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范本(2篇)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范本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场合。
然而,振动也可能对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振动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于振动危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分为机械振动和人体振动两个方面。
机械振动主要是由于机械设备的运转引起的振动,如机械、电动工具、汽车等。
这种振动主要通过人体的手、手臂、腰部等部位传递进入身体,长期受到机械振动的影响可能导致手部疾病、骨质疏松、肌肉劳损等。
而人体振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本身的运动引起的振动,如长时间的行走、跑步、搬运重物等。
这些活动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冲击和震动,长期受到人体振动的影响可能导致关节损伤、骨骼疾病、脊柱问题等。
为了保护人体免受振动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减少机械振动的传递。
在使用机械设备或工具时,可以选择采用减振手套、减振垫等装置,以减少振动对手部的冲击。
另外,适当调整机械设备的工作方式,减少振动产生的频率和幅度。
2.配备良好的人体防护装备。
在进行需要长时间行走、跑步等活动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运动鞋、护膝等装备,以减少振动对关节的影响。
在搬运重物时,可以使用手套、护腰带等装备,保护脊柱和手部。
3.改善工作环境。
对于在工作中接触到机械振动的人员,可以在工作环境中增加隔音材料、减振装置等,以减少振动的传递。
另外,对于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员,可以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减少连续运动对身体的冲击。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避免长时间单一姿势的工作,如长时间低头操作电脑、持续曲腰搬运重物等。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运动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劳累。
5.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针对常接触振动的人员,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治疗。
总而言之,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应加强对振动危害的认识,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身体保护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减少振动对身体的伤害,提高生活质量。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生产性振动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工业机器人或其他设备产生的机械振动。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手指颤动、血管收缩等病症,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肌肉麻痹、脊椎疾病等职业病。
为了减少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职业危害1. 骨骼和关节病生产性振动不仅会对骨骼和关节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影响到肌肉,引发骨骼和关节炎。
经常接触生产性振动的工人容易患有振动白化病、四肢僵硬、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2. 循环系统疾病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接触振动的工人容易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生产性振动环境中,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炎、震颤、神经痛等。
4. 普通疾病生产性振动还会对人体的消化、呼吸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运动神经元病、肝脏损伤、胃病等。
预防措施1. 设备和工具的改进采用具有降振能力的设备和工具,减少生产性振动对工人的危害。
例如,改进工业机械设备的减振装置,采用降低振动的材料等。
2. 备戴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接触生产性振动时应戴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腰带等,减少振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3. 控制振动源通过采取隔振措施,如改善地基、加装减振器等,减少振动源对工人的危害。
4. 工作场所布局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尽量减少振动源对工人的直接接触。
例如,将振动源远离工人操作区域,设立挡板、隔音墙等。
5.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长时间暴露在生产性振动环境中会增加职业病的风险,因此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6. 培训和教育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教育工人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总结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包括骨骼和关节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减少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设备和工具改进、个人防护装备备戴、控制振动源、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培训和教育等。
高温、噪声和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高温、噪声和振动的危害与防护高温、噪声和振动是在一些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讨论高温、噪声和振动的危害,并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高温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高温工作环境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导致身体的不适和健康问题。
以下是高温的主要危害:1. 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因失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而出现中暑的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虚弱等。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心脏病、脱水和死亡。
2. 热衰竭:持续的高温环境会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散热,从而引发热衰竭。
症状包括头晕、虚弱、口干、疲劳等。
3. 热晕厥:高温环境下,由于血管扩张和大量流汗,会导致血压降低,从而引发热晕厥,表现为头晕、虚弱、视力模糊等。
为预防高温环境对工人的危害,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提供清凉及补给水:提供带有降温装置的饮水设备,以供工人随时饮用。
同时,为工人提供凉爽的休息室或庇阳所,以便他们在休息时可以避开高温区域。
2. 定期休息:在高温工作环境下,在劳动的过程中间隔性地安排休息,以减轻身体负担和疲劳。
3. 提供适合的工作服装:为工人提供透气、吸汗的工作服,同时应避免穿着太厚或不透气的衣物。
4. 防晒措施:鼓励工人使用防晒霜,并提供防晒帽和遮阳伞等设备,以减少身体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
5. 培训与宣传:为工人提供必要的培训,教授他们如何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并且应进行定期的温度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标准。
