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的地域性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984f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b.png)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在如今的城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居住建筑开始呈现出单一化、大众化的趋势,缺乏地域性的特色和文化气息。
如何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注重地域性,突出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成为了设计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地域性原则与方法是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从地域性的概念和意义、地域性原则与方法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域性的概念和意义地域性是指建筑在特定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传统和人文景观等因素的影响下,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当地文化的体现。
地域性旨在通过建筑的设计表达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增强人们的地域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地域性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地域性建筑设计可以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使当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2. 增强人们的地域归属感地域性建筑设计能够凸显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让居民在建筑中感受到自己所居住的地域特色,增强人们的地域归属感和自豪感。
3. 塑造城市的地域魅力地域性建筑设计能够为城市增添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增强城市的地域魅力。
二、地域性原则与方法的应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传统和人文景观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设计进行规划和布局,使建筑与环境相融、与文化相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地域性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等环境因素,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
2. 融入当地文化传统地域性建筑设计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传统元素,如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装饰图案、建筑材料等,使建筑具有当地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渊源。
3. 注重景观设计与环境融合地域性建筑设计需要注重景观设计与环境融合,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
论建筑的地域性
![论建筑的地域性](https://img.taocdn.com/s3/m/26a9d4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8.png)
地域性建筑空间的特点及影响因 素
地域性建筑空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与功能:地域性建筑空间的研究不仅空间的形式,还强调功能性的实 现。不同地区的建筑空间形式各异,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和使用需求。
2、文化传承:地域性建筑空间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传统与现代、本 土与全球的交融。例如,中国的园林建筑空间讲究意境和自然,体现了儒道文 化的融合。
在当代社会中,丹麦建筑地域性的研究现状也值得我们。丹麦政府在建筑领域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建筑师和居民积极参与建筑地域性的传承和发展。例 如,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资助那些能够体现丹麦建筑地域性的项目。此外, 一些知名的丹麦建筑师也致力于发扬本国的建筑传统,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 计中。
总的来说,丹麦建筑地域性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 好地了解丹麦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丹麦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深入研究丹麦建筑地域性,我们可以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和 参考,丰富人类的建筑文化宝库。
在装饰细节上,傣族干栏式建筑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的外墙通常挂满具 有民族特色的手工挂毯和彩绘,而室内则摆满了陶瓷、竹编等手工艺品。这些 装饰元素既展示了傣族人民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 的敬畏。
地域性建筑的影响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地域性建筑的重 要性愈发凸显。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与科技化的同时,不忘初心,尊重 和传承地方文化和传统。
3、可持续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地域性建筑空间研究也开始可持续性发 展。在材料使用、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努力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参考内容三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8c28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e.png)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指的是在设计现代住宅时,考虑当地地域和文化特点,并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具有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效果。
本文将从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对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进行浅谈。
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外观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建筑外观的地域性设计体现在建筑形态、建筑风格和建筑元素的选择上。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因此建筑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建筑形态。
在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建筑应注重保温隔热,可选择高大的建筑体量和方形的建筑形状,以减少室外寒冷空气的侵入。
而在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建筑可以采用开放的建筑形式,增加与自然环境的交流。
在内部空间布局方面,地域性设计应注重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不同地区的居住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内部空间的布局应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并适应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注重私密性和家庭团聚,建筑内部空间应注重房间之间的隔离和私密性,同时强调客厅等公共空间的开敞和舒适。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社交互动,建筑内部空间可以更开放一些,注重公共区域的设计和交流功能。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地域性设计的重要一环。
