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
表面淬火工艺
淬火.退火.正火工艺◆表面淬火• 钢的表面淬火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与普通淬火比具有如下优点: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变形小3.工件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
有利于发挥材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
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2~3 个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
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表面淬火方法
表面淬火方法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定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产生的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局部加热,继之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工艺。
分类:分为高频淬火,中频淬火,和高频脉冲淬火即微感应淬火三类。
1:感应加热基本原理:(1)感应加热的物理基础;当工件放在通有交变电流的感应圈中,在交变电流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下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流透人深度随着工件材料的电阻串的增加而增加,随工件材料的导磁串及电流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钢的电阻率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800-900?时,各类钢的电阻率基本相等,通常把20?时的电流透人深度称为"冷态电流透人深度",而把800?时的电流透入深度。
称为热态电流透人深度。
(2)感应加热的物理过程感应加热开始时,工件处于室温,电流透入深度很小,仅在此薄层内进行加热。
表面温度升高,薄层有-定深度,且温度超过磁性转变点(或转变成奥氏体)时,此薄层变为顺磁体,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力线移向与之毗连的内侧铁磁体处,涡流移向内侧铁磁体处,由于表面电流密度下降,而在紧靠顺磁体层的铁磁体处,电流密度剧增,此处迅速被加热,温度也很快升高。
此时工件截面内最大密度的涡流由表面向心部逐渐推移,同时自表面向心部依次加热。
这种加热方式称为透人式加热、当变成顺磁体的高温层的厚度超过热态电流进入的深度后,涡流不再向内部推移,而按着热态特性分布,继续加热时,电能只在热态电流透人层范围内变成热量,此层的温度继续升高。
与此同时,由于热传导的作用,热量向工件内部传递,加热层厚度增厚,这时工件内部的加热和普通加热相同,称为传导式加热。
透入式加热较传导式加热有如下特点:(a)表面的温度超过A2点以后,最大密度的涡流移向内层,表层加热速度开始变慢,不易过热,而传导式加热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表面继续加热容易过热;(b)加热迅速,热损失小,热效率高;(c)热量分布较陡,淬火后过渡层较窄,使表面压应力提高,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1)根据零件尺寸及硬化层深度的要求,合理选择设备。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
高频淬火的频率高,淬火层浅。
如齿轮的轮齿表面淬火。
中频淬火频率低一些,淬火层要厚一些。
主要适用于轴类零件。
基本原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
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工件内产生封闭的感应电流──涡流。
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工件表层电流密度很高,向内逐渐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工件表层高密度电流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表层的温度升高,即实现表面加热。
电流频率越高,工件表层与内部的电流密度差则越大,加热层越薄。
在加热层温度超过钢的临界点温度后迅速冷却,即可实现表面淬火。
三维网技术论坛0 {# r* ?* b# d; ^
根据交变电流的频率高低,可将感应加热热处理分为超高频、高频、超音频、中频、工频5类。
①超高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高达27兆赫,加热层极薄,仅约0.15毫米,可用于圆盘锯等形状复杂工件的薄层表面淬火。
②高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通常为200~30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0.5~2毫米,可用于齿轮、汽缸套、凸轮、轴等零件的表面淬火。
③超音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0~30千赫,用超音频感应电流对小模数齿轮加热,加热层大致沿齿廓分布,粹火后使用性能较好。
④中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5~1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2~8毫米,多用于大模数齿轮、直径较大的轴类和冷轧辊等工件的表面淬火。
⑤工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为50~60赫,加热层深度为10~15毫米,可用于大型工件的表面淬火。