二、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噪声是一种常见的工作环境危害,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噪声的主要危害:1. 听力受损:长期受到高强度噪声的影响会导致听力受损,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初期的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鸣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2. 神经系统影响:噪声对神经系统也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头痛、失眠、精神紧张等问题。
3. 心血管疾病: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振动是指物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来回运动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振动是无处不在的,例如机器运转、车辆行驶、音乐演奏等等。
虽然振动对于一些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长期接触或过度暴露于某些形式的振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从生物效应、工作环境、危害评价等方面对振动的危害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一、振动的生物效应1. 体感效应人体对振动的感受受到不同频率、振幅和方向的影响。
频率低的振动通常引起人体颤抖,而高频振动则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振动的强度、频率和方向也可能影响到人体的平衡感和运动协调能力。
2. 器官损伤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可能会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造成损伤。
例如,长期驾驶重型机械设备的人员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肌肉损伤等问题。
此外,高强度振动还可能对某些特定的器官和系统产生刺激和压力,如对视觉、听觉和平衡感官的影响。
3. 精神状态长期接受强烈振动刺激可能会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过度暴露于振动会增加人们的情绪波动和疲劳感,从而对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二、工作环境中的振动危害1. 噪音振动通常伴随着噪音。
噪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机械能传导到周围介质(如空气、固体等)中而引起的声波振动。
高强度噪音会造成听力损伤和耳聋,并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如失眠、心血管疾病等。
2. 肌肉骨骼疾病长期接触振动的工作环境可能对肌肉骨骼系统产生压力,导致各种疾病和损伤。
振动引起的震动会传导到骨骼和关节,导致肌肉疲劳、关节疼痛、腱鞘炎等问题。
长期的震颤也可能导致慢性损伤,如振动白指病。
3. 消化系统问题一些工作环境中的强烈振动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
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等问题。
振动对消化器官的刺激还可能导致胃酸过多,从而导致消化不良、溃疡等问题。
三、振动危害评价为了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振动进行评价。
1. 振动暴露评估振动暴露评估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振动暴露情况进行量化和记录的过程。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许多危害,同时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预防振动危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振动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肌肉疾病:经常接触振动的人容易患上骨骼肌肉疾病,如震颤病和震动白痴。
这些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颤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 血液循环障碍:长期接触强烈振动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振动会导致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循环系统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振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易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经常接触振动的人易患上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神经衰弱等。
4. 内脏器官损害:振动对内脏器官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
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泌尿系统问题等。
5. 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人们会感到疲劳、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
针对振动所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如减振座椅、减振设备等,来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将振动源与人体隔离,降低振动传递。
2. 个人防护措施:员工在作业时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以减少振动对手和脚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减少暴露于振动环境的时间和强度。
3. 健康教育:加强员工对振动危害的了解和认识,提醒他们注意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员工的健康意识。
4. 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振动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患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设备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振动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振动产生的程度。
6. 工作计划优化: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振动作业。
7. 健康饮食: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几率。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可以是机械振动、声学振动或结构振动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振动环境。
然而,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振动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探讨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与关节:长期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骨骼和关节的损伤。
振动会增加骨骼和关节的负荷,使它们暴露在过大的力和压力下,导致骨折、关节炎和脊椎病等疾病。
2. 血液和循环系统:强烈的振动会对人体的血液和循环系统造成影响。
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心脏负荷,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3. 呼吸系统:振动还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高强度振动会引起呼吸困难、气管痉挛和肺功能退化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气道疾病和呼吸衰竭。
