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ad090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8.png)
精品资料
《绝句》教学反思
我刚刚上完古诗《绝句》,感觉效果不错。
这首诗同学早已经会背,所以在上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同学介绍了绝句这种诗歌体裁,并简洁介绍了杜甫。
然后直接从插图入手,请同学们观看一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并根据肯定的挨次进行描述。
同学很快找出了雪山白鹭翠柳黄鹂小船,并进行了描述,然后我再让同学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较醒目的颜色。
同学说完这些以后,我给大家点出这就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么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个美丽的地方呢,一起来学习。
同学很快就简洁说出了前两句的意思,这时候我就问,黄鹂在叫,白鹭在飞,这说明白什么?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同学说出了有声,我大大的鼓舞了同学,紧接着又问,那么,黄鹂是黄色的,白鹭是白色的,并有青青的翠柳。
蔚蓝的天,这又是什么呢?同学很快说出了有色,理解了诗人描述的有声有色美景。
后两句的描写,同学略感到困难,通过孩子简洁的描述,我给同学对比窗户画框进行了讲解,同学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并且把诗人观看的角度位置都清晰地说了出来,概括时又精确地说出了动态静态描写,我感觉这节课同学上的特别踏实,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 1 -。
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通用5篇)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通用5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4e1fc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b.png)
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通用5篇)教案及反思三班级下语文《绝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常常需要预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班级下语文《绝句》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三班级下语文《绝句》教案1一、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2、理解古诗中关于字词的含义,萌发对祖国的奇妙河山的宠爱。
3、领悟古诗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情愿欣赏古诗,感知古诗语言的美丽,风趣。
二、活动预备:1、幼儿用书19页。
2、挂图《绝句》。
3、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四、活动难点:理解古诗中关于字词的含义。
五、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激发幼儿学习爱好。
2、启发幼儿叙述画面内容,学习古诗。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描述画面内容。
(2)在幼儿叙述的基础上,用古诗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学习相关字词。
3、完整地欣赏古诗。
(1)这四副图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美丽的诗,题目叫《绝句》,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进一步学习古诗《绝句》。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古诗。
5、简要介绍古诗的——杜甫。
六、教学反思:学习古诗《绝句》时,我请两位会念的幼儿当小老师,孩子们都学得特殊认真,始终关注两位小老师,没几遍孩子们都会背了。
学会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我满意了小伴侣的愿望。
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多么神圣与宏大,而在实践中他们又有了切身的体会。
此后,孩子们学诗的爱好日益深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脸上体验到了学习的欢乐,作为老师又何乐不为之呢?三班级下语文《绝句》教案2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把握“行”1个多音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60002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d.png)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风格和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而备受推崇。
然而,在绝句的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反思一些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教学方法、学习动机、评价方式和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绝句》教学的反思。
一、准备工作1.1 教师的准备教师在进行《绝句》教学前,首先应该对绝句的特点和形式进行深入了解,熟悉各个时期的绝句代表作品,以便能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该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绝句的课件、诗集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绝句的魅力。
1.2 学生的准备学生在学习《绝句》之前,应该对绝句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如绝句的定义、结构和常见的修辞手法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积极阅读和欣赏一些经典的绝句作品,培养对绝句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3 教学环境的准备在进行《绝句》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应该肃静、整洁,以便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和欣赏绝句。
此外,教室中还可以摆放一些与绝句相关的文化艺术品,如绘画、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2.1 多媒体教学在《绝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绝句作品及其特点。
这样可以生动形象地介绍绝句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预讨论和思量。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绝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3 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绝句相关的活动,如写绝句比赛、诗歌朗诵会等。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绝句的兴趣和参预度,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习动机3.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绝句的创作环境中。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2445cf4a0116c175e0e481d.png)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绝句·迟日江山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
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诗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绝句》。
师读:古诗《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15 古诗二首—绝句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教学反思
![15 古诗二首—绝句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bea64f0e009581b6bd9ebc2.png)
教学反思
1、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介绍作者,然后,我再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从而导入古诗的学习。
2、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3、教学时,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学生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音律、节奏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4、由于我在引导学生品赏古诗的美这一环节,用多了一点时间,所以导致这一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显得仓促了一点。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d188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c.png)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对《绝句》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了解绝句的起源和特点1.1 绝句的起源:绝句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七个字,共十六个字。
1.2 绝句的特点:绝句以简炼、精确的语言表达情感,往往通过意象和比喻来传递思想和感受。
1.3 绝句的形式:绝句的形式固定,但内容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也可以反映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二、培养学生对绝句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绝句的背景和历史,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加他们对绝句的好奇心。
2.2 分析诗句:引导学生子细阅读绝句,分析其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匡助他们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2.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人的绝句作品,分析其风格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引导学生创作绝句3.1 摹仿练习:让学生摹仿经典绝句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绝句作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2 主题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如自然、爱情、友谊等,引导他们用绝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3 互相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绝句作品,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拓展绝句的教学内容4.1 绝句与其他诗体的比较:引导学生比较绝句与其他诗体,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特点。
4.2 绝句与现代诗歌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现代诗歌中的绝句元素,如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匡助他们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4.3 绝句的演变和传承:介绍绝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了解绝句的演变和传承,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五、评价绝句教学的效果5.1 学生的反馈:采集学生对绝句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绝句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以及对于教学方法的评价。
绝句(其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绝句(其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172a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6.png)