建筑材料应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并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在炎热潮湿的地区,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防潮性能,以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并且要选择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温和多雨天气的材料。
而在寒冷地区,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耐寒性能,能够有效防止室内热量的散失。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73e6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7.png)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主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与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等地域特征,以打造一种与环境相融合、符合当地居民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居住建筑。
地域性原则要求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在炎热的地区,设计师可以采用通风良好、遮阳效果好的建筑形式和布局,以保证室内的舒适度;而在寒冷的地区,则需要考虑防寒保温的设计措施,如增加保温层和采用双层立面结构。
地域性原则还要求设计师要考虑建筑与当地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的融合。
建筑设计需要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形式和装饰中,以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
在古镇建筑设计中,会运用传统的木结构和古法施工技艺,同时注重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使建筑与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形成一体。
地域性原则还要求设计师要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设计师需要了解当地居住习惯、饮食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以便为居住者提供适合他们生活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在农村地区,居民多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因此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点,如增加农作物存储空间、农具存放室等。
在实施地域性原则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保证设计的地域性。
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研究,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等方面的资料,并与当地的居民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借鉴当地传统建筑和技术方法,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建筑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结合。
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和实践,对设计方案进行试验和调整,以保证设计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https://img.taocdn.com/s3/m/1e69224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7.png)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关乎建筑本身的形式和结构,更关乎建筑与周围环境和文化的融合。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地域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需要被关注和把握的重要因素。
地域性问题的把握关乎建筑的本土性和文化性,它也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地域性问题的把握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建筑的形式和功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比如在南方的湿热地区,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防潮、防潮和遮阳等问题;而在北方的寒冷地区,建筑需要考虑到保温和防寒等问题。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建筑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高山反应,比如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的抗震和抗风能力等。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切实把握地域性问题,从而设计出更适合当地环境的建筑。
除了地理环境,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问题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和历史环境。
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会对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在中国的不同地区,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建筑的风格和形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南方的建筑多为木结构和青瓦覆盖,而北方的建筑多为砖瓦结构和青砖覆盖。
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历史上的宗教和政治影响,建筑风格和形式也会有很大差异。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环境,从而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地域特色。
地域性问题的把握还需要从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来进行考虑。
不同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对建筑的功能和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比如在发达的城市地区,建筑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在欠发达地区,建筑的功能可能更加单一和简单。
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也会影响到建筑的材料和施工质量。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建筑。
在建筑设计中把握地域性问题,需要建筑设计师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环境,并尊重当地的环境和传统,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地域特色。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https://img.taocdn.com/s3/m/ab5487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9.png)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1. 引言1.1 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重要性地域性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建筑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必须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体现地域特色。
