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期中论文
有关材料学的论文
有关材料学的论⽂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艺、性质和使⽤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艺优化和合理使⽤提供科学依据。
下⽂是店铺为⼤家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学的论⽂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 有关材料学的论⽂篇1 浅析纳⽶⼆氧化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类社会正稳步朝着⾼度信息化的⽅向发展,信息处理与信息通讯正构成⾼度信息化科学技术领域发展中的两⼤技术⽀柱.以⾼速计算机、⽰波器、IC测试仪器为主体的信息处理技术追求信息处理的⾼速化、容量的增⼤化和体积的⼩型化;以⼿机、卫星通讯及蓝⽛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追求多通道数、⾼性能化和多功能化,使得使⽤频率不断提⾼,进⼊⾼频甚⾄超⾼频领域.在⾼频电路中,由于基板介电常数越低,信号传播得越快;基板的介电常数越⼩,损耗因数越⼩,信号传播的衰减越⼩,因此,要实现⾼速传输、低能量损耗与⼩的传输延时,则对基板材料提出了更⾼的要求,即要求基板材料为低ε、低tanδ. 此外,⾼的耐热性,低的吸⽔性和⾼的尺⼨稳定性也是⾼频电路对基板材料的基本要求.传统的基板材料(FR4)所⽤的基体树脂主要为环氧树脂,因其成本低、⼯艺成熟⽽在印刷电路板中⼤量使⽤;但作为⾼频电路基板材料,却暴露出介电性能低劣、耐热性不佳、热膨胀率偏⾼、耐湿性差等缺陷.因此开发适合⾼频电路基板材料⽤的树脂体系是印刷电路板⾏业⽬前研究的⼀个重要⽅向,⽽对EP进⾏改性并借助EP较为成熟的⽣产和加⼯⼯艺研究、开发和制备新型的树脂体系,是制备⾼性能电路基板的⼀条⾮常经济有效的途径[3-5] . 研究表明,⽆机纳⽶粒⼦弥散分布的树脂基体材料,由于纳⽶粒⼦具有的表⾯特性和晶体结构使基体材料显⽰出⼀系列优异的性能,其中纳⽶SiO2 改性树脂基体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8-10],但纳⽶SiO2表⾯存在⼤量的羟基使其表现为亲⽔性、易团聚,贮存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纳⽶颗粒在树脂中的均匀分散是制备⾼性能纳⽶颗粒弥散分布有机树脂的⼀个重要环节. 本⽂采⽤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纳⽶SiO2粉体,通过共混法制备了⾼性能SiO2EP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进⾏研究. 1、实验部分 1.1原料 纳⽶SiO2质量分数≥99.5%,粒径15 nm,杭州万景新材料有限公司;苯(A.R.)、⼆甲苯(A.R.)、⽆⽔⼄醇、H2O2 (30 %,A.R.),γ2(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R. KH570)、环氧树脂(E44,6101)(湖南三雄化⼯⼚)、固化剂聚酰亚胺(低分⼦650)(湖南三雄化⼯⼚). 1.2SiO2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 参考⽂献[11],采⽤γ2(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SiO2进⾏表⾯改性处理得到亲油性纳⽶SiO2粉体. SiO2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艺如下(以2% SiO2EP为例):取2 g亲油性SiO2粉体,超声分散于80 mL⼆甲苯中,然后加⼊49 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后再加⼊49 g的聚酰胺固化剂,超声分散搅拌均匀,最后将混合体系倾⼊铝制模具中,放置于烘箱中先于120 ℃预固化2 h,再升温⾄150 ℃固化3 h,最后于180 ℃固化1 h得最终试样. 为对⽐不同试样的性能,采⽤相同⼯艺制备了未添加纳⽶SiO2的EP.不同组成的试样编号如表1所⽰. 1.3性能测试 采⽤傅⽴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Avatar360,Nicolet)研究改性纳⽶SiO2前后,不同试样中化学键的变化,判断可能发⽣的反应.操作条件:采⽤KBr压⽚法制样,测量的波长范围为(4 000~400) cm-1. 采⽤扫描电⼦显微镜(SEM,JSM6700F,Jeol)表征微观形貌,观察纳⽶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 ⽤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研究试样的热稳定性.操作条件:样品质量为25~35 mg,Ar流量为50 mL?min-1,升温速率为10 ℃?min-1,温度变化范围为(0~800) ℃. 介电常数是指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感应电荷⽽削弱电场,在相同的原电场中某⼀介质中的电容率与真空中的电容率的⽐值. 介电损耗是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消耗部分电能⽽使电介质本⾝发热的现象.SiO2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采⽤美国安捷伦公司⽣产的Agilent 4991A⾼频阻抗分析仪测试,测试频率为1 M~1 G,测试夹具为美国安捷伦公司⽣产的Agilent16453A介电性能测试夹具. 2、结果与讨论 2.1FTIR分析 图1为3种试样的红外图谱.对改性纳⽶SiO2⽽⾔,位于1 103 cm-1左右的⼀个宽强峰及812 cm-1附近的⼀个尖峰属于Si-O-Si键的对称振动峰(νSi-O-Si) .波数为1 395 cm- 1 的吸收峰属于νSiO-H的伸缩振动峰;波数为1 637 cm-1 处的吸收峰属于νC = C 的伸缩振动峰,波数为1 606 cm-1 处的吸收峰归属于νC-C的收缩振动峰,这两种化学键均来⾃于硅烷偶联剂KH570,从这⼏个吸收峰来看,硅烷偶联剂已经成功地连接在SiO2表⾯[11-12].同时由于改性纳⽶SiO2中仍存在Si-OH键振动峰,表明偶联剂在纳⽶SiO2表⾯的反应进⾏得并不完全,偶联剂⽤量对SiO2改性效果的影响有待进⼀步研究. 由于聚酰亚胺固化EP材料的官能团较多,本⽂重点分析添加改性SiO2后,相应官能团的变化.对⽐添加改性纳⽶SiO2前后EP的红外吸收,可知纳⽶SiO2在1 395 cm- 1处的峰消失,同时EP材料中出现于1 628 cm-1处的δCO-H和1 405 cm-1处的δN-H的强度降低甚⾄消失,表明硅烷偶联剂和改性纳⽶SiO2与EP树脂材料发⽣了化学反应,导致δCO-H和δN-H吸收峰强度降低或者消失. 波数/cm-1 2.2纳⽶SiO2添加量对EP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图2为不同样品在Ar⽓氛下的热重(TG)曲线和微分热重(DTG)曲线.从图2(a)所⽰TG曲线可以看出,不同组成的试样在Ar⽓氛中的热失重过程相似,在300~500 ℃,在相同的温度下,随SiO2含量的增加,失重率显著升⾼;⽽当失重率相同时,随SiO2含量的增加,复合树脂对应的温度升⾼,表明其热稳定性增加.表2给出了不同试样⼀定失重率对应的温度. 从图2(b)所⽰DTG曲线可以看出,0#试样有两个峰值,这表明EP基体的分解可⼤致分为两个步骤,这两个失重峰对应的分别是环氧树脂基体的热分解和裂解残碳的氧化[13-14].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第⼀个峰值逐渐变平缓直到最后消失,⽽失重速率最⼤时对应的峰值温度(见表2)则逐渐升⾼,这也表明随添加量的增加,偶联剂的官能团和改性纳⽶SiO2表⾯残留的Si-OH与基体树脂的官能团发⽣了化学反应,从⽽提⾼了树脂基体的“牢固度”[15].添加量越多,“牢固度”增加的程度越⼤,从⽽导致基体材料的热稳定性逐渐提⾼. 由于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含有较多的氧,因此尽管在惰性⽓氛中进⾏热分解研究,但其裂解后的残炭量⼏乎完全消失,残余质量与添加在其中的SiO2量相⼀致[14]. 2.3纳⽶SiO2添加量对EP微观形貌的影响 图3为添加不同纳⽶SiO2颗粒的SiO2/EP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图谱.从图3(a)中可以看出,未添加SiO2的试样断⾯较为粗糙;从图3(b)~(e)可以看出,随SiO2添加量的增加,其在EP中的分布由分散均匀,团聚少(图3(b) 和3(c)),逐步改为团聚明显,分散均匀性差(图3(d) 和3(e)).当添加量为4%时,纳⽶SiO2均匀地分散在EP基体中,粒径约为30 nm,对⽐原始SiO2尺⼨,纳⽶颗粒还存在微弱的团聚现象.随添加量的增加,纳⽶SiO2团聚现象明显增加,当添加量增加到16%时,纳⽶颗粒出现严重的团聚现象,这将影响其介电性能.这种团聚⼀⽅⾯是由于纳⽶颗粒有很⾼的⽐表⾯积,同时由于偶联剂与纳⽶SiO2颗粒表⾯Si-OH反应得并不完全,导致纳⽶颗粒表⾯仍存在Si-OH,这些官能团彼此之间可以发⽣缩合反应导致颗粒团聚. 2.4纳⽶SiO2添加量对EP基体介电性能的影响 2.4.1纳⽶SiO2添加量对EP介电常数的影响 图4为不同试样的介电常数与测试频率的关系曲线图.从图4可以看出,5组试样的介电常数均随着频率的升⾼呈下降趋势.同时随着纳⽶SiO2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介电常数呈先降低后升⾼的趋势.当添加量为4%时,试样的介电常数具有最低值. log(f/Hz) 析认为,当纳⽶SiO2的添加量⼩于4%时,纳⽶SiO2添加到树脂基体后,形成了“ 核壳过渡层”结构,以“核”作为交联点使得复合材料的交联度提⾼,其极性基团取向活动变得困难,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下降.⽽当纳⽶SiO2的添加量⼤于4%时,纳⽶SiO2本⾝介电性能较⾼的影响超过了其对树脂基体极性基团的“束缚”作⽤⽽产⽣了介电性能降低效应,这就导致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增加. 2.4.2纳⽶SiO2添加量对EP介电损耗的影响 图5为5种试样的介电损耗随频率的变化曲线.从图5可以看出,试样的介电损耗均随测试频率的增加先升⾼后降低;随着纳⽶SiO2加⼊量的增多呈现先降低后升⾼的趋势.同⼀测试频率下,当纳⽶SiO2的添加量为4%时,材料的介电损耗最低;当纳⽶SiO2的添加量为6%时,材料的介电损耗开始增加;当纳⽶SiO2的添加量为16%时,材料的介电损耗接近纯EP试样的介电损耗. 分析认为,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取决于环氧树脂极性基团的松弛损耗和极性杂质电导损耗的共同作⽤.加⼊纳⽶SiO2后,⼀⽅⾯改性纳⽶SiO2表⾯的官能团可以与聚酰亚胺固化EP中的官能团反应,束缚了树脂基体中极性基团的运动,从⽽降低了松弛损耗;另⼀⽅⾯,改性后的纳⽶颗粒表⾯不可避免地存在⼀些极性基团,这些基团同时增加了电导损耗,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正是这⼆者共同作⽤的结果.