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案10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认识简单电路》教案

四年级科学《认识简单电路》教案

四年级科学《认识简单电路》教案教案一:《认识简单电路》课题名称认识简单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开关、负载)。

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即电流的流动路径。

学生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闭合电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电能的合理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电流的流动路径和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教学难点: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其在电路中的流动。

设计和搭建简单的闭合电路。

解决策略: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电路的组成部分和电流的流动。

通过分步骤指导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电路的设计和搭建。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教材《科学》四年级上册。

电路实验箱(包含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电路图和动画演示)。

教具和设备: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电路板。

投影仪、电脑、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吗?”引入电路的概念。

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模型,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开关、负载)及其功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流的流动路径和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3.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简单的闭合电路。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讨论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师总结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关键内容: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开关、负载。

电流的流动路径:电源→导线→负载→导线→电源。

《电路》参考教案

《电路》参考教案

《电路》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电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3)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电路的概念,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画简单电路图。

教学用具:干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动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你周围到处都有电路。

从你的台灯,到跨越大海的电缆;从你的玩具车,到飞向太空的火箭,都有电荷流动的电路。

通过展示高架输电线、跨海电缆、电动机、电视机、计算机和电动玩具的电路,以及家庭照明电路等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电的世界。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电路的组成1、提出问题——如何让灯泡亮起来材料:电池1节,灯泡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

怎样连接才能让灯泡亮起来让学生试着把它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并控制它的亮灭。

2、动手做在实验前,教师要强调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并简要说明其危害。

3、认识电路、电源、开关及用电器在“动手做”的基础上,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引导学生总结出: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复杂还是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电源:提供电能,持续供电的装置。

干电池、发电机、蓄电池。

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灯泡、电风扇、电饭锅。

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按钮、闸刀、拉线、空气开关。

(二)通路、开路和短路通路:接通的电路。

现象:闭合开关。

本质: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开路:断开的电路。

现象:断开开关。

本质:无电流通过用电器。

短路:由于错误操作或故障,使导线不通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有大电流,烧毁电源,甚至造成火灾。

(三)电路图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画出的电路。

P47图4-1-6电路中常见的图形符号。

强调:规范。

电路教案初中物理

电路教案初中物理

电路教案初中物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路的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掌握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开路(断路)。

3. 能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内容:
1.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电路的状态:通路和开路
3. 电路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灯、电视、电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共同特点,引出电路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20分钟)
1. 电路的概念:电流的形成、电路的定义。

2.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

3. 电路的状态:通路和开路。

讲解通路和开路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或图示来说明。

三、课堂实践(15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用导线、小灯泡、开关等器材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

2. 观察并记录电路中的现象,如灯泡的亮灭等。

3. 分析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如电源提供电能、导线传输电能等。

四、课堂总结(5分钟)
通过课堂实践,总结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状态,强调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绘制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图。

2. 思考并回答: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路的通路和开路有何区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电路,通过课堂实践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电工基础教案第十讲电阻的混联

电工基础教案第十讲电阻的混联

电工基础教案第十讲电阻的混联电工基础授课教案授课日期/班级:(未填写)课题:第十讲电阻的混联教学目的: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教学重点:混联电路的计算。

教学难点:画等效电路图。

教学准备:1.教参2.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Ⅰ、课堂组织(5分钟)点名,维持纪律,提问学生问题。

Ⅱ、复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回顾电阻混联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质。

Ⅲ、讲授新课(75分钟)一、混联既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叫做电阻的混联。

二、混联的计算步骤1.把电路进行等效变换;2.先计算各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阻值,再计算电路的总的等效电阻;3.由电路的总的等效电阻值和电路的端电压计算电路的总电流;4.利用电阻串联的分压和电阻并联的分流关系,计算各部分电压及电流。

