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问题分析
如何解决外贸转内销中的问题
如何解决外贸转内销中的问题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出口退税调整等政策的阻碍下,出口企业,专门是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专门大。
“出口转内销”的点子被不断提出。
在金融危机的波及下,许多外贸服装企业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纷纷进入一些服装尾货市场进行超低价甩卖。
价格低、质量又好的尾单商品,自然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也关心企业回笼了一部分资金,但对纺织服装业的整体进展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做适应了国外贸易,在做国内市场就难免会受打击,这些打击是因为他们不和谐的市场行为带来的结果。
第一,是错误的思维方式所致。
我国目前时期的外贸企业差不多是按单生产,客户要什么就按照要求生产什么,在国际市场也专门少有自己的品牌。
在如此情形下外贸企业转国内市场,按照以往国外市场的惯性,他们也只想通过一些宣传和简单的推广就让客户自己找上门来,这种情形在国内市场是专门小的。
其次,需求不同所致。
纺织品外贸国内外的市场差异专门大,企业不能以满足欧洲需求的产品来想要满足国内市场,非则必将遭受市场的冷淡。
为关心纺织业走出逆境,国家日前出台了包括《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内的多项举措,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也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一调再调,这充分反映了国家对行业的大力支持。
除了国家政策的关心,外贸企业也要认识到外贸内销的自身优劣势,并做出客观评估。
外贸企业产品不成系列以及对国内市场的资源占有不足。
与外商做生意是被动式的按单生产,不同的客户就会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技术标准,而外贸型企业的生产确实是围绕这些客户的标准进行的,没有自己的产品系列和品类。
在国内市场假如企业还等着客户来给你下单明显是不可能的。
国内市场资源包括渠道、知名度、消费群体以及公共关系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占有不仅仅是不足,而是全然谈不上占有。
然而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作为外贸型企业,相关于国内市场其优势应该存在于质量方面,国外客户对质量的严格要求造就了外贸型企业的质量提升能力。
外贸型公司的内销困惑与出路.doc
外贸型企业的内销困惑与出路-【引言】L公司是一家位于浙江的专业生产电动工具民营企业,2001年建立至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员工、3亿年销售额的的中型规模企业。
起初,L公司在国内为一些企业做贴牌生产来维持运转,由于其产品质量过硬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信赖,给他们的订单越来越多,其中也有一些国外客户的订单。
随着发展,外商也开始找他们代工生产,而自己从其中挣到的利润也比为国内企业代工要多。
渐渐地,随着业务的发展L公司开始放弃为国内企业代工,转向专为外商代工,同时国内的外贸公司也开始向L公司下订单。
就这样,L公司发展成为了一家出口外贸公司,国内市场业务逐渐萎缩(占不到销售额的5%)。
然而今天,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我国WTO 关税条款的逐步实施,L公司的产品出口获利能力迅速下降,企业发展面临着重重压力。
曾以英明能干著称的L公司董事长陈总经过一番思量,决定重回国内市场,实行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
听起来很不错,然而开发国内市场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的事情。
半年过去了,L公司的国内市场开发工作丝毫不见起色,只有投入不见产出。
L公司的陈总和高层管理人员迷惑了,面对挑剔的外商他们也没有犯过这么大的难,如今却对自己的家乡市场束手无策。
外贸型企业的内销困惑与出路在普遍意义上,只要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需求就可以获得市场,但如今的市场又伴随着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竞争、渠道、价格、业务模式等方面。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满足需求已经不能让公司轻松地获取客户和市场,要想获得市场的青睐公司还需要做到在某些方面比竞争对手优秀才行。
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被浓郁的商业气息侵染着,任何一块市场都被不同的对手霸占着,任何一个后来者想进入新市场都不再是轻而易举之事。
基于以上事实,L公司转做国内市场基本上等同于重新开发陌生市场,也必定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难过程,其困惑也可想而知。
但是,L公司的困惑绝非是他们一家公司的困惑,也许我国众多外贸型的公司都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与困惑。
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随着疫情蔓延到全球多个国家,国际贸易活动被迫按下“暂停键”。
对此,我市认真评估外贸形势,主动出击,创新思路,积极助推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为了解企业出口转内销中面临的困难问题,近日,我市组织相关部门调研了156家企业(其中:农产品及食品类46家,化工医药类19家,国际贸易公司58家,机械设备类16家,纺织服装鞋帽类17家),反馈结果显示,出口转内销面临的困难不少,多数企业对出口转内销仍处于观望等待状态。
一、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国内外产品定位存在差异,与国内消费期望存在差距。
外贸企业转内销主要难在标准,为了满足国外客户的供应商标准,一般外贸企业从软件到硬件标准都与国内不一致。
如某进出口有限公司表示,公司主营面向西方市场的男女装出口,由于服装版型、风格等差异,产品的市场定位完全不一样,而且国内市场很小,国内销售短期内很难实现。
另外,外贸企业习惯于同一规格的产品多量生产,而内销市场批量小、变化快、规格样式繁多,对于生产安排、成本控制都是巨大的挑战。
而且,一些外贸产品的设计、技术、款式属于国外客户,在国内销售需要取得授权。
外贸型企业转内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外贸型企业转内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及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已成为繁荣、文明的义乌市的代名词。
截至三月底,义乌市共有各类企业14179家(其中以外贸型企业居多),注册资本达383.45亿元。
金融危机的阴霾随着经济的复苏在慢慢散去,义乌企业“逆势创业”快速增长的势头也呈现出迅猛之势。