地域性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历史、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建筑赋予独特的地方气息和韵味。
考虑地域性因素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地域性问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效果上。
建筑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以确保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地域性问题还可以影响建筑的功能布局和空间设计,使其更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
地域性问题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地域性因素,才能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人们创造宜居的空间环境。
建筑设计师应当注重地域性问题的研究和运用,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中,打造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作品。
【2000字】1.2 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地域性因素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域性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形式、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
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物的形式上。
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会影响建筑的外形和结构。
在寒冷的地区,建筑物往往会选择较为厚实的墙体和屋顶,以保温隔热;而在炎热的地区,建筑则可能会采用透气性强的设计,以便通风降温。
这种适应性设计考虑了地域性带来的特殊气候条件,确保了建筑物的舒适性。
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也体现在材料选择上。
不同地域的资源丰富程度和传统工艺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靠近海洋的地区,可能会选择使用海水淡化后的海水石等海洋资源作为建筑材料,而在干燥地区,则可能会采用沙漠中的沙石等当地材料进行建筑。
这种根据地域特点选择材料的做法,既符合当地资源情况,又能体现地域性的特色。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https://img.taocdn.com/s3/m/4e009b6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9.png)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地域性问题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地域性问题指的是建筑设计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气候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地域环境下的要求和限制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设计方案。
地域性问题的把握也是建筑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建筑的根基就是立足于特定的地域环境之上。
地域性问题与建筑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
不同地域环境下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都会对建筑的能源消耗、材料选择、建筑形态等产生影响。
比如在炎热潮湿的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注重通风散热、防潮防晒;在寒冷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保温隔热。
不同地域环境下的能源资源的供给也会对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资源匮乏的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地域性问题也与建筑的文化传承相关。
不同地域环境下的人文背景、历史积淀、传统工艺等都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在文化多样性的当代社会,建筑设计应该能够顺应当地的文化氛围,融入当地的传统元素,弘扬当地的文化特色。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审美品质,也可以促进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地域性问题也与建筑的居住舒适性相关。
不同地域环境下的自然风貌、地貌特征、交通便利等都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比如在山区地区,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崎岖多变的地形,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在海岛地区,建筑设计应该考虑潮汐变化、海水侵蚀等自然条件。
建筑设计应该能够顺应当地的地形地貌,使居住空间更加舒适、便利。
地域性问题也与建筑的经济性相关。
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市场需求、产业支撑等都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比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更加注重项目的创新性、竞争力。
建筑设计应该能够顺应当地的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使建筑项目更加经济实用。
地域性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建筑设计都需要能够顺应当地的环境要求和社会条件,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3079bb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a.png)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现代建筑在地域文化性表达方面,通过建筑的外观和形式来展现地域的独特性。
中国
的传统建筑风格,如古代宫殿、庙宇和园林等,其外观和形式常常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
特点,如古代建筑的斗拱、翘角和仿抱柱等,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其
他地域也有各自的建筑特色,如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常常采用木结构和竹制材料
进行搭建,展现了热带地区的气候和文化特点。
现代建筑在地域文化性表达方面,可以通过建筑材料和技术来体现地域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选择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北欧地区的木结构房屋和使用石材
作为外墙材料的建筑风格,与北欧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传统建筑技术有关。
而在中东地区,
建筑常常使用当地特有的材料如黏土砖和石灰石,并采用阿拉伯式的穹顶和拱形结构,以
适应当地气候和文化。
这些地域特有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选择,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现代建筑在地域文化性表达方面,还可以通过建筑的功能和布局来展现地域的文化特点。
不同地域的建筑功能和布局往往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宗教文化有关。
中国的传统庙
宇建筑设计常常围绕着中轴线展开,传达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尊崇天地的观念。
而在西方,教堂通常布置为拉丁十字形,以强调基督教的中心地位。
这些不同的建筑功能和布局体现
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是多方面的,包括外观和形式的展现、建筑材料和技术的
选择以及建筑功能和布局的体现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表达,现代建筑可以展现出不同地域
