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冷量容积效率能效比

合集下载

压缩机效率及损失分析

压缩机效率及损失分析
平衡块风阻损失
余隙容积
接触部位面积(面压、PV值)
润滑油的粘度
给油状况
变形量(部品刚性、强度;装配变形)
表面摩擦系数(部品加工精度)
(泵体负荷与电机力矩的匹配)
压缩机性能因子逻辑树(四)
Pressure[kgf/cm^2]
Volume [cc]
Vcv
Va
Vth=Vsv +Vcv
Pd : 排气压力线
吸入端口流动阻抗应少。
给油应充分。
Accum 内部容积优化。
余隙容积应少。
变形量应少。
性能参数
制冷能力
输入功
电机效率
机械效率
压缩效率
轴/轴承摩擦损失
活塞摩擦损失
叶片摩擦损失
铁损
铜损
过膨胀损失
再膨胀损失
过压缩损失
容积效率
吸气损失
泄漏损失
热传递损失
平衡块风阻损失
余隙容积
压缩机性能因子逻辑树(一)
性能参数
总需要输入
理论动力 64.7%
总损失量 35.3%
总损失量
电机部损失 42%
摩擦损失 13.7%
泄漏/再膨胀/热传达 29.2%
排出过程损失 10.3%
吸入过程损失 4.9%
转子压缩机损失分析

压缩机损失分析
V
=
mech
η
COP =
制冷量[W]
入力 [W]
=
·
·
·
·
COP
th
motor
η
vol
η
ind
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η
η

活塞式压缩机性能讲解

活塞式压缩机性能讲解
五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校核计算设计输气量60例题p6041压缩机铭牌制冷量标准工况选用压缩机制冷量实际工况由冷量换算公式计算
制冷技术
第10讲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性能
一、工作过程
1)理想工作过程: 4-1 :吸气过程(下止点) 1-2 :压缩过程 2-3 :排气过程(上止点)
完成一个循环,压缩机对制冷剂所做的功可用 面积 41234 表示。
传动效率η d :直接连接为1;
Pin
?
?1.10
~
1.15?Pe
?d
三角带联结为0.9~0.95
压缩机各类功之间的关系
输入功率 ηd P in
轴功率 η m 指示功率 η i 理论功率
Pe
Pi
P th
传动损耗
摩擦损耗 Pm
压缩气体 损耗
三、性能
7)能耗指标 ?性能系数 COP:指一定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
耗的功之比
三、性能
4、压缩机摩擦功率: 运转时克服机械摩擦消耗的功率。
摩擦效率η m:指示功率与轴功率的 比值。一般取0.8~0.9
5 、压缩机轴功率:
Pe
?
Pi
?m
?
Pth
? i ?? m
?
Pth
?k
机械效率(总效率)η k,可反映压 缩机在某一工况下运行的各种损失,
η m=0.65~0.75
6 、压缩机配用电动机的功率:
二、工作参数
④容积效率(输气系数 λ ): 制冷压缩机的实际
输气量VR与理论输气量Vh的比值。
?V
?
VR Vh
?
?V
?? P ?? t ?? L
输气系数影响因素: 余隙容积;
吸、排气阀阻力

空调能效比计算方法介绍

空调能效比计算方法介绍

空调能效比计算方法介绍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使用空调的用户而言,空调制热只是冬季取暖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还是用于夏季制冷,对于空调夏季制冷的能效比数我们称之为EER,那什么是空调能效比?空调能效比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什么空调能效比空调器的能效比,就是名义制冷量(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

家用空调制冷能效比(EER),是额定制冷量与额定功耗的比值。

而空调制热能效比(COP)这个概念,指的是额定制热量与额定功率的比值。

我国销售的空调都有“中国能效标识”字样的彩色标签,这个标签是空调能效比的直接体现。

标签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分为1、2、3共3个等级,等级1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等级2表示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

空调能效比计算方法介绍空调能效比计算公式:空调制冷能效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空调制热能效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一般而言,同一匹数的空调,选购能效比高的比能效比低的节能省电。

例如一款制冷量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2000瓦,能效比:5000÷2000=2.50;另一款制冷量同样为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1500瓦,能效比:5000÷1500=3.33。

能效比数值越大,表明该产品使用时所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就越小,即在单位时间内,该空调产品的耗电量也就相对越少。

1级能效的定频空调达到3000W的制冷量每小时仅用电0.83度,3级能效定频空调达到同样制冷量需要每小时耗电近1度。

而已停止生产销售,但仍在许多家庭中使用的原4、5级能效空调,达到同样的制冷指标,需要耗电近1.5度。

如果按照一天使用空调5小时计算,一天下来,现行1级空调比原有5级空调可以每天省电3.15度,一个夏天下来就是315度电。

而现在市场上一些高端品牌如大金、三星等中央空调,拥有超一级的能效,其节能效果比1级能效标准的空调更为突出。

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与能耗分析

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与能耗分析

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与能耗分析空调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然而,随着能源资源的稀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并减少能耗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对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与能耗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一、空调系统的组成空调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件构成。

