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完整篇.doc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5篇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5篇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5篇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 (1)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_,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ncosα-mg=0(1)nsinα=mω2_(2)两式相比得tgα=ω2_/g,又tgα=dy/d_,∴dy=ω2_d_/g,∴y/_=ω2_/2g.∴g=ω2_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_、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 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物理演示实验,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一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了不同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倾角计、电磁铁、追踪仪器等,以及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杠杆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验证了一些基础物理概念,并学习了一些实验操作技巧。

引言: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物理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进行的一些物理演示实验,以及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一:倾角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倾角计测量物体倾斜角度,验证正、副切线定理。

实验原理:正切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正切值tα。

副切线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副切值coα。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倾角计放置在待测倾角的斜面上。

2. 调整倾角计,使其与斜面重合。

3. 在倾角计的直角边上放置物体,使其保持平衡。

4. 记录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并计算其比值。

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通过倾角计实验,测量了不同斜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的比值,并计算了其正切值和副切值。

实验结果与正切定理和副切线定理的预测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这两个定理。

实验二:电磁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电磁铁实验,观察磁力的作用,并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

对于一根直导线,其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安培环法则确定。

当导线被弯曲成螺旋形时,就形成了一个电磁铁。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电磁铁通电,使其产生磁场。

2. 将一根带有铁钉的细线放置在电磁铁附近。

3. 观察铁钉受力的情况,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和结论:在电磁铁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铁钉被吸附在电磁铁上,说明磁场对铁物体具有吸引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质量、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质量可调的滑块。

2. 弹簧测力计。

3. 不同质量的物体。

4. 细线。

5. 支架。

6. 砝码。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滑块、细线、砝码等放置在支架上。

2. 将质量可调的滑块放置在滑板上,调整滑块的质量,使其满足实验要求。

3.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砝码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用细线将滑块和砝码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稳定。

5. 打开弹簧测力计,使砝码缓慢下落,滑块随之运动,观察实验现象。

6. 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实验步骤5,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7. 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1. 当砝码下落时,滑块开始运动,且运动速度与砝码的质量成正比。

这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当改变滑块的质量时,滑块的加速度也会随之改变,且变化趋势与理论值相符。

这表明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论预测一致。

3.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滑块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与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因素有关。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质量对运动的影响,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质量、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证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此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除了本次实验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物理演示实验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例如,光的衍射和干涉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静电实验可以让我们了解静电场和电荷的性质;热力学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温度、热传递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原理。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完整版一、实验目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观的现象和实际操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

本次演示实验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和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领域的典型现象。

2、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我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仪器在本次演示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以下多种仪器和设备:1、牛顿摆:由多个质量相同的金属球通过细线悬挂组成,用于演示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静电发生器:能够产生高压静电,展示静电现象,如静电吸引、静电放电等。

3、光学三棱镜:用于分解白光,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4、特斯拉线圈:产生高频高压交流电,产生绚丽的电弧。

5、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装置。

三、实验内容及现象1、牛顿摆实验将牛顿摆的一侧小球拉起一定高度,然后释放。

观察到被拉起的小球撞击另一侧的小球,另一侧只有一个小球被弹起,且弹起的高度几乎与释放时的高度相同。

这一现象表明在理想情况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静电发生器实验打开静电发生器,当金属球上积累足够的电荷时,我们发现靠近金属球的轻小物体(如纸屑)被吸引。

用手指靠近金属球时,能感受到轻微的电击,同时还能看到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

3、光学三棱镜实验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幕上可以看到白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

这清楚地展示了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特斯拉线圈实验接通特斯拉线圈的电源,线圈顶部产生强烈的电弧,呈现出美丽的放电现象。

同时,还能听到“滋滋”的放电声。

5、傅科摆实验启动傅科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观察到摆的摆动平面在缓慢地转动,这直观地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四、实验原理1、牛顿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一个小球撞击另一个小球时,它们之间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同时,由于忽略了空气阻力和摩擦等因素,能量也守恒,所以被弹起的小球能达到与释放时相近的高度。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共(3页)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共(3页)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3页)实验名称: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器材:振动线圈、直流电源、磁体、电子显微镜、带电粒子束管、宏观物体、光学仪器等。

