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

合集下载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八章运动和力》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八章运动和力》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八章运动和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全面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科学探究:提升学生分析运动和力关系的能力,理解力如何影响物体运动。

3.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将运动和力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入1.1教师行为:通过播放物体运动的视频,如自由落体、抛物线运动等,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思考。

1.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视频,讨论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1.3 过程点评:通过视频观察,激发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2.1 教师行为:复习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类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2.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力的相关知识,并参与课堂提问。

2.3 过程点评:确保学生对力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2.4 教师行为: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等。

2.5 学生活动:学生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参与课堂讨论,尝试解释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现象。

2.6 过程点评:通过讲解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7 教师行为: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如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和力的问题。

2.8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例题,尝试自己解答,并讨论解题方法。

2.9 过程点评:通过例题讲解和学生解题,提高学生解决运动和力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分类、合成与分解。

•牛顿运动定律:o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o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o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例题分析:展示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和力问题的典型题目和解题步骤。

作业布置3.1 教师行为: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现象,并尝试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解释。

3.2 学生活动:学生搜集现象,分析并尝试解释,准备课堂分享。

3.3 过程点评:通过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运动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运动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运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们的童年需要的是快乐、自由和探索。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科学活动——机械运动,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一、设计意图这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机械运动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2. 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滑板、球等运动器材。

学具:记录卡、彩笔。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我带领孩子们进行热身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孩子们充分活跃起来。

2. 引入主题(10分钟)我向孩子们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并通过展示教具,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机械运动。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选择教具进行实践活动。

他们需要观察和描述教具的机械运动现象,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4. 分享与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我引导孩子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帮助他们将机械运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发现孩子们对机械运动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运用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到实际生活中时,还有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我也会关注孩子们的拓展延伸活动,鼓励他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寻找机械运动的现象,并将记录下来。

初中运动和力教案

初中运动和力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力和运动的关系2. 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15分钟)1. 讲解力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明白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20分钟)1. 布置实验: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速度。

3. 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出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提问: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车、自行车等,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 学生是否能通过实验观察到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能量转换、电磁现象。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组、温度计、音叉、凸透镜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复习基础知识:(1)回顾第一章至第六章的主要知识点。

(2)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展示能量转换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布置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强调易错点,提醒学生注意。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结构图: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2. 例题解析:板书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

3. 重点、难点提示: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向右,另一个力向左,小车最终会向哪个方向运动?b. 一个人提着一桶水,当他的速度加快时,他对桶的提力会变大吗?a.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是如何转换成风能的?b. 热水器为什么能将冷水加热?2. 答案:(1)a. 小车最终会向右运动。

b. 不会,提力与速度无关。

(2)a.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转换成风能。

b. 热水器通过电能加热,将冷水加热。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初中阶段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高中阶段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能量守恒与转化2.热学部分:热现象、热力学定律、热量计算3.电磁学部分:电磁现象、电磁定律、电磁感应4.光学部分: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成像5.原子物理部分:原子结构、原子核物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电磁感应、光的成像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光的成像、热量计算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素养。

3.结合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注重练习,巩固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力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复习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概念和公式。

3.简单机械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4.能量守恒与转化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过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二课时:热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热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热现象讲解热膨胀、热传导等热现象。

3.热力学定律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热量计算讲解热量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三课时:电磁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电磁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电磁现象讲解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电磁现象。

3.电磁定律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传播规律等。

4.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定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力和运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力和运动

间站中,乒乓球不再受到重力和__浮____力的原因而悬停
不动。在地面课堂的同学们也做同样的实验;用吸管把
乒乓球轻轻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观察到乒乓球会迅 速上浮直至漂浮,如图-2所示。乒乓球露出水面前,浮
力__大___于____重力且浮力大小___不___变_____。
解题技巧:加速运动的物体 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 力,其合力方向与二者数值 更大的力方向相同。
命题点3
惯性概念及现象解释
命题点4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命题点1: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题1. 300多年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是模拟伽利略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图中三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是:木板、棉布、毛巾。
(1)为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次实验都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__相___等____(选 填“相等”或“不相等”),即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的__同___一___高___度____静止释放。 (2)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__距___离_____来推断阻力对小车运 动的影响,这个力____减___小____小车速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题11.(2022云南)2022年2月16日、中国运动员齐广璞在北京冬奥会男子自由滑雪空
中技巧赛上获得冠军,如图乙所示,他离开大跳台后由于_____惯___性___,仍能在空中继续
“飞行”。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题12.(2022丹东)骑踏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是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题15.(2022云南)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中国空 间站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载人飞船进入核心舱。2022 年3月23日,他们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如图所示是空间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学稿(第四单元 力、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学稿(第四单元 力、运动和力)

