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课件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合金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合金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1ae37a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2.png)
【铝合金】
思考与交流
➢ 钢铁用于制作武器虽然坚固,但是太沉重
了,不利于搬运或携带,能否将钢铁材料 改进 换做更轻的铝呢?为什么?
铝合金
➢ 铝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太软了,不够坚固
应用
硬:刀枪不入 轻:身轻如燕 耐腐蚀:百毒不侵
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机械制造等
【铝合金】
【资料卡片】
铝合金
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不适合制造机器零件。 向铝中加人少量的合金元素,如 Cu、 Mg、 Si、 Mn、 Zn及稀土元素等,可制成铝合金,并成为目前用途广泛的合金之一。
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 用途:生活中常见的医疗器材、厨房用具
和餐具等,很多都是用不锈钢制造的;有些 地铁列车的车体材质也是不锈钢。
超级钢
【铁合金】
2017年8月24日,我国宣布已经成功完成某种性 能优异的超级钢的研制。
我国研制的这种超级钢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延展 性的结合。这种超级钢中含Mn 10%、C 0.47%、 Al 2%、V 0.7%,这种合金配方低廉,强度很大。
【金属元素猜一猜】
猜一猜 有一种“后来者居上”的金属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由大到小排名第三,同时 也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你知道它是哪一种金属元素吗?
【铝及其氧化物】
铝的小故事
人类发现铝很晚,炼铝技术成熟得更晚。如果倒退到18世纪 中旬,你家的房子可能不如你家的窗户值钱——因为它的价 格超过黄金。
决定
合金的性能
合金的用途
对组成元素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铁合金】
启示2: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 来加以调节。
启示3: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的实验为依据,通过实验研究,研制出具有不同性能 的合金材料,制成不同的产品,为生活增添便利。
合金化原理
![合金化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ce82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b.png)
合金化原理合金化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炼在一起,形成新的金属材料。
合金化的原理是通过改变金属的晶体结构,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合金化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强度、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从而扩大金属的应用范围。
下面将从合金化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合金化的相关知识。
合金化的原理。
合金化的原理主要包括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三种方式。
固溶强化是指将一种金属溶解在另一种金属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析出强化是指在合金中形成一种或多种溶解度有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可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相变强化是指在材料中发生相变时,晶粒的形态和尺寸发生变化,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合金化的方法。
合金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熔炼法、粉末冶金法和表面合金化法。
熔炼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熔炼在一起,然后冷却凝固成合金。
粉末冶金法是将金属粉末混合后通过压制、烧结等工艺形成合金。
表面合金化法是将一种金属的表面覆盖上另一种金属,以改善金属的表面性能。
合金化的应用。
合金化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合金化可以提高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从而保证飞机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飞行。
在汽车制造领域,合金化可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强度和硬度,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电子设备领域,合金化可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性能,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
合金化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改性方法,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合金化的原理主要包括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三种方式,合金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熔炼法、粉末冶金法和表面合金化法。
合金化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通过对合金化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合金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金属材料学》课件
![《金属材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c999a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2.png)
性。
合金化
通过改变金属的成分, 提高其耐蚀性。
缓蚀剂
添加缓蚀剂抑制金属腐 蚀的化学反应速度。
金属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耐腐蚀性
01
02
03
04
酸性环境
钢铁、不锈钢等对酸有一定的 耐蚀性,但不同金属差异较大
。
碱性环境
铝、镁等金属在碱性环境中容 易发生腐蚀。
海洋环境
