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第3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
强烈)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能够运用空间向量描述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运算。
3.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相互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运算的规则。
3. 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概念和运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第二课时: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
3. 第三课时:空间向量的点乘运算。
4. 第四课时: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一)。
5. 第五课时: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二)。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概念和运算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1.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讲解空间向量的定义,举例说明空间向量的表示方法,如用箭头表示、用坐标表示等。
2. 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
讲解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的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空间向量的点乘运算。
讲解空间向量的点乘运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与应用】1. 运用空间向量描述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空间向量描述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如求解空间中的距离、角度等。
2.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通过示例,讲解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如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等计算。
【小结】【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整章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一、知识网络:二.考纲要求:(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①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②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④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①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②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③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④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三、命题走向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
本章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章的考查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查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10年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第一课时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一、复习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二、重难点: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析类比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谈最新考纲要求及新课标高考命题考查情况,促使积极参与。
学生阅读复资P128页,教师点评,增强目标和参与意识。
(二)、知识梳理,方法定位。
(学生完成复资P128页填空题,教师准对问题讲评)。
高中数学课件-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
数学 选修2-1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问题1] 如何用向量办法求异面直线AC和BD所成的 角?[提示 1] 设异面直线 AC 与 BD 所成角为 θ,
则 cos θ=|cos〈A→C,B→D〉|. [问题 2] 如何求斜线 BD 与地面所成角 α? [提示 2] 设地面的法向量为 n,则 sin α=|cos〈B→D,n〉|. [问题 3] 如何求水平地面与斜坡面所成的二面角 β?
[提示 3] cos β=cos〈C→A,D→B〉.
数学 选修2-1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空间角的向量求法
角的 分类
向量求法
图形
异面 设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
直线 θ,它们的方向向量为 a,b,
所成 则 cos θ=_|c_o_s_〈__a_·_b_〉__| = |a·b|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解析: A1B1⊥平面 BCC1B1, 故 A1B1⊥MN, 则M→P·M→N=(M→B1+B→1P)·M→N=M→B1·M→N+B→1P·M→N=0, ∴MP⊥MN,即∠PMN=90°. 答案: A
数学 选修2-1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解析: 设 CA=2,则 C(0,0,0),A(2,0,0),B(0,0,1),
C1(0,2,0),B1(0,2,1),可得向量A→B1=(-2,2,1),B→C1=(0,2,
- 1) , 由 向 量 的 夹 角 公 式 得
cos
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人教版选修2-1)
高二数学选修2-1 第三章 第1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人教实验B 版(理)【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选修2—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二、教学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会用图形说明空间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及它们的运算律。
2.理解共线向量定理和共面向量定理及其意义。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掌握空间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及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的关系;掌握夹角和距离公式。
三、知识要点分析: 1.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注: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2.空间向量的运算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如下(如图)b a AB OA OB+=+=b a-=-=)(R a OP ∈=λλ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 b b a+=+(2)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3)数乘分配律:b a b aλλλ+=+)(3.共线向量定理: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λb .4.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 a ,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b a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组),(y x ,使得b y a x p +=。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c ,b ,a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c z b y a x p ++= 6.夹角定义:b a ,是空间两个非零向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b OB a OA ==,,则AOB ∠叫做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记作><b a , 规定:π>≤≤<b a ,0特别地,如果0,>=<b a ,那么a 与b 同向;如果π>=<b a ,,那么a 与b 反向;如果90b ,a >=<,那么a 与b 垂直,记作b a ⊥。
浙江专用2020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立体几何第3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课件1
(2)线面夹角
设直线 l 与平面 α 的夹角为 θ0≤θ≤π2,
则 sin θ=||aa|·|μμ||=|cos〈a,μ〉|.
(3)面面夹角 设平面 α、β 的夹角为 θ0≤θ≤π2, 则|cos θ|=||μμ|·|υυ||=|cos〈μ,υ〉|.
[典型例题] (1)如图,在直三棱柱 ADE BCF 中,平面 ABFE 和平面 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 为 AB 的中点,O 为 DF 的中点.运用向 量方法证明: ①OM∥平面 BCF; 州诊断考试)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平面 ABCD, PA=AB=AD=2,四边形 ABCD 满足 AB⊥AD,BC∥AD 且 BC=4, 点 M 为 PC 的中点,点 E 为 BC 边上的动点,且BEEC=λ. (1)求证:平面 ADM⊥平面 PBC; (2)是否存在实数 λ,使得二面角 P-DE-B 的余弦值为 22?若存在,试求出实数 λ 的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l∥α⇔a⊥μ⇔a·μ=0⇔a1a2+b1b2+c1c2=0.
(2)线面垂直 l⊥α⇔a∥μ⇔a=kμ⇔a1=ka2,b1=kb2,c1=kc2.
(3)面面平行 α∥β⇔μ∥υ⇔μ=λυ⇔a2=λa3,b2=λb3,c2=λc3. (4)面面垂直 α⊥β⇔μ⊥υ⇔μ·υ=0⇔a2a3+b2b3+c2c3=0.
(2)如图,在平面 BEC 内,过 B 作 BQ∥EC, 因为 BE⊥CE,所以 BQ⊥BE, 又因为 AB⊥平面 BEC,所以 AB⊥BE,AB⊥BQ, 以 B 为原点,BE、BQ、BA 所在直线分别为 x,y,z 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则 A(0,0,2),B(0,0,0),E(2,0,0),F(2,2,1),G(1,0,0),G→F= (1,2,1),平面 ABE 的法向量 n=(0,1,0), 设 GF 与平面 ABE 所成的角为 θ,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_3.2.2教案新人教B版选修2_1
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 3.2.2 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预习导航1.用向量表示直线或点在直线上的位置(1)直线的方向向量给定一个定点A 和一个向量a ,再任给一个实数t ,以A 为起点作向量AP →=t a ,这时点P 的位置被t 的值完全确定.当t 在实数集R 中取遍所有值时,点P 的轨迹是通过点A 且平行于向量a 的一条直线l ,向量a 称为该直线的方向向量.(2)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点A 为直线l 上的一个定点,a 为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点P 为直线l 上任一点,t 为一个任意实数,以A 为起点作向量AP →=t a .①对空间任一个确定的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t ,满足等式OP →=OA →+t a .② 如果在l 上取AB →=a ,则②式可化为OP →=OA →+tAB →=OA →+t (OB →-OA →),即OP →=(1-t )OA →+tOB →.③以上三种形式都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它们都与平面的直线向量参数方程相同.(3)线段AB 的中点M 的向量表达式设O 是空间任一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OM →=12(OA →+OB →). 思考1空间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唯一吗?提示:不唯一.2.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1)直线与直线平行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直线与平面平行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v 1,v 2与平面α共面,一条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v ,则l ∥α或l 在α内⇔存在两个实数x ,y ,使v =x v 1+y v 2.(3)平面与平面平行已知两个不共线的向量v 1,v 2与平面α共面,则α∥β或α与β重合⇔v 1∥β,且v 2∥β.思考2如何用向量的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提示: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本质上是线线平行,根据共线向量定理,只需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a ∥b ,即a =λb (λ∈R ).此外,证明线面平行也可用共面向量定理,即只要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能够用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线性表示即可.3.用向量运算证明两直线垂直或求两直线所成的角(1)设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θ,则直线方向向量间的夹角与θ相等或互补;(2)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直线l 1与l 2的夹角为θ,则l 1⊥l 2⇔v 1⊥v 2,cos θ=|cos 〈v 1,v 2〉|.思考3两直线所成的角与这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有何关系?提示: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时,两直线所成的角与其相等,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两直线所成的角与其互补.4.平面的法向量及其应用思考4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是否唯一?提示:不唯一,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多个.5.三垂线定理及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三垂线定理:如果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思考5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有何区别与联系?提示:联系:都是一面四线,三种垂直关系.区别:①从条件或结论上看,三垂线定理是“线与射影垂直⇒线与斜线垂直”,而逆定理恰好相反;②从作用上看,三垂线定理是“共面直线垂直⇒异面直线垂直”,而逆定理恰好相反.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教学设计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教学设计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角度问题)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能借助空间几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夹角;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3、探究题型,掌握解法。
二、重难点:向量法在立体几何中求空间的夹角应用。
探究题型,掌握解法。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考热点问题,需要学生做到非常熟练。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该几类问题有所认识,本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空间角度与向量角度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高三复习课,所以从开始直奔主题,从回顾旧知开始直接进入例题讲解、课堂练习、方法提炼、课堂小结,重点在于提炼解决类型题的方法并配合相应例题进行巩固,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意图我们都已经学过空间向量,在空间中如何将点线面的位置量化?回顾旧知,让学生理解空间坐标系的作用在于量化点线面位置①点→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点的坐标②线→直线的方向向量③面→平面上一的一点、平面的法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上任意两点坐标之差平面的法向量→①设;②找;③列;④求。
所谓平面的法向量,就是指所在的直线与的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多个,它们是向量.明确点、线、面如何用空间直角坐标系里的坐标进行标示明确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求法,回顾旧知识。
因为在后续问题中,求已知平面的法向量会多次出现,在此再次回顾法向量为何能确定一个平面,让学生加深对平面法向量的认识。
在空间中,给定一个点A和一个向量a,那么以向量a为法向量且经过点A的平面是.二:几个空间角的范围(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π2;(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π2;(3)二面角θ:0≤θ≤π.回顾空间角的范围,先从范围的角度与向量与向量的夹角范围进行比较,强调两者的不同三、利用向量求空间角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两条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θ,则cosφ=|cosθ|=(其中φ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e,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与n的夹角为θ,则有sinφ=|cosθ|= .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CD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结合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线面所成的角与直线方向向量同平面法向量之间所成的角存在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结合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二面角与直线方向向量同平面法向量之(2)如图②③,n1,n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小大θ=.求空间角:设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①异面直线l1与l2所成的角为θ,则cosθ=|a·b||a||b|.②直线l1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a·n||a||n|.③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cosθ|=|n·m||n||m|.、间所成的角存在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通过之前的对比,分析清楚空间角与向量角之间存在的差异后,找寻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差异,从而统一解题方法。
选修第三章教案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精讲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1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教学目标:⒈空间向量;⒉相等的向量;⒊空间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及运算律;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及运算律.教学难点:应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学习了有关平面向量的一些知识,什么叫做向量?向量是怎样表示的呢?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向量的表示方法有: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等表示;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2、数学上所说的向量是自由向量,也就是说在保持向量的方向、大小的前提下可以将向量进行平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向量相等的概念,(1)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2)向量的加减以及数乘向量运算: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其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1)|λa|=|λ||a|(2)当λ>0时,λa与a同向;当λ<0时,λa与a反向;当λ=0时,λa=0.3、关于向量的以上几种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呢?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4、在平面向量的基础上,类比地引入空间向量的概念、表示方法、相同或向等关系、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以及这三种运算的运算率,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请阅读课本P84~P85.二、新课讲授(一)基本概念1、空间向量: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2、空间向量也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3、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叫向量的长度或模。
即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4、单位向量:模是1的向量。
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重合。
5、零向量:模是0的向量。
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6、相等向量:模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7、相反向量:模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由以上知识可知,向量在空间中是可以平移的.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表示.因此我们说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是共面的. 练习: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1)将空间中所有的单位向量移到同一个点为起点,则它们的终点构成一个圆;(2)若空间向量a 、b ,=,则a =b ;(3)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必有向量AC=A 1C 1 (4)若空间向量:、==,则、= (5)空间中任意两个单位向量必相等。
2020版高考数学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3立体几何第3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课件理
解析:(1)证明: ∵BC⊥SD ,BC⊥CD, 则 BC⊥平面 SDC, 又 BC∥AD, 则 AD⊥平面 SDC,SC⊂平面 SDC, SC⊥AD, 又在△SDC 中,SC=SD=2, DC=AB=2 2,故 SC2+SD2=DC2 则 SC⊥SD ,又 SD∩AD=D ∴SC⊥平面 SAD
则 A(0,0,0),B(0,2,0),C(2,4,0),D(2,0,0),P(1,2),
假设存在 M(a,b,c)满足要求,设CCMP =λ(0≤λ≤1),即C→M=λC→P, 所以 M(2-λ,4-3λ,2λ),
易得平面 PBD 的一个法向量为B→C=(2,2,0). 设 n 为平面 ABM 的一个法向量,A→B=(0,2,0), A→M=(2-λ,4-3λ,2λ)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考情调研
考向分析
在探索性问题中,涉及用向量法先计算,再判断,考查热点 1.探索点的存在性.
是空间角的求解.题型以解答题为主,要求有较强的运算能 2.探索平行或垂直关系.
力,广泛应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题组练透] 1.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AB∥DC,∠ADC=π2,AB=AD=12CD=2,PD=PB = 6,PD⊥BC.
