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1.第一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52年(电子管时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一套试验性数字控制系统,并把它装在一台立式铣床上,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
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是这台机床毕竟是一台试验性的机床。
到了1954年11月,在帕尔森斯专利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
2.第二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59年(晶体管时代)电子行业研制出晶体管元器件,因而数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制电路板,使数控机床跨入了第二代。
同年3月,由美国克耐·杜列克公司(Keaney &Trecker Corp)发明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现在加工中心已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约占数控机床总量的l/4左右。
生产出来。
3. 第三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60年(集成电路时代)研制出了小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它的体积小,功耗低,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
以上三代,都是采用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
4.第四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70年前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型计算机的价格急剧下降、小型计算机开始取代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数控的许多功能由软件程序实现。
由计算机作控制单元的数控系统(CNC),称为第四代。
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系统。
5.第五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74年美、日等国首先研制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
30多年来,微处理机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第五代数控(MNC)。
后来,人们将MNC也统称为CNC。
柔性制造系统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联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最初的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统。
之后,美、欧、日等国也相继进行了开发和应用。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及其技术的发展趋势
3、在关键技术的应用方面,伺服驱动技术、数控系统技术和机械结构技术 都在不断发展,其中伺服驱动技术和数控系统技术的数字化、高频化、集成化, 以及机械结构技术的高刚度、高精度、高可靠性都是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对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和发展 趋势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2、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在数 控机床上的应用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引入,为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提 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VR技术,可以将加工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帮助操作人员提 前发现潜在的错误和问题,提高实际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而AR技术则可以将加 工信息实时叠加到实际场景中,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设备状态和加工 进度,提高生产效率。
高速化指的是数控机床的加工速度不断提高,高精度化则是指数控机床的加 工精度不断提高。复合化是指数控机床具备多种加工功能,能够实现一机多能。 智能化则是指数控机床具备智能化的加工能力和自我诊断修复功能。
三、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分析
1、伺服驱动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 影响到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速度。目前,伺服驱动技术正朝着数字化、高频化、 集成化方向发展,其中数字化伺服驱动技术通过提高脉冲频率和采样率,能够大 幅度提高伺服系统的性能。
四、结论
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和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本次演示通过对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得出 以下结论:
1、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包括伺服驱动技术、数控系统技术、机械结构技术 等,这些技术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数控机床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现代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拓展
01
02
03
04
航空航天领域
用于加工飞机和航天器的复杂 零部件,如发动机叶片、机翼
等。
汽车制造领域
用于加工汽车零部件,如发动 机缸体、曲轴等。
模具制造领域
用于加工各种模具零部件,如 注塑模、压铸模等。
医疗器械领域
用于加工各种医疗器械零部件 ,如人工关节、牙科种植体等
高精度直线导轨和滚珠丝 杠
高精度直线导轨和滚珠丝杠的 应用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定位精 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进一步提 升了加工质量。
智能化技术
中期发展阶段开始引入智能化 技术,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 制等,使数控机床能够根据不 同的加工条件自动调整参数, 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
中期发展的主要应用领域
高速发展阶段
21世纪初,中国数控机床 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 种类日益丰富。
中国数控机床的产业现状
产业规模
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生 产国之一。
技术水平
中国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产品种类
中国数控机床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涵盖了各种加工中心、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等。
新兴领域应用 数控机床在新兴领域如新能源、 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不断拓展,为数控机床的发展提 供了新的机遇。
技术创新驱动 数控机床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将推动其在高效、高精度、智能 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如何应对数控机床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 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各个国家的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
关于各个国家的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关于各个国家的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数控机床是由美国发明家约翰·帕森斯上个世纪发明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它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具有无限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
美国发展美国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
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由于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
当今美国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其存在的教训是,偏重于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
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德国发展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
于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
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数控车床发展史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在数控机床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1980年代
日本数控机床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数控机床生产国
