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艺术
艺术创作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发展个性和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艺术创作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培养幼儿艺术创作能力的教学方案。
一、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观察力和表现力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素养,通过创意游戏和观察练习,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形态和颜色的敏感度。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幅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细节,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自然景观的观察,引导他们观察和感受自然界的美。
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核心能力,通过让幼儿参与绘画、手工和音乐等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主题,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幼儿欣赏优秀作品和参与表演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欣赏各种音乐作品,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表现音乐。
在艺术表演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舞蹈等形式,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个性。
四、鼓励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艺术创作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可以促进他们的艺术成长。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颜料和画笔,让幼儿进行自由创作,探索不同的绘画技法和风格。
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进行自由组合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总之,艺术创作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一、引言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
然而,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艺术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明确讨论目的与目标在组织课堂讨论前,教师应明确讨论的目的与目标。
讨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明确目标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讨论活动,确保讨论能够达成预期效果。
三、合理选择讨论主题和话题讨论主题和话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效果。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既具有启发性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和话题。
同时,话题应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四、恰当分配学习小组和设置讨论时间控制分组是组织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特点,合理搭配小组成员,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此外,教师还应合理设置讨论时间,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疲劳或时间不足影响讨论效果。
五、老师引导与参与技巧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参与至关重要。
教师应适时提问、引导方向,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热情。
六、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并提升讨论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发言权。
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思考。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讨论技巧,如角色扮演、辩论等,以提升讨论效果。
七、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在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教师还应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在未来的讨论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八、确保讨论活动有效提升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组织课堂讨论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美术教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艺术教育中,学生的欣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和艺术家对生活的一些思考和表达。
本文将介绍一些美术教案编写时,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在美术教案中,我们需要教给学生如何分析一件艺术作品。
要考虑的是作品的主旨和表现手法,这可以通过看画面的视觉感受和阅读作品的题目、简介等方式进行。
要考虑作品的情感表现和理念内涵,这可以通过画面中的人物、物品、场景等来总结。
综合性的分析还需要考虑作品的表现力和表现效果,如构图、色彩、光影等。
在学生掌握了艺术作品分析的基础之后,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深层内涵。
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作品,从中感悟出艺术家表达的心情、想法、审美追求等。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幅画让你想到了什么?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品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哪些?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除了帮助学生认真地欣赏艺术作品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熟练运用一些基础的艺术元素来欣赏画面。
例如,艺术作品最基础的两个元素是形状和颜色,在一些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指认画面中的形状和颜色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
在美术教案中,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给学生展示一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从中开拓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的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一定要简洁明了,趣味性与知识性要兼备。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艺术是一门需要欣赏的学科,而学生的欣赏能力对于艺术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欣赏艺术作品,从中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和深度内涵,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浅谈教师的课堂引导

浅谈教师的课堂引导作者:王昊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1期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否能够积极地、有艺术性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因此,课堂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课堂教学教师学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对老师的定义,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把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怎样把枯燥的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接受这些知识呢?如果在课堂上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绪延伸出去,给学生以充分的遐想,给他们思维上的启迪,给他们充分地引导,我相信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那么,这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一、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和学习注意力。
研究表明,愉悦的心理状态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对心理状态的提高幅度高达70%。
那么,怎样营造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呢?(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最基本条件试想,一个不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怎么会带动起活跃的气氛呢?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这样学生才会去尊重这位教师,喜爱这位教师,师生感情就会变得非常的融洽,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就会高涨,思维变得大胆,表现便会踊跃,师生之间的配合就会很默契。
(二)巧妙地处理在课堂中发生的问题面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不是消极地等问题出现后再处理,而是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这样才是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最好办法。
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件事情:1.对课堂上所有学生的动态要做全面的观察,掌握课堂上的每一种情况。
2.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给学生们以表现的机会。
3.巧妙地利用语言、声调、动作、表情等来处理课堂中发生的问题。
课堂上难免有学生出现不和谐的举动,教师的处理技术直接影响着后面的教学内容的进行。