设PPBF=λ(λ∈[0,1]), 则P→F=(2λ,2λ,-2λ),F(2λ,2λ,-2λ+2), 所以E→F=(2λ+1,2λ-1,-2λ+2),
易得平面 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m=(0,0,1). 设平面 PDC 的法向量为 n=(x,y,z),
n·P→C=0, 由n·P→D=0,
(浙江专用)最新2020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立体几何 第3讲 空间角学案
第3讲 空间角[考情考向分析] 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的求解,向量法作为传统几何法的补充,为考生答题提供新的工具.热点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几何法:按定义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即找平行线),解三角形.(2)向量法: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设l ,m 的夹角为θ⎝ ⎛⎭⎪⎫0≤θ≤π2,则cos θ=|a ·b ||a ||b |=|a 1a 2+b 1b 2+c 1c 2|a 21+b 21+c 21 a 22+b 22+c 22. 例1 (1)(2018·全国Ⅱ)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3,则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5 B.56 C.55 D.22 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一侧补上一个相同的长方体A ′B ′BA -A 1′B 1′B 1A 1.连接B 1B ′,由长方体性质可知,B 1B ′∥AD 1,所以∠DB 1B ′为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连接DB ′,由题意,得DB ′=12+(1+1)2=5,B ′B 1=12+(3)2=2,DB 1=12+12+(3)2= 5.在△DB ′B 1中,由余弦定理,得DB ′2=B ′B 21+DB 21-2B ′B 1·DB 1·cos∠DB 1B ′,即5=4+5-2×25cos∠DB 1B ′,∴cos∠DB 1B ′=55. 故选C.方法二 如图,以点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由题意,得A (1,0,0),D (0,0,0),D 1(0,0,3),B 1(1,1,3),∴AD 1→=(-1,0,3),DB 1→=(1,1,3),∴AD 1→·DB 1→=-1×1+0×1+(3)2=2, |AD 1→|=2,|DB 1→|=5, ∴cos〈AD 1→,DB 1→〉=AD 1→·DB 1→|AD 1→|·|DB 1→|=225=55.故选C.(2)(2018·浙江省杭州二中月考)已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50°,过空间一定点P 最多可作n 条直线与直线a ,b 均成θ角,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当θ=65°时,n =3 B .当n =1时,θ只能为25° C .当θ=30°时,n =2 D .当θ=75°时,n =4答案 B解析 将空间直线平移,异面直线的夹角不变,则可将异面直线a ,b 平移到同一平面α内,使得点P 为平移后的直线a ′,b ′的交点,则当0°≤θ<25°时,n =0;当θ=25°时,n =1,此时该直线为直线a ′,b ′所成锐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当25°<θ<65°时,n =2,此时这两条直线在平面α内的投影为直线a ′,b ′所成锐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当θ=65°时,n =3,此时其中两条直线在平面α内的投影为直线a ′,b ′所成锐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另一条直线为直线a ′,b ′所成钝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当65°<θ<90°时,n =4,此时其中两条直线在平面α内的投影为直线a ′,b ′所成锐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另外两条直线在平面α内的投影为直线a ′,b ′所成钝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当θ=90°时,n =1,此时直线为过点P 且与平面α垂直的直线.综上所述,B 选项的说法错误,故选B.思维升华 (1)运用几何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是按找—证—求的步骤进行. (2)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不一定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β,即cos α=|cos β|.跟踪演练1 (2018·浙江省衢州二中模拟)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O 为BC 的中点,动点P 在线段OB 上(不含端点),记∠APC =θ,现将△APC 沿AP 折起至△APC ′,记异面直线BC ′与AP 所成的角为α,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 .θ>αB .θ<αC .θ+α>π2D .θ+α<π2答案 A解析 设PC →=λBC →,则cos θ=|PA →·PC →||PA →||PC →|=|PA →·λBC →||PA →||λBC →|=|PA →·BC →||PA →||BC →|=|PA →·(BP →+PC →)||PA →|·(|BP →|+|PC →|), 因为cos α=|PA →·BC ′→||PA →||BC ′→|=|PA →·(BP →+PC ′→)||PA →||BC ′→|,且PA →·PC →=PA →·PC ′→,|BP →|+|PC →|=|BP →|+|PC ′→|>|BC ′→|, 所以cos θ<cos α,又θ,α∈⎝⎛⎭⎪⎫0,π2,所以θ>α,故选A.热点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几何法:按定义作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即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投影),解三角形. (2)向量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的法向量为μ=(a 2,b 2,c 2),设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 ⎛⎭⎪⎫0≤θ≤π2,则sin θ=|a ·μ||a ||μ|=|cos 〈a ,μ〉|.例2 (2018·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考)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平面DAE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四边形DCFE 为菱形.已知AB ∥CD ,∠ABC =60°,CD =12AB =1.(1)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AE ∥平面FDN ?证明你的结论;(2)若线段FC 在平面ABCD 上的投影长度为12,求直线AC 与平面AD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在线段AC 上存在点N ,使得AE ∥平面FDN ,且N 是AC 的中点.如图,取AC 的中点N ,连接NF ,DN ,连接EC 交DF 于点O ,连接ON . ∵四边形CDEF 为菱形, ∴O 为EC 的中点.在△ACE 中,由中位线定理可得ON ∥AE .∵ON ⊂平面FDN ,AE ⊄平面FDN ,∴AE ∥平面FDN ,∴在线段AC 上存在点N ,使得AE ∥平面FDN ,且N 是AC 的中点. (2)方法一 ∵DE ∥CF ,∴DE 在平面ABCD 上的投影长度为12,过点E 作EO ⊥AD 于点O ,∵平面DAE ⊥平面ABCD ,且平面DAE ∩平面ABCD =AD ,EO ⊂平面DAE , ∴EO ⊥平面ABCD ,则OD =12,∵在等腰梯形ABCD 中,由已知易得AD =BC =1, ∴点O 为线段AD 的中点. 设点C 到平面FDA 的距离为h , ∵V C -FDA =V F -ADC , ∴h ·S △FDA =EO ·S △ADC , 易知S △ADC =34,EO =32, 取AB 的中点M ,连接CM ,取CM 的中点P ,连接AP ,DP ,FP ,OP .∵O,P分别为AD,MC的中点,AM∥DC∥EF,且AM=DC=EF,∴OP∥EF且OP=EF,∴四边形OPFE为平行四边形,∴OE∥FP,OE=FP,∴FP⊥平面ABCD.易求得AP=72,DP=FP=32,∴AF=102,DF=62,∴DF2+AD2=AF2,∴△ADF为直角三角形,∴S△FDA=64.∴h=EO·S△ADCS△FDA=32×3464=64.设直线AC与平面FDA所成的角为θ,在△ADC中,易得AC=3,则sin θ=hAC=24.方法二∵DE∥CF,∴DE在平面ABCD上的投影长度为12,过点E作EO⊥AD于点O,∵平面DAE⊥平面ABCD,且平面DAE∩平面ABCD=AD,EO⊂平面DAE.∴EO⊥平面ABCD,则OD=12,∵在等腰梯形ABCD中,由已知易得AD=BC=1.∴点O为线段AD的中点.以O为原点,OE所在直线为z轴,过O且平行于DC的直线为y轴,过O且垂直于yOz平面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x轴在平面ABCD内.可得A ⎝⎛⎭⎪⎫34,-14,0,C ⎝ ⎛⎭⎪⎫-34,54,0,D ⎝ ⎛⎭⎪⎫-34,14,0,E ⎝⎛⎭⎪⎫0,0,32,∴AC →=⎝ ⎛⎭⎪⎫-32,32,0,DA →=⎝ ⎛⎭⎪⎫32,-12,0,DF →=DE →+EF →=DE →+DC →=⎝ ⎛⎭⎪⎫34,-14,32+(0,1,0)=⎝ ⎛⎭⎪⎫34,34,32.设平面AD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DA →=0,n ·DF →=0,得⎩⎪⎨⎪⎧32x -12y =0,34x +34y +32z =0.令x =1,得平面AD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3,-2).若直线AC 与平面ADF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 〈n ,AC →〉|=322×3=24. 思维升华 (1)运用几何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般是按找——证——求的步骤进行. (2)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平面法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注意所求角和两向量夹角间的关系.跟踪演练2 (2018·杭州质检)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 =120°,M 为线段BC 的中点,D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BD =BA ,沿直线AD 将△ADC 翻折至△ADC ′,使AC ′⊥BD .(1)证明:平面AMC ′⊥平面ABD ;(2)求直线C ′D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证明 因为△ABC 为等腰三角形,M 为BC 的中点, 所以AM ⊥BD ,又因为AC ′⊥BD ,AM ∩AC ′=A ,AM ,AC ′⊂平面AMC ′, 所以BD ⊥平面AMC ′,因为BD ⊂平面ABD ,所以平面AMC ′⊥平面ABD .(2)解 在平面AC ′M 中,过C ′作C ′F ⊥AM 交直线AM 于点F ,连接FD . 由(1)知,平面AMC ′⊥平面ABD ,又平面AMC ′∩平面ABD =AM ,C ′F ⊂平面AMC ,所以C ′F ⊥平面ABD . 所以∠C ′DF 为直线C ′D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 设AM =1,则AB =AC =AC ′=2,BC =23,MD =2-3,DC =DC ′=23-2,AD =6- 2.在Rt△C ′MD 中,MC ′2=DC ′2-MD 2=(23-2)2-(2-3)2=9-4 3.设AF =x ,在Rt△C ′FA 和Rt△C ′FM 中,AC ′2-AF 2=MC ′2-MF 2,即4-x 2=9-43-(x -1)2,解得x =23-2,即AF =23-2. 所以C ′F =223-3.故直线C ′D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等于C ′F DC ′=23-33-1. 热点三 二面角二面角有两种求法:①几何法:利用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计算.②向量法:利用两平面的法向量.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3,b 3,c 3),v =(a 4,b 4,c 4),设二面角α—a —β的平面角为θ(0≤θ≤π),则|cos θ|=|μ·v ||μ||v |=|cos 〈μ,v 〉|.例3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AD =4,点E 在线段AD 上且AE =3,现分别沿BE ,CE 所在的直线将△ABE ,△DCE 翻折,使得点D 落在线段AE 上,则此时二面角D -EC -B 的余弦值为( )A.45B.56C.67D.78答案 D解析 如图1所示,连接BD ,设其与CE 的交点为H ,由题意易知BD ⊥CE .翻折后如图2所示,连接BD ,图1 图2则在图2中,∠BHD 即为二面角D -EC -B 的平面角, 易求得BD =22,DH =255,BH =855,所以cos∠DHB =BH 2+DH 2-BD 22BH ·DH =78,故选D.思维升华 (1)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几何法):根据定义;利用二面角的棱的垂面;利用两同底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两条中线等. (2)向量法:根据两平面的法向量.跟踪演练3 (2018·绍兴质检)已知四面体SABC 中,二面角B -SA -C ,A -SB -C ,A -SC -B 的平面角的大小分别为α,β,γ,则( ) A.π2<α+β+γ<π B.3π2<α+β+γ<2π C .π<α+β+γ<3π D .2π<α+β+γ<3π 答案 C解析 设三棱锥的顶点S 距离底面ABC 无穷远,则三棱锥S -ABC 近似为以△ABC 为底面的三棱柱,此时二面角的平面角α,β,γ等于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若顶点S 与底面ABC 的距离趋向于0,则三棱锥S -ABC 近似压缩为四顶点共面,则当S 为△ABC 内一点时,二面角的平面角α,β,γ的大小都为π,因此α+β+γ∈(π,3π),故选C.真题体验1.(2017·全国Ⅲ)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 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 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 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 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答案 ②③解析 依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长为1.由题意知,点B 在平面xOy 中形成的轨迹是以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设直线a 的方向向量为a =(0,1,0),直线b 的方向向量为b =(1,0,0),CB →以Ox 轴为始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角为θ,θ∈[)0,2π, 则B (cos θ,sin θ,0),∴AB →=(cos θ,sin θ,-1),|AB →|= 2. 设直线AB 与a 所成的角为α,则cos α=|AB →·a ||a ||AB →|=22|sin θ|∈⎣⎢⎡⎦⎥⎤0,22,∴45°≤α≤90°,∴③正确,④错误; 设直线AB 与b 所成的角为β, 则cos β=|AB →·b ||b ||AB →|=22|cos θ|.当直线AB 与a 的夹角为60°,即α=60°时, |sin θ|=2cos α=2cos 60°=22, ∴|cos θ|=22,∴cos β=22|cos θ|=12. ∵45°≤β≤90°,∴β=60°, 即直线AB 与b 的夹角为60°. ∴②正确,①错误.2.(2017·浙江改编)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 —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 ,Q ,R 分别为AB ,BC ,CA 上的点,AP =PB ,BQ QC =CRRA=2,分别记二面角D —PR —Q ,D —PQ —R ,D —QR —P 的平面角为α,β,γ,则α,β,γ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答案 α<γ<β解析 如图①,作出点D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O ,过点O 分别作PR ,PQ ,QR 的垂线OE ,OF ,OG ,连接DE ,DF ,DG ,则α=∠DEO ,β=∠DFO ,γ=∠DGO .由图可知,它们的对边都是DO , ∴只需比较EO ,FO ,GO 的大小即可.如图②,在AB 边上取点P ′,使AP ′=2P ′B ,连接OQ ,OR ,则O 为△QRP ′的中心. 设点O 到△QRP ′三边的距离为a ,则OG =a ,OF =OQ ·sin∠OQF <OQ ·sin∠OQP ′=a , OE =OR ·sin∠ORE >OR ·sin∠ORP ′=a ,∴OF <OG <OE , ∴ODtan β<OD tan γ<ODtan α,∴α<γ<β.3.(2018·浙江)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 1B 1C 1,A 1A ,B 1B ,C 1C 均垂直于平面ABC ,∠ABC =120°,A 1A =4,C 1C =1,AB =BC =B 1B =2.(1)证明:AB 1⊥平面A 1B 1C 1;(2)求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方法一 (1)证明 由AB =2,AA 1=4,BB 1=2,AA 1⊥AB ,BB 1⊥AB ,得AB 1=A 1B 1=22, 所以A 1B 21+AB 21=AA 21, 故AB 1⊥A 1B 1.由BC =2,BB 1=2,CC 1=1,BB 1⊥BC ,CC 1⊥BC , 得B 1C 1= 5.由AB =BC =2,∠ABC =120°,得AC =2 3. 由CC 1⊥AC ,得AC 1=13, 所以AB 21+B 1C 21=AC 21, 故AB 1⊥B 1C 1.又因为A 1B 1∩B 1C 1=B 1,A 1B 1,B 1C 1⊂平面A 1B 1C 1, 因此AB 1⊥平面A 1B 1C 1.(2)解 如图,过点C 1作C 1D ⊥A 1B 1,交直线A 1B 1于点D ,连接AD . 由AB 1⊥平面A 1B 1C 1, 得平面A 1B 1C 1⊥平面ABB 1.由C 1D ⊥A 1B 1,平面A 1B 1C 1∩平面ABB 1=A 1B 1,C 1D ⊂平面A 1B 1C 1,得C 1D ⊥平面ABB 1. 所以∠C 1AD 即是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 由B 1C 1=5,A 1B 1=22,A 1C 1=21, 得cos∠C 1A 1B 1=427,sin∠C 1A 1B 1=77, 所以C 1D =3, 故sin∠C 1AD =C 1D AC 1=3913. 因此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3913. 方法二 (1)证明 如图,以AC 的中点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 ,OC 为x ,y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A (0,-3,0),B (1,0,0),A 1(0,-3,4),B 1(1,0,2),C 1(0,3,1).因此AB 1→=(1,3,2),A 1B 1→=(1,3,-2),A 1C 1→=(0,23,-3). 由AB 1→·A 1B 1→=0,得AB 1⊥A 1B 1. 由AB 1→·A 1C 1→=0,得AB 1⊥A 1C 1.又A 1B 1∩A 1C 1=A 1,A 1B 1,A 1C 1⊂平面A 1B 1C 1, 所以AB 1⊥平面A 1B 1C 1.(2)解 设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为θ. 由(1)可知AC 1→=(0,23,1),AB →=(1,3,0),BB 1→=(0,0,2).设平面ABB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由⎩⎪⎨⎪⎧n ·AB →=0,n ·BB 1→=0,得⎩⎨⎧x +3y =0,2z =0,可取n =(-3,1,0).所以sin θ=|cos 〈AC 1→,n 〉|=|AC 1→·n ||AC 1→||n |=3913.因此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3913. 押题预测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SA ⊥底面ABCD ,E ,F 分别为线段AB ,SD 的中点.(1)证明:EF ∥平面SBC ;(2)设SA =AD =2AB ,试求直线EF 与平面SCD 所成角的正弦值.押题依据 定义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关键是利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去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角.方法一求解第(2)问的关键是构造三角形,证明∠AFE 为直线EF 与平面SCD 所成角的余角.(1)证明 方法一 如图,过点E 作EG ∥SB ,交SA 于点G ,连接GF .因为E 为AB 的中点,所以G 为SA 的中点, 又F 为SD 的中点, 所以GF ∥AD ,所以GF ∥BC ,又BC ⊂平面SBC ,GF ⊄平面SBC , 所以GF ∥平面SBC .因为GE ∥SB ,SB ⊂平面SBC ,GE ⊄平面SBC , 所以GE ∥平面SBC ,又GE ∩GF =G ,GE ,GF ⊂平面GEF , 所以平面GEF ∥平面SBC ,又EF ⊂平面GEF ,所以EF ∥平面SBC .方法二 取SC 的中点H ,连接FH ,BH ,因为F 是SD 的中点,所以FH ∥CD ,FH =12CD ,又CD ∥AB ,CD =AB ,点E 是AB 的中点,所以FH ∥BE ,FH =BE ,所以四边形EFHB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 ∥BH ,又BH ⊂平面SBC ,EF ⊄平面SBC ,所以EF ∥平面SBC . (2)解 方法一 如图,连接AF .因为SA =AD ,SA ⊥AD , 所以AF ⊥SD . 因为SA ⊥平面ABCD , 所以SA ⊥CD .因为AD ⊥CD ,SA ∩AD =A ,SA ,AD ⊂平面SAD , 所以CD ⊥平面SAD ,因为AF ⊂平面SAD ,所以CD ⊥AF , 又SD ∩CD =D ,SD ,CD ⊂平面SCD , 所以AF ⊥平面SCD .所以∠AFE 即为直线EF 与平面SCD 所成角的余角. 令SA =AD =2AB =4,则AE =1,AF =22,所以EF =3. 设直线EF 与平面SCD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sin ⎝⎛⎭⎪⎫π2-∠AFE =cos∠AFE =AF EF =223.所以直线EF 与平面S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3.方法二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SA ⊥底面ABCD , 所以直线AB ,AD ,AS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S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SA =AD =2AB =4,则S (0,0,4),C (2,4,0),D (0,4,0),E (1,0,0),F (0,2,2). 所以EF →=(-1,2,2),SD →=(0,4,-4),DC →=(2,0,0). 