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第4章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28328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2.png)
速度
所谓“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慢。按物理学的解释,是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通过相同的距离中,运动越快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慢的物体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在动画中,物体运 动的速度越快,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少;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多。
速度变化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匀速 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不是都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非匀速运动。(在物 理学的分析研究中,为了使问题简化起见,通常用一个点来代替一个物体,这个用来代替一个物体的点,称为质 点。)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人物、角色的基本运动规律 第三部分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
谢谢观看
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制作节奏 规律)
动画制作节奏规律
01 动画介绍
目录
02 人物运动规律
03 动物运动规律
04 自然现象
05 其它因素
06 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
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 奏的规律。
动画介绍
动画介绍
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理、自 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这里我们单从人和动物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运动规律
爬行两栖
爬行类可以分为有足和无足两类 有足类运动规律是: 爬行时四肢前后交替运动,有尾巴的随着身体的运动左右摇摆,保持平衡 无足类运动规律是: 以蛇为例,超前运动时,身体向两旁作S型曲线运动。头部微微离地抬起,左右摆动幅度较小,随着动力的 增大并向后面传递。越到尾部摆动的幅度越大。 两栖类: 以青蛙为例,运动特点是: 陆地上以跳跃为主,水中时,以后腿的屈蹬作为前进的动力,注意脚蹼的变化和续力的时间掌握。
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课件2、3、4章
![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课件2、3、4章](https://img.taocdn.com/s3/m/a00e75792e3f5727a5e96268.png)
第二节 人的转面
一、转面的空间观念 动画依据物体运动过程,可分为平面运动的动画和立体运动的动画。 平面运动的动画可以靠找中间线的方式来完成动画任务,但是立体 运动动画就不能用这种方法。这类运动会根据立体结构产生透视运 动变化,比平面运动的动画复杂得多。
人的转面
二、各个面的造型
1、侧面的造型 (1)人的额头至鼻子到嘴巴 这条头部的中心线变成了外轮廓。 (2)眉弓的长度和眉弓带耳朵 前沿再到枕骨后端是三等分。 (3)注意眼睛的由上至下向内倾斜。
将一球抛向空中,其运动的是以物体的重心为枢轴有规律的转动, 其重心则沿着抛物线运动,运动的速度在抛物线上也不是等分的, 在上抛发力时,物体因为受空气阻力影响,渐渐变慢,接近抛物线 顶部时,球的间距越密,而向下时又速度加快,间距增大。
加速度 减速度
加速度 减速度
加速度 减速度
1、加速运动:两张关键画之间的中间画的距离是由大变小的, 即速度的变化是由慢变快的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加速运动。例 如物体自由落体、角色的挥拳出腿等都是加速运动
4、转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1)转面时有一个支点,
即顶骨的高点。在平 行转面过程中,它是 不变的。
(2)注意眼角到鼻子的距离变化
(3)眼珠的变化 眼珠必须先朝转头的方向移动,而不是直接中割位置。
三、平行转面的绘画过程
1、平行转面的绘画步骤 (1)先画正面和背面。背面就是正面轮廓的反面再拷贝。 (2)其次画侧面,注意侧面额头至鼻子再到下颌的线条轮
这两张画面身体形状很相近,只是朝向不同。只要将原画一的 躯干和手脚的左右互相替换一下,头部的转动改变一下,就可 以得到原画二。
2、接着原画一原画二的中间过渡张——第7张 (1)第7张的高度和第1张、第13张的高度相同。 (2)第7张是单脚着地 (3)第7张的两脚与身体几乎成直线,两脚都是弯曲的。
动画运动规律ppt课件
![动画运动规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908d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a.png)
在产品广告中,运动规律的应用可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视觉效果。
06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
该部分将详细阐述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表现方式,包括力学原理、生物力学、动画力学等。
研究方法与技术
该部分将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计算机模拟、运动捕捉、数据分析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运动方式的表现
具有生命力的物体通常会有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动物会有走、跑、跳、爬行等动作,植物会有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通过表现这些运动方式,可以赋予物体生命力。
