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介绍
医用注射用油茶籽油制备工艺

医用注射用油茶籽油制备工艺油茶籽油是一种木本植物油,其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 以上,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功能,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用油。
油茶籽油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易被皮肤吸收、氧化稳定性好、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性,使得其在化妆品及医药上的应用日渐广泛。
以油茶籽油为原料制备化妆品用油,就必须对油茶籽油精制和脱色,去除其中的杂质和色素,制成符合化妆品要求的无色油茶籽油。
传统的脱色方法很难使油茶籽油达到无色,本文通过实验探讨无色油茶籽油制备工艺和脱色过程的影响因素,并确定该脱色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
1 材料与方法1. 1 主要材料油茶籽毛油: 市场上购得,色泽R3. 5、Y40,酸值( KOH) 3. 5 mg /g。
活性炭,活性白土,氢氧化钾、乙醚、石油醚( 沸程60 ~ 90℃) 、正己烷均为分析纯。
1. 2 主要仪器、设备WSL - 2 比较测色仪,722( N) 可见分光光度计,RE - 5298 旋转蒸发仪,7312 - I 型电动搅拌机,HH - 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1. 3 测定方法酸值,按GB /T 5530—2008 测定; 过氧化值,按GB /T 5538—2008 测定; 色泽,按GB /T 22460—2008 测定。
1. 4 无色油茶籽油制备1. 4. 1 水化脱胶准确称取油茶籽毛油4 kg,置于水化锅,搅拌加热,待油温升至75℃时,量取与油温相近的热水( 占油质量的10%) 均匀地淋洒到油中,当油中产生颗粒时,降低转速搅拌10 min,停止搅拌,升温至80℃,恒温静置8 h,视油水完全分层为准,分出上层油,即得脱胶油。
1. 4. 2 化学碱炼称量所得脱胶油的质量,并测定脱胶油的酸值,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加碱量: 加碱量= 0. 714 ×酸值×脱胶油质量× ( 1 + 超碱量) × 10 - 3。
将脱胶油置于碱炼锅,搅拌加热,将油温升至70℃左右,用计算出的加碱量加软水配成10% 的碱液,迅速均匀地淋洒到油中,充分混合,当油中产生皂脚颗粒,减慢搅拌速度,10 min 后停止搅拌,升温至80℃,恒温静置8 h,视皂脚完全沉淀为准。
茶油制取工艺

茶油制取工艺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我国以湖南、江西、广西等地产量最多。
茶籽油理化性质与橄榄油相似,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尤其是亚油酸含量高达20.6%。
茶油的主要成分为三油酸甘油酯,含有甾醇,三萜类,生育酚等,有益于防治心脑血管、肥胖等诸多富贵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增进胃肠道的功能,有益智力发育,几乎适用所有人群。
茶油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是一种天然、安全、保健的食品。
此外,茶油中还含有橄榄油中所没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肿瘤等多种功能。
油茶籽由种皮(即茶籽壳)和种仁(即茶籽仁)组成,茶籽壳占茶果重的30%~34%,茶籽须去壳后再制油。
油茶籽整籽含油30%~40%,油茶籽的含仁率为66%~72%,仁为淡黄色,仁中含油40%~60%,粗蛋白9%,粗纤维 3.3%~4.9%,皂素8%~16%,无氮浸出物22.8%~24.6%。
除油茶树外,茶叶树种子也含油脂,其仁的含油率约16%,其毛油经精炼后可以食用。
油茶籽制油在我国以预榨浸出法为主。
1.预处理1.1筛选山茶籽筛选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根据季节将寒露籽和霜降籽分开;②根据花色把红花籽和白花籽分开;③根据体形将大茶籽和小茶籽分开。
1.2烘干山茶籽含水分过高,籽壳疲软不易破碎,塑性大,压榨容易泻料。
为了便于剥壳和轧坯,对含水量过高的山茶籽要进行烘干,使山茶籽达到利于剥壳的水分(9%以下)。
茶籽烘干在榨油加工中很重要,茶籽烘干的好坏,对出油率有直接影响。
1.2剥壳荼籽的剥壳与破碎茶籽的剥壳可采用离心剥壳与筛分机进行。
经过破碎后,采用油料破碎机使其粒度变小,以便于后续轧胚工序的进行。
剥壳设备应根据山茶籽的品种而确定,主要有离心撞击式和锤片式两种,目前使用较广的是锤片式剥壳机。
1.3壳仁分离仁壳分离仁壳分离是通过风选使仁与壳分开。
壳中含仁的高低与剥壳设备有着密切关系。
为了使物料在榨膛内的阻抗性和可塑性达到平衡,仁中含壳应控制在12%一15%之间。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等级山茶油的生产需要,山茶油工业提取制备方法主要有生产上较成熟的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我国山茶油的制取一般采取机械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
机械压榨法机械压榨法是提取山茶油的基本方式,山茶油压榨经历了土法压榨(主要是楔榨)、液压榨油和螺旋榨油等几个阶段。
根据压榨工作过程中茶籽在榨膛内的温度不同,通常前两种称为低温压榨工艺,后一种称为高温压榨工艺。
低温压榨法目前,在油茶产区的农村常采用液压榨油工艺提取山茶油,该工艺所获得的毛茶油杂质少、色泽浅,是现今山茶油提取制备的主流工艺。
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实际生产中以卧式液压榨油机居多。
常用山茶油低温压榨法的工艺流程:油茶籽→低温贮存→清理分级→磁选一脱壳→轧坯→冷榨→油渣分离→毛茶油→低温结晶养晶→低温过滤→茶籽饼→浸出成品冷榨油低温冷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低温贮存、清理分级、冷榨、油渣分离。
在低温贮存工序中,温度控制在0~7°C,有利于油茶籽的后熟;在清理分级工序中,根据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级处理,然后将颗粒比较均匀的原料进行脱粒处理,能够保证脱壳效率;在冷榨工序中,采用专用冷榨机,冷榨温度在70-80°C,专用冷榨机可以避免高温引起的山茶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在油渣分离工序中,应控制好分离时间、保留时间,过滤时毛油不需经过沉淀池。
高温压榨法高温压榨法主要采用螺旋榨油机进行动态压榨。
油料在榨膛内的瞬间压榨温度较高,对油脂和榨饼均有影响,比如毛茶油的杂质多、色泽深,降低了山茶油精炼率。
因此,螺旋榨油在工艺上要求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
高温压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剥壳、蒸炒、压榨。
在剥壳工序中,经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在12%-14%),进入茶籽剥壳机内破壳,随即进行风力分选,仁壳分离;在蒸炒工序中,茶籽仁要进行水分和温度调节,控制入榨茶籽水分在3%左右,入榨温度达到110-120°C;在压榨工序中,经连续动态压榨,毛茶油从压榨机内不间断地释放出来。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流程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流程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流程如下:
