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98af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b.png)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最新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最新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44a57ecc7931b765ce15a9.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走进作品了解作者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代(朝代)家。
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2、《望岳》选自《》作者,字,尝自称。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登飞来峰》选自《》,作者,字,号,人称。
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
世人称“王荆公”。
北宋著名的家、家、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4、《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5、《己亥杂诗》选自《》作者,字,号。
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了解写作背景1.理解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2)前:(3)古人、来者:(4)念:(5)悠悠:(6)怆(chuàng)然:(7)涕:(1)岱宗:(2)夫:(3)如何(4)造化:(5)钟:(6)神秀:(7)荡胸:(8)曾:(9)决眦(zì):(10)会当:(11)凌绝顶:(1)千寻塔:(2)闻说:(3)浮云:(4)望眼:(5)缘:(6)若许:(7)闲乘月:(8)无时:(1)浩荡:(2)吟鞭:(3)落红:二、理解诗歌大意三、合作探究1、《登幽州台歌》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80332fcbbcd126fff6050ba0.png)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优美的语言.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重点背诵、默写难点理解分析文中名句课型现代文阅读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作者简介:曹操、王湾、白居易、马致远2。
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3。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复习备习检查(交流)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板书课题)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研习初读课文,感知全文读诗,解决下列问题:《游山西村》:1、解析题目:题目交代的主要事件是“游”,地点是“山西村".1、ﻩ对学生的回答要适时的给予肯定或否定。
2、指导学生从文本寻求答案.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内容。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
[B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疑无路”后,“柳暗花明”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兴奋的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56f0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2.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学习目标】1.读一读:诵读古诗。
2.记一记:作者简介和重点字词。
3.品一品:品味鉴赏古诗。
【学习准备】准备课文,准备笔,一边读课文,一边听讲,一边在课文旁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读一读→记一记→品一品。
【作业设计】1.读一读,背一背下面这两首诗:《登幽州台歌》《望岳》2.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的方式,读一读,学一学以下诗歌: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尝试着在写作中引用本课所学的两首诗中的诗句。
第二课时《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学习目标】1.读一读:诵读古诗。
2.记一记:作者简介和重点字词。
3.品一品:品味鉴赏古诗。
4.比一比:通过比较学习古诗词。
【学习准备】准备课文,准备笔,一边读课文,一边听讲,一边在课文旁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读一读→记一记→品一品→比一比。
【作业设计】1.读一读,背一背下面这三首诗:《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2.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的方式,读一读,学一学以下诗歌: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秋暮遣怀》节选注陶宗亮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注】“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作为鉴湖女侠秋瑾女士的遗言而被广为传诵。
3.尝试着在写作中引用本课所学的三首诗中的名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fe8c257c1cfad6195fa7ec.png)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并学以致用。
二、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
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2.《望岳》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3.《登飞来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主持过“王安石变法”。
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学习探究《登幽州台歌》1.请大声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停顿。
2.思考: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4.从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5.假如你是陈子昂,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吟诵这首诗?试着有感情诵读。
《望岳》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望岳》,注意读准以下字音,读出节奏。
岱宗造化曾云昏晓决眦2.品析诗歌,思考:(1)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大,诗人是如何写出泰山“高大”这一特点的?讨论明确:通过“青未了”“钟”“割”“决眦”等词语、赏析,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泰山“高大”这个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诵出这种豪迈的气势。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f03870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0.png)
[教师寄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班级:姓名:小组《古代诗歌五首》第1 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并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品味诗句,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2.品味诗句,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1.走进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等。
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
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被列宁誉为“11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 30 岁时所作。
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径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做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学习过程】探究一《登幽州台歌》1.前两句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古人和来者指谁?2.后两句从什么角度来写,诗人为什么会见此景象而落泪?3.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探究二《望岳》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探究三《登飞来峰》1.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教师寄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2.如何理解“浮云”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哲理?三、目标检测用课文原句填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无忧】《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教无忧】《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344dfc8e9951e79b8927d4.png)
【名师教无忧】《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新课导入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寂寞嘛。
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诗人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chuàng)涕.下(tì)岱.宗(dài)决眦.(zì)2.作者简介(1)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伯玉集》传世。
(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6c835aa76e58fafab003dd.png)
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这五位大诗人的心灵吧!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怆.然(chuànɡ)决眦.(zì)夫(fú)足鸡豚.(tún)岱宗..(dài zōnɡ) 不畏.(wèi) 叩.门(kòu)(2)词义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同步学案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同步学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006b19f5335a8102d220ab.png)
同步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并默写五首古诗。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感情。
3.学习用语言描绘诗歌中画面。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填空。
(1)陈子昂,初著名诗人,文学家。
他论诗标榜,诗风,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有《》传世。
(2)杜甫,字,自号。
唐代伟大的诗人,与李白合称“”。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代表作有、等。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悠悠:怆然(ch uàng):涕(tì):岱宗:造化:钟:决眦:3.朗读《登幽州台歌》《望岳》,写下你的初步感受。
