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319 1994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能源标准汇编(内部资料)目录.

能源标准汇编(内部资料)目录.

能源标准汇编(内部资料目录二〇〇九年五月第一分册浙江省能耗限额标准DB 33/642-2007 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43-2007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 33/644-2007 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45-2007 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46-2007 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56-200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DB 33/661-2007 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2-2007 合成氨(中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3-2007 合成氨(小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4-2007 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5-2007 电石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6-2007 吨钢可比能耗限额和电炉钢冶炼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67-2007 啤酒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78-2008 粘胶(长、短纤维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79-2008 黄酒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2-2008 玻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3-2008 涤纶(长、短纤维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4-2008 建筑陶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5-2008 印染布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 33/686-2008 机制纸板和卷烟纸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33/T 736-2009 行政机关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DB33/T 737-2009 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B33/T 738-2009 医疗机构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B33/××××-××××氨纶长丝可比单位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玻璃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低温冷库单位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饭店单位综合能耗、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工业气体空分产品单位综合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合成革可比单位产量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 DB33/××××-××××铝合金型材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棉布可比单位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棉纱可比单位产量综合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商场、超市单位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烧结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DB33/××××-××××铜及铜合金线材、棒材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报批稿第二分册限额、定额、产品能效GB/T 5623-2008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GB 12021.2-2008 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3-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4-2004电动洗衣机能耗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6-2008自动电饭锅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7-2005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2021.9-2008 交流电风扇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12723-2008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 17358-1998 热处理生产电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GB 18613-200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18820-2002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 18916.1-2002 取水定额第 1部分:火力发电GB/T 18916.2-2002 取水定额第 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GB/T 18916.3-2002 取水定额第 3部分:石油炼制GB/T 18916.4-2002 取水定额第 4部分:棉印染产品GB/T 18916.5-2002 取水定额第 5部分:造纸产品GB/T 18916.6-2004 取水定额第 6部分:啤酒制造GB/T 18916.7-2004 取水定额第 7部分:酒精制造GB/T 18916.8-2006 取水定额第 8部分:合成氨GB/T 18916.9-2006 取水定额第 9部分:味精制造GB/T 18916.10-2006 取水定额第 10部分:医药产品GB 19043-200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044-2003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153-2003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415-2003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573-2004 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574-2004 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576-2004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2004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8-2004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761-2005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2007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T 19944-2005 热处理生产燃料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GB 20052-2006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3-2006 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4-2006 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665-2006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943-2007 单路输出式交流 -直流和交流 -交流外部电源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1248-2007 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49-2007 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0-2007 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1-2007 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2-2007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6-2007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7-2007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8-2007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0-2008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1-2008 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2-2008 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3-2008 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4-2008 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5-2008 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6-2008 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7-2008 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8-2008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9-2008 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0-2008 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1-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70-2008 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77-2008 三轮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GB 21378-2008 低速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GB 21454-2008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21455-2008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21456-2008 家用电磁灶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518-2008 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19-2008 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20-2008 计算机显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21-2008 复印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JC/T 713-2007 烧结砖瓦能耗等级定额第三分册监测、测试GB/T 755.2-2003 旋转电机(牵引电机除外确定损耗和效率的试验方法 GB/T 1028-2000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 GB/T 2587-1981 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8-200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820.7-2002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 7部分:用于技术条件和设计的技术说明GB/T 2900.58-2002 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电力系统规划和管理 GB/T 3484-1993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3485-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6-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4272-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4352-2007 载货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B/T 4353-2007 载客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B/T 4365-2003 电工术语电磁兼容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5171-2002 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5321-2005 量热法测定电机的损耗和效率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6422-1986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 7064-2002 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GB/T 7119-2006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 8175-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222-2008 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8484-2008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8485-2008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9452-2003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 10066.1-200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1部分:通用部分GB/T 10066.2-200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2部分:有心感应炉GB/T 10066.3-200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3部分:无心感应炉GB/T 10066.6-2008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6部分:工业微波加热装置输出功率的测定方法GB/T 10066.7-2004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7部分:具有电子枪的电热设备GB/T 10066.8-2006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8部分:电渣重熔炉GB/T 10066.9-2008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9部分:高频介质加热装置输出功率的测定GB/T 10066.10-2005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10部分:直接电弧炉GB/T 10066.11-2005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11部分:埋弧炉GB/T 10066.31-2007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 31部分: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发生器输出功率的测定GB/T 10067.2-2005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 2部分:电弧加热装置GB/T 10067.3-2005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 3部分:感应电热装置GB/T 10067.4-2005 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 4部分:间接电阻炉GB/T 10180-2003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10201-2008 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GB/T 10401-2008 永磁式直流力矩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11605-2005 湿度测量方法GB/T 12251-2005 蒸汽疏水阀试验方法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2452-2008 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B/T 12455-1990 宾馆、饭店合理用电GB/T 12497-2006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 12668.4-2006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 4部分:一般要求交流电压 1000V 以上但不超过 35kV 的交流调速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GB/T 12712-1991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GB/T 12786-2006 自动化内燃机电站通用技术条件GB/T 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 13466-2006 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GB/T 13467-1992 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 13468-1992 泵类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 13469-2008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与旋涡泵系统经济运行GB/T 13470-2008 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GB/T 13471-2008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 13499-2002 电力变压器应用导则GB/T 13754-2008 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GB/T 14909-2005 能量系统火用分析技术导则GB/T 14951-2007 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GB/T 15316-1994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17-1994 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GB/T 15318-1994 工业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方法GB/T 15319-1994 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GB/T 15320-2001 节能产品评价导则GB/T15470-2002 家用直接作用式房间电加热器性能测试方法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910-1995 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1-1995 工业电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2-1995 活塞式单级制冷机组及其供冷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3-1995 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5914-1995 蒸汽加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18-1996 工业炉窑保温技术通则GB/T 16664-1996 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5-1996 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6-1996 泵类及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6667-1996 电焊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 17050-1997 热辐射术语GB/T 17166-1997 GB 17167-2006 GB/T 17357-2008 GB/T 17410-2008 GB/T 17471-1998 GB/T 17719-1999 GB/T 17781-1999 GB/T 17954-2007 GB/T 18293-2001 GB/T 18512-2008 GB/T 18662-2002 GB/Z 18718-2002 GB/T 18750-2008 GB/T 18817-2002 GB/T 18836-2002 GB/T 18837-2002 GB/T 18870-2002 GB/T 19409-2003 GB/T 19412-2003 GB/T 19774-2005 GB/T 19839-2005 GB/T 20902-2007 GB/T 21087-2007 GB/T 21339-2008 GB/T 21367-2008 GB/T 21368-2008 GB/T 21369-2008 GB/T 21508-2008 GB/T 21509-2008 GB-T 21736-2008 JC/T 428-2007 JC/T 429-2007 JC/T 791-2007 JC/T 792-2007 JC/T 793-2007 YS/T 103-2008 YS/T 119.4-2008 YS/T 119.6-2008 YS/T 663-2007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设备及管道绝热层表面热损失现场测定热流计法和表面温度法有机热载体炉锅炉热网系统能源监测与计量仪表配备原则工业锅炉及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则技术能量系统基本概念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电力整流设备运行效率的在线测量高炉喷吹用煤技术条件工业微波加热设备输出功率的测定方法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高炉喷吹用烟煤技术条件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水源热泵机组蓄冷空调系统的测试和评价方法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港口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装备节能热处理燃烧加热设备技术条件砖瓦工业隧道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砖瓦工业隧道窑—干燥室体系热效率、单位热耗、单位煤耗计算方法轮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隧道式砖瓦干燥室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隧道式干燥室—轮窑体系热效率、单位热耗、单位煤耗计算方法铝土矿生产能源消耗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 4 部分:高压溶出系统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 6 部分:脱硅系统电解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铝液保持炉第四分册新能源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中空玻璃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太阳能热利用术语被动式太阳房热工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光功率计技术条件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玻璃-金属封接式热管真空太阳集热管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 GB/T 6424-2007 GB/T 11944-2002 GB/T 11976-2002 GB/T 12936-2007 GB/T 15405-2006 GB/T 15515-2008 GB/T 17049-2005 GB/T 18713-2002 GB/T 19775-2005 GB/T 19939-2005 GB/Z 19963-2005 GB/Z 19964-2005 GB/T 20319-2006 GB/T 20320-2006 GB/T 20513-2006 GB/T 20514-第五分册煤化验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煤样的制备方法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煤炭筛分试验方法煤炭浮沉试验方法煤层煤样采取方法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煤灰成分分析方法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水煤浆技术条件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 部分:水煤浆采样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2 部分:水煤浆浓度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3 部分:水煤浆筛分试验方法 GB/T 211-2007 GB/T 212-2008 GB/T 213-2008 GB/T 214-2007 GB 474-2008 GB 475-2008 GB/T 476-2008 GB/T 477-2008 GB/T 478-2008 GB/T 482-2008 GB/T 483-2007 GB/T 1574-2007 GB/T 3715-2007 GB/T 17608-2006 GB/T 18855-2002 GB/T 18856.1-2002 GB/T18856.2-2002 GB/T 18856.3-2002GB/T18856.5-2002 GB/T 18856.6-2002 GB/T 18856.7-2002 GB/T 18856.8-2002 GB/T18856.10-2002 GB/T18856.11-2002 GB/T18856.12-2002 GB/T18856.13-2002 GB/T18856.14-2002 GB/T 19227-2008 GB/T 12208-2008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5 部分:水煤浆稳定性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6 部分:水煤浆发热量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7 部分:水煤浆工业分析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8 部分:水煤浆全硫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0 部分:水煤浆灰熔融性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1 部分:水煤浆碳氢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2 部分:水煤浆氮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3 部分:水煤浆灰成分测定方法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第 14 部分:水煤浆 pH 值测定方法煤中氮的测定方法人工煤气组分与杂质含量测定方法。