当纳⽶SiO2的添加量⼩于6%时,试样的松弛损耗的降低效果⾼于电导损耗的增加效果,所以试样的介电损耗均⽐纯EP的⼩.⽽当纳⽶SiO2的添加量为16%时,纳⽶SiO2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这就导致松弛损耗的效果迅速降低,从⽽导致试样总体的介电损耗接近纯EP试样. 3、结论 利⽤硅烷偶联剂对纳⽶SiO2进⾏表⾯改性,通过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纳⽶SiO2含量的SiO2/EP纳⽶复合材料,研究了SiO2的添加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耐热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论如下: 1 ) 当纳⽶SiO2含量在0~16%时,随着纳⽶SiO2含量的增加,SiO2/EP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逐渐升⾼. 2) SiO2/EP纳⽶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随着测试频率的升⾼呈下降趋势.同⼀测试频率下,随着纳⽶SiO2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介电常数呈先降低后升⾼趋势. 3)当纳⽶SiO2含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其耐热性较好,介电性能最优(频率为1 GHz 时,介电常数为2.86,介电损耗为0.023 53).。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论文
钢结构脆性断裂破坏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从光胜摘要:文章介绍了钢结构脆性断裂的破坏特征,影响其脆性破坏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防治钢结构脆性断裂的措施关键词:脆性断裂;钢结构;脆性断裂:影响因素:防止措施Causes Analysis Oil Brittle Fracture of steelstructureCongguagnsheng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Hefei230022, ChinaAbstract::This scientific dissertation give an introduce of the property of brittle fracture of steel structure ,the factors of the broken,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broken.Key words: brittle disrupt , steel structure .influence factors ,measures to avoid brittle broken.正文:结构的脆性破坏是各种结构可能破坏形式中最令人头痛的一种破坏。
脆性断裂破坏前结构没有任何征兆,不出现异样的变形,没有早期裂缝;脆性断裂破坏时,荷载可能很小,甚至没有任何外荷载的作用。
脆性断裂的突发性,实现毫无警告,破坏过程的瞬间性,根本来不及补救,大大增加了结构破坏的危险性。
对于一般的构建来讲,选择材料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裂纹当焊接结构的板厚较大时(大于25mm),如果含碳量高,连接内部有约束作用,焊肉外形不适当,或冷却过快,都有可能在焊后出现裂纹,从而产生断裂破坏。
2、应力考察断裂问题时,应力是构件的实际应力,它不仅和荷载的大小有关,也和构造形状及施焊条件有关。
材料科学基础小组论文
对于建筑环保材料的调查与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建设,更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之下,人们越来越推崇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
主流的环保材料类别有如下几种:基本无毒无害型:是指天然的,本身没有或极少有毒的物质、未经污染只进行了简单加工的装饰材料。
如石膏、滑石粉、砂石、木材及某些天然石材等。
低毒、低排放型:是指经过加工、合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积聚和缓慢释放,因其毒性轻微、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险的装饰材料。
如甲醛释放量较低、达到国家标准的大芯板、胶合板、纤维板。
目前环保材料在环保装潢领域比较广泛。
而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环保装饰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环保地材:植草路面砖是各色多孔铺路产品中的一种,采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制成。
可减少暴雨径流,减少地表水污染,并能排走地面水。
多用在公共设施中。
环保墙材:新开发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砖,可用木工工具切割成型,用一层薄沙浆砌筑,表面用特殊拉毛浆粉面,具有阻热蓄能效果。
环保墙饰:草墙纸、麻墙纸、纱绸墙布等产品,具有保湿、驱虫、保健等多种功能。
防霉墙纸经过化学处理,排除了墙纸在空气潮湿或室内外温差大时出现的发霉、发泡、滋生霉菌等现象,而且表面柔和,透气性好。
环保管材:塑料金属复合管,是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中间为铝,兼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而且不生锈,无污染。
环保漆料:生物乳胶漆,除施工简便外还有多种颜色,能给家居带来缤纷色彩。
涂刷后会散发阵阵清香,还可以重刷或用清洁剂进行处理,能抑制墙体内的霉菌。
我国环保装饰材料的发展——装饰材料与环保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功能材料,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材料科学基础论文
钛合金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范围一、基本简介1、物理性质钛属难熔稀有金属,原子序数为22,原子量为47.90,位于周期表IVB族。
钛有两种同素异形结构,转变温度为882.5℃,低温为密排六方结构的α-Ti;高温为体心立方的β-Ti。
纯钛的比密度为4.505,而钛合金的比密度一般在4.50~4.84之间,低于铁和铜,因此可归入轻金属。
钛的其他主要物理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钛的部分物理性能2、机械性能钛的机械性能与其纯度及加工状态有密切关系。
用碘化法生产的高纯钛强度低,塑性高,布氏硬度值为400~600。
工业纯钛的抗拉强度提高到300~600MPa,但仍保持良好的塑形及韧性,其水平相当于碳钢、不锈钢、青铜及铜镍合金,可作为这类材料的代用品。
α-Ti虽属密排六方结构,但和其他六方结构的金属(镉、锌、钴、镁)相比,承受塑性变形的能力要高得多,其原因是一般六方晶体的滑移系少,只能沿基面{0001}滑移,而钛的主滑移面是棱柱面{10-10}及棱锥面{10-11},同时基面也能参与滑移,滑移方向均为[11-20],故滑移系明显增多。
且钛还易于进行孪生变形,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塑形。
但加工中也需注意,钛的屈强比(材料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较高,一般在0.70~0.95之间,多数钛合金趋于上限而且钛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只及刚的一半,因此加工变形的抗力大,回弹也比较严重,不易冷校形。
但有时也利用这一特性,将钛合金作为弹性材料使用。
表2列出了钛的典型机械性能数据。
表2 纯钛的典型机械性能数据纯钛的强度可借助冷作硬化或添加合金元素而提到,50%的冷变形可使强度提高60%,适当合金化并结合热处理,则抗拉强度可达1200~1400MPa,因此钛合金的比强度高于其他金属材料。
纯钛及某些高品位的钛合金尚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即使在低达液氢或液氦温度下,亦能保持足够的塑形(表3),因此钛也是一种良好的低温材料。
表3 工业纯钛的低温机械性能在高温下,纯钛迅速软化,从20℃至250℃强度约下降2/3,因此纯钛不宜制造高温承力构件。
关于材料学专业方面论文范文
关于材料学专业方面论文范文材料学是学生接触材料领域、定位未来方向的入门课程,学习和掌握该课程内容意义至关重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材料学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材料学方面论文篇1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摘要:近些年来,国防尖端工业和航空工业等特殊领域的发展对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加工技术要求更高,更精细。
在此背景下,理清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的方法,对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加工方法成型技术一、前言近些年来,国防尖端工业和航空工业等特殊领域的发展要求更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开发研制满足特定要求的高聚合物迫在眉睫[1]。
在此背景下,理清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的方法,对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分子材料成型成型加工技术的相关定义1.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指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基础构成的材料,其一般基本成分是聚合物或以含有聚合物的性质为主要性能特征的材料;主要是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黏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独特的结构和易改性与易加工特点,使它具有其他材料不可取代与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从而广泛运用到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等领域,并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