表情和情感的表现
具有生命力的物体通常会有自己的表情和情感,例如喜怒哀乐等。通过表现这些表情和情感,可以赋予物体更加真实的感觉。
与环境的互动
角色运动的真实感
动画运动规律可以使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呈现出自然的运动效果,增强动画作品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物体的自然运动
动画运动规律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还可以通过应用技术手段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观众更加容易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故事情节的推动
02
CHAPTER
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
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直线运动,例如走路、跑步等。
03
CHAPTER
动画运动规律的分类
加速运动
物体开始时速度较慢,然后逐渐加快,最后达到最大速度。这种运动形态会产生紧张、刺激的效果,常用于动画角色的跳跃、攻击等动作。
匀速运动
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进行运动,产生平缓、轻松的运动效果。动画角色在行走、跑度较快,然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这种运动形态会产生稳定、沉重的视觉效果,常用于动画角色的着陆、停止等动作。
自然现象运动规律
![自然现象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5f1c4d2e518964bcf847cb6.png)
火焰图示
课堂小结
一、
二、
三、
四、
五、
烟
烟是可燃物质(如木柴、煤炭、油类等)在燃烧 时所发生的气状物。由于各种可燃物质的成份 不一样,所以烟的颜色也不同:有的呈黑色, 有的呈青灰色,有的呈黄褐色等。
烟气的形状及其扩散形式,与下层大气的稳定 程度密切相关。例如由烟囱排出的烟,就可分 为下列几种形式:波浪型、锥型、扇型、层脊 型、熏烟型。
2、出现闪电光带的表现方法
画闪电的准备工作
表现闪电的镜头,一般要画三张景物完 全相同而明暗差别很大的背景
不出现闪电光带,只出现天空中电光闪亮的 效果
1、灰暗天空,阴云密布,景物灰暗 2、明暗对比强烈的场景 3、黑格 4、白格 拍摄顺序:1-3-4-2-1-2-1
暗色景—黑纸--白纸--电光景—暗色 景--电光景--暗色景 欣赏《闪电》
3、爆炸的烟雾
由于爆炸物内所含的生烟物质不同,爆炸时烟雾的颜色也不一 样,有白色、黄色、青灰色等等,烟雾的运动规律是在翻滚中 逐渐扩散、消失、速度比较缓慢。
下面介绍一组爆 炸的动画图例: 第一层画前层烟 雾;第二层画闪 光与炸飞的物体; 第三层画后层烟 雾
爆炸烟雾实例
谢谢观赏
3远景层(后层)的雨,可以采用细而较密的 直线,组成片状。远景层的雨下落的速度较慢 ,一片雨线从进画到出画,需12—16张动画 (每张拍一格)。拍摄时,将前、中、后三层 画面合在一起,拍出来的效果就产生了远近层 次。
分层的技术处理方法
二、雪的动画表现形态及运动特点
雪花的体积较大、分量轻、在飘落的过程中受 气流的影响会随风飘舞。雪花的运动无一定的 方向,飘落的速度也比较缓慢。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自然现象之雨、雪、闪电、风、火、烟雾、水的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5b2560819e8b8f67d1cb91d.png)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Animation movement role课程编码:050420342总学时:80 实践学时:40 学分:5适用对象:动画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为动画专业大学本科一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运动规律及如何在动画中表现。
3、任务是理解常见事物的运动规律,熟练地在动画制作中表现。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一般运动规律授课学时:4基本内容:1-1 动画三元素(张数、拍数、距离)1-2 时间和空间1-3 极动作和关键帧1-4 动作设计的技巧(预备、缓冲、跟随、变形、夸张)1-5 循环运动1-6 曲线运动重点:动画三元素;时间和空间;极动作和关键帧;动作设计的技巧;难点:时间和空间;动作设计的技巧;第2章:人的运动规律授课学时:28基本内容:2-1 走路的运动规律2-2 跑步的运动规律2-3 跳跃的运动规律2-4 动作空间感的表现重点:走路的运动规律;跑步的运动规律;跳跃的运动规律;动作空间感的表现;难点:动作空间感的表现;第3章:走兽的运动规律授课学时:2基本内容:3-1走路的运动规律3-2 跑步的运动规律3-3 跳跃的运动规律3-4 动作的空间表现重点:走路的运动规律;跑步的运动规律;跳跃的运动规律;动作的空间表现;难点:动作的空间表现;第4章:飞禽的运动规律授课学时:2基本内容:4-1鸡的运动规律4-2 鸭的运动规律4-3 雀的运动规律重点:鸡的运动规律;鸭的运动规律;雀的运动规律;难点:鸡的运动规律;鸭的运动规律;雀的运动规律;第5章:鱼虫的运动规律授课学时:2基本内容:5-1 鱼的运动规律5-2 龟的运动规律5-3昆虫的运动规律重点:鱼的运动规律;龟的运动规律;昆虫的运动规律;难点:鱼的运动规律;龟的运动规律;昆虫的运动规律;第6章:自然现象运动规律授课学时:2基本内容:6-1风的运动规律6-2雨的运动规律6-3雪的运动规律6-4云的运动规律6-5烟的运动规律6-6雷的运动规律6-7水的运动规律6-8火的运动规律重点:风的运动规律;雨的运动规律;雪的运动规律;云的运动规律;烟的运动规律;雷的运动规律;水的运动规律;火的运动规律;难点:风的运动规律;雨的运动规律;雪的运动规律;云的运动规律;烟的运动规律;雷的运动规律;水的运动规律;火的运动规律;二、实验1、实验项目一览表2、实验项目目的和要求:[1].[运动规律设计实践]:目的:熟练地掌握事物的运动规律,掌握动作设计的方法。
动画运动规律(共75张PPT)
![动画运动规律(共7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8657d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7.png)
动画运动规律
第1章 绪论
•思考:动画影片的魅力何在?