浅谈石油化工加热炉热效率测试和节能技术

浅谈石油化工加热炉热效率测试和节能技术

浅谈石油化工加热炉热效率测试和节能技术
石油化工加热炉是石油、化工、化肥、轻工等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设备。

在生产过程中,石油化工加热炉是实现物料加热、转化和反应的重要工具。

同时,石油化工加热炉消耗大量的燃料,产生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排放。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石油化工加热炉的热效率测试和节能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石油化工加热炉的热效率是指燃料通过燃烧释放的热能与实际利用的热能之比。

目前常用的石油化工加热炉热效率测试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实际测量燃料的热值和炉子排烟温度来计算热效率的,具有准确性高、测量范围广等优点。

间接法则是通过测定炉子的热损失和产生的热量来计算热效率,此方法的准确性要依赖于空气流量和氧含量的测定。

1. 高效的燃烧控制技术
高效的燃烧控制技术可调节燃油进入燃烧室的速度、压力和温度,从而提高燃烧的充分性和热效率并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

2. 高效的余热回收技术
高效的余热回收技术可将热能在炉子内部循环利用,使得能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可以减少需要燃烧的燃料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3. 热喷涂陶瓷材料
热喷涂陶瓷材料能有效地改善加热炉的传热效率,降低表面温度和热损失,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4. 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清洗器可用于清洁加热炉内部的管道和燃烧室,使得加热炉内部的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提高热效率。

总之,石油化工加热炉的热效率测试和节能技术对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提升加热炉的热效率和节能技术水平,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GBT15319-1994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

GBT15319-1994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

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5319-1994)第一节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标准规定了火焰加热炉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加热炉的热源来自煤、油、气、电,除电炉外,燃煤、燃油、燃气加热炉是以煤、油、燃气的燃烧作为热源进行加热的,通称为火焰加热炉。

火焰加热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尤其是冶金、机械、兵器、铁路、交通等部门更为集中,其耗能量均占各行业总耗能量相当大的比例。