实验过程及结果:
1.振动线圈演示
将直流电源连接到振动线圈的电极,可通过调节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使线圈振动的幅度变化。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振动线圈在不同电压下的振动情况,同时可让学生根据振动的幅度变化来研究产生振动的原理。

2.磁体演示
将磁体通过直流电源与接触器连接起来,将磁铁放置在接触器上,当接触器断开时,磁体的磁力线方向改变,从而使磁体的磁力线相互作用,产生撞击声。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磁体的撞击声,并进一步研究磁体的磁效应以及磁力线的性质。

3.光学演示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宏观物体的结构,并使用带电粒子束管来实现“手写”字。

实验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等。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学生实验报告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学生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2、实验数据记录表(1)测圆环体体积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0.0161mm=0.02mm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σd=0.0223mm=0.2mm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d=(21.19±0.02)mmd=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sd=0.0045mm=0.005mmd。

ds=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σd=0.0160mm=0.02mm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16.09±0.02)mm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sh=0.0086mm=0.009mmd=h hs=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h duh=0.0155mm=0.02mm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h=(7.27±0.02)mmhσh=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22v =1277.8mm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3? (d2-d2)4dh+dh?dh?dd- dd 22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v?(0.25?(d2?d2)?h)?(0.5dh??d)?(0.5dh??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3σv=0.7mm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1277.8±0.7) mm2、计算钢丝直径(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ud=0.0029mm=0.003mm(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本次实验是大学物理的演示实验,主题为“光学与电磁感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光学和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学习相关实验方法和技巧,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实验设备这次实验我们使用了如下设备:•光路放大器•折射仪•凸透镜•电磁铁•磁仪•示波器实验原理光学光是一种最基本的电磁波,当它遇到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就是光的折射原理。

折射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规定了光在通过介质界面时的运动方向。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它的入射角度、出射角度、折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如下关系:$$\\frac{\\sin \\theta_1}{\\sin \\theta_2} = \\frac{n_2}{n_1}$$式中 $\\theta_1$ 和 $\\theta_2$ 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n1和n2分别为折射介质和入射介质的折射率。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发生变化会在导体中引起感应电流的现象。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引起感应电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当导体中有一个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内就会有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产生”。

此定律很好的解释了电磁感应现象。

$$\\varepsilon = -\\frac{d \\Phi}{dt}$$式中 $\\varepsilon$ 为感应电动势,$\\Phi$ 为磁通量。

实验步骤光学实验第一步,我们设置了一套小球模型装置,在装置内填入水和油,并将光线从一头传至另一头,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反射情况。

第二步,我们用折射仪和一盒棱镜完成了一次折射实验,观察了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第三步,我们用凸透镜作为实验器材,通过控制凸透镜的曲率半径确定其焦距,观察了光线在凸透镜的透射过程中发生的聚焦现象。

电磁感应实验第一步,我们用电磁铁和磁仪来完成了一次简单的电磁现象实验,观察了电流通过电铁时铁芯中磁场的变化情况。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器材:1. 磁铁2. 导线3. 电池4. 万用表5. 直流电源6. 光学仪器(例如:反射镜、透镜、凸透镜等)实验一:电磁感应实验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实验步骤:1. 将一个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线圈两端接入一个万用表,以测量电流的大小。

2. 在线圈的一端靠近磁铁,用力拉动磁铁,使磁铁离开线圈,观察并记录电流的变化。

3. 反复进行步骤2的操作,分别在不同速度下拉动磁铁,观察电流的变化趋势。

4. 分析数据,总结电磁感应的规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二:电池的内阻测量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池时,由于电池本身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内阻,影响电流的流动。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导线和电阻,组成一个电路,电阻两端接入一个万用表以测量电流,电池的两端接入一个电压表以测量电压。

2. 分别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数据。

3.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原理: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出光线的折射角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光学仪器,例如:透镜或凸透镜等。