2.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在高分子工业的生产中分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成型两个过程。
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就是运用各种加工方法对高分子材料赋予形状,使其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制品。
高分子材料加工主要目的是高性能、高生产率、快捷交货和低成本;向小尺寸、轻质与薄壁方向发展是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制品方面的目标;成型加工方向是全回收、零排放、低能耗,从大规模向较短研发周期的多品种转变。
判断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的质量因素是加工后制品的外观性、尺寸精度、技能性中的耐化学性、耐热性等等。
有关材料学的论文范文
有关材料学的论文范文在材料学科上,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沿。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学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材料学的论文范文篇1论高电化学性能聚苯胺纳米纤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石墨烯是一种二维单原子层碳原子SP2杂化形成的新型碳材料,因其非凡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极好的机械强度、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极大的关注.石墨烯已经被探索应用在电子和能源储存器件、传感器、透明导电电极、超分子组装以及纳米复合物[8]等领域中.而rGO因易聚集或堆叠而导致电容量较低(101 F/g)[9],这限制了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PANI作为典型的导电高分子之一,由于合成容易,环境稳定性好和导电性能可调等特性备受关注.具有纳米结构的导电材料,由于纳米效应不但能提高材料固有性能,并开创新的应用领域.PANI纳米结构的合成取得了许多的成果.PANI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因具有高的赝电容,其电容量甚至可高达3 407 F/g[10];然而,当经过多次充放电时PANI链因多次膨胀和收缩而降解导致其电容损失较大.碳材料具有高的导电性能和稳定的电化学性能,为了提高碳材料的电化学电容和PANI电化学性能的稳定性,人们把纳米结构的PANI与碳材料复合以期获得电容较高且稳定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11].作为新型碳材料的石墨烯和PANI的复合引起了极大的关注[12].但是用Hummers法合成的GO直接与PANI复合构建PANI/GO复合电极因导电率低而必须还原GO,化学还原剂的加入虽然还原了部分GO 而提高了导电性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钝化了PANI [13],另外排除还原剂又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而开拓一条简单且环境友好的制备PANI/rGO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路线仍然是一个难题.基于以上分析,首先使PANI和GO相互分散和组装,借助水热反应这一绿色环境友好的还原方法制备PANI/rGO复合材料,以期获得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1实验部分1.1原材料苯胺(AR,国药集团),经减压蒸馏后使用;氧化石墨烯(自制);过硫酸铵(APS, AR,湖南汇虹试剂);草酸(OX, AR,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AR,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1.2PANIF的制备PANIF的制备按我们先前提出的方法[14],制备过程如下:把250 mL去离子水加入三口烧瓶后,依次加入1.82 g CTAB,0.63 g 草酸以及0.9 mL苯胺,在12 ℃水浴上搅拌8 h;随后,往上述溶液中一次性加入20 mL含苯胺等量的过硫酸铵水溶液,同样条件下使反应保持7 h.所制备的样品用大量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为中性,随后30 ℃真空干燥24 h. 1.3GO的制备采用Hummers法制备GO,具体过程如下:向干燥的2 000 mL 三口烧瓶(冰水浴)中加入10 g天然鳞片石墨(325目),加入5 g硝酸钠固体,搅拌下加入220 mL浓硫酸,10 min后边搅拌边加入30 g高锰酸钾,在冰水浴下搅拌120 min,再将三口烧瓶移至35 ℃水浴中搅拌180 min,然后向瓶中滴加460 mL去离子水,同时将水浴温度升至95 ℃,保持95 ℃搅拌60 min,再向瓶中快速滴加720 mL去离子水,10 min后加入80 mL双氧水,过10 min后趁热抽滤.将抽干的滤饼转移到烧杯中,加大约800 mL热水及200 mL浓盐酸,趁热抽滤,随后用大量去离子水洗涤直至中性.所得产品边搅拌边超声12 h后5 000 r/min下离心10 min,得氧化石墨烯溶液.1.4PANIF/rGO复合材料制备按照一定比例将含一定量的PANIF液与一定量的6.8 mg/mL 的GO溶液混合,使混合液总体积为30 mL,GO在混合液中的最终浓度为0.5 mg/ mL,磁力搅拌10 min后,将混合液转移到含50 mL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在180 ℃保温3 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直至洗液无色后,于60 ℃真空干燥24 h,待用.按照上述步骤制备的PANIF与GO的质量比分别为5,10以及15,相应命名为PAGO5,PAGO10和PAGO15,对应的PANIF质量为75 mg,150 mg和225 mg.1.5仪器与表征用日本日立公司S4800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分析样品的形貌;样品经与KBr混合压片后,用Nicolet 570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进行红外分析;用德国Siemens公司Xray衍射仪进行XRD分析;电化学性能测试使用上海辰华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电极制备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将活性物质(PANIF或PANIF/rGO)、乙炔黑以及PTFE按照质量比85∶10∶5混合形成乳液,将其均匀地涂在不锈钢集流体上,在10 MPa压力下压片,之后烘干得工作电极.在电化学性能测试过程中,使用饱和甘汞电极(SCE)作为参比电极,铂片(Pt)作为对电极,在三电极测试体系中使用1 M H2SO4作为电解液进行电化学测试,电势窗为-0.2~0.8V.比电容计算依据充放电曲线,按式(1)[15]计算:Cs=iΔtΔVm.(1)式中:i代表电流,A;Δt代表放电时间,s;ΔV代表电势窗,V;m 代表活性物质质量,g.2结果与讨论2.1形貌表征图1为PANIF和PAGO10形貌的SEM图.低倍的SEM(图1(a))显示所制备PANIF为大面积的纳米纤维网络;高倍的图1(b)清晰地显现该3D纳米纤维网络结构含许多交联点.PANIF和PAGO10混合液经过水热反应后,从低倍的SEM(图1(c))可以看出,PAGO10复合物具有交联孔状结构;提高观察倍数(图1(d)和图1(e))后可以发现样品中rGO 与PANIF共存;而高倍的图1(d)清晰地显示出了rGO与PANIF紧密结合,且合成的褶皱rGO因层数较少而能观察到其遮盖的PANIF.从图1可知:成功合成了大面积的PANIF以及互相均匀分散的PANIF/rGO复合材料.2.2FTIR分析图2为PANIF,GO以及PAGO10 3种样品的FTIR图.图2中a曲线在1 581 cm-1,1 500 cm-1,1 305 cm-1,1 144 cm-1,829 cm-1等波数处展现的尖锐峰为PANI的特征峰,它们分别对应醌式结构中C=C双键伸缩振动、苯环中C=C双键伸缩振动、C-N伸缩振动峰、共轭芳环C=N伸缩振动、对位二取代苯的C-H面外弯曲振动.图2中b曲线为GO的红外谱图,在3 390 cm-1, 1 700 cm-1的峰分别对应-COOH中的O-H,C=O键振动,1 550~1 05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代表COH/ COC中的C-O振动[16],可以看出,GO中存在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图2中c曲线为PAGO10复合物红外吸收谱图,与GO,PANIF谱图比较,可以发现PAGO10中的GO特征峰不太明显而PANI的特征峰全部出现,这个结果归结于GO含量少以及GO经水热反应后形成了rGO,另外也表明水热反应对PANI品质无大的影响.2.4电化学性能分析图4为样品的CV曲线,其中图4(a)为不同样品在1 mV/s扫描速率下的CV图,可以看出,4个样品均出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这归因于PANI掺杂/脱掺杂转变,表明PANIF以及复合物显示出优良的法拉第赝电容特性.图4(b)为PAGO10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由图可知PAGO10电极的比电容随着扫描速率减小而稳步增加,在扫描速率为1 mV/s时,PAGO10电极的比电容为521.2 F/g.图5为PANI,PAGO5,PAGO10和PAGO15的充放电曲线以及交流阻抗图.图5(a)为电流密度为1 A/g时样品的放电曲线图,由图可知:4种样品均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平台,这与前述CV分析中的结果相吻合.根据充放电曲线,借助式(1),计算了4种样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结果如图5(b)所示,很明显,相同电流密度下PAGO10比电容最大,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比电容为517 F/g,这个结果表明PAGO10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PANI/石墨烯微球和3D PANI/石墨烯有序纳米材料(电流密度为0.5 A/g时,比电容分别为261和495 F/g)[18-19],而PANIF比电容最小,仅为378 F/g;且在10 A/g 电流密度下PAGO10的比电容仍保持在356 F/g 左右,这表明PAGO10电极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该复合材料比电容以及倍率性能得到极大提高源于rGO与PANIF两组分间的协同效应.