三、进行电路等效变换的两种方法方法一:利用电流的流向及电流的分合,画出等效电路图。

例1:已知:R1=R2=8Ω,R3=R4=6Ω,R5=R6=4Ω,R7=R8=24Ω,R9=16Ω,U=224V,求:通过R9的电流和R9两端的电压。

例2:实际电路的负载电阻往往不是单纯的串联或并联,而是既有串联又有并联,这样的联接方式叫做混联。

可以依照串并联等效化简规则,首先将混联电路简化成一个无分支电路,再进行电流、电压计算。

下面举几个例说明简单电路计算的一般步骤。

在图1-37(a)所示电路中,求AB两端的等效电阻。

已知R=R1=200Ω,R3=800Ω,R2=600Ω。

解]本题是混联电路。

先求R1和R2串联的等效电阻R′。

R′=R1+R2=200+600=800Ω。

然后再按简化后的电路图1-37(b)计算R′和R3并联的等效电阻R″:最后再按化简电路图1-37(c),求R″和R的串联等效电阻,即可得到AB两端的等效电阻,如图1-37(d)所示。

RAB=R″+R=400+200=600Ω。

文章无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但是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如下所示:常用的电阻分压器电路如图1-38所示,通过可变电阻调整电压。

电子电路小学教案

电子电路小学教案

电子电路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

3. 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

教学准备:1. 电子电路实验套件。

2. 实验台。

3. 教师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电子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简要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基本电子元件的认识(10分钟)1. 教师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名称、符号和功能。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实验套件中的电子元件,并进行实物认识。

三、电子电路的连接与实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连接简单的电子电路。

2.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电子电路的连接。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子元件的工作状态,并解释实验现象。

四、电子电路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子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收音机、电视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电子电路应用实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教案(2021新版)

第二单元电路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材简析】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对电的原有认识。

接着让学生们提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然后,通过调查家中的用电器来认识不同的电源和电都能为我们做什么,初步建立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的概念。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寻找静电的生活体验中开始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带电,这虽然是浅层次的认知,但是建立了静电与生活用电的联系,对电的本质有了了解,这种“点到为止”的认识是后面探究活动的基础,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学生对电的前期认识,第二部分探索家庭用电器中供电的种类及安全用电,第三部分研讨如果没有电,我们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对电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基本的用电安全,但对于不同用电器用的电来自哪里,通电后的电器如何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生在过去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逐渐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

2.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它能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3.初步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

[科学探究目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增强对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3.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

[难点]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教学准备】[教师]一张“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和一张“家用电器记录”班级记录表,关于电源(电厂、电池)和安全用电的 PPT。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

《简单电路》主题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部分。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正确搭建简单电路。

3. 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源、负载、导体等。

2. 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3. 电路的连接方法:串联、并联。

4. 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概念及其关系。

5. 简单电路的搭建与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连接方法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以及简单电路的搭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连接方法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路的搭建与实验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 采用问答法,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连接方法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 演示电路的搭建与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路的工作原理。

4.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搭建简单电路,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电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电路的组成部分、连接方法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3.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疑惑。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简单电路》相关章节。

2. 教具:电路演示板、电线、灯泡、开关等。

3.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电工》教案第十讲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电工》教案第十讲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十讲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功率因数的提高及最大功率的计算时间:2学时重点和难点:正弦交流电路向量法求解;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计算目的:让学生用向量图分析求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主要依据,掌握参考向量的选择方法,掌握用向量图分析电路的方法,能熟练应用向量法求解各类实际电路问题;让学生掌握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功率因数的概念、意义、计算方法,掌握引起无功功率的原因,掌握无功功率、复功率、视在功率、容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课堂讲授主要教学内容:一、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对于任意正弦交流电路,只要用相量表示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用阻抗或导纳对应直流电路的电阻或电导,所有的运算采用复数运算规则进行,计算电阻电路时的一些公式和方法,就可以完全用到正弦交流电路中来。

这就是说,运用相量并引用阻抗及导纳,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可以仿照电阻电路的处理方法来进行。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一种是依靠相量图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称为相量图法,而把依靠列出相量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称为相量解析法。

两者均属相量法的范畴,它们的依据是共同的。

1、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法分析计算:1)对于简单的正弦交流电路常借助于相量图进行辅助分析,这样可以直观表现出各电量之间的大小和相位关系。

画相量图时,应遵循以下几点:a、选择参考相量;b、画在同一相量图上的各电量一定是同频率的;c、依据欧姆定律及KCL、KVL的相量形式;d、单一参数R、L、C各元件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2)参考相量的选取原则:a、串联电路宜选用电流为参考相量,并联电路宜选用电压为参考相量;b 、对于较复杂的混联电路,应根据已知条件综合考虑。