4. 神经系统: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振动会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导致神经炎症、颤抖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为了预防振动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控制振动源:减少或消除振动源是预防振动危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采用隔振措施、提高设备的平稳性、进行振动消除等方法来减少振动源对人体的影响。
2. 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对于高强度振动环境,应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例如,可以戴上防护耳罩、眼镜和手套等来降低振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3. 进行工作坐姿调整:合理的工作坐姿调整有助于减少振动对身体的影响。
坐姿应保持舒适,脊柱和关节应保持稳定,减少振动对骨骼和关节的冲击。
4. 加强工作环境管理:在振动环境中,应加强工作环境的管理,如增加隔音、隔振设备,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等。
5.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的工作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与振动相关的健康问题。
总之,振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环境的人。
通过控制振动源、使用个体防护装备、调整工作坐姿、加强工作环境管理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振动危害,并保护人体健康。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其中之一就是振动,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振动不当使用或者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振动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振动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振动是一种机械波,可以通过物体的传递和传播。
当人体暴露在较大振动环境中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健康反应。
首先,长期暴露于强烈振动环境中会导致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疲劳和损伤,从而引发振动病。
其次,振动还可能影响人的冠心病发生率,并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有关。
此外,振动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的振动暴露还会引发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2. 对环境的危害振动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巨大的振动力量可能导致地震,给地球造成破坏。
振动还可能引起建筑物的损坏,特别是对于那些未经充分考虑震动环境的建筑。
此外,振动还会对水体、土壤、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振动对环境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振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振动的预防1. 对人体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工程措施:在设计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时,要考虑减振装置的设计。
例如,在汽车中安装悬挂系统,减少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
此外,对于机械工作场所,可以采取隔振吸震等措施减少振动的传递。
(2)人身防护:对于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振动防护装备,如耳塞、手套、靴子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减轻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3)工时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振动环境中。
工作时长一般不宜超过每天8小时,并定期进行体检。
2. 对环境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环境评估:在选择振动源的位置时,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避免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是在机械、建筑、矿山等工作场所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因素。
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继发性尘肺、骨关节疾病、听力损伤等,并且可能引发慢性病和职业病。
因此,对振动的危害进行认识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一、振动的危害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长时间、高强度的振动对人体产生的主要危害有耳聋、神经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视力、心理及心血管症状。
具体表现为头痛、耳鸣、恶心、心悸、失眠、血压升高、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
2.对人体骨骼、肌肉的损伤振动会影响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其受到持续或者间断的震动刺激。
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关节炎等疾病。
另外,振动还会导致肌肉疲劳和肌肉损伤,使肌肉功能减弱,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对内脏器官的影响振动会对内脏器官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如振动能通过胃、肠壁的振动传导,引起胃肠道运动紊乱,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此外,振动还会导致心功能紊乱,引发心血管病。
二、预防振动危害的措施1.工程控制针对振动源进行改造或者采取隔离措施。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减振装置,减少振动的传导,降低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隔离带和缓冲措施,避免振动传递到周围土地和建筑结构。
2.人工控制为防止振动对工人造成危害,应严格控制工人的暴露时间和强度,采取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轮班制度,避免长时间连续进行振动作业。
此外,还要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保护工人身体受到振动的最小化。
3.人体适应性强化通过适度地锻炼和训练,增强人体的适应性,提高抗振能力。
根据工作特点,科学制定人员轮岗和工作强度,避免工人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振动环境中。
4.个体防护对于直接接触振动的工人,可以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受到振动的影响。
另外,也可以进行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5.加强监测和评估需要对工作场所的振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振动超标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保护

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保护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振动时产生的机械波动,它可以是人为产生的,如机械设备的运转,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如地震。