动画影片不要单看画面好看,具有美感,还要动的好看、动的贴 切、动的感人。
动画片的魅力在于它的“动”;核心在于它的“动”;技术主体也在于“动”;技 术难度还是在于“动”。
•一般规律的奔跑动态
动画运动规律
第1章 绪论
1-1
动画运动规律
第3章 动画运动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皮球从空中落下的过程 3-1
动画运动规律
第3章 动画运动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3-2《徳克斯特》
动画运动规律
第3章 动画运动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通常说的惯性运动。
• 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的性质。
第1章 绪论
1-2
1-3
动画运动规律
第2章 动画规律的基本知识
• 动画是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艺术.实现由静止到动态,主要是靠人 眼的视觉残留效应.利用人的这种视觉生理特性可制作出具有高度想象力和表
现力的动画影片。
动画运动规律
二是物体尾端的运动呈现S形。
第2章 动画规律的基本知识
鱼类因为生活在水中,他们的动作主要是运用鱼鳍推动流线型的身体,在水中向前游动,鱼身摆动时的各种变化成曲线运动状态。
4-2
动画运动规律
第4章 角色表演的运动规律
• 注意人物角色的行动作会因为他的体型、性格、生活习惯、职业特征,以及发 生的场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
• 我们可以在概念动作的规律中加入动作的预备动作段和缓冲动作段,这样走路的动作就 充实为这样一个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224f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d.png)
动物动作设计
01
02
03
四足动物
模拟四足动物如狗、马等 的行走、奔跑和跳跃动作 ,注意四肢的协调性和动 态特征。
鸟类飞翔
掌握鸟类飞翔的基本规律 ,如展翅、收翅、滑翔等 动作的流畅度和姿态变化 。
鱼类游动
模拟鱼类游动的基本规律 ,如摆尾、扭动和翻滚等 动作的流畅度和力度。
自然现象模拟
风
表现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物体的 动态效果,以及风力对其他物体 造成的影响。
情感运动规律
情感运动规律是指角色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在动作上的表现。情感运动规律强调角色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动作的节奏、幅度和表情来表现角色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
动画运动规律的基
02
本原理
弹性运动原理
总结词
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反弹的规律。
详细描述
弹性运动原理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当力消失后,物体又会反弹 恢复原状的规律。在动画制作中,利用弹性运动原理可以模拟物体的弹跳、碰 撞等效果,使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而提升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感。
动画运动规律的分类
物理运动规律
物理运动规律是指物体在现实世界中的运动规律,如重力、惯性、弹性等。在动画中,这 些物理运动规律可以通过夸张、简化或抽象的方式来表现。
生物学运动规律
生物学运动规律是指生物体的生理结构和运动特点,如关节、肌肉、骨骼等。在动画中, 生物学运动规律可以用来表现角色的动作特点和姿态变化,如行走、奔跑、跳跃等。
经典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
经典动画作品
《狮子王》、《米老鼠与唐老鸭》、《白雪公主》等。
运动规律特点
动作流畅、节奏感强,强调物理模拟和自然现象的再现。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d9740f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6.png)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
脚的局部变化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正常的走姿昂首阔步的走蹑手蹑脚的走垂头丧气的走踮着脚走的走跃步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O画一套循环走的原动画可以反及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
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较正常走路时大。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
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快跑跑跳步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向接前跑,一种是原地循环跑。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一跳跃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组成。
即:下蹲、腾起、落下。
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
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动画角色的表情刻画,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张,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b56346c281e53a5902ff45.png)
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物的一般运动规律