04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CHAPTER
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
电化学腐蚀
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通过电极反应发生的腐 蚀。
化学腐蚀
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的腐 蚀。
生物腐蚀
金属在有微生物的环境下发生的腐蚀。
金属材料的防腐蚀方法
涂层保护
在金属表面涂覆防腐蚀 涂层,隔离金属与腐蚀
介质。
电镀
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其在各种环 境中的稳定性,包括耐腐蚀性、抗氧 化性、耐候性等。
耐腐蚀性是指金属材料抵抗腐蚀的能 力,抗氧化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 抵抗氧化的能力,耐候性是指金属材 料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光、热、水、大 气等因子的作用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其在受力作用下的行为表现,包括强度、塑性、韧性、 硬度等。
详细描述
金属材料主要是指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 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如铁、铝、铜等。根据成分和用途, 金属材料可以分为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类型。
金属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总结词
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 等领域。
详细描述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这些特性使得金属在建筑、机 械、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钢铁用于制造桥梁和建筑结构,铜用于 电线和电缆,铝用于包装和航空航天领域。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课件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19d1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f.png)
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总结词
电子工业中大量使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如铜、铝、镍等,用于制造集成电路、连接器 和散热器等。
详细描述
在电子工业中,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铜及铜合金用于制造 集成电路的引线和连接器等,铝及铝合金用于制造电子元件的散热器和印刷电路板等。 这些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加工性,能够满足电子工业对高性能材料的需
组织
合金中各种相的分布和形态。
3
合金相图与组织的关系
合金的组织取决于其成分和热处理条件,而相图 是研究合金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工具。
合金化对性能的影响
力学性能
合金化可以改变金属的强度、硬度、韧性等力 学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物理性能
合金化可以改变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磁性 等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合金化概念
合金化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与一种金 属元素结合,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的过程。
合金化概念的意义
通过合金化可以改变金属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合金化的应用
在汽车、航空航天、能源、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合金相图与组织
1 2
相图
表示合金在不同温度和成分下的相组成和相变规 律的图形。
生产流程
原料准备
包括矿石的破碎、磨细、选矿 等工序,以获得高品位精矿。
冶炼
根据矿石类型和所需金属种类 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提取金 属。
加工
将提取出的金属进行铸造、轧 制、锻造或焊接等加工,制成 所需形状和性能的金属制品。
质量检测与控制
对金属制品进行质量检测和控 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金属材料学
![金属材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c1fc6b5fd0a79563c1e72ef.png)
7 、以低碳马氏体钢 20SiMn2MoV 为例,说明 其合金化与强韧性的关系。 (1) 含碳量0.2%
得到低碳马氏体,保证高的强韧性。
(2) Si、Mn、Mo、V
提高淬透性,保证淬火得到低碳马氏体。
(3) Si
避免第一类回火脆性,提高韧性。
(4) V
细化奥氏体晶粒,提高强韧性。
8、说明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有何主要影响?
加入微合金元素 V 、 Ti 、 Nb 的高强度低合金钢,除了微合金 元素外,主要加入Mn、Si、Cr、Mo、N等合金元素。
2、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 (1) 抑制奥氏体形变再结晶。
应变诱导析出铌、钛、钒的氮化物,沉淀在晶界、亚晶界和 位错上,阻碍晶界和位错运动,抑制再结晶。 固溶的铌原子偏聚在奥氏体晶界,增强原子结合力,阻碍晶 界运动。
(2) 不同点
二次硬化是指回火后硬度升高的现象;而二次淬火是指回火 冷却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过程。 二次淬火只是产生二次硬化的原因之一;沉淀强化也能产生 二次硬化。
12、钢有哪些强化与韧化途径?为什么一般钢 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回火?
(1) 强化
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加工硬化;沉淀强化。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1.名词解释
(1) 合金元素
为了提高钢的某些性能,有目的地在钢中加入的、含量在一 定范围内的元素。
(2) 杂质元素
由于冶炼工艺、原料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钢中,含量
要求低于某一标准值的元素。
(3) 微合金元素
V、Ti、Nb等在钢中加入量即使为0.1%时,也能显著改变组 织和性能的合金元素。
(9) 二次淬火
高合金钢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在 500~600℃ 回火时不转变, 而在回火后冷却时发生马氏体转变。