今年一季度,义乌市平均每天新诞生90 个个体老板、9家企业,约占浙江省的1/10。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义乌人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不久前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外贸型企业带来的直接教训是不得不学会两条腿走路,在不断巩固扩大海外订单的同时,又要放眼庞大的国内市场,要在国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从而为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为企业的产业化升级奠定基础。
虽然越来越多的外贸型企业主动或被动地都走“出口转内销”的道路。
但通过最近一次到义乌的市场调研了解到,很多外贸型企业面对似曾相识的内销市场这块大蛋糕,还是感觉像狐狸捉刺猖---无从下手。
即便是向市场和某些“高人”交了大量“学费”的情况下,成功赢得一席之地者还是渺渺无几,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有些企业在烧完大把银子之后依然不明就里甚至心有余悸,索性采取观望态度,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通过大量的走访后发现,目前外贸型企业大多数存在着产品规格不对路、产品定价不合理、组织结构不清晰、市场定位不明确、招商管理不规范及品牌意识薄弱等普遍性问题,但主要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对国内市场竞争环境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外贸型企业业务流程比较单一,主要接触的客户不是外贸公司就是外商采购,从事着简单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模式,只要产品质量过得去,又加上“微利”策略,就不怕没人要,一个货柜有点赚头就发货,既不退换货又无需售后服务,日子过得安逸自在,那种“守株待兔”高枕无忧式的经营模式已成习惯。
而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经营模式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来说国内各行各业俨然成一片不见硝烟的战场,经营者整天绞尽脑汁地在市场上奋勇搏杀,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那场景可谓另一番热闹景象。
出口产品转内销情况分析
出口产品转内销情况分析一、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的总体情况园区涉及到产品出口的企业有10家,2家通过外贸流通企业均出口正常,口罩公司目前出口产值6500万元左右,饰品有限公司出口产值120万元左右。
目前,出口存在问题转为国内销的企业有8家。
二、出口产品转内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外销企业产品出不去。
纸品企业主要生产抽纸、卷纸、手帕纸等生活用纸,因疫情受出口影响,原出口到云南、缅甸、越南等地的产品滞销,导致生活用纸日均销量仅为4万元左右,同比缩减50%左右。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首饰品礼盒,现日均产值6万元左右,出口受严重影响,原出口到欧洲、美国等地的30%产品转国内市场销售,出口量仅为总产量的35%。
2.内销市场国内市场萎靡。
由于国内外消费者审美、需求不同,开发内销市场成本较高,且存在不确定性。
又因国内消费市场急剧下滑,部分外销企业已出现内销状况不乐观。
市场销售额同期下降30%—50%不等。
3.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比较困难。
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外饰品包装盒加工,品牌是国外品牌,需求在国外市场,外贸出口主要是订单式销售,转向内销后企业缺少市场销售渠道,对市场准入、销售、结算等规则不熟悉,争取国内订单比- 1 -较困难。
三、意见和建议1.充分扩大内需,鼓励相关行业尽快复苏。
加大对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尽可能开拓市场,刺激消费,促进相关行业市场销售,推进经济良性发展。
2.多部门发力为企业渡难关。
国家层面从财税、就业、社保、金融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战略获得成功。
- 2 -。
加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成本与风险
加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成本与风险近年来,世界经济处于低速增长的调整阶段,从整体看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不少国家失业率较高,国际市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美国经济持续下滑,未来前景不明朗,欧元大幅度贬值,欧元区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希腊经济也已经濒临崩溃,日本经济结构性改革面临阻碍。
俄罗斯卢布贬值风波,乌克兰的战火纷飞,中东地区的持续震荡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
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过于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国家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问题突出,抵御资本外流冲击能力较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中国也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然而,由于受到上述国际市场不良状况影响,我国众多加工贸易企业(以下简称加贸企业)外销状况不良,企业开始将出口转内销作为企业摆脱困境的最终出路。
然而,加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却也会面临重重困难和风险。
转内销不是加贸企业摆脱困境的最优策略选择。
一、内销不利于加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从国家层面看,内销有悖于我国实行保税政策的初衷。
我国实行保税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扩大出口,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加工贸易货物内销数量过大,减少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中国有7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2013年,加工贸易内销就产生了2581亿的税收金额,仅次于关税税收。
由于加工贸易申报和内销的时间跨度较长,市场价格变幻莫测,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的时滞性为也为企业带来伺机“合理”避税的可能,这样会对海关的税收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唇寒齿亡,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带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从企业层面来看,内销不利于加贸企业的健康成长。
首先,对企业而言,危机对于有竞争力的企业总是暂时的,但对于自身就存在问题的企业,无论放在哪缺乏竞争力力。
此外,内销,对外向型企业而言,意味着企业不仅仅要改变销售策略、目标市场。
要搞好内销,企业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开拓国内市场,完善国内市场的售后服务等等方面。