绝句(其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绝句的构成形式以及韵律特点;3.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绝句的韵律特点;2.学生能够通过模仿练习,初步掌握写绝句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练习理解绝句的意境和诗情;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绝句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篇绝句,包括古代和现代的绝句;2.准备课件和黑板,辅助教学;3.准备相应的练习和答案,方便学生掌握绝句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从情境出发,讲解绝句的基本概念,并通过解释和表演乐器的节奏感,引出绝句的韵律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绝句(20分钟)教师播放一个现代绝句的录音,让学生听之前,观察该绝句的构成形式,如何分段,如何押韵,通过分析韵律特点和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模仿练习(2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来掌握绝句的写作方法,首先让学生背诵范例,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尝试写一首绝句,教师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绝句的写作技巧。
4. 写作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和借鉴,更好地理解绝句的诗情意境,为写作提供更好的素材和灵感。
5. 课堂展示和点评(20分钟)教师安排同学们互相分享和展示自己所写的绝句,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借鉴,同时教师对每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互相进步和提高;2.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诗歌的意境和诗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3.教师要注意课程的设计,要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进步。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2327c9ef7ec4afe05a1dfcc.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2篇【篇1】一、说教材《绝句》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上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一)说教学目标为了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二、分析学情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在此之前,他们只学过《画》,《静夜思》《山行》,《草》等简单的古诗。
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但也只是会读会背,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
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古诗,因为短小,读来朗朗上口,他们能很快背诵下来。
教学中我准备把重点放在故诗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三、说模式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解读诗题,了解作者朗读古诗,感悟诗意诵读古诗,体会情感四、说设计(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谁能背一背。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279c7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7.png)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绝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更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绝句的内涵和魅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绝句》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引入绝句的背景和特点1.1 绝句的起源和发展绝句起源于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它以四句诗为基本形式,每句五、七个字,形式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
1.2 绝句的表达方式绝句以简约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凝练的文字,将作者的感悟和体验传递给读者。
它常常以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示出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1.3 绝句的审美价值绝句以其简洁、精炼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二、绝句教学的目标和重点2.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绝句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绝句,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绝句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和创作绝句,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敏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绝句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绝句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化素养。
三、绝句教学的方法和策略3.1 多角度解读绝句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绝句,包括从作者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绝句的意义和价值。
3.2 创作练习与批评指导相结合绝句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创作绝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绝句的魅力,并通过批评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7054f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a.png)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一课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从这首诗中可以领略到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及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社会的风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一、课堂导入需加强在开始讲解《绝句》时,我过于直接地引入了话题,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应该运用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文化背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述杜甫的生平事迹或者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教授《绝句》时,我主要采用了解释和朗读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但过于单调,缺乏创新。
我应该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展示、图片、视频等,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诗歌的意境,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强调自己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思考。
我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让他们朗读诗歌、分享自己的感悟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知识拓展不够深入在讲解《绝句》时,我对于杜甫的创作风格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没有进行深入的拓展和挖掘。
我应该进一步介绍杜甫的诗歌风格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创作环境和思想内涵。
五、课堂互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没有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我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六、评价方式需多样化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考试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过于单一,缺乏全面性。
我应该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这样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包括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掌握等。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绝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绝句》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bdd8c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2.png)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绝句》含反思1、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活动是一次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学习绝句诗,能够了解诗歌的格式和特点,培养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格式和特点;•能说出绝句诗的基本特征;•掌握《绝句》这首诗的诗意;•能够模仿基本的绝句体诗歌写作;•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时间内容5分钟回顾前面的教学10分钟讲诗歌的基本特点10分钟讲解《绝句》的意思和写作技巧30分钟幼儿参与学习《绝句》的写作10分钟课后反思,分享教学心得3.1、回顾前面的教学在上一次的教学课堂,我们通过唱歌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幼儿了解了如何用歌曲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种表达方式——诗歌。
3.2、讲诗歌的基本特点老师向幼儿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诗歌的格律,韵脚和意象等。
3.3、讲解《绝句》的意思和写作技巧老师向幼儿讲解了《绝句》这首诗的意思和写作技巧。
通过讲解,幼儿了解了《绝句》作为绝句体诗歌的一种典型形式,其格律为五言绝句,即每句五个字,分别由两个带有韵脚的句子构成。
同时,幼儿也了解了《绝句》这首诗的诗意,同时也学习到小学生版《绝句》的诗歌。
3.4、幼儿参与学习《绝句》的写作老师指导幼儿通过模仿《绝句》这首诗的写作方法,自己写出一首属于自己的绝句诗。
老师提供一些教学规范,如诗歌的格律,韵脚等,让幼儿能够在规范的框架下自由创作。
同时,老师鼓励幼儿去观察自然、感受生活,以此为灵感创作诗歌。
3.5、课后反思,分享教学心得在本次教学结束后,老师会引导幼儿进行课后反思,回顾从学习诗歌的基本特点到创作绝句诗的全程,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创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4、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讲解和实践的方式,幼儿对诗歌的格式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通过实际创作绝句诗歌,增强了幼儿的兴趣。
2018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8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865106fc4ffe473268ab02.png)
2018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第二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
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
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
青天:蓝色的天空。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
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
“千秋”指好多年。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
