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美的规律与人的尺度”
马克思时代
当代








恩格斯“美学观点和历史的观念”
——非常高的、即是最高的标准
当代美学高度
美ຫໍສະໝຸດ Baidu
共 时 态
学 高 度
三、当代美学科学体系的设计
美学思维
美学研究起点
原理体系陈述
美学应用
方法模式
人 本
美学的研究起点:
人的社会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 人的生理活动
审美意识结构 意识结构
——《梵高论画》
第三节 情感
一、审美情感的心理机制
移情说 客观性质说 外物内心同构说
二、审美情感的特点
可供享受性 对象定向属性 多极性
三、审美情感的生成机制
原始唤起 内在体验 情感外化 审美情感
第四节 理解
理解:对事物的本质认识
理解
对于审美对象的象征 意义,题材,技法, 技巧程式等的理解
原理体系及应用性
审美活动
审美意识组织
审美意识建构与结构
审美意识在审美中的表现
审美意识组织强化
审美心理交流运动 心理交流主题性的确立
审美主体的诞生 文化主体的延伸 审美价值的发生与意义 生命冲动与价值冲动
第二节 意境
一、理解意境的几个基本点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 意境是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的结晶 意境是儒、 释、 道融合的产物 意境的现代转换
二、知觉
知觉是对于事物的各 个不同的特征——形状、 色彩、光线、空间等要素 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 把握,还包含着对这一完 整形象所具有的种种含义 和情理表现性的把握。知 觉不是被动地把各种感觉 要素加在 一起,而是以 一种主动的态度去解释它 和理解它。
三、审美知觉的特点
1、整体性
2、选择性
3、表现性
暗疏 香影 浮横 动斜 月水 黄清 昏浅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心即境也”
元·方回《心境记》:“因心造 境”,王国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 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境界。”
张大千
黄永玉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情景交融
国 维

明·谢榛:“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 合而成诗”;清·王夫之:情景应“妙合无 垠”;王国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
處記回
別殘天春
——
處 憐 牛芳 希草 濟。
得 綠 羅 裙 ,
首 猶 重 道 ,
情 未 了 ,
語 已 多 ,
淚 臨 清 曉 ,
月 臉 邊 明 ,
淡 星 稀 少 ,
山 煙 欲 收 ,
生 查 子
3、对比联想
以两事物在性质和状貌 等方面的对比关系为基 础展开的联想。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五百字(节选)
朱门酒肉臭,
三、意境的表现层次
司空图的两层结构:象内之境与象外之境 王夫之的三层结构:“有形发未形,无形君有形”。
表层意境 “直观感相的渲染” 象之审美 认知价值 深层意境 “活跃生命的传达” 气之审美 表现价值 境外之境 “最高灵境的启示” 道之审美 哲理价值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诱发、激活
景物特征印象
相关审美意识
表征、创造
审美结晶过程(自组织、建构)
造成整一的审美意象
(有机系统)
五、自然审美的价值
由于对自然的发现与审美认识是从人对自身的 发现和认识开始的,所以自然审美就有联系于人 的自然本性特点和人文特点。
自然审美的本质特点是人文性。人文,就是人 按照他自己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发展中应当 具备的主体性或主体精神。
自然审美以自然景物为中心注意对象
生活审美场中出现的自然与在自然审美场中 的自然不同。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对生活环境的自然事物 的表现,而对自然物的独立表现则出现较晚。
在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基础上,人们不再 把自然看成现实生活的附属陪衬物或生活条件之 一,自然作为一种有相对独立性的形象在人的审 美意识领域出现,这时就产生了真正具有相对独 立性的自然审美。
联想
联想
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
亚里斯多德指出
联想的三条规律
接近联想 类似联想 对比联想
1、接近联想
由时间、空间 上的接近而将 两种以上的事 物或现象联系 起来。
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衰, 沈园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
2、类似联想
把两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假如希腊巴特农神庙不是大理石的,皇冠不是金的,星星不发 光,大海无声息,那还有什麽美呢?”
—桑塔耶纳
法国心理学家弗 雷在实验中发现,在 彩色灯的照射下,肌 肉的弹力会增加,血 液循环会加快,其增 加的程度以蓝色为最 小,并依次按绿色、 黄色、橘红色、红色 的排列顺序逐渐增大。
——弗雷《论知觉 》
一表现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自然事物反映 生活意识
二表现为物我化一,物我全面交融,达“无我之 境”或自然之境
二、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 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区别
自然审美的心理过程可能 发生多层次的心理效应
一是生活化、社会化 二是人格化、人性化
自然审美中形成的心理结构关系,可以称之 为由“天人感应”到“天人合一”的进行性动态 结构。
静、淡、空 感伤情怀 直觉顿悟 阴柔型审美
第二章 审美心理建构
审美心理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感知
感知包括
感觉 知觉
一、感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征 的反映。当人们对某种 色彩、形状、或单个音 符进行感受时会不假思 索地从中得到某种愉快 的感受,这是来自于对 这些个别的色彩、形状 和音乐本身的感觉。这 些愉悦的感受虽然是生 理的,但却是审美心理 建构的基础和出发点
一、自然审美场与生活审 美场的发生与形成不同
一是主体与对象构成的现实关系
审美场
二是对象进入心理而形成的审美 心理场
自然审美以自然为注意对象,形成以自然物 意象为主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构成自然审美 场
生活审美以人的行为活动为注意对象,形成 以人物形象为主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构成生 活审美场
生活审美的视野要涉及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但中心是人物,自然只作为人物活动的相 关因素或条件出现
《美学原理》绪论
美学的科学定位
——还美学以科学本位
李健夫教授
一、美学的历史发展与现代美学 的重大转折
古希腊人文思想文化的形成 美学的诞生 现代美学的重大转折
古希腊人文思想文化的形成
美学高度
古希腊 民主科学时代 创造 古罗马
科学 文化 中世纪
现代 文艺复兴
生活
时间
美学的诞生(一) 知——情—— 意
逻辑学
伦理学
(哲学)
美学
(感性学)
美学的诞生(二)
创造观念 审美观念
科学观念 社会文化
日常生活
现代美学的重大转折
科学主义影响 人本主义美学观 心理学美学观
人 本 主 义 自然主义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启示
马克思“美的规律”与人的尺度 恩格斯“美学观点和历史的观念” ——“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
念前陈 天不子 地见昂 之古《 悠人登 悠,幽 ,后州 独不台 怆见歌 然来》 而者 涕, 下 。
四、意境审美与传统文化
儒家的道德境界
入世精神 政教情怀 浩然正气 阳刚型审美
孔子
四、意境审美与传统文化
道家的自然境界
返朴归真 自由冲淡 超越精神 阴柔型审美
老子
四、意境审美与传统文化
佛家的禅境
自然审美中获得的反思和 启示
人类试图征服自然
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分离
社会对自然的敌视
第九章 审美主体论:文化主体的诞生
一、古猿突变的时机
古猿身心能力的发展程度 自然环境的影响
群体穴居 木石器加工
使用火
文化主体诞生
最早的文化系统 显示整体功能
耗散结构
有机性 整体性 不可逆性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 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 够发现出美来,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 人眼中的自然 ,因为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 外表之下体会出内在真实。
――罗丹《艺术论》
四、审美知觉的形成过程
领悟
对象的刺激
审美理解
审美注意
第二节 想象
一、联想
审美想象的初级形式
二、意境的审美特征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意境的本质审美特征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境生于象外
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皎然“采奇 象外”,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 之韵、味外之致、味外之旨。
张 大 千 山 水
墨竹 郑板桥
意境的一般审美特征
虚幻性