外贸转内销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经贸论坛159外贸转内销的困境与对策分析程 晨 黄山学院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中国制造”畅销世界各地。
但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中国出口形势严重恶化,外贸出口企业屡屡受挫,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影响巨大,外贸出口转内销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文章从外贸出口企业转内销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总结外贸出口转内销困境的表面现象进而指出出口转内销困境的根本原因,指出解决外贸出口企业转内销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外贸出口;内销;困境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3-0159-01一、外贸出口转内销的困境分析(一)缺少自主创新品牌和品牌营销意识最近几年,国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品牌价值已经成为评价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缺少品牌营销意识是中国制造的“通病”。
大多数外贸企业都属于来料加工,外贸出口商为了迎合国外进口企业的需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只要接到国外进口商的订单,就能保证足够的利润维持生产,只用关注生产本身,不用考虑品牌。
更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大部分以“三来一补”贸易为主,没有形成品牌意识,对国外的进口商依赖程度过高,对国内市场缺少促销宣传,影响力不够。
品牌营销跟自主创新是开拓国内市场的关键,与长期从事内销的一些企业相比,外贸企业无论是营销意识还是实战经验都明显处于劣势。
(二)国内竞争激烈,销售渠道不畅我国一般外贸企业都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国内市场竞争力又弱。
例如服装出口行业一般都是根据国外采购商或者国外进口商在中国的代理或者办事处,直接销售到国外。
重点在生产环节,一些外贸企业只需严格按照外商的要求,及时生产,按时交货,对内销的批发零售很少接触。
但是当这些外贸服装行业转为国内市场时,就必须面对寻找销售渠道的问题,而且外贸出口的服装行业大都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利用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利润空间狭小,但是企业要是开辟销售渠道的话,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对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加工贸易扩充内销的建议
加工贸易扩充内销的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加工贸易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加工贸易是一种以加工为主的外贸形式,是利用多种资源、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发往加工国家(地区),再由加工国家(地区)将其处理后按合同要求出口给其他各国的贸易活动。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加工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加工贸易的利润往往较低,而且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度较高。
因此,在加工贸易中,加工贸易扩充内销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加工贸易的意义、国内外现状以及如何扩充内销等方面谈谈加工贸易扩充内销的建议。
一、加工贸易的意义加工贸易是一种多边合作的国际贸易,它允许世界各国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协同合作,利用不同国家之间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加工贸易可以将各个国家的优势进行整合,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结果。
同时,加工贸易还能够提高各国之间的互信、增进了解和加强友好合作关系,这对于建立世界和平共同体、追求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1、国内加工贸易现状中国加工贸易在外贸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贸易伙伴主要来自东南亚、欧洲和北美地区。
中国加工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端产品为主,主要涉及纺织、服装、家具、塑料制品、家电、玩具等行业。
然而,随着我国工资和环保成本的上升,国外市场竞争激烈,加工贸易日渐不景气。
部分加工企业开始面临资金困难和订单减少等问题。
此时扩充内需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
2、国外加工贸易现状国外加工贸易发展迅猛,通过构建区域产业链和跨国企业的合作,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国外加工贸易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加工内容也在逐步升级。
据统计,全球50%左右的制造业加工环节在亚洲地区完成,而中国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三、扩充内销的建议1、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在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扩充内销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加工贸易结构的优化。
加强创新、提高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是最重要的任务。
2024年我国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探析
2024年我国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探析一、加工贸易概述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从境外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后,再将成品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
这种贸易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吸引外资、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加工贸易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附加值低:我国加工贸易中,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低端加工制造,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有限。