“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cbdb9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8.png)
《绝句》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其简练、精炼的语言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学生写绝句,引导他们领会其中的艺术魅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绝句》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绝句》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2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制定目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1.3 分层次设定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可以分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 确定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
2.2 注重经典案例:在教学《绝句》时,要选取一些经典的《绝句》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其特点和魅力。
2.3 引导学生创作: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绝句的创作,培养其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教学《绝句》时,可以结合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绝句》的写作技巧。
3.2 创设情境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素材等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写绝句的灵感,激发其写作兴趣。
3.3 鼓励学生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秀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的方法4.1 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教学《绝句》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书面作业、口头表达、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引导学生自评: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4.3 定期反馈:定期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5.1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绝句》教学的反馈和评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6ee08a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0.png)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首古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绝句》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感受春天的宜人风光,抒发作者春日中的愉悦心情。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2.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
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
《绝句》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
第二首《惠崇春江晚景》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三衢道中》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
这样做大大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3.读读写写: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改写成短文,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3226d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3.png)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以四句诗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绝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
1.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绝句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1.2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绝句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1.3 学生能够通过绝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方法:
2.1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经典绝句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2 分析绝句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摹仿创作;
2.3 组织学生进行绝句创作比赛,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生反馈:
3.1 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绝句作品,对绝句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2 学生通过摹仿创作,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学生通过绝句创作比赛,增强了对绝句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了创作潜力。
四、教学反思:
4.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绝句的艺术价值;
4.2 教师应灵便运用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3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通过对《绝句》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惟独通过深入理解和体验,学生才干真正掌握绝句的精髓,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绝句创作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726bd5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a.png)
《绝句》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学生写作绝句,引导他们理解和欣赏绝句的魅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绝句》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绝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写作绝句的方法和技巧、理解绝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等。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1.2 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初中生可以通过学习《绝句》来提高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高中生则可以通过深入研读名家绝句来拓展文学视野和提高文学素养。
1.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有所收获和进步。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2.1 选取经典的绝句作品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经典的绝句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让学生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来感受绝句的魅力和韵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除了学习名家绝句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绝句创作,让他们通过实际动手写作来理解绝句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3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写作绝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和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呈现绝句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来理解和欣赏绝句的艺术魅力。
3.2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绝句》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_15 古诗二首·绝句(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_15 古诗二首·绝句(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2d431da844769eae009edd8.png)
《绝句》教学反思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写景小诗。
整首诗的字虽然不多,但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无穷的美。
古诗不仅色彩美——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而且结构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
对仗运用得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
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理解。
比如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结合《补充》上的练习,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
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绝句》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感觉自己还是提点过多,应该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品味,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只要当好一个领路人就足够了!《绝句》这首五言绝句极其
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色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绝句》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优秀的古诗大多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悠远,有着无限的魅力,是陶冶情感提高学
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古诗,以增强自身语言文字修养。
但是一
直收效不佳,总感觉学生在完成任务,而不是自觉自愿地爱上古诗。
所以借着这次上组内
教研课时,我把握机会上了古诗《绝句》一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从而真正爱上古诗。
《绝句》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诗歌以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
新轻松的氛围。
全诗一句一景但又合而为一,通过景物完整表现了诗人复杂细致的内心活动。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理解诗意然后再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色彩美,如: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
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感受诗歌的结构美、对偶美,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翠柳——上
青天”等。
另外还要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诗人用短短四句诗,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
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这么美好的画面,怎能不让学生好好体会呢?