标准在编制中着力突出了“节能监测”的特点,体现节能监测的技术执法职能。

标准既要区别于相关的管理标准、方法标准和行政法规,又要与相关的标准、行政法规相呼应和衔接。

对监测项目和监测合格指标的确定,既要参照已颁布的相关标准,又要结合火焰加热炉的特点及现状。

例如,本标准中炉体外表面温度的监测合格指标就是部分采用了GB348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中的规定。

这是由于绝热保温材料的发展和普遍采用,炉体外表面温度已普遍下降,因此,在本标准中对此指标作了部分调整。

又如确定排烟温度监测合格指标时,考虑到火焰加热炉余热回收装置的设置不一定在经济上都是合理的,因此也是部分采用了《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中的指标。

标准中确定的监测项目应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炉子的整体运行状况,并能从中查找分析出炉子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火焰加热炉的监测要求和前述火焰加热炉的节能主要途径,参考加热炉热平衡测算的项目,确定了本标准中的监测项目,即排烟温度、空气系数、炉渣含碳量(指燃煤的火焰加热炉)、炉体外表面最高温度和可比单位燃耗等五项。

对火焰加热炉来说,监测这五个项目基本上能反映出炉子的整体运行状况,并能据此提出改进的建议。

火焰加热炉的节能监测与火焰加热炉的热平衡既有联系又不尽相同。

火焰加热炉的热平衡是炉子的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的平衡,通过测算炉子的有效利用能量及各项热损失,计算出炉子的热效率;通过对各项热损失的分析,找出炉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节能监测人员基础知识培训

节能监测人员基础知识培训
1、国家节能监测法律、法规和规章 1.1 《节能法》 1.2 《计量法》 1.3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2、国家节能监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包括:能源管理、监测、检测测试、评价标准 和规范等有关技术标准。 3、各地节能监测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
节能监督管理
《节能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 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 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 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并接受 同级管理节能工作部门的指导。
节能的作用
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单位产品能耗,能源消耗 最小化 经济效益:最大化 环境效益:减少排放 资源效益:减少占用 社会效益: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节能工作
节能监察 节能监测 节能技术服务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能源审计 能量平衡
节能监察
节能监察是指:受同级人大和人民政 府的授权,依据国家和所辖地区的节 能法律、法规,对所辖地区范围内用 能单位实施节能监督管理的执法行为。
节能技术服务
节能技术服务是指:具有节能检测能力
与资质的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依据有关技术标 准和规范,受节能监察、节能监测或用户的委 托,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 状况进行检测测试、分析评价、整改的服务 (包括技术改造和规范管理服务),其服务内容由 合同规范。
能源计量是指:在能源使用(消费)流程 中,对各环节的能源数量、质量、性能参 数、相关的特征参数等进行检测、度量和 计算。
2、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 [2006]28号)文,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 要求。
第22条 建立能源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第23条 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 查制度;

工业锅炉节能监测分析

工业锅炉节能监测分析

工业锅炉节能监测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5317-1994的规定,对企业工业锅炉的监测共5项监测指标,其中测试项目4项:分别是排烟温度、排烟处空气过量系数、炉渣含碳量和炉体外表面温度;检查项目1个:即考察锅炉热效率。

该标准对这5项监测指标的具体监测方法、计算方法和合格指标都作了详细规定,同时还要求在监测后对锅炉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试图围绕着五项监测指标,对其作出尽可能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努力探讨各项指标与锅炉运行状况之间的关系。

某项指标不合格可能反映了锅炉的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寻找分析指标不合格的原因,目的是能给大家进行监测分析时提供尽可能的提示,避免挂一漏万。

进行监测分析,主要是提出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和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监测指标不合格的原因。

(2)不合格造成的后果。

(3)提出整改建议。

1排烟温度排烟热损失是锅炉的主要热损失之一,可达10%~20%。

排烟热损失主要取决于排烟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大小。

在锅炉运行中为了减少排烟热损失,应在满足燃烧反应需要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较低的空气系数,应尽可能避免燃料室及各部分烟道的漏风,以降低排烟热损失。

排烟温度也不是越低越好,因为太低的排烟温度势必要增加锅炉尾部受热面,这是不经济的;同时还会增加通风阻力,增加引风机的电耗;此外过低的排烟温度若低于烟气露点以下,将会引起受热面的腐蚀,危及锅炉的安全运行。

最合理的排烟温度应根据排烟热损失和尾部受热面的金属耗量与烟气露点等进行技术经济核算来确定。

造成锅炉排烟温度升高除没有装设尾部受热面以外,还受烟气短路、受热面积灰与结垢、运行负荷等因素的影响。

要降低排烟热损失,应防止锅炉烟气系统烟灰的结垢和堆堵。

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锅炉受热面上,包括炉膛的水冷壁和省煤器等处。

合理的锅炉设计要求是把碳氢化合物在锅炉内燃烧完全,既提高了煤的燃烧率,又可防止锅炉冒黑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烟管及省煤器的烟垢堵塞是不可避免的。

蓄热式铝熔炼炉理论热平衡计算及节能分析

蓄热式铝熔炼炉理论热平衡计算及节能分析

蓄热式铝熔炼炉理论热平衡计算及节能分析桂冠冠;陈镇江【摘要】详细分析了某蓄热式铝熔炼炉理论热平衡,了解了整个熔炉系统的各项热损失,为提高铝熔炼炉能源利用率、减少热损失提出了工艺操作和设备结构方面的改进建议.【期刊名称】《有色冶金节能》【年(卷),期】2017(033)001【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蓄热式燃烧;铝熔炼炉;理论热平衡;热损失【作者】桂冠冠;陈镇江【作者单位】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00;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821.06某铝液直供项目采用的铝熔炼炉为反射炉,采用的燃料为天然气。