教学要求:要求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兽类的运动规律,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蹄类的运动规律,掌握禽鸟类的身体结构和运动规律,掌握昆虫类的身体结构和运动规律,掌握鱼类的身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动物是我们常见到的,尤其在动画片中,动物出现的频率最高,不论是作为拟人化的主角,还是作为配角,动物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都是我们作为原画设计师所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着重掌握动物的身体构造、神态和运动规律。
20课时第一章单元运动时间的掌握学时第二章单元一般运动规律一学时第三章单元一般运动规律二4学时第四章单元人的运动规律学时第五章单元动物的运动规律学时第六章单元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6学时第七章单元练习辅导20学时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设计与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相结合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授课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匀速、加速和减速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匀速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不是都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非匀速运动。非匀速运动又分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速度由慢到快的运动称加速运动;速度由快到慢的运动称减速运动。
、人的跳跃运动
人的跳跃运动,是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的。人在跳起之前身体的屈缩,表示动作的准备和力量的积蓄,接着,一股爆发力单腿或双腿蹦起,使整个身体腾空向前,落下时,双脚先后或同时落地,由于自身的重量和调整身体的平衡,必然产生动作的缓冲,之后恢复原状。跳跃时的运动线呈抛物线状,这个抛物线的幅度,根据用力的大小来决定幅度的高低。原地跳时,蹬腿跳起腾空,然后原地缓冲、落下,人的身体和双脚,只是上下运动,不产生抛物线。
动画运动规律 教学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6bcdd70912a216147929fd.png)
动画运动规律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509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动画运动规律/ The Rule of motion of Animation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二维数字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制作适用专业:数字媒体教材、教学参考书:1. 《动画运动规律》,丛红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2. 《动画运动规律》,孙立军、陈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3. 《动画美术设计》,吴冠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孙立,海洋出版社,2005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研究动画运动规律为动画专业技术学习中的核心内容,动画创作来源于生活却与生活又不尽相同,有其固有的特色与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以培养学生动作分析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常见运动规律的讲解和优秀动画片段的观摩,使学生对运动规律有一定了解,并临摹和做线描稿创作,培养同学们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效果和要求:1、知识要求: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特点与性能;了解并掌握动画常见规律,掌握动画的线拍设备的使用、RETAS矢量动画软件的使用等基本技术;了解并掌握不同动物的运动规律,重点理解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2、能力要求:要求达到以下能力:设计制作、调研能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能力;概念与设计手法转化能力;设计表达能力。
3、素质要求:要求获得和深化以下素质:厚重的人文艺术和良好的美学品味;极佳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意识。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32,期间安排三个课内实践环节,共10个课时。
第一个实践环节讲完第一章后,4个课时,要求结合以上各知识点设计制作简单的运动规律,要求形成设计稿(1);第二个实践环节为讲完第5章后的设计实践,4个课时,要求结合以上各知识点,室外调研并设计,要求形成设计稿(2);第三个实践环节为课内实训练习,安排一次课堂上机小专题动手训练,2个课时,要求提交纸质图纸和上机成果。
《动画原理》课程标准
![《动画原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a9eb7c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c.png)
