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如何上好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如何上好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几点思考(最新)对于如何上好硕士研究生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问题一:硕士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博士研究生教学的区别是什么?主体
班、在职研究生班和硕士研究生班的教学区别是什么?
三者最本质的区别是本科教育是“面”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线”教育,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点”教育。
解释一下,本科的“面”教育是指传播现成学科知识点,面面俱到但不深入,硕士研究生“线”教育是指对这门学科的学术传统从历史的和逻辑的两纬度进行梳理并讲解,博士的“点”教育是指在线基础上找到学科发展的“问题意识”进行教学。
主体班、在职研究生班和硕士研究生班因学生的差异与诉求的不同应有区别,切忌将主体班和在职研究生班的授课方式简单移植到硕士研究生班的教学。
问题二:硕士研究生教学到底教学生什么?
硕士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学科的知识点,而在于培养专业方法、系统思维和批判追求真理的担当。
笛卡尔在《探究真理之基本原则》
和怀特海在《教育诸目的》中均有表达,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知识长期被信赖,教育的目的在于利用学科知识来全面培养心智。
故方法、思维和心智训练比知识点在硕士生教育中更重要。
问题三:硕士研究生凭什么相信你讲授的知识是对的?
这一问题涉及到教师所讲知识方法的合法性,这要回归知识的概念。
自柏拉图问“什么是知识?”后,西方学者有三种解释,即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的符合论、是逻辑自洽的观念体系的融合论和是有根据的确信,第三种解释包含的前两种解释。
我国学者金岳霖也认为知识为“真且直”,属于第三种。
所以,通过此判断知识的合法性比较好,但很晦涩。
现实中也有三种判断方法:一是时髦的知识值得学习和信赖、二是学科权威认可的知识值得学习和信赖、三是没有哪一种知识被长期信赖,只是培养心智的素材。
我以为选择第二种比较好。
问题四:合适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方法是什么?
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要回归学生本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要有勇气摒弃很多无
根据的自负。
大家知道”苏格拉底“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最通常的形式就
是鼓励老师去挑战他的学生和鼓励学生去挑战老师,激发出一种理性的对话,揭示出一种特定观点的优点和缺陷。
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法表现出至少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老师知道,或者他们自以为他们知道答案是什么。
设计好了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着他自己的观点打转。
这是一种对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的滥用。
第二种形式是:无论学生们说什么,教授将持相反的观点。
如果这种方法使用得不得当, 不那么尊敬人,不那么专业的的话,会使教授显得吹毛求疵,令人厌倦,打击了表达观点的积极性。
第三种形式是教授和学生们互相问对方一系列问题,以期能够形成一种对话的关系,共同去寻求正确的答案。
第三种形式比较符合硕士研究生教学。
问题五:硕士研究生应采用什么教材:
目前很多教学组织都在编写学科专业教材,很多人都在编写教材而导致教材的参差不齐。
我以为教材是教书育人的材料,只有学术权威(学科大师)才能编写。
如何在众多教材中选择,我以为应选择学术认可的权威通行的教材较易。
问题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重点是什么?
重点应该是问题意识,即要求学生在学后能够撰写一篇有感而发的学术论文,
而不是文字的搬运工。
这要求看似平常但执行很难。
很多研究生都成为文字搬运工,究其原因是禁锢了我们的学生失去了直接从生活中获得感受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就汪丁丁老师观点,问题意识有三个标准,即一它是an issue (议题)而不是a problem。
议题是指存在两中力量且相互冲突的求解路径,问题值得是存在一个或多个等价的求解方法;二它必须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calling(神召),对你有吸引力并为之求解而奋斗;三在你以前有很多人为之求解并可查,这是我们所说的参考文献,学术传统或学术源流。
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七: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求是什么?
这可借鉴苏州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做法。
一是准备详尽的学科经典文献书目,结合上课设置的内容评估哪些必须认真阅读,哪些简单阅读。
并把整个课程设置和上课要求与学生交流;二是要求学生用xmind工具作学科历史演变的梳理。
要求是两份学科脑图或两份心智地图。
一份以编年史的方式,以时间为纬度,把各时期出现的代表人、代表作、代表观点、评价等梳理出来;一份是以逻辑演进的
方式,按学科核心概念或主题作历史的梳理。
这两张图的要求是做到“历史与逻
辑”的统一。
这是一份一学期坚持的作业,在过程中,教师要紧盯并帮助学生去梳理;三是课堂形式是先学生提前阅读上课内容,上课分三块,即回报心智地图的新进展、新困难和新收获;就上课内容,老师提出系列问题学生回答和学生提出问题,老师逐一回答。
原来是以学生提出系列问题,老师逐一回答。
但效果不明显,因为提问题的能力要求远高于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后来改为老师提问题, 学生解答。
学生提问题老师解答只是补充。
四是最后测评。
要求学生学期末上交一份有问题意识感受的学术论文、论文查重报告和两份完整的心智地图。
有人说“浅入深出是伪学问,深入深出是真学问,深入浅出是好学问。
从老师变为好老师是一场马拉松,在这场马拉松过程中,有人会掉队,有人会停止不前,有人会达到目标。
不管怎样,我们既然选择的老师这个职业,就必须避免伪学问教学,力求做到深入深出真学问教学,力争做到深入浅出好学问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