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丧葬习俗(1一10)
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满族的葬俗和禁忌
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满族的葬俗和禁忌葬俗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
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
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
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
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
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
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
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
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
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
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
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
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
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
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
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
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
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满族禁忌较多。
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
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
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
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
"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
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北方农村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建国之后,虽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
(1)准备“后事”人生百岁总有一死。
当人老年迈以后,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身后用物。
最主要的一是棺材,二是寿衣。
当地习俗,这两样东西一般都在老人生前准备好.过去备棺材,木材以柏木为最好,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
寿衣要备衣、裤(裙)、鞋、袜、帽,衣裤应有棉有单,寿衣颜色多为红、蓝,忌黑、忌花.这些备用物品看似不吉利,但谁都不忌讳。
有些人家准备的早,结果多年死亡不至,到另一世界的衣物、“房子"只好仍处在备用中。
(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身边,否则为不孝。
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
凡重要的亲戚应当多次探望病人。
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3)弥留之际与初亡时的处置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
气断,全家举哀。
入敛时,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棺头点一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曰“老盆"灵房门口搭棚,曰“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4)着孝孝布白色,.儿子剃头,戴斜角孝帽,帽订麻匹,谓之“披麻”;腰束茼绳拖地,谓之“拦腰绳”;赤足穿草鞋,手执柳木哀杖,哀杖裹以指魂纸。
儿媳披发,顶褡头,束腰绳,穿草鞋.女儿戴孝同儿媳。
侄辈戴平角孝帽,孙辈戴“柿花”孝帽。
吊客中闺女婿、侄婿束孝带,戴平角孝帽;孙婿、外孙婿束孝带,戴“柿花”帽;其余一律戴平角孝帽。
(5)送汤当地叫“泼汤”。
临沭地方人死之后,一般三日而葬。
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
哈尔滨 丧葬 流程
哈尔滨丧葬流程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省会。
在哈尔滨,丧葬流程是一项庄重而严肃的仪式,它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下面将以人类的视角,描述一下哈尔滨的丧葬流程。
一、丧葬前的准备当一位亲人离世后,家属会立即通知亲友,准备告别仪式。
他们会购买花圈和祭奠用品,准备好服装和遗体保护用具。
同时,家属还会联系殡仪馆和陵园,安排好告别地点和时间。
二、告别仪式在告别仪式上,家属会邀请亲友前来悼念逝者。
告别仪式通常在殡仪馆举行,家属和亲友会聚集在灵堂前。
家属会将逝者的遗体放置在棺材中,摆放在灵堂的正中央。
亲友们会依次前去瞻仰遗容,并向逝者表达哀思。
在告别仪式结束前,家属会发表悼词,回顾逝者的生平和贡献。
三、出殡仪式出殡仪式是丧葬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约定的时间,亲友们会聚集在殡仪馆门口,准备送别逝者。
家属会雇佣专业人员抬着棺材,慢慢走出殡仪馆。
亲友们会在逝者的灵柩前列队,高举花圈和纸钱,为逝者送行。
随着行列缓缓前行,亲友们会不时地低声诵读经文,以祈福逝者安息。
四、火化仪式到达陵园后,家属会将逝者的灵柩送入火化室。
火化仪式通常在家属和亲友的见证下进行。
家属会在火化室门前摆放祭奠用品和纸钱,祈求逝者在来世得到安宁。
随后,工作人员会将灵柩送入火化炉,家属和亲友们会目送着逝者的最后一程。
五、骨灰安葬经过火化后,逝者的骨灰会被装入骨灰盒,家属会选择合适的墓地进行安葬。
在安葬仪式上,家属和亲友会聚集在墓地前,进行祭拜和祈祷。
随后,工作人员会将骨灰盒放入墓穴中,家属会撒下泥土,完成最后的告别。
丧葬流程是一项充满敬意和感慨的仪式,它让人们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告别逝去的亲人。
在哈尔滨,人们严肃对待丧葬流程,尊重逝者,表达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种庄严而庄重的仪式,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生死的无常,珍惜眼前的亲人和生活。
东北骨灰盒下葬流程及注意事项
东北骨灰盒下葬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东北骨灰盒下葬流程及注意事项在东北地区,骨灰盒下葬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东北的丧葬习俗(二)
东北的丧葬习俗(二)东北的丧葬习俗(二)一、戴孝停灵之后,首先孝男孝女们由上了年纪的老人(懂得撤孝布的老年人)撤孝。
不论满族还是汉族,无论披麻还是带孝,必须要按以下的规矩去戴孝,绝不可乱带。
亡人是男的,戴孝应左短右长,亡人是女的,戴孝应右短左长。
扎腰的,亡人是男,孝男孝女不分男女都要扎腰左边。
亡人是女,都要扎腰右边,也就是短的不在了,戴孝是晚辈的孝意,平辈不用戴孝,父母走一个长短要差八寸,父母都走了孝布要差八分,决不可带齐孝,那样是犯重丧,除非两个老人一齐死的,(死在一天了或一齐出殡这样可以戴齐孝),切忌、切忌。
戴孝过去有很多讲究。
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
只要能戴孝就行了。
但是家族也应穿着素装,儿女们要带重孝,必须戴在头上的,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红布,重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蓝布条,以视区别,其他族人男的系在臂上男左臂,女的戴在头上。
二、灵幡灵幡又称引魂幡,招魂幡,为亡人引路去西方极乐世界。
下面介绍一下灵幡的制作方法,(一)、怎样从灵幡上区分故人年岁大小?凡不超过60岁故字前加世字。
60---70岁在故字前耆字,70----80在故字前写耄字,80----90岁在故字前写期颐二字。
如某人父是48岁故去的其灵幡上应写“世故”先考----内行人一看便知是60岁以前去世的。
(二)、怎样从灵幡上区分出所故之人是男是女?1、在灵幡中间和两边的飘带最下边来区分。
要求是:男剪箭头,女剪凹。
男的在最下边剪五个箭头;女的在最下边剪出五个豁口。
2、灵幡中间飘带的中间,要“男剪圆形、女剪方形”。
取天圆地方之意,男剪13个圆形,女剪14个方形。
男单女双。
比如故父名叫王占和,终年58岁,可写成:“世故显考王公讳占和之引魂幡”。
幡字必须落到生字上。
3、怎样写灵幡?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字。
比如下边这个灵幡的飘带: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玉女送西方驾鹤西游。
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从金字起“生旺墓绝”念到最后那个字使占上“生”。
农村丧礼习俗,15种丧礼流程全揭秘,路祭、泼汤只是其二!
