之前我国就展开了书法复兴运动,到现如今,我国已经有着数千万人对书法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之下,大部分书法的作者都忽略的书法本身具有的含义,在写作过程中盲目的追寻市场利益以及炫技,这一情况导致我国的书法虽然发展情况尚可但是已经偏离了正规。
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建立对于书法相关概念的教育。
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将书法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不仅需要在大学阶段创建与书法相关的教育内容,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展开对学生书法的培养。
应当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将书法教育这一内容具体的应用起来,在学校内部开设书法课程,并让专业的人士对书法的含义以及书法的写作方式从孩子开始,进行文化普及。
书法的学习其实是一种长期学习的过程,想要理解书法所代表的含义,并不只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从小学开始对学生的书法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改善目前书法文化中形式书法的现状,让更多的人理解到书法所代表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的将书法在我国发展开来。
4、结论
想要真正的将我国的书法传承发扬光大,让书法传承真正的流传下来,就需要改善目前书法写作的教育现状,从基础开始,带领所有人理解书法所代表的的真正含义,改善书法文坛中以价为贵的现状,将书法的含义进行展现。
参考文献:
[1]张丽.历史与时代的重负——谈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J].青年与社
会,2020(24):184-185.
[2]王忠朴.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钟王韩孟联》(书法)[J].协商论坛,2020(08):2.
作者简介:任驰,女,长春市二道区长春师范大学,2018级,研究生,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