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_用计算器开方_教案1

合集下载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5《用计算器开方》说课稿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5《用计算器开方》说课稿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5《用计算器开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5《用计算器开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学会如何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操作,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计算器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操作,并掌握开方功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如何使用计算器开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计算器的开方功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引出计算器的开方功能。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总结开方步骤。

3.教师讲解:讲解计算器开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开方功能的掌握程度。

5.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6.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开方步骤a.打开计算器b.输入被开方数c.按下开方键d.取出结果2.注意事项a.确保计算器电量充足b.正确选择开方功能c.注意结果的精确度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5_用计算器开方_课件1

5_用计算器开方_课件1
计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
改用任另意一一个个小正于数1,的利正用数计试算一器试对,它看不看断 是否进仍行有开类平似方规运律算。,其计算的结果越来 计算越的接结近果1越来越接近1

任意找一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 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 什么?
计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
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3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被开方数 =
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3
被开方数 =
800 ≈28.28
22
3
5
≈1.639
0.58 ≈0.7616
3 0.432 ≈-0.7560
例1 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两数的大小
33 与 2
解: 按键: 3 3 = 显示 1.442 249 57 按键: 2 = 显示 1.414 213 562
所以 3 3 2
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 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 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 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
(4) 5 1
(5) 6 7
按键顺序:
结果:
(4)
5+1 = 3.236 067 978
(5) (6×7) -π= 3.339 148 045
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 800
(2) 3
22 5
(3) 0.58 (4)3 0.432
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3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被开方数 =
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学生自学利器:计算器开方教案

学生自学利器:计算器开方教案

学生自学利器:计算器开方教案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器已经成为学生们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而在计算器中,开方运算作为数学中的重要运算,在学生的学习中也是频繁出现的。

因此,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简单易懂的计算器开方教案,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开方运算。

第一步,确定开方指数大小计算器中有多种不同的开方运算,如平方、立方、四次方等,我们在进行开方运算前需要设定开方指数的大小。

一般来说,计算器的界面上都会有相应的开方指数按钮,我们只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点击对应的按钮即可。

第二步,输入需要开方的数在确定好开方指数后,我们需要在计算器上输入需要开方的数。

一般来说,计算器的输入方式有两种:手动输入和直接点击相关按钮。

手动输入时,我们需要按照计算器的输入格式依次在键盘上输入数字、小数点、负号等符号;直接点击按钮时,我们只需要在计算器界面上点击对应数字即可。

第三步,按下计算按钮在输入数值后,我们需要按下计算按钮,等待计算器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开方运算,计算器可能需要一定的计算时间,我们需要稍作等待。

第四步,查看计算结果计算器完成计算后,我们可以在计算器界面上查看到计算结果。

一般来说,计算结果可能是一个精确的数字,也可能是一个近似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计算器可能对开方运算的精度有所不同,我们需要认真查看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第五步,进行结果验证在计算器上得出的结果与我们手算的结果有时可能有差异,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结果验证。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平方、立方等运算进行验证。

通过以上几步操作,我们就可以在计算器上轻松进行开方运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开方运算时,我们需要认真把握开方指数的大小和所操作的数的格式,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计算器的开方计算精度可能有所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器进行运算。

总而言之,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是学生自学的一项利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使用这一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用计算器开方优秀教案

用计算器开方优秀教案
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和键。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4.用计算器计算:
(1) (2) (3) (4) (5)
目的:明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并进行实际操作。
说明:学生在阅读了各自的计算器使用说明书后,在计算器上尝试操作,再在小组中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
3.任意找Leabharlann 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
目的:熟悉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技能,并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教学难点】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你能计算 吗?
进而明晰:对于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
二、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五、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你能叙述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吗?
目的:回顾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步骤。
【作业布置】
1.随堂练习。
2.习题4.7。
用计算器开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童趣数学:计算器开方教案