压缩机负责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提高制冷剂的温度。

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放出热量,使其冷却并转变为高压液体。

膨胀阀则控制制冷剂的流速,使其进入蒸发器,并通过蒸发吸热来实现制冷效果。

二、制冷效率与能耗制冷效率通常用制冷量与能耗之比来表示。

制冷量是指空调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环境中提取的热量,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

能耗是指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电能,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制冷效率越高,相同的制冷量可以使用更少的能耗来实现,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

三、提高制冷效率的方法1. 选择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选择具有高能效等级的空调设备,如能效比高于国家标准的空调产品。

这些设备通常采用先进的制冷技术和节能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制冷效率并减少能耗。

2. 定期清洁和维护空调设备:确保空调设备的散热器和冷凝器保持清洁。

灰尘和污垢的积累会降低设备的散热效果,导致制冷效率下降。

定期清洁和维护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3. 合理调节室内温度:根据实际需要和季节变化合理调节室内温度。

过高或过低的室温会增加空调设备的能耗,因此根据舒适需求和能耗考虑设置适宜的温度范围。

4. 合理使用空调设备:避免窗户和门的长时间开启,减少室内外温度交换,从而减少冷风的流失。

在室温适宜时,可选择关闭空调系统或调低制冷负荷,以节省能耗。

5. 使用智能控制系统: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人员流量等信息自动调节空调设备的工作模式和温度设定,提高能效管理水平。

四、案例分析某办公楼使用了高效节能的新型空调系统后,制冷效率显著提高。

压缩机性能测试与评价考核试卷

压缩机性能测试与评价考核试卷
10.选择压缩机时,需要考虑系统的______,以确保压缩机的选型与系统需求相匹配。()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总是高于吸气温度。()
2.压缩机的功率越大,其制冷能力越强。()
3.在压缩机性能测试中,必须保证测试系统的绝热性,以减少热量损失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降低压缩机的噪音?()
A.使用减震材料
B.改进压缩机的设计
C.增加消音装置
D.提高压缩机的转速
5.在进行压缩机性能测试时,为什么要考虑环境温度?()
A.影响吸气温度
B.影响压缩机的冷却效果
C.影响排气温度
D.所有以上原因
6.压缩机性能测试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2.能效比(EER)是压缩机制冷量和输入功率的比值,IPLV是压缩机在部分负荷下的综合性能系数。它们用于评价压缩机的能效水平,帮助用户选择节能的压缩机。
3.选择压缩机类型时,应考虑系统需求、工作环境、制冷剂类型、能效要求和经济成本等因素。例如,大型制冷系统可能更适合使用离心式压缩机,而小型系统则可能选择活塞式或螺杆式压缩机。
6.压缩机的______是衡量压缩机在部分负荷工作时能效的指标。()
7.在压缩机的维护中,定期更换______可以减少内部磨损和提升效率。()
8.压缩机在运行时,其______应保持在制造商推荐的范围内以确保正常运行。()
9.压缩机性能测试时,测试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______以内,以减少湿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B.故障率
C.维护成本
D.压缩比
16.压缩机性能测试报告中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压缩机制冷量、容积效率、能效比

压缩机制冷量、容积效率、能效比

容积效率容积效率(volumetric efficiency)指的是在进气行程时气缸真实吸入的混和气体积除以汽缸容积。

这代表了引擎的吸气能力。

容积效率对于扭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容积效率越大,引擎扭力越佳。

影响容积效率的变因有很多,如引擎转速,汽缸头进气道的流量,气门截面积的大小,凸轮轴的设计,进气岐管的长度,燃料雾化的程度等等等。

现今采用喷射供油的四行程引擎,其容积效率皆已达到90%。

若进气岐管的长度经过校调,便可以在特定的转速域达到超过100%的容积效率。

在进气口处加装涡轮增压器(turbo charger),也可以增加容积效率。

某些汽车杂志常把容积效率定义为每升的排气量可以产生多少匹马力,这是错误的。

真正的容积效率单位如同其他的效率单位,是百分比,而非hp/L。

容积效率表示液压泵或液压马达抵抗泄露的能力,等于泵(马达)的实际流量与泵(马达)的理论流量之比。

它与工作压力、液压泵或马达腔中的摩擦副间隙大小、工作液体的粘度以及转速有关。

因液体的泄露、压缩等损失的能量称为容积损失。

活塞式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容积效率。

压缩机输气系数是这样定义的:压缩机实际容积流量与理论容积流量之比。

输气系数(λ)可以用下式表示:λ=λVλpλtλl其中,λV——容积系数,与余隙容积有关;λp——压力系数,与吸气过程的压力损失有关;λt——温度系数,与压缩机气缸内温度有关;λl——气密系数,与压缩机的密封程度有关。

输气系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容积效率。

能效比能效比是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实际制冷量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

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单位输入功率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转换成的制冷量。

空调能效比越大,在制冷量相等时节省的电能就越多。

1基本定义在制冷和降噪之外,在日益追求环保和节能的今天,用电量的多少也是大家所关注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节能空调可将日后使用过程中的电费一点一滴的节省下来,无疑是精明的选择。