日本在数控机床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使其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数控车床发展史
时间节点
发展事件
技术特点
1952年
美国帕森斯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试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三坐标联动、利用脉冲乘法器原理工作的立式数控铣床
数控技术的初步探索,采用电子管控制
1954年
美国本迪克斯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的工业化应用开始,标志着数控技术的初步成熟
1959年
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二代,采用晶体管控制
1990年代至今
数控机床技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推出高性能、高精度的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在控制、精度、自动化、灵活性等方面不断提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
2020年代
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迅速,技术突破显著,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相比电子管,晶体管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965年
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控制
集成电路的应用提高了数控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1970年
第四代数控系统出现,小型计算机开始用于数控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数控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1974年
第五代数控系统出现,微处理器开始用于数控系统
数控机床发展历程
数控机床发展历程数控机床是利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来完成各种机械加工过程的机床。
它具有高精度、高自动化程度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
下面将介绍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数控机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在航天航空领域应用,在飞机发动机的制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数控机床主要由电子管控制系统组成,机床的精度和可靠性较低。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逐渐由电子管控制系统转向使用集成电路控制系统。
这使得数控机床的控制更加稳定可靠,精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当时的数控机床还比较笨重,体积庞大,功能有限。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数控机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床的控制系统更加灵活多样化,运算速度也大大提高,机床的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液晶显示器的使用也使得操作界面更加直观,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到了20世纪80年代,数控机床开始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成为工业企业的重要设备之一。
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数控机床开始与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远程监控。
这使得机床的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到了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数控机床不仅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还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这样,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和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总之,数控机床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电子管控制系统到现在的云计算智能化系统,不断提升了精度、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数控机床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工业制造的进步,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控机床将会继续发展壮大,成为工业制造的重要支撑。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未来的数控机床
智能化、 3.智能化、网络化: 智能化 网络化:
追求加工效率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 追求加工效率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提高驱动性 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 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 算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的智能化, 算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 动编程、智能诊断等。 动编程、智能诊断等。 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实现了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 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实现了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 虚拟企业等。 虚拟企业等。
数控机床的发展先后 经历了电子管( 经历了电子管(1952 )、晶体管 晶体管( 年)、晶体管(1959 )、小规摸集成电 年)、小规摸集成电 路(1965年)、大规 年)、大规 模集成电路及小型计 算机( 算机(1970年)和微 年 处理机或微型机算机 (1974年)等五代数 年 控系统。 控系统。
高精度、高可靠性 高精度、高可靠性: 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 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 5μm; 到±5μm; 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 5μm, 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3~5μm, 提高到± 1.5μm。 提高到±1~1.5μm。 数控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已达6000小时 数控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已达6000小时 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已达6000 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 30000小时以上 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
2.复合化、多轴化: 2.复合化、多轴化: 复合化 一次装夹,整体加工。 一次装夹,整体加工。 在加工自由曲面时, 在加工自由曲面时,5轴联动控制对球头 铣刀的数控编程比较简单, 铣刀的数控编程比较简单,并且能使球头铣 刀在铣削3 刀在铣削3维曲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的切 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速,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简述我国及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一、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视不断加大,数控机床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973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标志着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发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随后,我国陆续研制出了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数铣床等一系列数控机床产品,为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在世界范围内,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也是令人瞩目的。
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德国、日本等国家开始了数控机床的研发工作。
随后,美国也加入了数控机床的研发和生产行列。
现在,德国的DMG、日本的三菱、美国的哈斯等知名企业在全球数控机床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的数控机床在高速、高精、高刚需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我国数控机床在节能环保、柔性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在全球范围内,数控机床行业也是持续向前发展的。