童趣数学:计算器开方教案

文字改革教案设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文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文字的直观认知和使用也越来越复杂,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文字认知和应用问题。

语文教育中,文字能力也成为了其中的焦点,国家层面也推动了学校的文字能力提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文字的应用能力,本文从文字改革出发,探讨如何设计一份适合中小学生的文学教案。

一、问题意识中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汉字基本知识及运用汉字写词语、写句子、写文章的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写字不清晰、认字困难、理解含义不清晰等问题。

这就要求学校要对语文教育进行改革,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二、设计理论1.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实用性,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案。

2.积极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给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探索、自主发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采用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1.汉字笔画和结构教学。

从基本的十五笔开始,逐步讲解细节和规律,并配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介,例如幻灯片、视频等。

2.汉字识字教学。

采用常见字、常用字、高频词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上百个汉字。

3.汉字搭配和使用教学。

从词语级别开始,逐步讲解单个字如何组合成词、多个词如何句式和组成短文,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

4.看图识字教学。

图片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可以再设计教学框架中加入各类图片,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四、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

教师先把课件或教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家里自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教案。

2.动手制作。

小学生喜欢动手,可以设计一些小制作,比如数字挂历、幸运星等小道具,把读字联系和小手工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创新考察。

可以通过做题、出题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感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5 用计算器开方

5 用计算器开方
所以

SHIFT
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先对计算的结果取 近似值,通过比较近似值的大小,判断原来的大 小.
总 结
当堂练习
当堂反馈
即学即用
1.用计算器比较下面两数的大小:
(1)
(2)
解:(1)
3.236 067 978;
(2) 3.339 148 045;
讲授新课
知识点
1.用计算器开平方 大多数计算器都有 键,用它可以求一个 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或其近似值),应注意的 是,不同型号的计算器按键的顺序可能不同, 使用计算器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用计算器开立方 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和求一个数的算术平 方根的步骤相同,只是按的根指数键不同. 步骤:按键 → 被开方数 → → 根据 显示结果写出立方根. 注意:不同型号的计算器按键的顺序可能不同, 使用计算器时,一定要按说明书操作.在用计算 器求一个负数的立方根时,可先求出它的绝对值 的立方根,再在结果前加上负号.
SHIFT
=
解:(1)
5.89,
(2)
(2÷7) ,
(3)
显示 2.426 932 22;
显示 0.658 633 756;
显示 -10.871 789 69.
-1285,
SHIFT
SHIFT
解:
按键:
3 ,
2,
显示
显示
按键:
1.442 249 57;
1.414 213 562;
2.5 用计算器开方
第二章 实数
目录页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