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创设情境,出示一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来赞美春天,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样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引入诗境。
其次,在讲解诗意时,我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赏析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用讲故
事的形式融入诗人的生活,体会诗歌的意境。
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先出示两个黄鹂在翠柳之间鸣叫的画面,
想象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
这天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
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这样把四句诗歌融入画面,融入故事,学生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在观察,在体会,自然而然自己也就仿佛置身于
其中,也能够切身体会到诗人心中的情感了。
另外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我还挖掘了文本的空白点,把
诗歌的创作背景渗透给学生,并结合《春望》、《草堂》这两首诗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使学生和杜甫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最后,就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升华情感,让他们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不过,在教学时感觉自己还是提点过多,应该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
品味,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只要当好一个领路人就足够了!
《绝句》这首五言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色图。
这首诗画面优美,
格调柔和,寓情于景,显示出春天蓬勃的生机和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情。
反复诵读此诗,给人一种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带着对这首诗的喜爱,我饶有兴致
的开始了教学。
上课伊始的“说说关于春的成语”比赛一下子将气氛领了上来,孩子们似乎进入了春天
的世界,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一种“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教室。
古诗教学,少不了“指导朗读”。
在游戏导入,激发兴致后,又紧接着让孩子们自由读诗,边读边想想哪句古诗最能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
孩子们在小组里面大声的朗读着,说着自己的想法,那景象,好不热闹。
“我觉得春风花草香这句诗最有春天的感觉,因为春
风一吹,花儿都开放了,草儿也从土里钻了出来,探出脑袋张望这美丽的世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觉得这就是春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怎么样呢?”“很高兴,很
欣喜!”“那你能将这句诗大声的朗读出来吗?”“能,……”就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在孩
子们个性化的解读中,我完成了对本诗的教学。
让孩子们的自主、自由的解读代替老师的
枯燥乏味的解释,但同时又从孩子们的回答中给予指点引导,并进行朗读的指导。
或许是自己对这首诗的喜爱,或许是孩子们的表现很好,或许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较为
合理,本堂课孩子们和自己的状态、配合都非常的默契,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交流中,一起走进了那富有诗意的春天。
今天上了《古诗两首》中的《绝句》,这是一堂考核课。
我一直觉得诗歌是教学的难点。
我跟曹校说起此事,曹校说:“那你不如借这个机会,好好备一下,尝试一下,说不定会得到进步。
”于是我便决定试一试。
以往的诗歌课,会给学生讲解意思,板书通常以文为主,这次曹校建议我将其用简笔
画来展现!故这课的板书设计成为简笔画。
不过上完之后,我觉得有许多的不足:
首先谈谈我自己的感受吧:
1、在变诗这个环节,我自己在上的时候,觉得有些生硬,过渡把握得不是很好。
自
己讲着讲着就有些生硬了。
2、我总是觉得自己有个毛病,那就是在上着上着课加入一些原本教案中没有的东西-,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我分析有两个:(1)、自己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2)、我还没
有全面把握学生的学情。
这也变成我好几次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原因。
这次就加入了
生字分类。
3、没有把握好时间,后面有明显拖延时间的嫌疑。
然后,谈谈张老师的意见:
1、张老师认为我在范读方面还需要加强。
这次我没起到范读的作用。
没有提醒学生
应该注重的停顿。
2、在学生寻找完景物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在写字中可加入学生的修改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写字进步的乐趣。
曹校同样给了我很多意见:
1、基本功方面:(1)、要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2)语言要抑扬顿挫,起伏变化,这
样才能更有吸引力。
2、识字应是先自读,然后指名读、分类,最后测读,教学一定要遵循先会再测的规律。
3、在描绘寻找景物时要学会渲染,不要太干瘪。
不过,曹校也肯定了一些我的进步,我还是非常开心,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不断进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