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合集下载

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

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

一、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柯恩(G·A·Kone)。

该学派起源‎于英国,是从英国分‎析哲学发展‎起来的,因此和现在‎盛行的分析‎哲学有联系‎。

这个学派一‎个重要之处‎是强调语言‎分析和语言‎应用,强调对概念‎的分析要精‎确,不能含糊。

他们主张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严谨‎准确。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原著‎含义模糊,这是致使许‎多人漠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这些人自称‎是没有垃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经他们‎加工修改后‎,读起来非常‎清楚,但再也看不‎到马克思主‎义了。

他们都痛恨‎辩证法,而我本人非‎常喜欢辩证‎法,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学院派‎在社会学、哲学领域非‎常有影响。

二、解构马克思‎主义。

这一学派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相‎反,他们的所为‎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可疑‎,更加模糊。

其代表人物‎之一的雅克‎·德里昂(Jacqu‎e·Delia‎n t)探讨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在‎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权力‎结构和揭示‎这种权力关‎系:一个群体压‎制另一个群‎体。

另一个代表‎人物米歇尔‎·富克(Miche‎l·Forke‎r此人已去‎世),对潜在的权‎力关系也很‎感兴趣,他把社会当‎成一个切片‎,探寻微观中‎潜在的权力‎关系。

在他看来,这种权力关‎系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都存在‎,而人们又不‎重视,因而构成对‎人性的压抑‎。

他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压制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压制相‎比,更加具体细‎致。

他不仅关心‎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压制‎,也对其它的‎社会压制感‎兴趣,如男人对女‎人、老师对学生‎的压制等。

他希望社会‎各个领域的‎被压制者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自己。

解构主义在‎文学作品中‎、女权运动、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中很有影‎响。

德里昂很强‎调他本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想和社会理论,它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以其深刻的理论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进行了深刻思考,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将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一番评述,探讨其理论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 里昂·图派尔斯基里昂·图派尔斯基(Leon Trotsky)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批判,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

图派尔斯基在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中,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冲突。

他还提出了“不断革命”的理论,主张无产阶级革命要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一观点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着人们要警惕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弊端,寻求建立一种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2.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狱中札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文化领导地位”的概念,强调了文化对社会和政治的决定作用。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持不仅仅靠着经济和政治的手段,还靠着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

要想改变社会,就必须首先夺取文化领导地位。

这一理论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提醒人们在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也要重视文化领域的斗争,争取文化上的胜利。

3. 帕维尔·诺沃埃夫(Pavel Novoselov)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帕维尔·诺沃埃夫(Pavel Novoselov)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可编辑】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可编辑】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

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超一流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

超一流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

超一流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

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

超一流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

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

超一流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别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从地理差异上来看,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

代表人物有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和本雅明,萨特和阿尔都塞等,西马的代表人物所在国家尽管有着工人运动组织,但共产主义并非官方意识形态,他们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也未给他们提供充分进入工人运动的条件。

他们的理论主张的特点也和他们生活的时代和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时代为他们提出了相似又特殊的问题,而他们对时代的难题给出了自己特殊的答案,之所以相似是因为双重幻灭的境遇出事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用血腥的事实让欧洲人在巨变过程中惊慌恐惧,不仅使自有资本主义美好时代的美梦不再有,也使当时欧洲左翼知识分子信奉的时机成熟之际新秩序应运而生的经济决定论名声扫地。

二战之后法国共产党执行的苏联斯大林主义路线,使得苏联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成了法国左翼知识分子的反抗对象。

对资本主义本身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双重幻灭,使得这批知识分子在批判资本主义和讲话的马克思主义的双重要求下创造出来新定语的马克思主义。

西马理论者已经使文化理论的丰富性战胜了经济和政治理论,他们关注的焦点已经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问题了。

卢卡奇师从席美尔(客观化/对象化)启蒙时期的欧洲的市民社会,尊重个性,提倡自由,堪称主观文化,进入19世纪之后,人的关系受金钱支配,日益变作冷酷无情的客观文化:它倒行逆施,榨取认得单一潜能,导致其它资质荒废。