5_用计算器开方_教案1

5_用计算器开方_教案1

§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进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二)能力训练目标1.鼓舞学生能踊跃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鼓舞学生自己探讨计算器的用法,并能熟悉用法.3.能用计算器探讨有关规律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讨与制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信性.(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的活动,培育学生探讨规律的能力,进展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探讨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难点1.探讨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方式学生探讨法.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咱们在前几节课别离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还明白乘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 比如23=8,2叫8的立方根,8叫2的立方,有时能够依照逆运算来求方根或平方、立方.关于10之内数的立方,20之内数的平方要求大伙儿牢记在心,如此能够依照逆运算快速地求出这些特殊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那么关于不特殊的数咱们应怎么求其方根呢?能够依照估算的方式来求,可是如此求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咱们就学习一种快速求方根的方式,用计算器开方.二、新课讲解[师]请大伙儿相互看一下计算器,拿类型相同的计算器的同窗请坐到一路.如此便于大伙儿相互讨论问题.若是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与书中的计算器的类型相同,请你依照书中的步骤熟悉一下程序,假设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不同于书中的计算器,请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窗先要探讨一下如何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步骤,把程序记下来,好吗?给大伙儿8分钟时刻进行探讨.[师]好,时刻到,大伙儿的程序把握了吗?[生]把握了. [师]此刻依照自己把握的程序计算89.5,,1285,7233-5+1,76⨯-π,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检查自己做的是不是正确.[生]正确.三、做一做利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800;(2)3522;(3)58.0;(4) 3432.0-.[师]哪一名同窗能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出上面各式的值呢?[生]能.(1) 800≈;(2) 3522≈;(3) 58.0≈;(4) 3432.0-≈-. [例题]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 解:33=1.,2=1. ∴33>2[师]请大伙儿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师]适才咱们练习了10个小题,关于求平方根或立方根的程序已大体熟练,在此基础上,下面咱们来做一个判定题,看看题中已经求出的立方根与平方根是不是正确.投影片:(§ B)[生](1)正确.因为题目没有要求结果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因此正确.(2)正确.和上面的缘故相同.(3)错. 8955≈.(4)错. 312345≈.四、议一议(1)任意找一个你以为专门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觉了什么?[师]请大伙儿每人找一个专门大的正数,不同的人的数字不要相同,按要求去做然后总结. [生]我找的数是,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是愈来愈接近1.[师]其他同窗的情形如何呢?[生](齐声答)也是那个结果.[师]哪位同窗能做一下总结?[生]任何一个大于1的数,不管它有多大,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结果愈来愈近1.[师]这位同窗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棒,这确实是规律,再看(2)题.(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不是仍有规律.[生]和上面的结果一样.[师]既然结果相同,可否把它们合起来总结一下规律是什么?[生]任何一个正数,不管它是大于1的数,仍是小于1的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愈来愈接近1.[师]超级棒.大伙儿可否把(1)、(2)中的开平方运算改成开立方运算进行探讨呢?[生]能.[生]结果也是愈来愈趋近于1.[师]请一名同窗总结一下.[生]任何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立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结果是愈来愈接近1.五、课堂练习1.利用计算器,比较以下各组数的大小. (1)5,113; (2)215,85-. 2.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 (1)2116.0;(2)-56169;(3)0121.0;(4)258;(5)8.790;(6)0006705.0; (7)-33.7456;(8) 384521.0;(9) 3722;(10) 3958-;(11) 3400000;六、课时小结1.探讨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进展合情推理的能力.Ⅴ.课后作业:习题(作为考试试卷)七、活动与探讨1.(1)任意找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将该数除以2,将所得结果再除以2……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加,你发觉了什么?答:结果愈来愈小,趋向于0.(2)再用一个负数试一试,看看是不是仍有类似规律.答:结果愈来愈大,也趋向于0.2.捉弄人的计算器数学教师给小明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任务,设x ,y ,z 是三个持续整数的平方(x <y <z ),已知x =31329,z =32041,求y .并要求小明利用教师预备的计算器作答,小明说:“教师也过小看我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让我做?”“那就请你在10分钟内把答案交给我.”教师笑着说.“不用10分钟,1分钟就够了.”小明边说边按计算器……“教师,你的计算器坏了,根号键不能用,”小明这才发觉教师给他的是一个捉弄人的计算器.“是吗?其他键能用吗?”“其他键都好好的.”小明试了试其他各键说.“此刻你还能在10分钟之内给我答案吗?”请你帮小明想一想方法.答:因为根号键不能用,因此不能用开平方的方式来求,可是咱们明白,平方和开平方是互为逆计算,能够用平方的方式来求,因为1002=10000,因此能够确信y是一个三位数,因为2002=40000,因此y是介于100到200之间,又1702=28900,1802=32400,因此y应是大于170而小于180的三位数.下面就能够够用探讨的方式从171开始去试,只到找到为止.y为178.八、教后感:P43任意找一个你以为专门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

数学基础进阶:计算器开方教案应用

数学基础进阶:计算器开方教案应用

随着数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器已经成为数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在计算器中,开方也是不可或缺的运算之一,其应用广泛,涉及到诸多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数学基础进阶中的计算器开方教学案例,帮助初学者逐步掌握开方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一、教学目标1.了解开方的定义,理解其与平方的关系。