的独特文化特点,体现了地域文化与建筑之间的紧密联系。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ce554b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2.png)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是指建筑作品在设计和风格上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表达了建筑与当地环境、历史、人文等方面的联系和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建筑风格和设计趋向同质化的趋势,地域文化性的表达成为建筑界和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地域文化性表达的重要性1. 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性表达可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外来文化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性的建筑作品可以成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延续。
2. 增强建筑的地方特色地域文化性的建筑作品能够增强建筑的地方特色,使得建筑融入当地环境,与周围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协调。
这样的建筑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风貌,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符号。
3. 促进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地域文化性的建筑作品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有助于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人们在这样的建筑中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脉,增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自豪感。
1. 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技艺在设计中可以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技艺,将当地的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
利用当地的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结合当地的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
2. 融入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融入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等。
结合当地的山水风景和传统园林艺术,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建筑。
3. 注重功能与文化的结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要注重功能与文化的结合,既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又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将当地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建筑内部装饰和家具设计中。
1. 挪威奥斯陆歌剧院奥斯陆歌剧院是挪威著名建筑大师斯诺赫塔的代表作,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北欧特有的简约、素雅和现代感。
建筑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挪威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保留了北欧建筑的特色,使得整体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835b38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1.png)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现代建筑是一种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建筑风格,其中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在
现代建筑中得到了深入的表达和融合。
地域文化性表达是指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特定地区
文化特色的构思和手法。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地域文化性表达的重要方面。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材料,因此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当地的材料进行创新性的运用。
在中国的现代建
筑中,红砖、灰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常常被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使得建筑与当地环境和
历史文化相协调。
建筑形式和功能的设计也是地域文化性表达的重要途径。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习俗,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形式和功能。
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四合院”就是根据中国北方地域的气候条件和家庭结构设计出来的,其独特的形式和布局体现了中
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色。
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也是地域文化性表达的重要方面。
现代建筑的设计可以通过对
周边环境的研究和考虑,来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
建筑的朝向、高度、外墙材
料等都可以通过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来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形式
和功能的设计、建筑细部和装饰的设计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方面。
通过考虑和运
用这些元素,现代建筑能够更好地表达和传承地域的文化特色,使建筑更具有地域性和独
特性。
这种地域文化性的表达不仅使建筑与当地环境协调,也有利于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浅谈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
![浅谈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fa308e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1.png)
浅谈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
建筑文化是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域文化的不同,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
也会不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独特的建筑文化,各个地区的建筑也具有
明显的地域特色。
南方地区的建筑文化以水乡建筑和园林建筑为代表,如苏州古典园林、杭州的西湖十景、广东的岭南水乡建筑等。
这些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利用自然景观布局,注重水的运用,
建筑的风格多为简洁、流畅,颜色以深红、黄、绿色为主。
这种建筑文化体现了南方文化
中“居家即园林”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北方地区的建筑文化以城墙和建筑群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
北方建筑的特
点是建筑风格雄伟、壮观,色彩以红色为主,布局多为对称式。
这种建筑文化反映了北方
文化中崇尚权威、讲究礼仪的传统。
西南地区的建筑文化以木构建筑为代表,如重庆的民居与吊脚楼。
西南建筑的特点是
建筑结构巧妙、别致,色彩多以红色、黑色为主,富有民族特色。
这种建筑文化体现了西
南文化中奉行简朴、追求自由的精神。