农村丧礼习俗,15种丧礼流程全揭秘,路祭、泼汤只是其二!在农村,地域的不同,农民对丧礼习俗的考究也多有差异,毕竟“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今天我们就主要说一下在北方地区丧礼的习俗。
众所周知,丧礼是一个人存于世间的最后一个仪式,也是众子女表达孝敬的一种方式,古人以“孝”治天下,但在如今的农村,“孝”依旧是考虑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之一!今天我们就讲讲关于农村葬礼的一些仪式。
一、倒头纸。
在农村,当家里老人过世,首先要将他移动到厅堂,并且将脚朝内,头朝外,在床头处放“老盆”烧纸!这就是处死后要烧的“倒头纸”!二、入殓。
在农村,过去实现的土葬多用棺材,因此在入殓时,在我们农村要让老人口中有饭,或者用一些古币或玉石放在口中。
三、告庙。
村中老人过世后,忙客不用请,听到鞭炮响自然到,如果过世的是女方,要倒头时给“娘家至亲”报信,而孝子会去祖坟报信,也就是我们农村所说的“告庙”或“引魂”!四、报丧。
如果女方去世,孝子会先向故人的“娘家”报信,而娘家人也会立即扎好“牌坊”来到吊唁!但是对于一般的亲戚,在第二天孝子会逐一报信,一般情况下,孝子报信不能进门,并扣头报丧!五、破孝。
在农村所谓的“破孝”就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做“孝帽”和“孝服”,在我们农村,鞋子也要用白布敷一层!其中,男子多为“羊角帽”,女子多用白方巾裹头!六、设灵棚。
为了方便宾客吊唁,常在厅堂门口设灵棚,众孝子分跪于两侧。
灵棚正中设案桌,放祭祀用的贡品!七、请厨。
在农村,老人过世,一般要三天的时间,在发丧的时候,亲戚前来,主家要管一顿饭,在我这俗称“豆腐汤”!随着农村移风易俗,现在的农村,很少有用鼓乐手的了!但是,请厨却依然存在。
八、泼汤。
在发丧的前一晚上,长子拿着引魂幡,后面孝子会抬着半桶面汤,沿路泼洒!九、破土。
在农村,在发丧的这一日清晨,众孝子一起去选定的坟地,由长子起前三楸土,以后的由忙客代劳,挖坑打穴!十、起灵。
也就是丧葬仪式的开始,亲友送老人最后一程,一般亲近的要行“九头十八揖”,待所有亲朋仪式完成后,仪式正式开始,在我这说是“出丧”!十一、摔老盆。
东北丧葬民俗——出黑殡葬
东北丧葬民俗——出黑殡葬殡葬在东北丧葬民俗活动中,有一个词具有特殊含义,那就是“出黑”。
一些人听过,但是并不是很明白,今天就来聊聊出黑的那些事。
东北地区特别是农村,遇到有人去世,必然去请“出黑先生”,其实“出黑先生”所指的就是“阴阳先生”,而且只有阴阳先生自己才能说出黑这个词,出黑这个词的主语便是阴阳先生。
农村管阴阳先生操办丧葬事宜称为“出黑”。
阴阳先生并不像小说和影视剧描述的那样无所不能,阴阳先生就是通过学习和传承,从事丧葬民俗、风水等等工作。
在东北地区,阴阳先生进行出黑(即替家属操办丧葬仪式)时,需要做以下工作。
一、入殓、发丧将亡人遗体装入棺材称为“入殓”,入殓分大殓和小殓。
大殓是装入棺材,又称“黄金入柜”,小殓是将遗体停放在拍子(农村以前采用门板做拍子)上。
大殓需要看时辰,选择吉时入殓。
人即将去世,抬入棺材,在棺材里咽气,称作“走马入殓”。
入殓以后进行发丧,发丧事宜很多,例如灵棚、吊孝、鼓乐等等。
二、殃榜、引魂幡阴阳先生需写殃榜贴在丧者家正门,殃榜上写明去世日期时辰、亡人享年几何、发丧事宜等等,以便吊唁亲友参加发丧事宜。
阴阳先生还需要为亡者制作引魂幡,用于出殡使用。
三、开光、开明堂、刹扣开光,一则是检验亡人是否真正去世,没有生还的可能;二则是为灵魂开光,免得到阴曹地府以后是瞎子、哑巴等等。
开明堂,是指标明此棺材装殓的是何人。
刹扣,是指盖棺定论,对一个人一生的终结。
四、送行拖魂拖魂是将灵魂送走,让其远离家乡,了却人世间的挂碍,顺利走向阴间。
送行是将灵魂送往阴曹地府,并为其焚化一路所用的东西。
最具代表的就是男子烧马,女子烧牛。
送行的时候,儿子要为亡人指明路,告诉母亲或父亲走西方大路明光大道。
五、辞灵上祭出殡前一天晚上,要举行辞灵上祭仪式。
辞灵上祭仪式包括:宣祭文、报鼓、鸣号、拜灵送灯、哭七关、上祭菜、上外供、烧十八包、烧关门纸等内容。
在东北地区最出名的就是祭菜当中的“十二属相”,均用面制作,然后上色。
东北的丧葬习俗(三)
东北的丧葬习俗(三)东北的丧葬习俗(三)一、挂孝在东北一带地区,丧家在大门悬挂烧纸制作的岁头纸,是用纸条做成的,如果夫妻死一个在纸条上剪一个豁牙,如果夫妻都没了,纸条上要剪两个豁口。
用麻绳每三张一个扣,纸条数是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地,最上一条,最下一条,当中都是三张夹在一个扣里最后不够三张,余二或余一都夹一个扣里,最上一张代表天,最下一张代表地,这就是“倒头纸”也叫“过头纸”。
并且用亡人的性别的不同来决定悬挂这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是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亡人的寿数、是男是女。
也可以在大门外张贴讣白在白纸上写明死者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卒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