空调COP、EER、APF、SEER、IPLV、NPLV的应用于区别

空调COP、EER、APF、SEER、IPLV、NPLV的应用于区别

空调COP、EER、APF、SEER、IPLV、NPLV的应用于区别1、COP(COP=制冷量/压缩机电功率)COP值(制冷效率)实际就是热泵系统所能实现的制冷量(制热量)和输入功率的比值,在相同的工况下,其比值越大说明这个热泵系统的效率越高越节能,有些品牌的机组COP最高可到7.1。

2、EER(EER=制冷量/空调系统总电功率)在夏季制冷时,制冷量(W或Btu/h)与输入功率(W)的比率定义为热泵的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W/W 或Btu/W.h)为不引起歧义,我们将冬季热泵循环性能系数和夏季热泵的能效比表达形式均采用COP(能效比)表示。

EER值越高,表示空调中蒸发吸收较多的热量或压缩机所耗的电较少3、APF全年能源消耗率在制冷季节及制热季节中,空调机进行制冷(热)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同一期间内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也叫全年综合能效比。

APF对空调性能的评估更加全面,并且更加适用于评价多联机组。

4、季节能效比SEER在正常的供冷期间,空调器在特定地区的总制冷量与总耗电量之比。

考虑了稳态效率,也考虑了变化的环境和开关损失因素,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

5、IPLVIPLV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是用一个单一数字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负荷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IPLV公式得到的数值。

IPLV(C)即制冷综合性能系数,用来衡量多联式空调在制冷季节的部分负荷效率。

由于家庭生活中大部分均是使用部分空调,因此IPLV(C)能更加准备的反应出家用中央空调在及时运行中的节能型。

IPLV(C)可分为5个等级(1级能效能率最高,5级为能效限定值,2级表示达到节能水平)IPLV的公式如下:IPLV=2.3%×A+41.5%×B+46.1%×C+10.1%×D其中:A=机组100%负荷时的效率(COP, kW/kW,下同)B=机组75%负荷时的效率C=机组50%负荷时的效率D=机组25%负荷时的效率6、NPLV是指非ARI标准工况下部分负荷值。

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_制冷压缩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_制冷压缩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_制冷压缩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现在家家都有冰箱、空调等等制冷设备,这些家用电器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条件。

大家都知道,制冷是靠压缩机工作来实现的,那么你知道制冷压缩机是如何工作的吗?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能量是守恒的,但这些用于制冷的冷气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享受着制冷所带来的舒适,也应该对制冷原理有简单的了解。

对于制冷设备而言,压缩机就相当于心脏,是制冷的动力所在。

由电动机旋转,带动压缩机工作。

它可以吸出蒸发器里的蒸汽,同时能够制冷剂蒸汽的温度和压力。

制冷其实是一种热量交换,通过压缩机的工作,可以将制冷蒸汽的高热量传递出去,为制冷创造必要条件。

通过压缩机工作,使制冷蒸汽的低温低压状态转变为高温高压,可以说蒸汽机的工作是制冷的先决条件。

当压缩机完成压缩任务后,需要对制冷蒸汽进行冷却,通常都是常温的空气和水来执行,整个工作在冷凝器里实施。

以整体系统来看,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四个主要部件依次相连,是一个可循环的密闭系统。

制冷剂(通常是氟利昂)就在这循环系统中,经过不断的加热、蒸发、冷却,如此往复循环,系统内部也因此产生源源不断的冷气。

我们简单的一插上电,就能感受阵阵凉意,殊不知背后的这些工作,是需要多么井然有序才能完成的。

制冷压缩机种类1、开启式制冷压缩机。

压缩机曲轴的功率输入端在曲轴箱外通过联轴器或带轮和电动机相连接,因此在曲轴伸出端必须装有轴封,以避免制冷剂向外泄露。

同时,在曲轴箱内为负压时,还可避免空气想内泄露。

这种形式的压缩机称为开启式压缩机。

2、半封闭式制冷压缩机。

半封闭式和开启式压缩机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却别是电动机的外壳和压缩机机体是铸在一起,相互间内腔连通,不需安装任何轴封,消除了轴封处最易泄露的缺点,并且还可以利用吸入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来冷却电动机绕组,改善了电动机的冷却条件,从而提高了电动机的处理。

半封闭式压缩机与电动机公用一根轴连接,取消了传动用的联轴器,缩短了机组的轴向尺寸。

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性能参数计算

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性能参数计算

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性能参数计算1. 制冷量(Cooling capacity):制冷量是指制冷压缩机在单位时间内移除的热量,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进行计量。

制冷量的计算方法为:制冷量 = 冷凝器排气焓 - 蒸发器进气焓。

2. 能效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能效比是指单位制冷量所需要的单位电力消耗,通常以千瓦时/千瓦小时(kWh/kWh)为单位计量。

能效比的计算方法为:COP = 制冷量 / 输入功率。

3. 蒸发温度(Evaporation temperature):蒸发温度是指制冷压缩机在蒸发器中的工作温度。

蒸发温度的计算方法为:蒸发温度 = 蒸发器进气焓 - 蒸发器排气焓。

4. 排气温度(Discharge temperature):排气温度是指制冷压缩机在冷凝器中的工作温度。

排气温度的计算方法为:排气温度 = 冷凝器排气焓 - 冷凝器进气焓。

6. 输入功率(Input power):输入功率是指制冷压缩机所需的电力消耗,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计量。