东北地区的建筑文化以木砖结构为主,如长春的南关建筑群、哈尔滨的中法风格建筑。
东北建筑的特点是建筑风格多样,色彩以绿、灰、白相间为主。
这种建筑文化体现了东北
人勤劳好学、求新求变的精神。
总之,建筑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地区的建筑文化都体现了不同的文
化特点和精神风貌。
保护和传承建筑文化,就是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保
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浅谈建筑风格设计的地域性影响
![浅谈建筑风格设计的地域性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8cf6f2d5022aaea988f0f75.png)
浅谈建筑风格设计的地域性影响从19世纪中期国门被打开,一直自成一体的中国建筑受到国外建筑风格的影响,一些添加自由元素的西方建筑逐渐出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很多领域文化艺术也都受到一定的冲击。
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融合,如果没有一定的章法就会适得其反,不过纵观近几年来的建筑风格,由于建筑自身的地域性,比如说南方多雨,气候湿润,建筑多是小桥流水,花园庭院,园林式风格。
而北方则是以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可见地域性建筑并不会全然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建筑的创造不仅要打造创意新颖,更重要的是结合当地气候山水等自然风情进行合理设计。
一、建筑的地域性特点所谓建筑的地域性,指的是存在于建筑自身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经济形态、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结构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
是建筑文化与当地人文素养自然风情的融合。
具有地域性的建筑不仅是当地文化的代表,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与继承。
建筑是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史,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
地域性建筑的特点都比较明显,比如要与当地地貌、气候特征、人们生活习惯相适应;适当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建筑;结合当地自然风情人文素养打造经济型建筑群,提高经济型;等等都是区域性建筑的特点以及优势。
二、影响建筑风格形成地域性的因素1、当地地形环境因素据记载,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籍是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
该书所述,建筑包含的要素应兼备用(utilitas,实用)、强(firmitas,坚固)、美(venustas,美观)的特点,为了实现这些特点,应确立艺术的且科学的观点。
应与当地环境气候相结合,建造出能适应自然环境气候的建筑,才能使之长存。
人类在自然中寻求一个栖居地也是建筑艺术创造的根本。
用诲德格尔的格言讲,建筑的确是将大地作为栖居风景奉献给了人类,同时又在人们之间营造了睦邻相居的亲近感。
人类的生存本质是与自然的相处,换句话说也是建筑与自然的相融,建筑的地域性改造基于建筑与自然的适应协调性。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8794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4.png)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
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是指在各个地域的文化、气候、经济、社会环
境等方面的差异条件下,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段来满足当地居民的居住需求,同时体现其文
化特色和地域性。
首先,建筑设计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
对于北方寒冷的地区建筑,应注重保温隔热,
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如采用双层或三层玻璃窗,建筑外墙设置断热层等;而在南方
温热潮湿的地区,需要考虑通风和防潮问题,并选用透气性强、抗湿防腐的材料。
其次,建筑设计应融入当地文化特色。
建筑设计应当与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文化背
景相融合,保持一致性。
例如,在西南地区,一些传统民居建筑采用竹构结构,大量运用
竹子、土砖等材料来建造,因为这些材料具备坚固、轻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同时能够反
映地方民居的风格和地域文化。
在设计中,可以运用传统的建筑手法和材料,同时采用现
代技术,进行改良和升级。
再次,建筑设计应考虑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不同地域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需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建筑。
例如,在一些发达地区,豪华住宅、
公寓等高端房产设计有比较高的市场需求,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居住水平
较低,需要设计价格低廉、实用的住宅。
最后,建筑设计应遵循人性化原则,在设计中注重居住者的需求和舒适度。
在建筑中
注重人性化设计,既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功能目的,又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体验的期望。
例如,在公寓设计中应考虑室内采光和通风,同时考虑居住者的隐私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e4bb60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8.png)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现代建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在不同地域上都表达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性。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建筑经常面临着全球化和同质化的挑战。
地域文化性在现代建筑中的表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得建筑能够与地方环境和当地文化相融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和经验。
地域文化性在现代建筑中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的形式与风格:不同地域的建筑经常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上会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木结构、斗拱、抬梁、歇山等特点,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貌。
而西方现代建筑则更注重材料的利用与创新,大胆运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表达现代建筑的现代感和先进性。
2. 建筑的功能与使用:不同地域的建筑往往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使用场所。
传统的东亚庭院式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空间;美国的摩天大楼则更注重商业和办公功能,突出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建筑注重宗教功能和礼拜场所,以及对空间的隐私与和谐的考量。
这些不同的功能和使用场所,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功能和使用的需求与关注点。
3. 建筑的符号与象征:现代建筑中的符号与象征往往与地域文化紧密相关。
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龙、凤、麒麟等神兽作为装饰元素,表达对祥瑞和瑞兽的崇拜和追求;美国的国会大厦和自由女神像成为了美国自由与民主的象征;阿联酋的迪拜塔和白金塔则成为了该地区繁荣与现代化的标志。