二、报丧亡人咽气以后,丧家要给不知道的亲戚朋友报信,报信人要来去急速,亲属接到报信后,立即换素衣奔丧,进门宜跪下、扣头、大哭,这叫哭头路,丧家的儿孙跪迎,扣头还礼,这时不讲辈份,有时丧家找支客人带家人到左右邻居家找劳忙的,家人不能戴孝去,进人家门,要扣头,然后说明情况。
三、报庙报庙也叫送浆水,丧家在出灵前,每次吃饭前,都要送一遍浆氺饭,一个烧氺的壶,里面放三勺氺,放一点米饭或干粮都可以,灯一个,找一个年岁大一点的,给拎壶提灯在前边带路,后面跟着戴孝的人,按辈分大小排列,辈份大的在前,辈份小的在后边,每人手拿一根香,一手拿三张纸,乐队在后边跟着,去庙上,如没有庙用三块砖立个庙(在村外,东北和西南方向上),来到庙前,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将浆氺饭倒在庙前,将灯放在庙上,把个人手里的纸放庙前,将香都扔里点火烧,烧完拎壶将灯再拿回,以便下次再用。
报庙时,亡人女儿去时,要哭道。
乐队奏乐,回来就不用了。
四、每天晚上,一切完事,要烧关门纸,以是一天的结束。
北方民众丧葬礼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该县的丧葬习俗有所创新,但农民家庭在举行丧葬仪式时仍然普遍遵循与历史同步的传统习俗。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些北方人的葬礼仪式。
①为“葬礼”做准备的人会在100岁时死去。
当一个人老了,他或他的其他家庭成员必须为他准备东西。
最重要的是棺材和裹尸布。
根据当地习俗,这两样东西通常是在老人去世前准备好的。
过去,柏树是制作棺材的最佳木材。
床单越厚,棺材越大越好。
裹尸布应配有衣服、裤子(裙子)、鞋子、袜子和帽子。
衣服应该有棉布床单。
裹尸布的颜色主要是红色和蓝色。
黑色和花是不允许的。
这些备用物品似乎不吉利,但没有人害怕它们。
有些人提前做好准备,导致多年死亡,衣服和“房子”不得不保留到另一个世界。
(2)老人重病期间的礼仪和习俗在病人重病期间,他们的孩子必须陪伴他们,否则就是不孝。
亲属必须带礼物来探视,否则如果病人死亡,他或她就不能面对死者及其家人(不知道的人除外)。
所有重要的亲属都应该多次看望病人。
当病人病危时,病人的家人应该通知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以免事后“抱怨”。
(3)在临死前,孩子们应该保护自己的身体,剪头发(女人梳头),洗脸,洗脚,看裹尸布。
全家人哀悼他们失去的呼吸。
在折叠的时候,死者的脸被黄色的纸覆盖,这种纸被称为“脸覆盖纸”。
嘴里含着铜或硬币意味着“捂着嘴”,背上铜或硬币意味着“背上钱”。
手持串小蛋糕,称为“狗蛋糕”,小蛋糕的数量等于死者的年龄。
棺材顶部点燃一盏黑瓷灯,称之为“引魂灯”,棺材停下来时,里面放一个陶盆烧纸。
它被称为“老盆地”和“彭羚”。
帐篷里摆了一张桌子来举行祭祀仪式。
医院大门外,有一张“灵魂纸”。
白皮书的数量等于死者的年龄。
(4)孝布白色,儿子剃了光头,戴了一顶斜顶帽,点了一匹大麻马,叫做“穿大麻”。
在腰部绑一根绳子拖地板,这种绳子叫做“中间绳子”。
赤脚穿着凉鞋,手里拿着柳条哀悼手杖,手杖被灵魂纸包裹着。
儿媳妇穿着头发、腰带、腰绳和凉鞋。
女儿戴孝和儿媳妇。
侄子们戴男童短孝帽,孙子们戴柿子花孝帽。
吉林丧葬习俗(转载的)
吉林丧葬习俗(转载的)丧葬礼俗,简称丧礼或葬礼,是一个人在生命的尽头,由亲属、邻里、友好对其进行哀悼、纪念、评价的仪式,反映出人类特有的处理死者的信仰和习俗。
旧中国吉林省盛行土葬,承袭汉族自古重视丧葬祭祀的礼俗,葬仪繁缛,比之婚礼尤甚,其中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及各种迷信、禁忌,比较普遍。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葬俗进行了较深刻的改革。
一、汉族丧葬礼俗旧时,吉林汉族丧葬仪式大体可分六个程序。
(1)停尸(小殓)。
病人将死,家人架木板于堂中,停尸其上,谓之灵床。
吉林土话叫:“排(Pai)子”。
“排子”设置的高低,由死者年龄大小、辈份高低来决定。
60岁以上,儿女双全,无老人在世者,“排子”一般略低于火炕炕沿;上有老人在世,或年龄未满50岁者,“排子”略低于前者;无儿无女或年龄较小、辈份较低者,一般只有一尺左右高。
排子必须用独木板做,不能拼接,还必须在死者未咽气前将其抬到排子上,不能死在炕上。
死者所穿寿衣(7或9件)宜用素色,不许穿缎子衣服(怕断子绝孙)、花衣服(怕晚辈出“花子”,即乞丐)或有“卐”字图案的衣服(“万字不出头”,怕死者灵魂走不出去)。
穿衣要单不要双,棉、夹、单衣都要有,只不许穿皮衣。
其中有一件旧衫搭在死者身上,以供招魂及施舍外鬼。
所有寿衣都不带领子带子,怕带领了晚人去。
死者男子戴黑便帽。
女子不戴帽,额上缚青丝带一条,前缀红石头。
枕一般枕头。
讲究人家要用荷叶枕(两头的枕顶绣有荷花)或鸡鸣枕(象公鸡似的两头翘起,成钝三角形)。
寿鞋底上也有乡俗,女的绣莲花或牡丹,男的纳成梯形,便于死者上西天。
死者用白被单、黄褥子(红里),取意铺金盖银,黄金入柜。
死者面朝西方,上盖白布或青布,口中含两个(或一个)铜大钱(称“压口钱”,系于红丝的两头,便于取出);胸上压一小碟(也有用块铧铁者,严禁猫狗从灵下走过,怕借气炸尸),左手握馒头,右手拿鞭子(女的拿烟袋)。