高频感应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有什么区别
感应加热分为:低频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超音频感应加热,高频感应加热和超高频感应加热。
其中,中频感应加热方式多用于较大工件,大直径轴类,大直径厚壁管材,大模数齿轮等工件的加热、退火、回火、调质和表面淬火及较小直径的棒材红冲、煅压等。
高频感应加热方式多用于小型工件的深层加热、红冲、煅压、退火、回火、调质,表面淬火,中等直径的管材加热和焊接、热装配,小齿轮淬火等。
高频感应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的具体区别是:
1)高频适用于淬火或焊接,频率高,从外面加热到里面,应用于表面热处理设备。
2)中频适用于锻造透热用,频率低,从里面往外加热的,透热的更均匀。
3)选择中频加热或者高频加热方式应根据产品设计要求,温度控制是由合理的工艺参数决定,不存在那个更好,关键是能否满足产品要求。
中频:频率范围一般在1kHz至20kHz左右,典型值是8kHz左右。
加热厚度约3-10mm。
多用于较大工件,大直径轴类,大直径厚壁管材,大模数齿轮等工件的加热、退火、回火、调质和表面淬火及较小直径的棒材红冲、锻压等。
高频:频率范围为一般40kHz至200kHz左右,常用40kHz至80kHz。
加热深度或厚度约1-2mm。
多用于小型工件的深层加热、钎焊、红冲、锻压、退火、回火、调质,表面淬火,中等直径的管材加热和焊接、热装配,小齿轮淬火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高频感应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购买哦。
高频淬火工艺技术
高频淬火工艺技术高频淬火是一种常用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钢材的淬火处理过程中。
高频淬火工艺技术通过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达到改善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的目的。
首先,高频淬火工艺技术的核心是高频感应加热。
高频感应加热指的是利用高频交变电流在金属内部产生涡流,并通过电阻产生局部加热的过程。
通过调节电压、电流和频率等参数,可以精确控制工件的加热温度和加热速率,从而满足不同材料和工艺要求。
其次,高频淬火工艺技术具有加热均匀、加热效果好的特点。
由于高频感应加热的原理,工件内部和外部的温度能够实现较为均匀的分布,从而避免了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梯度过大和变形问题。
与其他传统的热处理方法相比,高频淬火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工件的淬透性和表面硬度,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高频淬火工艺技术还具有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
高频感应加热过程中,能量转换率高,加热效率高,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高频淬火工艺不需要预热燃料,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符合现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高频淬火工艺技术也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
首先,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确保加热温度和加热速率的精准控制。
其次,要注意控制冷却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质量问题。
最后,要根据工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整个加热和冷却过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高频淬火工艺技术是一种高效、精确的热处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如加热均匀、加热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
在今后的工业生产中,高频淬火工艺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金属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高频淬火原理及应用
高频淬火原理及应用线圈通以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在铁磁性材料中产生感生电流,由于趋肤效应,感生电流聚积于材料的表面产生热,达到相变温度。
激冷达到淬火目的。
感应加热与其它加热炉传导、对流或辐射使工件到达加热温度相比,它具有完全不同的加热原理。
其基本原理是:把加热材料(即工件)置于通有交流电流的线圈内,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工件内部会产生感应电势,在感生电势的作用下工件内会产生涡流,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达到加热目的。
通过热高频淬火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
感应加热设备,即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以进行表面淬火的设备。
感应加热的原理: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 (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
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ºC,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词语解释感应加热频率的选择:根据热处理及加热深度的要求选择频率,频率越高加热的深度越浅。