然而,长期接触机械振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肌肉疲劳和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机械振动环境中,如搬运重物的工人、机械操作员等,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
持续的振动会影响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加重工作负荷,导致肌肉痉挛、肌肉酸痛等问题。
2. 骨骼和关节问题:机械振动传导到骨骼和关节,可能引起骨折、关节炎等疾病。
特别是高频率和高幅度的振动,对骨骼和关节的损害更为明显。
3. 循环系统问题:机械振动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长期接触低频振动可能引起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4. 神经系统问题:过度的机械振动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持续的振动刺激可能导致手部震颤、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二、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保护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设备设计,减少机械振动对人体的暴露。
例如,使用减振材料、降低振动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幅等。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者可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来减少机械振动对身体的影响。
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减震手套、减震鞋垫等。
3. 工作时间控制:控制机械振动暴露的时间和频率,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振动环境中。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有助于减轻对身体的负荷。
4. 培训教育:对从事机械振动环境的工作者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机械振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导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操作方法,减少机械振动对身体的伤害。
5. 定期检查:及时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关注身体是否有与机械振动相关的问题。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减轻症状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并可能导致肌肉疲劳、骨骼关节问题、循环系统问题和神经系统问题等。
通过工程控制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工作时间控制、培训教育和定期检查等综合手段可以减少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临时用振动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临时用振动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风险分析振动作业引发的潜在风险进行振动作业时,存在以下潜在风险:1. 身体损伤风险:长期暴露于高强度振动可能导致骨折、关节疾病等身体损伤。
2. 器械故障风险:振动作业工具可能出现故障,导致意外损伤事故的发生。
3. 心血管系统风险:长期振动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4. 噪音危害风险:振动作业通常伴随着噪音,长期暴露噪音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环境风险评估在进行振动作业之前,应进行工作环境风险评估,包括以下要素:1. 振动强度评估: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振动强度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2. 噪音评估:评估振动作业引起的噪音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3. 工作时间评估:评估每天、每周内进行振动作业的时间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4. 工作姿势评估:评估在振动作业时员工的姿势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防范措施为了降低振动作业的风险,请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选择合适的工作装备: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振动作业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2. 使用个人保护装备:配备员工必要的个人保护装备,如防噪耳塞、防护眼镜等。
3. 定期检查工作装备:定期对振动作业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4. 控制工作时间:限制每天振动作业的时间,并合理安排工作,减少振动作业的频率。
5.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振动作业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6. 提供适当的休息和康复措施:为从事振动作业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和康复措施,帮助其恢复身体疲劳。
以上是临时用振动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文档内容。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以确保文档符合您的需求。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施工现场振动主要是有砼振动棒、风钻、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程有砼振动棒工、风钻工、打桩机司机、推土机司机、挖掘机司机等;预防措施有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置所吸收;改革生产工艺,降低噪声;有些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振动的危害。
防止职业病危害的综合措施:在思想上认识职业病对职工的危害,设置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测定,重视职业病危害工程技术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对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在工地设置淋浴设施,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什么是振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振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指物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的往返运动。
振动有很多形式,例如机械振动、声振动、低频振动、高频振动等等。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振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由于机器设备运转时,机器内部各种元件的振动引起的。
机械振动根据振动幅度和频率,它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
振动的危害振动是有害的,它可以引起许多不良影响,例如:1. 对人体的危害振动会引起人体的疲劳感、头晕、恶心、失眠等不适。
长时间的接触振动,还会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如影响肝、脾、肾和心脏的功能,影响视力和听力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骨关节疾病和牙齿松动。
振动对人的危害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手臂振动综合症:手臂振动综合征是工人的一种病,是因为反复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手臂振动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手麻、疼痛和肌肉无力。
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冷却和麻痹等问题。