《动画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44 学分:9适用专业:影视动画先修课程:《动画素描》、《动画色彩》、《动画透视与构成》后续课程:《数字媒体软件基础》、《游戏美术原画设计》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本门课程是艺术设计类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主干专业课,是动画制作者制作动画的重要流程之一,是动画专业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动画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使学生掌握人的运动规律、动物的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掌握各种角色与物体动作的特点与表现方法,熟练地表达各种不同剧情中的不同动作。
在了解动作运动的共性规律的基础上,达到个性运动规律的形态表现,并使静态的画面在荧幕中活动起来。
并能将以前学习的动画绘画基础知识与造型设计知识等相结合,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展开教学打好基础。
所以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相应的,也是学生必修的实践环节。
(二)课程基本理念反映影视动画专业特色,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学习相关理论为指导,突出动画运动规律内容的直观性、可视性,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设计思路《动画原理》课程是依据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规律及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的,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运动方法、表现方法及设计的基本技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熟悉并掌握动作的运动变化是情感表达与戏剧内容的需要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的灵活应变,为创造角色服务。
,打破传统的讲授式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索,以教师设置的不同任务模块为学习的知识技能点,探索发现的过程就是掌握该门课程知识要素的过程,逐渐构建学生关于动画运动规律相关理论知识,并且提升相关技能知识。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具体动画制作专业能力的训练,动画运动规律理论知识一方面选取权威的专家和资深动漫行业工作者总结的规律性较强的动画技巧,内容的选取围绕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制作的任务需要来进行,并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将技能、知识和态度相结合。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cb4feda33d4b14e85246841.png)
第一章1.1决定动画运动形态的基本元素运动规律基本原理动画表现的运动形态特性:动作的连贯性和时间,速度的节奏快慢。
影响动画运动状态的,画面形象和时间节奏。
单位:格拍数:每张画面所拍摄的格数。
1格画面拍1桢:1拍1。
1格画面拍2桢:1拍2。
张数:动画中所绘制的动画画面的数量,通俗的说,就是画了多少张连贯的画面来表现运动,动作。
距离:动画中连续2张相邻动作画面间的位置移动的跨度。
在画面间的距离相同,拍数相同的情况下,所画的张数越少,该运动所用的格数也就越少,速度越快。
在画面间的距离相同,张数相同的情况下,拍数越少,该运动所用的格数也就越少,速度越快。
在拍数相同,张数也相同的情况下,该运动的总体格数也就被确定下来,这时候画面间所跨越的距离越大,速度越快。
1.2加减速度与力的原理1.2.1牛顿的运动定律-力的概念在动画创作中,我们运用加减速度的方法来表现时间速度的变化,从而体现物体内在的力的关系。
在动画中通过动作运动,体现主体的内在意志,情绪,本能,通过对运动时间节奏的安排,也就是加减速度的安排来表现这些力的关系。
1.2.2力的作用重力,摩擦力,弹性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惯性,主观心理作用1.3动作基础1.3.1运动途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的直线。
1.3.2原画,摄影表和层原画:动作过程中的关键张,是动作过程中的旗帜和转折点。
原画张数并不多,而是在有限的原画里,每一张都很到位,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该动作的要点。
填写摄影表应该是与画原画同时进行。
1.3.3循环循环是动画中的表现技巧,用有限的几张动画来表现即便是长时间的动作重复,表现持续性现象的运动。
A.方向性循环:单向循环,运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至少要有3个位置点。
B.往复式循环C.派生循环:从一套基本循环中的某一点分支出另一套小循环。
1.4曲线运动与追随重叠运动曲线运动是动画片绘制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运动规律,它能使人物,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滑,优美的韵律感,并能帮助我们表现各种细长。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cf2f931580216fc700afd7a.png)
最典型的“S”曲线运动,是动物的长尾巴(如松 鼠、马、猫虎等)在甩动时所呈现的运动。尾巴甩 过去,是一个“S”形;甩过来,又是一个相反的 “S”形。当尾巴来回摆动时,正反两个“S”形就连 接成一个“8”字形运动路线。
第四节 掌握曲线运动动画的基本要领
一、主动力与被动力
二、运动的方向
三、顺序朝前推进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在运动 中受到与它的速度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力的作用而形 成的。动画片动作中关于曲线运动的概念,与物理 学中所描述的曲线运动虽不完全相同,但物理学中 阐述的这一原理,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画片动 作中曲线运动的某些规律。