1. 鲜叶采摘:选择优质的油茶树鲜叶进行采摘,通常采摘时间在10月至11月之间,此时鲜叶含油量较高。
2. 清洗:将采摘的油茶鲜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3. 晾晒:将清洗后的油茶鲜叶晾晒至水分蒸发,通常晾晒时间为2-3天,待鲜叶水分含量控制在12-15%之间。
4. 破碎:将晾晒后的油茶鲜叶进行破碎,一般使用机械破碎机将鲜叶破碎成细碎的颗粒。
5. 蒸煮:将破碎的油茶鲜叶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一般蒸煮时间为20-30分钟,蒸煮的目的是提高油茶鲜叶中的油脂含量。
6. 榨油:将蒸煮后的油茶鲜叶放入榨油机中进行榨油,榨油机会通过物理压榨的方式把油茶中的油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油茶油。
7. 沉淀:将榨油得到的油茶油置于静置桶中进行沉淀,一般静置时间为24-48小时,使油茶油中的杂质沉淀到底部。
8. 过滤:将沉淀后的油茶油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以得到清澈透明的油茶油。
9. 脱水:通过离心机等设备将油茶油中的水分脱除,以提高油的质量和稳定性。
10. 包装:最后,将脱水后的油茶油进行包装,通常以玻璃瓶、塑料瓶或包装袋等形式进行包装,并标明产品信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以上是一般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流程,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工艺和设备有所差异。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
油茶是一种传统的饮品,榨油工艺是将油茶树的种子或果实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提取出油茶油的过程。
下面是一般的油茶榨油工艺:
1. 采摘:选择成熟的油茶果实,一般在秋季进行采摘。
2. 清洗:将采摘的油茶果实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污垢。
3. 烘干:将清洗后的油茶果实放入烘干机中,将果实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以便后续的榨油工序。
4. 榨油:将烘干后的油茶果实送入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
榨油机会将油茶果实中的油分离出来,得到油茶油。
5. 过滤:榨油后得到的油茶油含有杂质,需要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处理,将杂质筛除。
6. 精炼:经过初步过滤后的油茶油还需经过精炼处理,以提高油的质量和口感。
精炼通常包括脱酸、脱色、脱臭等步骤。
7. 包装:经过精炼处理的油茶油将被装入包装容器中,进行密封,以保持油的新鲜度和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工艺流程中,榨油的具体步骤和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现代化的油茶榨油工艺还会采用一些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榨油效率和油质量。
茶籽油生产传统工艺与新工艺的比较

茶籽油生产传统工艺与新工艺的比较茶籽油,作为一种优质的食用油,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其生产工艺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传统工艺和新工艺各有特点。
传统的茶籽油生产工艺,往往依赖于手工操作和经验传承。
首先是采摘成熟的油茶果,这通常需要在特定的季节进行。
采摘回来的油茶果要经过晾晒,让其果壳自然裂开,以便取出里面的油茶籽。
接下来就是去壳的环节,一般通过手工或者简单的机械工具去除果壳,留下油茶籽。
在压榨之前,油茶籽还需要进行烘炒。
烘炒的火候和时间全凭师傅的经验掌控,这一步对于最终茶籽油的香味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压榨方式多采用物理压榨,常见的有水压机和木榨机。
水压机通过施加巨大的压力将油茶籽中的油脂挤压出来,而木榨机则依靠人力或者畜力驱动,虽然效率不高,但榨出的油有着独特的风味。
传统工艺的优点显而易见。
由于整个过程相对简单、自然,没有过多的化学处理,所以保留了茶籽油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
而且,传统工艺往往在当地小规模生产,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的原料特点和市场需求。
然而,传统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市场需求。
而且,由于手工操作较多,质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比之下,新工艺在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现代的茶籽油生产通常会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采摘和去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预处理环节,会运用更精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确保油茶籽的品质稳定。
压榨环节,除了传统的物理压榨,还引入了化学浸出法。
化学浸出法能够更充分地提取油茶籽中的油脂,提高出油率。
但这一方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化学溶剂的使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残留,影响油的品质和安全性。
为了提高茶籽油的品质,新工艺还增加了精炼的步骤。
通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一系列处理,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使茶籽油更加纯净、稳定。
但精炼过程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营养成分的流失。
在质量检测方面,新工艺依靠先进的仪器和检测方法,能够对茶籽油的各项指标进行精确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茶籽油的加工技术

茶籽油的加工技术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之一,是用油茶树的籽进行加工的,油茶树是茶科茶属常绿小乔木,果实多为球形,直径在3-4厘米左右,内含种子,也就是油茶籽。
油茶籽为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
而用这种油茶籽加工的茶籽油是一种优质耐储藏的食用油。
在储藏过程中不易酸败变质,用来煎炸食物颜色鲜黄;用来炒菜、拌饭,味道可口。