此一客观化过程,竟将欧洲人亲自打造的现代文化,变作异己之物:它违背其心愿,封闭期心灵。

这文化愈是繁荣,人的精神就愈加贫乏。

如此人与文化的严酷对峙,边酿成了一种文化悲剧,悲剧何在,客观文化有人类活动专门化造成,其手段区分的越细,劳动者所表现的人格就越少。

异化Alliennation异化这一概念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它有悠久的历史,比如,犹太理论中,异化指的是人逐渐疏远上帝,在过去的某个时候,人类之间,人和自热和谐的生活,后来出现了一种断裂,导致人类与社会和世界的疏远,人类成了异乡人。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潮流,或者是理论体系,而是一个总体称谓,它其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潮、流派和学说,不同的学派都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和其主流思想,对后世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着某种共同的理论基础,又在具体的思想内容上变现得极其复杂和庞大。

虽然有时候会与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会有些许冲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有创新性而且深刻的理论观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一方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纪元。

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西方的德国、芬兰、波兰、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也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但都遭到了失败。

于是,西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探讨西欧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

他们把革命陷于低潮的原因归于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机械化、教条化了,忽视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革命实践中的能动作用,削弱了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功能。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不但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还引起了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对马克思暴力革命说、列宁的帝国主义垂死说、斯大林的集权主义的怀疑和不满,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代表及其观点1、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卢卡契是现代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

主要论著有:《美学》、《审美特性》、《美学史论文集》、《美学补遗》、《文学与民主》等。

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在20世纪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多。

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本质是审美反映论。

卢卡契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任何反映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而不是机械的反映,强调社会、人类和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原则,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目录编选

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目录编选

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目录编选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卢卡奇(Lukacs,Georg 1885--1971)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

一生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前马克思主义阶段(1885—1918)生于犹太血统家庭,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然而兴趣在哲学和文学。

1909年从布达佩斯获哲学博士学位。

作品:《心灵与形式》(1910)、《现代戏剧发展史》(1911)、《审美文化》(1913)、《小说理论》(1916)等(二)救世主式的、“左”的马克思主义的阶段(1919—1929)1919年10月流亡维也纳,创刊《共产主义》,1928年化名“勃鲁姆”替匈牙利共产党起草了著名的“勃鲁姆提纲”,遭到匈共党内和共产国际的严厉批评,为了继续留在党内,违心的作了自我检讨。

同时决心离开政治舞台,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品:《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列宁:对他的思想的一致性的一个研究》(1924)。

(三)斯大林主义阶段(1930—1945) 1930—1931年,在莫斯科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认真研读(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后回到柏林,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再度去莫斯科,一直呆到二战结束。

与斯大林的关系微妙。

作品:《青年黑格尔》*《歌德和他的时代》《托马斯•曼》《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等(四)批评的、更新的马克思主义时期(1945--1971)战后再次回到匈牙利,在布达佩斯大学任哲学、美学教授,并当选科学院院士,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开始批判斯大林主义的错误。

期间巨著《审美特征》(1963年)、《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罗歇•歌德曼(Golsmann,Lucien 1913--1970)生于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

在这里学完法学后于30年代流亡维也纳、巴黎等地就学。

二战中被德军关进集中营,后逃亡瑞士成了皮亚杰的助手,深受他的“发生认识论”的影响。

【9A文】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9A文】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Lukacs,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

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超一流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

超一流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

超一流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1、霍克海默尔(MaRHorkhaimer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

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

超一流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

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

超一流3、班杰明(Benjamin,Walter1892——1940),德国人,代表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

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超一流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

超一流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

超一流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

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

超一流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

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

超一流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

第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要点提示第一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却并未在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同样的成功。

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方国家的一些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认真地总结了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积极地探索不同于俄国革命的道路,重新解释和竭力改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一词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不同于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由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柯尔施最早提出来的。

1923年,柯尔施出版了一书,名为《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在这本书中,柯尔施论述了一种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该书出版后,遭到了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严厉批判。

为了回答和反驳该书出版以来所遭受到的批判,柯尔施于1930年发表了一篇长文《〈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判》。

在该文中,柯尔施首次提出和运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词。

在柯尔施看来,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马克思主义,一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以考茨基的老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派联合新俄式‘列宁主义’正统派为一方”),另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以今天的无产阶级运动中一切批判的和进步的理论趋向为另一方”)。

两种马克思主义遵循着不同的思想路线,彼此相互对立,没有调和的余地。

柯尔施认为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与出版于同一年的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虽然柯尔施正式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初步界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但在当时这一概念并没有迅速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推荐下载】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代表人物阿多诺

【推荐下载】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代表人物阿多诺

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代表人物阿多诺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代表人物阿多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否定的辫证法;二是文化工业;三是他的现代艺术观。

 一、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其并非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问题。

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回顾我们的历史,从历史层面上看待这一问题,它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

 在一战后,俄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中西欧却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卢卡奇和科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的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丧失了,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道路是行不通的。