输入功率的计算方法为:输入功率= 制冷量 / COP。

7. 冷凝温度(Condensing temperature):冷凝温度是指制冷压缩机在冷凝器中的工作温度。

冷凝温度的计算方法为:冷凝温度 = 冷凝器排气焓 - 冷凝器进气焓。

8. 蒸发压力比(Evaporating pressure ratio):蒸发压力比是指制冷压缩机的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之间的比值。

蒸发压力比的计算方法为:蒸发压力比 = 蒸发器进气焓 / 冷凝器进气焓。

以上只是制冷压缩机的一些基本性能参数,根据具体的压缩机型号和设计要求,还可以有其他相关参数的计算和评估。

了解和计算这些基本性能参数,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制冷压缩机,确保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符合要求,同时也可以优化制冷系统的能耗和运行效果。

空调能效比规定

空调能效比规定

能效等级标识使用分级体系,为产品建立明确的能源效率等级,提供了比较多的能源效率信息,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牢固、清晰的能效(等级)概念,使消费者只需查看标识,就能很容易地知道这种型号产品与市场上其它型号产品的相对能效水平,并了解其间的差别。

我国能效标识将能效分为1、2、3、4、5共五个等级,等级1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等级2表示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等级4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等级5是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

标识图样如下:以空调为例:能效比是指空调器的制冷量与空调器输入功率的比值,反映空调器的节能水平。

空调器的能效比,就是名义制冷量(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

(1)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能效比,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2)COP是空调器的制热性能系数,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热量。

(3)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 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4)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能效比越大,表明空调越节能。

若两台空调耗电相同,则能效比更高的空调,能产生更多的冷(热)量。

国家出台能效等级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经济。

高能效比空调有何特点呢?能效等级共分五级,具体为:额定制冷量≤4500W一级:EER≥3.4w/w;二级:EER≥3.2w/w三级:EER≥3.0w/w;四级:EER≥2.8w/w;五级:EER≥2.6w/w。

4500W< 额定制冷量≤7100W一级:EER≥3.3w/w;二级:EER≥3.1w/w;三级:EER≥2.9w/w;四级:EER≥2.7w/w;五级:EER≥2.5w/w。

额定制冷量>7100W一级:EER≥3.2w/w;二级:EER≥3.0w/w;三级:EER≥2.8w/w;四级:EER≥2.6w/w;五级:EER≥2.4w/w。

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简介讲解

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简介讲解

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简介涡旋式压缩机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低噪音、高可靠性压缩机。

凭借着这些优点,涡旋式压缩机在制冷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家用空调,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空气压缩等各个领域。

在汽车空调领域中,涡旋式压缩机被称为第三代压缩机,正在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逐渐代替传统的斜盘式压缩机和旋转式压缩机。

涡旋式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卓越性能表现,使得时隔20年的今天,它依然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从家用空调认识涡旋式压缩机1、认识涡旋式压缩机国内大部分用户对涡旋式压缩机的认识,可能首先是从家用空调开始的。

家用空调压缩机经历了活塞式、旋转式、涡旋式等几个发展阶段。

活塞式、旋转式压缩机目前多用于窗机、分体机等匹数较低的机型。

而柜机由于其系数较高,活塞式、旋转式压缩机已不能充分满足其整机匹配的需要,只有采用涡旋式压缩机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效率和能效比。

2、涡旋式压缩机的优点涡旋式压缩机的能效比高(高效率),意味着与其他压缩机相比,在提供相同制冷量的情况下,涡旋式压缩机耗功要小得多,也就是节能,对于家用空调而言就是省电。

涡旋式压缩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噪音低,一般比活塞式压缩机低3~5dB (A),是家用静音空调的基础。

涡旋式压缩机的再一个优点就是可靠性高。

设计原理和较少的零部件为其高可靠性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功耗、噪音、可靠性是用户对家用空调选择的重要依据。

由于涡旋式压缩机具有的高能效比、低噪音和高可靠性等诸多优点,涡旋式压缩机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家用空调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

在中、大型中央空调机组上,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应用螺杆和涡旋技术。

活塞机在3年前还处于主导地位,现在的市场份额却急剧下降到10%左右。

世界上第一台涡旋式压缩机于1983年由日立发明制造,在世界上被公认为涡旋式压缩机的“鼻祖”。

其专利变频涡旋式压缩机及其一直领先的制造技术在日本被公认为该领域的标志。

家用空调的节能技术主要有变频系统和数码涡旋系统。

压缩机制冷量容积效率能效比

压缩机制冷量容积效率能效比

压缩机制冷量容积效率能效比压缩机是一种重要的制冷设备,其冷却效果由三个关键参数决定,包括制冷量、容积效率和能效比。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参数。

首先是制冷量。

制冷量是指压缩机单位时间内从制冷剂中吸收的热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传热的能力来衡量。