金属材料学(全套课件)
![金属材料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a054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9.png)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例如, 不锈钢经过热处理后,其耐腐蚀性会 得到显著提高。
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也有显 著影响,如导热性、导电性、磁性等 。
04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的拉伸性能
拉伸试验
通过拉伸试验测定金属材料的强 度、塑性和韧性等力学性能指标
02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
金属的晶体结构类型
01
体心立方晶格(BCC)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在其中心有一个原子,八个顶点上
各有一个原子。具有此晶格的金属有铬、钨、钼、铁、铌等。
02 03
面心立方晶格(FCC)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在其八个顶点上各有一个原子,六 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具有此晶格的金属有铝、铜、镍、铅、金等 。
铝合金
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用于航空 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钛合金
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高温性能优异,用 于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
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高性能化
轻量化
发展更高强度、更高韧性、更耐腐蚀的金 属材料,以满足高端制造的需求。
通过合金化、复合化等手段降低金属材料 的密度,以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包括模具设计、熔炼、浇注、冷却、落砂、清理 等步骤,影响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铸造合金
常用的铸造合金有铸铁、铸钢、铝合金等,具有 不同的铸造性能和机械性能。
金属的压力加工与成型工艺
压力加工
01
通过外力使金属坯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
和性能的加工方法。
成型工艺
02
包括锻造、轧制、挤压、拉拔等,可生产各种形状和规格的金
2019年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合金化基础(第一章)教案.doc
![2019年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合金化基础(第一章)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bde8ee1050876323112129c.png)
表1-1 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GB700-88)注:1.带“*”号处Q235-A、B级沸腾钢锰的质量分数上限为0.60%。
2.本类钢通常不进行热处理而直接使用,因此只考虑其力学性能和有害杂质含量,不考虑碳含量。
图1-1 扩大γ相区并与γ-Fe无限互溶的Fe-Me相图(a)及Fe-Ni相图(2)α相稳定化元素合金元素使A4降低,A3升高,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使铁素体形成,即缩小了γ相区。
根据铁与合金元素构成的相图的不同,又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图1-2 扩大γ相区并与γ-Fe有限互溶的Fe-Me相图(a)及Fe-C相图②缩小γ相区(但不能使γ相区封闭) 合金元素使A3升高,降,使相区缩小但不能使其完全封闭。
如图1-4。
这类合金元素有:综上所述,可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将扩大γ相区的元素称为奥相区的元素称为铁素体的形成元素。
显上述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控制钢中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使钢在室温下获得单相组织。
如欲发展奥氏体钢时,需要往钢中加等奥氏体形成元素;欲发展铁素体钢时,需要往钢中加等铁素体形成元素。
图1-4 缩小γ相区的Fe-Me相图(a)及Fe-Nb相图(b)最后应该指出,同时向钢中加入两类合金元素时,其作用往往相互Cr铁素体形成元素,在Cr18%与合金元素的摩尔原子浓度对1000℃时碳在奥氏体中的相对活度系数C f的影响合金元素对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激活能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如图。
由图可知,碳化物形成元素如Cr、Mo和W等升高扩散激活能,这是由于碳化物形成元素降低了C的活度,图1-6 合金元素对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激活能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图1-7 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中奥氏体区的影响四、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加热、冷却和回火过程中相变的影响。
图1-8 合金元素对共析温度的影响图1-9 合金元素对共析含碳量的影响奥氏体形成后,还残留有一些稳定性各不相同的碳化物。
金属材料科学(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3
![金属材料科学(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3](https://img.taocdn.com/s3/m/d4daf27ac850ad02de8041a9.png)
γ’相中可以溶入合金元素,钴可以置换镍,钛、钒、铌可以置换 铝,而铁、铬、钼可置换镍也可置换铝。
γ’相中含铌、钽、钨等难熔元素增加,γ’相的强度也增加。
1. 4 钢的强韧化机制
合金化目的:提高性能
结构钢:力学性能
强度与韧性、塑性的矛盾
综合性能:强度与韧性的匹配
高强钢:韧性 疲劳:表面硬度 耐磨:硬度与韧性
Mn↑,使P扩散加快,促进了钢的回火脆性; Mo则相反,是消除或减轻回火脆性的有效元素。
点阵类型:bcc点阵内吸附较fcc强烈
1.6 钢中微量合金元素的作用
一、钢中常见的微量元素
1 微合金化:Ti、V、Nb、Zr、B、N、稀土
2 净化、变质、控制夹杂物形态:
B、Ca、Ti、Zr、稀土
3 改善加工性:S、Ca、Pb、Se、Te、Bi
1. 5 合金元素在晶界的偏聚
二、Me的偏聚(segregation)
偏聚 现象
Me偏聚 → 缺陷处C’> 基体平均C 这种现象也称为吸附现象。
偏聚现象对钢的组织和性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如晶界扩散、晶界断裂、晶界腐蚀、相变形核等 都与此有关.