数学教学中导课艺术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导课的艺术[摘要]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导课艺术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启发式教学,启发必须启而有“法”,“启”就是“导”,即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导”得有法,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如何“导”才能算有“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开“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课堂提问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起“导”的作用。
1.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体现“导”的作用。
教学开始时,有的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的放一段录音,有条件的学校还给学生看一段录像等。
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老师放一段录音:四(2)班三月份文化建设评比中,评委亮分是:9.5分、9.6分、9.4分、9.9分、8.9分、9.2分、9.6分、9.2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四(2)班最后得分9.4分。
教师问:四(2)班的最后得分是怎样算出来的,你想知道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回答,教学氛围良好。
2.课堂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要设在关键处小学生的感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导”的目的正在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与混乱性,使学生的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
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是开导、发展他们思维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和后问;“和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分子和分母都不同。
”而教师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指出那个分数是最简分数。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课堂讨论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和权威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灌输。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课堂讨论逐渐成为了教学的核心环节。
本文将探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包括准备阶段、组织阶段和引导阶段。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课堂讨论的基础,决定了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学习目标和话题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然后,选择适当的话题,使其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准备相关材料教师根据所选话题和学习目标,准备相应的学习材料,包括教材、参考书籍、案例分析等。
这些材料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背景知识。
3.设计问题和任务在讨论过程中,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式的,可以有多个答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4.分组或配对学生为了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或配对。
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同时,小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组织阶段组织阶段是课堂讨论的核心环节。
在组织阶段,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建讨论氛围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激发思考的问题或做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将讨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讨论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2.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黑板、多媒体设备等,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评价、激励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增加讨论的参与度和趣味性。
浅谈实现课堂教学高潮的“孕育”艺术

浅谈实现课堂教学高潮的“孕育”艺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高峰的那一刻,让学生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得到高度激发与提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良好效果。
实现这种高潮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孕育”艺术。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在认知、学习兴趣、性格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做到情感联系、精神共振,有切实的关怀和关注,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的目的。
二、关注课堂氛围营造教学中的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情感投入和精神气氛是营造课堂高潮的关键。
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中创造出和谐、温馨、开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情感因素和人情味,创造轻松愉快活跃的氛围,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学习内容。
三、关注课堂设计课堂教学的高潮与课堂设计密切相关。
在课堂的准备中,通过对内容的重组、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及适量的多媒体辅助等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课堂展示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设计的同时,需要遵循教学理论,适当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活动形式、讨论、交流等方法,营造出有利于知识传承和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接受到相应的激励和关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关注个性风采展示学生的课堂表现常常折射出他们的个性和才智。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展示个性风采,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展现自己的同时深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获得自信和肯定。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孕育”艺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课堂氛围,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展示个性风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高峰。
浅谈少儿舞蹈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途径

浅谈少儿舞蹈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途径少儿舞蹈教学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舞蹈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而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少儿舞蹈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来自于对舞蹈的理解和体验,因此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用各种有趣的故事来讲解舞蹈动作的技巧,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让学生体会舞蹈的魅力。
老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舞蹈演员来给学生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对舞蹈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样非常重要。
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学习舞蹈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一些欢快的音乐来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舞蹈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从而激发其对舞蹈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样非常重要。
学生的自信心是学习舞蹈的重要保障,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舞蹈。
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一定的舞台表演机会,并且鼓励学生多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逐渐建立自信心。
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学习舞蹈,从而培养其对舞蹈的兴趣。
五、引导学生走进舞蹈艺术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舞蹈艺术同样非常重要。
舞蹈是一门具有深厚艺术底蕴的艺术,只有让学生深入了解舞蹈艺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走进舞蹈艺术,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发展历史、不同类型的舞蹈以及著名舞蹈作品等,从而让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其对舞蹈的兴趣。
六、鼓励学生多参与舞蹈比赛和表演在少儿舞蹈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参与舞蹈比赛和表演同样非常重要。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