通过对该项目采用的蓄热式铝熔炼炉进行理论热平衡计算,了解整个熔炉系统的各项热损失,找出节能途径,为提高铝熔炼炉能源利用率提出工艺操作和设备结构方面的改进建议。

该项目选用矩形倾动式熔炼炉,容量为18 t。

将经分选过的回炉铝材通过自动加料机投入炉内熔化。

铝液温度控制在720 ℃左右,熔炼时间为5 h左右。

选择反射炉是因为反射炉能够保持炉内的还原性气氛,减少合金的吸气和氧化作用。

熔炼炉额定容量为18 t,实际入炉料按16 t计算,则熔炼炉物料平衡见表1。

为了简化计算,铝原料(纯铝锭、回收铝锭、回收料)的固态比热容均按下式计算:Cl=a+bt,其中a=0.94,b=2.96×10-3(固态铝比热容公式) [1];根据相关资料铝原料熔化温度取660 ℃,溶解热为398 kJ/kg,液态比热容为1.176 kJ/kg·℃,铝原料燃烧热为30 481 kJ/kg。

熔炼炉铝液出炉温度为720 ℃,铝液烧损率取0.3%[2]。

由公式:式中:Q——吸、放热量,kJ;C——物质比热容,kJ/(kg·K);M——物质质量,kg;Δt——物质初、终态温度差,K。

计算得1 kg铝原料从0 ℃加热至20 ℃吸热量为Q1=19.392 kJ/kg、1 kg铝原料从0 ℃加热至660 ℃吸热量为Q2=1 265.088 kJ/kg。

节能类标准

节能类标准
DB13/T 924.1-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山前平原区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8-04-10 现行
DB13/T 924.2-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 黑龙港地区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8-04-10 现行
GB/T 21056-2007 风机、泵类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条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08-02-01 现行
GB/T 25090-2010 电动机轻载调压节电装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1-02-01 即将实施
GB/T 25099-2010 配电降压节电装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1-02-01 即将实施
GB/T 25125-2010 智能照明节电装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11-02-01 即将实施
GB 8871-2001 交流接触器节电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2002-01-01 现行
JB/T 10821-2008 低压交流降压及三相平衡系统节电装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07-01 现行
06DX008-2 电气设备节能设计 建设部 2006-12-01 现行
06J123 墙体节能建筑构造 2006-12-01 现行
06J204 屋面节能建筑构造 2006-12-01 现行
06J607-1 建筑节能门窗(一) 2007-03-22 现行
06J908-1 公共建筑节能构造--严寒、寒冷地区 2007-03-01 现行
DB37/T 1153-2009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湿度节能监测方法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03-01 现行
DB37/T 1155-2009 蒸气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节能监测方法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03-01 现行

锅炉节能方案

锅炉节能方案

锅炉房燃气节能方案控制系统系统方案书(技术部分)节能技术限公司2011年6月10日第一部分锅炉房节能系统控制技术方案----------1台6T/H和1台4T/H燃气蒸汽锅炉前言根据锅炉房目前需供暖区域建筑规模与供热锅炉房分布情况,同时充分考虑今后的锅炉房的维护与管理,北京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在设计此方案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节能系统方案设计代表目前国内小区集中供热系统控制与管理的领先水平,并具备合理的优化运行和节能管理模式;2.锅炉单机运行稳定可靠,锅炉控制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洁,可维护性好;3.系统采用模块化层次结构,人机界面友好,运行安全稳定,系统可维护性好;4.系统软件模块设置合理可按用户实际需要随意增添,完成特定报表或记录功能;5.采用西门子PLC,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工业控制优化软件,以保证整个锅炉控制系统绝对安全可靠;6.各模块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任何模块故障或停机不影响其它锅炉运行;7.上位监控工作站硬件采用高性能的工业控制计算机、软件平台采用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并具有多锅炉优化运行管理功能,预留232/485通讯接口;可与相邻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在大区域集中供暖情况下,由于网管较复杂、用气范围比较广泛,有生活用气和食堂用气、且系统气换热供暖,因此采用优化运行策例及节能算法控制尤其必要. 一、系统概述锅炉房是为新上的燃气锅炉房。

该锅炉房有1台4T/H和1台6T/H的燃气蒸汽锅炉,负责供应单位的暖气和生产生活用气,目前,甲方需要做到节能的理念,不需要浪费更多的能源。

根据实际的需求和室外温度自动补偿。

系统设计:贵单位锅炉间增加气候补偿,根据温度自动调节两台锅炉的运行,以保证冬季锅炉用气的恒定及用户的需要。

在分气缸增加调节阀控制用户用暖的需求,以保证用户的温度达到18度正负2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分气缸上还增加调节阀控制用户食堂的用气和生活热水用气,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且为了达到更大的系统节能,我们在系统循环泵上采用变频系统,不光达到热系统节能,还能达到电节能。