1、高频(10KHZ以上)加热的深度为0.5-2.5mm, 一般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加热,如小模数齿轮及中小轴类零件等。
2、中频(1~10KHZ)加热深度为2-10mm,一般用于直径大的轴类和大中模数的齿轮加热。
3、工频(50HZ)加热淬硬层深度为10-20mm,一般用于较大尺寸零件的透热,大直径零件(直径300mm以上,如轧辊等)的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淬火表层淬硬层的深度,取决于交流电的频率,一般是频率高加热深度浅,淬硬层深度也就浅。
频率f与加热深度δ的关系,有如下经验公式:δ=20/√f(20°C);δ=500/√f(800°C)。
式中:f为频率,单位为Hz;δ为加热深度,单位为毫米(mm)。
普通淬火和高频淬火有什么区别
在一些工件的加工行业中会经常用到淬火这种工艺,由于加热设备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淬火和高频淬火,这两者是一样的工作原理,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一、处理工艺不同
1、普通淬火:将金属工件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高频淬火通过快速加热,待加工钢件的表面达到淬火温度,不均匀的热量传递到中心,然后快速冷却。
只有表面硬化为马氏体,中心仍为退火结构。
二、应用领域不同
1、高频淬火:受扭转、弯曲等交变载荷作用的工件,其表面的应力或耐磨性比芯部高,对工件表面的强化要求也高,适于含碳量在0.40~0.50%钢材。
2、普通淬火:几乎所有重要的机械零件,特别是汽车、飞机和火箭用的钢制零件,都经过淬火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普通和高频淬火的区别之处了,相信大家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
高频淬火绝大多数是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
中频淬火是将金属件放在一个感应线圈内,感应线圈通交流电,产生交变电磁场,在金属件内感应出交变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主要集中在金属件表面,所以表面的温度最高,在感应线圈下面紧跟着喷水冷却或其他冷却,由于加热及冷却主要集中在表面,所以表面改性很明显,而内部改性基本没有,可以有很特殊的热处理效果。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都属于表面热处理技术的一种,都是利用高频率(或中频率、工频)的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随后立即冷却的一种方法。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工作原理一样,都是感应加热原理:即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
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不过加热过程中,感应电流在工件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的电流频率产生的加热效果也是不同的:1、高频淬火电流频率在100~500 kHz淬硬层浅(1.5~2mm),硬度高,工件不易氧化,变形小,淬火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适用于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如一般较小的齿轮、轴类(所用材料为45号钢、40Cr)2、中频淬火电流频率在500~10000 Hz淬硬层较深(3~5mm),适用于承受扭曲、压力负荷的零件,如曲轴、大齿轮、磨床主轴等(所用材料为45号钢、40Cr、9Mn2V 和球墨简而言之,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最大区别就是加热厚度的不同,高频淬火可以短时间的表层淬硬,晶体组织很细,结构变形小,而中频表面应力比高频的要小。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表面淬火
钢表面淬火后的残余应力
图12. 不同钢材硬化层深度与残余压应力的关系 1----45号钢;2----18Cr2Ni4W; 3----40CrMnMo;4----40CrNiMo
钢表面淬火强化层应与工件负载匹配
x
o
图13. 表面强化与承载应力匹配示意图 1.截面为圆形的工件负载时的应力分布情况 2.表面淬火较浅时,沿表面向内部的应力承载能力曲线 3.表面淬火较深时,沿表面向内部的应力承载能力曲线
特点3.提高加热速度可显著细化奥氏体晶粒。
形核处增加:铁素体与碳化物相界、铁素体亚晶界; 形核时间短、晶粒来不及长大。
特点4.快速加热对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及马氏体回火有明显影响。
奥氏体成分不均及晶粒细化,减小了过冷奥氏体稳定性,C曲线左移; 成分不均使马氏体转变点和形态都不相同,出现低碳、高碳马氏体。
知识回顾
图 Fe-C相图及其平衡组织
钢表面淬火的金相组织
钢经过表面淬火后的金相组织与钢的成分、淬火前的原始组织以及淬火 加热时截面的温度梯度分布有关。
图3. 共析钢表面淬火沿截面温度分布(a) 及淬火后金相组织(b)
原始材料:退火态共析钢
钢表面淬火的金相组织
图4. 45钢表面淬火沿截面温度分布(a) 及淬火后金相组织(b)
图 感应加热原理示意图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感应电势的瞬时值:
d e d
e
-感应电势的瞬时值,V;
-感应线圈电流回路包围面积内的总磁通,Wb,随交变电流强度 和零件磁导率增加而增加,并于零件与感应器之间的间隙有关;
感应电流(涡流)值: Z
I
e e Z R X
2
2
X
-自感电抗,Ω; -零件材料的电阻,Ω;
中频淬火与高频淬火的淬火不同有哪些?
中频淬火与高频淬火的淬火不同有哪些?
