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1课鸦片战争【一】情境导入: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
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知道是谁领导了这场伟大斗争吗?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冲突吗?【二】新知探究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思考:中国、英国在19世纪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存在哪些不同?在中英贸易中,又存在怎样的问题?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等很难卖出去。
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却十分畅销。
最终,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前中外形势的比较]图片展示: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简图。
在这种正当的贸易中,英国不仅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反而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这种局面严重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时,英国的资产阶级又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名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通过这两句诗,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林则徐的品质,并思考他会不会辜负道光帝的期望?恪尽职守,爱国爱民。
不会辜负皇帝所托。
爱国主义精神(或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等内容均可)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自主学习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部分:战争前的中英关系、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鸦片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以鸦片战争为例,分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
2.历史资料:收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书籍、论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课堂讨论:提前准备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实际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上学期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通过学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等,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远离毒品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作为21世纪中国的接班人,自学树立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宏图大志至关重要,继承和发扬历史光荣传统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教学重点鸦片走私的危害;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走私的影响。
教学过程[兴趣导入]展示今年7月1日全国各地隆重举行的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活动的图片及报道,引导学生思考香港是什么时候被什么国家侵占的?怎样侵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板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课文中的图片和“动脑筋”等材料,思考以下问题:1、英国为什么把鸦片输入到中国?鸦片输入对中国有什么危害?2、为什么说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有什么历史意义?(一)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板书)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是它首选的市场。
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如愿。
后来,发现从事毒品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
(二)鸦片输入的危害(板书)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表现在: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背景和起因;2.理解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及其影响;3.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主要经过;2.学生能够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鸦片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并掌握其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4. 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他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
(2)讲解1.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以史料或图片等形式,呈现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合作学习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2.在小组内分享探究结果,及时纠正错误和不严谨的论述,最终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4)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2.学生通过读取教材或课外阅读,尝试从不同角度谈谈鸦片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5. 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影响的掌握程度;2.评估小组讨论中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历史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二、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案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讲授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小组协作和学生个人思考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和史料图片等形式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鸦片战争这一事件,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另外,在教学评价方面,侧重于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以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认识历史。
因此,综合这一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而又客观和公正地评估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鸦片战争为主线,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封闭的市场成为了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走私鸦片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品问题,清政府采取禁烟运动,引发英国的侵略战争。
3.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经过一系列战役,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八年级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鸦片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反对侵略,勇于斗争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1.1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1.1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
教材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是对于鸦片战争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详细讲解、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更注重的是对于事件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激发学生反抗外来侵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讲解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历史故事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准备好笔记本,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过程和影响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其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其异同,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历史图片、地图、教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题。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形成全面的认识。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真实情况。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2.史料资料: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献、图片等资料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鸦片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史料了解战争的经过。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内容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西方列强侵略行为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吗?”让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精选3篇)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鸦片战斗教学设计篇1鸦片战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叙述法。