加热炉监测标准及方法

加热炉监测标准及方法

监测数据表格式 计算用表格式 监测报告格式

加热炉监测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石油化工工艺加热炉的节能 监测方法,并给出了监测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燃用气体、液 体燃料的工艺加热炉的节能监测。
加热炉监测标准
新修订的标准将范围修改为:
➢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工艺加热炉的节能监测方法,并 给出了监测合格指标。
(本标准中加热炉热效率计算采用的是燃料的低发热量。)
加热炉监测标准
4、显热
物质发生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本标准中主要是指燃料、雾化蒸汽和空 气显热。
加热炉监测标准
(三)、标 准 内 容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监测内容 4 监测方法 5 监测合格指标 6 监测结果的评价 7 监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加热炉监测标准
b、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现场测试 或烟气采样分析
这是衡量不完全燃烧损失(也叫化学不完全燃烧损 失)大小的重要指标,它分气体不完全燃烧和液体不 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是由于烟气离开体 系时含有可燃气体造成的,说明因空气量不足或燃料 与空气混合不良,燃料燃烧不完全造成的。
加热炉监测标准
中石油股份公司西北石化节能监测站
一、加热炉监测标准
加热炉监测标准
(一)、监测执行标准
Q/SY50—2002石油化工工艺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 (该标准于2010年重新修订,近期将颁布执行)
加热炉监测标准
节能监测方法(标准)编制的主体思路
➢ 本标准在编制中着力突出了“节能监测” 的特点,体现节能监测的技术执法职能。 在编制过程中,本标准既要区别于相关的 管理标准、方法标准和行政法规,又要与 相关的标准、行业法规相呼应和衔接。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国家标准汇编--目录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国家标准汇编--目录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国家标准汇编目录一、通用标准1.GB 3486-1993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2.GB 3485-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3.GB 15320-2001 节能产品评价导则4.GB/Z 18718-2002 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5.GB/T 4272-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6.GB/T 10201-2008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7.GB/T 13471-2008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8.GB/T 2587-2009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9.GB/T 3484-2009企业能量平衡通则10.GB/T 17719-2009工业锅炉及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则11.GB/T 1028-2018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法12.GB/T 7119-2018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13.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14.GB/T 17166-2019能源审计技术通则15.GB/T 2589-202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16.GB/T 14909-2021能量系统分析技术导则二、工业产品(或工序)能耗限额标准1.GB 25323-2010再生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GB 25326-2010铝及铝合金轧、拉制管、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3.GB 21347-2012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4.GB 21252-2013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5.GB 21256-2013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6.GB 21342-2013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7.GB 21346-2013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8.GB 21350-2013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9.GB 21248-2014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0.GB 21249-2014锌冶炼企业单位海口能源消耗限额11.GB 21250-2014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2.GB 21251-2014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3.GB 21257-2014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4.GB 21348-2014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5.GB 21349-2014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6.GB 21351-2014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7.GB 25324-2014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8.GB 25325-2014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9.GB 21343-2015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GB 21344-2015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1.GB 21345-2015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2.GB/T 19944-2015热处理生产燃料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23.GB 21258-2017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4.GB 21341-2017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5.GB 25327-2017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6.GB 21370-2017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7.GB 21340-2019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8.GB 16780-2021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1.GB 19573-2004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GB 19574-2004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3.GB 19762-2007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4.GB 21518-2008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5.GB 24848-2010石油工业用加热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6.GB 17896-2012管型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7.GB 19043-2013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8.GB 19044-2013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9.GB 19415-2013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10.GB 20943-2013单路输出式交流-直流和交流-交流外部电源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11.GB 19577-201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2.GB 20053-2015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3.GB 20054-2015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4.GB 19153-2019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5.GB 19576-201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6.GB 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7.GB 19761-2020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8.GB 20052-2020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19.GB 24500-2020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0.GB 21454-2021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四、节能设计标准1.GB 16618-1996工业炉窑保温技术通则2.GB/T 8175-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3.GB 50264-20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4.GB 50376-2015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5.GB 50443-2016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6.GB/T 50527-2019平板玻璃工厂节能设计规范五、节能监测及测试标准1.GB 15319-1994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2.GB 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3.GB 16667-1996电焊设备节能监测方法4.GB 18293-2001电力整流设备运行效率的在线测量5.GB 5321-2005量热法测定电机的损耗和效率6.GB/T 7287-2008 红外辐射加热器试验方法7.GB/T 8174-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8.GB/T 10066.9-2008电热装置的试验方法第9部分:高频介质加热装置输出功率的测定9.GB/T 13475-2008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10.GB/T 17357-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层表面热损失现场测定热流计法和表面温度法11.GB/T 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12.GB/T 1531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13.GB/T 15317-2009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14.GB/T 15910-2009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15.GB/T 15912.1-2009制冷机组及供制冷系统节能测试第1部分16.GB/T 17358-2009热处理生产电耗计算和测定方法17.GB/T 24560-2009电解、电镀设备节能监测.18.GB/T 24561-2009干燥窑与烘烤炉节能监测19.GB/T 24562-2009燃料热处理炉节能监测20.GB/T 24563-2009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21.GB/T 24564-2009高炉热风炉节能监测22.GB/T 24565-2009隧道窑节能监测23.GB/T 24566-2009整流设备节能监测24.GB/T 15318-2010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25.GB/T 25328-2010玻璃窑炉节能监测26.GB/T 10820-2011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试验方法27.GB/T 10863-2011烟道式余热锅炉热工试验方法28.GB/T 16666-2012 泵类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29.GB/T 13467-2013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30.GB/T 13468-2013泵类液体输送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31.GB/T 10180-2017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32.GB/T 16665-2017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33.GB/T 13338-2018工业燃料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本规则34.GB/T 16811-2018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35.GB/T 15911-202工业电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36.GB/T 15914-2021蒸汽加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37.GB/T 15913-2022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六、用能设备经济运行标准1.GB/T 12497-2006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2.GB/T 13466-2006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3.GB/T 17954-2007工业锅炉经济运行4.GB/T 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5.GB/T 21056-2007风机、泵类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条件6.GB/T 13462-2008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7.GB/T 13470-2008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8.GB/T 18292-2009生活锅炉经济运行9.GB/T 19065-2011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10.GB/T 13469-2021离心泵、混流泵与轴流泵系统经济运行七、能源管理及计量器具配备标准1.GB/T 12712-1991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2.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GB/T 20901-2007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4.GB/T 20902-2007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5.GB/T 5623-2008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6.GB/T 15587-200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7.GB/T 21367-2008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8.GB/T 21368-2008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9.GB/T 21369-2008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10.GB/T 22336-2008 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11.GB/T 24851-2010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12.GB/T 23331-2020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轧钢,锻造火焰加热炉能耗限额及监测技术要求

轧钢,锻造火焰加热炉能耗限额及监测技术要求

燃料分类 K3
重油、天然气、焦炉 煤气、发生炉煤气
1
煤气
≤6273 kJ/m3 (1500 kcal/m3)
≤9200 kJ/m3 (2200 kcal/m3)
1.2
1.1
取向硅钢 3.5
单一高炉煤气 1.4
6
DB33/ ××××—20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各种能源、耗能工质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α
=
21Leabharlann 21−79
100
O2 − −(RO 2
0.5CO + O2 +
CO)
………………………………(4)
式中: O2、RO2、CO——干燃烧产物的百分含量(%)。 9.4 炉体外表面温度 9.4.1 炉体外表面温度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一般应按炉内温度区段均匀布设,视炉体外表面面 积的大小,一般取 0.5 m2~2 m2 一点。测得的炉体外表面温度取其最大值为监测结果。 9.4.2 测点布置应避免受高温辐射和溢气的影响,窥视孔、炉门、烧嘴孔、热偶孔、上烟道及余热器 附近边距 500 mm 范围内不应布置测点(特殊情况除外)。
轧钢火焰加热炉实际单
耗( kgce
/
t(锭)坯 )=
燃料消耗量 入炉原料量
……(1)
式中: 燃料消耗量——包括烘炉、升温、待轧、保温、空烧、亏损消耗的燃料; 入炉原料量——入炉原料重量。回炉再加热的(锭)坯、冷条量,不应再计入入炉原料量。
式中:
轧钢火焰加热炉可比单耗(kgce
/
t(锭)坯)=
加热炉实际单耗
8.3 炉体外表面温度的监测仪器 红外测温仪、表面 / 接触式热电偶等。
DB33/ ××××—2010