第四单元力运动和力第1课时力【考点聚焦】本课时相关的考点有: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力的分类,力的测量等。

【知识要点】(一)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

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原理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分度值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__。

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

9.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叫做________.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接触面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优质教案完整版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优质教案完整版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电学》和第八章《力学》。

详细内容如下:1. 电学部分: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的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等。

2.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学、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计算,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实验器材,力学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家庭用电、手机充电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电学部分:讲解欧姆定律的推导和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

(2)力学部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电学部分:布置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解答。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学部分:(1)欧姆定律:I = U/R(2)串并联电路特点:串联分压,并联分流(3)电功率计算:P = UI2. 力学部分:(1)力的合成与分解(2)牛顿运动定律:F = ma(3)抛体运动:h = v0^2/2g(4)圆周运动:F = mv^2/r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电学部分:计算题,涉及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功率计算。

(2)力学部分:实验题,涉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 答案:(1)电学部分:解答题,包括计算步骤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如力、能量、电流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力学和电学相关的问题。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与摩擦力、重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力学基础知识,能量与能源的转换,电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验器材(如弹簧秤、滑轮、电池、灯泡等)。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如运动员推铅球、电路的点亮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实验演示与操作(1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键点。

六、板书设计1. 章节及重点内容。

2. 例题及解答步骤。

3. 实验原理和结果记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简述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原理。

描述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2. 答案:力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如使用弹簧秤直接测量重力,使用滑轮和绳索间接测量力的大小。

加速度a = F/m = 20N / 5kg = 4m/s²。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原理:物体在高度变化过程中,势能转换为动能;在弹性形变过程中,弹性势能转换为动能。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复习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物理科普书籍,参加科学活动,提高物理素养。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教案:力学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教案:力学

力学中考热点概括一、测量的初步知识【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其符号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时间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其符号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4.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

5.平均速度公式应用。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应用,其中知识点2多以考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形式出现,知识点4和5以对速度公式的应用的形式出现。

速度也会以数学图像的形式出现。

二、质量和密度【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质量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符号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2.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3.密度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及常用物体的密度(如水、酒精)。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基础知识,理解应用。

知识点1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知识点2和3会以在实验探究题中测量物体密度的形式出现。

三、力【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3.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

4.测量力的大小的(使用弹簧测力计)。

5.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知识点3会以重力的公式计算的形式出现,知识点4会以穿插在实验探究中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形式出现,知识点5会以作图题中作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的形式出现。

四、力和运动【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在二力平衡下物体的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现象。

4.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的状态的变化。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分类和测量方法。

2. 理解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掌握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力的分类和测量3. 牛顿三定律4. 重力、摩擦力、浮力5. 力学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分类和测量(10分钟)1. 复习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 复习力的测量: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牛顿三定律(15分钟)1.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

2. 复习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复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常见力(10分钟)1. 复习重力:G=mg,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复习浮力:F浮=G排,浮力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相等。

五、力学应用实例(10分钟)1.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

2. 举例说明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力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力学知识的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3.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力的概念、分类、测量、牛顿三定律、常见力和力学应用实例,使学生对力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练习指导,提高学生的力学知识水平。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总复习精讲课件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总复习精讲课件

第8讲┃ 运动和力
2.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 ,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 。下列过程中应用了实验推理法的是( A ) A.牛顿第一定律 B.将撬棒、剪刀等抽象成杠杆 C.用总电阻替代各分电阻 D.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8讲┃ 运动和力
考点 27
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8讲┃ 运动和力
1. 【2013·泉州】如图 8-2 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 中,物体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C )
图 8 -2
第8讲┃ 运动和力
2.【2013· 湖州】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科学书,与科学 书受到的重力相互平衡的力是( A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 C.桌子的重力 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第8讲┃ 运动和力
考点 26
惯性
原来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 ______________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质量 有关,与物体 2.决定因素: 惯性只与物体的________ 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等均无关。 3.理解: 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 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但它却具有惯性。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作 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共线);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体),相互 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异体)。
第8讲┃ 运动和力
┃考题自主训练与名师预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 D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 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解析] B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接触且挤压、接触表 面粗糙、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A错。当物体 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汽车 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B正确。惯性是 物体的一种属性,只能说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C 错。力的相互性是指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有一个力的作用,同时 受力物体对施力物体也有一个力的作用,故D错。