在充放电过程中连接在PANIF间的rGO为电子转移提供了高导电路径;同时,紧密连接在rGO上的PANIF有效阻止水热还原过程中石墨烯的团聚,增加了电极/电解质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PANIF的利用率而使得容量增加.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所制备材料的电子转移特点以及离子扩散路径,对样品进行了交流阻抗测试,图5(c)为4个样品的Nyquist图.从图5(c)可知:在高频区、低频区均分别具有阻抗弧半圆、频响直线.在高频区,电荷转移电阻Rct大小顺序为RPAGO5值说明rGO的加入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在低频区,直线形状反映了样品电化学过程均受扩散控制,并且PAGO5所展现的直线斜率最大,说明其电容行为最接近理想电容,即频响特性最好,这也是源于rGO的加入提高了材料导电性以及复合物的独特微观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导致PANIF具有十分高的赝电容,但由于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高分子链重复膨胀和收缩,导致其循环稳定性差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此,对ANIF和PAGO10进行循环稳定性分析.图6显示,PAGO10在5 A/g电流密度下经过1 000次充放电后,电容保持率为77%,而不含rGO的PANIF电极在2 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1 000次电容保持率仅为54.3%,这个结果表明PANIF循环稳定性较差;另外,rGO的加入形成的PANIF/rGO紧密的连接,降低了PANI链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与收缩,使得链段不容易脱落或者断裂,从而PAGO10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3结论采用自组装的方法,经水热反应,制备了PANIF/rGO复合电极材料.研究发现,rGO与PANIF紧密连接;而且,当PANIF与GO质量比为10∶1时,复合材料展现了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和10 A/g时,其比电容分别为517,356 F/g.从上可知:合成的PAGO10具有高的比电容、较好的倍率性能和稳定性能,从而有望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实践中应用.有关材料学的论文范文篇2浅谈水泥窑用新型环保耐火材料的研制及应用1 概述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普及,我国水泥工业得到飞速发展,2012年,水泥总产量达21.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55%左右。
石墨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作业论文
石墨烯材料的性能及应用1前言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构成的二维晶体,是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在内的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基本组成单元。
自2004年首次报道独立存在的石墨烯以来,它在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使之成为近年来化学,材料科学及物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然而石墨烯具有不易大量制备,宏观以聚集态形式存在的缺点,为了充分利用其高强度,高模量,高导电性,良好的耐化学耐热性,高比表面积等特点,需要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深入考察。
作为炭材料最小的构筑单元,二维大分子石墨烯在水油界面和催化剂作用下具有自组装潜力。
此外,由于其特殊的二维晶体结构,高的纵横比及高的电子迁移率使其在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范围及储能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与考察。
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改性的方法将石墨烯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增强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石墨烯结构、性能、表征2.1石墨烯的结构单层石墨烯是单原子层紧密堆积的二维晶体结构,其中碳原子以六元环形式周期性排列于石墨烯平面内。
每个碳原子通过。
键与临近的三个碳原子相连,S,P x和P y三个杂化轨道形成强的共价键,组成sp2杂化结构,具有120。
的键角,赋予石墨烯极高的力学性能。
剩余的P z轨道的π电子在与平面垂直的方向形成π轨道,此π电子可以在石墨烯晶体平面内自由移动,从而使得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二维晶体在热学上不稳定,发散的热学波动起伏破坏了长程有序结构,并且导致石墨烯在较低温度下即发生晶体结构的融解。
透射电镜观察及电子衍射分析也表明单层石墨烯并不是完全平整的,而是呈现出本征的微观的不平整.在平面方向发生角度弯曲。
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表明纳米级别的裙皱出现在单层石墨烯表面及边缘。
这种摺皱起伏表现在垂直方向发生0.5nm的变化,而在侧边的变化超过10nm。
这种三维方向的起伏变化可以导致静电的产生.从而使得石墨烯在宏观易于聚集,很难以单片层存在。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及改革与创新研究,鞠洪博
第12期2022年4月No.12April ,2022“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及改革与创新研究鞠洪博,汪然(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0)摘要:文章介绍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发展起源,立足于实践教学中发现教学当中的不足。
通过对课程教学方式做出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并对未来教学改革做出展望。
关键词:材料科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基金项目: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项目名称: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材料近代分析方法》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YJG101。
作者简介:鞠洪博(1986—),男,山东诸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金属材料表面改性。
引言材料科学技术与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并称为21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三大支柱,而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以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实施的,可以说材料学科是21世纪最基础的学科[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各种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新技术、新材料逐渐被人们所发掘,而传统材料也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从事材料相关行业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逐渐向着培养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化的综合创新型人才阵地转变。
而作为材料学科最基本课程之一的“材料科学基础”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亟须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出一条如何同时适用于新环境下材料科学应用、科研领域的培养方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缩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体会为基础,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实践进行讨论。
1课程的设置及历史渊源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使用材料的进步[1]。
跟材料学有关的论文
跟材料学有关的论文材料学作为战略性领域的基础学科,在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军用民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跟材料学有关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跟材料学有关的论文篇1浅析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摘要:自从1977年来,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发展。
介绍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导电机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导电塑料;用途20世纪70年代,白川英树、Heeger和MacDiarmid等人首次合成了聚乙炔薄膜,后来又经掺杂发现了可导电的高聚物,这就是导电高分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是电、热的不良导体的观念,经过40多年的发展,导电高分子材料也从最初的聚乙炔发展到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数十种高分子材料,成为金属材料和无机导电材料的优良替代品。