10工业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方法word精品文档11页

10工业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方法word精品文档11页

工业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方法第一节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标准规定了工业热处理电炉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2.标准适用于额定功率≥15kW的箱式电阻炉、箱式淬火炉,额定功率≥25kW的井式电阻炉,额定功率≥50kW(50KVA)的台车式电阻炉和电极盐浴炉等。

3. 标准不适用于真空热处理电炉的节能监测。

标准规定了不适用于真空热处理电炉的节能监测, 这是考虑到真空热处理电炉有其行业特殊性,对它的节能监测,在相关行业标准中予以规定较为合理。

还应指出,感应电热设备也可以用于淬火、回火、退火等热处理工艺,但因这类设备的工作机理与电阻炉(和盐浴炉)完全不同,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也不好列在同一标准中,所以本标准不包含感应电炉的节能监测。

第二节工业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项目标准规定了工业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项目为:产品可比用电单耗、炉体外表温升。

对热处理电炉的监测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这是制订本标准时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

考核电热炉窑节能与否,最重要的主指标是“电能利用率”或“产品用电单耗”,这两这指标有相互对应的关系。

以前搞能量平衡测试(包括电平衡测试),多数强调电能利用率或效率,但为了使节能监测项目更加直观,用能单位(主要是企业)便于管理,并和其它已执行的管理和考核标准相协调一致,本标准规定采用“产品可比用电单耗”指标作为主要的监测项目,这也是与GB10201《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中所规定的一致。

因此,在本标准中也就不再采纳电能利用率或效率为监测项目。

空炉升温时间主要反映炉窑的蓄热损失,在连续性生产时是不予考虑,在间断性生产中将直接影响单耗。

空炉损失(或功率比)、空炉能耗主要反映炉窑的散热损失,这与表面温升的指标有内在联系。

冷却水重复利用率属于节水的范畴,不在节能监测范围内。

1. 产品可比用电单耗1.1 “可比”的涵义使用电热设备进行热处理,因设备、产品(工件)、工艺、温度、行业、厂家等因素的不同,要想相互比较确实有困难。

节能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

节能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

节能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1、《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大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的通用技术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制订专项节能监测技术标准和对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它用能单位进行的节能监测工作。

2、《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T17167)大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与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和其他独立核算的用能单位。

3、《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大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4、《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GB/T12723)大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编制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的通用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地区及企业能源消耗定额的编制和管理。

5、《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大概简介: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使用燃料和利用热量的热设备,是进行能量平衡时的原则规定。

6、《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大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能源审计的定义、内容、方法、程序及报告的编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和其他独立核算的用能单位。

7、《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5317)大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蒸发量大于0.7MW(1t/h)、小于24.5MW(35t/h)的工业蒸气锅炉合额定供热量大于2.5GJ/h的工业锅炉。

8、《工业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5318)大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热处理电炉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功率≥15KW的箱式电阻炉、箱式淬火炉,额定功率≥25K W的井式电阻炉,额定功率≥50KW(50KV A)的台车式电阻炉和电极盐浴炉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真空热处理电炉的节能监测。

9、《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5379)大概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火焰加热炉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燃气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标准

燃气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标准

燃气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标准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的燃气工业锅炉节能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蒸发量It/h(0.7MW)至35t/h(24.5MW)的燃气(燃油)工业蒸汽锅炉, 额定供热量大于2.5GJ/h的燃气(燃油)工业热水锅炉及摸块式组合锅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

GB/T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7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3. 燃气工业锅炉节能监测项目3.1考查项目对燃气工业锅炉进行节能监测时,应考查其热效率。

热效率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工业锅 炉热工试验规范进行。

对于新装、技术改造及大修后的燃气工业锅炉应进行热工性能试验。

热 效率测试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年。

3.2监测项目3.2.1 排烟温度3.2.2 空气系数3.2.3 一氧化碳3.2.4 炉体外表面温度4. 燃气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4.1 监测应在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

4.2 监测应在热工况稳定时开始。

监测时间为Ih,炉体外表面温度每30min读一次数,其它监 测项目每15min读一次数,取其算术平均值。

4.3 监测仪表应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并应在检定周期之内,其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2.0级。

测温仪表插入处要密 4.4 排烟温度的测点应设在锅炉尾部未级受热面后1m以内的烟道中心处,封。

4.5 空气系数测点与排烟温度测点相同,烟气成份分析与排烟温度测试应同步进行。

锅炉排烟处空气系数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式中:α——排烟处空气系数RO2 ——排烟处干燃烧产物三原子气体容积含量(%)O2 ——排烟处干燃烧产物氧含量(%)CO ——排烟处干燃烧产物一氧化碳含量(%)4.6 炉体外表面温度测试;一般在0.5m2—1.0m2内布置一个测点,在燃烧器、蒸汽主管道出口 附近300mm范围内不应布置测点。

工业节能监测方法(1)详解

工业节能监测方法(1)详解

工业节能监测方法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GB/T 15317 --94Monitoring and testing method for energySaving of industrial boiler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0.7MW(1t/h)、小于等于24.5MW(35t/h)的工业蒸汽锅炉和额定供热量大于等于2.5GJ/h的工业热水锅炉。

2. 引用标准GB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3486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6422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10180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规范ZB J98011 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3. 工业锅炉节能监测项目3.1 监测检查项目3.1.1工业锅炉的节能监测应考查热效率。