技术创新不足: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资源环境压力大:加工贸易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对外依赖度高:许多加工贸易企业过于依赖外部市场,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会受到影响。
三、原因分析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技术门槛较低,竞争激烈,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研发投入不足,难以支撑产业的高端发展。
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部分加工贸易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国际市场风险意识不强:许多企业过于乐观地估计国际市场的前景,缺乏对风险的有效评估和防范。
四、解决办法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企业环保意识的培养,推行绿色制造,实现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国际市场风险。
五、政策建议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资金支持: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问题探析
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问题探析作者:明洁姜静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10期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外需萎缩导致出口下降,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加大了出口难度,新兴经济体国家汇率降低以及各种资源成本较低减弱了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企业内部粗放的经营模式、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较落后的管理方式等因素,都造成了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受到较大的阻碍。
2010年伊始,虽然经济有所复苏,但是基于用工荒、人民币升值预期、水煤电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导致很多企业不敢接单。
为了缓解出口压力,很多加工贸易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希望通过内销弥补外需不足所带来的损失。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全国海关加工贸易内销征税302.3亿元,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大幅下降13.7%的背景下同比增长12.6%,比2008年历史最高水平268.6亿元多收33.7亿元。
另外,2010年3月份,由国际商报新闻中心策划组织的以调查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企业生存现状为目的而进行的大型调查活动,涉及16个省市,调查结果显示49%的企业已经尝试内销,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而24%的企业认为内销并没有效果;其余27%的企业认为效果不大。
可以看到,加工贸易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时,因为销售渠道、产品设计、品牌问题、融资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障碍,不能短时间适应国内市场。
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内外贸并举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中央及地方政府积极为转内销企业搭建内外贸对接平台为减少加工贸易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阻力,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并积极为企业搭建直销平台。
(一)政策平台1.降低内销缓税利息率。
2009年3月6日,海关总署将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缓税利息由原来的6.12%下调到0.36%。
以某加工贸易企业申请内销一批保税货物为例,货物总价值28.8万元人民币,应征收税款5.75万元,按照原来6.12%的缓税利息率计算,企业应缴缓税利息6203元,利息率下调后,企业仅需支付354元。
出口转内销难点、路径及政策建议
出口转内销难点、路径及政策建议 ●陈丽芬 张 昊[内容提要] 疫情全球蔓延,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出口转内销无疑是企业自救的选择。
本文分析了出口转内销的四大难点,外贸企业借力电商构建了出口转内销的路径,并提出了促进出口转内销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 内销 电商 外贸中图分类号:F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20)8-0009-05出口转内销,狭义上指本来打算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口了,贸易商或厂家在国内销售其货物;广义上指贸易商或厂家把销售市场从国际转向国内。
2008年金融危机,国际需求萎缩,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受到较大的影响。
为缓解出口压力,许多外贸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通过内销弥补外需不足带来的损失,出口转内销成为热门。
如今,疫情全球蔓延,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再一次出口转内销,无疑是外贸企业自救的选择。
根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出口额下降6.4%,其中,出口下降11.4%。
不仅是企业奋力转型,政府业也在积极推动,4月份出口企业内销额增长17%,转型成效初显。
但是,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也并非一下子就成功,过程面临诸多瓶颈。
如今的转型与10年前的转型不同的是,外贸企业数字化升级,电商平台赋能外贸企业,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兴起,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路将走得更快、更好一些。
一、出口转内销的四大“难点”出口转内销发展了十年有余,但是一直也没真正发展起来,从外销转向内销并不是一条坦途。
产品从生产出来后顺利到达国内消费者手中需要具备几个要素:首先,产品必须有商标,未经注册的商品不得在市场销售;其次,产品要有销售渠道;第三,产品要符合国内市场标准以及消费者习惯;第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式要以国内市场为中心。
但是由于外销和内销企业关注点和销售模式的不同,从国外市场切换到国内存在四大难点。