而今这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之中,并对新型生物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产生巨大的影响。
1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导电机理导电高分子材料通常是指一类具有导电功能(包括半导电性、金属导电性和超导电性)、电导率在10-6 S/cm以上的聚合物材料。
这类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度小、易加工、耐腐蚀、可大面积成膜,以及电导率可在绝缘体-半导体-金属态(10-9到105 S/cm)的范围里变化。
这种特性是目前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按照材料结构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可把导电高分子材料分为结构型(或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1.1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指高分子本身或少量掺杂后具有导电性质的高分子材料,一般是由电子高度离域的共轭聚合物经过适当电子受体或供体进行掺杂后制得的。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易成型、质量轻、结构易变和半导体特性。
最早发现的结构型高分子聚合物是用碘掺杂后形成的聚乙炔。
这种掺杂后的聚乙炔的电导率高达105 S/cm。
《材料工程基础》论文
两相运动现象【1】引言:关于两相运动现象的介绍,首先举例说明了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两相流动现象,解释了两相与多相流的专业术语和基本特性参数。
在粒子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方面,从单粒子在流体中的受力分析出发,详细说明了粒子在流体中的受力情况,给出了单粒子在流体中的运动方程。
对气—固两相流动给出了质量、动量和能量的守恒方程,并介绍了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流体流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正文:1 > 绪论(1) 两相运动举例:(2) 多相流动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①实验观察方法;②宏观统计方法;③数学分析和模拟仿真方法。
2 > 两相与多相流的专用术语和基本特性参数(1) 一般地,对于气—固两相流动,用下标“g”表示气相的流动参数,下标“p”表示固体粒子相的流动参数,两相混合物的参数不加下标。
(2) 质量流量、质量流率质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通道总流通截面积的流体质量,用Q表示。
质量流率是单位流通截面积上的质量流量,用q表示。
(3) 介质含量气体质量占两相混合物质量的分数为质量含气率(4) 浓度、密度、混合比通过通道内的固相粒子的质量流量q mp 与气相的质量流量q mg 之比称为混合比,即3 > 粒子-流体的相互作用(1) 单粒子在流体中的受力分析: ① 流体对运动粒子的阻力所谓阻力是流体对运动粒子的粘性力和压力的合力。
c ρ—连续相的密度,3m k g ;d c —阻力系数;f u 和p u —分别为流体和粒子的速度,sm ;A —粒子沿相对速度速度方向的投影面积,也叫粒子的迎风面积,2m 。
② 非稳定力 虚拟质量力:Basset 力:③ 不均与流场对粒子的作用力压强梯度力:升力:Magnus Saffman(2) 粒子云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流体流过静止不动的球星粒子层,流体在单位长度流动方向上受到的阻力:4 > 连续相方程(1) 流场的统计平均方法①时间平均法:②空间平均法:③系统平均法:(2) 边界粒子的影响控制容积的边界面处连续相的质量流量可表示为:(3) 准一维两相流的守恒方程:①连续相的连续性方程:②连续相的动量方程:③能量方程:5 > 流体-固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流体力学数值方法有很多种,其数学原理各不相同,但有两点是所有方法都具备的,即离散化和代数化。
浅析《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论文
浅析《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论文浅析《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论文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程度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教师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
通过考核,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加强,对教和学两个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综合应用能力,必须打破传统的考核办法,探求合理的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典型的以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特征的学科,它与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优化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建立大工程的背景和意思。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考核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
而目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考核形式单一,考试成绩一锤定音;(2)偏重理论考试,忽视工程实践能力考核;(3)拟定题目带有很强的主观性;(4)题目的深浅难度及题量难以把握等。
这样导致了学生平时不注意学习,考试前搞突击,所学知识不牢固,不重视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不利等弊端。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作了较大改革,考核内容和比例分配由原实验10%、平时作业10%和期末考试80%调整到实验20%、平时考核20%、撰写论文10%和期末考试50%的新的考核体系。
在理论考核中,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办法。
平时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作业、课堂提问和小测验,它们分别占课程总成绩的'5%、5%和10%。
小测验安排在每章学完后进行,每次测验十五分钟,共进行6~7次,题型包括填空、判断和选择。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建立自己的试题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校《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考试也逐步采用了计算机试题库组卷的方式。
由于试题库中的题目一些是从各高校以往大量使用过的成熟的题目中精选而来,一些是由本学科经验较丰富的教师编制而成,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好的考核功能。
材料科学基础 科研论文
长春理工大学科研训练报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班姓名时间地点西区实验楼110、112指导教师注:本页由教师填写磷_氟一钢渣复合添加剂对水泥熟料烧成的影响摘要:磷(P)或氟(F)的阴离子团可以促进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烧成,因此,利用P与F的复合效应,并引入钢渣做晶种,分析晶种与阴离子的复合对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规律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磷渣、钢渣与萤石的三元复合体系对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掺磷渣或钢渣与萤石二元复合体系的。
当煅烧温度提高至1 350℃或l 450℃时,三元复合体系仍明显改善了生料的易烧性。
三元复合体系可改善液相的粘度与矿物的形貌,促进3CaO·SiO2的形成和生长发育。
热分析表明:与空白样相比,磷渣、钢渣与萤石的三元复合体系将碳酸盐分解峰值温度、反应起始温度和反应结束温度分别降低了50,15℃和55℃。
关键词:硅酸盐水泥熟料;烧成;易烧性;微观结构;磷渣;萤石;晶种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是多相、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在高温煅烧中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溶解、扩散、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由于硅酸盐水泥主要熟料矿物3CaO·Si02(C3S)的形成温度高(通常在1450℃左右),所以烧成水泥熟料所需的能耗大。
针对这一问题,文献[1-3]介绍了以离子掺杂低温烧成技术为切入点,研究含磷阴离子团对水泥熟料性能的影响。
此外,利用诱导结晶原理,添加晶种制备水泥熟料也有效地改善了生料的易烧性,促进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形成。
在该方面的研究中,陈明芳等和龚方田等做了大量工作,研究了不同种类水泥熟料单矿物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易烧性的影响,结合诱导结晶原理探讨了添加晶种后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形成过程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为添加晶种煅烧水泥熟料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阴离子掺杂与晶种技术的复合对水泥熟料烧成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