制冷量的大小决定了压缩机的制冷效果,即能否达到所需的低温及冷却效果的强弱。

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流量和制冷剂的焓变化来确定。

当制冷量较大时,压缩机的制冷效果较好。

其次是容积效率。

容积效率指的是压缩机在单位时间内压缩的气体体积与理论理想工作时所需的压缩气体体积之比。

容积效率是测量压缩机内部损失的一种指标,它衡量了压缩机在实际工作中的效能。

容积效率越高,表示压缩机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能量损失越小,其工作效率越高。

一般来说,容积效率高的压缩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压缩更多的气体,从而实现更高的制冷量。

最后是能效比。

能效比(COP)是指压缩机在单位制冷量下所提供的制冷功率与所消耗的电能之比。

能效比是衡量压缩机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冷系统的关键参数之一、能效比越高,表示压缩机在提供相同的制冷量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效率越高。

较高的能效比将带来较低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能效比的计算方法是将制冷量除以所消耗的电能,通常以Joule/Watt( J/W)或British thermal unit per hour (BTU/h)来表示。

在选购压缩机时,较高的能效比是用户的首选,因为它既能够提供需要的制冷效果,又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压缩机的制冷量、容积效率和能效比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其冷却效果和能源消耗。

用户在选购压缩机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三个参数,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压缩机。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级是由国家节能监督管理机构
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实际,制定出来的。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中,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的机械效率限定
值为:90kW(含)以下机器限定值为0.27,90kW以上机器限定值为0.28。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的能效等级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满足功率负荷
0.8-1.2MW)、二级(满足功率负荷0.4-1.0MW)和三级(满足功率负荷
0.2-0.4MW)。

它们的机械效率限定值分别为0.27、0.27、0.26。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由于具有更小体积,更结实的结构,较高的效率,
所以是空气压缩机中用来满足实际需求的常用设备。

但是,要想改善容积
式空气压缩机的能耗,提高其能效,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能效限定
值和能效等级来维护、检查和使用容积式空气压缩机。

制冷能效比

制冷能效比

制冷能效比制冷能效比,又称为能源利用系数(COP),是用来衡量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制冷机组所提供的制冷量与所消耗的能量之间的比值。

制冷能效比越高,表示单位能源所提供的制冷效果越好,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制冷能效比是制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对于制冷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制冷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家用空调、商用冷柜、冷库等。

而能源的消耗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制冷设备的能源消耗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此,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比,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提高制冷能效比,首先需要从设计和选材上进行优化。

制冷设备的设计应该合理,尽量减小能量损失,提高制冷效果。

在选材上,应选择具有良好导热性能和低能量损耗的材料,以提高制冷设备的传热效率和能效比。

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对能效比有很大影响。

设备的运行时间越长,能源消耗也就越大。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该合理控制设备的运行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此外,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也是提高能效比的重要措施,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减少能源损耗。

制冷设备的调控系统也是影响能效比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制冷设备的智能化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技术,实时监测和调节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智能调控,避免能源的浪费。

制冷设备的能效比也与环境温度有关。

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制冷设备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来实现制冷效果。

因此,在选择制冷设备时,应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来合理选型,以提高能效比。

制冷能效比是衡量制冷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优化设计和选材、合理控制运行时间、定期维护保养和智能调控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比,降低能源消耗。

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冷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将进一步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比,实现更加可持续的能源利用。

制冷系数cop与能效比eer

制冷系数cop与能效比eer

性能系数COP英文为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为了衡量制冷压缩机在制冷或制热方面的热力经济性,常采用性能系数COP这个指标。

1、制冷性能系数开启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系数COP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轴功率Pe的比值。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系数COP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Pin的比值。

2、制热性能系数开启式制冷压缩机在热泵循环中工作时,其制热性能系数COP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压缩机的制热量与同一工况下压缩机轴功率Pe的比值。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在热泵循环中工作时,其制热性能系数COP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压缩机的制热量与同一工况下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Pin的比值。

其单位均为(W/W)或(KW/KW)。

(参考《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汇编》第517页或彦启森主编《空调用制冷技术》的相关内容)能效比EER:英文为Energy efficiency ratio在额定(名义)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此定义可详见《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汇编》第482页JGJ134-2001的术语部分。

大家亦可参阅中国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著的《高等学校推荐教材空气调节》(第三版)第148页相关内容。

结论1、COP值用于评价制冷循环或压缩机的能耗指标,其工况采用循环的内在参数标注: EER值用于评价各类机组的能耗指标,其工况采用运行的外在参数标注。

2、水冷式冷水机组与风冷式冷水机组的EER值无可比性,因为风冷式冷水机组中的机组输入功率已计及了风机、电极的耗功率。

3、同一台机组名义工况与部分负荷工况的EER值无可比性,因为部分负荷时的冷却介质温度随负荷的降低而下降,与名义工况不同。

鉴于目前使用的各类机组实际上都处于变工况或变负荷条件下运行, 仅用上述单一的能效性能EER值统计或标注其运行能耗和能效性能并不符合实际应用情况EER主要表征了局部空调机组(含空气源、水源、地源等等整体式、分体式空调机组)的性能参数,其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仅适合于电动压缩式(蒸气压缩式)制冷或热泵空调机组。