动画片动作中的曲线运动,大致 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力,使皮球产生变形,产生弹力,皮球就从地面上 弹了起来,皮球运动到一定高度,由于地心引力, 落回地面,再次发生形变,又弹了起来。
图例解析
1、皮球会沿着一条清晰的路线轨迹运动。
2、皮球在落下时,速度是增加的。 3、当球落下和上升时,球是拉长的状态
4、当球在最高点的时候,运动变慢,球会恢复正
第一节 弧形曲线运动
凡物体的运动路线呈弧线的,称为弧形曲线运动。
例如:用力抛出的球、手榴弹以及大炮射出的炮弹 等,由于受到重力及空气阻力的作用,被迫不断改 变其运动方向,它们不是沿一条直线,而是沿一条 弧线(即抛物线)向前运动的。
另一种弧形曲线运动是指某些物体的一端固定在一
个位置上,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路线也是 弧形的曲线。例如:人的四肢的一端是固定的,因 此四肢摆动时,手和脚的运动路线呈弧形曲线而不 是直线。又如:韧性较好的草或细长的树枝在被风 吹拂时,会呈现弧形曲线运动,也有可能同时呈现 波形和“S”形曲线运动。
(完整)动画运动规律-中国传媒大学自考
![(完整)动画运动规律-中国传媒大学自考](https://img.taocdn.com/s3/m/3e1b7dedc5da50e2534d7f45.png)
01160《动画运动规律》自考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动画专业的一门重点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动画运动原理理论与设计表现技法,这些动画原理与表现技法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讲授引导学生创作练习,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动画专业修养与专业技能,能够基本掌握动画中常见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运动规律的运用技巧,为最终能够独立进行动画创作打好基础,也是动画、游戏、影视特技特效动画、电视节目栏目片头动画制作与运用的基本原理。
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原理与表现技法就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动画创作者的思维。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涵盖动画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针对各种动画运动效果、现象、运动的规律进行学习,初步掌握各种运动效果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动作设计的能力.完成本课程的各种现象、运动效果制作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独立制作动画动作表演的情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动画设计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动画专业的《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二维动画》、《动画制作》《三维动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制作各类型动画短篇、动画运动效果的唯一原理与技巧。
并与《Photoshop》、《Flash》、《MAX软件》、动画后期合成《After effect》等课程的软件应用之间互相衔接配合,为二维动画短片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第一章动画中的运动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从宏观的理论角度总结了作为特殊综合艺术形态的动画,在本质上的特点以及我们将如何开始学习专业的动画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准备。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动画是什么?(一)动画的各种称谓及渊源。
(二)动画艺术的本质动画与美术的关系动画的本质在于在电影纪录运动的基础上,对运动的片断进行处理,从而控制运动本身。
第二节运动幻觉的产生动画是将分别创造出来的动作片断进行纪录后,以某个恒定的确定速率进行连续播放,从而通过人类感知中的似动现象产生运动幻觉的媒介。
(四)自然现象基本运动规律
![(四)自然现象基本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48b95660b4c2e3f572763e1.png)
云在运动过程中,常常会由大块的云朵分裂成若干个小云朵,分 裂出来的小云朵速度、距离要均匀,造型风格要统一
画水纹时,要注意水 纹的运动方向与物体 的方向相反, 速度不能太快,水纹 逐渐向外扩展,一般 在两张原画 之间加七张中间画, 这样运动起来比较适 宜。
动画运动规律
作业一: 1、临摹水的七种基本的动画造型图。
作业二: 1、临摹水圈的动画造型图。
作业三: 1、临摹水流的动画造型图。
作业四: 1、临摹水花的动画造型图。
2、速度流线画法:狂风大作时,地面上的细 小物体被风吹起,沿着气流的运动方向运行, 产生了运动流线。如旋风、狂风等。用这种方 法画风时,可以先画出长短、疏密不一的线条, 以表现风势,然后再在这些线条上画些纸屑、 树叶等,风的效果就很生动了。
速度线的画法
旋风可以用速度流线画法绘制,具体如上面的平面图所示, 可用长短、疏密不一的线条按照风的运动轨迹画出原画和 动画以表现风势。
06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爆炸
动画运动规律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爆炸 爆炸的绘制过程一般为:先画爆炸时发出的强光及
飞散出来的物体碎片,接着画出爆炸产生的浓烟及其 消失过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二十二张原画和动画, 这样运动起来比较生动。
爆竹爆炸的画法:一般画十到十五张原画即可,不 一定加中间画。可循环使用二、三次。
03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雷电
自。一是在背景上 直接画出闪电的形状,我们称之为有型闪电。二是不 出现闪电的形状而由不同明度的画面组合而成,我们 称之为无型闪电。