因此,实验中,在P,氟(F)阴离子团掺杂的基础上,引入晶种,探讨阴离子掺杂与晶种技术的叠加效应对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规律的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集锦9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集锦9篇【摘要】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作为电子材料专业的基础和入门课程,对于学生夯实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展开深层次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电子材料与器件知识有着重要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将新形势下电子科技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经验相结合,通过对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方法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是电子科学技术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是极为重要的。
而提高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的质量,使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是高校教师探索的重中之重。
笔者承担着我校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1.电子材料与器件简介处于电子科学技术产业链前端的电子材料和元器件是众多核心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数字音频等系统和相关产品发展的基础。
电子材料与器件是指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和器件,包括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介电材料与器件、压电与铁电材料、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磁性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与器件。
电子材料与器件是现代电子产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又是科技领域中技术导向型学科。
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子技术、固体物理学和工艺基础等多学科知识。
根据材料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电子材料,电子陶瓷,高分子电子、玻璃电介质、气体绝缘介质材料,电感器、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电子五金件、电工陶瓷材料、屏蔽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精细化工材料、电子轻建纺材料、电子锡焊料材料、PCB制作材料、其它电子材料。
2.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模式2.1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形式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既包含电子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还包含丰富的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理论知识,并且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
材料科学基础论文材料与生活
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普遍。
大到航天科技,小到衣食住行,在现实生活中无一处与材料科学无关。
可以说材料科学每进步一小步,人类文明就进步一大步。
一、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所谓材料,是指经过某种加工,具有一定结构、组分和性能,并可应用于一定用途的物质。
在实践中,人们按用途把材料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其强度、韧性、力学及热力学等性质。
功能材料则主要利用其声、光、电、磁、热等性能。
按化学成分分类,则可把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等。
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其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
人们把人类历史分为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
在群居洞穴的猿人旧石器时代,通过简单加工获得石器帮助人类狩猎护身和生存,随着对石器加工制作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原始手工业如制陶和纺织,人们称之为新石器时代。
青铜是铜锡铝等元素组成的合金,与纯铜相比,青铜熔点低,硬度高,比石器易制作且耐用。
青铜器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
铁器时代则被认为是始于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由铁制作的农具、手工工具及各种兵器,得以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钢铁、水泥等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
本世纪半导体硅、高集成芯片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则把人类由工业社会推向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
基于材料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们已提出信息。
能源和材料并列为现代文明和生活的三大支柱。
在三大支柱中,材料又是能源和信息的基础。
二、新材料在高技术中的作用新材料既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支柱和突破口。
正是因为有了高强度的合金,新的能源材料及各种非金属材料,才会有航空和汽车工业;正是因为有了光纤,才会有今天的光纤通讯;正是因为有了半导体工业化生产,才有今天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材料水平的较量。
材料科学论文
材料科学论文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制备和性能的学科,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材料科学的发展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将围绕材料科学的研究内容展开讨论,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表征与测试等方面。
一、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密切相关,通过对材料的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等方面的规律。
在材料科学中,常用的材料结构表征方法有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界分布、晶体缺陷等来分析材料的性能。
例如,对于金属材料而言,晶体的排列方式和晶界的类型会对其强度、导电性等性能产生影响。
二、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的制备技术直接关系到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材料科学研究中常见的制备技术包括熔融法、溶液法、气相法等。
以金属材料为例,通过熔融法可以制备出块状、粉末状或纤维状的金属材料。
而溶液法则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材料。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还可以控制材料的组分、晶粒尺寸等参数,从而调控材料的性能。
三、材料表征与测试对于材料的性能评估和研究,常常需要进行各种表征和测试。
材料表征手段多样,包括物理性能测试、热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等。
通过这些测试手段可以获得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例如,对于陶瓷材料而言,可以通过热分析测试得到其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关键参数,这对于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材料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制备技术以及表征与测试的研究,可以为材料的改良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材料科学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材料性能的提升,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材料科学基础》实践环节中的项目教学实践设计与应用论文
浅析《材料科学根底》实践环节中的工程教学实践设计与应用论文对高等学校材料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材料科学根底》是最主要的专业技术根底课。
该课程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为对象,主要研究材料的成分、构造、性能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后继材料性能测试和材料加工等有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材料学根底。