这些符号和象征的运用,使得建筑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4. 建筑的材料与技术:不同地域的建筑在材料和技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使用木材、石材和琉璃等传统材料,运用传统雕刻和建筑工艺制作精美的装饰品;现代建筑则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高效保温材料、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等,体现出现代建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是对当地环境、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与传承。
关于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探析
![关于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04891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d.png)
关于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探析地域化并非仅是和传统的连接和连续,更重要的它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如何走立足于地域性的道路,居住建筑设计不能仅是在不同区位上的复制,而应当是如何适应场所的思索,这样才是建筑设计中地域化表达的追求。
以下就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进行分析。
一、建筑综合形态的地域性原则居住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在介入原有城市环境时要特殊留意形体与场地环境的调和,一个符合场所特点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特别的场所性上升为明显的地域性。
继承式协调包括形体塑造、立面组织、颜色质地和轮廓线等方面的相像或相近处理,使居住建筑与四周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从而达到协调。
继承可以是整体上的继承,也可以是局部构图或细部元素的继承当居住建筑面临城市线性街道空间时,多在居住建筑底部较自由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元素,形成连续的立面形象,提高场所的印象性,而主体部分以简洁的现代形式为主,并适当地作些后退或体量分解的处理,以减弱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突出底部的人性尺度及与街道的协调关系。
二、建筑平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1、场地的相关因素与建筑平面的互动。
基地现状对平面构思与形状制造的制约: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用地竖向拓展空间,腾出更多的用地以制造外部空间和绿化环境。
居住建筑的平面外形多受基地大小、外形、位置的影响。
小块的方整地多相宜建筑塔楼,窄条狭长场地适合建板式高层,地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锐角交叉路口时,建筑平面要针对地形、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苦心经营,除满意功能要求外,对其形象的推敲要能在各方面争取良好的视觉效果。
此外,基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与交通现状及景观等环境因素均会对建筑的平面和形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我们往往采纳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构思创意,力求平面形式、空间组合与形体塑造能充分反映基地环境特征。
2、标准层平面形式的选择与地域环境的隐形联系。
平面形式是建筑形体的根本,尤其是标准层平面的设计对整栋建筑形体的影响最大。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https://img.taocdn.com/s3/m/a5fc70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c.png)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仅关乎建筑的外观和结构,更关乎建筑与环境、历史、文化等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地域性是建筑与当地环境和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建筑与地域环境和当地文化相融合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方法,以期为建筑设计者在地域性问题上更好地把握提供一些参考。
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是为了实现与当地环境的和谐融合。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建筑应当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设计,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炎热的地区,建筑的遮阳和通风设计应当得到充分考虑,以降低室内温度,提高舒适度;而在寒冷的地区,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设计就成为要务。
不同地域的自然灾害也需得到考虑,如地震、风暴、洪水等,建筑应当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情况进行设计,以提高抗灾能力,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当地的历史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历史和文化是地域的精神支柱,是当地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在建筑设计中,应当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构造等方面来体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点,以此来传承和发扬当地的历史文化。
在古建筑修复和新建设计中,应当尊重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建筑技艺,以实现与当地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传承。
建筑中的装饰、色彩、图案等也应当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增强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提高建筑的文化品位。
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是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和期望。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和工作场所,因此建筑设计应当以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和期望为出发点,以此来实现与当地人民的紧密联系。
在住宅设计中,应当根据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设计出便利实用、风格独特的住宅空间;而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应当根据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社会活动习惯,提供适宜的公共空间和社会设施,以此来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提高社会生活的品质。
建筑风格的地域特色
![建筑风格的地域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432da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2.png)
建筑风格的地域特色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
在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探讨建筑风格的地域特色,以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建筑文化。
一、地域特色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地域特色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然环境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决定了建筑的形式、材料、构造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南方多雨潮湿,建筑多采用通风防潮的设计;北方寒冷干燥,建筑多采用厚重的墙体和密集的门窗。