1、有型闪电:有型闪电的形状可分枝形和图案形 两种,全过程约七张画面。
1、有型闪电:有型闪电的形状可分枝形和图案形两种, 全过程约七张画面。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768defcff00bed5b8f31d9c.png)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大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动画运动规律》教学大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动画运动规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动画运动规律》技法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编码:26133A02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开课学期:5课程类型:专业教育必修课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课 0 学时,技法课 48 学时)课程学分:3分先修课程:《动态速写》、《动画技法》并修课程:无要求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对于学生掌握动画艺术创作的技能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人和事物运动绘制的方法,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掌握绘制动态事物的相关技巧。
逐步培养创造运动、表现运动的思维,从而使设计构思到艺术实现的途径更加通畅.二、课程教育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以及“人物的基本运动规律”、“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掌握的运动事物绘制原理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和训练,掌握绘制动漫画中人物和事物运动方法,能利用各种工具合理表现对象的运动和速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课程单元一一般运动规律(理论讲课和创作)【教学内容】第一节弹性运动.第二节惯性运动。
第三节曲线运动.【教学要求】1.掌握弹性运动中,不同材质的物体夸张变形的形态以及细节上的创新表现;掌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掌握波形和曲线的运动特征,注意中间画的位置、形态,避免动作的呆板、机械。
2.熟悉弹性运动的规律;熟悉惯性运动的规律;熟悉曲线运动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 分离 推进 “S”形变化
曲线形变化 扩散性变化
波浪形变化
4.6.2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一)水滴 当水集聚到一定数量就会滴下来,形成水滴 。 水滴的运动规律是积聚、分离、收缩,然后 再聚散、分离、收缩。 水滴下落时呈头大尾细的流线型,拉长,落 地迅速变扁并分裂,向四面飞溅。
(二)水花
水遇碰撞时会溅起水花。水花溅起后,向四周扩散、降落。水花的溅起时 速度较快。升至最高点时,速度逐渐减慢。分散下落时,速度逐渐加快。
被风吹起的纸张
(2)曲线运动表现法 曲线运动表现法凡是被风吹起的较
轻薄、质地柔软的物体,而他的一端 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只是另一端被风 吹起发生运动和变化,当它们被风吹 起而迎风飘扬时,不单要表现风的效 果,还要体现出柔软物体的质地,因 此必须采用曲线运动的表现方法。
被风吹起的旗帜
(3)流线表现法 在动画中,想要表现那些旋风、龙卷风以
雪是冬季出现的特殊的自然现象,当空气气温低于摄氏零 度时,云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成白色的晶体成团地飘落下来, 就是雪,雪在动画中出现的几率不高。因为雪花与雨相比的 体积大,分量轻,在飘落过程中受到气流的影响,就会随风 飘舞,所以我们说雪有着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
《冰雪奇缘》中雪的表现
1.雪花飘落的运动线
在多数动画片中,都是把云画 在背景上。除了随着背景移动外, 不去表现云体本身的运动。但在 有些动画片中,也会直接描绘云 体本身的运动。有时是为了渲染 气氛,有时是将云作为拟人化的 角色。
云的形态可以随意变化,但必 须运用曲线的运动规律、动作柔 《暴力云与送子鹤》中拟人的云 和、缓慢。
1.云 (2)云的造型特点
旋风的表现
(4)拟人化表现 根据动画影片和艺术风格的
需要,有时会把风直接夸张成拟
人化艺术形象,在表现这类形象
动作时既考虑风的运动规律,又
相对灵活,不受其局限,充分发 挥夸张和想象力。
拟人化的风
第二节 云、雾
云 雾
1.云 云是由水蒸气组成,一方面离地心引力较远,但还未完全
摆脱地心引力,另一方面高空中没有足够的氧气使其溶于空 气中,于是便悬浮于空中。
及风力较强,风速较快的风,仅仅通过被风 冲击的物体的运动来间接表现是不够的,一 般都要用流线来直接表现风的运动。
流线表现法是:按照气流的运动方向、速 度和形态、在动画纸上用铅笔画成一张张疏 密不等的流线。在流线范围内,画上被风卷 起跟着气流一起运动的沙石、尘土、等物体, 随着气流运动,以加强风的气势,造成飞沙 走石的效果。
使得我们经常会看到云的形状在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发展扩 大,有的缩小消失;有的互相分离,有的互相结合。
一般来说,云的运动速度是不 一样的。比较轻盈的云,它的运
动速度比较快,看起来较沉重的
云,它的运动速度就相对较慢。
比如慢慢漂移的浮云,更增加了
一种祥和的气氛、一种愉快的心 情。
《云之彼端》中缓慢移动的云
前层大雪花每张之间的运动距离大一些,速度稍快,中层 次之;下层距离小,速度慢。但由于雪花质量的原因,所以 总的飘落速度都不宜太快,最远处的雪一般不画到银幕下部, 而是在银幕某处随意飘散,然后按照背景的情况来决定它消 失在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雪的绘制在自然线上的 运动规律中也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注 意以下雪的分层和下落速度以及密度, 就可以最大化的还原表现现实的情形。