灵头设丧盆,烧倒头纸,再供一碗倒头饭(半生小米饭),上插3根秫秸棍,顶上缠有棉花,俗称打狗棒。
北方农村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xx之后,虽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
(1)准备“后事” 人生百岁总有一死。
当人老年迈以后,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身后用物。
最主要的一是棺材,二是寿衣。
当地习俗,这两样xx 一般都在老人生前准备好。
过去备棺材,木材以xx为最好,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
寿衣要备衣、裤(裙)、鞋、袜、帽,衣裤应有棉有单,寿衣颜色多为红、xx,忌黑、忌花。
这些备用物品看似不xx,但谁都不忌讳。
有些人家准备的早,结果多年死亡不至,到另一世界的衣物、“房子”只好仍处在备用中。
(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身边,否则为不孝。
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
凡重要的亲戚应当多次探望病人。
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
(3)弥留之际与初亡时的处置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
气断,全家举哀。
入敛时,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棺头点一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xx期间焚纸用,曰“老盆”xx房门口搭棚,曰“xx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4)着孝孝布白色,。
儿子剃头,戴斜角孝帽,帽订麻匹,谓之“披麻”;腰束茼绳拖地,谓之“拦腰绳”;赤足穿草鞋,手执xx哀杖,哀杖裹以指魂纸。
儿媳披发,顶褡头,束腰绳,穿草鞋。
女儿xx同儿媳。
侄辈戴平角孝帽,xx辈戴“柿花”孝帽。
吊客中闺女婿、侄婿xx带,戴平角孝帽;xx、外xxxx带,戴“柿花”帽;其余一律戴平角孝帽。
(5)送汤当地叫“泼汤”。
xx地方人死之后,一般三日而葬。
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
北方葬礼流程
北方葬礼流程北方葬礼是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仪式,它承载着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北方地区,葬礼流程通常分为送别、告别、下葬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程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北方葬礼的流程。
送别环节。
在北方地区,葬礼通常在逝者家中或者殡仪馆举行。
在送别环节,亲友们会依次前来瞻仰逝者遗容,并向逝者表达最后的哀思和告别之情。
送别环节是对逝者最后的致敬,也是亲友们最后一次与逝者相见的机会。
在这个环节中,人们通常会默哀,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告别环节。
告别环节是北方葬礼中最为庄重和感人的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亲友们会共同举行追悼仪式,悼词和挽联也会在这个时候诵读。
悼词是对逝者生平的回顾和悼念,它承载着亲友们对逝者的深情厚意;挽联则是对逝者的追悼和祝福,它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祝愿。
在告别环节中,亲友们会共同祭奠逝者,献上花圈和鲜花,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祝福之情。
下葬环节。
下葬环节是北方葬礼中最为悲痛和隆重的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逝者的遗体会被送往墓地,亲友们会随行送别。
在墓地,祭司会主持下葬仪式,亲友们会共同祭奠逝者,为逝者祈福。
下葬环节是整个葬礼中最为感人和悲痛的部分,它代表着逝者的最终离去,也是亲友们最后的告别。
总结。
北方葬礼流程包括送别、告别、下葬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程序。
在整个葬礼过程中,亲友们会共同祭奠逝者,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祝福之情。
北方葬礼流程庄重而感人,它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北方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情感表达方式。
愿逝者安息,愿亲友们能够在悲痛中得到慰藉。