最新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名校名师个性课堂复制】

最新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名校名师个性课堂复制】

4、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 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A.一定不是平衡力; B.一定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 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 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 的力一定不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F1
F2
上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把小车放在_________ 水平桌面 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两边砝码 质量相等 时, 小车静止;把小车横向移动,使两边拉力方向 相同 ,放 开手后,观察到木块会 运动 ;把小车原地转动一定角度, 使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反但不在 一条直线上 ,放开手后,发 现小车转动。
作用在不同的 两个物体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
相同点
1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下列各对力 中是平衡力的是( C )。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 B.汽车的重力和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路面对车的阻力 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车的支持力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 全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这两个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C.这两个力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某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后背总向后紧贴着座椅 的靠背,则汽车的运动状态是( B )。 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 C.减速行驶 D.正在拐弯 4.氢气球下面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 炸,那么重物将( A )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D.匀速竖直上升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七章_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七章_运动和力

考点一 机械运动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静止物体,也可 以是运动物体. ②不能选取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3)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考点一 机械运动
某飞机在 5 s 内匀速飞行了 1 000 m,它飞行的速度为 ________m/s , 合 ________km/h. 它 25 s 内 通 过 的 路 程 是 200 720
200 5 000 ________m ,它在第 30 s 内的速度是______m/s.
考点二 测量 长度的测量 (1)工具:刻度尺 →观察、放置、读数 (2)单位:m (km dm cm mm um nm) (3)记录:数字+单位 (4)测量方法: a.精确测量 b.特殊测量法 (5)误差:定义、减小方法 . 与错误的区别 时间的测量 工具:表 单位:h min s
F=20N
考点四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牛顿第一定律 总保持_________ 静止状态 或_________ 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不需要 ①物体的运动________ 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 的原因. ②当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或受力平衡的时候,原来静止 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的想象、推理而 总结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念: 参照物的选择: 意义: 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定义: 公式: 单位: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概念: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计算: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 力的测量 单位: 测量工具: 力的示意图 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 运动和力 惯性 概念: 二力平衡 条件: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

年级: 九 学科: 物理 课题:《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 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人:王刚 审核:_九年级物理组 课时: 3 使用时间:____姓名:1中考物理总复习学案:运动和力【第1单元】力一、力的作用效果【知识梳理】1、力的概念: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_____________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________(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牛,用_____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_________。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弹性。

中考物理复习力力与运动

中考物理复习力力与运动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4.相互作用的力 特点:作用在两个物体上,___________,方向相反, 大小相等 且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 叫重力。 地球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________。 G =mg 1 kg 其中g=9.8 N/kg,它表示质量为________的物体所受的 重力为________。 9.8 N 垂直向下 3.方向:____________。 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面是否竖直和地面是 否水平。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3.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 图示 力的 示意图
性质 应表示的内容 理解 准确地表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都是表示 示力 (必须同时都表示出来) 力的一种 粗略地表 方向和作用点 方法 示力 (可以不表示出大小)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在用以上两种方法描述力时:(1)力的作用点 一致 应画在_________上;(2)箭头方向必须与力的方向_____; 受力物体 (3)在力的图示中,线段长度应与力的大小成正比(至少要 画两个标度长度),且箭头长度应包括在线段长度_____; 内 在力的示意图中,不用比例线段而直接表示出力的大小。
例3 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 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 ( D ) A.用弹簧握力计测握力 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 D.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在“失重”状态下,只是重力为0,人的 握力、拉力、摩擦力会使弹簧发生形变,所以可以用 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人的握力、拉力、摩擦力的大小。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第7讲 力 运动和力(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第7讲 力 运动和力(含答案)

第7讲力运动和力【回归教材】知识清单考点1 力1.力(1)定义:力是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符号和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力的三要素:我们把力的、、叫作力的三要素。

4.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如图所示,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考点公关例题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无关【答案】1.(1)物体对物体(2)牛顿牛N2.(1)形状(2)运动状态3.大小方向作用点例题1B考点2 重力、弹力、摩擦力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2.塑性: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塑性。

3.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定义由于①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通常用字母① 表示物体由于发生① 而产生的力叫作弹力。