茶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食用茶籽油不会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增高,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食用茶籽油。
不过,在茶籽油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加工技术不够精细、准确,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茶籽油的出油率和茶籽油的质量。
因此,要认真掌握茶籽油加工的每一个细节,采用适当的榨油方法,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茶籽油。
本期节目,我们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茶籽油的加工技术。
茶籽油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选择原料——破碎——蒸炒——压榨——脱磷——脱水——脱蜡、脱脂——脱色——脱酸、脱臭——冷却——精滤——充氮保存等等。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茶籽油直接通过管道运输到达下一个环节进行加工,各个环节没有停歇,这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加工体系。
一、原料的选择首先,我们要选择好原料。
加工茶籽油选用的是优质的油茶籽。
选购来的油茶籽,多是干籽。
一般,我们不需要进行处理,直接进行加工就可以了。
二、破碎首先,我们需要对油茶籽进行破碎。
利用提升机将油茶籽输送到破碎机内,一般,需要将油茶籽破碎到4—8瓣,这样有利于下一步骤也就是蒸炒时能够蒸炒均匀。
破碎机内安有两对齿辊,通过齿辊的挤压,就能够直接将油茶籽破碎。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齿辊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破碎的程度。
如果破碎程度较小,破碎后茶籽偏大,我们需要将双辊之间的距离调小一点;反之,要将双辊之间的距离调大一些。
一定要反复调试到合适的程度。
三、蒸炒油茶籽经过破碎之后,就该进行蒸炒了。
蒸炒是在蒸炒锅内完成的。
一般,将蒸炒锅的温度调整在105℃左右,锅内会产生大量的蒸气。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一、采收—贮藏—清理除杂1 采收2 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熟后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晒坪上,经常翻动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可以收藏室,以备榨油。
油茶籽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
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
3、安全水分低,油料的安全水分=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 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面积大。
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
6孔隙度小,堆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存放40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
2、低温入库,堆垛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
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1米高,袋装不超过6包高度,且堆成通风垛。
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
5、加强巡查。
3 清理除杂清理除杂的目的: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的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处理量。
方法有:风选,筛选等方法。
油料的清理工艺要求: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26-28孔/25.4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左右);边角料含油茶籽量小于0.5%。
二、压榨工艺流程:剥壳—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过滤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为:A、剥壳的水分,壳仁的比例。
B、蒸炒的温度、投籽量、炒籽的时间。
C、入榨的温度,籽的生熟度,茶饼的厚度。
1 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之间,使用10目/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捡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
采用油茶籽剥壳机剥壳。
茶籽油生产传统工艺与新工艺的比较

茶籽油生产冷萃新工艺油茶籽油的生产一般有冷榨工艺、热榨工艺、热浸工艺,以及这些工艺形成的组合工艺。
现行的这些工艺各自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问题。
广州泰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创新的冷萃工艺,应用于油茶籽油的生产,具有质量优、成本低、效率高、适应性强、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一、冷榨工艺:利用外力加压,强力将油静态压出。
冷榨工艺包括土法压榨(楔榨)、液压压榨。
土法压榨因人力劳动强度大,已被淘汰,目前仅在交通、能源落后的偏远地区尚有少量使用。
茶籽产区的农村广为采用液压榨油工艺,该工艺所获得的毛茶油杂质少,色泽浅,是现今茶籽产区作坊式分散加工的主流工艺。
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实际生产中以卧式液压榨油机居多。
存在问题:1、经过蒸炒的油容易氧化(用蒸汽蒸坯时温度达110℃- 120℃);2、靠外力静态压榨,出油率低;3、加工周期长,产能受限制;4、杂质多,精炼损失大。
二、热榨工艺:采用螺旋榨油机,利用高速转动螺旋杆进行施压进行动态压榨。
存在问题1、在动态挤油过程中,压榨机螺旋杆与物料强力摩擦,油料在榨膛内的瞬间压榨温度较高(榨膛内温度可达150-200度),破坏油和饼粕的品质;2、出油杂质较多;3、需要相当的添加物(如茶籽壳、稻草)辅助压榨出油,降低产能;4、色泽较深并产生难闻气味,须经精制脱除;5、出油率虽高于冷榨法,但仍有20%以上的油残留在渣饼中;6、由于以上原因,精炼时油的损耗增大,成品油率会下降。
三、热浸工艺:利用极性低的液体(常压下)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平转式浸淋,将油溶出,然后回收溶剂,得到毛油。
存在问题1、必须通过高温才能脱除残留溶剂(达到标准);2、由于油茶籽属于高含油率的油料,粉碎后待淋浸提取的油茶籽物料层黏度极大,实施淋浸时溶剂不能与物料充分接触并顺利通过,必须添加相当数量的茶籽壳、稻草等辅助物质使料层变得疏松,才能使浸淋过程顺利进行。