后来到了1955年,法国的海诺庞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作了概括,并首次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此后,这个概念才引起较大的反响。

 在其发展长达80多年的历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在时代针对不同的问题出现了思想倾向和重点各不相同的许多流派。

 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期。

卢卡奇等人在寻找革命失败的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马克思主义。

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2.20世纪30-6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鼎盛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人了转向期。

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多元化发展,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并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

他们重点探索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生态危机等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其直接的理论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资 本主义社会为认识和把握的直接对象,它是无产阶级运用辩证法而达到的对资本主义社会总 体的把握,是无产阶级意识。这种认识是由于辩证法已经达到对于物化理论之直接性的克服。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并不排斥对人类社会的从前历史的把握, 恰恰相反,通过将资本主义社会把握成一个过程的总体,历史唯物主义是按其真正本质理解 过去事件的一种科学方法。”与此同时,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多方面的认识,也达
对于辩证法,他又具体地将其限制在历史和社会领域:“这里把方法 限制在历史和社会领域,极为重要。”P51 这样,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 主义就是一种社会理论。
在1967年的新版序言中,“它在客观上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种 倾向……,我指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仅仅看作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社会 的哲学,因而忽视或者否认它同时也是一种关于自然的理论的倾向。”P10
另两篇序言:1922年的序言和1967年新版序言。
第一章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
1、背景:
卢卡奇面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卢卡奇明确指出:马克思 主义的正统就是辩证的方法。“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 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指方法”。 P48
劳动对象专门化;劳动的机械化;劳动者的孤立化; (2)意识的物化:物化的过程最终必然地要落实在意识的物化,而意识的物化反过
来又不断地加深和加剧着物化的过程。 物化理论的两种理论表现形式:粗糙的经验主义;抽象的乌托邦主义。
第一章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

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主要流派: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自己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小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误入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起源: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主要观点:在求得人在精神方面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小结:a. 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贵族式的颐指气使的气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立场,未能认识到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文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角。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小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b.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补充c.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简单结合 d.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脱离了物产阶级革命实践1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转向时期主要流派: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1)分析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埃尔斯特,罗默,布坎南主要观点:革命是一个团体中大多数成员一致性积极地参与集体行动的过程,从个体角度分析,每个个体都有“参加”和“不参加”革命的两种选择,但革命是否成行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还要取决于群体中他人的选择。

(健康快乐悦读)人文常识悦读_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哪代表人物

(健康快乐悦读)人文常识悦读_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哪代表人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有时指的就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既有西方国家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有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理论。

它突出和列宁主义的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对列宁主义政治体系挑战的哲学理论体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问题转向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认为它既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又有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

是超越第二国际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国际列宁主义以及第四国际托洛斯基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管是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叫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卢卡奇等人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第二时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

有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它们重点分析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心理根源;反思启蒙精神、工具理性、科学技术以及大众文化,对发达工业文明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还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解释和补充以及重建马克思主义。

第三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多元化发展,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还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

它们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和生态危机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又从哲学、文化问题转入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研究重心从对资本主义批判转入研究市场社会主义;前苏联、东欧正统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合流。

它们的共同特征有:非正统性与现代化;开放性与多元化;超然性与学院化;多变性与片面化以及地域性和西方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还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人物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和施密特;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赖希和弗洛姆;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科莱蒂和德拉·沃尔佩;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列斐伏尔、梅洛·庞帝以及萨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阿尔都塞;分析马克思主义有柯亨,罗默以及J·埃尔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有高兹,本·阿格尔,莱易斯以及佩珀;后马克思主义有埃尔斯托·拉克劳、詹托尔·穆佛以及雅克·德里达;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弗里德里克·詹姆逊。