(常见弹力有支持力、压力、拉力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① 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① ,G=① 与弹性形变量成正比(通过二力平衡判断)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①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① (通过二力平衡判断)方向总是① (应用:重垂线、水平仪等)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的方向是不同的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①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考点公关例题2 如图所示,在射箭运动中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其中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A.瞄准时,手的拉力把弓拉弯B.松手后,弓的弹力把箭射出C.飞行中,地球对箭向下的力让箭划出一道弧线D.箭射中靶时,靶的阻力让箭停止运动【答案】3.①地球吸引①G①弹性形变①阻碍①正比①mg①大①大①竖直向下①相反相反几何中心例题2A考点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工作原理使用前使用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① 看 a.看清它的① 和①测力时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① ,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被测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①校b.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① 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分度值拉c.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答案】①正比①量程①分度值①零刻度线①相同①量程考点4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方法举例增大(1)增大压力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摩擦(2)增大接触面的①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防滑脚垫、防滑链、瓶盖上的竖纹减小摩擦(1)减小① 在单杆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不能太紧(2)减小接触面的① 儿童滑梯的表面设计得光滑(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行李箱的轮子、滚动轴承、移动重物时垫滚木(4)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磁悬浮列车、气垫船考点公关例题3 如图所示,自行车的零部件设计或骑行过程的操作中主要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轮胎上制有花纹B.车轴处装有滚珠轴承C.刹车时用力捏闸D.脚蹬表面凹凸不平【答案】①粗糙程度①压力①粗糙程度例题3B考点5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2)“一切物体”表明该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定律(3)“总保持”是指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运动状态(4)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① 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①理解(1)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具有惯性(2)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利用拍打尘土,体育比赛中的投掷项目,跳远时助跑等危害刹车时人前倾,走路滑倒或绊倒等考点公关例题 4 如图为某校春季运动会上一实心球被掷出后的运动轨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实心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推力和重力C.实心球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它的惯性也越来越大D.实心球最终落到地上,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答案】①原来运动状态①大例题4D考点6 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一章运动和力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一章运动和力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想想做做3
20÷2=10
60÷3=20
26÷2=13
69÷3=23
80÷2= 40
84 ÷2=42
想想做做4
93÷3=31
86÷2=43
31×3= 93
43×2=86
44÷4= 11
4×11= 44
45÷ 4= 11(辆)‥‥‥1(个 ) 答:最多可以装11辆车。
想一想填一填 • 根据91÷7=13
65÷ 3=21(块)······2(元)
可以用乘法验算:
21 商 × 3 除数
63 +2
65
余数 被除数
想想做做1 96÷3= 32 32×3= 96
86÷4= 21‥‥‥2 21×4+2=86
47÷2= 23‥‥‥1 23×2+1= 47
想想做做2 64÷2= 32 55÷5= 11 47÷4= 11‥‥‥3 68÷6= 11‥‥‥2
胜与负压。力在和僵接持触状面态的下粗,糙甲程对度布有带关的,拉在力压__力_等_一_于_定_的_ 情况下,接触面越
(粗选糙填,“摩大擦于力”越“大等。于”或“小于”)乙对布带的
图4.4-1
拉特力别;提参示赛:队解员题为时了注获意胜题,目在中鞋隐底含上的缠物绕理几条圈件绳“子僵,持”转化为物理
目语的言是即为“了静_止__”增__。大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试题剖析: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僵持状态下,说明布袋处于静止 状态,因此甲对布带的拉力等于乙对布带的拉力。 (2)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参赛队员 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增大了鞋底与地面间的 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惯性等知识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二力平衡条件3. 惯性4. 重力5. 摩擦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5分钟)1. 复习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复习惯性(10分钟)1.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的应用:惯性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安全带、运动员起跑时的助跑等。

四、复习重力(5分钟)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

2.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五、复习摩擦力(5分钟)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第二课时:一、复习力的作用效果(5分钟)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二、复习二力平衡条件(10分钟)1. 大小相等: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2. 方向相反: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复习惯性(10分钟)1.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的应用:惯性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安全带、运动员起跑时的助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运动和力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作力的图示的训练,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本章时,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和惯性这个概念搞混了。

实际上这是由于我们在教授这些知识时,没有认真加以区别所造成的。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如果一开始讲授时就注意加以区别,就不在于造成学生在思维上的混淆不清了。

本章在前章所学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

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摩擦力。

其中二力平衡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三、知识梳理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内容及过程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例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2、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例3、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T31和T32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 h min。

(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km/h。

例4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h,而磁悬浮列车设计速度为4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比普通列车缩短了 h。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2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2m 合4.32km/hⅡ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 E 、常识: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3、长度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v s t= t s v = v t s = v s t=(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时间测量:(1)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s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 5、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三、堂上练习1、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2、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

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 。

3、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若选为参照物。

他是静止的,若选为参照物,他又是运动的。

4、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A.4h内通过160km B.10s内通过了100mC.1h内通过1.2×106cm D.1min内通过1000m5、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飞机加油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者彼此处于相对状态。

四、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基础练习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力的单位是N。

2、踢球时,球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脚,这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状态或匀速直运动状态状态。

叫做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进一步的推理基础上,通而概括出来的。

二、复习内容1、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7)力的表示法: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图中附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2、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三、复习过程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2 如图9所示,将一重4N的足球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足球受到的重力。

例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两个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例4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四、堂上练习1、在墙上挂像框时,可自制一个重锤来检查像框是否挂正,如图书馆14所示,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