在热处理行业中的淬火领域中,一般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或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对
工件进行淬火,简称高频淬火或中频淬火。
那么在淬火方面二者的区别有哪些呢?了解二者区别,有助于对感应加热设备进行选择及具体的选型,简单概括有一下几点: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的相同点:
二者都是应用于对金属材料的热加工、透热、淬火热处理、热装配及焊接、熔炼。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的不同点:
二者除了有设备频率不同,谐振输出方式不同,变频器件不同外,在对工件进行淬
火时,最主要的是淬火深度不同,由于频率越低,透热性越好,淬火层越深,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层在:0.5~2mm 主要用于要求淬硬层较薄的中、小型零件,如小模数齿轮、中小型轴等小金属工件的加热。
淬火,焊接等。
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层在3~6mm主要用于要求淬
硬层要求较深的零件,如中大模数的齿轮、直径较大的轴等。
中频用于大金属工件的加热、透热、淬火等。
实际生产中要根据技术要求和工件的几何特征(形状)及整体或局部特点选择适宜的
频率或淬火深度的感应加热设备,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高频淬火该如何选择频率
高频淬火该如何选择频率感应淬火时频率选择很重要。
不同的电流频率,将在零件中产生不同的透入深度,在随后的淬火中可得到不同深度的硬化层。
高频(中频)电流有个重要特性叫表面效应,即随电流频率提高,感应电流更趋向零件表面。
频率越高,表面电流密度越大,电流透入深度越小。
频率越低,电流透入深度越大。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使用频率不同,一般感应淬火设备按频率分为:超音频范围15-35KHZ ,高频为200-250KHZ ,超高频为300-500KHZ,中频为500-10000HZ。
超音频的频率为15-35KHZ 淬火轴之类的产品层深在1.8-3mm高频频率多为200-250KHZ之间,适合小型轴类淬火,因为频率高,淬硬层比较浅,加热速度较快。
超高频频率在300-500KHZ,适合较为精密细小的部件加热,如钢针,铁丝,钢丝等直径在1mm左右的金属物品加热,因为频率比较高,磁场分布也较为密集。
由于电流频率不同,加热时感应电流透入深度不同。
使用高频时,要了解产品的加热工艺要求,大概来说有几种情况:1、工件透热,例如:紧固件、标准间、汽配、五金工具、麻花钻的热镦热轧等,工件直径越大,频率应越低。
Φ4mm-16mm以下适用高频(50-100KHz)Φ16-40mm适用超音频(10-50KHz)Φ40mm以上适用中频(0.5-10KHz)2热处理,轴类、齿轮、淬火及不锈钢制品退火等等,以淬火为例,工件要求淬火层越浅,频率应越高,淬火层越深,频率应越低。
1.5-2mm适用20-25KHz超音频2.0-3.0mm适用8-20KHz超音频、中频3.0-5.0mm用4-8KHz中频5.0-8.0mm适用2.5-4KHz中频。
中频感应加热设备和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区别
在使用感应加热设备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问中频感应加热设备和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到底有哪些区别?两者的相同之处,即是在对工件进行热处理时,都是采用的感应加热原理,接下来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两者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频感应加热设备和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区别:
1、使用频率不同:我们通常把频率在1-10Khz的感应加热设备,称之为中频感应加热设备,把频率在50Khz以上的感应加热设备,称为高频感应加热设备。
2、受感应加热设备频率的影响,两者的淬火深度也有所不同,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淬火深度,一般为3.5-6mm,而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则为1.2-1.5mm。
3、透热直径不同:中频感应加热设备,在工件的透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是用来对工件进行透热热处理的,它可以对直径45-90mm的工件进行透热热处理,而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则只能透热那些又细又小的工件。
综上所述,中频感应加热设备和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它们的加热方式是一样的,只是频率有所不同而已,其使用频率的不同,所以它们在价格、处理的工件等方面也不同,因此我们在工件加热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应加热设备。
钢的常用退火工艺的分类及应用