东北丧葬重丧流程
东北丧葬重丧流程在东北啊,这丧葬重丧可是有一套独特流程的呢。
一、知晓重丧。
要是家里有人去世了,而且被判定为重丧的情况,那这气氛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凝重。
啥是重丧呢?一般就是说家里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接连的丧事发生这种不好的兆头。
这时候啊,家里的长辈或者懂行的人就会特别重视起来。
二、准备工作。
1. 找阴阳先生。
这可不能含糊,得赶紧找个靠谱的阴阳先生。
这阴阳先生就像是个“丧葬专家”一样。
他来了之后呢,就会开始各种查看,看看日子啊,看看家里的布局啥的。
这时候全家人都得听他的指挥,毕竟大家都希望能把这事儿处理好,让去世的人安心走,也让家里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
2. 丧葬用品。
那丧葬用品可就得比普通丧葬准备得更细致喽。
像纸钱啊,就得准备得特别充足。
因为重丧的情况下,大家觉得可能去世的人在那边也需要更多的打点呢。
还有香烛这些东西,质量都得好一些的。
棺材呢,也是要选那种质量好又符合一些传统讲究的。
3. 通知亲友。
通知亲友的时候也有点特别。
得把重丧的情况跟亲友们说清楚,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亲友们一听是重丧,也都会特别重视,来帮忙的时候也会格外谨慎。
而且有的亲友可能还会带来一些他们知道的化解重丧的小方法或者是特别的祭品啥的。
三、葬礼期间。
1. 守灵。
守灵的时候可不像普通守灵那么简单。
守灵的人啊,得更加虔诚,心里得一直念着去世的人。
而且要按照阴阳先生说的,在特定的时间做一些仪式,比如在某个时辰上香,还得念叨一些特殊的话,像“您安心走啊,家里都好,别挂念”之类的。
2. 葬礼仪式。
这葬礼仪式就更讲究了。
送葬的队伍啊,得规规矩矩的。
抬棺的人力量得均衡,不能出一点差错。
在去墓地的路上,还得撒纸钱撒得均匀。
到了墓地,下葬的时候也得按照阴阳先生的指示,方位啥的都得对得特别准。
而且在填土的时候,家里人一边填土一边要念叨着对去世的人祝福的话,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好,也保佑家里平安。
四、后续事宜。
1. 回煞。
重丧的回煞也很关键。
家人们得提前把屋子打扫干净,按照阴阳先生说的,在特定的地方摆上一些祭品。
华北北部农村丧事习俗
丧事习俗赵福山村内办理丧事,规纳起来,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堂屋停尸夜深入殓一、停尸1.病人在垂危之际,儿女日夜守护在身旁。
在确定人死之后,将人搬移到堂屋,躺放于门板或床板上。
在没咽气时给死者穿上装老衣裳。
不论春夏秋冬,装老衣都是棉的,因为古人认为阴间没太阳,终年寒冷。
人死之后,其灵魂就到阴间去了。
衣、帽、鞋都必须是布的,不许用皮的。
鞋底也不准用皮的,说是穿皮鞋,下辈子转生长蹄子的兽类。
若是女性,鞋底绣上莲花,即脚蹬莲花成仙的意思。
衣裳不缀扣儿,只缝小布条打结系带便可。
装老衣裳穿好,盖上苫单。
苫单的颜色以前是黑的或兰的。
现在以白色较多。
2.蒸一碗小米饭,为的是不能让死者挨饿。
再用面捏五个打狗棒,饭碗内插三个,死者双手各拿一个。
目的是防止死者的灵魂去阴间的路上被狗咬。
再用一个铜钱(或现在的硬币)塞入死者口中,在口里含着,这个钱币称“压口钱”,是让死者带上口粮的意思。
为防备死者诈尸乱跑,还要用麻绑上两脚,袢上两手。
在死者的头顶前面,摆一张小供桌,放上祭品。
点一盏长明1灯(灯油以香油为最佳),目前有的以蜡烛代替油灯。
3.找纸扎匠给死者开书、铰座迁,都用白纸。
开书,过去称开殃榜。
其书写排列都是竖排。
所开的书,就是三块纸,另有一个位牌和一块扣瓦。
第一块纸写的是:将此纸贴在座迁的最下端墙上。
23 第二块纸写的是死者的年龄和生死年月日时。
对其称谓依照古例将此纸贴在影壁墙的低处。
第三块纸贴在堂屋的门口一侧下方,分男左女右。
写的内容是入殓时所忌讳的外人的属相。
(不写属相而写地支名称)例如(女性)(男性)本村所忌的属相是按死的月份推算的。
有的村则不按月推,而是按死者的属相推。
看来并无一定之规,俗语说:“一个马勺一个柄儿,一个师父一个令儿。
”此之谓也。
此外,再用一块纸叠成灵牌的样式。
写上“某某”之灵位,置于供桌上。
另外,用一块瓦,上面写上字(符),扣在死者心口处,此为“扣心瓦”。
说是防止诈尸和妖邪用的。
写法多种多样,扣心瓦下也放一小把笤帚穰。
沈阳丧葬风俗
沈阳丧葬风俗
沈阳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沈阳,丧葬仪式被视为一种庄重而重要的仪式,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告别,也是对生者的思考和警醒。
沈阳的丧葬风俗注重尊重和纪念逝者。
在丧事的筹备阶段,家属会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并且在室内摆放祭品和鲜花,以示对逝者的敬意。
家属会选择一个适合的丧葬地点,一般是在附近的公墓或殡仪馆,以便亲友前来祭奠。
