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言情”是诗歌的本质之一,即诗歌就是为抒情而作的。
《诗经》总三百零五篇,无论是风、雅还是颂,它们或表现男子追求女子爱而不得的忧愁(如《关雎》1《汉广》2),或阐明士大夫对君王为政之道的怨怼(如《瞻卬》3),又或渲染祭祀场面之欢乐祥和(如《良耜》4)……这些诗歌的吟咏,总是要表达作者的某些情怀的。所以,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5司马迁这话其实已经点明了诗歌的抒情本质,而陆机则是第一个提出“诗言情”(“诗缘情”)这一命题的人。他说,诗缘情而绮靡6。这一命题使得诗歌抒情本质得以强化,逐渐脱离政治功利性,真正为个人情感服务。自陆机后,不断有文人肯定诗歌的抒情本质。所以从《诗经》开始,到后来的唐诗宋词,伴随着诗歌的发展,这一本质一直存在。
单说“诗言情”这个干巴巴的概念或许不足以说服挑剔的读者,还得结合具体的诗歌来谈一谈,究竟“诗言情”在诗歌中的体现如何。众所周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7一生佳作无数,她的诗词中所流露的情感尤为动人。那么,笔者就以李的诗词具体谈谈“诗言情”。
一代词宗李清照,是齐鲁大地孕育出的最杰出的女儿。七十余年间,她吟唱出一首又一首或清新或凄婉或凝重的诗词,让无数后人为之动容。
淸照的少女时代(笔者暂且把其划分为15-21岁即15岁至成婚前8),犹仲夏清晨的阳光,明媚灿烂。她像所有官宦家及笄少女一般,受着宠爱,待字闺中,静候意中人。而淸照显然不是普通女子,除了一般女子的活动外,她还有另一项痴迷不已的活动,那便是读书。父亲李格非9是北宋文章名流,藏书甚多,而他本人也颇开明,允许女儿读自己的藏书。家人的爱抚与书籍的滋润,让柔弱的小淸照无忧无虑、快乐充实。在这期间,淸照的作品自然而然就流露出小女儿天真浪漫之情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淸照与堂姐妹们偶尔乘兴出游。在凉爽的夏日里,驾一艘小船,船上摆满蔬果甜酒,晃晃悠悠地驶入湖深处,看看莲花灼灼,殴鹭飞飞,欢歌笑语,尽日不绝。许是太久未出游了,这次淸照尤为欢喜,喝的醉沉沉,竟至日头西斜,好不容易想起该归家了,却惊觉来路在哪……“沉醉”不为浇愁,只因喜从心来。此后,虽不再有此出游,但淸照“常记”,也许想着想着,就忍俊不禁,感叹实在是太有趣了,一定要把它永远地记录下来。欢喜未息,托腮沉吟,片刻挥就《如梦令》。
出游的快乐时光,终究可贵。美丽多情又多才的女子,总是与愁相伴的。春天,淅淅沥沥的雨,勾起人心中淡淡感伤,再加上离开故乡的哀愁,淸照倍感不适,却又不好与父母明说,只得把幽幽情愁,倾诉于一组《浣溪沙》里: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浓。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再浓的春愁与乡愁,总抵不过时间的销蚀,淸照越来越适应汴京的大家闺秀生活,她找到了新的乐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10
暴风雨过后,早起的小姐问侍女,庭院里的海棠花有没有被吹落,侍女回答花依旧。哪知小姐急着说,你哪里知道,海棠花已不再“红肥绿瘦”。有趣的对话间,流淌的是小姐对花的喜爱。一场暴风雨,让小姐为心爱的海棠花担忧,以致借酒入睡。爱花成癖至此,连小姐自己都不禁用笔用词记录下这一小事。
身处汴京,十七八岁的李清照因善词而小有名气,加之身世样貌上佳,自然不愁没有好归宿。这不,有年轻男子上门拜会来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1
从这首词来看,淸照显然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有客前来,慵懒的淸照赶忙退避,经不住好奇心驱使,她悄悄地躲在梅树边,暗暗观察来客。少会外人的她,见来者是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不禁暗自害羞:他是否看见了我的丑态呢?又忍不住遐想:我的夫君会如那人一样风度翩翩吗?
这位慕名而来的年轻男子便是赵明诚12。一次拜访,双方均属意对方,于是,明诚与淸照的婚事确定下来。
许是有了异性的倾慕,淸照的自我肯定意识越发强烈。这不,她以梅花自况: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13 “香脸半开”的梅花,在冰天雪地里,在明空皓月下,如沐浴而出的美人,与一切流俗隔绝。如此完美,许是上天的偏颇。这一腔自赏自爱之情,淸照大胆吐露,当真令人敬佩。
再天真无邪的女子也不可能一辈子藏于深闺,她总归是要嫁作人妇的。准备了三年的婚事总算要完成了,双双二十一岁的淸照与明诚结为夫妻。对双方而言,能寻到一位情投意合又志趣相投13的人携手共度一生,是莫大的幸运。婚后,清辉照人的新娘子有万般情意要向新郎表达:
卖花担上,买一枝春意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14
在一朵“犹带彤霞晓露痕”的花儿面前,美丽的少妇不禁担心,相公会不会觉得我不如这朵花娇艳动人。唯有七窍玲珑的淸照,唯有真正在乎对方,才会萌发人花相较的心思吧。笔者把这首词归为情话,应该是无可非议的。
淸照有知音爱人相伴,岁月正美妙。若能如此安度一生,临了之际,必定毫无牵挂。无奈,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这样的快乐时光只持续了不到三年。婚后第三年,一方面明诚开始了他的仕途,另一方面,淸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前番被列为元祐党人14而被贬官,至遥远的象郡15。担心父亲年老体迈,禁不住长途跋涉之艰苦,淸照只得向权势正盛的公公赵挺之16求助。然而,公公为明哲保身,对清照的请求不予理会,并且对淸照元祐党人子弟的身份产生芥蒂。出于义愤,淸照上诗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17,暗讽其不近人情。于是,这位官场很可能老手发怒了,并且不顾淸照夫妇的情意,让淸照暂离赵家。哪里是“暂离”,从二十三岁到二十六岁,淸照整整离开三年。
淸照离开赵府后去了哪里18,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淸照的心情极度郁闷。牵挂父亲,思念丈夫,这两桩事如千斤负重,日日压着淸照柔弱的身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9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0
这一份浓浓的相思,距今千年之远,依旧丝毫凄婉不减。又是一年秋,往年淸照与明诚作伴,兴许也划过兰舟,登过西楼,而今年,淸照形单影只。看着天上飞来齐整的雁群,竟认为那是为她送书信的,可它们没作停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不是词句,分明是轻轻幽幽但却厚厚重重的一份相思情啊!又到佳节,淸照胸中无一丝欢喜。满腹的愁,竟把淸照揉搓得憔悴不堪,“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