1.建立品牌商标难大量外贸企业基本都是根据订单要求进行生产,长期以来以无牌产品或贴牌产品出口为主,国际订单对产品样式设计、加工流程、质量要求乃至原材料供应商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外向型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商标。
“出口转内销”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在考察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转内销的背景的基础上,剖析了外贸企业、国内商业企业出口转内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出口转内销”,实现内外贸对接,再造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外贸企业;内贸企业;内外贸对接;内外贸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50(2008)01-0048-04一、出口转内销的背景“出口转内销”在80年代曾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代表着资质好的企业和品质高的产品;随着80年代外贸体制改革,外贸经营权下放,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了外贸经营权,中国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Made in China”畅销世界各地,欧美国家的衣食住行等已离不开“Made in China”的影响,“出口转内销”渐渐远离众人的话题。
但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中国出口形势恶化,“出口转内销”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通过“出口转内销”,实现内外贸对接,再造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使经济运行方式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金融危机迫使出口商品转内销由于出口形势恶化,沿海地区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纷纷探索“出口转内销”。
2009年五月,深圳举办了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大外贸商品内销展--为期5天的粤(深)港外贸内销商品展销会。
随后,广东省政府主办的首届“出口转内销”博览会--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推介会,近1000家外商投资企业报名参展。
上海市商务委搭建了“外贸产品内销订货平台”、“外贸产品购销信息平台”、“外贸产品销售专柜平台”三个平台,努力做好外贸产品内销对接工作,积极帮助外贸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
与此同时,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也在积极探索“出口转内销”。
2009年春季举办的第105届广交会突然取消了多年来针对内地采购商的“进场”禁令,举办“出口转内销”专场,组织面临出口困境的外贸企业与有出口商品采购需求的国内采购商进行对接洽谈,这是广交会从1957年开始以来,广交会首次推出“出口转内销”,是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帮助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一次有益尝试,成为第105届广交会最大的亮点。
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问题探析
业把 目光转 向国 内市场, 希望通过 的 61%下 调 到 0 6 以某 加 工 物 内销 申报手 续 , 一政 策 简化 . 2 . %。 3 这 内销 弥补外 需不足 所带来的损失 。 贸 易企业 申请 内销 一批保 税 货物 了 内销 手 续 , 有助 于 企业 根 据 市 据海 关 总署 统 计 ,2 0 年 全 为 例 , 物 总价 值 2 . 09 货 8 8万元 人 民 场变 化 及 时调 整 内销 计 划 。 东 广 国海 关 加 工 贸 易 内销 征 税 323 币, 0. 应征 收税款 57 万元 , 照原 省 已于 2 0 年在 东 莞选 择 了 10 .5 按 08 0
好 的成 效 ;而 2 %的 企业 认 为 内 4 的顾 虑 , 鼓舞 了企 业 开创 内销 的 内销 纳税 大 户进 行 奖 励 , 对依 法 销 并没 有 效果 ;其 余 2 %的企 业 热 情 。 7 认 为效 果 不大 。可 以看 到 , 工 加 在 国 内销售 产 品 、 纳 销 售环 节 缴 2 实 行先 内销 后集 中补税 新 增 值 税 名列 前 茅 的企 业 , 高可 . 最
代 中 国外 贸企业 生存 现状 为 目的 时将 这 项政 策 告 知企 业 , 专 门 并 工贸 易 转 型升 级专 项 资 金 , 中 其
而 进 行 的 大 型 调 查 活 动 , 及 1 就 内销 缓 税 利 息 率 下 调 举 行 政 策 3亿 元 用 于 鼓 励 企 业 拓 展1 .9 9/.s .0 3- 5 92 1 .00 7 o: 03 6 is n1 0 5 5 .0 01 .2 i
加 贸 企出 工 易 业 _
■ 明 洁 姜 静 江 苏科 技 大 学
妇
后危机 时代 我 国加 工 贸易 企 为销 售 渠道 、产 品设 计 、品 牌 问 材 料 生 产 的产 品如 要 转 为 内销 , 业 面 临 的 问题 日益 突 出 , 需萎 题 、 资 问题 等 方 面还 存 在 较 多 必 须 先在 出 口核 销 限 期前 , 省 外 融 获 缩 导致 出 口下 降, 易摩 擦 愈演 障碍 , 贸 不能 短时 间适应 国 内市 场 。 级 外 经 贸主 管部 门批准 , 并到 海 愈 烈加 大 了 出 口难度 , 兴 经济 但 是 从长 远 的 发展 角 度 看 , 新 内外 关 核 准 和 补 交 所 涉 关 税 和 增 值 体 国家汇 率降低 以及 各种 资源成 贸并 举将 是 不 可逆 转 的趋 势 。 本较 低减 弱 了我 国加 工 贸易产 品 税, 即先 补税 后 内销 , 则视 为走 否 私 。 鼓励 加 工 贸 易企 业 出 口转 为
我国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内市场 , 消费潜力 巨大 。外贸企业开拓 国内市场 , 以内需
缓解外需不足的矛盾 , 理论上 具有一 定 的可 行性 。然 在 而事实上 , 贸企业在 国 内市 场 的开拓过 程中遇 到了一 外
合 中小型外 贸企业。其次 , 大部分外贸企业在产 品的营销
方面缺乏相关 的人才和经验 。同时 , 贸企业也缺乏参 与 外 国内市场竞争的经验 , 国内竞争力较弱 。 外贸企业 利用 国内 已有销 售渠道时 也会 遇到 障碍。 国内一些商场和超市对新产品的进驻一般要征 收名 目繁 多的通道费 , 这无 疑给外 贸企业增加了一定 的额外 成本 , 使本来就利润微薄 的外 贸企业更加 举步维 艰。另 外 , 外 贸产品的特点是大批量 、 少批次 , 而国内市场 一般要求 小
时交货 , 接单一交货 ” 是“ 过程 , 不涉及销售 环节 。然 而当 这些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时 , 就必须面对开拓产品销售渠道
作者简介 : 马许锐 (9 2一) 男, 18 , 安徽财 经大学马克恩主义 学院硕士研 究 生, 究方向 : 克思主义理论 与 当代 中 研 马
国发 展 。
3 2
对外锚贸
【 国际贸易 】
22 第 期 总 2 期 0年 5 第1 1 5
我 国外 贸企业 出 口 转 内销 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马许 锐