这样既降低提油的产能,又对后续提取料渣中的茶皂素带来不良影响。
油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

设备工艺:主要工序设备和工艺参数:清理采用两层振动筛,去除油茶籽中的大小杂质。
大杂主要是未裂开的油茶蒲(或称茶包 )。
低温干燥采用平板烘干机,控制夹层加热蒸汽压力0.2M Pa左右,对含水分8%左右的油茶籽干燥至水分含量4%左右。
尽量减少仁中的游离水分,以利于加水调质。
仁中水分高,使榨料塑性增大,当榨料压力增大时,将使流油通道变窄,影响出油。
脱壳采用撞击式粉碎机将油茶籽打碎,油茶籽壳较薄,且经干燥后水分较低,易于破碎。
仁壳分离仁壳分离主要有两个主要指标,即壳中含仁和仁中含壳。
显然,壳中含仁越低越好,有利于原料的充分利用,提高出油率和出饼率。
破碎采用带齿对辊破碎机对含有一定量壳的仁进行破碎,其目的是将大小不一的颗粒细粒化和均匀化,使其具有最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加水调质。
但粉末度不能太大,因此应严格控制两齿辊的间距。
加水调质当加入水后,淀粉能与水紧密结合,而使螺旋盘绕结构松弛,同样也为油脂的聚集和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实践中当加水至一定量时,可明显看出油已分离出来。
加水调质的作用正在于此。
油茶籽仁经加水后整个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油脂的压榨挤出。
考虑到榨料应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弹性,加水量一般控制在 2%左右。
压榨选用压缩比较大的双螺杆榨油机。
由于整个生产均在较低温度(压榨料温≤35 qc )下进行,仁中的蛋白质等未变性,因此无论采用单螺杆榨油机还是双螺杆榨油机均应对榨机结构作一定的调整,以适应人榨料性质的变化。
经调整后的双螺杆榨油机,一次压榨饼中残油即可达到 8%(干基)以下,出油效率可达 86%。
双螺杆榨油机在油料脱壳(皮)冷榨上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如榨料在压榨时间上并非完全一致,出饼口处饼块厚薄相差较大。
精细过滤由于加工过程的低温,入榨料中蛋白质和糖未变性,油中混入这些物质的碎片比较混浊。
本工艺采用密闭过滤机和袋式过滤机两次过滤,以保证冷榨油的清澈透明。
油茶籽收获时的成熟度,采摘方式,储存的水分和温度,运输时的损坏等都会影响冷榨油茶籽油。
油茶加工工艺流程

油茶加工工艺流程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加工工艺流程对于提取油脂、制作食品和开发油茶副产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油茶的加工工艺流程。
1.油茶果实收获和处理油茶果实成熟后进行采摘,选择完整无病虫害的果实。
采摘后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清洗、晾干和去除果皮等步骤。
清洗可以去除果表的灰尘和杂质,晾干可以减少水分含量,去除果皮则是为了更好地提取油脂。
2.油茶果实破碎和榨油经过初步处理的油茶果实需要进行破碎和榨油的工艺步骤。
首先,将油茶果实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粉碎,使果核和果肉分离。
然后,将破碎后的油茶果肉送入榨油机进行榨油操作。
榨油机通过机械压榨的方式将油脂从油茶果肉中分离出来,得到油茶油。
3.油茶油脂精炼和提纯榨油后得到的油茶油脂还需要进行精炼和提纯的步骤。
首先,通过脱胶、去杂质和去异味等工艺步骤,去除油脂中的不纯物质和异味。
然后,采用蒸馏、冷冻结晶或溶剂萃取等方法对油脂进行分离和提纯,得到高纯度的油茶油。
4.油茶油的储存和包装经过精炼和提纯的油茶油需要进行储存和包装。
油茶油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以保持其品质和稳定性。
同时,选择适当的容器进行包装,常见的有塑料瓶、玻璃瓶等。
在包装过程中,要确保容器密封性好,以防止油茶油与外界空气接触,降低氧化速度。
5.油茶副产品开发利用油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果渣、果壳等副产品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果渣可以通过干燥、粉碎等工艺制成油茶茶叶,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果壳可以进行生物质能源开发,如制作颗粒燃料或直接燃烧。
6.油茶食品加工除了榨油,油茶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食品。
例如,油茶籽可以进行炒制、蒸煮、研磨等处理,制成油茶核桃、油茶豆腐等食品。
油茶叶也可以进行加工,制成油茶茶叶、油茶粉等。
总结起来,油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果实收获和处理、果实破碎和榨油、油脂精炼和提纯、油的储存和包装以及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这些步骤确保了油茶油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油茶资源。
油茶生产工艺

油茶籽深加工项目基本情况说明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分析(一)油茶籽收储、预处理及压榨工艺及产污节点分析1、生产工艺(1)油茶籽收储:油茶籽主要来自农户自采的和从油茶树基地采购的,油茶籽需要经过验收、计量、干燥及冷却后储存,储存一般在0℃~30℃的温度环境中,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油茶籽后熟。
拟定油茶籽烘干规模为600t/d。
(2)预处理:经烘干入库贮存的油茶籽经选籽、清理分级、剥壳分离进行去石,磁选脱铁。
预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剥壳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油茶壳。
脱壳后进行仁壳分离。
(3)冷榨:采用专用冷榨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
(4)油渣分离: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进入精炼车间前应迅速进行油图3-4油茶籽预处理、压榨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2、产污节点分析(1)废水项目该生产工序中不产生废水。
(2)废气在选籽、清理分级及去石过程中产生少量的废气,废气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
(3)噪声产噪工序主要为筛选过程中筛选机产生的噪声级压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4)固废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工序较多,在选籽、清理分级过程中存在少量的茶籽壳和弃土;去石过程中存在石子;磁选过程中存在铁屑;剥壳、仁壳分离过程中有大量的茶籽壳;过滤过程中的油渣和茶饼送至浸出车间。
产污位置见图3-4。
(二)、油茶籽原油精炼工艺及产污节点分析1、生产工艺茶油的精炼工艺一般需经过四脱(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及分提等工序,通过精炼达到各级油脂所需的标准。