设平面SCD 的法向量为a =(x ,y ,z ), 则⎩⎪⎨⎪⎧a ·SD →=4y -4z =0,a ·DC →=2x =0,取y =1,所以a =(0,1,1)是平面SCD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EF 与平面SCD 所成的角为θ, 所以sin θ=|a ·EF →||a |·|EF →|=|0+2+2|2×3=223.所以直线EF 与平面S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3.A 组 专题通关1.(2017·全国Ⅱ)已知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C =120°,AB =2,BC =CC 1=1,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32 B.155 C.105 D.33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将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补形为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如图①所示,连接AD 1,B 1D 1,BD .图①由题意知∠ABC =120°,AB =2,BC =CC 1=1, 所以AD 1=BC 1=2,AB 1=5,∠DAB =60°.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知BD 2=22+12-2×2×1×cos 60°=3,所以BD =3,所以B 1D 1= 3. 又AB 1与AD 1所成的角即为AB 1与BC 1所成的角θ,所以cos θ=AB 21+AD 21-B 1D 212×AB 1×AD 1=5+2-32×5×2=105.故选C.方法二 以B 1为坐标原点,B 1C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垂直于B 1C 1的直线为y 轴,BB 1所在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②所示.图②由已知条件知B 1(0,0,0),B (0,0,1),C 1(1,0,0),A (-1,3,1),则BC 1→=(1,0,-1),AB 1→=(1,-3,-1). 所以cos 〈AB 1→,BC 1→〉=AB 1→·BC 1→|AB 1→||BC 1→|=25×2=105.所以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5. 故选C.2.(2018·嘉兴、丽水模拟)已知两个平面α,β和三条直线m ,a ,b ,若α∩β=m ,a ⊂α且a ⊥m ,b ⊂β,设α和β所成的一个二面角的大小为θ1,直线a 和平面β所成的角的大小为θ2,直线a ,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θ3,则( ) A .θ1=θ2≥θ3 B .θ3≥θ1=θ2 C .θ1≥θ3,θ2≥θ3 D .θ1≥θ2,θ3≥θ2答案 D解析 当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为锐角或直角时,θ1=θ2,当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为钝角时,θ2为θ1的补角,则θ1>θ2,综上所述,θ1≥θ2,又由最小角定理得θ3≥θ2,故选D.3.如图,正四棱锥P -ABCD .记异面直线PA 与CD 所成的角为α,直线P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为γ,则( )A .β<α<γB .γ<α<βC .β<γ<αD .α<β<γ答案 C解析 如图,过点P 作PO ⊥平面ABCD ,则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连接AO ,并过O 点作OE ⊥BC ,交BC 于点E ,连接PE .∵AB ∥DC ,∴异面直线PA 与CD 所成的角就是∠PAB ,而AO 为PA 在平面ABCD 上的投影,∴∠PAO 为P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PAB >∠PAO .又OE ⊥BC ,PO ⊥BC ,OE 与PO 相交于点O , ∴BC ⊥平面POE ,∴PE ⊥BC ,因此∠PEO 为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 ∵OE <AO ,∴tan∠PEO >tan∠PAO , ∴∠PEO >∠PAO .又∠PAB =∠PBE ,cos∠PBE =BEPB ,cos∠PEO =OE PE, ∵OE =BE ,PE <PB ,∴cos∠PBE <cos∠PEO ,∴∠PBE >∠PEO , 又∠PBE =∠PAB =α,∴β<γ<α,故选C.4.已知四边形ABCD ,AB =BD =DA =2,BC =CD =2,现将△ABD 沿BD 折起,使二面角A -BD-C 的大小在⎣⎢⎡⎦⎥⎤π6,5π6内,则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A.⎣⎢⎡⎦⎥⎤0,528B.⎣⎢⎡⎦⎥⎤0,28 C.⎣⎢⎡⎦⎥⎤0,28∪⎣⎢⎡⎭⎪⎫528,1 D.⎣⎢⎡⎦⎥⎤28,528答案 A解析 设BD 的中点为E ,连接AE ,CE , 因为AB =BD =DA =2,BC =CD =2, 所以AE =3,CE =1,且AE ⊥BD ,CE ⊥BD , 则∠AEC 为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在平面ABD 内,过点A 作AF ∥BD ,使AF =BD ,构造平行四边形ABDF ,连接FD ,CF ,则∠CDF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B 与CD 的夹角, 则在△AE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E 2+CE 2-2AE ·CE cos∠AEC=4-23cos∠AEC ,又因为∠AEC ∈⎣⎢⎡⎦⎥⎤π6,5π6,所以AC 2=4-23cos∠AEC ∈[1,7].因为AE ⊥BD ,CE ⊥BD ,且AE ∩CE =E ,AE ,CE ⊂平面AEC , 所以BD ⊥平面AEC , 则BD ⊥AC ,所以AF ⊥AC ,则在Rt△CAF 中,CF 2=AC 2+AF 2∈[5,11],则在△CDF 中,由余弦定理易得直线AB 与CD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CDF |=⎪⎪⎪⎪⎪⎪DF 2+CD 2-CF 22DF ·CD ∈⎣⎢⎡⎦⎥⎤0,528,故选A.5.长方体的对角线与过同一个顶点的三个表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则cos 2α+cos 2β+cos 2γ=________. 答案 2解析 设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对角线长d =a 2+b 2+c 2,所以cos 2α+cos 2β+cos 2γ=⎝ ⎛⎭⎪⎫b 2+c 2d 2+⎝ ⎛⎭⎪⎫a 2+c 2d 2+⎝ ⎛⎭⎪⎫a 2+b 2d 2=2()a 2+b 2+c 2d 2=2. 6.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C 1中, AB =2, A 1C 1∩B 1D 1=E ,直线AC 与直线DE 所成的角为α,直线DE 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为β,则cos ()α-β=________.答案66解析 由题意可知,α=π2,则cos ()α-β=sin β,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方向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E ()1,1,2,DE →=()1,1,2,平面BCC 1B 1的法向量DC →=()0,2,0,由此可得cos ()α-β=sin β=|DE →·DC →||DE →||DC →|=66.7.(2018·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如图,平行四边形PDCE 垂直于梯形ABCD 所在的平面,∠ADC =∠BAD =90°,∠PDC =120°,F 为PA 的中点,PD =1,AB =AD =12CD =1.(1)求证:AC ∥平面DEF ;(2)求直线BC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余弦值.(1)证明 连接PC .设PC 与DE 的交点为M ,连接FM ,因为F ,M 分别为PA ,PC 的中点,则FM ∥AC . 因为FM ⊂平面DEF ,AC ⊄平面DEF ,所以AC ∥平面DEF .(2)解 方法一 (几何法)取CD 的中点G ,连接AG ,则AG ∥BC ,所以直线AG 与平面PAD 所成的角即为直线BC 与平面PAD 所成的角. 过点G 作GH ⊥PD ,交PD 于点H ,又平面PDCE ⊥平面ABCD ,平面PDCE ∩平面ABCD =CD ,AD ⊥CD ,AD ⊂平面ABCD , 所以AD ⊥平面PDCE ,又GH ⊂平面PDCE ,所以AD ⊥GH , 因为PD ∩AD =D ,PD ,AD ⊂平面PAD ,所以GH ⊥平面PAD ,则∠GAH 即为所求的线面角,易得GH =32,AG =BC =2, 则sin∠GAH =GH AG =64, 所以直线BC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4. 方法二 (向量法)过点D 在平面PDCE 中作DQ ⊥PE ,交PE 于点Q ,由已知可得PQ =12,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Q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D (0,0,0),P ⎝⎛⎭⎪⎫0,-12,32,A (1,0,0),B (1,1,0),C (0,2,0),则DA →=(1,0,0),DP →=⎝ ⎛⎭⎪⎫0,-12,32,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n =(x ,y ,z ), 则⎩⎪⎨⎪⎧n ·DA →=0,n ·DP →=0,即⎩⎪⎨⎪⎧x =0,-12y +32z =0,令y =3,得平面PAD 一个法向量n =(0,3,1), BC →=(-1,1,0).设直线BC 与平面PA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 ,BC →〉|=⎪⎪⎪⎪⎪⎪⎪⎪n ·BC →|n ||BC →|=322=64, 所以直线BC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4. 8.(2018·浙江省杭州二中月考)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BC =2,AD =5,M ,N 是AD 上的点,且AM =DN =2,现将△ABM ,△CDN 分别沿BM ,CN 折起,使得A ,D 重合记作S .(1)求证:BC∥平面SMN;(2)求直线SN与底面BCNM所成角的余弦值.(1)证明∵BC∥MN,且MN⊂平面SMN,BC⊄平面SMN,∴BC∥平面SMN.(2)解过S向底面作垂线,垂足为O,连接BC的中点Q与MN的中点P,根据对称性可知O在PQ上,分别连接SQ,SP,ON,则∠SNO是所求的线面角.在△SPQ中,SP=152,SQ=3,PQ=72,则SO=2357,则sin∠SNO=357,∴cos∠SNO=147.9.(2018·湖州、衢州、丽水质检)已知矩形ABCD满足AB=2,BC=2,△PAB是正三角形,平面PAB⊥平面ABCD.(1)求证:PC⊥BD;(2)设直线l过点C且l⊥平面ABCD,点F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P位于平面ABCD的同侧.记直线PF与平面PAB所成的角为θ,若0<CF≤3+1,求tan θ的取值范围.(1)证明取AB的中点E,连接PE,EC.因为点E是正三角形PAB的边AB的中点,所以PE⊥AB. 又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 ∩平面ABCD =AB ,PE ⊂平面PAB , 所以PE ⊥平面ABCD ,因为BD ⊂平面ABCD ,则PE ⊥BD . 因为BE BC=12=22=BCCD,∠EBC =∠BCD =90°, 所以△EBC ∽△BCD . 故∠ECB =∠BDC ,所以∠ECB +∠DBC =∠BDC +∠DBC =90°, 所以CE ⊥BD ,又CE ∩PE =E ,CE ,PE ⊂平面PEC , 故BD ⊥平面PEC ,又PC ⊂平面PEC ,因此PC ⊥BD .(2)解 方法一 在平面PAB 内过点B 作直线m ∥FC ,过F 作FG ⊥m ,交m 于点G ,连接PG ,则四边形BGFC 为矩形,BC ∥FG ,BC =FG . 又由(1)及题意得,BC ⊥平面PAB , 所以FG ⊥平面PAB ,所以∠GPF 是直线PF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所以点F 到平面PAB 的距离等于点C 到平面PAB 的距离,即为BC =2, 因为0<CF ≤3+1,所以1≤GP <2, 故tan θ=2GP∈⎝⎛⎦⎥⎤22,2. 方法二 如图,以E 为坐标原点,EB ,EP 所在直线为x 轴,z 轴,过点E 平行于BC 的直线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CF =a (0<a ≤3+1), 则P (0,0,3),F (1,2,a ),所以PF →=(1,2,a -3),取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0), 则sin θ=|PF →·n ||PF →||n |=212+(2)2+(a -3)2, 由0<a ≤3+1,得sin θ∈⎝ ⎛⎦⎥⎤33,63, 则tan θ∈⎝⎛⎦⎥⎤22,2. B 组 能力提高10.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底面ABC 是边长为23的正三角形,A 点在侧面PBC 内的投影H 为△PBC 的垂心,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60°,则AP 的长为( )A .3B .3 2 C.7 D .4 答案 C解析 连接BH 交PC 于点E ,连接AE .设P 点在底面ABC 内的投影为O ,则PO ⊥平面ABC ,连接CO 交AB 于F 点,连接PF .∵A 点在侧面PBC 内的投影H 为△PBC 的垂心, ∴AH ⊥平面PBC ,且BE ⊥PC , ∵PC ⊂平面PBC ,∴AH ⊥PC .∵BE ∩AH =H ,BE ⊂平面ABE ,AH ⊂平面ABE , ∴PC ⊥平面ABE .又AB ⊂平面ABE ,∴PC ⊥AB . ∵PO ⊥平面ABC ,AB ⊂平面ABC ,∴PO ⊥AB . ∵PO ∩PC =P ,PO ⊂平面PFC ,PC ⊂平面PFC , ∴AB ⊥平面PFC . ∴AB ⊥PE ,AB ⊥CF ,∴∠PFC 为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三棱锥P -ABC 的底面ABC 是边长为23的正三角形, ∴BF =3,CF =3,则FO =13×3=1,∵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60°,∴∠PFC =60°,在Rt△POF 中,PO =FO ·tan 60°=3,PF =FOcos 60°=2.又在Rt△PFA 中,PF =2,AF =AB2=3,∴AP =PF 2+AF 2=7,故选C.11.(2018·湖州、衢州、丽水质检)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内接于圆O ,点M 是下半圆弧上的动点.现将上半圆面沿AB 折起(如图所示),使所成的二面角C -AB -M 为π4,则直线AC 与直线OM 所成角的最小值是( )A.π12B.π6C.π4D.π3 答案 B解析 设圆的半径为2,∠AOM =θ(θ∈[0,π]),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M (2sin θ,-2cos θ,0),A (0,-2,0),C (2,0,2),所以OM →=(2sin θ,-2cos θ,0),AC →=(2,2,2).设直线AC 与OM 所成的角为α,则cos α=|cos 〈OM →,AC →〉|=|OM →·AC →||OM →||AC →|=|22sin θ-4cos θ|2×22=|26sin (θ-φ)|42≤2642=32(其中tan φ=2),又α∈⎝ ⎛⎦⎥⎤0,π2,所以α∈⎣⎢⎡⎦⎥⎤π6,π2,所以α的最小值为π6,故选B.12.(2018·浙江省温州六校协作体联考)如图1,在Rt△ABC 中,∠BAC =90°,∠ABC =60°,E 是边AC 上的点,EC →=2AE →,D 是斜边BC 的中点,现将△ABE 与△DEC 分别沿BE 与DE 翻折,翻折后的点A ,C 分别记作A ′,C ′,若点A ′落在线段EC ′上,如图2,则二面角B -EC ′-D 的余弦值为( )A.13B.33C.23D.63 答案 A解析 设AB =1,易得BC =2,AC =3,又因为EC →=2AE →, 点D 是斜边BC 的中点, 所以AE =33,CE =233,CD =BD =1, 则由翻折的性质易得A ′E =A ′C ′=33,A ′B =1,BD =C ′D =1,BA ′⊥C ′E , 连接BC ′,则C ′B =A ′B 2+A ′C ′2=233=BE , 在△BD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BDC ′=BD 2+C ′D 2-C ′B 22BD ·C ′D =13,在△C ′DE 中,过点A ′作C ′E 的垂线,交C ′D 于点F ,则∠FA ′B 就是二面角B -EC ′-D 的平面角.易得A ′F =A ′C ′tan 30°=13,C ′F =23,DF=C ′D -C ′F =13.连接BF ,在△BDF 中,由余弦定理得BF =BD 2+DF 2-2BD ·DF cos∠BDF =223, 则在△BA ′F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BA ′F =A ′B 2+A ′F 2-BF 22A ′B ·A ′F =13,即二面角B -EC ′-D 的余弦值为13,故选A.13.如图,已知三棱锥A —BCD 的所有棱长均相等,点E 满足DE →=3EC →,点P 在棱AC 上运动,设EP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223解析 因为三棱锥A —BCD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设底面BCD 的中心为O ,则O 为顶点A 在底面的射影,以点O 为原点,以过点O 且平行于CD 的直线为x 轴,过点O 且垂直于CD 的直线为y 轴,直线OA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三棱锥A —BCD 的棱长为2,则易得O (0,0,0),A ⎝ ⎛⎭⎪⎫0,0,263,C ⎝ ⎛⎭⎪⎫1,33,0,E ⎝ ⎛⎭⎪⎫12,33,0, 则OA →=⎝⎛⎭⎪⎫0,0,263,A E →=⎝ ⎛⎭⎪⎫12,33,-263,AC →=⎝⎛⎭⎪⎫1,33,-263,设AP →=λAC →(0≤λ≤1),则PE →=AE →-AP →=AE →-λAC →=⎝ ⎛⎭⎪⎫12-λ,33(1-λ),263(λ-1),则sin θ=|PE →·OA →||PE →||OA →|=463·1-λ16λ2-28λ+13, 设f (x )=(1-x )216x 2-28x +13 (0≤x ≤1),则f ′(x )=2(2x -1)(x -1)(16x 2-28x +13)2,令f ′(x )>0,得0<x <12,所以函数f (x )在⎝ ⎛⎭⎪⎫0,12上单调递增; 令f ′(x )<0,得12<x <1,所以函数f (x )在⎝ ⎛⎭⎪⎫12,1上单调递减, 所以f (x )max =f ⎝ ⎛⎭⎪⎫12=112,所以sin θ的最大值为463×112=223.。
高中数学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1数学教案
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设空间两条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e 1,e 2,两个平面α1,α2的法向量分别为n 1,n 2,则有下表:思考:否垂直?[提示] 垂直1.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0,-4),则( )A .l ∥αB .l ⊥αC .l ⊂αD .l 与α斜交B [∵n =(-2,0,-4)=-2(1,0,2)=-2a , ∴n ∥a ,∴l ⊥α.]2.已知不重合的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 1=⎝ ⎛⎭⎪⎫12,3,-1,n 2=⎝ ⎛⎭⎪⎫-16,-1,13,则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平行 [∵n 1=-3n 2,∴n 1∥n 2,故α∥β.]3.设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a =(3,1,-2),l 2的方向向量为b =(-1,3,0),则直线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垂直 [∵a·b =(3,1,-2)·(-1,3,0)=-3+3+0=0,∴a⊥b ,∴l 1⊥l 2.] 4.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2,3),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4,-6),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垂直 [∵n =-2a ,∴n ∥a ,又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所以l ⊥α.]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线平行【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DD 1和BB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 1F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以点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 (1,0,0),E ⎝⎛⎭⎪⎫0,0,12,C 1(0,1,1),F ⎝⎛⎭⎪⎫1,1,12,∴AE →=⎝ ⎛⎭⎪⎫-1,0,12,FC 1→=⎝ ⎛⎭⎪⎫-1,0,12,EC 1→=⎝ ⎛⎭⎪⎫0,1,12,AF→=⎝ ⎛⎭⎪⎫0,1,12, ∵AE →=FC 1→,EC 1→=AF →, ∴AE →∥FC 1→,EC 1→∥AF →,又∵F ∉AE ,F ∉EC 1,∴AE ∥FC 1,EC 1∥AF , ∴四边形AEC 1F 是平行四边形.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垂直)时,两直线平行(垂直);否则两直线相交或异面. 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时,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时,直线在平面内或线面平行;否则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共线(垂直)时,两平面平行(垂直);否则两平面相交但不垂直. 1.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面对角线B 1D 1,A 1B 上的点,且D 1E =2EB 1,BF =2FA 1.求证:EF ∥AC 1.[证明] 如图所示,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DA =a ,DC =b ,DD 1=c ,则得下列各点的坐标:A (a ,0,0),C 1(0,b ,c ),E ⎝ ⎛⎭⎪⎫23a ,23b ,c ,F ⎝⎛⎭⎪⎫a ,b 3,23c . ∴FE →=⎝ ⎛⎭⎪⎫-a 3,b 3,c 3,AC 1→=(-a ,b ,c ),∴FE →=13AC 1→.又FE 与AC 1不共线,∴直线EF ∥AC 1.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面面平行[探究问题]在用向量法处理问题时,若几何体的棱长未确定,应如何处理? 提示:可设几何体的棱长为1或a ,再求点的坐标.【例2】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CC 1,B 1C 1的中点.求证:MN ∥平面A 1BD .[思路探究][证明] 法一:如图,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A 1(1,0,1),B (1,1,0),M ⎝ ⎛⎭⎪⎫0,1,12,N ⎝ ⎛⎭⎪⎫12,1,1,于是DA 1→=(1,0,1),DB →=(1,1,0),MN →=⎝ ⎛⎭⎪⎫12,0,12.设平面A 1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DA 1→,n ⊥DB →,即⎩⎪⎨⎪⎧n ·DA 1→=x +z =0,n ·DB →=x +y =0,取x =1,则y =-1,z =-1,∴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又MN →·n =⎝ ⎛⎭⎪⎫12,0,12·(1,-1,-1)=0,∴MN →⊥n .