其次,历史文化也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历史文化因素,决定了建筑的形式、装饰、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最后,社会经济也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建筑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阶段,也影响了建筑的形式和材料的选择。
二、地域特色建筑风格的具体表现(一)传统民居风格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而著称。
北方地区的四合院、江南水乡的民居、西南地区的吊脚楼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
这些建筑形式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适应。
例如,北方地区的四合院,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利用院落和廊道进行通风和采光;江南水乡的民居则利用水体和廊桥进行空间分割和连接,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
(二)现代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强调空间利用和材料运用。
不同地区的现代建筑风格也各具特色。
例如,北欧地区的现代建筑多采用玻璃和金属等现代材料,形成了简洁明快、开放自由的特点;而南欧地区的现代建筑则注重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建筑风格。
(三)地域性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不同,建筑材料也各不相同。
例如,南方地区多雨潮湿,因此多采用竹木等轻质材料;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因此多采用砖石等厚重材料。
浅谈建筑的地域性
![浅谈建筑的地域性](https://img.taocdn.com/s3/m/0cb3cdda050876323112121d.png)
浅谈建筑的地域性摘要:建筑如果从地域性这一狭义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
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地域性、名族特征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众所周知,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们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
作为中国的建筑师,我们都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
另一方面也不难发现,在巨大的建设的面前,我们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还准备不够,理论上观念上尚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主要反映在创作方面我们还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过程。
所以我感觉,当前的整个建筑创作,在同步发展的同时,也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们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
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城市与建筑正在失去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这样的困境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自然与人文,对一个地域建筑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入地探索,我们才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的建筑环境。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e337f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6.png)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和方法是指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考虑贴近当地社会、自然环境和居住需求,从而创造出符合当地需求、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居住建筑。
下面就地域性原则和方法进行浅谈。
一、地域性原则1.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当地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积淀,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点。
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可以促进当地人民的传承和发展文化传统,也可以让居住建筑更加符合当地居住文化特点。
2.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应该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要素,在设计时考虑不同的应对策略。
比如在寒冷地区应该考虑保温、保热,而在炎热地区应该考虑通风、遮阳等。
3.考虑当地居住需求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居住需求也不相同,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当地人民的居住习惯、社交活动和文化娱乐等,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二、地域性方法1.借鉴当地特色建筑风格当地特色建筑风格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借鉴当地建筑风格,使建筑更符合当地文化特点。
比如在四川的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川西民居的建筑风格,通过灰瓦、青砖、青石、木材等建材的使用,打造出充满巴蜀风情的居住环境。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建筑的布局、材料、色彩等来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比如在广东的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通风、遮阳等策略,采用青灰色、泥土黄等色彩来体现湿润、炎热的气候特点。
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居住需求也不相同,可以通过建筑的布局、空间结构等来满足当地居住需求。
比如在北京的建筑设计中,可以设置北房、厢房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房间类型,以满足北京人民对私密空间和家庭文化传承的需求。
对建筑地域性的探究
![对建筑地域性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065c4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f.png)
对建筑地域性的探究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各个地区在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各地的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建筑地域性。
基于此,文章对建筑地域性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标签:建筑;地域性;研究1.建筑的地域性特点分析1.1广义的建筑地域性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从广义的角度分析,他首先受到相应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区域性气候条件的影响。
就我国南北方而言就已经存在着严重的差异,但是,并不能够说由于地理跨度较大就存在严重的分歧,在某个区域内由于环境的不同也可能早就不同的建筑特点以及建筑风格。
这种广义性的地域建筑差异存在在我国各地,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流传千年的一种文化,他们形成了当地人群喜爱的风格,是一种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实用性建筑。
1.2狭义的建筑地域性建筑物的建设往往还需要依据自身所处的地段以及相应所在的地形进行建筑的合理设计,往往建筑的周边环境也是影响、制约建筑剖面设计的重要因素。
面对不同区域所存在的不同生态观念以及地形面貌,将相应设计的建筑使他与周边的城市浑然成为一体,才是重要的。