2. 将一束光线射向光学仪器,观察并记录光线的折射现象。

3.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或改变介质的折射率,观察光线的折射变化。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线的折射定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四:杨氏干涉实验原理: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狭缝、光源和屏幕的组合,观察和分析干涉花样、干涉条纹的特征。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狭缝,将光源透过狭缝射向一块屏幕,观察干涉花样的形成。

2. 通过改变狭缝的宽度、光源的波长或屏幕的位置,观察干涉花样的变化。

3.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明暗的分布,分析干涉现象并计算出波长或确定狭缝的宽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弹性碰撞.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弹性碰撞.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弹性碰撞.doc 实验名称:弹性碰撞实验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弹性碰撞的实验方法,了解弹性碰撞中的物理变化。

实验仪器:弹射器、弹珠、计时器实验原理:弹性碰撞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两种。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碰撞前具有相同的速度,碰撞后物体互相反弹并保持相同的速度。

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物体会一起移动并损失一定能量。

实验步骤:1.设置弹射器,固定弹珠在弹射器上,并将弹射器拉回到适当程度。

2.测量弹珠的质量,并精确记录。

3.将另一个弹珠置于地面或板子上,并将其质量测量并记录。

4.将弹射器对准地面或板子的弹珠位置,松开弹射器使得弹珠弹起并射向地面或板子。

5.在弹珠碰撞后立即启动计时器,记录弹珠碰撞后弹射器的反弹时间。

7.重复以上步骤,将另一个弹珠放置于弹射器上。

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的受力大小和方向相等且相反,碰撞时两个物体对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个物体碰撞前和碰撞后的总动量相等。

3.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完全弹性碰撞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而非完全弹性碰撞时部分能量被损失。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2.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物体的速度会发生改变,且部分能量被损失。

3.弹性碰撞遵循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4.实验数据处理需要精度高,数据准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深刻理解到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对弹性碰撞的影响。

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误差,计算结果才能准确。

实验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操作弹射器和计时器。

这次实验是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它不仅提高了我的探究精神,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1预习报告:1、试验目的。

(这个大学物理试验书上抄,哪个试验就抄哪个)。

2、实验仪器。

照着书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

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

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

抄书上。

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试验数据。

做完试验后的记录。

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

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

EG:表1。

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

随便写点。

试验报告:1、试验目的。

方法同上。

2、试验原理。

把书上的归纳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纸。

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

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

书上有模板。

照着做。

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

书上有。

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

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

5、讨论。

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

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

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实验报告大部分是抄的。

建议你找你们学长学姐借他们当年的实验报告。

还有,如果试验数据不好,就自己捏造。

尤其是看到坏值,什么都别想,直接当没有那个数据过,仿着其他的数据写一个。

不知道。

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

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

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

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在大学的物理课程中,演示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中所学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在本次物理课程中,我参加了一次精彩的演示实验,下面我将对此次实验进行一份报告。

实验名称:如何利用棱镜制造虹彩实验原理:在太阳光线在天空中通过水滴时,由于折光原理,因此形成了一道彩虹。

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

而我们的实验要点就是要借助棱镜的色散特性,重新制造这个过程。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一把直边棱镜、一把直尺、颜料或染色水。

2. 将直边棱镜按照45度角放置在平面的地面上。

3. 将直尺对准棱镜的斜面,沿着斜面方向滴上一点染色水或颜料。

4. 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染色水滴撞击棱镜后,水滴向下滑动的同时,光线经过棱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在地面上形成了一道狭长的、颜色各异的光带。

这就是棱镜制造的虹彩。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造了虹彩,并在光带内观察到了不同的颜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

相信大家也已经非常熟悉这些颜色的顺序。

实验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利用棱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将太阳光线的色散现象重新制造。

虽然这种实验过程相对简单,但实验结果却非常惊人,真正教会我们了如何利用生活中简单的物品重新制造科学现象。

总结:通过这次物理演示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折射、反射、色散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思辨能力。

希望今后能够多参加这类实验,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物理专业演示实验报告

物理专业演示实验报告

物理专业演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演示实验方法,直观展示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包括:1. 实验箱:内含各种电路实验装置。