在沈阳的丧葬仪式中,亲友们会穿上素色的服装,佩戴黑红丝带,以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在丧葬仪式中,沈阳人还注重丧事的庄重和肃穆。
亲友们会在灵堂前默哀,并为逝者献上花圈和纸钱。
在丧葬过程中,会有专业的执事人员协助安排,确保整个过程有序进行。
同时,亲友们也会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之情,讲述逝者的故事和回忆,以此来安慰家属和共同追忆逝者。
沈阳的丧葬风俗还包括一系列的祭祀仪式。
在葬礼结束后,家属会在特定的日子前往墓地祭拜,为逝者献上食物和酒水。
这被认为是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也是家属对逝者的心灵慰藉和思念之情的表达。
总的来说,沈阳的丧葬风俗注重庄重和尊重,以及对逝者的怀念和纪念。
在这个过程中,家属和亲友们共同悼念逝者,表达对逝者的
敬意和思念之情。
这种传统的丧葬风俗不仅体现了沈阳人民的情感和文化传统,也彰显了他们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
辽宁瓦房店复州丧葬习俗
辽宁瓦房店复州丧葬习俗丧葬习俗,历史悠久,民族不同、葬法各异,就是同一民族,由于条件的不同。
他们的做浊也不完全相同,现将复州汉族一般家庭的做法介绍如下:汉族老年人或中年人逝世时,都要在街门旁边挂串烧纸,称为“岁头纸”。
为什么叫岁头纸呢?因为它是根据死者的年龄做的,所以叫岁头纸。
它的做法是一岁一张纸,按序夹在一条绳子上,再按男左女右的规矩挂在街门旁边。
亲邻看见了岁头纸,就知他家有人去世了,还知道死者是男是女和多大岁数。
于是就拿烧纸等祭品到死者家里去吊唁慰问。
子女给逝世老人挂岁头纸,除表示衷心哀悼外,还能对亲邻起个讣告作用。
岁头纸在老人咽气后就挂出去,出殡时摘下来放在哭丧盆里烧掉。
挂岁头纸这个习俗,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不详,直至今日,有的人家办丧事时还在挂它。
老人咽气后,穿好寿衣,在正间屋里架起板床,铺好谷草和褥子,将尸体头南脚北的放在床上,手里放根约二寸长的白面棒,称为“打狗棒”(给死者到阴间过巴狗山村,好用它打狗过时),然后用红布单将尸体盖好。
古礼规定父死停尸堂屋里,称为“寿终正寝”,女死停尸卧室里,称为“寿终内寝”。
民国以后,父母死后都在堂屋里停尸,不再分停了。
尸体床下放个装满五谷杂粮的小草囤,在囤里点个油灯碗,称为“照尸灯”。
尸体头前放张矮桌,摆上香碗和蜡台等供器和供品,桌前还放个泥瓦盆,长子要在盆里给死者烧三个包袱(包袱纸上要写出死者的出生和去世的年月日),这个行动称为“烧倒头包袱”。
接着就拿起擀面杖敲打正屋的门框说:“一打天门开,二打地门开,三打庙门开”。
打门的用意是让死者的灵魂好到那里去。
接着帮忙人提着灯笼,拿着香纸和锁头,搀扶长子到村头山神庙(有时土地庙前)去,让他站在庙门口把锁头打开,让死者的灵魂进庙,等待上西天极乐世界去。
开锁回来,帮忙人立即组织长子带领家人到山神庙去,给死者报“倒头庙”。
回来后,全家人按照长幼辈份穿戴孝服和孝帽(都用白布做),儿子、孙子、女婿、外甥、亲侄子都穿肥大的孝衫,戴口袋式的孝帽子,还用红布包绺青麻缝在帽顶上,帽外还要扎条白带子,腰间捆条麻绳子,鞋帮鞔上白布,趿拉鞋走路;儿媳、姑娘、孙女、外甥、亲侄媳、侄女头上都扎白布带(称为孝扎头),外罩尖式孝帽,帽夹上也缝绺青麻,腰间捆麻绳,鞔白鞋趿拉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的丧葬习俗(1一10)东北的丧葬习俗(一)复制;百灵丧葬习俗主要延续旧时的方法,有停灵,戴孝,入殓,出殡,下葬,圆坟,头七。
五七,百日,周年等。
下面就丧葬仪式具体谈一下。
一、停灵仪式停灵就是将去世亲人停放在堂屋正中央(头朝南)首先亲人在咽气前,子女要为死者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
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用带子系紧,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
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子,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男性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女性要穿蓝色的布鞋,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
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初终,首先为死者放入压口钱(最好能在临终之前)两手放入打狗干粮,(饼七个用麻线穿上,左手放打狗干粮,右手拿打狗鞭子,过饿狗山用)。
两脚穿上装老鞋,用线绳拌好。
整理完后,放上蒙脸手巾(黑色的布),然后用黄布或白布从头到脚盖好。
确定死后,长子要指明路,具体做法是:长子手持扁担。
扁担一头吊一串纸钱,站在凳子上,指着西南方向连喊三声:爸爸或妈妈,走西南大路光明大道,三条大道,走中间那条。
在灵铺前,应放倒头饭,(两碗饭扣到一起,上插三个小高粱杆上头缠棉花球)祭品,香烛,点燃油灯,在丧盆内先烧三斤十两纸钱,纸灰要特殊包好,入殓时放入馆内。