(2)跌落伤害:振动会导致人的失衡和支撑力不足,进而导致人深度和平面的跌倒,同时也会引起其他的缺陷。
(3)内耳损伤:高强度振动可以引起人的内耳损伤,从而影响听力功能,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人的平衡控制。
2. 对机器设备的危害长期的振动会对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特别是那些需要保证高精度加工的机器设备。
振动会引起很多机械部件的异常震动,进而导致机器设备的磨损累积。
严重的情况下,机器设备可能出现断裂、脱离和损坏等情况,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
振动的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振动所带来的种种危害,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当机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的维持保养,定期地清洗机器设备以去除机油、灰尘和其它杂质。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机器出现异响、震荡,马上停机检查排除故障。
对于出现磨损、损坏等问题的机器部件,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
2. 使用专业防振器材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适用于不同振动环境的防振器材,如特种橡胶减振垫、金属防振器、板弹簧等等。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振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物理现象,在很多时候给人们带来便利与快乐,例如乘坐摩天轮、跑步机等器械,或欣赏音乐、观看电影等娱乐活动中。
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工作场合,人类长久以来接触的大量振动却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本文就来探讨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振动的危害实验显示,经常接触振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在振动的环境下工作的人,容易患上一系列的职业病,包括手臂、肩膀、腰椎和脊柱的慢性损伤、神经病变、静脉曲张、肠胃道、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
这些疾病的产生,往往与振动的强度、频率、方向及工作时震动部位等因素有关。
骨骼肌肉慢性损伤长时间在振动作用下的操作工人,骨骼、肌肉等组织可能受到伤害,尤其是工作人员的手、臂、肩膀等部位,会受到较大的损伤,由此引发肌肉疲劳、骨骼痛等问题,出现肩袖损伤、腱鞘炎、旋转肌肌肉损伤等。
此外,长期在振动环境下工作,还可能诱发慢性劳损性颈腰椎病、骨质增生等疾病。
神经病变振动的长期作用还会导致神经病变。
振动作用下,经常性地摩擦触碰可以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进而产生麻木、刺痛、肌肉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相对较长时间的振动作用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神经病变,例如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尿失禁等。
静脉曲张振动作用下的长时间工作,尤其是下肢振动的工作岗位,很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这是因为,长时间的下肢震动会影响下肢的深静脉和浅静脉的曲张功能,导致两种血管的功能失调并产生相对应的症状。
如长时间的坐或站立状态下,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浮肿;在俯卧及休息状态下,下肢血压升高。
肠胃道症状长期在振动环境下工作的人还容易出现肠胃道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常规的身体活动受到振动的约束,进食不正常,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心血管系统疾病振动的长期作用还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人体长时间处于振动环境下,会出现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例如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等。
生殖系统损伤男性长期在振动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出现生殖系统问题。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本(四篇)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本1. 引言生产性振动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而产生的振动现象。
虽然生产性振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但长期暴露于生产性振动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因此,保护工人免受生产性振动的危害,预防相关职业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 职业危害2.1.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生产性振动暴露会对工人的骨骼肌肉系统造成伤害。
长期的振动暴露容易导致工人出现手臂、手部、腰背、腿部等部位疼痛和僵硬的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引发骨折、肌肉劳损等疾病。
2.2. 循环系统疾病生产性振动还会对工人的循环系统造成损害。
振动暴露可引起工人的血压升高、冠心病、中风等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
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的工人,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2.3. 神经系统疾病生产性振动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危害。
长期振动暴露容易导致工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颤抖症、周围神经损伤等。
3. 预防措施3.1. 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控制来降低生产性振动对工人的危害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可以包括采用隔振设备、降低振动源的震动、减少振动的传递等方法。
例如,在采用振动设备时,可以选择带有隔振装置的设备,有效减少振动的传递到工人身体。
3.2.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同样也是预防生产性振动职业危害的重要手段。
工人在进行振动操作时,可以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隔振手套、隔振鞋等,减少振动对身体的直接影响。
3.3. 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对生产性振动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是预防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培训,工人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工作姿势、适当的休息方法等,有效减少生产性振动对自身健康的危害。
3.4.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职业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对于长期从事与生产性振动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工人来说,定期进行体检是非常重要的。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范本(2篇)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范本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振动。
然而,长期接触过高强度或频率的振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种振动危害主要分为手臂振动病、全身振动病和噪声振动病三种类型。