2.掌握含有平方根的常见数学表达式,如勾股定理,两点间的距离等。

3.能够运用计算器求解含有平方根的数学题目。

二、教学内容开方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开方的基本概念、含有平方根的数学表达式及计算器开方应用。

1.开方的基本概念开方是指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即找出一个数,使得这个数的平方等于原数。

开方的运算符为√,如√9=3。

开方的概念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牢固掌握。

2.含有平方根的数学表达式含有平方根的数学表达式是指在一个公式或式子中,含有平方根符号。

常见的数学表达式包括:勾股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和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等。

掌握这些常见数学表达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3.计算器开方应用计算器开方应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在计算器中,开方的计算很简单,只需在计算器上输入√后输入要求开方的数,按下等号键即可。

计算器的开方功能使得数学计算更加简单、快捷,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方法1.板书教学法通过展示数学公式,将数学表达式、开方的基本概念等内容以图表、公式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演示教学法教师通过演示计算器开方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开方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演示示范如何解决含有平方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加深对开方知识的理解。

3.讨论教学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理解和掌握开方的概念,并把讨论结果呈现给全班学生。

四、教学评价在开方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基本概念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开方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中的特殊符号及其意义。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5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开方运算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计算器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时,可能会对开方的概念和意义理解不深,容易把开方和乘方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开方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开方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开方运算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开方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开方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开方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方便地进行操作。

2.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开方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开方运算的概念,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引出开方运算的必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开方运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器演示开方运算的过程。

手把手教学:计算器开方教案分享

手把手教学:计算器开方教案分享

手把手教学:计算器开方教案分享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符之一就是开方,它在日常的计算中也十分常见。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通过计算器来实现开方操作可能会有些困难。

因此,我们在这里分享一个手把手教学的计算器开方的教案,帮助初学者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来求平方根和其他开方操作。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立方根及其他开方操作的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前置条件在进行本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对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也就是说,他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平方根、立方根和其他开方操作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工具准备在教学开展前,学生必须准备好计算器。

这个计算器可以是传统的物理计算器,也可以是计算机或手机上的计算器。

教学步骤现在,进入我们的正题——如何使用计算器来进行开方运算。

以下是我们的教学步骤。

步骤一:找到计算器的开方按键让学生找到他们所用计算器的开方按键。

在绝大多数的计算器上,开方键通常是一个带有一个点号的大根号符号,可以在计算器的主要键或副功能键上找到。

在一些特殊的计算器上,这个键位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只要学生能够找到计算器上的开方键,就能够进行后续的操作。

如果想要进行平方运算,只需要按下开方键,如果要进行立方运算,则需要在开方键上加上数字“3”,以表示进行3次方运算。

如果需要进行其他次方运算,则可以在开方键上加上相应的数字。

步骤二:输入数字在进行开方运算前,首先必须输入要进行运算的数字。

这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数字键来完成。

例如,如果要求计算6的平方根,学生只需要在计算器上键入数字“6”,然后按下开方键即可。

步骤三:按下开方键并等待计算结果在输入数字后,学生需要按下开方键。

计算器会自动计算出该数字的平方根,显示在计算器屏幕上。

例如,当学生按下6的平方根的计算时,显示屏上会出现数字“2.449489742783178”。

步骤四:进一步运算如果需要进行其他开方运算,只需要在上述步骤之前输入要进行运算的数字,然后按下相应的开方键即可。

5用计算器开方-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5用计算器开方-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5用计算器开方-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实数”,主要围绕“5用计算器开方”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平方运算;
3.掌握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开方运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开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5用计算器开方》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有一些想法和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发现上有时会把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混淆,觉得这两个概念很难区分。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尝试用图形或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2)计算器开方运算:掌握计算器上开平方的功能键,并能准确进行开方运算。
举例:使用计算器计算√16,得到结果4。
(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开方运算:将开方运算应用于实际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已知边长为2,求面积。
2.教学难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区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例子,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我觉得在课后可以多关注这部分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_用计算器开方_学案1