Me+⊥:溶质原子在刃型位错处吸附,形成柯氏气团; Me+≡ :溶质原子在层错处吸附形成铃木气团;
20MnSi钢不同晶粒度的低温冲击性能
1. 4 钢的强韧化机制
2、提高钢韧性的合金化途径
1)细化晶粒、组织—— 如Ti、V、Mo;
2)提高冶金质量,降低有害元素含量
3)细化K —— 适量Cr、V,使K小而匀 ; 4)细化亚结构—消除粗大组织 5)利用残余奥氏体韧化 6)利用相变诱发韧性
↑回火稳定性 — 如强K形成元素 ;↓回脆 —— W、Mo ; 在保证强度水平下,适当↓含C量
(完整版)金属材料学知识整理(经典版)
![(完整版)金属材料学知识整理(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83239e5022aaea998f0f70.png)
第一章 合金化原理主要内容:概念:⑴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⑵杂质:冶炼时由原材料以及冶炼方法、工艺操作而带入的化学元素。
⑶碳钢:含碳量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
⑷合金钢:在碳钢基础上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
①低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或等于5%的钢。
②中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在5~10%范围内的钢。
③高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超过10%的钢。
④微合金钢:合金元素(如V,Nb,Ti,Zr,B)含量小于或等于0.1%,而能显著影响组织和性能的钢。
1.1 碳钢概论一、碳钢中的常存杂质1.锰( Mn )和硅( Si )⑴Mn :W Mn %<0.8% ①固溶强化 ②形成高熔点MnS 夹杂物(塑性夹杂物),减少钢的热脆(高温晶界熔化,脆性↑);⑵Si :W Si %<0.5% ①固溶强化 ②形成SiO2脆性夹杂物;⑶Mn 和Si 是有益杂质,但夹杂物MnS 、SiO2将使钢的疲劳强度和塑、韧性下降。
2.硫(S )和磷(P )⑴S :在固态铁中的溶解度极小, S 和Fe 能形成FeS ,并易于形成低熔点共晶。
发生热脆 (裂)。
⑵P :可固溶于α-铁,但剧烈地降低钢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称为冷脆。
磷可以提高钢在大气中的抗腐蚀性能。
⑶S 和P 是有害杂质,但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3.氮(N )、氢(H )、氧(O )⑴N :在α-铁中可溶解,含过饱和N 的钢析出氮化物—机械时效或应变时效(经变形,沉淀强化,强度↑,塑性韧性↓,使其力学性能改变)。
N 可以与钒、钛、铌等形成稳定的氮化物,有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
⑵H :在钢中和应力的联合作用将引起金属材料产生氢脆。
⑶O :在钢中形成硅酸盐(2MnO•SiO2、MnO•SiO2)或复合氧化物(MgO•Al2O3、碳钢中的常存杂质 碳钢的分类 碳钢的用途 1.1 碳钢概论 主要内容 1.2 钢的合金化原理: ①Me 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②Me 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 ③Me 对Fe-Fe3C 相图的影响 ④Me 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 ⑤Me 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1.3合金钢的分类MnO•Al2O3)。
金属材料学
![金属材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20e0af10242a8956bece429.png)
金属材料学绪论:§ 1.1 材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1、金属材料的地位和作用材料是人类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是先于人类存在的,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二十世纪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非金属材料如工程陶瓷等,有了迅速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上在逐步代替金属材料、并显示了明显的优点。
又由于各种现代研究手段的发展与应用;从而大大加深了人们对金属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的认识。