压缩机性能测试与评价

压缩机性能测试与评价
A.确保通风良好
B.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
C.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D.避免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
14.以下哪些是压缩机常见的设计类型?()
A.开启式
B.半封闭式
C.全封闭式
D.管壳式
15.在选择压缩机时,以下哪些因素需要考虑?()
A.系统的制冷需求
B.环境的气候条件
C.经济成本
D.系统的运行工况
第三部分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压缩机性能测试与评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第一部分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压缩机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压缩机和__________压缩机。()
A.油温过高
B.噪音过大
C.吸排气压力异常
D.冷媒泄漏
8.以下哪些是评价压缩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A. COP
B. EER
C.能量回收率
D.安全系数
9.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哪些?()
A.提高冷媒的压力
B.降低冷媒的温度
C.维持系统的压力平衡
D.提供系统所需的制冷量
10.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降低压缩机的噪音?()
A.输入功率
B.排气温度
C.噪音水平
D.外观质量
5.在测量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时,通常使用的是__________。()
A.压力表
B.真空表
C.流量计
D.温度计
6.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__________成正比。()

制冷循环能耗的评价指标

制冷循环能耗的评价指标

制冷循环能耗的评价指标
制冷循环能耗的评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设备的运行效率,还直接影响到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在评价制冷循环能耗时,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核心指标:能效比(EER)和制冷系数(COP)。

能效比,又称为EER,是衡量空调制冷效率的重要标准。

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空调系统所消耗的电能与其所产生的冷量之比。

EER 基于一组标准化的测试条件,包括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等。

在理想条件下,EER值越高,说明空调的能效水平越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就越高。

因此,选择高EER值的空调产品,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另一个关键的能耗评价指标是制冷系数(COP)。

COP反映了制冷循环的能效水平,即单位电功率所产生的制冷量。

一个高的COP值意味着在相同的电能输入下,系统能够产生更多的冷量。

这对于评估空调和热泵的性能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联到系统的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

COP值越高,说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能够更好地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成本。

总的来说,能效比(EER)和制冷系数(COP)是评价制冷循环能耗的两个核心指标。

它们为我们在选择高效、节能的制冷设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关注这些评价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一般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

一般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

一般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
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是指制冷机组的制冷量与其输入功率之比,即制冷量与消耗的能量之比。

它是衡量制冷机组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表示。

制冷效率是指制冷机组的实际制冷效果与理论制冷能力的比值,它反映了制冷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制冷效果。

COP值越大,表示制冷机组的效率越高,所需的能耗越少。

影响制冷机组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制冷剂的种类、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却水温度、压缩机类型和能效比等。

制冷剂的种类对制冷效率的影响较大,不同制冷剂的能效比和热力性质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对于提高制冷效率非常重要。

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是影响制冷机组效率的重要因素,蒸发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则制冷效率越高。

冷却水温度对制冷效率也有影响,冷却水温度越低,则制冷效率越高。

压缩机的类型和能效比也会影响制冷效率,高效压缩机可以降低能耗,提高COP值。

为了提高制冷机组的效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设计系统、选择高效压缩机、优化管路和换热器、采用智能控制技术等。

此外,定期维护和保养也是保证制冷机组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

总之,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提高制冷效率可以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了解影响制冷机组效率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制冷机组的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名词解释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名词解释
36:油分离器的类型:惯性式,洗涤式,离心式和过滤式。
37:制冷系统中常见的安全装置:安全阀,熔塞,紧急谢氨器。
38:吸收式制冷是液体气化制冷的一种形式,它和蒸汽式压缩制冷一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在低温低压下气化以达到目的。所不同的是蒸汽压缩制冷是靠消耗机械功或电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而吸收式制冷是靠消耗热来完成这种非自发过程。
油压启阀卸载装置包含顶杆启阀机构,油压推杆机构。
14 影响活塞式制冷机实际工作过程的因素主要是:气缸的余隙容积,进排气阀阻力,吸气过程气体被加热程度和漏气四个方面。
15 制冷压缩机的工作特性主要有两点:压缩机的制冷量和压缩机的耗功量。这两点除与压缩机的类型,结构形式,尺寸以及加工质量等有关外,主要取决于运行工况。
(2)制冷压缩机的能效比EER,考虑驱动电机的效率队制冷压缩机能耗的影响。th理论值,i指指示效率,m指摩擦效率,d指传动效率,e指电动机效率。
20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优点
(1)制冷能力大,大型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效率接近现代大型立式活塞制冷机。
(2)结构紧凑,质量轻,比同等制冷能力的活塞式制冷机轻80%-90%,占地面积可减少一半左右。
影响压缩机制冷量的主要因素是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而蒸发温度影响更大。
16 单位质量制冷剂的理论耗功量与实际耗功量之比称为指示效率。
17 实际制冷系数又称为性能系数,用COP表示,单位为KW每KW。
18 余量附加系数:1.1-1.15
19 评价压缩机消耗能量的指标有两个:
(1)制冷压缩机的性能系数COP,即单位轴功率的制冷量。
溶液热交换器又可以称为节能器。
43:二元溶液是指两种互相不起化学作用的物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积效率容积效率(volumetric efficiency)指的是在进气行程时气缸真实吸入的混和气体积除以汽缸容积。