全球范围内,新兴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对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为数控机床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范围内的数控机床企业也在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技术,致力于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前景展望未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随着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国数控机床的产品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多样化和柔性化水平也将会不断提高。
六、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前景全球范围内,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数控机床行业将会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先后经历电子管、晶体管、小集成电路、
1
大规模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等
起动阶段(1952-1979年)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体系开放化
绿色化
1
8
系统软件化 2
多轴加工 7
发展趋势
3 控制智能化
6 功能复合化
5 高精度高速加工
4 信息网络化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 “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 “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 成绩。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智能化、网络化、敏捷制造、虚拟制造
4
更高水平开始应用
3 产业化成熟阶段(1990-1999年)
数控系统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速提高,功能不断完善、
2
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监控、检测、换刀、外围设备得到了应用
发展应用阶段(1980-1989年)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 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 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 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 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 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 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
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 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39.3%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 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 美元,但进出口逆差严重,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 1999年是33.6%,2003年仅占27.7%。1999年机床进口额 为8.78亿美元(7624台),2003年达27.1亿美元(23320台), 相当于同年国内数控机床产值的2.7倍。
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阶段,机械工业起步较晚,数控技术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提高机床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着手推动数控机床的发展。
1956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北京、上海和哈尔滨建设三个机床制造厂,其中北京机床厂被指定为国内数控机床研制的重点厂家。
之后,中国在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试制数控机床。
1960年代,中国自主研发出了第一台五轴数控加工中心机床。
在197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完整数控机床产业体系。
1973年,中国首次引进了美国CNC技术,并开始批量生产数控机床。
1978年,国家机械工业部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数控机床研究所,进行数控机床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198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推进数控机床的研发和生产。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伺服伺智能式数控系统机床。
1987年,中国成功开发出了第一台高速镗刨插铣复合加工中心。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数控机床产业迅速发展。
200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生产国。
2013年,中国数控机床年产量达到了30万台,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中国数控机床已经发展到了高速、高精度、多功能的水
平。
国内一些龙头企业如大立科技、华中数控等在数控机床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而中国政府也一直积极支持和推动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大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提供政策支持,力争将中国建设成为全球数控机床制造业强国。
数控系统发展简史及趋势
数控系统发展简史及趋势数控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化控制技术来实现机床自动化加工的一种控制方式。
自数控系统问世以来,它对传统机床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本文将从数控系统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术进步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数控系统的起源1952年,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JohnT.Parsons发明了一种数控机床,这个发明被视为数控技术的开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不断提升。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在工业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为数控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二、数控系统的发展历程1、数控技术从单轴到多轴数控技术最初只能控制机床的一条轴线,即只能实现二维切削。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可以控制多轴,实现更加复杂的三维切削。
2、数控技术从线性插补到圆弧插补线性插补只能做直线运动,无法实现曲线运动。
圆弧插补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机床刀具在曲线轨迹上的运动,使机床切削更加精确。
3、数控技术从手动编程到自动编程最初的数控机床是由计算机控制的,由于计算机的高昂成本,编程需要手工完成。
手工编程容易出错且速度较慢。
自动编程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编程效率和准确性。
4、数控技术从毛坯到定位最初的数控机床需要通过感应头或机械手动装夹工件。
现在的数控机床一般都配备有自动定位系统,可直接从机器库中提取工件,省去了人工操作。
5、数控技术从加工到修磨最初的数控技术只能加工,无法进行修磨等后续工序。
现在的数控机床可以实现自动修磨等后续工序,使加工效率和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数控系统技术进步1、高速化高速化是当前数控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数控机床高速化可以使加工效率更高,缩短加工时间,提高机床使用寿命。
2、智能化智能化是指数控机床的自动控制功能更完善化,机床能够自主判断工件状态,并调整加工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3、柔性化柔性化是指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更加具有弹性,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的能力。
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与优势
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与优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数控机床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所具备的众多优势。
一、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历程数控机床技术即计算机数控机床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尝试用计算机来控制机床的运动。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设备成本高昂等原因,数控机床技术的应用一度受到限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元器件的不断更新,数控机床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首批商用数控系统。
而在80年代,数控机床技术逐渐普及并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至今,数控机床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数控系统逐渐发展到高速、高精度、灵活的新一代数控系统。