5_用计算器开方_学案1
学习反思:
(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
(3)任意找一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三、轻松尝试(运用)
习题2.7第1、2题
四、拓展延伸(提高)
完成练习册基础达标1--5题
五、收获盘点(升华)
六、当堂检测(达标)
学习内容(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按照课文中的步骤进行开方运算
2独立完成做一做。
3自学例1
4完成随堂练习1.
5.独立思考“议一议”,你得出什么结论?
6.完成数学理解第3、4题
二、合作探究(理解)
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和键。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数学
年级
授课班级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2.5用计算器开方
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教研组长审核签名
学习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鼓励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3、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
4.用计算器计算:
(1) (2) (3) (4) (5)
5、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 (2) (3) (4)
6、利用计算器比较 和 的大小。(
7、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开方 教案05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开方    教案05

5 用计算器开方1.用计算器开方开方运算要用到键和键3.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被开方数,=.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被开方数,=.(用不同型号的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按键顺序可能有所不同,可以参看说明书.)【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错误!;(2)错误!;(3)23;(4)3415.分析:明确自己所使用的计算器的设置,正确地把握按键顺序(注:这里以课本所示型号的计算器为例).解:(1)按键87·1=,显示结果为73…,所以错误!≈.(2)按键3(-)256=,显示结果为-60…,所以3-256≈-.(3)按键,显示结果为496…,所以23≈ 5.(4)按键,显示结果为659…,所以3415≈ 7.谈重点正确使用计算器使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时,在运算过程中,可以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按键输入算式,计算器将按照运算法则的优先顺序自动进行运算,其运算的优先顺序为:括号中的运算、乘幂与方根运算、乘除运算、加减运算.不同型号的计算器,按键的顺序可能会有所不同,要仔细阅读计算器的说明书.注意:在第(3)小题输入2÷3时和第(4)小题输入4÷15时,都要加括号.2.用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例2】利用计算器比较33与2的大小.分析:先利用计算器求出两个数的近似值,然后比较大小.解:用计算器计算,得33≈,2≈,∵>,∴33> 2.辨误区注意开立方与开平方的按键区别关键在于正确的按键顺序,要注意立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在操作时的区别.3.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目前初中阶段计算器的应用主要是计算(估算)、比较数的大小或探寻规律、验证结论等.用计算器探索数字运算的有关规律,通常的做法是先将这个数字运算缩到最小,然后再逐步放大,从而利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以小见大,逐步探索出数字运算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注意“由一般到特殊”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的应用.【例3】请计算:3 333 333 334×3 333 333 333的乘积中共有__________个数字是偶数.解析:用计算器依次探索可得:4×3=12,34×33=1122,334×333=111222,3 334×3 333=11 112 222,得到规律:乘积中偶数的个数与前面所乘因数的位数相等.答案:104.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器正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在生活和学习中计算器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的数学考试也可以使用计算器了,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就是近年中考的题型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器对数学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影响,把它们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用计算器,可以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不同的计算器使用方法是不同的,但是大同小异,注意看说明书.【例4】如图,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均为100 cm2,问哪一个周长小一些?分析:先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再求出它们的周长进行比较.解:∵正方形的边长为100=10(cm),∴正方形的周长为10×4=40(cm).∵圆的半径为100π≈(cm),∴圆的周长为2π×≈35(cm).∵35<40,∴圆的周长小一些.。

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用科学计算器开方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计算器的常用键和使用方法;2.了解和学习科学计算器如何计算开方;3.练习通过科学计算器计算若干个正数的平方根;4.练习通过科学计算器计算若干个正数的立方根。