∴MN ∥平面A 1BD .法二:MN →=C 1N →-C 1M →=12C 1B 1→-12C 1C →=12(D 1A 1→-D 1D →)=12DA 1→,∴MN →∥DA 1→,∴MN ∥平面A 1BD .法三:MN →=C 1N →-C 1M →=12C 1B 1→-12C 1C →=12DA →-12A 1A →=12()DB →+BA→-12()A 1B →+BA →=12DB →-12A 1B →.即MN →可用A 1B →与DB →线性表示,故MN →与A 1B →,DB →是共面向量,故MN ∥平面A 1BD . 1.本例中条件不变,试证明平面A 1BD ∥平面CB 1D 1.[证明] 由例题解析知,C (0,1,0),D 1(0,0,1),B 1(1,1,1), 则CD 1→=(0,-1,1),D 1B 1→=(1,1,0), 设平面CB 1D 1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CD 1→m ⊥D 1B 1→,即⎩⎪⎨⎪⎧m ·CD 1→=-y 1+z 1=0,m ·D 1B 1→=x 1+y 1=0,令y 1=1,可得平面CB 1D 1的一个法向量为m =(-1,1,1),又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 所以m =-n ,所以m ∥n ,故平面A 1BD ∥平面CB 1D 1.2.若本例换为: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EF ⊥平面AEB ,AE ⊥EB ,AD ∥EF ,EF ∥BC ,BC =2AD =4,EF =3,AE =BE =2,G 是BC 的中点,求证:AB ∥平面DEG .[证明] ∵EF ⊥平面AEB ,AE ⊂平面AEB ,BE ⊂平面AEB , ∴EF ⊥AE ,EF ⊥BE .又∵AE ⊥EB ,∴EB ,EF ,EA 两两垂直.以点E 为坐标原点,EB ,EF ,E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A (0,0,2),B (2,0,0),C (2,4,0),F (0,3,0),D (0,2,2),G (2,2,0),∴ED →=(0,2,2),EG →=(2,2,0),AB →=(2,0,-2).设平面DEG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ED →·n =0,EG →·n =0,即⎩⎪⎨⎪⎧2y +2z =0,2x +2y =0,令y =1,得z =-1,x =-1,则n =(-1,1,-1), ∴AB →·n =-2+0+2=0,即AB →⊥n . ∵AB ⊄平面DEG , ∴AB ∥平面DEG .1.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的三个思路(1)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a ·u =0.(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3)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如果一个向量和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是共面向量,那么这个向量与这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确定的平面必定平行,因此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只要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能够用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线性表示即可.2.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μ,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则α∥β⇔μ∥v .向量法证明垂直问题【例3】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1)AE ⊥CD ; (2)PD ⊥平面ABE . [思路探究] 建系→求相关点的坐标→求相关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的关系→确定线线、线面关系[证明] AB ,AD ,AP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A =AB =BC =1, 则P (0,0,1). (1)∵∠ABC =60°, ∴△ABC 为正三角形,∴C ⎝ ⎛⎭⎪⎫12,32,0,E ⎝ ⎛⎭⎪⎫14,34,12. 设D (0,y,0),由AC ⊥CD ,得AC →·CD →=0, 即y =233,则D ⎝ ⎛⎭⎪⎫0,233,0,∴CD →=⎝ ⎛⎭⎪⎫-12,36,0.又AE →=⎝ ⎛⎭⎪⎫14,34,12,∴AE →·CD →=-12×14+36×34=0,∴AE →⊥CD →,即AE ⊥CD .(2)法一:∵P (0,0,1),∴PD →=⎝ ⎛⎭⎪⎫0,233,-1.又AE →·PD →=34×233+12×(-1)=0,∴PD →⊥AE →,即PD ⊥AE . ∵AB →=(1,0,0),∴PD →·AB →=0.∴PD ⊥AB ,又AB ∩AE =A ,∴PD ⊥平面ABE .法二:AB →=(1,0,0),AE →=⎝ ⎛⎭⎪⎫14,34,12,设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x =0,14x +34y +12z =0,令y =2,则z =-3,∴n =(0,2,-3).∵PD →=⎝ ⎛⎭⎪⎫0,233,-1,显然PD →=33n .∴PD →∥n ,∴PD →⊥平面ABE ,即PD ⊥平面ABE . 1.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证明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 2.证明线面垂直常用的方法(1)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共线向量; (2)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互相垂直. 3.证明面面垂直常用的方法 (1)转化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处理; (2)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2.在例3中,平面ABE 与平面PDC 是否垂直,若垂直,请证明;若不垂直,请说明理由.[解] 由例3,可知CD →=⎝ ⎛⎭⎪⎫-12,36,0,PD →=⎝ ⎛⎭⎪⎫0,233,-1,设平面PD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CD →=-12x +36y =0,m ·PD →=233y -z =0,令y =3,则x =1,z =2,即m =(1,3,2),由例3知,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n =(0,2,-3), ∴m·n =0+23-23=0,∴m⊥n . 所以平面ABE ⊥平面PDC .1.应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问题的方法 (1)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2)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某一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3)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可用平面内的任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即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证明线面平行.2.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a 1,b 1,c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a 2,b 2,c 2),则α∥β⇔n 1∥n 2⇔(a 1,b 1,c 1)=k (a 2,b 2,c 2)(k ∈R ).3.(1)证明线面垂直问题,可以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关系来证明. (2)证明面面垂直问题,常转化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或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向量n 1,n 2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以这两个向量为方向向量的两条不重合直线一定平行.( )(2)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 (3)若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所有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 )(4)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另一个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答案] (1)√ (2)√ (3)√ (4)×2.已知向量a =(2,4,5),b =(3,x ,y ),a 与b 分别是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若l 1∥l 2,则( )A .x =6,y =15B .x =3,y =152C .x =3,y =15D .x =6,y =152D [∵l 1∥l 2,∴a ∥b , ∴存在λ∈R ,使a =λb , 则有2=3λ,4=λx,5=λy , ∴x =6,y =152.]3.已知平面α和平面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1,2,3),b =(x ,-2,3),且α⊥β,则x =________.-5 [∵α⊥β,∴a ⊥b , ∴a ·b =x -4+9=0, ∴x =-5.]4.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CC 1的中点,证明:平面B 1ED ⊥平面B 1BD . [证明] 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B 1(1,1,1),E ⎝ ⎛⎭⎪⎫0,1,12,DB 1→=(1,1,1),DE →=⎝⎛⎭⎪⎫0,1,12,设平面B 1DE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则x +y +z =0且y +12z =0,令z =-2,则y =1,x =1,∴n 1=(1,1,-2).同理求得平面B1BD的法向量为n2=(1,-1,0),由n1·n2=0,知n1⊥n2,∴平面B1DE⊥平面B1BD.。
高三数学教案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高三数学教案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高三数学教案—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概念进行推理和证明;2. 掌握空间向量的定义和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3. 熟悉立体几何和空间向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空间向量的定义和运算法则;3. 立体几何和空间向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图形、面和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1.1 空间图形的描述和表示方法;1.2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性质;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 空间向量空间向量是用于表示和研究空间中点、直线、面的数学工具。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2.1 空间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2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2.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通过归纳总结与实例分析,介绍立体几何和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示例演练:通过解决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探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立体几何和空间向量的规律和方法。
五、教学步骤1. 第一节课:立体几何1.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
1.2 概念讲解:依次介绍空间图形的描述和表示方法、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性质以及计算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1.3 示例演练:通过数个例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第二节课:空间向量2.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空间向量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2.2 概念讲解:依次介绍空间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以及计算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方法。
高中数学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第3课时空间向量与空间角(教学用书)教案1数学教案
第3课时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学 习 目 标核 心 素 养1.会用向量法求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重点、难点)2.正确区分向量夹角与所求线线角、面面角的关系.(易错点)通过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空间角的向量求法角的分类 向量求法范围两异面直线l 1与l 2所成的角θ设l 1与l 2的方向向量为a ,b ,则cos θ==|a·b ||a ||b |⎝⎛⎦⎤0,π2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设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a·n ||a ||n |⎣⎡⎦⎤0,π2 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θ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为n 1,n 2,则|cos θ|==|n 1·n 2||n 1|·|n 2|[0,π]量所成的角有怎样的关系?(2)二面角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有怎样的关系?[提示] (1)设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a 为直线a 的方向向量,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θ=⎩⎪⎨⎪⎧π2-〈a ,n 〉,〈a ,n 〉∈⎣⎢⎡⎦⎥⎤0,π2,〈a ,n 〉-π2,〈a ,n 〉∈⎝ ⎛⎦⎥⎤π2,π.(2)条件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υ,α,β所构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θ,〈u ,υ〉=φ,图形关系 θ=φ θ=π-φ 计算cos θ=cos φcos θ=-cos φ11111,BC ,A 1B 1上的点,若∠B 1MN =90°,则∠PMN 的大小是( )A .等于90°B .小于90° C.大于90° D.不确定 A [A 1B 1⊥平面BCC 1B 1, 故A 1B 1⊥MN ,则MP →·MN →=(MB 1→+B 1P →)·MN →=MB 1→·MN →+B 1P →·MN →=0, ∴MP ⊥MN ,即∠PMN =90°.]2.已知二面角αl β等于θ,异面直线a ,b 满足a ⊂α,b ⊂β,且a ⊥l ,b ⊥l ,则a ,b 所成的角等于( )A .θB .π-θC .π2-θD .θ或π-θD [应考虑0≤θ≤π2与π2<θ≤π两种情况.]3.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与平面α的方向向量、法向量,若cos 〈m ,n 〉=-3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 )A .30°B .60°C .150°D .120°B [设l 与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m ,n 〉|=32,∴θ=60°,应选B .]4.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棱BB ′和B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N 与AD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45° [以DA →,DC →,DD ′→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A (1,0,0),M ⎝ ⎛⎭⎪⎫1,1,12,N ⎝ ⎛⎭⎪⎫12,1,1,∴AD →=(-1,0,0),MN →=⎝ ⎛⎭⎪⎫-12,0,12.∵cos〈MN →,AD →〉=MN →·AD →|MN →||AD →|=1222×1=22,∴〈MN →,AD →〉=45°,即MN 和AD 所成角的大小为45°.]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1111OAB ,∠O 1OB =60°,∠AOB =90°,且OB =OO 1=2,OA =3,求异面直线A 1B 与AO 1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O 1(0,1,3),A (3,0,0),A 1(3,1,3),B (0,2,0), ∴A 1B →=(-3,1,-3), O 1A →=(3,-1,-3). ∴|cos〈A 1B →,O 1A →〉 =|A 1B →·O 1A →||A 1B →|·|O 1A →|=|-3,1,-3·3,-1,-3|7·7=17. ∴异面直线A 1B 与AO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7.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需要通过作平行线将异面直线的夹角转化为平面角,再解三角形来求解,过程相当复杂;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和论证过程,只需对相应向量进行运算即可.2.由于两异面直线夹角θ的范围是⎝⎛⎦⎥⎤0,π2,而两向量夹角α的范围是[0,π],故应有cos θ=|cos α|,求解时要特别注意.[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平面ABCD 与平面D 1C 1CD 垂直,且∠D 1DC =π3,DC =DD 1=2,DA =3,∠ADC =π2,求异面直线A 1C 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3,0,0),D 1(0,1,3),C (0,2,0),D (0,0,0),由AA 1→=DD 1→得A 1(3,1,3). 因为A 1C →=DC →-DA 1→=(-3,1,-3), D 1A →=DA →-DD 1→=(3,-1,-3). 所以cos 〈A 1C →,D 1A →〉=A 1C →·D 1A→|A 1C →|·|D 1A →|=-3,1,-3·3,-1,-37·7=-17.所以异面直线A 1C 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7.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思路探究:(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MN ∥平面PAB .(2)利用空间向量计算平面PMN 与AN 方向向量的夹角⇒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如图,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所以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 所以MN ∥平面PAB .(2)如图,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 且AE =AB 2-BE 2=AB2-⎝ ⎛⎭⎪⎫BC 22=5.以A 为坐标原点,AE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52,1,2, PM →=(0,2,-4),PN →=⎝⎛⎭⎪⎪⎫52,1,-2, AN →=⎝⎛⎭⎪⎪⎫52,1,2. 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n ·PM →=0,n ·PN →=0,即⎩⎪⎨⎪⎧2y -4z =0,52x +y -2z =0,可取n =(0,2,1).于是|cos 〈n ,AN →〉|=|n ·AN →||n ||AN →|=8525.所以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25.若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利用法向量计算θ的步骤如下:[跟进训练]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BF ⊥PF ,BF ⊥EF ,又PF ⊂平面PEF ,EF ⊂平面PEF ,且PF ∩EF =F ,所以BF ⊥平面PEF .又BF ⊂平面ABFD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FD . (2)作PH ⊥EF ,垂足为H .由(1)得,PH ⊥平面ABFD .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B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由(1)可得,DE ⊥PE .又DP =2,DE =1,所以PE =3.又PF=1,EF =2,PF 2+PE 2=EF 2,故PE ⊥PF .可得PH =32,EH =32.则H (0,0,0),P ⎝⎛⎭⎪⎪⎫0,0,32,D ⎝ ⎛⎭⎪⎫-1,-32,0,DP →=⎝⎛⎭⎪⎪⎫1,32,32,HP →=⎝⎛⎭⎪⎪⎫0,0,32为平面ABFD 的法向量. 设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为θ,则sin θ=⎪⎪⎪⎪⎪⎪HP →·DP →|HP →||DP →|=343=34.所以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求二面角[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如何寻找共点的两两垂直的三条直线?[提示] 应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条件,如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腰三角形等,作出适当的辅助线然后证明它们两两垂直,再建系.2.如何确定二面角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角的大小关系? [提示] 法一:观察法,通过观察图形,观察二面角是大于π2,还是小于π2.法二:在二面角所含的区域内取一点P,平移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使它们的起点为P,然后观察法向量的方向,若两个法向量同时指向平面内侧或同时指向外侧,则二面角与法向量的夹角互补,若两个法向量方向相反,则二面角与法向量的夹角相等.