它是学生在学完根底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等)后,进入专业课程(如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等)学习前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它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根本的工程思维方式,从而使其初步具备合理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及安排制订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材料科学根底》课的实践环节配合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稳固和加深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初步具备金属材料试样制备、组织观察与分析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实验主要是以金相分析方法为手段,对金属与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间的内在联系进展研究。
目前,该环节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方式获得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反映实验课随便听听看看,学了没什么用,学习积极性低。
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低年级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对材料学根本研究方法不熟悉,上实验课时虽然也能跟着做,但无法深入理解,似懂非懂;实验课安排较零散,前一次课上掌握的方法间隔一段时间后容易忘记;每次分散的实验课之间相互衔接不畅,难以实现递进的学习效果;传统考核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报告,无法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状态,更不能获知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起不到鼓励学习的作用。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xx - 202X 年)》中强调,高校教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鼓励深入开展应用型研究和跨学科穿插综合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程化教学起源于德国,在我国近年大学课程改革中已经有人做了很多的探索,但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领域。
材料科学基础——期中总结总结
材料学院 2012.11.13
Outline
一:主要内容回顾
二:重难点分析
三:习题
一:主要内容回顾
原 子 结 构 与 键 合 材 料 设 计 的 金 字 塔
材料设计的金字塔
固 体 结 构
晶 体 的 非 完 美
晶 体 缺 陷
二:重难点分析
第一章:原子的电子结构 第二章:米勒指数标定-规范性、hcp 晶面间距计算的局限性 三种典型结构的相关计算 第三章:位错的分析
(100) 晶 面 及 晶 向 bcc (110) (111) <100> <110> <111>
面Hale Waihona Puke 线) 密度fcc3.对于金属钽Ta,相对原子质量为 180.95,原子半径为0.1429nm,密度为 16.6Mg/m3 1)试问1mm3有多少原子? 2)试求原子的堆积密度(单位体积晶体中 原子所占的体积)。 3)若它是立方晶系,试确定其最可能具 有什么样的晶体结构。
三:习题
1.纯铝晶体为fcc结构,已知Al的相对 原子质量为Ar=26.97,原子半径为 r=0.143nm,求铝晶体的密度。
2.试分别计算面心立方晶格及体心立方晶格中 (100)(110)(111)晶面上的原子密度以及 <100> <110> <111>晶向上原子的线密度,并指 出其中最密面和最密方向(设两种晶格点阵常数 均为a)。 注:原子面密度指单位晶面内的原子数;原子线 密度指晶向上单位长度所包含的原子数。
材料科学基础小论文
高分子材料——08机自A4 陈少勇摘要:本篇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因此又称为聚合物。
高聚物的结构包括高分子链结构和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结构单元相同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共价键联系起来的链状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空间结构复杂。
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结构因素,使高分子材料本身具有性能各异的繁多品种,也使高分子材料具有区别于金属和陶瓷材料的独特性能——高弹性和粘弹性。
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是高分子热运动特点的宏观表现,而高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又取决于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一、高分子的基本概念<一>、高聚物的定义当一个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足够大,以至多一个链节或少一个链节不会影响其基本性能时,称为高分子。
<二>、高聚物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结构单元相同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合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主要有两大类: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1、加聚反应定义:单体通过双键的加成反应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
过程:链引发——链增长反应——链终止特点:每次只向链上加入一个单体;单体浓度在反应过程中下降;延长反应时间只能提高产率,不能提高相对分子质量;反应混合物中仅含、高聚物和极微量的增长链;加聚产物的结构单元中元素组成与其单体相同,仅是电子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加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2、缩聚反应定义:通过单体分子中某些官能团之间的缩合反应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称为缩聚反应。
过程:链增长开始——链增长——链增长停止特点:具有逐步性和可逆性;由于有低分子副产物的析出,因此缩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是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三>高聚物的分类1、按高分子主链结构分:碳链高分子(主链上只有碳);杂链高分子(主链上除碳外还有O、N、S等);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无碳侧链有碳);芳香环高分子(主链上有芳香环或杂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摘要:纳米科技自1990年诞生以来,在当今科技领域扮演者重要角色,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尤为突出,受到众人的瞩目,而且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关键词:纳米材料的产生发展现状特性应用纳米材料,顾名思义,就是指在1~100nm的范围内研究原子,分子的结构特性,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将其组装成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一门高新技术。
它的出现似乎涉及到了当今时代的所有领域,引发了各个领域的纳米技术的革命,将成为21世纪关键的高新科技之一。
纳米技术在世界各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美、日、德等少数国家,虽然已经初具基础,但是尚在研究之中,新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仍然方兴未艾。
我国已努力赶上先进国家水平,研究队伍也在日渐壮大,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特别是在纳米材料的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从受资助的项目来看,我国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制备、扫描探针显微学、分子电子学以及极少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而美国已在纳米结构组装体系、高比表面纳米颗粒制备与合成,以及纳米生物学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在纳米器件、纳米仪器、超精度工程、陶瓷和其他结构材料方面略逊于欧共体。
日本在纳米器件和复合纳米结构方面有优势,在分子电子学技术领域仅次于德国。
德国在纳米材料、纳米测量技术、超薄的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
我国由于条件限制,研究工作只能集中在硬件条件不太高的一些领域,虽然我国在碳纳米管、纳米材料的多个领域取得很出色的成就,但与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际还是有很大差距。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国科学家在氮化镓纳米材料、碳纳米管、金属纳米材料以及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上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由上可见,我国的纳米科学家在国际上取得了一系列的令人瞩目的成果,相继在Science、Nature的权威杂志上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使中国在纳米材料基础研究方面,尤其是纳米合成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但是,在纳米器件上,总体来说,研究层次还不是很高,技术离国外还有很大差距。
在各国的纳米科技中,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最为突出。
它是指晶粒尺寸为纳米级别的超细材料,它的尺寸大于一般的原子簇,小于一般材料的微粒。