因此,金属材料学近几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金属材料的分类工业上使用的金属材料种类繁多,通常可以分为:黑色金属:铁、锰、铬及其合金;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与合金;开设本课程的目的a、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与成分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正确的选择和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合理的制定热处理工艺。
掌握合金化的基本原理,为研制新型材料打下基础.课程要求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
应在学完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而在学习其他专业课、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时常用到金属材料学基础;金属材料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重点内容。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1-1钢中的元素与合金元素一、钢中的元素:Si Mn、S、P、Cu、Cr、Ni、O、N、H、Re等炼钢生铁和炼钢炉钢种元素的归类:a、常存元素:硅、锰、硫、磷;b、偶存元素:铜、铬、镍;c、隐存元素:氧、氮、氢;d、合金元素:为提高钢的某些性能,有意在冶炼时加入到钢中,其含量在一定范围的化学元素。
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某些组织结构。
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B、N、AL、Si、Ti、V、Cr、Mn、Co、Ni、Cu、Zr、Nb、Mo、W、Re;钢中的元素:利与害;杂质元素:由冶炼时所用原材料以及冶炼方法和工艺操作等所带入到钢中的化学元素钢中的杂质含量一般限制在以下范围:锰≤0.5% ;硅≤0.4%;Cr≤0.3%; Ni、Cu≤0.3%;Mo≤0.1%; W≤0.2%; P≤0.025~0.04;%;S≤0.015~0.05。
金属材料合金化原理
![金属材料合金化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bb7d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9.png)
0.2%C
0.45%C
1..2%C
1.2 钢旳合金化原理
Chapter 1 金属材料旳合金化原理
5.合金元素对淬火钢旳回火转变过程旳影响 主要体现在提升钢旳回火稳定性,即钢对回火时发生软化过程旳抵抗能力,使回火 过程各个阶段旳转变速度大大减慢,将其推向更高旳温度。详细为 (1)AE对马氏体分解旳影响 (2)AE对残余奥氏体转变旳影响 (3)AE对碳化物旳形成、汇集和长大旳影响 (4)AE对铁素体回复再结晶旳影响 (5)AE对回火脆性旳影响
Chapter 1 金属材料旳合金化原理
(4)AE对铁素体回复再结晶旳影响 ➢ 大多数AE延缓α相回复与再结晶过程,其中 Co、Mo、W、Cr、V明显提升α相旳再结晶温
度; Si、Mn旳影响次之; Ni旳影响较小。 ➢ 在碳钢中,α相高于400℃开始回复,500℃开始
再结晶。当往钢中加入Co(wCo=2%)时,可将 α相旳再结晶温度升高到630℃。
对高温转变(珠光体转变)旳影响; 对中温转变(贝氏体转变)旳影响; 对低温转变(马氏体转变)旳影响。
9
Chapter 1 金属材料旳合金化原理
2. AE对高温转变(珠光体转变)旳影响
(1)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旳综合作用
强碳化物Ti、Nb、V 推迟碳化物旳形核和长大。 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W、Mo、Cr推迟碳化物形核 和长大,还经过增长固溶体原子间结合力、降低铁原 子旳自扩散而减慢γ→α转变。 弱碳化物形成元素Mn推迟珠光体转变时合金渗碳 体旳形核和长大,同步Mn又是扩大γ相区旳元素,起 稳定奥氏体并强烈推迟γ→α转变旳作用。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Co Ni是开启γ相区并稳定 奥氏体旳元素,增长α相旳形核功,降低转变温度。 Co因为增进铁旳扩散,因而增长α相长大速度。
金属材料学第一章
![金属材料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68c74de9c8d376eeafaa3103.png)
△R,%
14.2
7.1
0.8
3.1
—
0.8
2.4
0.8
注:1、电子结构是3d层电子结构;2、原子半径是配位数12的数值
(1)Ni、Co、Mn与γ-Fe的点阵结构相同,原 子半径和电子结构相似--与γ-Fe无限互溶。
(2)Cr、V 与α-Fe的点阵结构,原子半径和 电子结构相似---与α-Fe无限互溶。
(a)Fe-C-Mn系 (b)Fe-C-Cr系 图1-3 M对Fe-C相图的影响
(2)对临界点的影响 A形成元素,随Me元素的增加,A1线下降; F形成元素,随Me元素的增加,A1线上升。
图1-4Me对共析温度的影响
图1-5 M对共析含碳量的影响
思考题: 1、40,40Mn2,哪个淬火温度? 2、40,40Cr 哪个淬火温度高? 3、40,40Cr,40CrMnMo这三种钢 P量排序? 4、65Mn在820-840℃温度淬火, 变形量大,硬度低,出现开裂 现象,解释原因?