宋·严羽《沧浪诗话》:“故奇妙处莹彻玲 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 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显隐不同
不论意识存在于心理还是外界,它总有主观 性与客观性两个方面的性质
审美意识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对生活与自然的审美心理也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生活审美带有明显的较强的主观性 自然审美在许多情况下主观性不明显
自然审美的主观性
一种是托物言志和寓情于 景的主动状态
宋代郭熙《早春图》
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二》
形成集体审美意识 松、竹、兰、梅
黄山
泰山
自然审美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主体心理 上的生活审美意识,但这种审美意识具有多层面 的深层的觉醒意识。
生理需要 自然条件 稳定结构
本能需要 意识选择 自然条件 不稳定结构
本能需要 自觉定向选择 主动实践创造
自然对象 社会事物 社会需要 新的稳定结构
正是早期人类 的穴居生活方式, 使古猿实现了向文 化人类的跃迁,使 动物生存方式实现 了向人类生活方式 的飞跃,出现了人 类文化原始结构, 这是不断与外界发 生信息交换的开放 式文化系统或耗散 结构。
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

惆怅难再述。

--杜甫
二、想象
再造性 想象
想象
创造性 想象
借助于形象描述或 眼前感性的形象, 对感知表象进行加 工组合,形成生动
完整的形象。
在脱离眼前的知觉 对象,在内在情感 的驱动下对回忆起 的种种形象进行彻
底地改造。
粘合
变形 强调
“我总是希望在色彩上作出 一种发现,从两种补色的结 合,它们的混合和它们的对 置,类似色调的神秘的振动 来表现两个情人的爱,用在 暗的背景上涂上具有明亮的 光辉的色调来表现脑的思维, 用金星表现希望,用日落的 光辉表现一个灵魂的希望。 肯定地,其中并没有什么立 体镜式的写实的东西,但是, 难道它不是实际存在吗?”
——屈原《橘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
四、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形 成的意识结构或模式不同
意境的本质审美特征
情景交融说
崔颢《长干曲》: 君家住何处? 妾住在横唐。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意境的本质审美特征
主客观统一说 艺术形象和典型形、象说
意境的本质审美特征
境生于象外或超于象外
叶朗《说意境》:什么是意境?刘禹锡有句话 说:“境生于象外”。这、可以看作是对于这个范畴 最简明的规定……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 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 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 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 象外之象所蕴涵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 就是意境的特殊规定性。
二是触景生情的被动状态 或静观状态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对形式中融合着的意 味的直观性的把握
二、理解的特点
1、理性向感性的渗透
2、理解是对意味的无 尽的追求
第六章 生命的乐园 诗意的载体
——自然审美原理
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论述自然审美在历史上的发生过程,从而探 究自然审美发生的原理
二、将自然审美同生活审美与艺术审美对照,揭 示自然审美的心理活动原理、意识结构原理和价 值发生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