综合2015·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留给学生一些时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这个时空,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留白”。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留白”呢?一、留出思考的空白就人类的认识规律而言,适时留出思考的空白时间,学生的记忆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容易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是否能获得结论性成果,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白,引导他们将所学内容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平移和旋转后,教师先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再让他们站起来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
在这样的亲身体验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上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静静地想一想,既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便于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诠释和再次解读,又培养了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
二、留出评价的空白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机制有两种,为即时性评价和延迟性评价。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使用即时性评价,而课程改革则提倡延迟性评价。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适时交替使用即时性评价和延迟性评价,允许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内化新授知识后,在自我的不断否定中,逐步实现学习的目标。
例如,求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方体表面积时,有的学生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列出(5×5+5×10+10×5)×2的算式;有的学生则根据“这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和“有4个面的面积是一样”的信息,列出5×10×4+5×5×2的算式。
这两种方法都算出结果是250,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以及结果,准备讲解下一题时,有一个女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
浅谈李镇西的教学艺术

让课堂成为“民主”土壤的教学艺术——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是我喜欢的名师之一,他的很多文章和著作我都读过,最近在学校的组织下阅读了他的《做最好的老师》,使我受益匪浅。
我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尤其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方面感触颇多,引起共鸣。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中第十章针对语文教学方面提出了诸多详实而又有创意的观点,实际上很多方面对于我们财会专业教学同样有帮助和指导意义。
下面谈谈关于我对李镇西教学艺术方面观点的一些感想。
一、让课堂成为“民主”土壤李镇西说:“课堂承载民主理念,承载的载体,可以是学校的各种德育途径和形式,但我更看重课堂教学。
道理很简单,师生在学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如果离开了这个主阵地,单纯通过主题班会等德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民主品质和民主能力的培养,难以奏效。
过去很多人往往把课堂功能仅仅理解为传授知识,后来又增加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这样的理解始终没有把课堂和学生的精神成长相联系。
我认为,课堂教学既应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应该将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需要滋养的孩子心灵:善良、正义、忠诚、气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宽容、人权、公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所说的“注入”绝不是脱离教学内容进行生拉硬扯的强加或牵强附会的联系,而应该自然而然地融汇在教学过程中。
”1、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李镇西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
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仅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 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
这种对话 , 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 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
因此这种双方的对话. 同时也是一种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员,教师不再充当全知全能的权威角色, 他是对话者之一, 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 灵活地掌控教学流程, 适当利用引导思考、质疑反思等环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浅谈美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美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小学音乐课是一门注重学生审美素质培养和创造力的课程,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将美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艺术修养。
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渗透美育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人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
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笔者现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就音乐教学与美的关系作以下管窥。
一、以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想象美儿童认识事物要经过感受→重视→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对事物感知得越具体。
才能理解得越深刻。
教所以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美的想象。
现行小学音乐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和素材,因此教师不要只局限于音乐知识的传授和练习,而要有意识的挖掘和利用好教材中的那些美的因素。
根据教材内容充满诗情画意的特点,教师更多的选择一些直观的影象、视听教具,把课堂构建成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是直观的、具体的、美的情境和氛围。
教师再辅之以精炼的、充满激情的诗歌式的语言激励,学生美的情感一定会激发起来,达到人情入境、入理的境界。
如教《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一课,根据歌词的含义,我录制了一段祖国山美、水美,人们生活美的影象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
然后组织学生结合看到的画面。
进一步想象和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情景。
名师 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

《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读后感靖江市礼士中学朱远康“一节课上得好与坏,教学效果显著不显著,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是老师要有积极的、恰当的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引导艺术!” 开篇这一段话,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使我不禁暗自窃喜自己在眼花缭乱的挑选中终于选中了一本能指引我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书。
书中对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堂的答案看似很平常,但其中的“引导”二字在书中却蕴含了颇为精妙却又有实效,极具操作性的精髓。
确实,教师的课堂引导艺术与“大雁高飞头雁领”道理是一致的,而书中的那些优秀的勇于探索的教师,他们在引导艺术上为我们率先做出了极具意义的探索,书中共阐述了高效课堂的五种引导艺术:一、课堂组织引导艺术;二、课堂情境引导艺术;三、课堂情绪引导艺术;四、课堂思维引导艺术;五、课堂习惯引导艺术。
书中让我受益的东西太多,无法一一道来,只能把其中对我启发较大的一些课堂引导艺术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课堂的组织引导艺术中,书中认为要“给学生任务,让他们知道该‘抓’什么”即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曾说过:“生活中有件明智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就是精力涣散。
”而在课堂上,老师做的明智的事情之一,就是把学生的精神集中在要学的知识上。
班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制定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
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必须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给不同的学生,共同执行一个大的任务。
在书中的课堂情境引导艺术中,提出了“小‘游戏’带活大课堂”的观点。
“游戏”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结合的教学方法,书中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它告诉我,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精心设计游戏内容。
说到底,“游戏”法教学仍是教学,因此重点应该放在教学上。