2. 示波器:用于观测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3. 多用电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物理量。

三、实验内容1. 交流电电阻实验本实验使用实验箱中的电路装置搭建一个简单的交流电电阻电路。

首先,将交流电源连入电路,然后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将示波器连接至电路中,观察电压或电流的波形,并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值。

2. 牛顿环实验本实验使用使用激光器和透镜等器材搭建一个牛顿环实验装置。

首先,将透镜放置于平板玻璃之上,将激光照射到玻璃上,观察到一系列干涉环。

通过测量干涉环的半径和透镜与玻璃之间的曲率半径,利用公式计算出光的波长。

3. 光的衍射实验本实验使用实验箱中的光源和光栅等装置进行光的衍射实验。

将光源置于光栅前方,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到一系列衍射条纹。

通过测量条纹的间距和光栅的刻线数,利用公式计算出光的波长。

4. 直流电桥实验本实验使用实验箱中的直流电源和电桥等装置进行直流电桥实验。

将待测电阻和标准电阻相连接,并接入电桥电路中。

通过调节电桥中的电源电压和变阻器,使电桥平衡。

记录下此时的电桥电压值,并利用公式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1. 交流电电阻实验: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和计算,得到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0欧姆。

2. 牛顿环实验:测量得到的干涉环半径为5毫米,透镜和玻璃之间的曲率半径为10厘米,计算得到光的波长为600纳米。

3. 光的衍射实验:测量得到的衍射条纹间距为0.5毫米,光栅的刻线数为1000,计算得到光的波长为500纳米。

4. 直流电桥实验:测量得到的电桥平衡时的电压值为2伏特,利用计算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为50欧姆。

大一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一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一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简单振动实验目的:通过简单振动实验,了解振动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等相关知识。

实验器材:弹簧、质量块、摆线器、计时器等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质量块挂在弹簧下端。

2. 轻轻拉动质量块,使其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松手后观察质量块的振动状态。

3. 观察质量块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使用计时器进行测量。

4. 改变振动的振幅和拉伸长度,观察和记录对于振动周期和频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1.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质量块的振动状态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即振动的周期是一定的。

2. 测量结果表明,振动的时间间隔呈现出固定的周期性变化,计算得到振动的周期为T=2π*√(m/k),其中m为质量块质量,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

3. 实验结果还表明,振动的频率与周期成反比,即f=1/T。

4. 改变振动的振幅和拉伸长度,可以发现这些变化对于振动周期和频率都有影响,振幅和拉伸长度越大,振动周期和频率越小。

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振动具有周期性和频率特征,振动周期和频率与振动的物理特性相关。

2. 实验结果还表明,振动的周期与质量块的质量和弹簧的弹性系数有关,振动的频率与周期成反比。

3. 改变振动的振幅和拉伸长度,可以改变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振动的特性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1] 程学图, 吕东伟, 李建涛. 摆线器振动周期的测量[J]. 实验物理, 2010(12):11-14.[2] 张天, 王宁海, 王婷婷. 用振子测量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研究[J]. 物理实验, 2017(2):56-60.。

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次物理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1、观察和验证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我们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包括:牛顿摆、静电发生器、三棱镜、光具座、单摆、平抛运动演示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现象1、牛顿摆实验牛顿摆由五个质量相同的球体通过细线悬挂在横杆上组成。

当抬起一侧的球体并松手让其撞击其他球体时,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球体被弹起,且高度几乎与初始抬起的球体相同。

这一现象展示了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

2、静电发生器实验静电发生器通过摩擦起电的方式产生高压静电。

当将金属球靠近发生器时,金属球上会出现电火花,并能吸引轻小物体,如纸屑。

这表明了静电的存在和其具有的性质。

3、三棱镜分光实验将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可以看到七种颜色的光带,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说明了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同时也验证了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4、光具座实验在光具座上放置凸透镜和蜡烛,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这体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单摆实验让单摆自由摆动,通过测量其摆动周期和摆长,可以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同时,改变摆长或重力加速度,观察单摆周期的变化。

