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近年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网点收缩、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农民贷款难等现象普遍存在,表明农村金融支持在不断地弱化,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现象的产生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亟待我们去解决。我国在改革的道路上一直在探索,以求找出真正促进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关于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这一问题,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也做出了很多研究。

1 国外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研究

Levine和Zervos(1998)在研究中证实了银行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认为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Hellmann和Murdock、Stiglitz(1997)等人又提出了“金融约束论”,认为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深化具有极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因此,应鼓励银行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市场。但由于竞争性习惯和高昂的交易成本会使银行体系产生内在的不稳定性,且银行在开拓新市场方面的相关信息具有公共品性质,不仅银行自身没有动力,而且自由竞争也达不到社会最优的结果。因此,他们提出: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为银行创造条件,从而促进金融深化,实现经济增长。

Ghate(1992)利用亚洲国家的实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正

规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非正规金融部门会随着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一个较大的非正式金融部门的存在有利于货币的有效配置并实现稳定目标的信贷政策;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去除存款利率的限制达到金融自由化的目的。

Adams和V ogel(1986)认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应该实行更灵活的利率政策、获取较少的贷款对象,并且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R. Mchinno和E.S. Shaw(1973)分别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根据他们的观点,金融制度与政策同经济发展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激励或相互抑制的关系:健全有效的金融制度及其政策能够充分地动员一个经济体系的资金运用并实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或增长;同时,有效的经济发展或增长,也会通过一个经济体系的国

民收入的提高和国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来促进金融发展。

Gold smith(1969)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深化,金融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经济的渗透力越强,经济发展越快,经济的强增长阶段和金融的加速发展是协调一致的。

2 国内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研究

2.1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张颖慧(2007)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1978—2004年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却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

纪淼、李宏瑾(2007)通过对我国1994年1季度-2007年l季度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等代表农村正规金融的指标与第一产业增加值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远远没有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

2.2 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现状和问题的研究

房艳(2010)对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农村金融主体供给不足、农村金融工具供给单一、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约束等问题。孙艳英(2007)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是金融资源总量支持不足和金融支持偏离度增大。马立党(2006)通过研究发现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有农业银行“弃农从商”,农业银行曾经占据着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发挥了重大的支农作用;政策性金融发展受限、功能弱化;合作金融名不符实、独力难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像个吸取农资的“抽水机”,致使农村经济发展中“流血”“失血”严重;农村民间借贷活跃,但良莠不齐,潜在风险巨大。董晓林(2005)通过研究发现导致我国农村金融在自身发展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的原因有以下方面:制度性因素和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制度的缺陷,造成其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农村金融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农村金融组织的经营行为和支农积极性;农村外部环境影响经济主体对农

村金融的需求,造成需求型金融抑制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影响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整体功能的发挥。

2.3 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不足原因研究

吕学山(2007)认为现实层面中金融支农存在着四大制度缺陷:政策性金融步履维艰、商业性金融市场失灵、合作性金融发展迟滞、非正规金融发育失范。李似鸿、韩伟明(2004)认为造成“三农"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严重脱节甚至是背离,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作为资金需求方的农民的金融需求很难得到满足或是满足的程度很低,并分别从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流失严重、金融制度、农村金融退化及政策性金融效率不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的原因。潘江(2003)圆认为农村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服务基本退出农村市场;邮政储蓄的快速发展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基本丧失;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管理脱离实际。

2.4 关于解决农村经济金融支持诸多问题的方法研究

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支农作用的问题上,何广文(2008)山认为,新型金融机构的良性运转需要配套措施,如准入机制呼唤《合作金融法》;要强化政策金融机制;要注意发挥现有商业金融机构的作用;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保证监管的独立性和监管的有效性;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农业保险和农村保障机制;要促进和寻求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形成合力的机制;要鼓励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陆磊(2007)认为商业性金融的本质是附带风险管理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和金融服务。只有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才能遏制无效金融需求,造就良好的信用文化和金融生态。同时,他对农村金融的特殊性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认为商业性农村金融发展应坚持既不同于城市金融,又不同于小型互助金融的发展道路,以顺应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内在需求。李琴英(2007)通过概括农业风险、农业保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脆弱的表现和原因:自留风险仍是绝大多数农户的现实选择、农业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非常有限、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尚未建立,认为我国应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太贞子、金忠喜(2007)统计,2005年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