3.1.2热效率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a.热效率的测试应按GB 10180进行; 企业所提供的热效率资料应以专业单位测试报告为依据。

b.在下列情况下进行热效率测试:工业锅炉新安装和大修后,进行技术改造后。

c.热效率测试时间间隔不超过3年。

3.2 监测测试项目3.2.1排烟温度。

3.2.2排烟处空气系数。

3.2.3炉渣含碳量。

3.2.4炉体外表面温度。

4. 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4.1 锅炉监测测试应在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

4.2监测时间:从热工况达到稳定状态开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

除需化验分析以外的测试项目每隔15分钟读数记录一次, 取算术平均值。

4.3 监测所用仪表应能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仪表必须完好,并应在检定周期内,其精度不应低于2.0级。

4.4 排烟温度排烟温度的测试应在工业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后1米以内的烟道上进行,测温热电偶应插入烟道中心并保持热电偶插入处的密封。

4.5 空气系数烟气取样应在工业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后 1 米以内的烟道中心位置处,烟气取样与监温应同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5319-1994)第一节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标准规定了火焰加热炉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合格指标。

力口热炉的热源来自煤、油、气、电,除电炉外,燃煤、燃油、燃气加热炉是以煤、油、燃气的燃烧作为热源进行加热的,通称为火焰加热炉。

火焰加热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尤其是冶金、机械、兵器、铁路、交通等部门更为集中,其耗能量均占各行业总耗能量相当大的比例。

标准在编制中着力突出了节能监测”的特点,体现节能监测的技术执法职能。

标准既要区别于相关的管理标准、方法标准和行政法规,又要与相关的标准、行政法规相呼应和衔接。

对监测项目和监测合格指标的确定,既要参照已颁布的相关标准,又要结合火焰加热炉的特点及现状。

例如,本标准中炉体外表面温度的监测合格指标就是部分采用了GB348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中的规定。

这是由于绝热保温材料的发展和普遍采用,炉体外表面温度已普遍下降,因此,在本标准中对此指标作了部分调整。

又如确定排烟温度监测合格指标时,考虑到火焰加热炉余热回收装置的设置不一定在经济上都是合理的,因此也是部分采用了《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中的指标。

标准中确定的监测项目应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炉子的整体运行状况,并能从中查找分析出炉子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火焰加热炉的监测要求和前述火焰加热炉的节能主要途径,参考加热炉热平衡测算的项目,确定了本标准中的监测项目,即排烟温度、空气系数、炉渣含碳量(指燃煤的火焰加热炉)、炉体外表面最高温度和可比单位燃耗等五项。

对火焰加热炉来说,监测这五个项目基本上能反映出炉子的整体运行状况,并能据此提出改进的建议。

火焰加热炉的节能监测与火焰加热炉的热平衡既有联系又不尽相同。

火焰加热炉的热平衡是炉子的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的平衡,通过测算炉子的有效利用能量及各项热损失,计算出炉子的热效率;通过对各项热损失的分析,找出炉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前些年的炉子进等级的经验,对节能监测没必要与炉子的热平衡等同要求。

本标准中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抓住了炉子运行中能源利用的主要矛盾,能够满足监测的执法要求,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 标准适用于炉底有效面积大于或等于0.5平方米的火焰加热炉。

由于各行业的及各种用途的火焰加热炉热负荷相差较大,以加热炉热负荷来规定节能监测的起始点其复盖面不易掌握,因此,标准中只给出了适用于本标准的最小炉底面积(即炉底面积大于或等于0.5m2的火焰加热炉)。

通过调查表明,此规定可符合大部分行业的实际情况。

3. 标准不适用于火焰热处理炉。

火焰热处理炉与火焰加热炉由于加热目的不同,加热工艺、能源单耗差别较大,所以在标准中规定了本标准不适用于火焰热处理炉”。

火焰热处理炉的节能监测标准需另行制定。

第二节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项目1. 排烟温度。

治金、机械等工业部门的火焰加热炉,从炉尾排出的烟气温度高达600〜1100C,排烟热损失通常为30〜50%。

出炉烟气带走热量的大小要机取决于出炉烟气量和烟气温度。

出炉烟气量越大,烟气温度越高,烟气带走的热量就越多。

例如:燃耗为209X104千焦/吨的加热炉,烟气温度每降低100 C可节约燃料4〜5%。

排烟热损失对火焰加热炉热效率的影响很大,所以排烟温度是衡量火焰加热炉热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烟气余热的回收在火焰加热炉的节能措施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2. 空气系数。

空气系数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燃料的浪费:空气系数过大,因烟气量的增加,排烟热损失增大,造成燃料浪费;空气系数过小,则会因为燃料燃烧的不完全,造成燃料的浪费。

在炉用燃料不变的情况下,改善燃烧技术,适当降低空气系数是减少烟气量的有效途径。

当烟气温度一定时,随空气系数的增加,排烟热损失呈直线性增大。

而采用低空气系数燃烧,废气的热量值小,理论火焰温度高,也就是被加热钢料的热势能高,其节约燃料的效果明显,并能减少氮氧化物。

例如:当烟气温度为700 C时,空气系数每降低0.1,燃料节约约为3% ; 烟气温度为900 C 时,空气系数每降低0.1,燃料节约约为5%。

所以空气系数列为了需要监测的指标。

3. 炉渣含碳量(指燃烧火焰加热炉)。

一些技术发达国家的工业炉已基本不用煤直接作为燃料,尤其对温度要求高、加热质量要求严的炉窑,主要使用各种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

我国工业炉燃料构成比例各行业不同,除工艺要求用固体燃料外,总的趋势是气体燃料和电热逐渐增加,而煤和油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