这代表了引擎的吸气能力。

容积效率对于扭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容积效率越大,引擎扭力越佳。

影响容积效率的变因有很多,如引擎转速,汽缸头进气道的流量,气门截面积的大小,凸轮轴的设计,进气岐管的长度,燃料雾化的程度等等等。

?现今采用喷射供油的四行程引擎,其容积效率皆已达到90%。

若进气岐管的长度经过校调,便可以在特定的转速域达到超过100%的容积效率。

在进气口处加装涡轮增压器(tu rbocharger),也可以增加容积效率。

?某些常把容积效率定义为每升的排气量可以产生多少匹马力,这是错误的。

真正的容积效率单位如同其他的效率单位,是百分比,而非hp/L。

容积效率表示液压泵或液压马达抵抗泄露的能力,等于泵(马达)的实际流量与泵(马达)的理论流量之比。

它与工作压力、液压泵或马达腔中的摩擦副间隙大小、工作液体的粘度以及转速有关。

因液体的泄露、压缩等损失的能量称为容积损失。

活塞式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容积效率。

压缩机输气系数是这样定义的:压缩机实际容积流量与理论容积流量之比。

输气系数(λ)可以用下式表示:λ=λVλpλtλl其中,λV——容积系数,与余隙容积有关;λp——压力系数,与吸气过程的压力损失有关;λt——温度系数,与压缩机气缸内温度有关;λl——气密系数,与压缩机的密封程度有关。

输气系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容积效率。

能效比能效比是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实际制冷量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

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单位输入功率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转换成的制冷量。

空调能效比越大,在制冷量相等时节省的电能就越多。

1?基本定义1.1?能效比数值定义在制冷和降噪之外,在日益追求环保和节能的今天,用电量的多少也是大家所关注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节能空调可将日后使用过程中的电费一点一滴的节省下来,无疑是精明的选择。

在这方面涉及两个技术关键词:能效比和变频。

能效比是指空调器在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

能效比数值的大小,反映出空调器产品每消耗1000W电功率时制冷量的大小。

该数值的大小反映出不同空调器产品的节能情况。

能效比数值越大,表明该产品使用时所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就越小,则在单位时间内,该空调器产品的耗电量也就相对越少。

空调上的能效标识使您得以很容易地从众多空调中“认出”节能“明星”,只要看清标识右侧箭头上标注的产品等级便可做出判断:1级产品最节能,5级最耗能。

还要提醒一点,只有标识标注1、2级的才算节能空调,其他等级的空调仍属耗能产品。

2?主要分类空调的能效比分为两种,分别是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

一般情况下,就中国绝大多数地域的空调使用习惯而言,空调制热只是冬季取暖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夏季制冷,所以人们一般所称的通常指的是制冷能效比EER。

能效比代号:EER⑴空调器的能效比,就是名义制冷量(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

⑵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能效比,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⑶COP是空调器的制热性能系数,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热量。

⑷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⑸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高能效空调=低能耗空调国标1、2、3级能效高能耗空调=低能效空调国标4、5级能效高能耗空调(4、5级能效空调)09年3月在中国强制停产。

3?标准分级能效比是指额定制冷量与(耗电量)的比值。

是表示空调产品能效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中国能效分5个等级,能效标志的底色为蓝色,顶头有“生产者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最为醒目的就是标志的中间部分,有从1至5个等级标记,从绿色到红色,并在左边有信息提示从“能耗低”到“能耗高”,右上角则明示出本规格型号产品的能效等级。

标志的下部提供有“能效比”、“输入功率”以及“制冷量”的具体数据。

能效标识能效等级⒉6~2.8 五级⒉8~3.0 四级⒊0~3.2 三级⒊2~3.4 二级⒊4及以上一级1级最节能,5级能效最低,低于5级的产品不允许上市销售。

空调企业需要在产品上加贴能效标识标志,告知消费者其能效水平等级。

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能效等级标贴清楚地知道哪种空调是省电节能的。

据了解,以一台1.5匹空调为参考,一级品每小时耗电量不得超过1度,五级产品每小时耗电量不得超过1.35度。

能效等级是表示空调产品能效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相关规定,把空调的能效比分为1、2、3、4、5五个级别。

能效标志为2.6至2.8,能耗等级为5级能耗;能效标志为2.8至3.0,能耗等级为4级能耗;能效标志为3.0至3.2,能耗等级为3级能耗;能效标志为3.2至3.4,能耗等级为2级能耗;能效标志在3.4及以上,能耗等级为1级能耗。