可以选电路内部某并联部分电压为参考相量,也可以选其中某部分的电流为参考相量;或选用端电压或电流为参考相量。

例1 并联电路如图(a )所示,用相量图定性表明各电流相量的关系。

解:并联电路宜从两端电压入手,选电压相量S U 为参考相量。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能够用电路图表示。

教学重点:1.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电路的设计和电路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电路,那么什么是电路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路是指用电器、电源和连接线组成的电流路径。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连接线。

2. 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1. 电流路径只有一条,用电器相互影响。

2. 各用电器之间首尾相接,电流相同。

并联电路:1. 电流路径有两条或多条,用电器互不影响。

2. 各用电器并联连接,电流分流。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可以使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

2. 学生设计电路,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醒学生在设计电路时,要注意安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如何绘制电路图:电源、用电器、连接线的表示方法。

2. 讲解电路图的意义:方便理解和交流电路设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绘制出电路图。

2. 学生绘制电路图,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醒学生在实际操作电路时,要注意安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复杂的电路,并绘制出电路图。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以上是一篇关于简单电路的初中物理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路实验》教案-实验10

《电路实验》教案-实验10
* P1 *W
U
V
三 相 *P 2 * W负 载
W
图 10-1
图 10-2
2. 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不论三相负载是否对称,也不论负载是 Y 接还是△接,都可用二瓦 特表法测量三相负载的总有功功率。测量线路如图 10-2 所示。若负载为感性或容性,且当相位差φ >60°时,线路中的一只功率表指针将反偏(数字式功率表将出现负读数), 这时应将功率表电流线圈 的两个端子调换(不能调换电压线圈端子) ,其读数应记为负值。而三相总功率∑P=P1+P2(P1、P2 本身不含任何意义) 。 除图 10 -2 的 IA、UAC 与 IB、UBC 接法外,还有 IB、UAB 与 IC、UAC 以及 IA、UAB 与 IC、UBC 两种 接法。 3. 对于三相三线制供电的三相对称负载,可用一瓦特表法 测得三相负载的总无功功率 Q,测试原理线路如图 10-3 所示。
Y0 接对称负载 Y0 接不对称负载
首先将三只表按图 10-4 接入 B 相进行测量,然后分别将三只表换接到 A 相和 C 相,再进行测量。 2. 用二瓦特表法测定三相负载的总功率 (1) 按图 10-5 接线,将三相灯组负载接成 Y 形接法。
U
QS
FU
V
A ~ V ~ A ~
*
W
*

* *
380V
U 图示功率表读数的 3 倍,即为对称三相电路总的无功功率。
除了此图给出的一种连接法(IU、UVW)外,还有另外两种连接 V 法,即接成(IV、UUW)或(IW、UUV) 。
*
W
*
W
图 10-3
三 相 平 衡 负 载
实验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实验内容 1. 用一瓦特表法测定三相对称 Y0 接以及不对称 Y0 接负载的总功率Σ P。实验按图 10-4 线路接 线。线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用以监视该相的电流和电压,不要超过功率表电压和电流的量程。

《简单的电路》教案9篇

《简单的电路》教案9篇

《简单的电路》教案9篇《简单的电路》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1 、认识简单电路元件:(1)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电池盒——上面有+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导线——用来传输电能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2 、连接电路:(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3)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3)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6)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1)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2)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3)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4)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5)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