卢卡奇

卢卡奇

卢卡奇本人把写作《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说 成是对自己的哲学良心的一种自我批判。确实, 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充满着对其以 前的缺点、错误,特别是他青年时代的著作《历 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批判精神。1967年,他为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写了序言,在这篇序 言中,他对这本书中重要的理论错误作了反思。 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这种反思、自 我批判则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了。所以,考察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首先应考察卢卡奇是 怎样改正以前的理论错误的。
无产阶级:同一的主体—客体 “只有当这个阶级认识自身就意味着认 识整个社会时;只有因此这个阶级既 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而 且按这种方式,理论直接而充分地影 响到社会的变革过程时,理论的革命 作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才能成为可能。”
只有无产阶级产生以后,整个社会就是这 个阶级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个阶级的命运 成为一个总体的社会的命运,因而“对于 这个阶级来说,自我意识同时意味着对整 个社会的正确认识”,“这个阶级同时既 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 “这个同一的主—客体,这个行动的主体, 这个发生中的‘我们’,就是无产阶级”。
3、反思的、更新的晚年(1945-1971 年)
1963 年 , 《 审 美 特 征 》 (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是计划中的三卷本的《美学》 的一卷。(《审美特征》、《艺术作品与审美 态度》、《艺术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1971 年 , 《 关 于 社 会 存 在 的 本 体 论 》 (Ontology of Social Being),是计划中的两卷 本的《伦理学》的一卷。(《关于社会存在的 本体论》和《伦理学》)。
重建总体的人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与延伸的过程, 必须把人纳入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确立作为历史 主体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国外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国外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一:卢卡奇的代表作及其主要观点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青年黑格尔》(1948年);《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1948);《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年)(一):《历史与阶级意识》主要论述到下面这些基本问题: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1):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是对辩证理论的一种误解,“自然辩证法”它撇开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活动去讨论自然界本身的运动发展规律,必然淹没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本性的革命本性。

(2):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一方面他强调,在任何给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自然的形式,内容,范围和它的客观性都受到相应的社会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他也主张人们关于自然知识的增长,应归结于社会辩证法。

(3):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知识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1):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必然的现象(2):物化的具体表现:由于劳动分工,将生活分解成一块块;现实变的物化、僵硬化和机械化;人们只重视眼前的物,而忽视了对前途和未来的思考。

(3):物化意思的形成及其危害:粗糙的经验主义和抽象的乌托邦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味,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没有感情。

3:渴望总体性(1):总体性范畴是具体的:认为专门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现实,绝不能站在社会现实之外去探索他的总体性范畴。

(2):总体性并不排除部分的多样性,但总体总是优先于部分(3):总体性范畴所指称的现实是一个动态性的发展过程(4):渴望总体性就是渴望领导权4:无产阶级: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卢卡奇认为社会历史进程的总体是唯一的,客体—因为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中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主体—因为它才有资格充当社会现实的认识者和改变者。

5: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着(1):实践主要指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现实;(2):实践和理论统一在历史进程的转变中;(3):实践是总体的转变者,他认为实践正确与否取决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论(西马)

马克思主义文论(西马)

(2)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方法的统一。 (3)反对哲学唯心主义
“哲学唯心主义阻碍着准确理解审美特殊事实” “使思维不去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是将它们—往往是 以完全不能允许的方式-一概等量齐观”
二、马尔库塞的文艺学说
“单向度社会(人)”(对异化理论的进一步发
展)
审美之维:艺术的异在性 艺术的功能
三、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1、情感激发; 2、认识作用。
以现实主义为批评标准衡量一切文艺作品的 理论狭隘性。
四、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相关问题
马克思主义没有完整的体系。 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体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与拉萨尔就济金根问题的争论》
2、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 (1)从日常生活出发,以劳动为中介(本体 论)。
二、“症候阅读”(Symptomatic) 1、背景:反对将马克思定位为“人本主义 者”;要理解马克思,必须回到马克思主 义的“问题域”上。所以,不能孤立地阅 读某个文本,而应该联系“问题域”阅读 相关其他文本。其中第一个文本,只能当 作“症候”。
2、“症候”的含义 精神分析学术语。 它是一种无意识,是病的症候。 症候阅读:比喻性说法。通过文本表层 的矛盾、空白、断裂等,找寻到隐藏在其 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结构,揭示其实质。 马克思著作背后隐藏着深层结构。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
主要内容: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由来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文论) 3、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评价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由

一、理论背景 1、西方许多国家的革命相继失败; 2、斯大林的集权主义引起众多人不满; 3、“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 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6)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6)

巴鲁赫(贝奈狄克特)·斯宾诺莎:荷兰著名哲学家;西方近代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无神论思想家。

斯宾诺莎于1632年11月24日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其父母原来居住在葡萄牙,因受到当地天主教会的迫害而迁居荷兰。

斯宾诺莎早年在一所培养犹太教士的学校学习神学和哲学,同时也在一所世俗学校学习拉丁文,而正是凭借着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儿等人的著作。

早年的知识积累使斯宾诺莎对犹太教的经典和教义产生了怀疑,在犹太教会里提出了上帝就是自然、否定灵魂不死等一系列的“异端”思想,被犹太教会视为离经叛道,将其革除教籍。