二、数控机床技术的优势1. 生产效率高: 数控机床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运动轨迹,相比传统机床,其操作更加精准,无需人工操作调整,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同时,数控机床还具备多轴并联功能,能够完成复杂的加工任务,实现多道工序的同时加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 加工精度高: 数控机床配备高精度传感器和稳定的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确保零件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相比传统机床,数控机床具备更高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可以满足各种精密加工的要求。
3. 加工质量可靠: 数控机床技术采用了数字化的加工过程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有效减少了因人为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加工误差和产品不合格等问题,保证了加工质量的可靠性。
4. 生产灵活性强: 数控机床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进行程序设定,实现自动化的加工过程。
只需修改程序设置,无需更换机床或工具,便能完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加工。
这种灵活性使得数控机床在小批量生产和定制化生产中具备更大的优势。
5. 节约人力成本: 数控机床减少了对人工操作技能的依赖,操作人员只需具备一定的编程和操作技能,即可完成复杂的加工任务。
数控技术历程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
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数控技术发展历程1. 第一代数控技术(20世纪50年代):以继电器和电子管为基础的机床数控装置,主要用于简单的机械加工。
2. 第二代数控技术(20世纪60年代):以晶体管为基础的数控系统,功能逐渐增强,可实现多轴联动加工。
3. 第三代数控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数控系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可实现复杂形状的加工。
4. 第四代数控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数控系统,功能更加丰富,可实现实时监控和自适应加工。
5. 第五代数控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嵌入式系统为基础的数控系统,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6. 第六代数控技术(21世纪初):以网络化、智能化、绿色环保为特点的数控技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二、数控关键技术1. 数控编程:数控编程是数控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语言编程、图形编程和参数编程等。
2. 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是实现数控加工的核心,包括数控控制器、伺服驱动器、执行机构等。
3. 伺服驱动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是实现数控加工高精度、高速度的关键,主要包括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4. 检测与反馈技术:检测与反馈技术是保证数控加工精度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5.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数控加工,可实现加工过程的智能化、优化和预测。
三、数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1. 数控加工设备:我国数控加工设备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产品涵盖了车床、铣床、磨床、镗床等。
2. 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能源、船舶等领域。
3. 人才培养: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为数控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控机床的发展与趋势
数控机床的发展与趋势一、引言数控机床是一种以数字信号为控制指令,实现工件加工的自动化机床。
它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等优势,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本文将从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1. 早期机械化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机床加工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精度难以保证。
这时期的数控机床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
2. 数控技术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数控机床逐渐取代了传统机床,实现了工件的高精度加工。
3. 现代化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实现了更高的精度、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灵活性。
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还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
三、数控机床的技术特点1. 高精度数控机床采用数字信号控制,可以实现微小误差的控制,保证了工件加工的高精度。
2. 高效率数控机床具有高速度、高加工效率的特点,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3. 灵活性数控机床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进行编程,实现不同工艺的加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4. 自动化程度高数控机床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四、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引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数控机床可以自动学习和优化加工过程,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2. 高速化发展随着电机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加工速度将进一步提高。
高速加工将成为数控机床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满足生产效率的提高需求。
3. 精密化发展随着精密加工领域的不断扩大,数控机床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数控机床将更加注重精密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4. 网络化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控机床将更加网络化。
通过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连接,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远程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数控机床发展历史
机床数控改造1 数控系统发展简史及趋势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
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
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
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
1.1 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
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数控(NC)。
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
1.2 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
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
到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到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
这是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合理。
而且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也不理想。
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
由于微处理器是通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故仍称为计算机数控。
到了1990年,PC机(个人计算机,国内习惯称微机)的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要求。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1952
电子管
1959
晶体管
数控机床
1990
PC+CNC
1974
微型计算机
小 型 集
1965 成
电 路
1970