对鸦片战斗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叙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及缘由、鸦片战斗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帮助法。
为了加深同学对鸦片战斗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5.争论法。
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同学争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
要想把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需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斗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和熟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峻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斗的基本史实。
把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
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育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看分析问题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分组争论的方法,使同学得出结论。
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斗爆发的缘由。
运用所学学问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斗失败的缘由,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熟悉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斗、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头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斗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新人教版八年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的一场中英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教材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也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鸦片战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古代历史,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可能仅仅停留在知道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这一层面上,对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加深对战争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分析,学生对于战争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对于鸦片战争有深入的了解,准备好相关的教学道具和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对于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到了鸦片战争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鸦片战争。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呈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地图,使学生全面了解鸦片战争。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侵略者获得了更多的权益。
在教学活动中,我将采用多种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国家的立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影响。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和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上,我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PT、视频、在线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通过播放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利用在线工具,让学生进行实时讨论和交流,拓展学习空间。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影响,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板书设计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对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的理解。
4.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包括对重要概念、事件的记忆和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上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上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历史背景。
2.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主权的影响。
3.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4.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启示。
二、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的背景及起因。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鸦片战争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启示。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现代历史教学参考书籍、教具。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鸦片战争的背景及起因(3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平等的历史背景。
2.导入:提问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了解。
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进行讨论,总结归纳。
4.展示和讨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集体讨论。
5.小结:教师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40分钟)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多媒体展示: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和战役。
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归纳。
4.展示和讨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集体讨论。
5.小结:教师对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0分钟)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讨论,总结归纳。
4.展示和讨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集体讨论。
5.小结:教师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总结。
第四课时:鸦片战争的启示(40分钟)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分组讨论:请学生就鸦片战争带来的启示进行讨论,总结归纳。
3.展示和讨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进行集体讨论。
4.小结:教师对鸦片战争的启示进行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三篇
【导语】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毒品直接导致的⼀场近代战争吗?⽆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分析问题的能⼒(可以通过对鸦⽚输⼊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
3.通过对鸦⽚战争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法 1.归纳法。
像鸦⽚⾛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战争的影响等,可⽤此法。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例⽰⼀]《炮⼦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炮⼦,百炮才闻⼏个死? 请君莫畏⽕箭烧,彻夜才烧⼆三⾥。
我所畏者鸦⽚烟,*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事吃鸦⽚,有事何必 怕炮怕⽕箭?” 同学们,这⾸《炮⼦谣》⾥讲的是鸦⽚输⼊中国后,民众吸⾷,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败坏等恶劣影响,⼀个主题便是鸦⽚之害甚于*的武器炮和⽕箭。
那么,鸦⽚⼜是如何进⼊中国的?是谁把鸦⽚输⼊进来的?其⽬的是什么?鸦⽚进⼊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时间和内容上与第一次战争有所重叠,学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战争的异同,帮助他们更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鸦片战争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的图片、视频等。
3.学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内容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鸦片战争?为什么要进行鸦片战争?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重点讲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案,自主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鸦片战争,加深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认识到的鸦片战争的严重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变化,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鸦片战争的严重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2.课件: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1课【课标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南京条约》的分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课导入】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
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知道是谁领导的这场伟大斗争吗?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新课探究】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教师:你们知道“虎门销烟”的“烟”指的是什么吗?学生:鸦片。