2.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科学计算器的常用键和使用方法;2.能够通过科学计算器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3.训练学生使用科学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科学计算器的常用键和使用方法;2.如何通过科学计算器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3.如何灵活运用科学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计算;2.如何正确地分辨和使用科学计算器上的各种键。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6分钟)通过举例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科学计算器的作用,并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第二步:分组探究(10分钟)按照平时成绩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利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分析和解决。

同时,老师可以在各组之间进行巡视和指导。

第三步:竞赛答题(15分钟)对照已经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些有关本节课内容的竞赛题目。

按照分组的方式,让各组代表进行比拼解答题目。

在答题之后,老师可以针对正确率低的题目进行总结和讲解。

第四步:梳理归纳(5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知识点巩固和答疑。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探究和竞赛答题的形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比猜竞赛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消化。

同时,老师可以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在互相帮助和合作的氛围下学习和思考。

3. 教学工具1.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科学计算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组探究和竞赛答题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和运用科学计算器对各种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科学计算器开方》教案、教学设计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开方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课外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如“一块正方形的地板,边长为2米,如果要将这块地板切割成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小块,我们可以得到多少块?”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开方运算:讲解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并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4.实例演示: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开方运算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开方的定义和性质有哪些?
(2)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3)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1)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开方的定义、性质,以及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2.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3.情感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挑战题:完成以下两个拓展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开方运算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求它的边长。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2.5 用计算器开方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掌握了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计算器使用经验.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开平方、开立方的基本知识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体会到开平方、开立方运算与前面的运算相比比较繁杂,尤其是无理数的出现增加了计算的难度,当我们在实际问题中遇到结果是无理数又想明确结果的大小时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也说明了引入计算器的必要性.活动经验基础:对于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学生有深厚的兴趣与积极的热情,学生在七年级已经积累了利用计算器的一些经验,为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用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3.能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难点:探求规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首先通过比较正方体与正方形边长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引入计算器的必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探究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总结步骤,交流易错点.从不同侧面设计问题巩固新知、提高计算能力.