【例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 =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思路探究:(1)先证线面垂直,再证面面垂直;(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解](1)证明:由已知∠BAP=∠CDP=90°,得AB⊥AP,CD⊥PD.因为AB∥CD,所以AB⊥PD.又AP∩DP=P,所以AB⊥平面PAD.因为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2)在平面PAD内作PF⊥AD,垂足为点F.由(1)可知,AB⊥平面PAD,故AB⊥PF,又AD∩AB=A,可得PF⊥平面ABCD.以F为坐标原点,F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AB→|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xyz.由(1)及已知可得A ⎝ ⎛⎭⎪⎪⎫22,0,0,P ⎝ ⎛⎭⎪⎪⎫0,0,22,B ⎝ ⎛⎭⎪⎪⎫22,1,0,C ⎝⎛⎭⎪⎪⎫-22,1,0, 所以PC →=⎝⎛⎭⎪⎪⎫-22,1,-22,CB →=(2,0,0), PA →=⎝⎛⎭⎪⎪⎫22,0,-22,AB →=(0,1,0). 设n =(x 1,y 1,z 1)是平面PCB 的一个法向量,则⎩⎨⎧ n ·PC →=0,n ·CB →=0,即⎩⎪⎨⎪⎧-22x 1+y 1-22z 1=0,2x 1=0.所以可取n =(0,-1,-2).设m =(x 2,y 2,z 2)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则⎩⎨⎧m ·PA →=0,m ·AB →=0,即⎩⎪⎨⎪⎧22x 2-22z 2=0,y 2=0.所以可取m =(1,0,1),则cos 〈n ,m 〉=n·m |n||m|=-23×2=-33.所以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利用坐标法求二面角的步骤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二面角的大小,如图.用坐标法解题的步骤如下:(1)建系:依据几何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法向量:在建立的坐标系下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 1,n 2. (3)计算:设n 1与n 2所成锐角θ,cos θ=|n 1·n 2||n 1|·|n 2|.(4)定值:若二面角为锐角,则为θ;若二面角为钝角,则为π-θ.[跟进训练]3.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 (及其内部)以AB 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 是DE ︵的中点.(1)设P 是CE ︵上的一点,且AP ⊥BE ,求∠CBP 的大小; (2)当AB =3,AD =2时,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解] (1)因为AP ⊥BE ,AB ⊥BE ,AB ,AP ⊂平面ABP ,AB ∩AP =A ,所以BE ⊥平面ABP .又BP ⊂平面ABP ,所以BE ⊥BP . 又∠EBC =120°,所以∠CBP =30°.(2)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 ,BP ,BA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A (0,0,3),E (2,0,0),G (1,3,3),C (-1,3,0),故AE →=(2,0,-3),AG →=(1,3,0),CG →=(2,0,3). 设m =(x 1,y 1,z 1)是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由⎩⎨⎧ m ·AE →=0,m ·AG →=0,可得⎩⎪⎨⎪⎧2x 1-3z 1=0,x 1+3y 1=0.取z 1=2,可得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m =(3,-3,2). 设n =(x 2,y 2,z 2)是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AG→=0,n ·CG →=0,可得⎩⎪⎨⎪⎧x 2+3y 2=0,2x 2+3z 2=0.取z 2=-2,可得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n =(3,-3,-2).所以cos 〈m ,n 〉=m ·n |m |·|n |=12.故所求二面角E AG C 的角为60°.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的基本思路是把空间角转化为两个向量夹角的关系,解决方法一般有两种,即坐标法和基向量法,当题目中有明显的线面垂直关系时,尽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法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要理清所求角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以防求错结果.1.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则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5 B .25C .35D .45D [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图略),设AB =1.则B (1,1,0),A 1(1,0,2),A (1,0,0),D 1(0,0,2),A 1B →=(0,1,-2),AD 1→=(-1,0,2),cos 〈A 1B →,AD 1→〉=A 1B →·AD 1→|A 1B →||AD 1→|=-45×5=-45,∴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5.]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BB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23B .33C .23D .63B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依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A (1,0,0),B (1,1,0),C (0,1,0),D 1(0,0,1),B 1(1,1,1)∴AD 1→=(-1,0,1),AC →=(-1,1,0) 设平面A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x +z =0-x +y =0令x =1,∴n =(1,1,1),又∵BB 1→=(0,0,1), ∴BB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n ·BB 1→|n ||BB 1→|=33.]3.在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都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的两个向量分别为(0,-1,3),(2,2,4),则这个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156 [设a =(0,-1,3),b =(2,2,4),则cos 〈a ,b 〉=1010×24=156,又因为两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相等或互补,所以这个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56.]4.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BCA =90°,点F 1是A 1C 1的中点,BC =CA =2,CC 1=1.(1)求异面直线AF 1与CB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AF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解] (1)如图所示,分别以CA →,CB →,CC 1→为x ,y ,z 轴的非负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BC =CA =2,CC 1=1,得A (2,0,0),B (0,2,0),C 1(0,0,1),A 1(2,0,1),B 1(0,2,1).因为F 1为A 1C 1的中点,所以F 1(1,0,1). 所以CB 1→=(0,2,1),AF 1→=(-1,0,1).所以cos 〈CB 1→,AF 1→〉=CB 1→·AF 1→|CB 1→||AF 1→|=0,2,1·-1,0,15×2=1010,即异面直线AF 1与C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2)因为三棱柱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 所以BB 1⊥平面ABC ,AC ⊂平面ABC , 所以BB 1⊥AC .因为∠BCA =90°,所以BC ⊥AC ,因为BC ∩BB 1=B ,BC ,BB 1⊂平面BCC 1B 1, 所以AC ⊥平面BCC 1B 1,所以CA →=(2,0,0)是平面BCC 1B 1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AF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 〈AF 1→,CA →〉|=222=22, 所以θ=π4,所以直线AF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为π4.。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3课时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 教案(人教A版选修2-1)
第3课时空间向量与空间角●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能够利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求法问题.(3)体会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2.过程与方法经历规律方法的形成推导过程、解题的思维过程,体验向量的指导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逐步认识向量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向量法求解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难点: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按照传统方法解立体几何题,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能力以及作图能力,学生往往由于这些能力的不足造成解题困难.用向量法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实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对空间图形的研究从“定性推理”转化为“定量计算”,即将复杂的几何论证转化为代数运算,从而避免了几何作图,减少了逻辑推理,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容易接受.本节课宜采取的教学方法:(1)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2)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3)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法方面,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合作交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各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分析空间角大小与向量夹角的关系,并进一步得出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方法.⇒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解决利用向量求二面角问题.⇒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课标解读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重点)2.会用向量法求线线、线面、面面夹角.(重点、难点)3.正确区分向量夹角与所求线线角、面面角的关系.(易错点)空间角的向量求法【问题导思】1.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多少?【提示】(0,π2].2.直线与平面的夹角是怎样定义的?夹角的范围是多少?【提示】 平面外一条斜线与它在该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叫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其取值范围为[0,π2].3.怎样作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其平面角的取值范围是多少?【提示】 在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 ⊥l ,OB ⊥l ,则∠AOB 就是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它的取值范围是[0,π].角的分类向量求法范围 两异面直线l 1与l 2所成的角θ设l 1与l 2的方向向量为a ,b ,则cos θ=|cos a ,b|=|a·b ||a ||b |(0,π2]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设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 a ,n|=|a·n ||a ||n |[0,π2]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θ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为n 1,n 2,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0,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图3-2-17如图3-2-17,在三棱锥V -ABC 中,顶点C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 ,B ,V 分别在x 轴、y 轴、z 轴上,D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自主解答】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 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V (0,0,6),∴AC →=(-2,0,0),VD →=(1,1,-6), ∴cos 〈AC →,VD →〉=AC →·VD →|AC →||VD →|=-22×22=-24.∴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需要通过作平行线将异面直线的夹角转化为平面角,再解三角形来求解,过程相当复杂;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和论证过程只需对相应向量运算即可.2.由于两异面直线夹角θ的范围是(0,π2],而两向量夹角α的范围是[0,π],故应有cosθ=|cos α|,求解时要特别注意.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DA =DC =4,DD 1=3,求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1(4,0,3),B (4,4,0),B 1(4,4,3),C (0,4,0),得A 1B →=(0,4,-3),B 1C →=(-4,0,-3).设A 1B →与B 1C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1B →·B 1C →|A 1B →||B 1C →|=925,故A 1B →与B 1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925,即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25.求线面角图3-2-18(2013·泰安高二检测)如图3-2-18所示,三棱锥P -ABC 中,P A ⊥平面ABC ,AB ⊥AC ,P A =AC =12AB ,N 为AB 上一点,AB =4AN ,M ,S 分别为PB ,BC 的中点.(1)证明:CM ⊥SN ;(2)求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探究】 (1)怎样建立坐标系?(2)向量CM →与SN →满足什么关系时有CM ⊥SN 成立? (3)SN →的坐标是多少?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怎么求?SN →与平面CMN 的法向量的夹角就是SN 与平面CMN 所成的角吗?【自主解答】 设P A =1,以A 为原点,射线AB ,AC ,AP 分别为x ,y ,z 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P (0,0,1),C (0,1,0),B (2,0,0),又AN =14AB ,M 、S 分别为PB 、BC 的中点,∴N (12,0,0),M (1,0,12),S (1,12,0),(1)CM →=(1,-1,12),SN →=(-12,-12,0),∴CM →·SN →=(1,-1,12)·(-12,-12,0)=0,因此CM ⊥SN .(2)NC →=(-12,1,0),设a =(x ,y ,z )为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CM →·a =0,NC →·a =0.则⎩⎨⎧x -y +12z =0,-12x +y =0.∴⎩⎪⎨⎪⎧x =2y ,z =-2y . 取y =1,则得a =(2,1,-2). 因为cos a ,SN →=-1-123×22=-22.∴〈a ,SN →〉=34π.所以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为34π-π2=π4.1.本题中直线的方向向量SN →与平面的法向量a 的夹角并不是所求线面角θ,它们的关系是sin θ=|cos 〈SN →,a 〉|.2.若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利用法向量计算θ的步骤如下:如图3-2-19,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C 1C 的中点,求BE 与平面B 1B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图3-2-19【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B (2,2,0),B 1(2,2,2),E (0,2,1),BD →=(-2,-2,0),BB 1→=(0,0,2),BE →=(-2,0,1).AC →=(-2,2,0)即平面B 1BDD 1的一个法向量,设n =(-1,1,0). cos 〈n ,BE →〉=n ·BE →|n ||BE →|=105.设BE 与平面B 1BD 所成角为θ,cos θ=sin 〈n ,BE →〉=155,即BE 与平面B 1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5.求二面角图3-2-20如图3-2-20,若正方形ACDE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垂直,M是CE和AD 的交点,AC⊥BC,且AC=BC,求二面角A-EB-C的大小.【思路探究】(1)根据已知条件,你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吗?A、B、C、E、M的坐标分别为多少?(2)怎样用法向量法求二面角A-EB-C的大小?【自主解答】∵四边形ACDE是正方形,∴EA⊥AC.又∵平面ACDE⊥平面ABC,∴EA⊥平面ABC.以点A为坐标原点,以过A点平行于BC的直线为x轴,分别以直线AC,AE为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EA=AC=BC=2,则A(0,0,0),B(2,2,0),C(0,2,0),E(0,0,2).∵M是正方形ACDE的对角线的交点,∴M(0,1,1).设平面EAB的法向量为n=(x,y,z),则n⊥AE→且n⊥AB→,从而有n·AE→=0且n·AB→=0.又∵AE →=(0,0,2),AB →=(2,2,0),∴⎩⎪⎨⎪⎧ (x ,y ,z )·(0,0,2)=0,(x ,y ,z )·(2,2,0)=0,即⎩⎪⎨⎪⎧z =0,x +y =0.取y =-1,则x =1,则n =(1,-1,0). 又∵AM →为平面EBC 的一个法向量, 且AM →=(0,1,1),∴cos 〈n ,AM →〉=n ·AM →|n ||AM →|=-12.设二面角A -EB -C 的平面角为θ,则cos θ=12,即θ=60°.故二面角A -EB -C 为60°.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可以避免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一难点,转化为计算两半平面法向量的夹角问题,具体求解步骤如下:(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3)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4)判断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5)确定二面角的大小.图3-2-21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条棱长均为a ,D 是侧棱CC 1的中点,求平面AB 1D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解】 以B 为原点,过点B 与BC 垂直的直线为x 轴,B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BB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0,0),C (0,a,0),B 1(0,0,a ),C 1(0,a ,a ),A (-32a ,a 2,0),A 1(-32a ,a2,a ),D (0,a ,a2).故AB 1→=(32a ,-a 2,a ),B 1D →=(0,a ,-a 2).设平面AB 1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B 1→=0,n ·B 1D →=0, 即⎩⎨⎧32ax -a 2y +az =0,ay -a2z =0.得x =-3y ,z =2y .取y =1,则n =(-3,1,2). ∵平面ABC 的法向量是AA 1→=(0,0,a ), ∴二面角θ的余弦值为 cos θ=AA 1→·n |AA 1→||n |=22.∴θ=π4.∴平面AB 1D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为π4.对所求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不理解致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错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则D (0,0,0),A 1(1,0,1),C 1(0,1,1).由题意知DA 1→是平面ABD 1的一个法向量,DA 1→=(1,0,1), DC 1→是平面BCD 1的一个法向量,DC 1→=(0,1,1), 所以cos 〈DA 1→,DC 1→〉=DC 1→·DA 1→|DC 1→|·|DA 1→|=12.所以〈DA 1→,DC 1→〉=60°.即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为60°.【错因分析】 用法向量的夹角判断二面角的大小时出现错误,根据法向量的方向可知,二面角为钝角,而不是锐角.【防范措施】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时,要注意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在求出两向量的夹角后,一定要观察图形或判断法向量的方向来确定所求二面角与其相等还是互补.【正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A 1(1,0,1),C 1(0,1,1).