(1)脱胶脱胶的目的是清除茶油中的全部胶质及生产有价值的副产品,而胶质中的磷脂会影响脱臭和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的脱色,还能与金属离子螯合,增加氧化过程,影响油的稳定性,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茶油产品,必需进行脱胶工艺处理。
(2)脱酸脱酸是通过加碱来中和茶油中游离脂肪酸的过程,是油脂精炼过程中最关键的工艺。
其原理是:加碱后游离脂肪酸即变成可溶于水的盐,而被去除。
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茶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其精炼工艺流程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升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茶籽油的精炼工艺流程。
首先是脱酸。
脱酸是通过酸碱中和的方式去除油脂中的酸,采用碱炼法,将油脂与碱溶液混合反应,并经过沉淀、分离、洗涤等工序,去除油脂中的酸成分,从而降低氧化度和刺激性,并改善油脂色泽。
其次是脱色。
脱酸后的油脂中还会残留一定的色素和杂质,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一般采用活性土或活性炭吸附法,将其加入油脂中搅拌并静置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过滤分离,去除油脂中的色素和杂质。
再来是脱臭。
脱色后的油脂中可能会残留一些异味,需要进行脱臭处理。
通常采用蒸汽脱臭法,将油脂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对流和避光的方式将异味物质蒸发掉,从而提高油脂的口感和气味。
最后是冷却贮存。
经过脱酸、脱色和脱臭处理后的油脂,需要冷却贮存一段时间,使其温度和质地稳定,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精炼工艺流程,茶籽油的营养成分得以保留,且其色泽、气味和口感得到改善,最终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符合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需求。
同时,精炼工艺流程也对提升茶籽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油茶籽油精炼工艺的研究

4、精炼:通过物理方法进一步去除粗油中的杂质和异味,如过滤、脱色、 脱臭等。
5、干燥:将精炼后的油茶籽油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达到规定的 含水量标准。
品质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油茶籽油,我们可以发现,水酶法提取的油茶 籽油在品质上具有明显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油脂含量:水酶法提取的油茶籽油油脂含量较高,可以达到85%-90%,远 高于传统压榨法的油脂含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优化后的精炼工艺对提高油茶籽油 的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炼工艺的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油茶籽油的色泽、气味和口感等品质指标。 这可能与优化后工艺中控制了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2、通过控制这些参数,能够更好地保护油茶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如不饱和 脂肪酸等。这使得优化后的油茶籽油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本次演示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水酶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 油茶籽油提取方法,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避免了对油脂的过度加热和化学试 剂的使用。水酶法提取的油茶籽油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以及 优良的口感和香味品质。通过对提取工艺的优化,可以得到更高品质的油茶籽油。 随着健康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将在未来的油茶籽油产业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精炼工艺的介绍
油茶籽油的精炼工艺主要包括筛选、清洗、干燥、轧胚和精炼等步骤。具体 流程如下:
1、筛选:去除油茶籽中的杂质和劣质籽粒,保证原料的纯净度。
2、清洗:去除油茶籽表面的污垢和杂质,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3、干燥:将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干燥处理,以便进行轧胚操作。
4、轧胚:将干燥后的油茶籽轧 成薄片,便于油脂的提取。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一、采收—贮藏—清理除杂1 采收2 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熟后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晒坪上,经常翻动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可以收藏室,以备榨油。
油茶籽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
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
3、安全水分低,油料的安全水分=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 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面积大。
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
6孔隙度小,堆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存放40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
2、低温入库,堆垛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
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1米高,袋装不超过6包高度,且堆成通风垛。
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
5、加强巡查。
3 清理除杂清理除杂的目的: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的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处理量。
方法有:风选,筛选等方法。
油料的清理工艺要求: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26-28孔/25.4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左右);边角料含油茶籽量小于0.5%。