时效的目的是使淬火后的工件进一步消除内应力,稳定工件尺寸常用来处理要求形状不再发生变形的精密工件,例如精密轴承、精密丝杠、床身、箱体等低温时效实际就是低温补充回火
低温时效
将工件加热到100一150 ℃,保温较长时间约5—20h
冷处理
淬透层深度一般为2—6mm,过深往往引起零件表面严重过热,易产生淬火裂纹;表面硬度钢可达65HRC,灰铸铁为40一48HRC,合金铸铁为43—52HRC;这种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备,但易过热,淬火效果不稳定,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适用于单件或小批生产的大型零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具或零件,加大型轴类、大模数齿轮等
1.表层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3HRC,并具有较低的脆性2.疲劳强度、冲击韧度都有所提高,一般工件可提高20%一30%3.变形小4.淬火层深度易于控制5.淬火时不易氧化和脱碳6.可采用较便宜的低淬透性钢7.操作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率高8.电流频率愈高,淬透层愈薄;例如高频淬火一般1—2mm,中频淬火一般3—5mm,工频淬火能到>l0—l 5mm缺点:处理复杂零件比渗碳困难
常用钢材为中碳钢,如35、45钢及中碳合金钢合金元素<3%,如40Cr、65Mn等,还可用于灰铸铁件、合金铸铁件;含碳量过低,淬火后硬度低,而碳和合金元素含量过高,则易碎裂,因此,以含碳量质量分数在%一%之间的碳素钢最适宜
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采用两电极铜滚轮或碳棒向工件表面通低电压大电流,在电极与工件表面接触处产生接触电阻,产生的热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临界点以上,电极移去后冷却淬火
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2.工件变形极小,不需回火
3.淬硬层薄,仅为一4.工件淬硬层金相组织,硬度不均匀
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淬火的目的是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常用的方法油淬,水淬,盐浴等方法,前两者容易获得材料,使用范围也比较广,但对于薄材料容易开裂,后者对于开裂的机率较小,详细还要你自己找资料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在此不方便详述!敬谅!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哪几种增加强度,硬度,提高耐磨性,增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按不同零件可分为高频淬火,中频淬火,工频淬火,埋油淬火,火焰淬火,镭射淬火等哪些零件适于进行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钢铁零件的表面淬火多用于机床传动齿轮、机床主轴、内燃机曲轴、凸轮轴以及其他的零件,其使用的材料为中碳钢或中碳低合金钢等,在进行正火或调质处理后,进行表面的淬火+低温回火处理。
这些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其服役条件为弯曲交变载荷或扭转交变载荷作用,既要求表面耐磨性好,同时又能承受冲击作用,可以长期安全可靠地执行。
根据上述要求,零件经过表面淬火后,表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硬度在50HRC以上,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由于回火马氏体的比容比原始组织比容小,因此零件淬火后的表层存在压应力的作用,可使零件的弯曲抗力和疲劳抗力显著提高。
而心部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或回火索氏体组织,可确保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效能。
另外冷轧辊一类对耐磨以及接触疲劳抗力有一定要求的工件,多用高碳钢制造,进行表面淬火后可较好满足其力学效能的需要。
灰铸铁表面淬火的目的和淬火的方法是什么?很急热处理炉之灰铸铁表面淬火和表面化学热处理热处理工艺:火焰淬火加热:适合采用火焰淬火的灰铸铁的化合碳在0.5%~0.7%(质量分数)范围内,化合碳较少,淬火后硬度偏低;化合碳大于0.8%(质量分数),淬裂敏感性高,不适合采用火焰淬火工艺方法。
淬火加热温度为850~950C 回火:在150~205C消除应力回火,将减小变形和开裂,也增加硬化层韧性其他:可获得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马氏体外层和软的心部组织的复合结构热处理工艺:感应淬火加热:适合于感应淬火的铸铁的化合碳含量推荐为0.4%~0.5%(质量分数)。
工频、中频与高频感应炉的区别
比较高频炉、中频炉、工频炉的区别 【中频炉与高频炉的区别】感应炉按照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可以分为:工频电炉、中频电炉及高频电炉三种。