4.5火
火是可燃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在燃烧时 发出的光和焰,由燃烧的微粒和气体组成。火的 运动是不规则运动,在各种外在环境的影响下会 有不同的运动形态。
4.5.1火的运动 形态
在动画设计中 火的运动形态基本 上有七种,分别是 扩张、收缩、摇晃、 上升、下收、分离、 消失。
4.5.2火的三种表现方法
第三节 雨
雨的运动规律 雨的表现方法 暴风雨的表现方式
1.雨的运动规律 我们在看动画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一些
下雨的镜头,雨产生于云,云里的小水滴 或小冰晶互相碰撞,合并增大,形成雨滴。 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便从天上掉下来, 成为雨。雨的降落速度很快,体积又很小, 因此只有当雨滴比较大或是距离我们眼睛 比较近的时侯,才能大致看清它的形态。 《言叶之庭》中雨的表现
大火运动
表现大火运动要注意四点:
首先,画大火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大火中小火苗的变化要比总体形态的 变化多。
其次,火焰的顶部形态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再次,表现大火时,每一张原画和动画都应当注意符合曲线运动规律,切勿简单 循环。
最后,为了体现大火的层次和立体感,上色时可分成2-3种颜色,靠近燃点用较 亮的黄或橙色,中间部分用橙红或红色,外围火焰部分用深红或暗红色。
雨的动画几乎需要拍单格。在表
现地面雨滴时,可以增加雨滴溅 起水花的效果来表现随意的效果。
前 中 下
三
层
水花
3.暴风雨的表现方式 暴风雨的特点是速度快。雨
滴设计可为倾斜一些,雨滴落在
地面激起的水花更大一些,其实
暴风雨最难表现的不是雨,而是 是不规则的阵阵狂风。
《言叶之庭》中暴风雨的表现
第四节 雪
雪花飘落的运动线 设计稿的具体画法 表现暴风雪
中层:画粗细适中而较长得直线,比前层可画的稍密一些, 每张动画之间的距离也比前层稍近一些,速度中等;
下层:画细而密的直线,组成一片一片的表现较远的雨, 每张动画之间的距离比中层更近,速度较慢;
将前、中、后三层合在一起,进行拍摄,就可表现出有远 近层次的纵深感。
单个雨滴画成直线,动画轨迹
设计成稍稍交搭的。为了真实感,
《起风了》中风的表现
2.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自然形态的风,大体上有表现四种表现方法: (1)运动线表现法 (2)曲线运动表现法 (3)流线表现法 (4)拟人化表现
(1)运动线表现法 运动线表现法凡是被风吹起的比较轻的物体,当它们被风
吹离了原来的位置,在空中飘荡。
而运动线大小幅度的变化和动作速度则根据风力的强弱加 被吹动的物体本身的质地而定,当我们根据剧情及外在因素 设计好该物体的运动线并计算出这组动作的时间后,可以先 画出物体在转折点时的动作姿态作为原画。
在较多的情况下,我们眼中看到的 雨,往往是由视觉的暂留作用而形成的 一条条细长的半透明的直线。所以,动 画片中表现下雨的镜头,一般都是画一 些长短不同的直线掠过画面。雨从空中 降落时,本来是垂直的,由于下雨天经 常会起风,所以我们看到的雨点往往都 是斜着落下来的
雨的形态
2.雨的表现方法
前层:画比较短粗的直线,夹杂着一些水点,每张动画之 间距离较大,速度较快。
中火运动的运动规律与小火苗基本相同,但中火面积稍大,运动相比小火 苗稳定,速度更慢。
(三)大火运动规律
大火由许多小火苗组成,有多 个火头,火势大,结构复杂,变 化多。
大火的可看作是若干个小火和 中火的集合体。如果用一条虚线 把弯曲的线条框起来,就成为一 个大火苗,取其中每个局部又可 以分解成小火苗。
当比较重的物体落入水中时,一些水被排挤而向外、向上散去形成水花。 水花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高低、快慢等,与物体体积、重量及下降速 度密切相关。
地面上形成的水花
水面上形成的水花(皇冠式)
水面上形成的水花(喷泉式)
(三)水纹
(1)物体落入平静的水中造成的波纹(水圈),圈形波纹围绕物体落点 向外扩散。圆圈向外逐渐扩大至最后消失。
(一)小火苗运动规律
小火苗的运动为单个火头,火苗较小,运动特点是琐碎、跳跃、变化多。
小火苗的运动可以用十几张摇晃、上升、下收、分离等不同运动状态的画 面表现,如蜡烛火苗、油灯等。
(二)中火运动规律
中火运动是一个火头或几个紧靠的火头一起燃烧,火苗较大,变化较多。 一些稍大的中火,实际上由几个小火苗组合而成。
当云中的水分子融为一体越 聚越多,越聚越重后被地心引 力吸落下来,就变成了雨。
动画片中的云多数是在背景 中使用,其中包括晴天的云、 阴雨天云、早霞和晚霞等。
《中华新孝道》背景中的云
1.云 (1)云的运动特点
云在运动中除总体移动外,本身也瞬息万变的,云在运动 过程中外形要不停地变化。
由于受空气的对流运动以及云体内部的运动影响的原因,
4.5.3火的熄灭
火在熄灭时一部分火焰分离、上升、消失,一部分火焰向下收缩、消失, 接着冒烟。
4.6水
水的常态是液体,它的动态很丰富,形 状各异、变化无穷。“水往低处流”是水的 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水的边缘应光滑、圆润、 流畅、自然,避免画成机械形。
4.6.1水的基本 运动规律
在动画设计中 水有七种形态,分 别为聚合、分离、 推进、“S”形变 化、曲线形变化、 扩散性变化、波浪 形变化。
但是要注意,所有自然现象的轨迹 都是等割的,这样才不至于造成速度 上的忽快忽慢。
轨迹等割
3.表现暴风雪 绘制暴风雪时不必画出每朵雪花的运动线,也不必明确标
出每朵雪花的前后位置,只要设计好整个雪花的运动线及每 张画面之间的距离即可,因为一般情况下这种雪的运动速度 很快,快到只需几帧就可掠过画面。
《冰雪奇缘》中暴风雪的表现
按加减速度的变化,确定每张原画之间要加多少张动画以 及每张动画之间的距离。加完动画之后连起来,就成为被风 吹起的物体在空中飘荡的动作。
一般来说被风吹动的物体物体与运 动方向之间角度的变化为:迎角时上 升,反之则下降;物体与地面度快。
由于这些因素,使得物体在空中飘 荡时的运动方向、动作、姿态以及速 度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云有高有低是不同的,高的有一万多米。低的 只有几十米。有时与地面上的雾连成一片。
云和雾都是由悬浮于空中的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和冰晶, 或由两者混合构成。因大气产生凝结的条件不同,形成的云 在高度和外形上也不同。
云的运动可以显示气流的方向和速度, 而云状的演变也表 明大气结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