如是信佛的,二十四小时不能动,供素食,有佛家弟子,诵经(金刚经,弥陀经,脚尾经等,十二小时)。
东北的丧葬习俗(二)一、戴孝停灵之后,首先孝男孝女们由上了年纪的老人(懂得撤孝布的老年人)撤孝。
不论满族还是汉族,无论披麻还是带孝,必须要按以下的规矩去戴孝,绝不可乱带。
亡人是男的,戴孝应左短右长,亡人是女的,戴孝应右短左长。
扎腰的,亡人是男,孝男孝女不分男女都要扎腰左边。
亡人是女,都要扎腰右边,也就是短的不在了,戴孝是晚辈的孝意,平辈不用戴孝,父母走一个长短要差八寸,父母都走了孝布要差八分,决不可带齐孝,那样是犯重丧,除非两个老人一齐死的,(死在一天了或一齐出殡这样可以戴齐孝),切忌、切忌。
戴孝过去有很多讲究。
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
只要能戴孝就行了。
但是家族也应穿着素装,儿女们要带重孝,必须戴在头上的,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红布,重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蓝布条,以视区别,其他族人男的系在臂上男左臂,女的戴在头上。
二、灵幡灵幡又称引魂幡,招魂幡,为亡人引路去西方极乐世界。
下面介绍一下灵幡的制作方法,(一)、怎样从灵幡上区分故人年岁大小?凡不超过60岁故字前加世字。
60---70岁在故字前耆字,70----80在故字前写耄字,80----90岁在故字前写期颐二字。
如某人父是48岁故去的其灵幡上应写“世故”先考----内行人一看便知是60岁以前去世的。
(二)、怎样从灵幡上区分出所故之人是男是女?1、在灵幡中间和两边的飘带最下边来区分。
要求是:男剪箭头,女剪凹。
男的在最下边剪五个箭头;女的在最下边剪出五个豁口。
2、灵幡中间飘带的中间,要“男剪圆形、女剪方形”。
取天圆地方之意,男剪13个圆形,女剪14个方形。
男单女双。
比如故父名叫王占和,终年58岁,可写成:“世故显考王公讳占和之引魂幡”。
幡字必须落到生字上。
3、怎样写灵幡?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字。
比如下边这个灵幡的飘带: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玉女送西方驾鹤西游。
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从金字起“生旺墓绝”念到最后那个字使占上“生”。
用此法差下联,最后占生字。
灵幡中间的飘带所写最后一个字,要求男占生女占旺。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保幡”女占旺妨此。
新葬,用白纸,既生葬。
起坟既熟葬,用红纸。
灵幡要由长子开始往下轮着打。
东北的丧葬习俗(三)一、挂孝在东北一带地区,丧家在大门悬挂烧纸制作的岁头纸,是用纸条做成的,如果夫妻死一个在纸条上剪一个豁牙,如果夫妻都没了,纸条上要剪两个豁口。
用麻绳每三张一个扣,纸条数是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地,最上一条,最下一条,当中都是三张夹在一个扣里最后不够三张,余二或余一都夹一个扣里,最上一张代表天,最下一张代表地,这就是“倒头纸”也叫“过头纸”。
并且用亡人的性别的不同来决定悬挂这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是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亡人的寿数、是男是女。
也可以在大门外张贴讣白在白纸上写明死者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卒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
二、报丧亡人咽气以后,丧家要给不知道的亲戚朋友报信,报信人要来去急速,亲属接到报信后,立即换素衣奔丧,进门宜跪下、扣头、大哭,这叫哭头路,丧家的儿孙跪迎,扣头还礼,这时不讲辈份,有时丧家找支客人带家人到左右邻居家找劳忙的,家人不能戴孝去,进人家门,要扣头,然后说明情况。
三、报庙报庙也叫送浆水,丧家在出灵前,每次吃饭前,都要送一遍浆氺饭,一个烧氺的壶,里面放三勺氺,放一点米饭或干粮都可以,灯一个,找一个年岁大一点的,给拎壶提灯在前边带路,后面跟着戴孝的人,按辈分大小排列,辈份大的在前,辈份小的在后边,每人手拿一根香,一手拿三张纸,乐队在后边跟着,去庙上,如没有庙用三块砖立个庙(在村外,东北和西南方向上),来到庙前,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将浆氺饭倒在庙前,将灯放在庙上,把个人手里的纸放庙前,将香都扔里点火烧,烧完拎壶将灯再拿回,以便下次再用。
报庙时,亡人女儿去时,要哭道。
乐队奏乐,回来就不用了。
四、每天晚上,一切完事,要烧关门纸,以是一天的结束。
东北的丧葬习俗(四)一、守灵在大殓和出殡之前,丧家亲属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的停灵左右,看守着长明灯,不让熄灭,上香,使香火不断,为接续香烟之意,在灵前烧纸,以祭奠哀思,同时要严禁猫狗之类的动物靠近,避免亡人借气。
