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自我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字与身体联系

用动作、微笑反应 用名字称呼自己

用 “我”称呼自己(3岁左右)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被动性、依从性 ★表面性、局限性 ★情绪性、不稳定性
2、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从受外部条件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制约 ★从注重行为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动机 ★独立性日渐发展,有了一定的批判性 ★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了一定概括程度
(1)婴儿期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发展倾向是识别信任和不 信任,对成人一贯的、可依赖的、可预见的行为产生信 任感,否则会产生不信任。
(2)童年期
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有独立自主的要求。父母如允许 其在安全条件下自由活动,鼓励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 对发展自主感有帮助。限制自由和多次失败会造成羞 怯和怀疑。

觉察者:使个体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干得如何,并以此为依据。

调节者:根据觉察的情况,评价自己
的行动,从而决定保持还是改变活动
的内容、方向和强度。

发动者:是个体活动的动力。个体活
动并非是由外部要求所决定的,其内
部的标准和内在需求也控制着他的活
动,使个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活
动。
3.自我使个体活动具有一致性、 独特性、共同性
(3)学前期
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活动性和言语能力发展很快,活动 范围大大扩展,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大,表现出极大的 主动性。另一方面,他们对所想做的事又具有内疚感,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恋母情结的冲突,一部分原因是超我 的发展带来的刻板性。
(4)学龄初期
勤奋对自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智力不断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 力的提高,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广泛、深刻。活动空间 的扩大也使得影响他们的人已不限于父母。但在这一阶 段,其勤奋行为往往带来不当的后果。因此,若将此看 作是捣乱,则易使其自卑。
(8)成熟期
完美(自我整合)对失望阶段 老年人常对一生进行回顾,想要知道一生是否活得 有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最大的失望,即觉 得一生未如理想,而岁月不再,已没有机会再过另一种 生活了。以厌恶掩藏失望。
1、物—我知觉分化:有了主体意识 1岁末 2、人—我知觉分化:分清自己与他人 2岁多 3、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熟练正确运用人称代词“我”
2岁末-3岁
以儿童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为例
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几个月)
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1岁末)
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1.5—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岁)
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2岁左右)
一致性: 自我使个体的活动在无外界压力或与压力 相对抗时保持一致。 独特性与共同性: 自我总是要寻求个体活动的特色。
4.不同的自我占优势时,引起不同的 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
物质的自我占优势:
在其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主要追求其外表、 物质欲望的满足,获得家庭成员的关心与爱护等。
社会的自我占优势:
三、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意义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旨 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以调 节自己的行动,更好地适应环境。
1.自我把自身作为个体活动的参照
个体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内容都是以自身 为参照的。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很多是相对 自身状态而言的。
2.自我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 发动者

的判断。
途径:社会比较

自我评估
二、自我增强
含义: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 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通过自我增 强,个体的自尊得以建立或得到提升。
自我增强的途径:
▲ 向下的社会比较 ▲ 选择性遗忘 ▲ 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 缺陷补偿 ▲ 自我防御性归因 ▲ 自我设障
保护个体的能力感是每个人最优先的考虑之一。很显然,在 小事情上获得成功是维持甚至是加强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
三、自我表现
含义:个体通过对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
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 印象的过程。
社会意义:为人际交往提供个人信息
形式:表里如一

表里不一

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 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核心问题,解决了特殊 问题,自我意识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的、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3、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
★自我的分化
★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

独立性日益增强

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
生理、心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形成 与发展的前提
社会互动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 社会因素
第五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1.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个体反映自 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
2.自我意识的成份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自我意向)
3、自我意识与自我觉知
自我觉知是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 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前提。 影响自我觉知的因素:环境因素;个性因素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1、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奥尔波特) 物质自我:自我最原始的形态,它的中心是个体的躯体。
又称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认识,是
个体的中心部分。 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认识,即个体能感
在其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主要追求他人的 注意与重视。
心理的自我占优势:
在其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主要追求自己在 政治、宗教、道德、知识上的进步。
5.自我寻求理想的自我实现
理想的自我并不一定在客观上有价值,它 是个体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
受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与特征。
2、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
现实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在与环 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 际行为的意识。
理想自我: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 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
3、公我意识与私我意识
4、现在的自我与可能的自我 5、实用自我与原则自我
(5)青春期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是其核心问题。对 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思考方法,经常考虑自己到底 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从自己扮 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自己。逐渐疏远父母,从 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建立了亲密的 友谊。
(6)成年早期
但是不断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学生们可能会为了保护他 们的自我价值感而找借口掩饰他们拙劣的成绩……此外也可 能做一些降低成功率的事,这就是自我设障: ▲制定过高的目标(让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 ▲拖延(刻意浪费时间) ▲努力减退(故意不努力) ▲饮酒或吸毒(降低自己的效率) 学生渴望成功,却又采取了相反的行动,这似乎自相矛盾。 但是如果他们确信自己无法完成任务的话,他们就会不断地 寻找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败,从而维持自我价值 。
1、社会经济地位 2、社会文化环境 3、家庭 4、角色扮演 5、他人评价 6、参照群体
第三节 自我过程

人们在形成自我意识或发展成什么样的
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常常有意无意地进行着一
些心理加工过程,这些过程统称为自我过程。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增强、自我表现等
一、自我评价
含义:个体对自身状况所做的肯定与否定
亲密对孤独阶段 这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阶段。在与他人同甘共苦、 相互关怀中建立亲密感。但若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分 担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不能互相关心 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景中去。
(7)成年期
繁殖对停滞阶段 只要两个人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亲密性,他们的 兴趣就开始扩展到不仅仅限于他们两个人,他们变得 关怀培育下一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