教师:对于鸦片,你了解多少?学生:(各抒己见)鸦片是一种毒品,它久吸上瘾,对身体十分有害。
它的价格很贵。
……教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归纳出鸦片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材料一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其初不过纨袴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
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置买烟具,为市日中。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材料二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
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
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马克思《鸦片贸易史》材料三一口二口,精神抖擞;三口四口,吸了不想走;五口六口,万贯家财丢手;七口八口,妻儿离家出走;九口十口,挟着人家屋檐下的破棉袄就走。
——《口子谣》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教师:(总结)①鸦片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②导致家庭破裂、人财两空。
③危害社会。
④白银大量外流,影响到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引发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⑤腐蚀了清政府的统治机构。
文武官吏和宫廷内部的许多人吸食鸦片,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和包庇鸦片走私,于是吏治更加腐败;他们利用加重税收等各种办法,把购买鸦片的各种花费转移到人民身上,从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教师: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鸦片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那么,为什么鸦片会在中国泛滥成灾呢?中国本来并不出产鸦片,是谁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鸦片输入到中国的呢?学生:英国。
教师:英国是如何把鸦片输入中国的?学生:走私。
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走私”吗?学生:走私是违法行为,走私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教师: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学生:为了牟取暴利。
教师:中国有句老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英国要赚钱无可厚非,可为什么英国不能通过正当的贸易从中国赚钱而要靠走私鸦片呢?中国人口众多,当时已经有3.6亿人。
3.6亿人的大市场足以让任何一个英国资本家高兴得发疯。
可是等到英国人漂洋过海、历尽千辛万苦把商品运到中国以后却发现商品滞销,这是什么原因?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吃、穿、用等各种物品都几乎自己生产,不靠市场供应。
由于这种经济的作用,英国向中国输入的呢绒、布匹等,很难在中国市场上销售。
而且绝大部分中国人生活贫困,无钱购买英国商品。
对外贸易当然是有来有往,英国输往中国的商品卖不出去,而中国输往英国的商品却是供不应求。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用什么办法来改变对英国商人不利的贸易现状呢?英国人选择了走私鸦片的办法。
了解了这个过程,你们如何看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这件事?学生:(讨论)走私鸦片是一种罪恶的行径!教师: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危害,许多有识之士早已看在眼里。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有识之士,你有机会向皇帝上书的话,你会提出什么建议?学生:严禁鸦片。
教师:说得好!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输入的危害。
道光帝采纳了林则徐严禁鸦片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他到广东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
在广州,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禁烟措施。
他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显示了林则徐根绝鸦片之害的坚定决心。
经过交涉,外国鸦片贩子被迫交出了二百多万斤的鸦片。
这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销毁这批鸦片?如果你是林则徐的谋臣,请你向林则徐献出处理这批缴获的鸦片的金点子。
学生:(讨论)石灰浸泡法、火烧法、土埋法、药用法……教师:这么多销毁鸦片的方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学生:(讨论)用石灰浸泡效果好,既经济,又方便,还环保。
火烧鸦片会产生大量烟雾,让人们间接吸食鸦片,这不是禁毒,而是散毒,且污染环境。
土埋法不安全。
药用法虽能化害为利,但在腐败成风的清朝不可能做到,更主要的是起不到打击侵略者,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禁烟、反抗侵略的决心。
教师:(总结)林则徐的禁烟方法是在当时条件下的最优选择:经济、环保、不留后患、打击侵略、表明决心。
教师:(介绍)销烟的方法是在海滩的高处挖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子,池的底部平铺一层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接着投入鸦片,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翻滚,烟土变成滓沫,这样就不能再收合成膏,待海水退潮时,开启涵洞,使销毁的鸦片随潮入海。
了解了销毁鸦片的过程,我相信同学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是“销烟”而不是“烧烟”。
教师:如何评价虎门销烟?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教师:可是,英国的鸦片贩子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1839年8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
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
第二年就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
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有人说是林则徐的禁烟导致了鸦片战争,根据下列材料讨论: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材料一林则徐去职后,伊里布曾遣人前往海上,告之英方林邓去职之事,伯麦摇头曰:“林公自是中国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
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
岂为仇总督而来耶。
”——王和英《林则徐是否预料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材料二英国作为一个海军强国的兴起有赖于外贸,这大概使它与中国的冲突不可避免,因为中国不愿意按照欧洲模式组织贸易,而英国有力量迫使它接受自己的条款。
但这场冲突的特殊背景是与毒品鸦片的贸易绑在一起的。
——《剑桥插图中国史》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蓄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而商品、鸦片、炮舰是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三件武器。
继商品和鸦片之后,英国侵略者寄希望于炮舰,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
就算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侵略者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经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英国人宣称林则徐禁烟损害他们利益只是一个借口。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教师:(介绍)英国政府早就想武装侵略中国。
早在1793年,英国就派了一个名叫马戛尔尼的特使到中国来,向中国政府提出了通商的要求,遭到拒绝。
1808年英国兵舰曾闯入虎门,被清朝水师击退。
1832年,英国派人刺探中国沿海军事、政治情报,绘制航海地图,并拟定了战争所需军船和兵力数目及作战部署。
1839年4月,义律报告英国政府说:中国禁烟运动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最好理由”和“最有希望的机会”。
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向中国出兵,接着,英国议会通过侵华战争的决议案,派出以海军少将乔治·懿律为首的远征军,于1840年6月,抵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归纳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生:(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1)爆发: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
(2)占领与反抗: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广州三元里群众抗击英军。
1842年,英军进犯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3)结束: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教师:(总结)面对英军的侵略,尽管中国爱国军民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但是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战争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教师:马克思说:“这个条约,是在炮口的威逼下订立的。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侵略者必然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而中国政府只能妥协退让。
因此,这个条约的性质是什么?学生:不平等条约。
教师:《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南京条约》,英国侵略者在中国取得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观看教师提供的《割让香港岛示意图》,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出示表格)项目内容影响教师:俗话说:柿子都拣软的捏。
鸦片战争中“天朝”不堪一击,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看机会来了,于是也接踵而至,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英国人捞到的好处,他们是“一个也不能少”,甚至还要多捞一把。
从教材中找出哪些国家与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哪些权益?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归纳)(1)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教师:总之,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