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猫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1.快速默读课文,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重点语句能够圈点勾画,进行朗读和批注。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方法
1.默读摘录法:自己计时,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学会做摘录,做完课后习题第一题填写表格,看用了多长时间。
2.概括中心法:借用本文中现成的核心词句来概括中心,既省力,又准确。
概括段落,先找中心句。
中心句的位置,有的在段首,有的在段尾,有的在中间,还有些中心句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本文主要是记叙,要特别关注文中夹叙夹议的语段,因为其中蕴含着理解文章中心的关键线索。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注意梳理文章的思路,特别是“我”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
2.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阅读课文时,要注意这个特点。
课堂导学
一、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污涩.()怅.然()红绫.()
一缕.()诅.骂()怂.恿()
chénɡ()戒nüè()待quán()伏
消hào()lǎn()惰乞ɡài()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1):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2):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3):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4):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二、初读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第一人称以小猫的身份自述,要包括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
(任选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细读文本。
全文写了“我”家养的三只猫,请你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选取不同角度,以“从方面来看这是一只的猫”这句话来谈谈小猫。
2.跳读课文,找出有关猫的细节描写进行圈画批注,品味其作用。
学生自学,小组内朗读找出的细节片段,进行批注交流。
进行片段练习: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细节描写(包括动作、外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大家再仔细找找课文中的句子,看看所养的三只猫的共同爱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猫这样美丽的生命在文中有着怎样的结局?思考:猫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吗?联系写作背景,你感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平等相待。
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5.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好久”二字能否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思考: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提到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他们分别代表哪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读第30段: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试着读读议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研读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探讨:“永不”两字如何读?为什么永不养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17~29段,然后说说“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被猫咬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讨论:为什么“我”会犯这妄断的错误?联系智子疑邻的故事,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做人道理?
链接《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屋脊.(jǐ)怂.恿(sǒnɡ)相称.(chènɡ)
B.捕.捉(bǔ)失踪.(zōnɡ)虐.待(nüè)
C.污涩.(sè)郁闷.(mèn)蜷.伏(quǎn)
D.诅.骂(zǔ)悲楚.(chǔ)怅.然(chá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一项是()
A.藤椅辩护酸辛喜欢玩游
B.安祥暴怒预警若有若无
C.咕噜叮嘱凝望默默无言
D.惩戒消耗衔着天生忧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
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
....”了,我以为。
C.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
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粗暴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5.请从修辞、词语、情感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者被别人误解过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七、学习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