中频炉与高频炉的区别为:1、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不同:中频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0HZ)的电源装置;高频炉通常清况下电流频率在一百到五百千赫之间;2、频率越高,透热能力越低;3、中频炉有效淬硬深度为2到10毫米,主要的应用范围是要求淬硬层要求较深的零件;高频炉有效淬硬深度为零点五到两毫米之间。
4、可以用中频炉熔炼五千克到六十吨的各种金属;高频感应加热适宜熔炼一到五千克的贵重金属。
5、中频炉体积较大,技术成熟;高频炉体积小,运作快,价格便宜。
【中频炉与工频炉的区别】(主要炼铸铁用)的最大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1、使用灵活、适应性强中频炉在冶炼时,每炉都可以清洗干净而且在更换时也比较方便。
但是工频炉在冶炼时,每炉都不能清洗干净,还会保留一些钢液在炉内以便下次启动,而且更换起来也不方便。
因此可以确定工频炉的适应性是比较差的。
2、启动操作方便由于中频电流的集肤效应远大于工频电流,因此中频感应炉在启动时,对炉料没有特殊要求,装料后即可迅速加热升温;而工频感应炉则要求有专门制作的开炉料块才能启动加热,而且升温速度很慢。
因此,在周期作业的条件下大多使用中频感应炉。
3、电磁搅拌效果好中频电源的搅拌效果比较好。
工频电源过大的搅拌力使钢液对炉衬的冲刷力增大,不仅降低精炼效果而且会降低坩埚寿命。
4、熔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中频炉配置的功率密度大,是工频炉的1.4~1.6倍。
在相同条件下中频炉的熔化速度比工频炉快。
中频炉热量损失小、电热效率高,其热效率比工频炉高8%,吨铸铁耗电量下降10%。
5、钢液被炉渣覆盖、减少大气对钢液的污染工频炉内钢液“驼峰”现象比中频炉严重,很难造渣覆盖液面。
中频炉冶炼时炉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覆盖能力,同时通过炉渣还可以进行脱氧和脱硫等精炼过程。
如何选择中频炉和高频炉的频率
第1000卷(河北恒远电炉制造有限公司技术资料)V ol.1000 2014年2月Hebei Hengyuan Electric Co., Ltd. (TechnicalInformation) Mar.2014 ------------------------------------------------------------------------------------------------------------------------------------------如何选择中频炉和高频炉的频率如何选择中频炉的频率:中频炉(看你用来温锻还是熔炼)一般工作频率为1K-10K.20K--100K段一般称为超音频.100K-500K为高频段,再往上就是超高频了.工作频率就决定了使用的器件不同.中频裂变电路一般用可控硅,高频一般采用开关速度较快的MOS场效应管\电子管. 效果:不同的频率范围有他不同的适应范围.频率越高,及肤效应越强,感应电流流入工件的深度就越浅.所以高频感应广泛的应用于表面淬火\焊接.而中频的工作频率低,电流的透射深度就深.所以广泛用于温锻\熔炼.但某些稀有金属的熔炼由于导磁率的偏低,仍要采用高频熔炼.。
中频炉与高频炉主要是对不同类型的原件进行处理中频炉的振荡频率一般为0.5-20KHZ高频炉的振荡频率一般为20-80KHZ机械工业应用的工业炉有多重类型。
在铸造车间有熔炼金属的平炉、冲天炉、坩埚炉、感应炉、电阻炉、电弧炉、真空炉等;在锻压车间有对钢锭或钢坯进行锻前加热的各种加热炉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炉;在热处理车间,有改善工件力学性能的各种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的中频炉;在焊接车间有压制前的钢板加热炉和焊后热处理炉;在粉末冶金车间还有烧结金属的加热炉等。
◆2014 Hebei Hengyuan Electri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
1、高频淬火淬硬层浅(1.5~2mm)、硬度高、工件不易氧化、变形小、淬火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适用于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如一般较小的齿轮、轴类(所用材料为45号钢、40Cr);2、中频淬火淬硬层较深(3~5mm),适用于承受扭曲、压力负荷的零件,如曲轴、大齿轮、磨床主轴等(所用材料为45号钢、40Cr、9Mn2V和球墨高频的淬火,可以短时间的表层淬硬!晶体组织很细!结构变形小。
中频表面应力比高频的要小。
50HZ叫工频,加热深度5-10,1000-10000HZ叫中频,10000HZ以上叫高频。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在原理上是一样的。
利用高频率(或中频率、工频)的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随后立即冷却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当在一个导体线圈中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时,线圈内外将会产生一个频率相同的交流磁场,如果把工件放在线圈内,工件就会感应出交变电流,并使工件加热。
感应电流在工件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电流密度在表面最大,这种现象成为“表面效应”。
感应电流透入工件表面的深度主要取决于电流频率(周/秒),频率愈高,电流透入深度愈浅,则淬硬层愈薄,所以,可选用不同的频率来达到不同深度的淬硬层。