由于纳米材料是这些细微的单元组成,也正是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一些区别于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质,这些特性被称作“纳米效应”。
共有三大类,分别是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一、表面效应表面效应主要是指纳米材料的粒子表面原子数与原子数值比随粒子直径的变小而增大,从而导致纳米材料在其性质上的变化,例如,当粒径为5nm时,表面原子数占到原子总数的50%而粒子直径2nm是,表面原子数占到了总数的80%,原子几乎都集中到了粒子表面。
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的都迅速增加。
这主要是粒径越小,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越多。
表面原子的晶体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
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于其他原子想结合而稳定下来,因而表现出很大的化学和催化活性。
纳米材料的颗粒小,表面积大,对其进行表面分析有特殊的意义,研究其表面特性的方法目前主要是表面能分析。
表面分析的原理是当原子相互作用后激发的二次粒子(电子、离子)这些粒子带有样品表面的信息,并具有特征能量,收集这些粒子研究它们的能量分布,就是能谱分析,常用与纳米粉体的方法有光电子能谱和俄歇电子能谱等,它们都是用一定能量的电子束或X射线激发样品,用二次粒子的能量分布所得来的信号推断固体表面的元素成分和分布情况,从而分析其化学环境及其他情况。
例如,光电子能谱用X射线来激发材料表面的电子,根据所激发电子的能量分布,可以得到电子结合能,原子价态及结合态,还可以得出表面的组分和杂质原子等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其表面活性及特异性。
目前,纳米材料的这一效应主要用于吸附和催化,纳米材料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原子的配位不,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像结合,即所谓的吸附。
纳米材料的吸附性与纳米材料的性质、被吸得物质性质和环境的性质有关,比如说,纳米材料表面的基团决定了其对何种物质的吸收,同时环境的温度和ph值可能对其的吸收也产生影响。
正由于纳米材料的高表面活性,这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许多纳米金属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无机纳米材料可以在大气中吸附气体,形成吸附层,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做气敏元件,纳米级的Cu和Zn是氢化反应的极好催化剂,代替了昂贵的Pt,此外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引起了科技界和产业界的的高度重视,在实验室里利用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分解海水制得了氢气,用二氧化钛成功的实现了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固定。
此外,目前研究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大多是属于宽禁带的n性半导体氧化物,已研究的相关催化剂有TiO2,ZnO,CdS,WO3,PbS,ZnS,SnO2和SiO2等十几种,这些化合物都有一定光催化作用,不过目前光催化还在试验阶段,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二、小尺寸效应(又称体积效应)纳米材料的粒子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特性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比表面积的增大,会产生一系列的新的性质,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相当或更小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磁性、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都较普通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纳米粒子的体积效应。
纳米粒子的以下几个方面效应及其多方面的应用均基于它的体积效应。
纳米技术技术的进步主要得益于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测定和操纵技术,由于纳米级数量级太小,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常规操作方式也不能进入纳米领域,因此,纳米材料的研究只能利用电子显微镜以及扫描探针技术,扫描电子隧道显微镜打破了之前显微镜的限制,允许人们看到纳米级以下的事物,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光学效应粒子的变小,使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被破坏,从而使纳米材料的光吸收性显著增强(对于金属来说),而粒子越小,吸收就越强,这也是金属超细微粒在正常情况下呈黑色的原因。
与常规的大块材料不同,此纳米粒子没有单一的、择优的键振动膜,只存在一个较宽的建振动模的分布,因此在光场的作用下它们对光的吸收频率存在一个较宽的分布,宏观上表现为对光的吸收加强。
此外由于比表面积的增大,使得表面原子的电子易受光的激发而跃迁,从而加强了对光的吸收。
纳米材料的红外吸收研究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纳米氧化物,氮化物和纳米半导体材料上,如纳米Al2O3,Fe2O3,SnO2中均观察到了异常红外振动吸收,纳米晶粒构成的Si膜的红外吸收中观察到了红外吸收带随沉积温度增加出现频移的现象,非晶纳米氮化硅中观察到了频移和吸收带的宽化且红外吸收强度强烈地依赖于退火温度等现象。
(2)热学效应纳米材料的熔点会显著降低,纳米金的熔点只有610℃,而在正常情况下,金的熔点高达1063℃。
固体的熔化过程主要是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被破坏,原子之间的相互束缚作用减小而原子可以自由运动,熔化过程主要是要克服结合键的键能,而纳米微粒中,由于微粒很小,没有明显的晶体结构,因此熔化过程中要克服的键能比较小,也就是需要的能量比较少,此外,纳米材料的表面原子的高活性,使得纳米粒子在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小得多,因此纳米材料的熔点会显著降低。
目前,对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的研究比较少。
最初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应用惰性气体冷凝一原位冷压合成的纳米晶体材料,其性能与普通的多晶体有很大差异,比如295K 时的纳米体Pb 的定压比热Cp较同质粗晶体高54 %,纳米晶体Cu 的热膨胀系数aL比粗晶Cu高80%。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晶体材料中的微孔隙及杂质对材料的热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无微孔纳米晶体 Ni一P 合金样品研究发现:其比热较同成分普通多晶体仅高2%。
这一结果说明微孔隙对材料的热学性能有显著作用,热膨胀系数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相当敏感。
Zhang H.Y 研究了纳晶se的热膨胀系数晶粒尺寸的依赖关系。
结果表明,随着晶粒尺寸减小,其热膨胀系数aL显著增大,其界面的热膨胀系数比晶粒内部的热膨胀系数高3、5倍。
而且,随着晶粒度减小,晶界的热膨胀系数逐渐增大。
Lu K在无孔隙纳米晶体Ni一P 中发现:热膨胀系数的相对变化量△a/aL与晶粒尺寸的倒数呈现非线性关系。
这说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少,其界面及晶粒的热膨胀系数发生变化,表现为界面的自由体积减少,晶格发生畸变。
Gafet等人研究了纳米晶Cu及Ni 的压缩性后现:Cu的体积模量对晶粒尺寸变化并不敏感,而当晶粒度减小时,Ni 的体积模量显著增大.这说明不同的晶粒结构对纳米材料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3)力学效应金属纳米材料的韧性,强度和硬度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细微的材料在粒径减小的过程中,位错会减少,当粒径减小到50nm时,位错就会消失,位错的消失会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大大增加,这是纳米微粒的强度和硬度增加的原因。
纳米材料有很大的界面,原子在界面处的排列非常地混乱,原子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迁移,使材料不容易断裂,在宏观上,这体现为材料韧性的增强。
人们对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极大兴趣源于通过气相冷凝法制的的材料展现的独特的机械性能。
其中有:☆纳米材料比一般粒径材料低30%~50%的弹性模量。
Kristic和他的合作者再通过用电镀法制得的纳米NiP晶体所具有的弹性模量与全密实的一般Ni材料的弹性模量进行比较所得,非固有的缺陷的存在是粉体压缩纳米晶体的低弹性模量的原因。
☆非常高的硬度和强度,纳米晶体纯金属材料硬度值是大颗粒金属的2~7倍。
☆负的Hall-Detch曲线,也就是说,在纳米颗粒粒径区域,粒径减小硬度也减小。
在经试验过的条件下热处理纳米样品时,导致密实度、应力松弛、相转变和颗粒边界结构等结构性能的变化,这将导致负的Hall-Detch行为。
但对于宽粒径的纳米样品,负的Hall-Detch情形很少,虽在许多案例中观察到Hall-Detch 负效应可能是由制备方法所致,但也可能传统的位错变形在纳米晶体的尺寸较小时不起作用。
可是在透射电镜的原位试验中没有发现该作用。
因此,总的来说,纳米材料的硬度、强度和变形性能是比较独特的,但至今没有很好地理解、☆在温度均衡性较小时,纳米级的脆性陶瓷或金属化合物内具有延展性,也就是超塑性。
科学家们的确观察到了纳米材料的超塑性,但在对纳米合金和纳米结构陶瓷的超塑性能的分析和比较中得出,纳米材料的超塑性可能是有不同的机理引起的,但是其的确比大块材料的塑性高。
三、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对超细颗粒而言,大块材料中连续的能带将分裂成分立的能级,能级间的间距随颗粒尺寸减小而增大。
当热能、电场能、或磁能比平均能级间距还小时,就会呈现一系列与宏观物体截然不同的反常特性,称之为量子尺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