其次,不要遗忘任何一个同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堂思维引导艺术”中的给学生“设套”这一内容。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篇一」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科的学习是以学习活动方式为主划分美术学习领域,来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通过美术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关键词:兴趣、创新、互动、合作、评价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应该怎样学习与应用新课标的精神?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宽松自由空间、营造和谐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着“演员”的角色,主要是采取教师教与学生听这样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环节。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非常周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
记得在小时候上课时老师为了维持好班级课堂纪律,要求我们两手放在台上,坐端正,不许讲话然后开始授课。
太多的限制使我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
今天我已为人师,赶上新课改的好时机,在我三年的教学与研究中,我认为教师课堂上不应该充当“演员”的角色,而应该是一名导演、促进者以及辅导者。
要让学生们能认真而很有兴趣去学习美术,就要有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以及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宽松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有更大联想空间,更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常以“开心一刻”的笑话或小品为开场白,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各种优美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因而在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的艺术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的艺术【内容摘要】新课导入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英语课堂的导入,对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敲门砖和金钥匙。
因此,教师要灵活设计导语,将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导入提高质量俗话说“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教学也是如此,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是优化学生心境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下面我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英语新课的导入艺术。
一、情景导入法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说:“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直观情景导入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直接“入境”。
“入境”才能“生趣”,才能身临其境,尽快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习得。
情景导入法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导入新课方法。
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缩短进入语境和在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同时调动兴趣。
如:一位老师在教“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s …yuan. It’s too expensive…”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参加拍卖会的衣物,并在小纸条上写上价格作为标签贴在衣服上。
把教室布置成服装超市,挂满衣服,创设情境。
然后对学生说:“This is a clothes supermarket.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What do y ou want?”这时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下面纷纷讨论:I like the blue dress./I want the red T-shirt…这时,教师就很自然地走到一学生跟前,引出新授句子:Can I help you? 同时引导学生回答:Yes.并引导学生问:How much is that dress? 教师根据衣服上的标签回答:It’s 50 yuan.有了真实情境的烘托,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体育艺术新教师教学新时期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作为美术教师,应围绕美术的目标,恰当选用教学方法,让美术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美术的内容在身边随处可见,训练中我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采用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或实物投影或用电教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
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鼓励绘画,勇于展现对学生来说.美术创作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绘画,以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
1.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创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的才能,引导他们把创新的意识表现在纸上;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喜欢提问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构思想法,引导他们将之表现在创作中。
评价时,尽量地在学生作品中找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
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别一张画的优劣,以免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阴影,形成绘画障碍。
2.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在绘画的过程中,决不能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
那样会使他们盲目地在原有基础重复不前。
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美术基础造型知识是不可忽视。
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
三、培养能力,体验创作乐趣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只是表现出想画、敢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还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写生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积累素材,储存大量的形象,为创作活动出成效奠定了基础;教师还要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慢”艺术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慢”艺术思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感到困惑和不懂,这时教师就需要运用一些“慢”艺术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慢慢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慢”艺术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引导学生慢慢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慢慢思考问题,而不是急于追求答案。
通过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或者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背后的逻辑和推理。
对于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先自行思考,然后再与同桌或者小组讨论,最后再共同讨论解题思路。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慢慢地理解和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急于求解答案。
二、“慢”艺术教学法引导学生慢慢体会数学之美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慢慢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比较聪明,学得快,有的学生则比较慢热,学得慢。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慢”艺术的教学方法,慢慢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知识,同时也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通过实物教具、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慢慢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思考、探索和实践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题做一些小发明,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慢”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慢慢掌握数学知识。
引导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设 计 ,都 受 着 目的 性 的 制 约 ,随 着 教 学 级 的 目的 转 化 。 语文 新 课 标 强 调 的 课
过 程 的进 展 , 由较 低 一 级 的 目的 向着 高 趣 ,就 不 能 进 发 出鲜 亮 的思 维 火 花 。激
一
堂 教 学 目标 应 是 知 识 与 技 能 、 过 程 与 方 的 ,笔 者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总 结 出 以下 几 种
要 教 师 改变 教 学方 法 ,在 教 学 过 程 中通
一
个 重 要 特 征 , “ 题 意 识 ” 会 激 发 学 问
过 讨 论 、研 究 、实 验 等 多 种 教 学 组 织 形 生 强 烈 的学 习愿 望 ,激 发 学 生 的 求 异 思 式 , 引 导学 生积 极 主 动 地 学 习 ,使 学 习 维 和 创 新 思 维 , 而 对 学 生 “问题 意 识 ”
刨 设 氛 围和 激 发 兴 趣 是 相 辅 相 成
转变 , 由 统一 规 格 教 育 向差 异 性 教 育 转
变 。语 文 教 师 要 在 课 堂 教 学 中充 分 体 现 的 , 对 于 兴趣 在 学 生学 习活 动 中 的 重 要 新课 改精 神 要 求 ,必 须 注 重 教 学 引导 艺 作 用 ,我 国 古 代 大 教 育 家 孑 子 就 说 过 , L
法 、 情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三 个 纬度 的 有 机 做 法 :
结 合 。 作 为 新 课 标 组 织 实 施 者 的教 师 ,
1创 设 教 学 情 景 , 注 重 课 堂 导 入 。 .