小型计算机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19591965数控机床数控机床1952电子管电子管晶体管晶体管1970小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1974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1990pccncpccnc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更高水平发展2000年开始产业化成熟阶段19901999年发展应用阶段19801989年起动阶段19521979年智能化网络化敏捷制造虚拟制造柔性单元柔性系统自动化工厂开始应用数控系统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速提高功能不断完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监控检测换刀外围设备得到了应用先后经历电子管晶体管小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微处理器等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系统软件化体系开放化控制智能化信息网络化功能复合化高精度高速加工绿色化发展趋势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数控机床(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是用数字代码形式的信息(程 序指令),控制刀具按给定的工作程序、运动速度和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 机床,简称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在机械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过程 大致如下: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直升飞机螺旋桨叶 片轮廓检验用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 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采用数字脉冲控制机床的设想。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嘿呀,咱今天就来唠唠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这可真是一段精彩又漫长的历程呢!要说数控机床的诞生,那得回到 20 世纪 50 年代。
那时候,美国有个叫约翰·帕森斯的人,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
他在自己的工厂里琢磨怎么能更精确地加工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
这叶片形状复杂得很,精度要求又高,普通加工设备根本搞不定。
于是,他就想到用计算机来控制机床。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伺服研究室的帮忙下,1952 年,第一台数控机床就这么诞生啦!这可是个了不起的突破,就像在机械制造领域放了一颗大炸弹,开启了数控加工的新时代。
一开始的数控机床,体型可大了,就像个大怪兽似的。
毕竟是从大型立式仿行钳床改装而成的嘛。
但是它能做的事情可不少,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精确地加工出零件,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的。
那时候的人看到这玩意儿,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心想:“哇塞,这也太神奇了吧!”后来,数控机床在美国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到了 1958 年,美国又弄出了加工中心,这可不得了啦,加工零件的效率那是蹭蹭往上涨。
70 年代初呢,又有了 FMS(柔性制造系统),这系统就像是给数控机床加了一双翅膀,让生产变得更加灵活。
80 年代还出现了开放式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变得越来越智能。
再看看德国,德国本来机械方面就厉害得很,搞数控机床对他们来说就是把机械和电子结合起来。
他们的人素质高,又肯钻研,机床技术一下子就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后来还赶上了美国。
德国的数控机床那质量,杠杠的,精度高、性能好,在世界上也是响当当的。
日本也不甘示弱,政府对机床工业特别重视。
他们先模仿,然后再创新,先生产量大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了好大一片市场。
后来又不断发展各种档次的数控系统,到现在,日本的数控机床产量和出口量那都是名列前茅的。
咱中国也不落后,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
一开始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后来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数控机床也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啦。
数控机床发展历史
机床结构与驱动技术的进步
传统机床结构
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结构,如皮 带、齿轮、链条等,具有传动效 率低、精度差、噪音大等缺点。
先进机床结构
采用直线电机、电主轴等先进技 术,实现了无传动间隙、高速高 精度运动,提高了机床的加工效
率和加工精度。
复合加工机床
将多种加工功能集成在一台机床 上,如车铣复合、铣磨复合等, 减少了工件装夹次数和加工时间
日期:
数控机床发展历史
汇报人:
目录
• 数控机床的起源与初期发展 • 数控机床的技术发展与迭代 • 数控机床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 典型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案例
01
数控机床的起源与初期发展
数控机床的概念诞生
背景
20世纪中期,随着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复杂零件的精密度 和加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了加工效率。
数控系统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开环控制系统
系统输出量不直接参与控制,而是通过检测输出量的变化 来间接控制被控对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 控制精度较低。
闭环控制系统
通过比较输出量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来控制被控对象,具 有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但系统复杂度高,成本 较高。
现场总线技术
诞生
为满足这一需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52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 床,标志着数控机床的诞生。
初期数控机床的技术特点
01
02
03
控制系统
初期数控机床采用电子管 元件组成的控制系统,体 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 较差。
插补技术
采用直线和圆弧插补技术 ,对复杂曲线的加工能力 有限。
驱动方式
主要采用步进电机驱动, 精度和速度较低。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发展史一、引言数控机床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机床的自动化加工操作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机床。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机床的加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二、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数控机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数控技术。
194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维茨尔(W.H.Witzel)提出了数控机床的概念,并设计出第一台数控铣床。
此后,数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技术突破。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尤金·W·伯里(Eugene W.Berry)教授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车床。
此后,数控机床开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机床。
19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控机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出现,使得数控机床的编程更加灵活方便,加工精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后,数控机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高速切削技术、高精度测量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控机床在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到了21世纪,数控机床的发展进入了智能化阶段。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控机床具备了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现如今,数控机床已经成为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三、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数控机床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
首先是数控系统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数控系统需要具备高性能的计算机、精密的运动控制装置和灵敏的传感器等。
软件方面,数控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编程和控制功能,能够实现复杂的加工操作。
其次是伺服控制技术,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实现高精度加工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机床是由美国发明家约翰·帕森斯上个世纪发明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加工母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它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装备和手段,具有无限放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
美国发展
美国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
