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
作者:宋永琴
来源:《科技探索》2014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163-01
摘要: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孩子,给学生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自身素质个性发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会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首先改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整堂课“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少讲、精讲,甚至有些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基本要求学生自学。
2.教学评价多样性。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对于学生的答案,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尽力设置多样化答案的问题,做到激励式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生怎样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与他人合作。
3.师生交流也很重要。不会做孩子朋友的人不可能做一个好老师“。我们从心里热爱学生愿与他们交朋友,他们才愿意接近我们亲近我们,我们才能把他们教育得更好。
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1.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设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激发他们,让他们贡献自己的思考成果。
2.重视学困生,多给点提示性的帮助。多提供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能力的差异,多给一点帮扶,一点潜在的帮助和提示。利用下课的谈话,利用补习的时间,有时是提前进行预习提示,尽力直接和孩子一起学习,从学习思路和方法上教育他们。
3.还有一类是爱沉默和犹豫的孩子。有不少爱沉默的学生,他们不爱参与课堂中来是因为犹豫,他们犹豫是因为还没有思考成熟或者是缺乏活跃表达的热情。需要教师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议论时多安排独立思考,动笔时间,让孩子们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能产生高质量的思考成果后,再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出来。
三、完善课堂教学艺术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有方向;有了问题课堂教学才有动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知识直观了,复杂的知识简易了。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写”的环境,变“说”为“写”,在写的过程中回忆,重温学习的过程。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的激励可使学习者向着目标努力前进。学生的心理状态往往随着对这个学科的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动,喜欢这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亦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都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内课外,加强与学生交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争取尽快成为学生的知己良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无论何时,也无论是成绩好的、成绩差的、或是文静的、调皮好动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如此,学生笃信教师是公平的;对学生多鼓励少责备,让他们感受教师的真诚和关心,同时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无论任何学科教学都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适宜的教学目标不仅使优秀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而且使那些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的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转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目标过高,学生会感到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产生厌倦心理。如果目标过低,轻而易举就得到,学生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喜悦,也不感兴趣。只有适宜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摘得着”,通过自己一定的努力,便能成功,学生才能享受到学习那种苦中有甘的乐趣。而当愿望达到时,产生精神上的满足,新一轮的愿望又出现,使学生沿着“努力→成功→生趣→再努力→再成功”这个良性循环前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调动起来。
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时索然无味。尽管教师花了不少力气,也只会“事倍功半”。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
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钻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趣味情境,以奇引趣。趣味情境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新奇的教学用具,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边、角、边”时,先要求学生用纸皮剪一个边长分别为10cm和15cm,且夹角为45°的三角形。上课时把自己做好的三角形放到投影机里,然后,把一个学生所剪的三角形又放到投影机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再让他们同桌的两个同学把所剪的三角形按要求叠起来,他们会很惊奇地发现这些三角形重合(全等),然后让他们讨论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学生会带着问题寻根问底,兴趣盎然,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猜想、总结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诸种素质。
2.精心设计,以问引趣。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过程中都要结合实际,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圆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设问如下,“你见过圆形的东西吗?”“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把车轮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椭圆形(鸡蛋形)?”“做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又怎样?”学生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很感兴趣,为了找到答案,学习进入积极状态。
3.设置悬念的结局,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构思,策划布置,一节优秀的课须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丰富多彩的中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局。但有些教师往往忽视结局的设计。其实一个好的结局能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数学较强的系统性,为数学教学设置悬念的结局创造很多机会。
综上所述,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就会提高。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孩子,给学生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