需 要 在 教 学 过程 中 引 导 学 生 改 善 学 习 方 或 如 爆 竹 呜 响 、 京 剧 中 的 亮 相 ,一 开 始 式 ,加 强 过程 性 、 体验 性 目标 , 引 导 学 就 吸 引住 学 生 ;或 如 聆 听 潺 潺 小 溪 ,行
浅叙梦想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齐德义
摘㊀要: 课堂导入重要的教学环节 , 它能很好的衔接新 旧 知 识 和 兼 顾 前 后 内 容 , 是 引 导 思 考 和 开 发 学 生 智 力 的 桥 梁.布 局 合理 ㊁ 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 , 导入犹如是扣人心弦的序曲和引人入胜的主旋律 . 因此 , 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教学的导入艺术 . 关键词 : 梦想课堂 ; 教学 ; 导入艺术 ㊀㊀ 梦想课程 是 上 海 真 爱 梦 想 基 金 会 对 于 贫 困 地 区 在 教 育方面的一个资助项目 . 其教材主要 由 上 海 师 范 大 学 ㊁ 阿里 巴巴 ㊁ 淘宝网等机构 的 资 深 专 家 编 订 , 并吸纳梦想课程开设 过程中全国各地一 线 教 师 创 意 的 第 一 手 资 料 . 课 堂 导 入 是 重要的教学 环 节 , 它能很好的衔接新旧知识和兼顾前后内 容, 是引导思考和 开 发 学 生 智 力 的 桥 梁 . 布 局 合 理 ㊁ 结构完 美的课堂教学 , 导入犹如是扣人心弦的序 曲 和 引 人 入 胜 的 主 旋律 . 因此 , 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教学的导入艺术 . 我们常说导入无定法 , 但是我们如果 想 在 课 堂 开 始 前 就 能掀起一个小高潮 , 这 就 需 要 我 们 选 择 好 恰 当 的 切 入 点, 展 开自己的教学 , 巧妙的导入新课 . 笔者借 助 我 县 梦 想 课 堂 的推行与自己参与 的 培 训 , 结 合 自 己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实 践, 浅谈自己对梦想课堂导入艺术的认识和做法 . 一 ㊁情境故事 , 勃发天性 讲故事 ㊁ 言传 说 是 学 生 大 都 喜 闻 乐 道 的 . 上 课 伊 始 , 教 师可以用一个动人 的 故 事 , 一 则 美 丽 的 传 说, 紧紧吸引孩子 的注意力 , 让孩子对 我 们 的 课 堂 有 一 丝 期 待 , 正是这丝丝期 待将会让你的课堂 充 满 精 彩 . 而 我 们 教 师 则 可 以 把 握 这 有 利的时机 , 把学生的 思 想 及 时 引 导 到 我 们 想 要 的 轨 道 上 来 , 很好的完成新课的 导 入 . 但 故 事 的 内 容 要 做 到 和 课 堂 内 容 的紧密关联 , 做到无缝衔接 . 随着班班 通 媒 体 技 术 走 进 每 一 间教室 , 更为我们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开 辟 了 广 阔 的 革 新 天地 . 根据课堂内容 利 用 多 媒 体 课 件 向 学 生 展 示 一 幅 幅 或 动或静的高清而生 动 直 观 的 画 面 , 辅 之 亲 和 力 的 语 言 诱 导, 学生激情犹如涌泉 喷 薄 而 出 , 一 张 张 激 动 的 笑 脸, 一双双跃 跃欲试的眼睛就已经告诉了你这堂课的预期效果 . 二 ㊁引导质疑 , 点拨启发 古人云 : 学 则 须 疑 ,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 非问无以广识 . 在正常的课 堂 教 学 中 , 我们教师往往会提出耐人寻味的问 题, 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在孩子 脑 海 中 造 成 悬 念 , 促使 他们能够认真思考 , 能 使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完 全 进 入 活 跃 状 态, 达到有力地调动学 生 思 维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的 目 的 . 而 这 时候 , 我们教师则 顺 势 引 导 , 进 入 新 课.这 种 方 法 就 是 教 师 在讲授新课之前给学生提出一些与所学 内 容 有 关 的 问 题 , 教 师先引导学生提出 问 题 , 并 利 用 学 生 急 于 知 道 答 案 的 心 理, 调动学生自主探究 学 习 的 动 机 . 当 学 生 求 知 成 为 一 种 欲 望 时, 教师再作适当引导 , 最终使学生产生 恍 然 大 悟 的 感 觉 . 这种方法有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提高 , 孩子对通过自己思考 得到的答案记忆深刻 . 三 ㊁过渡旧知 , 承接新知 这其实就是复习导入 . 我们要明确 复 习 不 是 为 了 修 补 倒塌的建筑物 , 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 房 . 温 故 知 新 的 道 理 我 们都心知肚明 . 通常 由 复 习 旧 知 识 导 入 新 知 识 是 我 们 最 常 用的方法 , 这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 . 课 前 复 习 与 新 授 课 内 容 紧密联系的已学知识 , 恰如其分的问题就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积 极 思考 , 这样新课的引入也就水到渠成 了 . 我 们 也 可 以 适 当 运 用学生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 , 使学生原 有 的 知 识 对 所 学 的 新课内容产生积极 的 影 响 , 较 快 地 转 移 注 意 力, 激发对新知 识的学习兴趣 . 四 ㊁设置悬念 , 激发情趣 教师通过提出疑问 , 制造矛盾 , 在课堂中设置悬念, 是导 入新课的有效而高 效 的 方 法 . 悬 念 设 置 能 引 起 学 生 的 好 奇 心和求知欲 , 进而促 进 学 生 思 维 积 极 参 与 到 学 习 中 , 当学生 处于心通而未解状态时 , 教与学将高 效 地 得 以 展 开 . 教 师 在 新授课之前 , 可以让学生朗诵一首诗 词 ㊁ 猜一个谜语㊁ 讲一个 故事 ㊁ 说一个笑话等等都能激发学生 的 兴 趣 . 诗 词 显 得 清 闲 活泼 ㊁ 饶有趣味 , 学生喜闻乐见 . 谜语 则 近 似 设 疑 , 能让学生 带着找寻答疑的状 态 听 课 , 故 事 则 引 人 入 胜, 达到最大化的 情感激发 , 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 . 