此后,斯宾诺莎一直隐居乡间依靠磨光学镜片来维持生计,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继续从事哲学研究。

他曾经以通讯方式指导一个学习哲学的小组,并且与当时一些著名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茨、波义耳、惠更斯等有通信和直接往来。

1673年,斯宾诺莎有机会受聘为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但是他由于不愿放弃宗教批判的自由而婉拒。

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有:《神、人及其幸福简论》(1659年)、《知性改进论》(1661—1662年)、《笛卡儿哲学原理》(1663年)、《神学政治论》(1670年)、《伦理学》(1675年)等。

斯宾诺莎在哲学上反对笛卡儿区分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的二元论,认为实体只有一个,就是神,神这个唯一的实体存在于自然之中,自然是神的外在表现,实体、自然、神只是同一东西的三个不同名称而已。

尽管作为实体的神只有一个,但是其具体化为样式时,又呈现出两个相互平行的系列,即观念的系列和事物的系列。

这样,斯宾诺莎就用“身心平行论”取代了笛卡儿的“身心交感说”。

在认识论上,斯宾诺莎遵循理性主义的路线,在《知性改进论》中将知识分为四类:由传闻或任意的名称获得的知识、由泛泛的经验获得的知识、由推理获得的知识、由对一件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的知识。

在《伦理学》中,斯宾诺莎又把前两种知识合并为一类,并称为想象或意见,由推理而得到的知识被称为理性知识,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得到的知识则被称为直观知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概说简史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概说简史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概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即所谓的“西马”一名,源出于法国哲学家梅洛一庞蒂。

在1955年的著作《辩证法的历险》中,梅氏以Marxisme Occidental一词,追溯卢卡奇、柯尔施等人理论,强调他们同苏联学派的差异。

此说引发马克思学派与名号之争:诸如科学与人道、庸俗与批判、结构与个体,不一而足。

1976年,英国史学家安德森发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正式为西马立论命题。

沿用梅氏之说,他以英文定称Western Marxism。

但这位拘谨求实的英国教授,反感法国人乱起名号。

他转而强调:西马是以十月革命为界,因欧洲共运失败而导致一种“历史和地理差异”:众所周知:1920年后,在西方列强武装干预下,欧洲各国共产党进入战略退却。

随后德国法西斯上台,疯狂镇压知识左派,遂“令马克思在其家乡蒙受重挫”。

此后,国际共运被分割为东西两支。

在冷战铁幕隔绝下,欧美左派日趋分散、旗号紊乱。

据此安德森称:所谓西马,乃一“巨大历史错位”。

然而它的学术成就不容置疑。

安德森强调:西马是受十月革命感召、伴随欧洲共运发展起来的一派左翼知识传统。

从地理角度看,西马养育出一批欧洲血统的革命文人,从卢卡奇、葛兰西、阿多诺,直到萨特、阿尔都塞、马尔库塞。

这些“在剧烈迁徙中”成长起来左派理论家,虽因革命退潮而悲观失落,却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批判理论、全新开放的知识体系”。

言归正传,下面我们就简要梳理。

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条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学路线。

社会主义阵营的各个国家,各自在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下做着阐释、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工作。

另一条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派路线,或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批判学派路线,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后来加上美国,掀起了一股“补充”、修正和批判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思想的浪潮。

“这股思潮发展曲折,纷繁而复杂,其中派系枝蔓,著述很多,内容广泛,既有新识新论,也有谬说妄言”,陆梅林先生的这一概括是切中肯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着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

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超一流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

超一流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

超一流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

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

超一流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

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

超一流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着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

一流4、赫伯特·马尔库塞(Marcuse, Herbert 1989——1979)德国人,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者。

代表作:《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1932)、《理性与革命》(1941)、《爱欲与文明》(1955)、《单面人》(1964)。

超一流4、埃里希·弗洛姆(Fromm, Erich 1900——1980)德国人,是着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

代表作:《逃避自由》(1941)、《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

超一流(第二代)1、哈贝马斯(Habermas, Jugen 1929——)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理论与实践》(1963)、《作为“意识形态”技术与科学》(1968)、《交往行动理论》(1981)。

超一流2、施密特(Schmidt, Alfred 1931——)德国人,因坚决扞卫了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形成的“社会批判理论”,所以有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家宝”之称。

代表作:《马克思的自然观》(1962)、《历史与结构》(1971)。

一流(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1、列斐伏尔(Lefebvre, Henri, 1901——1991),是法国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辩证唯物主义》(1938)、《日常生活批判》(1946)、《资本主义的幸存》(1973)。