( 安徽财经大学 , 安徽 蚌埠 23 0 ) 30 0
[ 摘 要] 国际金 融危机 的爆发导致我 国的外贸 出口严重 受挫 , 多 出口型企业开始将 目光转 向国 内市 许
议 。
[ 关键词 ]外贸企业 ; 口; 出 内销 ; 障碍
出口转内销的相关问题
出口转内销的相关问题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快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将出口产品转为内销,以降低风险和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然而,出口转内销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出口转内销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出口转内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市场适应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各不相同,产品的设计和定价需要根据目标市场做相应的调整。
例如,对于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产品,要符合欧盟的安全和环保标准;而对于出口到亚洲市场的产品,要考虑到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
因此,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相关数据收集,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以确定产品适应性,进而进行必要的产品改进和调整。
其次,出口转内销还需要考虑到供应链的调整。
出口的产品通常需要按照一定规模进行生产和运输,而内销则可能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的供应链管理。
企业需要评估原有的生产能力和运输方式是否适应内销要求,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改进。
此外,与出口相比,内销的销售渠道和模式也可能发生变化。
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销售渠道和行业规则,与当地分销商或零售商进行合作,以确保产品能够有效地进入市场并达到销售目标。
第三,出口转内销还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品牌推广和市场宣传。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在国内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度和市场份额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原本在出口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知名度不高的困境。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品牌推广和市场宣传策略,通过广告、推广活动、社交媒体等渠道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并与当地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另外,出口转内销还需要考虑到价格竞争和成本控制的问题。
在国内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价格竞争。
许多产品市场饱和,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并考虑到成本控制。
这涉及到运营效率的提升、供应链的优化以及与供应商的谈判等方面。
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竞争力并赢得市场份额。
关于对河南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情况调研分析
326时代论坛关于对河南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情况调研分析外部环境对外贸影响总体可控,但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外贸企业加速复工复产,采取提前锁定订单、出口转内销等自救措施,带动全省对外贸易3月份由负转正,连续8个月正增长。
同时,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与国内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叠加共振,外贸型企业面临订单受影响、复产不达产、复工不复岗、经营不增收的困境。
在手订单取消或推迟。
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国外客户订单观望态度严重,不少境外客户处在停产状态,导致订单推迟或取消,同时国际商务活动陷于停滞,市场推广开发受阻。
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
一方面,企业营收下降。
国际贸易需求方临时要求降价、延迟交付货款,甚至以不可抗力为由取消合同。
另一方面,企业运营成本上升。
企业员工工资、厂房租金等刚性支出不减,防疫消杀、物流库存等成本增加。
受营收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甚至有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面临生存考验。
国际贸易“供给侧”法律风险攀升。
主要表现为因上游企业供应链中断而延迟交付或不能交付,引发合同不能如期履行的违约风险;因第三方原因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供货纠纷,以及协议签署节点能否合理预见疫情,引发的不可抗力免责的证明风险;因公共卫生疫情超出合同保险范围、理赔所需证明材料繁杂,以及赔偿数额与实际损失差距较大,引发的运输保险理赔风险。
部分外贸企业用工减少。
受订单不足、生产萎缩影响,部分外贸型企业通过削减用工人数减少支出,减员人数和比例较高企业集中在汽车制造、家具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
企业积极开展出口转内销,仍面临不少堵点难点在国际市场受阻情况下,一些企业已进行了有益的出口转内销尝试,取得一定效果。
从出口转内销的成功案例看,有三个特点:一是产品品牌优势明显,产品技术性能过硬、市场竞争力强,具有快速打入国内市场的有利条件。
二是企业超前谋划、提前布局,通过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举措,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冲击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问题分析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外需萎缩导致出口下降,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加大了出口难度,新兴经济体国家汇率降低以及各种资源成本较低使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
同时,从企业内部分析,粗放的经营模式、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较落后的管理方式等,这些外部及内部因素造成了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受到较大的阻碍。