手臂振动病是由手持震动工具长时间操作引起的,如电锤、电钻、钢筋剪等。
这些工具产生的低频振动会通过手臂传递到人体,长期暴露于这种振动下,会导致手指麻木、手臂酸痛、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手指抖动甚至无法控制手臂活动。
预防手臂振动病的关键是减少接触振动的时间和强度。
在使用震动工具时,应该尽量选择低振动、低噪音的工具,并且经常进行休息,缓解手部疲劳。
全身振动病是由长时间驾驶机动车辆或操作振动设备引起的。
例如,农民长期驾驶农用机械,卡车司机长时间驾驶重型车辆等。
全身振动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腰部僵硬、腿部麻木等症状。
预防全身振动病的关键是减少振动对身体的传递。
驾驶机动车辆时,应该注意车辆的悬挂系统和座椅的舒适性,经常调整座椅的位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此外,驾驶人员还应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噪声振动病是由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引起的,常见于工业生产车间、建筑现场等。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和振动可能导致听力受损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预防噪声振动病的关键是控制噪声和振动源的产生和传播。
工作场所应该采取防噪声措施,如安装隔音材料、增设屏障等,减少噪声对工人的影响。
另外,工人在工作时应该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降低噪声和振动对听力的影响。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类型的振动危害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振动危害,如高频振动引起的手臂和腿部麻木、眩晕等。
不同类型的振动危害会对人体的不同系统产生影响,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等。
为了预防振动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对于从事震动工作的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岗前培训,了解振动危害和防护知识。
其次,工作场所应该进行振动风险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改进工作方式、更换低振动的设备等。
矿山噪声与振动危害及安全应对措施

矿山噪声与振动危害及安全应对措施矿山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环境,其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噪声和振动。
以下是矿山中噪声和振动的危害及其安全风险:1.听力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听力丧失。
这种损伤可能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力损失可能会逐渐加重。
2.心理影响:高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工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长期的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发疲劳、紧张、焦虑和失眠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人身心健康。
3.语言交流障碍:高噪声环境可能会干扰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从而影响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协作。
这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4.振动危害:矿山中的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振动。
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骨骼疼痛、心血管疾病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事故。
5.安全风险:噪声和振动可能会掩盖其他重要的声音信息,如设备故障、异常噪音等,从而增加安全风险。
工人在高噪声和振动的环境中工作,可能会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为了降低这些危害和安全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降噪设备或技术,降低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
例如,使用消声器、减震器等设备,改善机械设备的密封性能等。
2.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噪声的程度。
3.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听力损伤问题。
4.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振动产生的可能性。
5.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对噪声和振动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6.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高噪声和振动的环境中。
7.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人的身体状况异常。
8.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确保信息传递顺畅,避免因语言交流障碍而引发的问题。
9.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振动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
总之,矿山中的噪声和振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高温、噪声和振动的危害与防护范文

高温、噪声和振动的危害与防护范文高温、噪声和振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可能会暴露在高温、噪声和振动环境中,如果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高温、噪声和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护。
一、高温的危害与防护高温环境会导致人体体温升高,出汗增多,血液循环不畅,出现中暑、热衰竭等现象。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还可能引起热射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应对高温环境。
1.合理的穿着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应尽量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排汗功能强的衣物,如纯棉或透气性好的合成纤维。
避免穿着过厚或不透气的衣物,防止体温过高。
2.饮食调理在高温环境下,要适当加强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多饮水,避免脱水。
同时,避免大量摄入咖啡因、酒精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热能生成。
3.适当休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定时休息,可以让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减轻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机械降温在高温环境中,可以通过机械降温来减轻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可使用空调、风扇、湿毛巾等工具进行降温。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以适时向身体喷洒适量的水,让身体得到一定的降温。
二、噪声的危害与防护噪声是指由声音引起的各种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
长时间的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听力损伤、血压升高、睡眠障碍等。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1.消除噪声源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应尽量消除噪声源。