大殓之后需要在家停棺,一般要停七天,现在多数是第三天出殡,(从死后那天算起)。
大殓后至出殡期间,家人要守护或睡卧在棺旁、草垫上,以表孝意。
叫做“守灵”。
其亲友可在室内搞些活动,叫“坐夜”。
通常情况下,凡停灵在家的,都要搭灵棚,要在寿材头摆放祭品,如倒头饭、长明灯、遗像、摆花圈、供品(馒头、水果等)香炉碗。
二、灵堂在农村办葬事,都要搭建灵棚,也叫灵堂。
灵堂的布置要根据条件而定,一般情况是首先要大帐篷,设灯光,乐台在左边,(放上桌椅以备乐队放音响之用。
祭品、遗像、横额、挽联。
横额写法:如黄家亡母,应写:显妣黄母老太君奠礼之灵堂,如是亡男,应写:显考黄公老先生亚军之灵堂,共十二个字。
灵棚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灵棚联:上一联是:化金身奔佛国佛光普照,下一联是:脱凡胎离凡尘魂归西方。
还有:德传百世名留千秋,悲歌动地哀乐惊天。
寿越七旬含笑九泉,精神不灭风范永存。
美名留千古忠魂上九霄,寿终德望再身去音容存。
横批可按男女年岁大小,如驾鹤西游、尊灵西去。
东北的丧葬习俗(五)一、指明路二、棺柩棺柩是由六快板组成。
盖属主板称为天,棺材底称为地,左右称为日月墙,即左为日右为月,头为龟头,尾为龟尾,没装死人为棺,死人入殓后为柩,棺材是有讲究的,通常三五、四六、五七、七九等等。
如三五就是说,日月墙三寸厚,天五寸厚。
其余类推。
三、开明堂要求是亡男写单字,亡女写字双字,比如故去的是母亲,应写:“故母王桂兰之灵位”,或写:“慈母王桂兰之灵位,”此是八个字,属双,比如故去的是父亲,可写:“故先父李文亮之灵位”,此是九个字属单。
东北的丧葬习俗(六)一、入殓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
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入棺。
(由长子捧头,次子捧脚,众人帮忙放入棺内,)通常人咽气后二十四小时内择吉时入殓,入殓时儿女们都在亡人身边,有的子孙要亲自为之,具体物件有:棺底要用七枚古铜钱摆上北斗七星,放上三根高粱杆,以示为炕洞,然后放褥子,亡人入棺,上放被子,枕头两边放金银纸,有的用棉花掩头,也有的用香、书掩头,用纸掩身的,以示书香门第,脚踏莲花,两边放金银纸。
有的地方是走马入殓,何为走马入殓?就是人在咽气前放入棺材里,直到咽气,这就是走马入殓,有条件的在外面搭灵棚,大部分农村是走马入殓,说死后不犯毛病,走马入殓的,灵柩首先放到搭好的灵棚里,在出灵前开光。
但冬季天寒不宜走马入殓,只能停灵堂屋了。
不是走马入殓的,在二十四小时内,择吉时开光,入殓。
入殓时,要念入殓咒,咒曰:离了旧房住新房,祖祖辈辈大吉祥。
二、开光首先让所有戴孝的人来到灵前,不戴孝的人要忌属相,由子女开光,有的地方习惯让女儿开光,有的地方亡男由长子来开光,亡女由长女来开光。
开光时由开光人拿倒头饭中间的拿个棍,蘸白酒,象征性的,随风水师说。
给亡人开光歌:开眼光,观明堂。
开鼻光,闻供香。
开嘴光,吃牛羊。
开耳光,听八方。
开心光,亮堂堂。
开手光,抓钱粮。
开脚光,上天堂。
给佛家弟子开光时念的开光歌:开眼光,观西方。
开鼻光,闻戒香。
开嘴光,吃斋香。
开耳光,听十方。
开心光,亮堂堂。
开手光,手握经书奔西方。
开脚光,脚踏莲花上天堂。
开光后,取下掩口钱,拌脚丝,让亲人看最后一眼,开光完毕封棺。
三、入棺出灵禁忌正、四、七、十月,忌属虎、猴、蛇、猪。
二、五、八、十一月,忌属鼠、马、鸡、兔。
三、六、九、十二月,忌属龙、狗、牛、羊。
东北的丧葬习俗(七)一、封棺在开光,移尸过程中,一定要用遮光布当光情况下进行,四人扯着白布或青布或被单四角,把尸首遮上,避免阳光照射。
入殓后,开始封棺,其子女、亲属、晚辈等,跪在棺材前,木匠开始钉钉,斧头把用红布包上,包点零钱,要露出半截,是木匠封钉的赏钱,封钉(俗称煞扣)木匠在左边钉钉,众人跪在棺头方向喊:“* *呀,往右躲钉”,木匠在右边钉,众人喊:“* *呀,往左躲钉,待棺封好后,木匠最后一斧把寿钉钉在棺盖前边(要求男左女右)钉好后,把咽口钱挂在钉上。
盖棺封钉口诀:日吉时良天地开,盖棺大吉大发财,天清地灵日月明,盖棺子孙进财钉。
手执金斧要封钉,东西南北四方明,朱雀玄武来拱照,青龙白虎两边排。
一钉添丁及进财,二钉福禄自天来,三定三元及第早,四钉子孙满庭街,子孙万代大发财,天官赐福,地府安康。
二、托魂托魂也叫送行(俗称送大纸)送路引。
是在出灵的头一天晚上,要把纸活、如牛马、钱库、过头纸,所带衣物等,送到庙上去烧,还有灵前的供品一起带去,除花圈之外,花圈要带到坟地,如火化,要在火化厂烧掉,准备工作:亡人穿过的衣服一件,要倒披在老牛背上,是给老牛看的,而不是给老牛穿的,老牛只认衣服不认人,凳子一个,扁担一把,斧子一把,把过头纸绑在一把埽梳上女儿拿老人用过的脸盆一个,毛巾一条,小镜一个,梳子一把,都放盆内。
如没女儿,侄女外甥女都可代替,,拎壶提灯在前边带路,长子扛着埽梳在后跟着,两个人在两边搀扶,其他人在后跟随,在亡人棺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口念亡人,上瑶池路,带着摇钱树,认然后上庙,长子在前,牛马在后,其他人,手拿香跟随,乐队在后,所有戴孝之人,叫其亡人称呼,上瑶池路,走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