需要注意的是教 师 设 计 的 问 题 要 集 趣 味 与 教 育 性 于 一 体, 要从教科书和学生年龄特征 ㊁ 双基 能 力 出 发 , 不因繁琐或 冗长而影响学生的激情与兴趣 . 五 ㊁演示实验 , 别出心裁 教师 通 过 实 物 的 演 示,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并 质 疑, 进而过渡 到新课教学之中 . 这种方法有利于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 形 成丰富生动的表象 , 促进学生思维间 的 转 化 .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不能喧宾夺主 , 教师需适时提醒学生将注 意 力 集 中 到 课 堂 上 来, 唤起注意力的集中 , 造成有意记忆 , 为教学重点环节争取 时间 . 六 ㊁满含情感 , 幽默导入 学生的课堂 思 维 活 动 需 要 借 助 情 境 的 刺 激 . 在 教 学 环 境中 ,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 想方设法 激 发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 新课导入时教师如能创设一种情绪气氛 来 感 染 学 生 , 使学生 带着一种激情来学 习 , 学 生 便 能 增 强 学 习 兴 趣, 进行主动学 习 .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 : 教育家 最 主 要 的 , 也是第一位 助手是幽默 . 幽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的最好手段 , 幽默的 话 题 可 以 让 学 生 在 轻 松 ㊁ 和谐的气氛中 融入本课的学习 . 以 幽 默 睿 智 的 话 题 导 入 , 要注意让 出自 事实本身的 可 笑 和 幽 默 的 内 容 要 与 本 节 设 计 的 内 容 密 切 相关 . 七 ㊁精美诗文 , 美轮美奂 美的 语 言 总 能 打 动 人 心, 用 恰 当 而 优 美 的 语 言 导 入, 将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也使我们的 课 堂 教 学 绽 放 精 彩 . 课 堂导语 , 若能恰到 好 处 地 用 上 比 喻 ㊁ 押 韵㊁ 对 比 等 手 法, 再引 用一些诗文名句 , 定能让学生产生美 的 享 受 且 引 人 入 胜 . 看 看温家宝总 理 的 答 记 者 问 你 就 知 道 这 种 导 入 的 魅 力 无 限 . 总之 , 运用精美的诗 文 导 入 , 能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 时, 也能更投入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 . 八 ㊁流行因素 , 标新立异 在教学伊始 , 我们教师可以采用流行 于 学 生 中 的 时 下 流 行语 ㊁ 歌曲等导入 , 借用流行因素导入 , 需要教师强化与学生 的沟通交流 , 更需要 教 师 时 刻 关 注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 了解学 生的喜好 , 与时俱进而又巧妙地把流行因素引入课堂 . 课堂导入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沿阵 地 , 只有精心设计和 精湛运用导课艺术 , 才 能 使 其 艺 术 的 教 与 学 达 到 和 谐 魅 力. 无论怎样 , 课堂导入 都 要 围 绕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目 标 , 能让学生 在学习知识时产生 愉 悦 的 情 感 体 验 ,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唤起学 生激情 , 让学生在愿学善学乐学中发展 . ( ) 靖远县高湾镇教育管理中心 , 甘肃 ㊀ 靖远 ㊀7 3 0 6 1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艺术
【摘要】小学生由于诸多因素,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思维疏忽、偏向或终止现象,因此老师的引导就会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应该要利用好多媒体,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恰当引导,让学生更加开心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艺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69-01
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特点、知识构架、教材,以及目标、手段等多方面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思维障碍,发生思维疏忽、偏向或终止现象,所以老师的引导就会变得尤为重要。
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产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思维障碍,流畅思维呢?下面浅谈一些做法。
一、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
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我们就更有必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呢?
1.利用好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电子教学课件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相比于板书而言,它更具直观性,使用起来也更为便捷,教师在课堂中能够迅速切换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容量。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自然地环境,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2.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上课的时候多和他们开一些和课文有关的小玩笑或是自己的经历,使他们有兴趣听课,还会让他们有亲切感,这样就会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课。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用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时间上不会持久,很难保持整节课。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
