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应当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应当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丁海东
问题:幼儿教师应当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教学实践要经常面临设计教育活动并撰写教案的任务。可以说,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实践的时间有多长,撰写教案的时间也就有多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实践一线工作,这其间设计过的教育活动及其撰写的教案也已无可计量。然而,在教案设计中关于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和撰写,大都是凭自己模糊的经验和感觉而完成,却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确保科学的把握。实际上,我们所设计和撰写的教案,总是很经常地在目标设定上被评判者认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在教育活动方案中,教育活动目标容易存在什么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这是否有一个基本的规范?
专家解答:把握教育活动目标的适宜性及其表述的规范性
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方案即“写教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常规性工作,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是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科学地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和业务素养的基本体现。一般而言,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的科学与否,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适宜度,也有赖于表述形式上的规范。基于活动目标设计实际操作的现实,并有针对性地避免某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切实把握如下相关要点。
一、目标难易度要适宜于幼儿发展水平,避免过难或过易
目标作为对幼儿学习任务和活动要求的预先设定,在其实现的难易程度上必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实际和能力水平。在目标设定中,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达到教学促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目标确定的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幼儿不能有效完成或轻易即可完成的目标要求均是没有意义的。在大班教育活动中,“能够掌握系鞋带的方法”的目标明显要求过低,因为这是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的技能。而在小班活动中要求幼儿“体验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染纸的乐趣”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小班幼儿的活动尚未达到可以自主与同伴合作的程度。
一般而言,对于涉及到认知理解和技能操作的目标,如果不能确保有2/3以上的孩子能够完成的话,就是一定是过难的。例如,在中班上学期某次涉及认识左右方位空间的教育活动中,有“引导幼儿能够区分自己及他人的左和右”目标设定。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只能区分出自己的左和右,无论教师如何引导和示范,总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就是不能正确说出“老师”、“小胖”以及小动物“小狗”、“小熊”的左右。实际上,这是该年龄段幼儿自我中心化的程度和特点所决定了的。因此,如果把目标开放性地确定为“能够认识自己的左右,并学习尝试分辨别人的左右”也许才是恰当的。当然,对于一个活动目标,如果事先就感觉全部幼儿都可轻易完成的,就需要考虑是否有要求过低的嫌疑,除非是复习性或经验重新整理式的目标。
二、目标框架要尽量适应幼儿经验的完整性,合理安排发展的不同维度
活动目标总是要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维度,并形成目标的整体框架。目标框架的构建,需要考虑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幼儿经验的完整性。借鉴美国教育家布
鲁姆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也是从实际的可操作要求出发,目前比较有共识的看法是,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一般地从认知、动作技能(行为)和情感体验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框架构想,以尽量确保目标指向于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而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某大班半日活动《快乐的中秋节》的目标:
1.了解中秋节是亲人团聚的传统节日;——(认知)
2.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动作技能与情感)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情感)
幼儿对于一次相对独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的参与经历,往往就是头脑认知、身体动作与心灵情感等身心发展因素的全面投入和整体体验的过程。一般而言,一次具体的教育活动需要尽可能从幼儿发展的多个维度来,全面而综合地考虑和确定活动的目标。即便不是综合性教育活动,而偏重于某一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依然也需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等方面综合设计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即便是单个领域或单个学科的教育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在所属的领域或学科里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整体获得。例如,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上就是对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身心经验的整体推动。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都要一分为三地均衡呈现出上述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中会有某些维度在特定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会更显重要而不可或缺,例如,认知目标之于科学活动,情感目标之于艺术活动,行为技能之于体育活动,就是如此。因此,在不同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中,目标的设计就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发展的维度。实际上,认知、行为技能与情感的三维度分类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保目标完整性的一般参照。
在设计和撰写活动目标中,更不要把这三个维度作为活动分条表述的依据,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逻辑。机械式地按照三个维度把活动目标分而述之的做法,将不利于教师灵活而开放地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从可操作的角度,活动目标独立成条的依据只能是相对独立的关键事件。正如上例中“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这一条目标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而既含行为技能学习也含情感体验的经验内容。
三、目标涉及的学习内容要突出关键经验,避免面面俱到
在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方案的文本中,分条呈现的活动目标仅在条目数量上一般就是2—4条,而且需尽量简洁而明快。一次具体的教育不可能承载过多的发展目标,必需要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些关键经验和核心的学习任务。单就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目标不可能超出幼儿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经验获得的范围,但也绝不是幼儿在活动中一切可能的学习因素和发展经验的全部罗列。面面俱到的目标就是分散的,是没有聚焦的,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价值也是缺乏的。目标设计要突出核心的学习任务和关键的活动经验,这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教育意图和领域内容的侧重,以及拟展开的活动具体过程和环节等因素。
例如,某中班组织一个故事名为《好心的小蛇》的阅读讲述活动: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先是利用课件向幼儿逐页呈现一个故事绘本。课件呈现的每页画面均隐去了下面简单的文字。故事中有蚂蚁、小鸡、小兔等小动物,要过一条由两个峭壁对峙而形成的河沟,是一只小蛇用身体搭起一座桥,帮助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地通过了河沟,并躲避了后面一只狗对于他们的追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图并分析画面的内容。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假定自己是这个故事的作者,试着给每页画面配上简洁的文字。在老师适当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一一配上简洁的文字(河;桥;蚂蚁过桥;小鸡过桥;小兔过桥;等等)并一一与原作者所配的文字进行对照。最后再引导孩子给这个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