超一流2、梅洛—庞蒂(Merleau—Ponty, Maurice 1908——1961)法国着名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人道主义与恐怖》(1947)、《意义和无意义》(1948)、《辩证法的历险》(1955)。

一流3、让—保罗·萨特(Sartre, Jean—poul 1905—1980),法国人,是当代西方着名的哲学家、文化家、社会活动家,法国存在主义最主要的领袖人物之一,“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存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5)、《辩证理性批判》(1960)、《科学和辩证法》(1961)。

超一流(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赖希(Reich, Wilhelm 1897——1957)奥地利人,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性革命”的理论奠基人、“生命能”的发现者。

代表作:《辩证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1928)、《性格分析》(1928)、《性革命》(1930)、《法西斯主义的大众心理学》(1933)。

一流(四)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1、德拉—沃尔佩(Della—Volpe, Galvano 1895——1968)意大利人,代表作:《卢梭与马克思》(1957)、《当代思想批判》(1967)。

一流2、科莱蒂(Colletti, Lucio 1924——)意大利人,是德拉—沃尔佩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个,是西方公认的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另一名杰出代表。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1969)、《意识形态和社会》(1969)、《政治哲学札记》(1975)。

一流(五)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1、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法国着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代表作:《孟德斯鸠、卢梭、马克思:政治和历史》(1959)、《保卫马克思》(1965)、《阅读〈资本论〉》(1965)。

超一流2、普兰查斯(Poulantzas, Nicos 1936——1079)希腊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代表作:《当代资本主义中的阶级》、(1974)《专政的危机》(1975)、《国家、权力和社会主义》。

一流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1、克劳斯·奥菲(Klaus offe,1940一)德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

代表作:《福利国家的矛盾》(1984)、《现代性的国家:东方与西方》(1996)。

2、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德国着名的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

代表作:.《权利批判:批评的社会理论反思各阶段》(1990)、《为承认而斗争: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1992)、《再分配,还是承认?:一个政治哲学对话》(与美国批评理论家南茜·弗雷泽合作)(2003)。

(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1、柯亨(Cohen, G·A 1941——)加拿大人,代表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1978)、代表性论文《历史唯物主义的再探讨》(1988)。

超一流2、威廉·肖(Shaw, William 1948——)美国人,主要研究对象是“政治社会哲学”、“伦理学”和“马克思”。

代表作:《马克思的历史理论》(1978)。

一流3、约翰·罗默(Roemer, John E 1945——)美国人,196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数学系,1974年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担任加州大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教授。

他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政治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怀有浓厚的性趣,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最活跃的成员之一。

代表作《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1982)、代表论文《共产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可能存在吗?》(1992)。

一流4、J·埃尔斯特(Elster, Jon 1940——)出生于挪威的奥斯陆人,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

代表作:《理解马克思》(1985)、重要论文《马克思主义和个体主义》(1989)。

一流(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者1、安德烈·高兹(Gorz, Andre 1924——2007)生于奥地利,二战期间移居瑞士,战后定居于法国。

既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又是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家。

代表作:《劳动分工的批判》(1973)、《生态学和政治》(1975)、《经济理性批判》(1988)、《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学》(1991)。

超一流2、本·阿格尔(Agger Ben 1952——)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代表作:《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论》(1978)。

一流3、威廉·莱易斯(Leiss William 1939——)现为加拿大凯尔格雷大学教授,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自然的统治》(1972)、《满足的极限》(1976)。

4、大卫·佩珀(Pepper David 1940——)英国人,是英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当代环境主义的根源》(1984),《生态社会主义——从深层生态学到社会正义》(1993)。

5、詹姆斯·奥康纳(James O’Connor)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自然的理由》(1998)。

6、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美国新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2000)(四)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派1、乔治·拉比卡(Labica, Georges 1930——2009)法国人。

代表作:《政治和宗教》(1966)、《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地位》(1976)。

一流2、艾蒂安·巴里巴尔(Balibar, Elienne 1942——)法国人。

代表作:《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1965)、《种族、民族和阶级》(与沃勒斯坦合作,1979)。

一流3、雅克·比德(Bodet ,Jacques 1945——)法国人。

代表作:《现代性理论:兼论马克思与市场》(1990)。

一流4、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英国人,当代着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批评家。

代表作:《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1976)一流(五)后马克思主义1、拉克劳(Laclao, Emesto 1935——)生于阿根廷,现为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

代表作:《拉丁美洲的福特主义和资本主义》(1971)、《霸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与墨菲合着,1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