2010年伊始,虽然经济有所复苏,但是基于用工荒、人民币升值预期、水煤电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导致很多企业不敢接单。
为了缓解出口压力,很多加工贸易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希望通过内销弥补外需不足所带来的损失。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全国海关加工贸易内销征税302.3亿元,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大幅下降13.7%的背景下同比增长12.6%,比2008年历史最高水平268.6亿元多收33.7亿元。
另外,2010年3月份,由国际商报新闻中心策划组织的以调查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企业生存现状为目的而进行的大型调查活动,涉及16个省市,调查结果显示49%的企业已经尝试内销,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而24%的企业认为内销并没有效果;其余27%的企业认为效果不大。
可以看到,加工贸易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时,因为销售渠道、产品设计、品牌问题、融资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障碍,不能短时间适应国内市场。
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内外贸并举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中央及地方政府积极为转内销企业搭建内外贸对接平台下表统计了2009年中央及地方政府为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搭建的一系列平台举措(去掉)。
资料来源:由国际商报、网上资料搜集整理而得。
二、商务部、海关总署、地方海关、地方政府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1.2009年3月6日,海关总署将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缓税利息由原来的6.12%下调到0.36%。
2.商务部出台促进内外贸融合、引导出口转内销政策;海关总署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实行“先内销后集中补税”新政;海关全面组织开展对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域盘库检查,加强内销征税指导和服务规范申报。
3.南通、苏州、淄博等地海关允许加工贸易企业以最低额度并用银行担保的方式缴纳风险担保金,对其内销进行辅导,建立内销预审核销制度,实现内销审核“及时申报、及时出单”,实行先内销月度集中补税措施。
4.广东推出五大举措促进外企扩大内销。
5.广东各地、各有关部门广泛宣传加工贸易转内销的有关政策,及时总结推广相关经验,全力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
6.广东省财政计划拿出10亿元设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对建立内销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奖励;选取300家企业作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企业,从推动自主创新、建立品牌、拓展内销市场、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低端环节有序转移等方面重点推动转型升级。
7.中国建设银行开发“内贸通”系列产品,帮助外贸企业更好地开拓国内市场。
8.2009年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同时,凡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均一律取消。
另外,国家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扩大消费能力与范围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这些支持与鼓励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作用巨大。
三、加工贸易企业面对国内市场遇到的突出问题——内销渠道面对国内市场,加工贸易企业仍然遇到了诸多问题。
由于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营方式是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在国内没有品牌,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不高;国内信用体系建设不足,企业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极易导致加工贸易企业资金链断裂;内外贸制度存在很多差异,出口产品内销需办理的手续繁杂;内地市场的不规范经营,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假冒、山寨现象对内销产品冲击较大;内外销产品定位有差异,国内消费水平不乐观等。
其中加工贸易企业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现成的销售渠道,渠道给企业内销带来的影响主要如下:1.品牌的缺失致使产品无法进入大型商超等零售终端由于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从事三来一补业务(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出口的产品大都没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在中国,产品没有商标是无法进入商场进行销售的,所以如果加工贸易企业想通过大型商超进行内销,第一步便是注册商标,在我国注册一个商标需要两年,时间跨度太长,对于急于内销的企业是一个挑战。
2.地方保护壁垒使产品跨界销售受阻国内一些地区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考虑,往往维护本地开发商、倡导购买本地产品、实行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行为,同时,在产品标准方面,各地往往有不同的细化规定,一个地区为保护本地品牌,常常借助市场监管部门的强制手段,打击当地市场上其他地方的产品。
这些短视行为一方面阻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和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增加了转内销企业的隐性成本,既无法结算,也无法预期。
3.企业融资能力较差,建立销售渠道困难很大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主要资金供给方即各大商业银行不愿意以中小企业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因为中小企业一般缺少抵押物,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而且中小企业趋高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也让众多银行不愿冒险。
同时,销售渠道存在大量应收款问题和高昂的渠道费用问题,资金占用周期长,整个供应链的沉淀成本较多,这对资金不足的外贸企业更是严峻的考验。
4.国内市场相对成熟,渠道终端竞争较激烈习惯了定/订单生产经营的加工贸易企业在面对国内这个陌生的市场时,往往会陷入另一种竞争——市场营销的竞争。