6、平抛运动演示仪实验将小球从平抛运动演示仪的斜槽上滚下,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可以直观地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

四、实验原理分析1、牛顿摆实验原理牛顿摆的原理基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当一个球体撞击其他球体时,碰撞瞬间动量守恒,使得另一侧的球体获得相同的动量;同时,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机械能没有损失,所以被弹起的球体高度几乎不变。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一、引言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设计的。

本次实验的课题是XXX(实验名称),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XXX(实验目的)。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所使用的装置和仪器、实验步骤及结果,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及解决。

二、实验装置和仪器1. XXX装置:该装置主要由XXX组成,包括XXX(详细说明各个组成部分)。

此外,还需要使用XXX(列举其他辅助设备)等。

2. XXX仪器:本次实验需要使用的仪器有XXX(列举各类仪器,并说明其作用)。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确定实验必要条件:包括XXX(列举必要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b. 检查实验装置和仪器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校准。

2. 实验操作a. 步骤一:XXX(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步骤,包括装置的正确连接、仪器的设置等)。

b. 步骤二:XXX。

c. ...3. 数据记录与分析a.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各个实验步骤的数据,包括XXX(列举需要记录的数据,如温度、时间、电压等)。

b.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等。

4. 结果与讨论a.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实验得到的结论。

b. 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并讨论可能产生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四、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进行了XXX操作,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 实验数据表格(请将实验记录的数据按照表格形式呈现)2. 实验数据分析(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适当的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解释实验现象)3. 结果讨论(请参考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五、实验问题与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并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1. 问题一:XXX解决方法:XXX2. 问题二:XXX解决方法:XXX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XXX(实验目的)。

实验结果表明XXX(结果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寻找到相应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1、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声波可见实验目的: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项: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3、弹性碰撞演示仪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

实验原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两球,撞前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由碰撞定律可知:若e=1时,则分离速度等于接近速度解式和式可得:若m1=m2=m;e=1则v1=0,v2=v10,即球1正碰球2时,球1静止,球2继续以V10的速度正碰球3,等等以此类推,实现动量的传递。

实验器材1、实验装置如实验原理图示:1一底座—支架—钢球—拉线—调节螺丝2、技术指标钢球质量:m=7×0.2kg 直径:l=7×35mm 拉线长度: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L=55Omm实验操作与现象l、将仪器置于水平桌面放好,调节螺丝,使七个钢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2020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Contract Template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院系名称:纺织与材料学院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1级03班姓名:梁优学号:鱼洗实验描述:鱼洗是中国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

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实验原理: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

摩擦的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

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

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近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

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擦频率并没有关系。

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

(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

)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

(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离心力演示仪实验描述: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

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平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本报告将介绍我参与的一次大学物理演示实验,通过这次实验,我对一些物理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展示一些基本物理原理和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实验装置与原理实验中使用了多个装置来演示不同的物理现象。

其中包括牛顿摆、电磁铁、光学仪器等。

牛顿摆的实验原理是利用重力和摆动的力来观察摆动的规律。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和摆球的质量,可以观察到摆动的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

电磁铁的实验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从而吸引或排斥磁性物体。

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观察到磁场的变化对磁性物体的影响。

光学仪器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来观察光的行为。

通过使用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器件,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聚焦等现象。

实验过程与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老师的指导,依次进行了牛顿摆、电磁铁和光学仪器的演示实验。

在牛顿摆实验中,我们调整了摆线的长度,并记录下摆动的周期。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摆线长度与周期的平方成正比,验证了牛顿摆的周期公式。

在电磁铁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观察了磁场对磁性物体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我们还观察到,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磁性物体的运动方向也发生了改变,这进一步验证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在光学仪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了光的折射和聚焦现象。

我们发现,凸透镜会使光线聚焦,而凹透镜则会使光线发散。

这些现象与光的传播规律相符。

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牛顿摆、电磁铁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明白了牛顿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电磁铁的磁场对磁性物体的影响,以及光的折射和聚焦现象。

这些实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物理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