二、压榨工艺流程:剥壳—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过滤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为:A、剥壳的水分,壳仁的比例。
B、蒸炒的温度、投籽量、炒籽的时间。
C、入榨的温度,籽的生熟度,茶饼的厚度。
1 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之间,使用10目/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捡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
采用油茶籽剥壳机剥壳。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一、采收—贮藏—清理除杂1采收2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熟后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晒坪上,经常翻动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可以收藏室内,以备榨油。
油茶籽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
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
3、安全水分低,油料的安全水分=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 ,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面积大。
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
6 孔隙度小,堆内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 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存放 40 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
2、低温入库,堆垛内温度控制在25 度以下。
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 1 米高,袋装不超过 6 包高度,且堆成通风垛。
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
5、加强巡查。
3清理除杂清理除杂的目的: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的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处理量。
方法有:风选,筛选等方法。
油料的清理工艺要求: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 26-28 孔 /25.4 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 左右);边角料含油茶籽量小于0.5%。
二、压榨工艺流程:剥壳—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过滤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为:A、剥壳的水分,壳仁的比例。
B、蒸炒的温度、投籽量、炒籽的时间。
C、入榨的温度,籽的生熟度,茶饼的厚度。
1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求是: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 之间,使用10 目 /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捡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
茶籽油生产工艺

茶籽油生产工艺
茶籽油是以茶籽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而成。
下面为您介绍一下茶籽油的生产工艺。
首先,茶籽的采摘。
茶籽的采摘通常在秋季进行,选择茶树上成熟的籽实进行采摘,然后将籽实去皮,提取出茶籽。
接着,茶籽的炒制。
炒制是茶籽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茶籽油品质的关键步骤。
一般采用干炒的方式,将茶籽放入炒锅中加热进行炒制,炒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控制好,以保证茶籽的香味和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然后,茶籽的压榨。
茶籽经过炒制后,会变得更加易于压榨。
茶籽通常使用物理压榨的方式进行油脂的提取。
首先将炒制后的茶籽破碎成细颗粒,然后将细颗粒放入油压机中进行压榨,通过机械力将茶籽内的油脂逐渐压榨出来,得到茶籽油。
最后,茶籽油的精炼。
茶籽油经过压榨后还需要进行精炼,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良味道,提高油品的品质。
精炼通常包括脱酸、脱臭、脱色等步骤。
脱酸是将茶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去除,脱臭是去除茶籽油中的异味,脱色是通过吸附剂去除茶籽油中的色素。
以上就是茶籽油的生产工艺的概述。
茶籽油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保证茶籽油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茶油制作工序

茶油制作工序介绍茶油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也是中国传统的优质油品之一。
茶油制作工序是将茶籽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过程制成茶油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油制作工序及其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
原料准备茶油的制作主要需要以下原料: 1. 新鲜茶籽:茶油的原料主要来自于油茶等茶树的茶籽。
新鲜的茶籽含水量适中,有利于油脂的提取。
2. 油茶籽的处理工序包括去壳、烘干、清洗等。
茶籽的选取和处理1.选择成熟度适中的茶籽,有助于提取高品质的茶油。
2.需要将茶籽的外壳去除,可以通过机械脱壳等方法进行。
3.去壳后的茶籽需要进行烘干处理,将水分含量降低至适宜的水平。
4.清洗去除茶籽表面的杂质,确保茶籽的纯净度。
茶油制作流程茶油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浸泡、烘干、压榨、离心等步骤。
浸泡1.将烘干后的茶籽放入水中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4-5小时。
2.浸泡可以使茶籽中的油脂充分溶解在水中,便于后续的提取。
烘干1.浸泡后的茶籽需要进行烘干处理。
可以通过通风、太阳暴晒等方法进行。
2.烘干的目的是将茶籽中的水分蒸发掉,以减少后续榨油过程中的能耗。
压榨1.将烘干后的茶籽放入油榨机中进行压榨。
2.油榨机通过物理力量将茶籽中的油脂榨出,得到初步的茶油。