整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注重以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尝试、探究、总结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计说明:利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所以首先设计问题1进一步使学生回顾、明确定义;估算是上节课刚学习的内容,设计问题2既是复习上节所学的知识,也是为问题3作铺垫;在问题3一问题用上节所学的估算方法解决起来有难度,用以说明引入计算器计算的必要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1:请说出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问题2与2.7的大小关系.问题3: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你能比较正方体的边长和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吗?(教学说明:问题1、2的解决中应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3•的解决过程中首先不用计算器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使学生体验到比较麻烦,从而引入新课用计算器开方.)二、讲授新课1.探究计算器开方的方法(设计说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开方运算的方法.这样既可以解决因为计算器型号的不同带来的不方便,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问题1;问题2π,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问题3的大小.(教学说明:问题1、2使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避免盲目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明确.学生自主探究完后可组织学生交流班级中不同型号计算器的用法,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应用经验;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等根号下含有运算的式子时,被开方数是一个整体应用括号括起来,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问题3解决引入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的优越性.)2.巩固训练(设计说明:利用计算器开方运算的结果一般都取近似值,通过两组不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用计算器开方的用法,并积累一定的经验.)练习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答案:(1)28.28 (2)1.637 (3)0.761 6 (4)0.756 0练习2:判断题:看看题中已经求出的立方根与平方根是否正确?≈≈=≈231.(135.1答案:(1)正确.因为题目没有要求结果保留几个有效数字,所以正确.≈≈23.1.(2)正确.和上面的原因相同.(394.6;(4)(教学说明:本环节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对有效数字的取法部分学生可能有些生疏,应帮助学生复习明确.)三、巩固应用(设计说明:利用计算器经历探究数学规律的活动,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问题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规律.(教学说明:问题1的解决中引导学生每人找一个很大的正数,不同的人的数字尽量不要相同,按要求去做然后总结,可以得出:任何一个大小1的正数,•不管它有多大,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结果越来越近1;问题2按相同的方法进行,可以得出:•任何一个正数,不管它是大于1的数,还是小于1的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进一步引导学生把问题1、2中的开平方运算改成开立方运算进行探索.)四、积累总结(设计说明: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五、布置作业(设计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计算器开放的熟练程度.)课本P53随堂练习、知识技能中的第1、2题.(教学说明:本节课主要是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总结用计算器开方的经验)评价与反思1.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在利用计算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类比、猜想、验证、归纳、总结以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体会到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利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觉得比较简单,产生浮躁心理,•而计算器的应用过程中往往要求要细心,防止出现按键错误,所以教学中应不断提醒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等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习了计算器的用法后部分学生容易对计算器产生依赖心理,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加以引导.背景材料捉弄人的计算器数学老师给小明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任务,设x,y,z•是三个连续整数的平方(x<y<z),已知x=31 329,z=32 041,求y.并要求小明使用老师准备的计算器作答,小明说:“老师也太小看我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让我做?”“那就请你在10分钟内把答案交给我.”老师笑着说.“不用10分钟,1分钟就够了.”小明边说边按计算器……“老师,你的计算器坏了,根号键不能用.”小明这才发现老师给他的是一个捉弄人的计算器.“是吗?其他健能用吗?”“其他键都好好的.”小明试了试其他各键说.“现在你还能在10分钟之内给我答案吗?”请你帮小明想想办法.(答:因为根号键不能用,所以不能用开平方的方法来求,但是我们知道,平方和开平方是互为逆计算,可以用平方的方法来求,因为1002=10 000,所以可以确定y是一个三位数,因为2002=40 000,所以y是介于100到200之间,又1702=28 •900,1802=32 400,所以y应是大于170而小于180•的三位数.•下面就可以用探索的方法从171开始去试,只到找到为止,y为178.)。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计算器开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值开方的常见操作,有一定的计算器使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器使用的兴趣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开方运算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计算器、投影仪、电脑、PPT等。