按规定,如果产品低于最低市场准入的5级能效,是不允许在市面上销售的。

家庭使用2级能效比效果最佳,1级能效比的空调确实要比2级能效比的空调单位耗电量要低。

但是,是否达到最佳省电效果,还需根据个人家庭使用习惯来换算。

一般来说,小1匹和1匹空调连续工作10小时才能节省1.5度电,每天并不需要使用这么长时间的家庭就不需要刻意选择能效比最高的产品。

有专家指出,2级能效比其实是一个“临界点”,根据5?制冷量能效比估算市场上有关空调器制冷量的标称很不统一、规范。

严格讲,空调器输出制冷量的大小应以W 瓦来表示,而市场上常用匹来描述空调器制冷量的大小。

这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匹的制冷量大约为2000大卡,换算成国际单位瓦应乘以1.162。

这样,1匹制冷量应为2000 大卡×1.162=2324 W。

这里的W 瓦即表示制冷量,而1.5匹的制冷量应为20 00 大卡×1.5×1.162=3486 W。

人们在选购空调器时都十分关心如何确定空调制冷量的大小。

确切地讲,空调制冷量的大小是由房间的面积、高度、朝向、房间密封程度、居住人口以及房间内其它家用电器如电灯、电视机、电冰箱等的功率、数量等综合因素构成的。

为了方便读者计算起见,这里只把基本的空调制冷量的估算方法做一介绍。

通常情况下,家庭普通房间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115—145W ,客厅、饭厅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145—175W。

比如,某家庭客厅使用面积为15平方米,若按每平方米所需制冷量160W考虑,则所需空调制冷量为:160W×15=2400W这样,就可根据所需2400W的制冷量对应选购具有2500W制冷量的KC-25型窗式空调器,或选购KF-25GW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

节能型空调器,即制冷量相对较大,而耗电量较小的空调器,是人们所希望选购的较为理想的空调器。

在选购时,可以根据空调器铭牌上标出的功率指标计算出能效比,来分析一下是否是节能型空调器。

所谓能效比也称性能系数即一台空调器的名义制冷量与其耗电功率的比值。

通常,空调器的能效比接近3或大于3为佳,就属于节能型空调器。

比如,一台KF-20GW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是2000W,额定耗电功率为64 0W,另一台KF-25GW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为2500W,额定耗电功率为970W。

则两台空调器的能效比值分别为:第一台空调器的制冷能效比(COP):2000W/640W=3.125第二台空调器的制冷能效比(COP):2500W/970W=2.58这样,通过两台空调器能效比值的比较,可看出,第一台空调器即为节能型空调器6?相关信息SEER简易计算方法SEER定义和EER的定义完全不同,其测算方式也有差异。

对于EER的测算,空调的能力和能效只要通过一个工况测试就可以完全获得,而对于SEER的测算,由于测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开/关循环损失和累加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此空调的能力和能效需要通过四个工况测试并通过一系列的加权计算才可以获得最终结果,见表1。

A工况称为标准制冷工况,空调在这个工况条件下测试系统的制冷量。

B工况称为低温制冷工况,空调在这个工况条件下测试系统的制冷能效,标准中对其定义为EERB。

C工况干工况稳态试验和D工况干工况断续试验,做这两个试验要保证蒸发器表面处于无凝露的测试状态中。

A、B、C三个试验项目都属于稳态试验项目,当测试数据误差满足ASHRAE 37-2005所规定的范围以内,即可以按照10分钟一次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结算。

D工况试验中,空调要按照6分钟开机,24分钟停机,30分钟为一个循环周期的方式循环往复进行,当循环周期工况稳定后,记录其中一个稳定周期的试验数据,通过这两个试验,求取SEE R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CD值,标准中定义CD值为效率降低系数,由于精算过程十分复杂,试验平台焓差法试验装置需要进行程序调整,因此并非所有焓差测试台都可以进行C D值的测试,在ARI 210/240标准中对于不能进行C工况和D工况试验的焓差测试装置,允许CD值使用0.25替代。

将0.25代入公式⑴。

PLF(0.5)=1-0.5×CD………⑴式中:PLF(0.5)——当制冷负荷系数为0.5时的部分负荷系数。

将⑴式的计算值代入公式⑵,即可求取季节能效比值。

SEER=PLF(0.5)×EERB……⑵此时季节能效的计算公式可以变形为SEER=0.875×EERB。

引入SEER13的概念,公式可以继续变形为EERB ×0.875×3.412(Btu/W)≥13(Btu/W),即工况B的试验条件下测试所获得的能效值要求大于4.35W/W。

根据ARI 210/240测试标准空调出厂时的最低制冷能力和能效值都不能低于标称值的95%,由此可以推算出向SEER13的分体空调在工况B的试验条件下的实测能效值只有大于4.137W/W才可以满足SEER13的开发要求。

6.2?中国显示器产品效能比等级2008年4月1日,一项确定计算机显示器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目标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这项标准确定的能效限定值和目标能效限定值均属强制性条款。

计算机显示器能效等级的确定是中国在这一产品领域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的技术依据。

该标准即《计算机显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520-2008)。

据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级工程师陈海红介绍,这项标准适用于在电网电压下正常工作的计算机使用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和液晶显示设备,也适用于主要功能为计算机显示器的带有调谐器、接收器的显示设备。

该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4个方面:★规定了计算机显示器的3个能效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的能效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