3.压榨过程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压力,避免油脂的氧化和破坏。
离心1.初步得到的茶油中仍然含有一定的杂质,需要通过离心的方式进行沉淀和分离。
2.将茶油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杂质和纯净的茶油。
3.离心后的茶油质量更加纯净,口感更好。
茶油的储存和包装制作好的茶油需要进行储存和包装,以保持其良好的品质和口感。
储存1.茶油的储存需要选择阴凉、干燥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
2.控制茶油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其氧化和变质。
包装1.选择透明玻璃瓶、不锈钢容器等包装茶油,方便观察和保护油品。
2.需要对茶油进行密封,避免氧气的进入,延长茶油的保质期。
茶油的食用和功效茶油具有浓郁的茶香和独特的口感,广泛用于炒菜、凉拌等烹饪方式。
茶油压榨工艺

茶油压榨工艺1. 引言茶油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的食用油,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用领域。
茶油的生产过程中,茶籽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茶油压榨工艺。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油压榨工艺的流程、设备和关键技术。
2. 茶油压榨工艺流程茶油压榨工艺主要包括清洗、烘干、破碎、蒸煮、压榨、过滤等步骤。
2.1 清洗在茶籽进入压榨工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清洗以去除杂质和表面污物。
清洗一般采用水冲洗或机械清洗的方式,确保茶籽的卫生安全。
2.2 烘干清洗后的茶籽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以降低其含水率。
常见的烘干方法包括自然晾晒和机械烘干。
烘干后的茶籽可以更好地保持其质量和口感。
2.3 破碎烘干后的茶籽需要进行破碎处理,以便更好地释放出茶籽内部的油脂。
常见的破碎设备有碾压机、颚式破碎机等,通过机械力将茶籽压碎成小颗粒。
2.4 蒸煮破碎后的茶籽需要进行蒸煮处理,以提高油脂的提取率。
蒸煮一般采用蒸汽或直接加热的方式,将茶籽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内部油脂变得更易提取。
2.5 压榨经过蒸煮处理后的茶籽进入压榨环节。
压榨是整个工艺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它决定了茶油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压榨设备有液压压榨机、螺旋压榨机等。
通过施加一定压力将茶籽中的油脂挤出,并与其他杂质分离。
2.6 过滤压榨后的茶油需要进行过滤处理,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过滤一般采用物理过滤或化学过滤的方式,保证茶油的纯净度和透明度。
3. 茶油压榨工艺设备茶油压榨工艺所需的设备主要包括清洗机、烘干机、破碎机、蒸煮锅、压榨机和过滤器等。
3.1 清洗机清洗机是对茶籽进行清洗的设备,它可以通过水冲洗或机械刷洗的方式去除杂质和污物。
3.2 烘干机烘干机用于将清洗后的茶籽进行烘干处理,降低其含水率。
常见的烘干机有风干式和加热式两种。
3.3 破碎机破碎机用于将烘干后的茶籽进行粉碎,释放出内部的油脂。
常见的破碎机有颚式破碎机和碾压机等。
3.4 蒸煮锅蒸煮锅用于对破碎后的茶籽进行蒸煮处理,提高油脂的提取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介绍油茶籽油生产工艺介绍采收卜贮藏十烘干二清理除杂二剥壳二压扁”轧胚+蒸炒一压榨 | 制油卜毛油除杂弓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脂4精滤—充氮匚包装卜产品贮歹一、采收油茶树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之一,在南方各地均有种植。
收摘油茶籽的季节性很强,一般从充分成熟到油茶果开裂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必须抓紧这一时间收摘,采收油茶籽应在油茶果成熟期的前3天开始,到成熟后7天采收完,即“霜降前三后七”原则。
如收摘过早茶籽未充分成熟,而且含水分高,含油低,影响出油率。
如收摘过晚,茶籽果开裂,果实散落,收时费工费时,还会霉烂造成浪费。
普通油茶中的霜降种群,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成熟,寒露种群则在10 月上旬成熟。
油茶的采摘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
生理成熟是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种壳坚硬,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种仁呈乳黄色,胚已发育成熟,但种仁含油率只有30%-35%此时油茶果基本成熟;种子成熟是10月上旬以后,种仁含油率达到最高峰,即40%-60%果实自然落地,种子完全成熟。
从油茶树上直接采摘的果实是油茶果。
油茶果由油茶蒲(俗称茶包)与油茶籽构成。
油茶籽由茶籽壳与茶籽仁组成,油茶籽占油茶果的38-40% 茶籽仁占油茶籽的66-72%。
油茶籽全籽含油25%-40%油分主要集中在茶籽仁中,壳中含油量在0.5%左右。
通常说的油茶籽便是除去了茶蒲这一外壳之后的带硬壳的籽粒。
二、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后熟和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土晒坪上,经常翻动,风晒脱粒,除净杂物。
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了,便可收藏室内,以备榨油。
油料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3、安全水分低,油料安全水分(临界水分)二油料中非脂肪部分X 15%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 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容积大;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6、孔隙度小,堆内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天,含水量为10%勺油茶籽可存放40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2、低温入库,堆垛内温度控制在25C以下;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1m高,袋装不超过6包高度,且堆成通风垛;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5、加强巡查。
三、烘干收获后的商品油茶籽如果含水量过高,籽壳疲软不易破碎,塑性大,压榨容易泻料。
因此,应对含水量过高的油茶籽进行烘干,使其水分不超过5%以便脱壳和轧胚。
茶籽烘干在榨油加工中很重要,茶籽烘干的好坏,对出油率有直接影响。