【课堂探究】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面问题。
1.诗人笔下的“古人”和“来者”指的是谁?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3.结合背景资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登幽州台歌》。
4.这首诗歌在形式上不够整齐,和我们之前接触到的律诗和绝句不太一样,你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形式吗?阅读《望岳》,回答下面问题。
1.用优美的语言把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写出来。
2.找出诗歌中的对偶句,体会杜甫诗歌的对仗工整之美。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诗歌的点睛之笔,请你说说这两句诗在现在又有怎样的含义?4.这首诗是青年杜甫在意气风发之时所作的一首游历、写景诗,读完诗歌,你能读出怎样的情感基调和气势?【拓展练习】1.默写《登幽州台歌》《望岳》这两首诗歌。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填空。
(1)王安石,政治家、文学家,之一。
有《》《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3)龚自珍,号,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81932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3.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
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为我们介绍了五首古代名篇,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还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水平。
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五首古代诗歌,分别是《关雎》、《咏史》、《山村咏怀》、《悯农》和《江雪》。
这五首诗歌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意境,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下面我们依次来进行细致的学习。
首先是《关雎》,这是一首西汉时期的乐府民歌。
它以南国男女的相思之情为主题,描述了关雎的凄美爱情故事。
我们需要注意到这首诗的特点是抒发情感,以及它特有的韵脚和押韵方式。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并且提高我们的音韵感。
接下来是《咏史》,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它以咏史之名,实质上是表达了对时代沧桑和壮丽人生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以及对他们的仰慕之情,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的千古流芳和人物的伟大,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
第三首是《山村咏怀》,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山村的景色,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中的山村不仅是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杜甫独特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山村人民的赞美和思考。
第四首是《悯农》,这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这首诗以农民生活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佩和惋惜之情。
通过描写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生活困境,诗人传达了改善农民境况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吁。
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关注到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一首是《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雪的景色,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江雪的纯洁和无私,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和追求的追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93ce284254b35eefd348f.png)
课题:《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主备教师:共1课时一、认知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预习成果展示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三、课堂学习研讨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课文的朗读节奏。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4.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四、当堂训练检测《登幽州台歌》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 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 __ 的感情基调。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登飞来峰》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4.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配套导学案古代诗歌五首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配套导学案古代诗歌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2bdafd51650e52ea551898ec.png)
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开耀进士。
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击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死于狱中。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课文赏析: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问题探究: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24cadaf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9.png)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古代诗歌五首》,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导入1. 谈论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特点,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 介绍《古代诗歌五首》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诗歌欣赏1. 请学生阅读《离骚》一首,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分析《离骚》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奇特的地方。
三、诗歌解析1. 请学生分组讨论《将进酒》的意义和内涵,探讨李白的创作背景和思想。
2. 引导学生分析《将进酒》中的酒文化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审美能力。
四、诗歌比较1. 让学生比较《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首诗的风格和主题,理解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启迪,培养学生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五、诗歌创作1. 分组让学生模仿《古代诗歌五首》的风格和形式,创作属于自己的古体诗歌。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效果,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室总结1. 回顾进修过程,总结《古代诗歌五首》对学生的启发和影响。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钻研古代诗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作品,拓展文学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古代诗歌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同时也能够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学生们在接下来的进修中能够不息探索,不息进步,成为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和创作人才。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2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ff2225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0e.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品味语言, 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 品味语言, 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数: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精彩开篇中国是诗的国度, 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 诗人们张目人间, 寄情山水, 人情物理, 体察入微, 或执着, 或洒脱, 或沉郁, 或飘逸, 风情万种, 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五首, 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赏读《登幽州台歌》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 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以上书论政, 为武则天所赞赏, 拜麟台正字, 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 为县令段简所诬, 入狱, 忧愤而死。
其诗标举汉魏风骨, 强调兴寄, 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伯玉集》传世。
二、背景链接:《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 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 常常提出批评意见, 不为武则天采纳, 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反而受到打击, 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 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 少谋略。
次年兵败, 情况紧急, 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
随后, 陈子昂又向武进言, 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蓟北楼, 慷慨悲吟, 写下《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38062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c.png)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练习都进行得不错,但时间上感觉有些紧张。下次我会注意控制好时间,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创作。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现代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歌之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登高》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描绘表达情感。