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

(板书:通路。

)(6)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流的定义和单位电压的定义和单位电阻的定义和单位欧姆定律:I = V/R1.2 电路元件电源电阻电容电感开关灯泡、电机等负载1.3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第二章:电路分析方法2.1 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KCL):进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离开节点的电流之和电压定律(KVL):沿着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2.2 节点电压分析法选择参考节点列出节点电压方程解方程求解节点电压2.3 网孔电流分析法列出网孔电流方程解方程求解网孔电流根据网孔电流求解节点电压第三章:直流电路3.1 简单的直流电路分析简单的串联、并联直流电路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3.2 复杂直流电路分析多个电源、负载的直流电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进行计算3.3 电路中的电源和负载特性电源的内阻和外特性负载的电阻和特性第四章:交流电路4.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交流电的频率、周期和相位4.2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电阻对交流电的影响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电感对交流电的影响4.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相量法阻抗分析法功率分析法第五章:电路实验与测量5.1 电路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5.2 电路测量技术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讨论和结论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规范第六章:数字电路基础6.1 数字电路概述数字电路的概念数字电路的分类数字电路的特点6.2 逻辑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逻辑门电路的应用6.3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逻辑函数的定义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函数的简化方法第七章:组合逻辑电路7.1 组合逻辑电路概述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类7.2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算术逻辑单元7.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第八章:时序逻辑电路8.1 时序逻辑电路概述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8.2 触发器基本触发器:SR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C触发器触发器的真值表和时序图触发器的功能描述8.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第九章:数字电路仿真与实验9.1 数字电路仿真概述数字电路仿真的概念数字电路仿真的作用数字电路仿真软件9.2 数字电路仿真实验逻辑门电路仿真实验组合逻辑电路仿真实验时序逻辑电路仿真实验9.3 数字电路实际操作实验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第十章:数字电路应用实例10.1 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概念微处理器的结构微处理器的应用10.2 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概念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应用10.3 数字电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数字电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实例未来数字电路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电路基本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和关系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特性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难点解析: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后续电路分析至关重要。

(2019新版)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0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教案

(2019新版)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0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教案

第10 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一、教材分析:《电路出故障了》一课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电路。

接着课文创设了电路出故障了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表上。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对电路进行检测,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在电路检测器制作完毕后,要学生思考一下,怎样用它去检测有故障的电路?教师最后应说明,电路检测器是一种检测电路的工具,以后会经常用到,强调它只能在实验室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教学目标:1、分析怎样的电路能使小灯泡发亮(认识电路);2、讨论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能做一个简单的电路检测器;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3、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渗透安全用电知识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探究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

(2)难点: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每组小灯泡2个、灯座1只、电池2个、电池盒1只、导线2根。

(这些材料有“问题”,其中一个灯泡(一个坏灯泡)和电池(一节废电池)先教师拿着备用,学生检测出后再给)(2)电路检测器材料:小灯泡1个、灯座1只、电池1个、电池盒1只、导线3 根。

(3)记录表(记录表一、记录表二)。

教师准备: 有1个小灯泡的无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电路检测器五、设计理念:“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使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的为每个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提出各自的想法,然后能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教师创设的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探究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出下列电路元件的名称:说出电器元件:电池、导线、灯泡、开关2、根据提供的材料各小组学生连接电路(学生看课件3后在下面进行连接),完成后教师讲解: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环路,灯泡就会亮起来。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0(最新整理)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0(最新整理)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
教师:张涛序号:10
例3-2 图示电路,已知R 1=R 2= R 3=2Ω,R 4=R 5=4Ω,U S1=4V ,U S5=12V ,I S3=3A 。

试用节点法求电流I 1和I 4。

(教材P61)
解:(1)选参考节点,标注独立节点,设独立节点的节点电压为U 10、U 20。

(2)实际电压源等效为实际电流源。

3)观察法列方程。

(4)解得: (5)则: 含理想电压源支路的节点分析法:
方法一:适当选择参考节点。

选择理想电压源的一端为参考节点,则其另一端为独立节点,此节点的节点电压由该电源本身决定,不必再列方程。

方法二:增设未知量电流。

设理想电压源电流为未知量,列写节点方程组,再添加补充一个方程——该方程为理想电压源的电压与相连的两节点电压的关系。

方法三:广义节点法。

将理想电压源及其两节点用用虚线框起来,构成一假想封闭面,称为广义节点,对此列写KCL 方程,再添加一个补充方程——该方程为理想电压源的电压与相连的两节点电压的关系。

作业P70 3-6;3-9
教学
反馈
学生积极性高,上课效果良好。

S1S5102012454515111111
(
)()U U U U R R R R R R R R +++-+=-S51020S3453455
11111
(
)()U U U I R R R R R R -++++=+1016V U .=2068V
U .=S1101
1112A U U I .R R =-=1020
44
13A U U I .R -=
=-。

初中电学认识电路教案

初中电学认识电路教案

初中电学认识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路的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学会使用常见的电路元件,如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

(3)能够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并能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学会使用multisim等电路仿真软件,模拟电路的工作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

2. 电路的组成:(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

(2)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如手动开关、自动开关等。

(3)导线:连接电路各元件,输送电能的元件。

(4)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灯泡、电动机等。

3. 电路的连接方式:(1)串联电路:各元件首尾依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并联电路:各元件两端分别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