2.教学资源:关于计算器使用方法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 (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导入开方运算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概念,并与开方运算进行对比。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为引入计算器开方做铺垫。

Step 2:讲解计算器开方方法 (10分钟)向学生介绍计算器上的开方运算符号,并分析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讲解过程中可以使用PPT或投影仪来展示相关的图示,以增加直观性。

Step 3:演示计算器开方操作 (15分钟)通过计算器实例,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以常见整数和小数的开方运算为例,演示计算器按钮的按压顺序和示范计算过程。

同时,强调计算器参数输入的正确性和数值范围的理解。

Step 4:练习计算器开方 (15分钟)让学生进行集体或小组的练习。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开方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在学生独立进行练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计算器使用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Step 5:巩固与拓展 (10分钟)1.带领学生总结计算器开方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必要的复习。

2.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无理数的开方运算,计算器又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请学生思考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Step 6:归纳总结 (5分钟)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计算器在开方运算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1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求各种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对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会基本的计算器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功能不熟悉,对开方运算的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熟练进行开方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开方运算的原理,能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制作课件,展示开方运算的原理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开方运算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乘方知识。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开方运算的应用场景。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实际案例,如计算物体体积、求解方程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引导学生总结开方运算的步骤,讲解开方运算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选取不同类型的数进行开方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设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开方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更高级的数学运算?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掌握开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开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开方的规律,进而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操作,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开方的运算方法,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开方的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掌握开方运算。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导入和巩固教学内容。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开方运算,如计算物体的高度、面积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开方运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开方的运算方法,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合作,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开方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长度、计算物体体积等,让学生运用开方运算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计算器开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目标
1.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并能熟悉用法.
3.能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
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
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
学生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在前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还知道乘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 比如23=8,2叫8的立方根,8叫2的立方,有时可以根据逆运算来求方根或平方、立方.对于10以内数的立方,20以内数的平方要求大家牢记在心,这样可以根据逆运算快速地求出这些特殊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那么对于不特殊的数我们应怎么求其方根呢?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但是这样求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种快速求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开方.
二、新课讲解
[师]请大家互相看一下计算器,拿类型相同的计算器的同学请坐到一起.这样便于大家互相讨论问题.如果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与书中的计算器的类型相同,请你按照书中的步骤熟悉一下程序,若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不同于书中的计算器,请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先要探索一下如何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步骤,把程序记下来,好吗?给大家8分钟时间进行探索.
[师]好,时间到,大家的程序掌握了吗?
[生]掌握了. [师]现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序计算89.5,,1285,7
233-5+1,76⨯-π,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生]正确.
三、做一做
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800;(2)3522;(3)58.0;(4) 3432.0-.
[师]哪一位同学能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出上面各式的值呢?
[生]能.
(1) 800≈;(2) 3522≈;(3) 58.0≈;(4) 3432.0 ≈-. [例题]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 解:33=1.,2= ∴33>2
[师]请大家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判断题,看看题中已经求出的立方根与平方根是否正确.
[生](1)正确.因为题目没有要求结果保留几个有效数字,所以正确.
(2)正确.和上面的原因相同.
(3)错. 8955≈.
(4)错. 312345≈.
四、议一议
(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大家每人找一个很大的正数,不同的人的数字不要相同,按要求去做然后总结.
[生]我找的数是9,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
[师]其他同学的情况怎样呢?
[生](齐声答)也是这个结果.
[师]哪位同学能做一下总结?
[生]任何一个大于1的数,不管它有多大,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结果越来越近1.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棒,这就是规律,再看(2)题.
(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规律.
[生]和上面的结果一样.
[师]既然结果相同,能否把它们合起来总结一下规律是什么?
[生]任何一个正数,不管它是大于1的数,还是小于1的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
[师]非常棒.大家能否把(1)、(2)中的开平方运算改成开立方运算进行探索呢?
[生]能.
[生]结果也是越来越趋近于1.
[师]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
[生]任何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立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
五、课堂练习
1.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5,113; (2)2
15,85
-. 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2116.0;(2)-56169;(3)0121.0;(4)25
8;(5)8.790;(6)0006705.0; (7)-33.7456;(8) 384521.0;(9) 37
22;(10) 3958-;(11) 3400000;
六、课时小结
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Ⅴ.课后作业:习题(作为测验试卷)
七、活动与探究
1.(1)任意找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将该数除以2,将所得结果再除以2……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答:结果越来越小,趋向于0.
(2)再用一个负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
答:结果越来越大,也趋向于0.
2.捉弄人的计算器
数学老师给小明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任务,设x ,y ,z 是三个连续整数的平方(x <y <z ),已知x =31329,z =32041,求y .并要求小明使用老师准备的计算器作答,小明说:
“老师也太小看我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让我做?”
“那就请你在10分钟内把答案交给我.”老师笑着说.
“不用10分钟,1分钟就够了.”小明边说边按计算器……
“老师,你的计算器坏了,根号键不能用,”小明这才发现老师给他的是一个捉弄人的计算器.“是
吗?其他键能用吗?”“其他键都好好的.”小明试了试其他各键说.
“现在你还能在10分钟之内给我答案吗?”
请你帮小明想想办法.
答:因为根号键不能用,所以不能用开平方的方法来求,但是我们知道,平方和开平方是互为逆计算,可以用平方的方法来求,因为1002=10000,所以可以确定y是一个三位数,因为2002=40000,所以y是介于100到200之间,又1702=28900,1802=32400,所以y应是大于170而小于180的三位数.下面就可以用探索的方法从171开始去试,只到找到为止.y为178.
八、教后感:P43
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

“所得结果”应是+、- 两个,- 的在初中哪有平方根.可见教材欠斟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