城市建筑的合理布局对于整个区域性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面对建筑与自然存在的密切关系,建筑自身的体型、重量、布局等相应的彩色涂料的使用等都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所以在进行技术选择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功能,进行相关技术的优化整合,使其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够有效的制作出一个符合当地地域特色的个性精品。
不仅如此建筑的地域性特点与当地的发展历史也是密不可分的,这造就了当地符合其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
1.3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
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因而出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
也因此,“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的地域性
摘要:建筑如果从地域性这一狭义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
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地域性、名族特征
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众所周知,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们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
作为中国的建筑师,我们都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
另一方面也不难发现,在巨大的建设的面前,我们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还准备不够,理论上观念上尚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主要反映在创作方面我们还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过程。
所以我感觉,当前的整个建筑创作,在同步发展的同时,也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们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
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城市与建筑正在失去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这样的困境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自然与人文,对一个地域建筑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入地探索,我们才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的建筑环境。
我们企望通过建筑师之手,使建筑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及宗教信仰的化身。
王小东院士谈的最多的是全球化和地域性的关系。
他认为“在全球化的今
天保持我们自己身份的就是我们的民族地域文化这点很重要。
之所以自己走了这条道路在几十年里,信心没有动摇。
因为在我们建筑界,各种理论和说法都有,但是我觉得他们走什么样的道路都可以,多元化的社会允许什么道路都走,但是我既然选择了地域文化建筑创作这条路,并且从上学到我来新疆这几十年一直都没有动摇过,所以我也没有打算离开新疆”。
结合影响乌鲁木齐城市形象的重要建筑作品来反应这个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一:文化之光-国际大巴扎
说到能最能影响乌鲁木齐城市印象的重要建筑,我认为首当其冲的莫过于新疆国际大巴扎了。
新疆国际大巴扎位于解放南路与团结路的交汇处,建成于2003年6月26日,它的设计者是被称为“中国八大建筑巨匠”之一的新疆建筑设计师王小东。
国际大巴扎占地面积398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由新疆民族商业购物广场,新疆民族手工艺交易中心,新疆名优产品展示中心,中亚之心,民族露天巴扎五部分具有浓郁西域特色的商业建筑群组成。
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巴扎。
新疆国际大巴扎在传承伊斯兰风格的同时,极大地延伸了二道桥传统市场的概念,更加确立了它在乌鲁木齐民族商业中心的地位。
新疆国际大巴扎硬件设施包括100000平方米超级建筑群;6100平方米大巴扎宴会厅;8000平方米大巴扎美食广场;3000平方米大巴扎欢乐广场;600平方米大巴扎室外表演广场;80米新疆第一观光塔;1座观光伊斯兰清真寺;1个露天大型舞台。
从总体来看国际大巴扎完全遵循伊斯兰建筑风格,以砖石工艺砌筑的建筑手法,大胆采用黄色为主色调,外墙饰面采用传统的磨砖对缝与现代饰面工艺相结合的处理手法,不作舞台布景式的建筑语言堆砌,,体现空间和光影的变化,在涵盖了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商业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这一点正符合我所说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所以,业内专家这样评价:“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伊斯兰民族文化的现代展览馆和历史博物馆。
”传统不仅仅是形式,因为民族地域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形式问题。
大巴扎最后形成的建筑风格,是人民认可为民族的、传统的、地域的。
二:政治中心-新疆人民会堂
新疆人民会堂始建于1984年,198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之际竣工投入使用,是当时自治区“十大建筑”之一,在亚洲和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它的设计者是王小东和孙国诚。
会堂坐落在市区内友好路北端的昆仑宾馆对面,其建筑面积34000多平方米,集会议、演出、餐饮、住宿为一体。
整
体建筑设计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被誉为是新疆对外形象的代表之一,她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治、经济、外事、文化活动的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这是一座民族、地方、现代色彩兼具的大型建筑,会堂顶部是金黄色琉璃檐板,四角竖着4座直径2米的乳白色圆塔,正面有20根22米高的浅灰色大理石廊柱及大型茶色玻璃。
设計主要体现容纳3000人的会堂以视听及表演功能为主,努力使设施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密切融合,使改设计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理想的艺术殿堂。
总体布局上将宴会厅及小会厅设在堂主体的一侧,以架空联廊相连的自由组合,既能分区使用,又符合维吾尔传统建筑中不对称特征。
宽畅明亮的大厅与宽扁形观众厅直接相连,比之传统剧院的层层进厅简捷得多。
作为歌舞之乡的自治区首府的会堂舞台,力争设计成有升降、推拉功能的机械舞台。
会堂主体四角圆形邦克楼及其收頂,使人联想到现代航天技朮。
宴会厅副体方形平面,圆形屋顶組合以及主体的密柱宽檐细部处理,赋予整个建筑圆浑粗犷的建筑气质。
结语建筑不仅是工程技术对象,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对象,而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对象。
社会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属性,由它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时代性以及艺术特征诸方面反映出来。
首先要的是建筑的民族和地域属性(或叫特征)。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形态、伦理形态和观念形态,这些不同点,都在建筑上反映出来。
或者说,建筑提供着各个民族的这些方面的需要。
其次,在一个民族之中,建筑形态却也不完全一样,象我们的汉族建筑,不同的地域有不同形式的建筑。
我们身处新疆这样一个地域性民族性独特而显著的地区,作为一个建筑师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要学习王院长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探索研究新疆地域性建筑的精神,我们也有责任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展现给世界。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