由题意知DA 1→=(1,0,1)是平面ABD 1的一个法向量, DC 1→=(0,1,1)是平面BCD 1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DA 1→,DC 1→〉=DC 1→·DA 1→|DC 1→|·|DA 1→|=12,所以〈DA 1→,DC 1→〉=60°.所以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为120°.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的基本思路是把空间角转化为两个向量夹角的关系,解决方法一般有两种,即坐标法和基向量法,当题目中有明显的线面垂直关系时,尽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法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要理清所求角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以防求错结果.1.若异面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与l 2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150°,则l 1与l 2所成的角为( ) A .30° B .150° C .30°或150° D .以上均不对【解析】 l 1与l 2所成的角与其方向向量的夹角相等或互补,且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π2].应选A.【答案】 A2.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与平面α的方向向量、法向量,若cos 〈m ,n 〉=-3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 )A .30°B .60°C .150°D .120°【解析】 设l 与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m ,n 〉|=32, ∴θ=60°,应选B. 【答案】 B3.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u =(1,0,-1),平面β的法向量v =(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cos 〈u ,v 〉=-12·2=-12,∴〈u ,v 〉=23π,而所成的二面角可锐可钝,故也可以是π3.【答案】 π3或23π图3-2-224.如图3-2-22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C =BC =1,CC 1=2,求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以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1,0),C 1(0,0,2),A 1(1,0,2).则A 1B →=(-1,1,-2),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n =(1,0,0). 设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为θ,A 1B →与n 的夹角为φ, 则cos φ=A 1B →·n |A 1B →||n |=-66,∴sin θ=|cos φ|=66.∴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6.一、选择题1.(2013·济南高二检测)已知A (0,1,1),B (2,-1,0),C (3,5,7),D (1,2,4),则直线AB 与直线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52266 B .-52266 C.52222 D .-52222【解析】 AB →=(2,-2,-1),CD →=(-2,-3,-3), ∴cos 〈AB →,CD →〉=AB →·CD →|AB →||CD →|=53×22=52266,∴直线AB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2266.【答案】 A2.已知A ∈α,P ∉α,P A →=(-32,12,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0,-12,-2),则直线P 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150°【解析】 设直线P 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P A →,n 〉|=|0×(-32)-12×12-2×2|(-32)2+(12)2+(2)2·(-12)2+(-2)2=32.∴θ=60°. 【答案】 C3.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P A ⊥平面ABCD ,若P A =AB ,则平面P AB 与平面PCD 的夹角为( )A .30°B .45°C .60°D .90°【解】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A =AB =1.则A (0,0,0),D (0,1,0),P (0,0,1).于是AD→=(0,1,0).取PD中点为E,则E(0,12,1 2),∴AE→=(0,12,1 2),易知AD→是平面P AB的法向量,AE→是平面PCD的法向量,∴cos AD→,AE→=22,∴平面P AB与平面PCD的夹角为45°.【答案】 B4.(2013·西安高二检测)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 D.无法确定【解析】举例说明,如图所示两个二面角的半平面分别垂直,则半平面γ绕轴l旋转时,总有γ⊥β,故两个二面角大小无法确定关系.【答案】 D5.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2,E是侧棱BB1的中点,则直线AE与平面A1ED1所成角的大小为()A.60°B.90°C.45°D.以上都不对【解析】以点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意知,A 1(1,0,2),E (1,1,1),D 1(0,0,2),A (1,0,0),所以A 1E →=(0,1,-1),D 1E →=(1,1,-1),EA →=(0,-1,-1).设平面A 1ED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 1E →=0,n ·D 1E →=0⇒⎩⎪⎨⎪⎧y -z =0,x +y -z =0.令z =1,得y =1,x =0,所以n =(0,1,1), cos 〈n ,EA →〉=n ·EA →|n ||EA →|=-22·2=-1.所以〈n ,EA →〉=180°.所以直线AE 与平面A 1ED 1所成的角为90°. 【答案】 B 二、填空题6.(2013·荆州高二检测)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为A 1B 1、BB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解析】 依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A (1,0,0),M (1,12,1),C (0,1,0),N (1,1,12), ∴AM →=(0,12,1),CN →=(1,0,12),∴cos 〈AM →,CN →〉=1252·52=25,故异面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5.【答案】 25图3-2-237.如图3-2-23,在三棱锥O -ABC 中,OA =OB =OC =1,∠AOB =90°,OC ⊥平面AOB ,D 为AB 的中点,则OD 与平面OBC 的夹角为________.【解析】 ∵OA ⊥平面OBC , ∴OA →是平面OBC 的一个法向量. 而D 为AB 的中点,OA =OB , ∴∠AOD =〈OD →,OA →〉=45°.∴OD 与平面OBC 所成的角θ=90°-45°=45°. 【答案】 45°8.在空间中,已知平面α过(3,0,0)和(0,4,0)及z 轴上一点(0,0,a )(a >0),如果平面α与平面xOy 的夹角为45°,则a =________.【解析】 平面xOy 的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x ,y ,z ),则⎩⎪⎨⎪⎧-3x +4y =0,-3x +az =0, 即3x =4y =az ,取z =1,则u =(a 3,a4,1).而cos 〈n ,u 〉=1a 29+a 216+1=22, 又∵a >0,∴a =125.【答案】125三、解答题图3-2-249.如图3-2-24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CA =CB =CD =BD =2,AB =AD = 2.(1)求证AO ⊥平面BCD ;(2)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证明 连结OC ,由题意知BO =DO ,AB =AD ,∴AO ⊥BD . 又BO =DO ,BC =CD ,∴CO ⊥BD .在△AOC 中,由已知可得AO =1,CO =3, 又AC =2,∴AO 2+CO 2=AC 2, ∴∠AOC =90°,即AO ⊥OC . ∵BD ∩OC =O ,∴AO ⊥平面BCD . (2)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 (1,0,0),D (-1,0,0),C (0,3,0),A (0,0,1), E (12,32,0), ∴BA →=(-1,0,1),CD →=(-1,-3,0), ∴cos 〈BA →,CD →〉=BA →·CD →|BA →|·|CD →|=24.∴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 10.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底面ABCD ,点E 在棱PB 上.(1)求证:平面AEC ⊥平面PDB ;(2)当PD =2AB 且E 为PB 的中点时,求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解】 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AB =a ,PD =h ,则 A (a,0,0),B (a ,a,0),C (0,a,0),D (0,0,0),P (0,0,h ), (1)∵AC →=(-a ,a,0),DP →=(0,0,h ),DB →=(a ,a,0), ∴AC →·DP →=0,AC →·DB →=0,∴AC ⊥DP ,AC ⊥DB ,又DP ∩DB =D ,∴AC ⊥平面PDB , 又AC ⊂平面AEC ,∴平面AEC ⊥平面PDB .(2)当PD =2AB 且E 为PB 的中点时,P (0,0,2a ),E (12a ,12a ,22a ),设AC ∩BD =O ,O (a 2,a2,0)连结OE ,由(1)知AC ⊥平面PDB 于O ,∴∠AEO 为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EA →=(12a ,-12a ,-22a ),EO →=(0,0,-22a ),∴cos ∠AEO =EA →·EO →|EA →|·|EO →|=22,∴∠AEO =45°,即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图3-2-2511.如图3-2-25,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BC ,CC 1上的点,CF =AB =2CE ,AB ∶AD ∶AA 1=1∶2∶4.(1)求异面直线EF 与A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证明:AF ⊥平面A 1ED ; (3)求二面角A 1-ED -F 的正弦值.【解】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A 为坐标原点,设AB =1,依题意得D (0,2,0),F (1,2,1,)A 1(0,0,4),E (1,32,0).(1)易得EF →=(0,12,1),A 1D →=(0,2,-4).于是cos 〈EF →,A 1D →〉=EF →·A 1D →|EF →||A 1D →|=-35.所以异面直线EF 与A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2)已知AF →=(1,2,1),EA 1→=(-1,-32,4),ED →=(-1,12,0).于是AF →·EA 1→=0,AF →·ED →=0,因此,AF ⊥EA 1,AF ⊥ED ,又EA 1∩ED =E . 所以AF ⊥平面A 1ED .(3)设平面EFD 的法向量u =(x ,y ,z ),则⎩⎪⎨⎪⎧ u ·EF →=0u ·ED →=0,即⎩⎨⎧ 12y +z =0-x +12y =0.不妨令x =1,可得u =(1,2,-1).由(2)可知,AF →为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于是cos 〈u ,AF →〉=u ·AF →|u ||AF →|=23, 从而sin 〈u ,AF →〉=53. 所以二面角A 1-ED -F 的正弦值为53.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1)求证AP ⊥BC .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A -MC -B 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自主解答】 (1)由AB =AC ,D 是BC 的中点得AD ⊥BC ,因为PO ⊥平面ABC , 又BC ⊂平面ABC ,所以PO ⊥BC ,又PO ∩AD =O ,所以BC ⊥平面P AO ,又AP ⊂平面P AO ,所以BC ⊥AP .(2)存在.以O 为坐标原点,以OD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y 轴、z 轴,以过O 点且垂直于面POD 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A (0,-3,0),B (4,2,0),C (-4,2,0),P (0,0,4),所以AP →=(0,3,4),BP →=(-4,-2,4),设PM →=λP A →(λ≠1),则PM →=λ(0,-3,-4),所以BM →=BP →+PM →=BP →+λP A →=(-4,-2,4)+λ(0,-3,-4)=(-4,-2-3λ,4-4λ),AC →=(-4,5,0),BC →=(-8,0,0),设平面BM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则⎩⎪⎨⎪⎧BM →·n 1=0,BC →·n 1=0, 即⎩⎪⎨⎪⎧ -4x 1-(2+3λ)y 1+(4-4λ)z 1=0,-8x 1=0, 令y 1=4-4λ,得⎩⎪⎨⎪⎧ x 1=0,z 1=2+3λ,可取n 1=(0,4-4λ,2+3λ),由题意知平面AMC 与平面APC 是一个平面,∴设平面A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2,y 2,z 2)则⎩⎪⎨⎪⎧AP →·n 1=0AC →·n 2=0即⎩⎪⎨⎪⎧ 3y 2+4z 2=0-4x 2+5y 2=0. 所以⎩⎨⎧ x 2=54y 2,z 2=-34y 2,可取n 2=(5,4,-3),由题意得n 1·n 2=0,即4(4-4λ)-3(2+3λ)=0,解得λ=25,故AM =3. 综上所述,存在点M 符合题意,AM =3.。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学案(
3.1.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目标] 1.掌握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的定义和运算律,了解共线(平行)向量的意义.2.理解共线向量定理和共面向量定理及其推论,会证明空间三点共线与四点共面问题.[重点] 应用共线定理与共面定理解决共线问题与共面问题.[难点] 证明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知识点一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填一填][答一答]1.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与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有什么关系?提示:相同.2.类比平面向量,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满足(λ+μ)a=λa+μa(λ,μ∈R),对吗?提示:正确.类比平面向量的运算律可知.知识点二共线、共面定理[填一填][答一答]3.a =λb 是向量a 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吗?提示:不是.由a =λb 可得出a ,b 共线,而由a ,b 共线不一定能得出a =λb ,如当b =0,a ≠0时.4.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一定共面吗?任意三个向量呢?提示:空间任意两个向量一定共面,但空间任意三个向量不一定共面. 5.共面向量定理中为什么要求a ,b 不共线?提示:如果a ,b 共线,则p 一定与向量a ,b 共面,却不一定存在实数组(x ,y ),使p =x a +y b ,所以共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充要条件要去掉a ,b 共线的情况.6.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向量关系式OP →=xOA →+yOB →+zOC →(其中x +y +z =1)的点P 与点A ,B ,C 是否共面?提示:四点共面.∵x +y +z =1,∴x =1-y -z ,又∵OP →=xOA →+yOB →+zOC →∴OP →=(1-y -z )OA →+yOB →+zOC →∴OP →-OA →=y (OB →-OA →)+z (OC →-OA →) ∴AP →=yAB →+zAC →, ∴点P 与点A ,B ,C 共面.1.共线向量、共面向量不具有传递性.2.共线向量定理及其推论是证明共线(平行)问题的重要依据.定理中的条件a ≠0不可遗漏.3.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与直线平行或共线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限多个,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4.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总是共面的,空间任意三个向量可能共面,也可能不共面. 5.向量p 与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在a 与b 不共线的前提下才成立的,若a 与b 共线,则不成立.类型一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例1】 设O 为▱ABCD 所在平面外任意一点,E 为OC 的中点,试用向量OA →,OB →,OD →表示AE →.【分析】 将向量AE →分解成OA →,OB →,OD →的线性组合的形式. 【解】 由题意,可以作出如下图所示的几何图形.在封闭图形ADOE 中,有:AE →=AD →+DO →+OE →, ①在△AOD 中,AD →=OD →-OA →. ②在△BOC 中,OC →=BC →-BO →,∵AD →=BC →,∴OC →=AD →+OB →=OD →-OA →+OB →. 又∵OE →=12OC →,∴OE →=12(OD →-OA →+OB →)=-12OA →+12OB →+12OD →. ③又DO →=-OD →, ④ 将②、③、④代入①可得: AE →=(OD →-OA →)-OD →+⎝ ⎛⎭⎪⎫-12OA →+12OB →+12OD →=-32OA →+12OB →+12OD →,∴AE →=-32OA →+12OB →+12OD →.寻找到以欲表示的向量所对应的线段为其一边的一个封闭图形,利用这一图形中欲求向量与已知向量所在线段的联系进行相应的向量运算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基本技巧,一般地,可以找到的封闭图形不是唯一的.但需知,无论哪一种途径,结果应是唯一的.如下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B ′C ′D ′中,设AB →=a ,AD →=b, AA ′→=c ,E 和F分别是AD ′和BD 的中点,用向量a ,b ,c 表示D ′B →,EF →.解:D ′B →=D ′A ′→+A ′B ′→+B ′B →=-b +a -c .EF →=EA →+AB →+BF →=12D ′A →+a +12BD →=12(-b -c )+a +12(-a +b )=12(a -c ).类型二 空间向量的共线问题【例2】 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ABEF 都是平行四边形且不共面,M ,N 分别是AC ,BF 的中点,判断CE →与MN →是否共线.【解】 因为M ,N 分别是AC ,BF 的中点,且四边形ABCD ,四边形ABEF 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 →=MA →+AF →+FN →=12CA →+AF →+12FB →.又因为MN →=MC →+CE →+EB →+BN →=-12CA →+CE →-AF →-12FB →,以上两式相加得CE →=2MN →,所以CE →∥MN →,即CE →与MN →共线.判断向量共线就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找到实数λ,使a =λb 成立,同时要充分运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结合空间图形,化简得出a =λb ,从而得出a ∥b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在A 1D 1上,且A 1E →=2ED 1→,F 在对角线A 1C 上,且A 1F →=23FC →.求证:E ,F ,B 三点共线.证明:设AB →=a ,AD →=b ,AA 1→=c . ∵A 1E →=2ED 1→,A 1F →=23FC →,∴A 1E →=23A 1D 1→,A 1F →=25A 1C →.∴A 1E →=23AD →=23b ,A 1F →=25(AC →-AA 1→)=25(AB →+AD →-AA 1→)=25a +25b -25c . ∴EF →=A 1F →-A 1E →=25a -415b -25c =25(a -23b -c ).又EB →=EA 1→+A 1A →+AB →=-23b -c +a =a -23b -c ,∴EF →=25EB →,所以E ,F ,B 三点共线.类型三 空间向量的共面问题【例3】 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平面ABC 外一点M 满足OM →=13OA →+13OB →+13OC →.(1)判断MA →,MB →,MC →三个向量是否共面; (2)判断M 是否在平面ABC 内.【解】 (1)∵OA →+OB →+OC →=3OM →,∴OA →-OM →=(OM →-OB →)+(OM →-OC →)=BM →+CM →,∴MA →=BM →+CM →=-MB →-MC →,∴向量MA →,MB →,MC →共面.(2)由(1)知向量MA →,MB →,MC →共面,而它们有共同的起点M ,且A ,B ,C 三点不共线,∴M ,A ,B ,C 共面,即M 在平面ABC 内.1证明向量共面,可以利用共面向量的充要条件,也可直接利用定义,通过线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进行证明.2向量共面向量所在的直线不一定共面,只有这些向量都过同一点时向量所在的直线才共面向量的起点、终点共面.已知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 (1)E ,F ,G ,H 四点共面. (2)BD ∥平面EFGH .证明:如下图,连接EG ,BG .(1)因为EG →=EB →+BG →=EB →+12(BC →+BD →)=EB →+BF →+EH →=EF →+EH →,由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知:E ,F ,G ,H 四点共面.(2)因为EH →=AH →-AE →=12AD →-12AB →=12BD →,所以EH ∥BD .又EH ⊂平面EFGH ,BD ⊄平面EFGH ,所以BD ∥平面EFGH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C )A .若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B .向量a ,b ,c 共面,即它们所在的直线共面C .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D .若a ∥b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a =λb解析:A 中,若b =0,则a 与c 不一定共线;B 中,共面向量的定义是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表示这些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不一定共面;D 中,若b =0,a ≠0,则不存在λ.2.当|a |=|b |≠0,且a 、b 不共线时,a +b 与a -b 的关系是( A ) A .共面 B .不共面 C .共线D .无法确定解析:a +b 与a -b 不共线,则它们共面.3.设O ABC 是四面体,G 1是△ABC 的重心,G 是OG 1上的一点,且OG =3GG 1,若OG →=xOA →+yOB →+zOC →,则(x ,y ,z )为( A )A .(14,14,14)B .(34,34,34)C .(13,13,13)D .(23,23,23)解析:因为OG →=34OG 1→=34(OA →+AG 1→)=34OA →+34×23[12(AB →+AC →)]=34OA →+14[(OB →-OA →)+(OC →-OA →)]=14OA →+14OB →+14OC →,而OG →=xOA →+yOB →+zOC →,所以x =14,y =14,z =14.4.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O 为平面ABC 外一点,若由OM →=-2OA →+OB →+λOC →确定的点M 与A 、B 、C 共面,则λ=2.解析:M 与A 、B 、C 共面,则OM →=xOA →+yOB →+zOC →,其中x +y +z =1,结合题目有-2+1+λ=1,即λ=2.5.如下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B 1和A 1D 1的中点.证明:向量A 1B →,B 1C →,EF →是共面向量.证明:EF →=EB →+BA 1→+A 1F →=12B 1B →-A 1B →+12A 1D 1→=12(B 1B →+BC →)-A 1B →=12B 1C →-A 1B →.由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知,A 1B →,B 1C →,EF →是共面向量.。