油茶籽的烘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预热阶段,热空气供给油茶籽的热量用来提高油茶籽的温度,少部分热量用于油茶籽的自由水分的汽化,随着油茶籽温度的提高,其表面的蒸汽分压也不断提高,水分汽化速度也迅速提高;2、恒速干燥阶段,油茶籽表面的水蒸气压处于与此时油茶籽温度相对应的饱和状态,干燥速度不变,等于油茶籽表面水分向周围介质扩散的速度,水分含量直线下降;3、降速干燥阶段,为油茶籽内部水分向表面转移并被蒸发的过程(即湿热传导过程),直到油茶籽含有的水分与热空气的湿度平衡为止,物料温度也上升到和介质温度一样。
油茶籽的干燥一般采用低温烘焙干燥法,因为茶籽仁外部包有一层组织比较密实的呈分离状态的茶籽壳,对于茶籽仁的热量传递和水分蒸发过程阻碍较大,且油茶籽水分大部分集中于茶籽仁中。
常用设施设备有烘焙房、平板烘干机、卧式旋转烘干机。
烘焙后的油茶籽的壳、仁呈分离状态,具有壳脆、仁软的特点。
一般将油茶籽烘至5%-8% 的水分含量,即可下焙床。
四、清理除杂清理的目的有: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的处理量。
清理的方法有:筛选、风选、磁选、去除并肩泥、干法比重分选等方法。
油料清理的工艺要求为: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26-28孔/25.4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n左右);边脚料中含油茶籽量小于0.5 %。
烘干后的油茶籽要清理其中的空壳、泥土等杂物。
五、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求是: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之间,使用10 目/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rj n ;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 (手拣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有: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搓碾法(圆盘剥壳机)、剪切法(刀笼剥壳机)等。
主要剥壳机有BKY-45型圆盘剥壳机,BKL-25 型卧式离心式剥壳机等,一般采用油茶籽剥壳机剥壳。
要求油茶籽的水分控制在12%-18.5%之间,剥壳后的整仁率在99灿上。
当油茶籽料的水分含量为10%-22谢,油茶仁能保持坚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破碎,壳与仁之间间隙为1-3mm便于破壳。
在壳仁分离时,要控制壳仁比例,对于一次性压榨取油的油茶籽原料,要求在榨料中含有10%-15%勺残余含壳量。
其原因是在轧胚或碾粉时增加相互摩擦,避免成糊状,起到松散的作用;蒸炒时起透气传热作用,使料容易蒸熟、蒸透;压榨取油时起毛细孔作用。
油茶籽壳层薄而坚脆、不易吸油。
壳厚1mr左右,每粒籽壳层重约1克,壳仁比重差别大,易于分开。
破壳后的油茶籽的仁和壳,可采用风选或筛选除壳,亦可采用专用风选机去壳。
六、压扁压扁的目的是:使油料具有一定的粒度,更易于进入轧胚机内轧棍的缝隙;在进行后续油料蒸炒工序时,增加油籽仁加热时的接触面,便于水分和料温的调节。
压扁的要求是:油茶仁呈龟裂状,多数料在经过斗式提升机输送或炒锅中的搅叶翻动后,成为粒度不规则的颗粒。
在实际生产中,要求将整粒油茶籽仁压扁为6-8瓣,为保证压扁破碎的效果,要控制油茶籽仁的水分要小于8%压扁破碎后的油茶仁经振动筛分级,将细仁粒筛分出来,以方便下一步的分批炒料。
七、轧胚轧胚的目的是:1、尽量破坏油茶籽细胞的细胞壁,使油脂能容易地从油茶籽细胞内制取出来。
在轧胚时,轧棍产生的强大挤压和剪切作用,在轧薄片的同时,会将油茶籽细胞挤破;2、增加料胚的表面积,使油脂取出的路径大大缩短;3、油料从颗粒状变成片状,表面积增加,使料胚在蒸炒工序中易于吸水、吸热,从而有利于细胞的热破坏和蛋白质变性,以及油脂的制取并汇集起来。
轧胚的要求是:轧片薄而均匀,少成粉,不露油,手握薄片发松,松手发散。
要严格控制轧胚后的粉末度指标,测定时用筛孔1mr的筛检验,筛下物为10%-15%为宜。
为了控制粉末度,可适当增加轧胚料的水分,并控制胚片的厚度。
轧胚机主要有弹簧紧辊式对辊轧胚机,液压紧辊式对辊轧胚机,三辊轧胚机等。
八、蒸炒将轧胚所制得的油料生胚,经过加水湿润、加热、蒸胚、炒胚等处理,使料胚由生胚转变成为熟胚的过程,称为蒸炒。
蒸炒的作用主要是:让油脂较充分地制取出来;降低取油的动力消耗;调整料胚结构适应入榨要求;便于制取品质更好的油脂。
蒸炒的方法有:1、湿润蒸炒法,主要用于大中型动力螺旋榨油机作一次压榨制油;2、加热蒸炒法;3、直接火炒籽法(焙炒),主要设备是平底炒锅和圆筒蒸炒锅。
湿润蒸炒法共分两个阶段,即蒸胚与炒胚。
第一阶段加水湿润与蒸胚的作用主要是让蛋白质吸水膨胀,使细胞破坏,油脂凝聚和料胚变软等。
常用高水分蒸炒工艺,即湿润水分达到16%-20%此法可以提高出油率。
第二阶段加热炒胚,其主要目的是升温去水,使料胚达到入榨之前合适的低水分及足够高的温度,以满足适宜的榨料结构性能。
现代生产一般将操作分成在两台设备中进行,前端湿润蒸胚在立式蒸炒锅中,后段炒胚主要在附装在榨油机上的调整蒸炒锅中进行。
油茶籽一般采用直接火炒籽法(俗称焙炒)。
可并用两台平底炒锅,每锅投料35-50千克,共炒40分钟。
炒料中要满灶平火,火力均匀,炒至终点时冒青烟,炒出的料胚,颗粒表面呈谷黄色,内外生熟均匀。
出锅时温度高至130C-135 C,油茶仁的粉末料可于锅内料快炒好前酌量加入,以免其被炒焦。
九、压榨制油压榨取油的必要条件:1、榨料里面的通道中油脂的液压愈大愈好;2、压榨过程中流油毛细管直径愈大、数量愈多愈好(即多孔性愈大愈好);3、流油毛细管的长度愈短愈好;4、压榨时间在一定限度内要尽量长些;5、受压油脂的粘度愈低愈好。
油茶籽中蛋白质含量低(9%,油路畅通,在较小的压力下即可压榨出油,且压榨后的茶饼中残油较低,但油茶籽中富含淀粉(25%、皂素(8%-16%等胶黏性物质,在用螺旋榨油机进行压榨时,易出现出油段靠前、不吃料、榨膛抱死等问题。
在油茶籽榨油生产中,主要使用的是ZX-10型(原95型)和ZX-18型(原200A-3型)螺旋榨油机。
ZX-10型榨油机的工艺参数为:压榨时,要求熟料入榨温度为120C 左右,入榨水分在2鸠下,榨机转速为28转/分,出饼厚度为 1.5-1.8mm。
如果熟料入榨水分过低,料温又过高(即料炒老了),则表现为出饼处“冒烟”,榨机吃料少,出油也少。
如果入榨熟料水分过高(即料炒嫩了),则条排(即直榨条)部分出油不旺,有油从放料口流出,榨机因吃料少而难以下料。
ZX-18型榨油机的工艺参数为:出饼厚度为5-8mm工作电流为25-28A,榨机转速为8转/分。
装笼板的第二、第三档处大量出油,第四、第五档处大量出渣,第六、第七档处少量出渣。
十、毛油除杂对油茶籽毛油进行预处理,即尽量分离出毛油中的不溶性机械杂质。
有沉降、过滤和离心分离三种方法,设备有刮板澄油箱、板框压滤机、叶片过滤机、管式压滤机等。
板框压滤机的一个操作周期是由装合、过滤、卸载和清洗滤布四个阶段组成。
操作中,当过滤油相的压力达到0.35兆帕时,即停止过滤。
再通入压缩空气,将滤渣内的残留油脂尽量吹压出来,然后放松滤板压紧器,清除滤板上的滤渣,洗净滤布,最后重新装合,继续生产。
油茶籽油过滤的最佳温度为35~ 40C,滤出的油泥可掺入油料中进行复榨,以回收油脂。
如果油茶籽原油的品质较好,一般仅需作简单的过滤处理除去其中的饼屑即可,可采用两个并联的滤网型管道过滤器过滤。
十一、脱酸1、由于油茶籽原油中胶质含量较少,酸价也不高,可将脱胶与脱酸合并成一道工序,仅需进行碱炼,一般采用低温碱炼法。
2、首先打开碱炼锅放毛油阀门,在开启碱炼毛油泵,将毛油泵入碱炼锅中,待锅中毛油放至预定位置时(淹没加热盘管时约 2.5吨左右),关闭碱炼毛油泵,待毛油管不再放油时,关闭放毛油阀门。
3、打开碱炼锅搅拌电动机开始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60-70r/min (以不使毛油翻动为宜),使毛油混匀便于准确测定酸价,30分钟后,取半杯毛油测定其酸价值,再根据毛油的实际酸价值计算出加碱量和加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