合金元素: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和 使之获得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而专 门加入的元素。 合金钢:在化学成分上有目的加入合金元 素,用以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及力 学性能要求的铁基合金,称合金钢。
钢中常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
第二周期:B、C、N 第三周期:Al、Si 第四周期:Ti、V、Cr、Mn、Co、Ni、Cu 第五周期:Zr、Nb、Mo 第六周期:W 第七周期:稀土Re
复杂点阵结构:M23C6,M7C3,M3C 特点:硬度、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简单点阵结构:MC,M2C。又称间隙相 特点:硬度高,熔点高,稳定性好。
M6C型不属于金属型碳化物,复杂结构, 性能特点接近于简单点阵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1.2.2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1. 鉄基合金 1)扩大或开启相区的元素 合金元素与γ-Fe 形成无限固溶体,与α-Fe 形 成有限固溶体。 它们均使 A3(GS 线)降低,A4(JN 线)升高,如下图。这 类合金元素主要有 Mn、Ni、Co 等。
金属材料学
Metal Materials 课程编号:0802102825 主讲:伍玉娇
材料学院
关于本课程
1.本课程的目的是讲授金属结构材料的物理冶金 问题,使学生
掌握金属及合金中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生
产过程、环境对金属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的基本 规律;
掌握分析、解决各种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设计
、生产、热处理和使用中的问题。
V 形成以α-Fe 为基的无限固溶体;Mo 和 W 形成较宽溶 解度的有限固溶体;Ti、Nb、Ta形成具有较窄溶解度的有限 固溶体;Zr、Hf、Pb在 Fe 具有很小的溶解度。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2 )形成铁基间隙固溶体(Interstitial solution) B、C、N、O、H 与 铁基形成间隙固溶体,优先占据在 α-Fe 的八面体间隙和γ-Fe的八面体或四面体间隙,且其溶 解度随间隙原子尺寸的减小而增加,即按 B、C、N、O、H 的 顺序而增加。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主要 内容
影铁 合 响碳 金 相元 图素 的对 钢 的 合 金 化
号合 方金 法钢 的 编
基 本 概 念
影铁 合 响碳 金 相元 图素 的对
存 在在 形钢 式种 的 Me
布 状不 态同 热 的处 分理 Me
4. 非金属夹杂物 1)氧化物有简单氧化物如FeO、MnO、TiO2、SiO2 ; 复杂氧化物如MgO · Al2O3, CaO·2A12O3等。 特点: 性脆易裂。这些氧化物在钢材轧锻以后,沿加工方
向呈链状分布。
2) 硫化物:钢中常见的有MnS、FeS。 特点: 高可塑性,热加工时沿加工方向强烈地伸长。 3)硅酸盐如2MnO·SiO2、CaO·SiO2 等,脆性。 5. 自由态:以较纯的金属相存在,如Cu、Pb等
热强钢、易切削非调质机械结构钢、热锻用非调质机械结构钢、 抗震耐火钢、金属基梯度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金属功 能材料、金属环境材料等。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1.2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1.2.1 基本概念 1. 合金元素(alloying-element) 主要是Si、Mn、Cr、Ni、W、Mo、V、Ti、Nb、Al、Cu、B、 Re等。 2. 杂质元素(impurity element) 主要有Mn、Si、S、P、N、H、O、Sn、Sb、As、Bi等。 3.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 含量在0.1%时就能显著影响钢的组织性能的若干元素,主 要是Nb、Ti、V、Zr和B(0.001%)。
3.掌握合金钢的分类、牌号。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合金钢的发展历程
Steelmaking flowlines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Steel Finishing flowlines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1.合金发展的先驱—法拉弟 1820-1822年他就在钢中加入了镍、铬、铜、金、 银、铂等合金元素,尽管他没有研究出适用的合金,但 他仍不愧为一位伟大的冶金学家和合金钢研究的前驱。 2.特殊钢到高速钢的发明人—R.Mushet 他在1868 年发展出高钨自淬工具钢,当时称之为R. Mushet特殊钢,开创了高碳合金工具钢的新纪元。 3.现代合金钢的奠基人—Hadfield 他在1882 年试制成功的高锰耐磨钢的成分是:C 1.35 % ,Si 0.69 % ,Mn 12.76 % 。
材料学院
4. 学习要求 掌握金属材料合金化原理、合金元素对钢相变、 组织、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 掌握常用钢、铸铁、高温合金、有色金属等材料 的牌号、成份、热处理规范、组织、力学性能和 用途。 能够根据工程构件、机器零件(或工具)的服役 条件,具有合理选用材料,正确确定热处理技术 条件的知识。 能对材料产品质量作初步分析,提出消除或预防 热处理缺陷的措施。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1.3.2
不同热处理态合金元素的分布
1. 正火态(normalizing) 1)碳化物形成元素 2)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2. 淬火态(quenching)
3. 回火态