2020高中数学 第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
1。
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3。
1.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难点)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重点)3.掌握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及推论的应用.(重点、难点)1.通过空间向量有关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2.借助向量的线性运算、共线向量及共面向量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1.空间向量(1)定义:在空间,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2)长度或模:向量的大小.(3)表示方法:①几何表示法:空间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②字母表示法:用字母a,b,c,…表示;若向量a的起点是A,终点是B,也可记作:错误!,其模记为|a|或|错误!|.2.几类常见的空间向量名称方向模记法零向量任意00单位向量任意1相反向量相反相等a的相反向量:-a错误!的相反向量:错误!相等向量相同相等a=b3。
向量的加法、减法空间向量的运算加法错误!=错误!+错误!=a+b减法错误!=错误!-错误!=a-b加法运算律(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4。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1)定义:实数λ与空间向量a的乘积λa仍然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当λ〉0时,λa与向量a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与向量a方向相反;当λ=0时,λa=0;λ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λ|倍.(2)运算律:①λ(a+b)=λa+λb;②λ(μa)=(λμ)a.5.共线向量和共面向量(1)共线向量①定义: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②共线向量定理: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λb.③点P在直线AB上的充要条件:存在实数t,使错误!=错误!+t错误!.(2)共面向量①定义: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②共面向量定理:若两个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a,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p=x_a+y_b.③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ABC内的充要条件:存在有序实数对(x,y) 使错误!=x错误!+y错误!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有错误!=错误!+x错误!+y错误!.思考:(1)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一定是共面向量吗?(2)若空间任意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错误!=错误!错误!+13错误!+错误!错误!,则点P与点A,B,C是否共面?[提示](1)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个平面内,成为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向量,因此一定是共面向量.(2)由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得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即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因此点P与点A,B,C共面.1.如图所示,在四棱柱ABCD.A1B1C1D1所有的棱中,可作为直线A1B1的方向向量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D[共四条:AB,A1B1,CD,C1D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及求空间角[核心提炼]1.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证明空间平行、垂直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2,b 2,c 2),υ=(a 3,b 3,c 3),则有:(1)线面平行l ∥α⇔a⊥μ⇔a·μ=0⇔a 1a 2+b 1b 2+c 1c 2=0.(2)线面垂直l ⊥α⇔a ∥μ⇔a =k μ⇔a 1=ka 2,b 1=kb 2,c 1=kc 2.(3)面面平行α∥β⇔μ∥υ⇔μ=λυ⇔a 2=λa 3,b 2=λb 3,c 2=λc 3.(4)面面垂直α⊥β⇔μ⊥υ⇔μ·υ=0⇔a 2a 3+b 2b 3+c 2c 3=0.2.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求空间角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3,b 3,c 3),υ=(a 4,b 4,c 4)(以下相同).(1)线线夹角设l ,m 的夹角为θ⎝ ⎛⎭⎪⎫0≤θ≤π2,则 cos θ=|a·b ||a||b|=|a 1a 2+b 1b 2+c 1c 2|a 21+b 21+c 21a 22+b 22+c 22.(2)线面夹角设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 ⎛⎭⎪⎫0≤θ≤π2,则sin θ=|a·μ||a||μ|=|cos 〈a ,μ〉|.(3)面面夹角设平面α、β的夹角为θ⎝ ⎛⎭⎪⎫0≤θ≤π2, 则|cos θ|=|μ·υ||μ||υ|=|cos 〈μ,υ〉|.[典型例题](1)如图,在直三棱柱ADEBCF 中,平面ABFE 和平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 为AB 的中点,O 为DF 的中点.运用向量方法证明:①OM ∥平面BCF ; ②平面MDF ⊥平面EFCD .(2)(2018·高考浙江卷)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 1B 1C 1,A 1A ,B 1B ,C 1C 均垂直于平面ABC ,∠ABC =120°,A 1A =4,C 1C =1,AB =BC =B 1B =2.①证明:AB 1⊥平面A 1B 1C 1;②求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题意知,AB ,AD ,AE 两两垂直,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 (0,0,0),B (1,0,0),C (1,1,0),D (0,1,0),F (1,0,1),M ⎝⎛⎭⎪⎫12,0,0,O ⎝⎛⎭⎪⎫12,12,12. ①OM →=⎝ ⎛⎭⎪⎫0,-12,-12,BA →=(-1,0,0),所以OM →·BA →=0,所以OM →⊥BA →. 因为棱柱ADEBCF 是直三棱柱,所以AB ⊥平面BCF ,所以BA →是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又OM ⊄平面BCF ,所以OM ∥平面BCF .②设平面MDF 与平面EFCD 的法向量分别为n 1=(x 1,y 1,z 1),n 2=(x 2,y 2,z 2). 因为DF →=(1,-1,1),DM →=⎝ ⎛⎭⎪⎫12,-1,0,DC →=(1,0,0),由n 1·DF →=n 1·DM →=0,得⎩⎪⎨⎪⎧x 1-y 1+z 1=0,12x 1-y 1=0,解得⎩⎪⎨⎪⎧y 1=12x 1,z 1=-12x 1,令x 1=1,则n 1=⎝ ⎛⎭⎪⎫1,12,-12.同理可得n 2=(0,1,1).因为n 1·n 2=0,所以平面MDF ⊥平面EFCD .(2)①证明:如图,以AC 的中点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 ,OC 为x ,y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A (0,-3,0),B (1,0,0),A 1(0,-3,4),B 1(1,0,2),C 1(0,3,1).因此AB 1→=(1,3,2),A 1B 1→=(1,3,-2).A 1C 1→=(0,23,-3).由AB 1→·A 1B 1→=0得AB 1⊥A 1B 1. 由AB 1→·A 1C 1→=0得AB 1⊥A 1C 1. 所以AB 1⊥平面A 1B 1C 1.②设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为θ.由①可知AC 1→=(0,23,1),AB →=(1,3,0),BB 1→=(0,0,2).设平面ABB 1的法向量n =(x ,y ,z ).由⎩⎪⎨⎪⎧n ·AB →=0,n ·BB 1→=0,即⎩⎨⎧x +3y =0,2z =0,可取n =(-3,1,0).所以sin θ=|cosAC 1→,n|=|AC 1→·n ||AC 1→|·|n |=3913.因此,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3913.(1)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的步骤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时,要尽可能地利用载体中的垂直关系.②建立空间图形与空间向量之间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表示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直线、平面的要素.③通过空间向量的运算研究平行、垂直关系. ④根据运算结果解释相关问题. (2)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相关点的坐标;③写出向量坐标;④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⑤转化为几何结论. (3)求空间角的注意点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不一定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β,即cos α=|cos β|. ②所求的二面角不一定是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有可能为两法向量夹角的补角.[对点训练]1.(2019·绍兴市柯桥区高三期中考试)如图,在几何体ABCDE 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平面BCE ,BE ⊥CE ,AB =BE =EC =2,G ,F 分别是线段BE ,DC 的中点.(1)求证:GF ∥平面ADE ;(2)求GF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切值.解:(1)证明:如图,取AE 的中点H ,连接HG ,HD ,又G 是BE 的中点, 所以GH ∥AB ,且GH =12AB ,又F 是CD 中点,所以DF =12CD ,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得,AB ∥CD ,AB =CD ,所以GH ∥DF ,且GH =DF .所以四边形HGF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GF ∥DH ,又DH ⊂平面ADE ,GF ⊄平面ADE , 所以GF ∥平面ADE .(2)如图,在平面BEC 内,过B 作BQ ∥EC , 因为BE ⊥CE ,所以BQ ⊥BE ,又因为AB ⊥平面BEC ,所以AB ⊥BE ,AB ⊥BQ ,以B 为原点,BE 、BQ 、B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2),B (0,0,0),E (2,0,0),F (2,2,1),G (1,0,0),GF →=(1,2,1),平面ABE 的法向量n =(0,1,0),设GF 与平面ABE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GF →·n ||GF →|·|n |=26,所以cos θ=1-⎝ ⎛⎭⎪⎫262=26, 所以tan θ=sin θcos θ=2626= 2.所以GF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2.(2019·宁波市镇海中学高考模拟)在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P 分别是AB 、AC 、BC 边上的点,满足AE ∶EB =CF ∶FA =CP ∶PB =1∶2.如图(1)将△AEF 沿EF 折起到△A 1EF的位置,使二面角A 1EF B 成直二面角,连接A 1B 、A 1P (如图(2)).(1)求证:A 1E ⊥平面BEP ; (2)求二面角B A 1P E 的余弦值.解:(1)证明:在图(1)中,取BE 的中点D ,连接DF , 因为AE ∶EB =CF ∶FA =1∶2,所以AF =AD =2, 而∠A =60°,所以△ADF 为正三角形. 又AE =DE =1,所以EF ⊥AD . 在图(2)中,A 1E ⊥EF ,BE ⊥EF ,所以∠A 1EB 为二面角A 1EF B 的一个平面角,由题设条件知此二面角为直二面角,所以A 1E ⊥平面BEP .(2)分别以EB 、EF 、EA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E (0,0,0),B (2,0,0),P (1,3,0),A 1(0,0,1),EA 1→=(0,0,1),EP →=(1,3,0),BA 1→=(-2,0,1),BP →=(-1,3,0).设平面EA 1P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EA 1→=z =0m ·EP →=x +3y =0,取y =-1,得m =(3,-1,0);设平面BA 1P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BA 1→=-2x ′+z ′=0n ·BP →=-x ′+3y ′=0,取y ′=1,得n =(3,1,23).所以cos 〈m ,n 〉=m ·n |m ||n |=3×3-1×12×4=14, 所以二面角B A 1P E 的余弦值为14.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核心提炼]探索性问题主要考两类问题 (1)条件探索型问题; (2)存在探索型问题.探索性问题求解思路为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建立目标函数或目标方程,将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解决.[典型例题](2019·浙江高考冲刺卷)如图所示的几何体ABCDE中,EA ⊥平面ABC ,EA ∥DC ,AB ⊥AC ,EA =AB =AC =2DC ,M 是线段BD 上的动点.(1)当M 是BD 的中点时,求证:BC ⊥平面AME ;(2)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BD 与平面AMC 所成的角为60°,若存在,确定点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证明:因为EA ⊥平面ABC ,AB ⊥AC ,所以直线AB ,AC ,AE 两两垂直,以A 为原点,以AB ,AC ,AE 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CD =1,则AB =AC =AE =2,所以A (0,0,0),B (2,0,0),C (0,2,0),D (0,2,1),E (0,0,2), 因为M 是BD 中点,所以M ⎝ ⎛⎭⎪⎫1,1,12, 所以AE →=(0,0,2),AM →=⎝ ⎛⎭⎪⎫1,1,12,BC →=(-2,2,0),所以AE →·BC →=0,AM →·BC →=0, 所以AE ⊥BC ,AM ⊥BC ,又AM ⊂平面AME ,AE ⊂平面AME ,AE ∩AM =A , 所以BC ⊥平面AME .(2)由(1)得,BD →=(-2,2,1),AC →=(0,2,0),AB →=(2,0,0),设BM →=λBD →=(-2λ,2λ,λ)(0<λ<1),则AM →=AB →+BM →=(2-2λ,2λ,λ), 设平面AM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C →=0n ·AM →=0,所以⎩⎪⎨⎪⎧2y =0(2-2λ)x +2λy +zλ=0,令x =1得n =⎝ ⎛⎭⎪⎫1,0,2-2λ,所以cos 〈BD →,n 〉=BD →·n |BD →||n |=-2λ3×1+⎝⎛⎭⎪⎫2-2λ2 =-235λ2-8λ+4, 令235λ2-8λ+4=sin 60°=32,得5λ2-8λ+9227=0, Δ=64-4×5×9227<0,所以方程无解,所以BD 上不存在点M ,使得直线BD 与平面AMC 所成的角为60°.利用空间向量巧解探索性问题(1)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2)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对点训练](2019·衢州诊断考试)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PA =AB =AD =2,四边形ABCD 满足AB ⊥AD ,BC ∥AD 且BC =4,点M为PC 的中点,点E 为BC 边上的动点,且BE EC=λ.(1)求证:平面ADM ⊥平面PBC ;(2)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二面角P DE B 的余弦值为22?若存在,试求出实数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证明:取PB 的中点N ,连接MN 、AN , 因为M 是PC 的中点,所以MN ∥BC ,MN =12BC =2,又BC ∥AD ,所以MN ∥AD ,MN =AD , 所以四边形ADMN 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AP ⊥AD ,AB ⊥AD ,所以AD ⊥平面PAB , 所以AD ⊥AN ,所以AN ⊥MN ,因为AP =AB ,所以AN ⊥PB ,所以AN ⊥平面PBC , 因为AN ⊂平面ADM ,所以平面ADM ⊥平面PBC .(2)法一:存在实数λ=1,使得二面角P -DE -B 的余弦值为22. 因为λ=1,所以点E 为BC 边的中点, 所以DE ∥AB , 所以DE ⊥平面PAD ,所以∠PDA 为二面角P -DE -B 的一个平面角. 在等腰Rt △PDA 中,∠PDA =π4, 所以二面角P -DE -B 的余弦值为22. 法二:存在符合条件的λ.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设E (2,t ,0),P (0,0,2),D (0,2,0),B (2,0,0), 从而PD →=(0,2,-2),DE →=(2,t -2,0), 设平面PDE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 则⎩⎪⎨⎪⎧n 1·PD →=0n 1·DE →=0,即⎩⎪⎨⎪⎧2y -2z =02x +(t -2)y =0,令y =z =2,解得x =2-t , 所以n 1=(2-t ,2,2),又平面DEB 即为平面xAy ,故其一个法向量为n 2=(0,0,1),则|cos 〈n 1,n 2〉|=|n 1·n 2||n 1|·|n 2|=2(2-t )2+4+4=22, 解得t =2,可知λ=1.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核心提炼]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主要包括:空间动点轨迹的判断,求轨迹的长度及动角的范围等;求解方法一般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判断动点轨迹是什么样的曲线;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轨迹的长度等.[典型例题](1)(2019·金华十校高考模拟)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直线CD 、AB 上的动点,点P 是△A 1C 1D 内的动点(不包括边界),记直线D 1P 与MN 所成角为θ,若θ的最小值为π3,则点P的轨迹是( )A .圆的一部分B .椭圆的一部分C .抛物线的一部分D .双曲线的一部分(2)(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已知平面ABCD ⊥平面ADEF ,AB ⊥AD ,CD ⊥AD ,且AB =1,AD =CD =2.ADEF 是正方形,在正方形ADEF 内部有一点M ,满足MB ,MC 与平面ADEF 所成的角相等,则点M 的轨迹长度为( )A.43B.163C.49π D.83π 【解析】 (1)把MN 平移到平面A 1B 1C 1D 1中,直线D 1P 与MN 所成角为θ,直线D 1P 与MN 所成角的最小值是直线D 1P 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角,即原问题转化为:直线D 1P 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角为π3,点P 在平面A 1B 1C 1D 1的投影为圆的一部分,因为点P 是△A 1C 1D 内的动点(不包括边界), 所以点P 的轨迹是椭圆的一部分.故选B.(2)根据题意,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E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如图1所示,则B (2,1,0),C (0,2,0),设M (x ,0,z ),易知直线MB ,MC 与平面ADEF 所成的角分别为∠AMB ,∠DMC ,均为锐角,且∠AMB =∠DMC ,所以sin ∠AMB =sin∠DMC ⇒AB MB =CDMC,即2MB =MC ,因此2(2-x )2+12+z 2=x 2+22+z 2,整理得⎝ ⎛⎭⎪⎫x -832+z 2=169,由此可得,点M 在正方形ADEF 内的轨迹是以点O ⎝ ⎛⎭⎪⎫83,0,0为圆心,半径为43的圆弧M 1M 2,如图2所示,易知圆心角∠M 1OM 2=π3,所以lM 1M 2=π3×43=49π.故选C.【答案】 (1)B (2)C求解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时,首先要探究点的轨迹的形成过程,同时还要注意动点的性质以及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若动点的性质满足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的定义,也可借助定义求出轨迹.