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
由于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
当今美国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其存在的教训是,偏重于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80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1982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
从90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
德国发展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
于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
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
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
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
日本发展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
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1958年研制
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1978年产量超过美国,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
在上世纪80年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
中国发展
作为现代工业基石的机床产业,是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一个关键性问题,中国机床产业由于先天不足,一直在中高端机床项目发展上落于国外主流水准,正处于一个追赶的过程当中。
中国数控机床仍然较为落后。
中国数控机床市场巨大,与国外产品相比,中国的差距主要是机床的高速高效化和精密化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即从解决短缺为主的开放逐步向建设经济强国转变,从脱贫向致富转变,煤炭、汽车、钢铁、房地产、建材、机械、电子、化工等一批以重工业为基础的高增长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构成了对机床市场尤其是数控机床的巨大需求。
中国机床行业加速转型面临四大制约因素。
中国的数控机床技术现在目前最多只能做到五轴联动,并且据有关人士说这个五轴还是作秀成份居多,五轴以上几乎就是全部进口,并且在多点联动的技术上也和国外技术水准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加剧:由于中低档数控机床市场萎缩和生产能力过剩,加之国外产品低价涌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而高档产品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国内产品更加面临着国际化竞争的严峻挑战。
以技术领先的策略正在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转变: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机床工具行业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核心在于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提供客户需要的个性化服务。
因此,从简单的卖产品转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成为当今的趋势。
中国的产品与中国市场需求反差较大,产品结构亟待快速调整:中国机床行业虽然保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但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整个行业大而不强,高档产品还大量依赖进口。
国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高档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全行业替代进口的潜力非常巨大。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有待完善:由于中国机床企业的地位、工业化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在逐步提升,要成为工业强国,其技术的获得再也不能依赖别人。
过去,中国走了一条从模仿到引进的道路,从现在开始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企业技
术遇到新的封锁,建立自主、新型、战略性的产学研创新模式是支撑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来源的惟一途径。
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将延续结构调整的势头,不断以新产品、新亮点占领更大市场。
数控切割机床按切割方式可分为火焰切割和等离子切割两大类。
随着下游行业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数控机床配件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东北地区发展不快,其他地方的发展也比较缓慢。
三是调结构促转型取得成效。
专家认为面对金融危机,广大企业应不断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及推动产业升级,再加上企业加强管理,降低费用,所以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数控切割机床装饰性发展趋势可见一斑,数控切割机床更多的是强调在机械性能、操作简便、价格经济、加工精度稳定等方面。
在金属材料加工日益要求普及和批量化的今天,数控切割机床除了要满足上述功能性外,还要具有多切割方式的适用性。
国内数控机床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实力,更快地拓展国际市场,将采取多种手段加快和国外企业的融合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在继续开拓美国、日本等国家市场的同时,在东南亚、中东、俄罗斯、欧洲、非洲等也全面开花。
据了解,当前金属切割数控机床行业运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外销企业困难较大。
从规模以上企业来看,以内销为主的品牌企业发展势头较好。
没有品牌的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困难。
二是各地区发展不够均衡,浙江、山东、河北、北京以及四川发展比较快,广东的民营企业发展也较快。
数控切割机床行业多数企业都是依靠降低产品售价来获得市场,造成的后果是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低、利润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持续发展。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的专利、设计,注重品牌的打造和营销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最佳选择。
中国机床行业在过去几年实现了持续超高速的发展,一直到2011年上半年,需求仍很旺盛,但是从下半年开始,需求增势明显趋缓,新增订单剧烈下滑,经济效益状况逐渐趋于严峻,利润率持续下降。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科技进步、产品升级以及国家重点工程、地方投资项目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国防现代化对高水平机床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市场需求将向更高层次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由于行业景气度低迷,下游制造型企业对机床需求下降,所以我国机床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升级转型成为行业近几年的关键词,经济型数控机床则成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之一。
[2]
我国的铸造机床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制约性问题,技术创新一直是国内铸造机床行业的硬伤。
与国外的铸造机床产业相比,我国的铸造机床产业在制造工艺水平上明显落后,这使得其在核心运行部件的技术水平和运行速度、产品精度保持性以及机床的可靠性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我国铸造机床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意识与能力,这就制约了我国铸造机床技术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深入研究用户行业产品工艺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工艺特点开发出高水平加工设备,同时,还要注重基础理论工作的研究,这样才能让我国铸造机床产业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大力建设新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抓住了这一时机,企业内部出台了“调整与振兴”、“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政策,升级企业机床技术,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为加快铸造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跟市场。
机床工具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将自主创新战略作为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着重强调了要以技术创新工程来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原始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现有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加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力争在基础和共性技术攻关上有所突破,提高产品开发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