(4)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生哲理。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教学难点
(1)诗歌的朗读与节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价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f59a4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1.png)
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是人教版七年级最新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五首古代诗歌,包括《春晓》、《宿建德江》、《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五首古代诗歌,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五首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使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五首古代诗歌,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五首古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欣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五首古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五首古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导学案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导学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8275d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0.png)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望岳1.反复诵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
1.了解泰山位于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__________”“ __________”之称。
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__________”的美誉。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2.了解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字__________,自称__________,后人称他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
他的诗篇似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因此,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
他本人被尊为“__________”。
他与李白齐名,世称“__________”。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其中《春望》“三吏”“三别”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3.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此时,24岁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鲁大地,他被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透露出诗人远大抱负的诗篇《望岳》。
◆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五岳是指哪山吗?2.了解泰山3.了解作者4.写作背景◆活动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顺1.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和韵律。
(1)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3)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古体诗的节奏和韵律。
(4)再读诗歌,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活动三:赏析诗句,领悟诗情1.小组合作,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fce05d69eae009591bec0e.png)
17.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能说出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合作探究,概述诗情。
自主学习1.文体链接歌、行:古代诗歌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词:是唐末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名。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
它是一种配着音乐歌唱的艺术形式。
它源于诗又不同于诗。
在形式上,每首词都有词调,词的句式不像诗那样整齐,而是参差错落,有长有短,押韵也比诗灵活。
在内容上,词所反映的生活面不如诗广阔。
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而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
小令在元代又称“叶儿”。
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
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2.写作背景《饮酒》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当时这个家庭已经衰落。
他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却看不惯官场中钻营巧取的作风,终于归隐田园。
《饮酒》诗一组20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开耀进士。
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击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死于狱中。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课文赏析: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问题探究: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参考答案: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的境遇,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诗人想到宇宙浩大,个人渺小,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内心无限感慨,涕泪纵横。
“独”字,正是诗人寂寞、凄凉、苦闷的心境。
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
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前不见来者,后不见古人。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独怆然而涕下。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望岳》一、预习、自学(独立完成)(一)阅读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给下列字词注音(1)岱.宗()(2)未了.()(3)决眦.()2、掌握系列加点词的意义,帮助自己理解句意。
(1)齐鲁青未了.( ) (2)造化钟.神秀( ) (3)阴阳..割昏晓( )( )(4)阴阳割昏晓..凌绝顶( ) ..()(5)荡胸生曾.云()(6)会当(7)会当凌绝顶..( )3、熟读全诗,借助翻译书理解句意,把你理解的句意写在诗句的右面,划分节凑,掌握诗歌大意。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课堂研讨,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本诗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征?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提示:抓住各联的关键词)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归纳诗歌的主题。
(提示:运用“这首诗歌通过写……(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的句式表达。
)三、品味语言。
(1)“造化钟神秀”中“钟”字使用精当,请作简要赏析。
(2)“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作简要赏析。
四、拓展思考:《望岳》这首诗以哪个字为线索? 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五、当堂检测。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 __ _的特点,3、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中______ ____,_______ 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____ _ _____,____ ___ __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望岳》中_____ __ ____,__________ 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参考答案二、课堂研讨1、(“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2、神奇秀丽高大雄伟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广阔、景色秀美、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通过描绘泰山壮丽的景色,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4、品味语言(1)泰山是什么样子?(1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或高大雄伟)(1分),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2分)。
(2)"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3)“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或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5)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三、课堂练习1、望高大雄伟2、神奇秀丽高大雄伟3、示例: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登飞来峰》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文学常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朗读节奏: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预习测评:1.重点字词:⑴千寻:(2)闻:(3)不畏:(4)浮云:(5)眼:(6)缘:(7)最高层:2.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 。
3.《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本诗作者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三、巩固测评:1.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3、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4.对应精炼:(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