[对点训练](2019·杭州市高考二模)在等腰直角△ABC 中,AB ⊥AC ,BC =2,M 为BC 中点,N 为AC 中点,D 为BC 边上一个动点,△ABD 沿AD 翻折使BD ⊥DC ,点A 在面BCD 上的投影为点O ,当点D 在BC 上运动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线段NO 为定长B .|CO |∈[1,2)C .∠AMO +∠ADB >180°D .点O 的轨迹是圆弧解析:选C.如图所示,对于A,△AOC 为直角三角形,ON 为斜边AC 上的中线,ON =12AC 为定长,即A 正确;对于B,D 在M 时,AO =1,CO =1,所以|CO |∈[1,2),即正确;对于D,由A 可知,点O 的轨迹是圆弧,即D 正确,故选C.立体几何中的最值(范围)问题[核心提炼]求解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需要先确定最值的主体,确定题目中描述的相关变量,然后根据所求,确定是利用几何方法求解,还是转化为代数(特别是函数)问题求解.利用几何方法求解时,往往利用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将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问题进行求解,如求几何体表面距离的问题.利用代数法求解时,要合理选择参数,利用几何体中的相关运算构造目标函数,再根据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目标函数的值域,即可利用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求得结果.[典型例题](1)(2019·宁波十校联考)如图,平面PAB ⊥平面α,AB ⊂α,且△PAB 为正三角形,点D 是平面α内的动点,ABCD是菱形,点O 为AB 中点,AC 与OD 交于点Q ,l ⊂α,且l ⊥AB ,则PQ 与l 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小值为( )A.-3+372B. 3+372C. 7D .3(2)(2019·温州高考模拟)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C ⊥平面BCD ,△BAC 与B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C =∠BCD =90°,BC =2,点P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若线段CD 上存在点Q ,使得直线PQ 与AC 成30°的角,则线段PA 长的取值范围是( )A.⎝ ⎛⎭⎪⎫0,22 B.⎣⎢⎡⎦⎥⎤0,63 C.⎝⎛⎭⎪⎫22,2 D.⎝⎛⎭⎪⎫63,2 【解析】 (1)如图,不妨以CD 在AB 前侧为例.以O 为原点,分别以OB 、OP 所在直线为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OAD =θ(0<θ<π),则P (0,0,3),D (2sin θ,-1+2cos θ,0),所以Q ⎝ ⎛⎭⎪⎫23sin θ,23cos θ-13,0,所以QP →=⎝ ⎛⎭⎪⎫-23sin θ,13-23cos θ,3,设α内与AB 垂直的向量n =(1,0,0),PQ 与l 所成角为φ,则cos φ=⎪⎪⎪⎪⎪⎪⎪⎪QP →·n |QP →||n |=⎪⎪⎪⎪⎪⎪⎪⎪-23sin θ329-49cos θ=sin θ8-cos θ=1-cos 2θ8-cos θ.令t =cos θ(-1<t <1),则s =1-t 28-t ,s ′=t 2-16t +1(8-t )2,令s ′=0,得t =8-37,所以当t =8-37时,s 有最大值为16-67.则cos φ有最大值为16-67,此时sin φ取最小值为67-15. 所以正切值的最小值为67-1516-6 7=3+372.故选B.(2)以C 为原点,CD 为x 轴,CB 为y 轴,过C 作平面BCD 的垂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1,1),B (0,2,0),C (0,0,0),设Q (q ,0,0),AP →=λAB →=(0,λ,-λ),则PQ →=CQ →-CP →=CQ →-(CA →+AP →)=(q ,0,0)-(0,1,1)-(0,λ,-λ)=(q ,-1-λ,λ-1),因为直线PQ 与AC 成30°的角,所以cos 30°=|CA →·PQ →||CA →|·|PQ →|=22·q 2+(1+λ)2+(λ-1)2=2q 2+2λ2+2=32, 所以q 2+2λ2+2=83,所以q 2=23-2λ2∈[0,4],所以⎩⎪⎨⎪⎧23-2λ2≥023-2λ2≤4,解得0≤λ≤33,所以|AP →|=2λ∈⎣⎢⎡⎦⎥⎤0,63, 所以线段PA 长的取值范围是⎣⎢⎡⎦⎥⎤0,63. 故选B.【答案】 (1)B (2)B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不仅简捷,更减少了思维量.用变量表示动点的坐标,然后依题意用向量法求其有关几何量,构建有关函数,从而用代数方法即可求其最值.[对点训练]1.(2019·浙江省五校联考二模)如图,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点A 在平面α内,平面ABCD 与平面α所成的二面角为30°,则顶点C 1到平面α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A .2(2+2)B .2(3+2)C .2(3+1)D .2(2+1)解析:选B.如图所示,作C 1O ⊥α,交ABCD 于O ,交α于E ,由题得O 在AC 上,则C 1E 为所求,∠AOE =30°, 由题意,设CO =x ,则AO =42-x ,C 1O =16+x 2,OE =12OA =22-12x ,所以C 1E =16+x 2+22-12x ,令y =16+x 2+22-12x ,则y ′=x16+x 2-12=0,可得x =43, 所以x =43,顶点C 1到平面α的距离的最大值是2(3+2).2.(2019·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考试)在正四面体P ABC 中,点M 是棱P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且AN →=λAB →,设异面直线NM 与AC 所成角为α,当13≤λ≤23时,则cos 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点P 到平面ABC 的射影为点O ,以AO 所在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过点O 作BC 的平行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43,则有A (0,-4,0),B (23,2,0),C (-23,2,0),P (0,0,42),M (-3,1,22).由AN →=λAB →,得N (23λ,6λ-4,0).从而有NM →=(-3-23λ,5-6λ,22),AC →=(-23,6,0).所以cos α=|NM →·AC →||NM →||AC →|=3-2λ24λ2-4λ+3,设3-2λ=t ,则53≤t ≤73.则cos α=12t 2t 2-4t +6=126⎝ ⎛⎭⎪⎫1t 2-4·1t+1,因为13<37≤1t ≤35,所以51938≤cos α≤71938.答案:⎣⎢⎡⎦⎥⎤51938,71938专题强化训练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CD 和C 1C 的中点,则直线AE 与D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3 B.25 C.35D.37解析:选B.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若棱长为2,则A (2,0,0)、E (0,1,0)、D 1(0,0,2)、F (0,2,1).所以EA →=(2,-1,0),D 1F →=(0,2,-1), cos 〈EA →,D 1F →〉=EA →·D 1F →|EA →||D 1F →|=-25·5=-25.则直线AE 与D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5.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12B.23C.33D.22解析:选B.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棱长为1,则A 1(0,0,1),E ⎝⎛⎭⎪⎫1,0,12, D (0,1,0),所以A 1D →=(0,1,-1),A 1E →=⎝⎛⎭⎪⎫1,0,-12,设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z ),则⎩⎪⎨⎪⎧y -z =0,1-12z =0,所以⎩⎪⎨⎪⎧y =2,z =2.所以n 1=(1,2,2).因为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 所以cos 〈n 1,n 2〉=23×1=23.即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3.(2019·浙江省十校联合体期末联考)在三棱锥O ABC 中,已知OA ,OB ,OC 两两垂直且相等,点P 、Q 分别是线段BC 和OA 上的动点,且满足BP ≤12BC ,AQ ≥12AO ,则PQ 和OB 所成角的余弦的取值范围是( )A.⎣⎢⎡⎦⎥⎤22,1 B.⎣⎢⎡⎦⎥⎤33,1 C.⎣⎢⎡⎦⎥⎤33,255D.⎣⎢⎡⎦⎥⎤22,255解析:选B.根据题意,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OA =OB =OC =2,OB →=(2,0,0),设P (x ,y ,0),Q (0,0,z ),因为BP ≤12BC ,AQ ≥12AO ,所以1≤x ≤2,0≤y ≤1且x +y =2,0≤z ≤1,PQ →=(-x ,x -2,z ),|cos 〈OB →,PQ →〉|=⎪⎪⎪⎪⎪⎪⎪⎪OB →·PQ →|OB→|·|PQ →|=⎪⎪⎪⎪⎪⎪-x 2x 2-4x +4+z 2, 当x =1,z =1时,|cos 〈OB →,PQ →〉|=33;当x =2,z =1时,|cos 〈OB →,PQ →〉|=255;当x =2,z =0时,|cos 〈OB →,PQ →〉|=1.当x =1,z =0时,|cos 〈OB →,PQ →〉|=22,结合四个选项可知PQ 和OB 所成角的余弦的取值范围是⎣⎢⎡⎦⎥⎤33,1. 4.(2019·宁波市镇海中学高考模拟)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BAC =π2,AB =AC =AA 1=1,已知G 和E 分别为A 1B 1和CC 1的中点,D 与F 分别为线段AC 和A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若GD ⊥EF ,则线段DF 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A.⎣⎢⎡⎭⎪⎫55,1 B.⎣⎢⎡⎦⎥⎤55,1 C.⎝⎛⎭⎪⎫255,1 D.⎣⎢⎡⎭⎪⎫255,1 解析:选 A.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E ⎝⎛⎭⎪⎫0,1,12,G ⎝⎛⎭⎪⎫12,0,1,F (x ,0,0),D (0,y ,0),由于GD ⊥EF ,所以x +2y -1=0,DF =x 2+y 2=5⎝ ⎛⎭⎪⎫y -252+15, 由x =1-2y >0,得y <12,所以当y =25时,线段DF 长度的最小值是15,当y =0时,线段DF 长度的最大值是1而不包括端点,故y =0不能取,故选A.5.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120°,AB =2,BC =CC 1=1,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32B.155C.105D.33解析:选C.如图所示,将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补成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连接AD 1,B 1D 1,则AD 1∥BC 1,所以∠B 1AD 1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的角.因为∠ABC =120°,AB =2,BC =CC 1=1,所以AB 1=5,AD 1= 2.在△B 1D 1C 1中,∠B 1C 1D 1=60°,B 1C 1=1,D 1C 1=2,所以B 1D 1=12+22-2×1×2×cos 60°=3,所以cos ∠B 1AD 1=5+2-32×5×2=105,选择C.6.(2019·杭州市学军中学高考数学模拟)如图,在二面角A CD B 中,BC ⊥CD ,BC =CD =2,点A 在直线AD 上运动,满足AD ⊥CD ,AB =3.现将平面ADC 沿着CD 进行翻折,在翻折的过程中,线段AD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AD →⊥DC →,DC →⊥CB →,设平面ADC 沿着CD 进行翻折过程中,二面角A CD B 的夹角为θ,则〈DA →,CB →〉=θ,因为AB →=AD →+DC →+CB →,所以平方得AB →2=AD →2+DC →2+CB →2+2AD →·DC →+2CB →·AD →+2DC →·CB →,设AD =x ,因为BC =CD =2,AB =3, 所以9=x 2+4+4-4x cos θ,即x 2-4x cos θ-1=0,即cos θ=x 2-14x.因为-1≤cos θ≤1,所以-1≤x 2-14x≤1,即⎩⎪⎨⎪⎧x 2-1≤4x x 2-1≥-4x ,即⎩⎪⎨⎪⎧x 2-4x -1≤0x 2+4x -1≥0, 则⎩⎨⎧2-5≤x ≤2+5,x ≥-2+5或x ≤-2- 5.因为x >0,所以5-2≤x ≤5+2, 即AD 的取值范围是[5-2,5+2]. 答案:[5-2,5+2]7.(2019·台州市高考模拟)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A BCD 中,E 、F 分别为直线AB 、CD 上的动点,且|EF |= 3.若记EF 中点P 的轨迹为L ,则|L |等于________.(注:|L |表示L 的测度,在本题,L 为曲线、平面图形、空间几何体时,|L |分别对应长度、面积、体积)解析:如图,当E 为AB 中点时,F 分别在C ,D 处,满足|EF |=3,此时EF 的中点P 在EC ,ED 的中点P 1,P 2的位置上;当F 为CD 中点时,E 分别在A ,B 处,满足|EF |=3,此时EF 的中点P 在BF ,AF 的中点P 3,P 4的位置上,连接P 1P 2,P 3P 4相交于点O ,则四点P 1,P 2,P 3,P 4共圆,圆心为O ,圆的半径为12,则EF 中点P 的轨迹L 为以O 为圆心,以12为半径的圆,其测度|L |=2π×12=π.答案:π8.(2019·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在三棱锥D ABC 中,已知AB =2,AC →·BD →=-3,设AD =a ,BC =b ,CD =c ,则c 2ab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设AD →=a ,CB →=b ,DC →=c ,因为AB =2,所以|a +b +c |2=4⇒a 2+b 2+c 2+2(a ·b +b ·c +c ·a )=4,又因为AC →·BD →=-3,所以(a +c )·(-b -c )=-3⇒a ·b +b ·c +c ·a +c 2=3,所以a 2+b 2+c 2+2(3-c 2)=4⇒c 2=a 2+b 2+2,所以a 2+b 2+2ab +1≥2ab +2ab +1=2,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即c 2ab +1的最小值是2.答案:29.(2019·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试)如图,矩形ABCD 中,AB =1,BC =3,将△ABD 沿对角线BD 向上翻折,若翻折过程中AC 长度在⎣⎢⎡⎦⎥⎤102,132内变化,则点A 所形成的运动轨迹的长度为________.解析:过A 作AE ⊥BD ,垂足为E ,连接CE ,A ′E . 因为矩形ABCD 中,AB =1,BC =3, 所以AE =32,CE =72. 所以A 点的轨迹为以E 为圆心,以32为半径的圆弧.∠A ′EA 为二面角A BD A ′的平面角. 以E 为原点,以EB ,EA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设∠A ′EA =θ,则A ⎝ ⎛⎭⎪⎫0,32cos θ,32sin θ,C ⎝ ⎛⎭⎪⎫-1,-32,0, 所以AC =1+34(cos θ+1)2+34sin 2θ=5+3cos θ2, 所以102≤ 5+3cos θ2≤132, 解得0≤cos θ≤12,所以60°≤θ≤90°,所以A 点轨迹的圆心角为30°, 所以A 点轨迹的长度为π6·32=3π12.答案:312π 10.(2019·宁波十校联考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BAD =120°,AB =AD =2,△BCD 是等边三角形,E 是BP 的中点,AC 与BD 交于点O ,且OP ⊥平面ABCD .(1)求证:PD ∥平面ACE ;(2)当OP =1时,求直线PA 与平面ACE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因为在四棱锥P ABCD 中,∠BAD =120°,AB =AD =2,△BCD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C ≌△ACD ,因为E 是BP 中点,AC 与BD 交于点O ,所以O 是BD 中点,连接OE ,则OE ∥PD ,因为PD ⊄平面ACE ,OE ⊂平面ACE ,所以PD ∥平面ACE .(2)因为BD ⊥AC ,PO ⊥平面ABCD ,以O 为原点,OB ,OC ,OP 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P (0,0,1),A (0,-1,0),B (3,0,0),C (0,3,0),E ⎝ ⎛⎭⎪⎫32,0,12,EA →=⎝ ⎛⎭⎪⎫-32,-1,-12,EC →=⎝ ⎛⎭⎪⎫-32,3,-12,PA →=(0,-1,-1),设平面ACE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则⎩⎪⎨⎪⎧n ·EA →=3x +2y +z =0n ·EC →=3x -6y +z =0,取x =1,得n =(1,0,-3),设直线PA 与平面ACE 所成角为θ, 则sin θ=|n ·PA →||n |·|PA →|=322=64,所以直线PA 与平面A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4. 11.(2019·浙江暨阳4月联考卷)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BC ∥AD ,BC ⊥AB ,PB =AD =2,AB =BC =1,E 为棱PD 上的点.(1)若PE =13PD ,求证:PB ∥平面ACE ;(2)若E 是PD 的中点,求直线PB 与平面ACE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过A 作Az ⊥平面ABCD ,以A 为原点,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解得,PC =3,所以B (1,0,0),P (1,1,3),所以BP →=(0,1,3),C (1,1,0),D (0,2,0),设E (x ,y ,z ),由PE →=13PD →,得E (23,43,233),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C→=x +y =0n AE →=23x +43y +233z =0,取z =1,得n =(3,-3,1),所以BP →·n =0,因为PB ⊄平面ACE ,所以PB ∥平面ACE .(2)过A 作Az ⊥平面ABCD ,以A 为原点,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解得PC =3,所以B (1,0,0),P (1,1,3),A (0,0,0), 所以BP →=(0,1,3),C (1,1,0),D (0,2,0),所以E (12,32,32),AC →=(1,1,0),AE →=(12,32,32),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C →=x +y =0n AE →=12x +32y +32z =0, 取z =2,得n =(3,-3,2),所以直线PB 与平面ACE 所成角的正弦值: sin θ=|BP →·n ||BP →||n |=3210=3020.12.(2019·嵊州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ABC 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D 是棱A 1C 1的中点,CC 1=h (h >0).(1)证明:BC 1∥平面AB 1D ;(2)若直线BC 1与平面ABB 1A 1所成角的大小为π6,求h 的值. 解:(1)证明:连接A 1B 交AB 1于E ,连接DE ,则DE 是△A 1BC 1的中位线.所以DE ∥BC 1.又DE ⊂平面AB 1D ,BC 1⊄平面AB 1D ,故BC 1∥平面AB 1D .(2)以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OB ,O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1,0,0),C 1(0,3,h ).易得平面ABB 1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0).又BC 1→=(-1,3,h ).所以sin π6=|cos 〈BC 1→,n 〉|=|BC 1→·n ||BC 1→|·|n |. 即3h 2+4=12,解得h =2 2. 13.(2019·温州十五校联考)已知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相交于一点O ,∠BAD =60°,将△BDC 沿着BD 折起得△BDC ′,连接AC ′.(1)求证:平面AOC ′⊥平面ABD ;(2)若点C ′在平面ABD 上的投影恰好是△ABD 的重心,求直线CD 与底面AD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因为C ′O ⊥BD ,AO ⊥BD ,C ′O ∩AO =O ,所以BD ⊥平面C ′OA ,又因为BD ⊂平面ABD ,所以平面AOC ′⊥平面ABD .(2)如图建系O xyz ,令AB =a ,则 A ⎝ ⎛⎭⎪⎫32a ,0,0,B ⎝⎛⎭⎪⎫0,12a ,0, D ⎝ ⎛⎭⎪⎫0,-12a ,0, C ′⎝ ⎛⎭⎪⎫36a ,0,63a , 所以DC →=AB →=⎝ ⎛⎭⎪⎫-32a ,12a ,0,平面ADC ′的法向量为m =⎝⎛⎭⎪⎫1,-3,22,设直线CD 与底面ADC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DC →,m 〉|=|DC →·m ||DC →||m |=3a a ·32=63, 故直线CD 与底面A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 14.(2019·宝鸡市质量检测(一))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为矩形,PA ⊥平面ABCD ,点E 是PD 的中点,点F 是PC 的中点.(1)证明:PB ∥平面AEC ;(2)若底面ABCD 为正方形,探究在什么条件下,二面角C AF D 的大小为60°?解:易知AD ,AB ,AP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AB =2a ,AD =2b ,AP =2c ,则A (0,0,0),B (2a ,0,0),C (2a ,2b ,0),D (0,2b ,0),P (0,0,2c ).设AC ∩BD =O ,连接OE ,则O (a, b ,0),又E 是PD 的中点,所以E (0,b ,c ).(1)证明:因为PB →=(2a ,0,-2c ),EO →=(a ,0,-c ),所以PB →=2EO →,所以PB →∥EO →,即PB ∥EO .因为PB ⊄平面AEC ,EO ⊂平面AEC ,所以PB ∥平面AEC .(2)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a =b ,A (0,0,0),B (2a ,0,0),C (2a ,2a ,0),D (0,2a ,0),P (0,0,2c ),E (0,a ,c ),F (a ,a ,c ),因为z 轴⊂平面CAF ,所以设平面CA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1,0),而AC →=(2a ,2a ,0),所以AC →·n =2ax +2a =0,得x =-1,所以n =(-1,1,0).因为y 轴⊂平面DAF ,所以设平面DAF 的一个法向量为m =(1,0,z ),而AF →=(a ,a ,c ),所以AF →·m =a +cz =0,得z =-a c, 所以m =(1,0,-a c)∥m ′=(c ,0,-a ).cos 60°=|n ·m ′||n ||m ′|=c 2(a 2+c 2)=12,得a =c . 故当AP 与正方形ABCD 的边长相等时,二面角C AF D 的大小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