1)低温回火 2)中温回火 3)高温回火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材料学院
2.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 课。它的主要内容是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基础理论 ,在论述常用类型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的基础上 ,分析各类工程结构钢、机械制造结构钢、工模 具用钢、不锈钢、耐热钢和耐热合金、铸铁、有 色金属及其合金等的合金化特征、热处理工艺特 点及选择材料与使用材料的原则和方法。
的 偏 聚
变 影对 响钢 的 相 Me
能 的对 影钢 响的 性 Me
Me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重点及基本要求 1.了解合金钢发展历史; 2.第二节是本章重点。要求全面掌握合金元素
对钢的组织、热处理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掌握
合金元素的加入对钢的基本强化机制的影响;
难点是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M23C6:如Cr23C6,复杂立方。 (Cr,Fe,Mo,…)23C6
M2C:如Mo2C、W2C。密排六方点阵; MC:如VC、TiC、NbC,一般为简单面心立方点阵, MoC、 WC是简单六方点阵。 M6C:不是一种金属碳化物,是复杂六方点阵,性能特点
接近简单点阵结构。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1.3 钢的合金化
1.3.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1. 形成铁基固溶体 1)形成置换固溶体(Subtitutional solution) Ni、Co、Mn、Cr、V 的原子尺寸 与点阵相同的 Fe 晶体的原子尺寸差ΔR≤±8%,因此这些元素可与 Fe 形成 无限固溶体。 Ni、Co 和 Mn 形成以γ-Fe 为基的无限固溶体,Cr 和
Steel
Cast Iron
2% C 3% C 4% C 5% C 6% C
中碳钢:0.25%<wc≤0.6% 高碳钢: wc>0.6%
400 C Fe
1% C
6.70% C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2. 合金元素对 Fe-Fe3C 相图的影响
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相区、铁素体相区的影响 Ni、Co、Mn 等扩大铁碳相图中奥氏相区。当 Ni或 Mn 的含量高时,可使钢在室温下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如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 Mn13 高锰耐磨钢等; Cr、W、Mo、V、Ti、Si 等缩小铁碳相图中奥氏体相 区。Cr、Ti、Si 等当其超过一定含量后,可获得单相铁素钢 ,例如 1Cr17Ti 高铬铁素体不锈钢。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2)合金元素对临界点、共析点和共晶点的影响
奥氏体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铁素体形成 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
奥氏体形成元素Ni、Mn等使A1线向下移动;铁素体形成
元素Cr、Si等使A1线向上移动。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Ⅵ、Ⅶ、Ⅷ金属的碳化物具有复杂的点阵结构,如 Cr7C3、
Cr23C6、W2C、Mo2C、(W、Mo、Fe)6C 等。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在钢中常见的碳化物有:
M3C:渗碳体,复杂正交点阵;
M7C3:如Cr7C3,复杂六方点阵,可形成复合K,(Cr,Fe, Mo,…)7C3 ;
2)氮化物( Nitride ) 形成条件:rN/rMe<0.59 简单立方结构的有(NaCl型):TiN、NbN、VN、CrN等。 密排六方结构的有:WN、Nb2N、MoN等。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3. 金属间化合物 金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形成各种金属间化合物。保持 金属的特点。 合金钢中比较重要的金属间化合物有:
材料学院
5.教材与参考书目录 伍玉娇、周芳等编著。《金属材料学》,北京:北大出版社 2011 戴起勋主编。《金属材料学》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吴承建、陈国良、强文江编著。《金属材料学》,北京:冶金工 业出版社,2000。 王笑天主编。《金属材料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 王晓敏主编。《工程材料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 6.作业及考核形式 平时每章需完成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5% ;平时表现和课堂回答问题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 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80%。
材料学院
Chapter 1 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原理
4.廿世纪初的合金结构钢
中碳合金结构钢的发展是从十九世纪末对镍钢进行的研制开 始的。1878-1888年法国的冶金学家用锰脱氧成功地冶炼出可锻 的铁镍合金及镍钢。 5.现代合金钢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 了高性能合金钢:从日本的“超级钢”, 到现在的“高洁净、 均匀化、超细化”钢、低温钢、新型耐蚀钢、新型工具钢、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