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放权,把课堂的主导权一部分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一样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和引导上,要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兴趣爱好、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不拘束,不扭捏,能放开手脚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个性就能张扬,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加强,真正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得到碰撞。
这样,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3.利用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中适时地插入歌曲、插播音乐,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重新凝聚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走神。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中捕捉到学生“好之”甚至“乐之”的“点”,投其所好地切入课文,则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达到以趣促学的效果。
把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但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才。
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好“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现象:教师虽然组织学生自
学、讨论,但总脱离不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框框。
这种做法,明显限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局面。
每一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无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对于每件事他们都喜欢问“为什么”,而对于老师来说这就是一个好机会,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种种好奇,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时时激发学生保持这种好奇心,还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不受到限制,要时刻调动学生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
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内在驱动力量。
在教学中,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去点燃智慧的火花。
那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们要如何实施提问教学
引导呢?
1.提问目的明确。
老师提的所有问题都应该围绕着教学目的,都应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提问内容要紧扣学生的实际。
即所提的问题应该能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判断、推导等回答得出来,而不是超出他们的实际水平,让他们无法回答的难题、怪题。
3.提问时机要恰当,题目不要太多。
否则会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会打乱老师课前设计的教学程序。
三、培养创新精神,尊重每一位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难以在新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
教育的成败就看学生有无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学习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那么教师的组织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唯有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加开心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红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导艺术特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12-113.
[2]周登刚.讲求教学引导艺术成就高效课堂[J].成功(教育),2013,:67.
[3]梁耀仁.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13-14.
[4]银广格.小学课堂教学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