由于以往的销售模式,加工贸易企业缺乏市场营销意识,国内市场品牌、营销人才、渠道资源、产品组合、商业模式等无法与一直从事内销的企业抗衡,导致渠道终端的竞争更加激烈。
四、对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渠道建设的建议(四、五两部分标题格式不同?)根据以上的分析,加工贸易产品面对内销市场困难重重,加上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有限,所以把产品低成本地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是渠道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
基于这个原则,对致力于转内销的加工贸易企业提出以下渠道策略。
1.与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战略相结合。
近年来,国内大型零售企业不仅追逐区域差异化的销售,而且非常重视自有品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与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对接,可以为融资能力较差、无力创建自主品牌的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找到继续贴牌生产的出路。
沃尔玛的自有品牌包括十几个品牌的数千种商品,这些商品比销售的同质量其他品牌商品价格要低15%至20%,金融危机之后,沃尔玛已与国内近500家外贸企业进行洽谈,提出让这些外贸企业给沃尔玛贴牌生产自有品牌商品,这将产生十分巨大的双赢的利润空间,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尝试这种模式,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2.自建销售渠道。
主要是特许经营或特许加盟的方式。
这两种方式具备市场覆盖迅速的独特优势,也有利于避免企业前期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过多带来的风险。
如福建众多外销服装企业近年来就采取了特许经营的模式,通过吸引投资商加盟,以较少的资金拓展国内营销网络。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企业还应开设直营终端,以便迅速找到市场的差异性,并及时调整产品方向和行销策略。
要注意的是开设直营终端数量不一定很多,但一定要精,要有代表性,能符合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能反馈出一个市场的特性。
3.创建渠道联盟战略。
即多家加工贸易企业统一宣传、集体亮相、互相补货、整体配套,在生产研发上加强合作,形成社会化、市场化、开放式、全方位、多功能的交流合作平台。
联盟战略一方面扩大了加工贸易企业的渠道话语权,获得渠道资源与消费资源的关注,快速打开内销市场。
另一方面,也能推动整个产业的集聚发展,获得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布局方面的政策考虑。
在这方面,已有出口企业进行了尝试。
例如广东45 家外贸服装企业成立了广东外贸服装品牌联盟,试图为联盟伙伴提供以战略品牌管理为核心、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和开发支持,以全面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取得消费者认可,争取更多的渠道话语权。
4.利用电子商务,搭建网上购物平台。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掀起网上购物热潮,不少企业已相继推出独立的网上商城。
据商务部预计,未来10年,将有70%的贸易额通过电子交易完成,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商业经济模式。
通过阿里巴巴、淘宝、百度等大型网站专为中小企业搭建的B2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在线交易)以及B2C(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在线交易)电子商务平台,运用博客营销、视频营销、邮件营销和事件营销等现代营销手段,可以节约经营成本、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还可以迅速实现品牌建设。
同时,随着3G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线搜索、无线购物等成为可能,无线网址对手机上网操作的简化极大地推动了手机上网的普及,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互联网凭借每个手机号码对应一个真实用户的特性,将成为企业进行精准营销的首选媒体。
不少服装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手机营销的独特之处,开始纷纷注册无线网址,在无线网络世界树立自身的品牌。
5.借助全国批发市场的渠道。
企业在认真研究内销市场信息和内销需求的同时,可以考虑全国非常成熟的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都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其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城乡,而且有的还直通国际市场,这是一个难得的销售平台,加工贸易企业与这些批发市场联营,既可以设立自己的批发窗口,也可以委托批发,一些外销产品或外贸尾单产品(指企业在经过订单生产、批发、零售、出口、代理等渠道与环节后出现的剩余产品)或生产的内销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渠道销往全国。
如浙江义乌、江苏常熟的中国外贸内销中心、北京南城木樨园商圈的批发城等。
6.挖掘农村市场。
目前,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消费也存在很大差异,未来快速的(去掉)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将会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推动力。
2009年,农村商品零售额增幅首次超过城市,足以说明农村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2010年4月22日,商务部发布的《2009/2010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报告》中也指出农村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同时,在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下,中央和地方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把部分高档消费产品如电冰箱、小轿车等推向广大乡村,还通过减免税收或税收返还的政策办好农村集约区域建设,逐步缩小城乡的差距。
加工贸易企业应响应国家扩大内需号召,踊跃参加产品下乡活动,先入为主、迅速占领农村市场。
五、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过程中政府可进一步实施的政策措施加工贸易企业的良性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从政策层面上,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国家可进一步推行以下措施来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