例如,在工厂中可以使用低噪声设备替代高噪声设备;在家庭中可以选择低噪声的家电产品,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隔离与隔音在无法消除噪声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隔离和隔音措施。
例如,在工厂中可以增加隔音板、隔音门等,隔离噪声;在家庭中可以使用隔音窗、隔音门等,降低噪声的传递。
3.佩戴防护用品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或工作环境,必须佩戴防护用品来保护听力。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三篇)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1、振动的来源振动是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运动的现象。
振动按其接触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等,在生产中的振动原因主要有:①风动工具:如铆钉机、凿岩机、风铲、风钻和捣固机械等;②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锤、电锯、电砂轮等。
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以局部振动为主,局部振动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关节及听觉器官都会有损害,可能引血压、心率和脑血管血流图异常,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骨节变形、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听力下降及神经衰弱等症状,长期受强烈振动,影响还可以引起肢端血管痉挛,上肢周围神经末稍感觉障碍等,全身振动一方面可以出现局部振动病症状,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头眩晕,呕吐、恶心、耳聋、胃下垂、焦虑等症状。
3、振动的防护局部振动的防预措施,主要是:通过设备工艺的改革,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代替有振动危害的旧工艺,如采用液压、焊接、高分子粘合剂等先进工艺取代风动、铆接的旧工艺,从根本上消除振动危害,发放带有保暖和防振层的劳动防护用品,所以要注意保暖,经常进行手部温水浴和手部按摩,以减少发病机会,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振动病患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二)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尽管振动可以用于各种有益的应用,如音乐、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等,但长期接触或暴露于高强度振动下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本文将探讨振动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首先,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可能会对人体造成生理和健康的不良影响。
其中最常见的是手臂和手部的振动病,即所谓的“白手霜”。
长期从事振动作业的工人容易出现手指麻木、指头发白、肌肉萎缩等症状。
此外,振动还可能导致肌肉痉挛、疲劳和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骨折和关节损伤。
振动还可能对人体的内脏器官产生危害。
对于长时间暴露于振动环境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胃肠道问题,如消化不良和胃溃疡。
此外,振动还可以引起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如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和尿频等问题。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 神经系统:末梢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引起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的改变,造成心动过缓、窦性
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疾病,还可能引起上肢大血管紧张度 增高、脑血管改变、脑血流图异常 ➢ 低频率、大振幅、冲击力强的振动,往往引起骨、关节 的损害,如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增厚、骨刺 形成、无菌性坏死,手握力下降等
加速度越大, 振动性白指的 发生频率越高, 从接触到出现 白指的时间越 短。
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 前庭神经刺激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消化系统:分泌功能减弱、食欲减退、胃下垂 ➢ 心血管系统: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心肌缺血 ➢ 生殖、内分泌系统:月经周期紊乱,流产率增高等 ➢ 腰背痛、椎间盘脱出、脊柱骨关节病变患病率增加 ➢ 视物模糊、视觉分辨率下降、作业能力下降
第二节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一、生产性振动及其分类
➢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 以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 称为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 生产性振动。
手臂振动病
法定职业病
全身振动
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或臀 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躯干传导至全身, 频率范围在1~20Hz。 接触机会:
二、振动的危害
频率
低频振动作用于 全身时,主要影 响前庭和内脏器 官;作用于局部 时,骨关节和局 部肌肉组织受损 较明显。高频振 动对末梢循环和 神经功能损害明 显。
振幅
加速度
一定频率时,振 幅越大,对机体 的影响越大。低 频率、大振幅的 振动作用于前庭, 并使内脏移位。 高频率、低振幅 的振动主要作用 于组织内的神经 末梢。
手臂振动病
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手 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可能伴有手、臂骨关节-肌肉 损伤的疾病。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虽然适度的振动对人体有益,但过度的振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介绍振动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振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手臂和手指的危害:振动暴露在手臂和手指部位,容易引起手-臂振动综合征,即指关节和腕关节疼痛、僵硬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还可导致关节疾病和神经病变。
2. 对脊柱的危害:持续暴露于振动环境可引起脊柱疾病,如腰痛、椎间盘突出和椎体退行性变。
振动会对脊柱韧带和肌肉组织造成损伤,导致脊柱的稳定性下降。
3. 对内脏的危害: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可对内脏器官产生影响,如肠胃不适、动脉硬化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振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和血液循环产生的。
4. 对听觉系统的危害:持续暴露于高强度振动环境可导致听觉系统损害,引起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强烈振动环境还可导致耳聋。
针对振动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减少振动的传播和暴露。
例如,使用振动减少材料、减少传播噪声的隔音设施、改变工作方式等。
2. 个体控制措施:个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暴露于振动环境。
例如,采用振动吸收材料的手套、工作时使用支撑工具等。
3. 配备个人防护设备:根据具体的振动环境,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防护手套等。
4. 定期体检:对于长期从事振动相关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症状,避免疾病恶化。