根据所用电流频率不同,感应加热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20000~1000000周/秒)、中频感应加热(5000~10000周/秒)和工频感应加热(50周/秒)。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集肤效应、涡流和电阻热等电磁原理,使工件表层快速加热,并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将工件放在铜管制成的感应器内,当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感应器时,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工件产生感应电流,由于集肤效应和涡流的作用,工件表层的高密度交流电产生的电阻热,迅速加热工件表层,很快达到淬火温度,随即喷水冷却,工件表层被淬硬感应加热时,工件截面上感应电流的分布状态与电流频率有关。
电流频率愈高,集肤效应愈强,感应电流集中的表层就愈薄,这样加热层深度与淬硬层深度也就愈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
区别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的区别
1、高频淬火淬硬层浅(~2mm)、硬度高、工件不易氧化、变形小、淬火质量好、高,适用于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如一般较小的齿轮、轴类(所用材料为、);
2、淬硬层较深(3~5mm),适用于承受扭曲、压力负荷的零件,如曲轴、大齿轮、磨床主轴等(所用材料为、、和球墨铸铁)
高频的淬火,可以短时间的表层淬硬!晶体组织很细!结构变形小!
中频表面应力比高频的要小
50HZ叫工频,加热深度5~10
1000-10000HZ叫中频
10000HZ以上叫高频
“高频淬火”与“”在原理上是一样的。
利用高频率(或中频率、工频)的,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随后立即冷却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当在一个导体线圈中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时,线圈内外将会产生一个频率相同的交流磁场,如果把工件放在线圈内,工件就会感应出交变电流,并使工件加热。
在工件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电流密度在表面最大,这种现象
成为“表面效应”。
透入工件表面的深度主要取决于(周/秒),频率愈高,电流透入深度愈浅,则淬硬层愈薄,所以,可选用不同的频率来达到不同深度的淬硬层。
根据所用不同,感应加热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20000~1000000周/秒)、中频感应加热
(5000~10000周/秒)和工频感应加热(50周/秒)。
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集肤效应、涡流和电阻热等电磁原理,使工件表层快速加热,并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感应加热时,将工件放在铜管制成的感应器内,当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感应器时,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工件产生感应电流,由于集肤效应和涡流的作用,工件表层的高密度交流电产生的电阻热,迅速加热工件表层,很快达到淬火温度,随即喷水冷却,工件表层被淬硬
感应加热时,工件截面上感应电流的分布状态与有关。
电流频率愈高,集肤效应愈强,感应电流集中的表层就愈薄,这样加热层深度与淬硬层深度也就愈薄
因此,可通过调节电流频率来获得不同的淬硬层深度。
常用感应加热种类及应用见表5-3
感应加热速度极快,只需几秒或十几秒。
淬火层细小,机械性能好。
工件表面不易氧化脱碳,变形也小,而且淬硬层深度易控制,质量稳定,操作简单,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
常用于中碳钢或中碳工件,例如45、、40MnB 等。
也可用于高碳工具钢或铸铁件,一般零件淬硬层深度约为半径的1/10时,即可得到强度、耐疲劳性和韧性的良好配合。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不宜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因感应器制作困难
表感应加热种类及应用范围
感应加热类型常用频率一般淬硬层深度/m m 应用范围
高频感应加热 200~1000kHz ~主要用于要求淬硬层较薄的中、小模数齿轮和中、小尺寸轴类零件。
中频感应加热 2500~8000Hz 2~10 较大尺寸的轴和大中模数齿轮
工频感应加热 50Hz 10~20 较大直径零件穿透加热,大直径零件如轧辊、火车车轮的表面淬火
超音频感应加热 30~36kHz 淬硬层能沿工件轮廓分布中小模数齿轮
高频淬火和中频淬火在感应器的制作上也有区别,一般地,高频感应器在加热通水冷却下,可选用壁厚~的紫铜管,而中频感应器可采用1~3mm的紫铜管。
现在红套时,会采用工频加热器,采用50HZ的交流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