火焰加热炉使用的固体燃料主要是煤,少数炉子使用粉煤。

燃煤火焰加热炉炉渣含碳量是直接考核火焰加热炉燃料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

由于炉渣含碳量而造成的热损失一般为3〜5%。

对火焰加热炉的节能降耗有一定的影响。

炉渣含碳量一般与入炉煤的粒度、燃料在炉内停留时间、空气系数等因素有关。

此监测项目只是针对燃煤火焰加热炉而设立的。

4. 炉体外表面温度。

火焰加热炉炉墙一般是由耐火层和隔热保温层组成,其热损失一般包括散热损失和蓄热损失两部分。

散热损失主要是指通过炉衬传导至炉体外表面而散发到炉子周围的热量;蓄热损失是指炉子在生产过程中炉体本身被反复加热一冷却而消耗的热量,这两部分热量的损失占炉子总能耗可达20%以上。

例如:一座炉底面积为100m2的中型连续式加热炉,炉墙的散热损失每年消耗600〜700吨重油,占炉子油耗总量的5〜8%,所以炉体外表面温度是判断分析火焰加热炉的重要参数。

该参数的监测也是如何采用炉体绝热保温措施减少这两部分的热量损失的重要依据。

5. 可比单位燃耗。

本标准将可比单耗”列为监测项目,而没有采用热效率”指标,是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许多行业在能源管理工作中都制订了能耗分等"或与此相类似的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大多是以可比单耗”这个指标对企业的炉窑站房或工序等进行分等考核的。

通过前些年在各行业中普开展的炉窑站房进等级、企业节能升级活动的实践,证明了用可比单耗”指标进行考核是行之有效的,其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在各行业中已经有了较广泛的基础。

(2) 采用可比单耗”指标进行考核便于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制度的同一类型火焰加热炉按照同一合格指标进行节能监测的评价,增加了可比性,便于各行业普遍采用。

(3) 在能源管理工作中有效能的计算往往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

用可比单耗”指标考核相对来说能够更精确些,更能接近实际,更能真实反映炉子的实际运行状况。

基于以上各点,本标准将可比单耗”列为监测项目。

总之,以上五个监测项目基本上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火焰加热炉的实际运行状况,从节能监测的角度来看,此五个监测项目已基本可以满足对火焰加热炉的监测要求。

第三节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为了使测试数据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炉子的实际运行工况,并增加可比性,有必在在标准中对监测方法作出统一的规定。

本标准中所列的监测方法是与炉子热平衡中的测试方法是基本一致的。

1. 监测应在火焰加热炉处于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

标准规定了火焰加热炉的各项监测应在火焰加热炉处于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以排除因炉子出现故障、炉内装填量明显不合理、炉子运行的各项技术参数与正常运行的技术参数偏离较大等以及其它不适于监测的炉况。

使监测结果能反映炉子正常生产的实际运行水平。

2. 监测时间:连续运行的火焰加热工况达到稳定状态开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间歇性火焰加热炉监测时间为一个加热周期。

除化验分析以外的测试项目每隔15—20分钟读数记录一次,取算术平均值。

根据统计分析,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标准规定了监测时间及读数记录的时间间隔和计算方法。

对于连续运行的火焰加热炉强调了测试应从热工况达到稳定状态开始,读数记录6组以上,即监测时间不少于2小时。

对读数记录时间间隔的规定是为了避免由于测试中读数记录的次数过少而造成较大的误差。

3. 监测所用的仪表应能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仪表必须完好,并应在检定合格周期内,其准确度不低于2.0级。

标准中规定监测所用的仪表应能满足监测项目的要求,仪表必须完好,并应在检定合格周期内,其准确度不应低于 2.0级,但没有对监测所需使用的计量器具的种类作具体规定。

这是因为首先一个项目的测试往往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仪表,而且新型的、更适合用于监测工作的仪表不断出现。

其次各监测单位仪表的装备水平相差较大,在仪表装备水平上强求一致也不太现实。

在目前状况下,为了使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起来,只能要求监测仪表能够满足对该测试项目准确度的要求和技术要求,能够达到监测目的即可。

这样规定比较符合目前监测单位仪表装备水平的现状。

4. 排烟温度排烟温度的测点应布置在烟道截面上烟气温度比较均匀的位置上。

根据炉子的大小,一般可布置在炉体烟气出口1〜2米的烟道上;设有余热回收装置的火焰加热炉测点可布置在余热回收装置烟气出口0.5米左右处。

测温探头应插至烟道横截面的中心位置。

排烟温度的监测方法中关键之一是测点位置的选择。

为了使测量的烟气温度更接近实际,测点应布置在烟气温度较均匀处,且测点距烟气出口的距离不宜太远。

排烟温度的测点还要与烟气取样点布置在同一烟道截面上。

由于排烟温度与空气系数有关,因此测量排烟温度应与烟气取样同步进行。

5. 空气系数5.1烟气取样点应与排烟温度测点布置在同一烟道截面上,烟气取样和测温应同步进行。

5.2空气系数用下式计算:(X =式中:Q2、RO2、CO、CH4、H2――干燃烧产物的百分含量,%。

对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不分析H2和CH4。

上公式对采用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均适用,而且又能满足监测要求的计算公式:对用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时不分析氢和甲烷,则该公式可简化为通常使用的空气系数计算公式:(X =6. 炉渣含碳量(使用燃煤火焰加热炉)6.1灰渣的取样应注意均匀性和代表性。

灰渣的取样、缩制方法可按照GB/T10180附录A(补充件)进行;化验分析按照GB212进行。

6.2原始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2%,当煤的灰分Ag> 40%寸,原始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1%,但总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20千克。

当总灰渣量少于20千克时应予全部取样。

缩分后的灰渣样数量应不少于2千克,1千克送检,1千克圭寸存备查。

有的单位在测试过程中灰渣取样的操作不认真不规范,所取样品缺乏代表性,使化验结果不可信,造成较大的误差,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标准中特别强调了灰渣取样的均匀性和有代表性,实际操作中关键是认真二字。

7. 炉体外表面温度7.1炉体外表面温度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一般应按炉内温度区段均匀布设,视炉体外表面面积的大小,一般取0.5〜2平方米一点。

测得的炉体外表面温度取其最大值为监测结果。

在一些标准中对火焰加热炉炉体外表面温度的测试有两种提法,其一为测试炉体外表面最高温度,其二为测试炉体外表面温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