5. 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从事振动作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振动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综上所述,振动的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逐渐积累的。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保护自身健康。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振动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振动的危害
1)振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较早地表现在神经系统:①大脑皮层机能减弱,如出现脑电图异常,条件反射潜伏期及运动时值延长;② 脊髓中枢受影响,可出现膝反射亢进或消失;③ 植物神经受影响,表现为组织营养障碍,如指甲松脆,或因植物神经功能被扰乱而影响到其它内脏;④ 前庭器官受影响,会引起前庭器官的壶腹背纤维细胞和耳石膜的退行改变,致使前庭功能兴奋性异常;⑤ 皮肤感觉出现紊乱,其中尤以振动感觉和痛觉的改变最明显。
(2)振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主要有:①周围毛细血管张力的改变,是振动作用引起的极其明显的体症。
振动能使周围血管神经调节机能发生障碍,使末梢血管呈现痉挛、短小,而后呈无力状态而扩张、扭曲;②受振动作用的手指掌面皮温度较正常人低2~5℃;③ 心肌能改变,最主要的变化是节律与传导系方面的异常,其中心动过缓者占受检人数的42.5%,且多伴有以窦性心律不齐。
传导系方面的异常以心房内、心室内、心房室间传导阻滞为多见。
(3)振动对骨质的影响。
骨质的改变一般发生较晚,大多数人要在强振动环境中生活4~5年才出现。
最常见的是囊样改变、尺骨矩状突和各种变形性骨关节病。
其次为末指指骨管养性破坏、肩关节周围炎、桡骨茎突炎、局限性骨质硬化、骨质疏松及外生骨疣等。
(4)振动对听觉的影响。
振动对听觉造成的损伤与噪声不同,噪声听力损伤以高频3000~4000Hz为主;振动性听力损伤则以低频125~250Hz为主。
长期的振动能使耳蜗顶部受损伤,使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发生萎缩性病变,导致语言听力下降。
(5)振动引起的人体机能障碍。
一般以性机能下降、气体代谢增加等机能障碍较为多见。
妇女则有子宫下垂、流产及异常分娩等。
三、振动的防治
振动不仅影响和危害在振源附近操作的工人,而且还会通过地面传递到远处,造成对周围环境的干扰,成为一种公害。
因此对于振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首先应确认有振动问题的地点,找出振源,了解产生振动的原因,再研究降低振动的方法,实施最有效的措施。
一般而言,解决振动问题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必须防止振动能量在振源和辐射能量的表面之间的传递;二是必须分散或减弱机器结构中某处的能量。
前者称隔振,后者称减振。
1. 隔振
隔振(vibration isolation)就是将振动源与基础或其他物体的刚性连接改成弹性连接,以隔绝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从而实现减振降
噪的目的。
2. 减振
金属薄板振动,如空气动力机械的管壁,机器的外壳,车体和船体等一般均由薄金属板制成,当设备运行时,这些薄板都会产生振动,进而辐射噪声,象这类由金属板结构振动引起的噪声称之为结构噪声。
对于这种金属板辐射噪声的有效控制方法,一是在设计上,尽量减少其噪声辐射面积,去掉不必要的金属板面;二是在金属结构上涂敷一层阻尼材料,利用阻尼材料抑制结构振动、减少噪声,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阻尼减振(vibration damping)。
阻尼是指阻碍物体作相对运动,并把运动能量转变为热能的一种作用。
一般金属材料,象钢、铝、铜等固有阻尼都小,所以,常常通过外加阻尼材料的方法来增大阻尼。
阻尼在抑制振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衰减沿结构传递的振动能量;减弱共振频率附近的振动。
什么是阻尼材料?阻尼材料就是一些内损耗、内摩擦大的粘滞性材料,如沥清、软橡胶以及其他一些高分子涂料。
采取阻尼措施之所以能够降低噪声,其机理在于:
(1)减弱了金属板弯曲振动的强度。
当金属发生弯曲振动时,其振动能量迅速传给紧密涂贴在薄板上的阻尼材料,引起阻尼材料内部的摩擦和互相错动。
由于阻尼材料的内损耗内摩擦大,使相当部分的金属板振动能量变成热能而耗散掉,从而减弱了薄板的弯曲振动。
(2)缩短了薄板被激振后的振动时间。
3. 动力吸振器
对于机械设备被某一固定干扰频率激发的振动,可通过在机械设备上附加一个振动系统的办法,使干扰频率激发的振动得以降低,称为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生产中由生产工具、设备等产生的振动称生产性振动。
在生产中接触到的振动源有:(1)铆钉机、凿岩机、风铲等风动工具;(2)电钻、电锯、林业用油锯、砂轮机、抛光机、研磨机、养路捣固机等电动工具;(3)内燃机车、船舶、摩托车等运输工具;(4)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
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均可生产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局部振动。
局部振动亦谓手传振动。
表现出对人体组织的交替压缩与拉抻,并向四周传播。
振动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性的大小顺序是: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体和脑组织。
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影响表现在:(1)引起脑电图改变;条件反射潜伏期改变;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压不稳、心律不稳等;皮肤感觉功能降低,如触觉、温热觉、疼
觉,尤其是振动感觉最早出现迟钝。
(2)40~300Hz的振动能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的改变,表现为末梢血管痉挛、脑血流图异常;心脏方面可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房内、室内、房室间传导阻滞等。
(3)握力下降(4)40Hz以下的大振幅振动易引起骨和关节的改变,骨的X光底片上可见到骨贸形成、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和坏死等。
(5)振动引起的听力变化以125~250Hz频段的听力下降为特点,但在早期仍以高频段听力损失为主,而后才出现低频段听力下降。
振动和噪声有联合作用。
(6)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产生局部振动病。
局部振动病是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亦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发病部位一般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简称白指)。
我国1957年就将局部振动病定为职业病。
影响振动作用的因素是振动频率、加速度和振幅。
人体只对1~1000Hz振动产生振动感觉。
频率在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30~300Hz主要是引起末梢血管痉挛,发生白指。
频率相同时,加速度越大,其危害亦越大。
振幅大,频率低的振动主要作用于前庭器官,并可使内脏产生移位。
频率一定时,振幅越大,对机体影响越大。
寒冷是振动病发病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寒冷可导致血流量减少,使血液循环发生改变,导致局部供血不足,促进振动病发生。
接触振动时间越长,振动病发病率越高。
工间休息对预防振动病有积极意义。
人对振动的敏感程度与身体所处位置有关。
人体立位时对垂直振动敏感;卧位时对水平振动敏感。
有的作业要采取强制体位,甚至胸腹部或下肢紧贴振动物体,振动的危害就更大。
加工部件硬度大时,工人所受危害亦大,冲击力大的振动易使骨、关节发生病变。
为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对振动危害加以控制,其主要途径如下:
改革工艺,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业,用液压、焊接、粘接代替铆接;改进风动工具,采用有效减振措施,改革工具排气口的位置;采用自动、半自动操纵装置,以减少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对接触振动的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间隔时间应为2~3年;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