4. 电路的工作原理:(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路的闭合:电路中必须形成闭合回路,才能形成持续电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2)提问:电路是如何形成电流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教学基本概念:(1)讲解电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路的组成。

(2)讲解电路的连接方式,通过示例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动手实践:(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元件,尝试组成简单的电路。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工作原理。

4.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讨论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复杂电路,引出电路图的概念。

5. 电路图的绘制:(1)讲解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物理教案初中电路

物理教案初中电路

教案:初中电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3. 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难点:1. 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电路图示和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电路,那么什么是电路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电流路径。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要素: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2.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3. 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4. 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电流路径的不同和用电器相互影响的情况不同。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例,让学生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2. 学生解答,教师指导并讲解。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2. 学生解答,教师批改和讲解。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布置作业:绘制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图,并写出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电工教案《电路》

电工教案《电路》



R 2 R1 R1 (t 2 t1 )
R2R1 [1(t2t1) ] ο ο 例 1:一漆包线(铜线)绕成的线圈,15 C 时阻值为 20,问 30 C 时此线圈的阻值 R 为多少? 例 2:习题( 《电工基础》第 2 版周绍敏主编) 4.计算题(3)。
课时计划授课教案
教师: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10C1 10G1
课题:
教学目的
第一节
电 路
使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画法
教学重点
1.电路的组成 2.电路的几种状态 电路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参 2.教案 1.讲授法 2.演示法 分钟
教学方法
Ⅰ、课堂组织: 5
课前点名,维持纪律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学习电工的意义 2.认识电路和电路图画法 Ⅲ、讲授新课: 75 分钟
5 分钟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Ⅳ、归纳总结: 3
(2) 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10-6 m 绝缘体:>107m 半导体:10-6m< <107m (3) 举例说明不同导电性能的物质用途不同。 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1) 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 (2) 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是 增大还是减小,看哪一种因素的作用占主要地位。 2.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 造标准电阻器。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 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ο 3.电阻的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 1 C 时,电阻所变动的数值与原来电阻值的比。若温度 为 t1 时,导体电阻为 R1,温度为 t2 时,导体电阻为 R2,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i
0
+

t
+ ~ u –
i
i
– ~ u + (负半周)
u、i 参考方向
i 实际方向 +、– u 实际方向
(正半周)
u 或 i 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一致时取正,波形图在横轴上方; u 或 i 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相反时取负,波形图在横轴下方。 规定:交流电的参考方向代表交流电在正半周时的实际方向。 参考方向选定后,交流电的瞬时值为正,则其实际方向与参 考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而瞬时值与初相角有关,从而说明 初相角(θ)的正负也与选定的参考方向有关。
u(t)=Umcosωt
π T 2π
u(t) = Umcosωt i(t) = Imcosωt
两者关系:
一般情况:

u(t) = Umsinωt i(t) = Imsinωt
0
ωt
cosωt = sin(ωt + 90º ) sinωt = cos(ωt – 90º )
u(t)=Umsinωt
0 π 2π
1KHZ 10 HZ
3
1MHZ 10 HZ
6
3、角频率(ω):正弦量变化一周经历了2π 弧度(或 360º)
∴ 角频率
工频:f =

2 2 f T
单位: 弧度/秒(rad./s) ω = 2π f=100 π ≈314 ( rad./s )
5
50HZ,T
1 1 0 02(s); f 50
第十章
交流动态电路
直流(DC):方向不变的电压和电流。
①恒稳直流: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②脉动直流:大小变,方向不变。 u、i u、i u、i
0
t
0
t
0
t
T
0
t
交流(AC):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而变化的电压和电流。
0
T
t
0
T
t
0
T
t
0
t
交流电路:含有交流电源的电路。
交流动态电路:至少含有一个动态元件的交流电路。
二、变化起点和相位、初相及相位差
1、计时起点与相位角、初相角之间的关系
正弦量随时间而变化,要确定一个正弦量,还须从计时起点(起始时刻) 上看,起始时刻不同,正弦量的初始值(t = 0 时的值)就不同,到达幅值或 某 一特定值所需要的时间就不同。
例如:u1(t) = Umcosωt, t = 0 时,初始值 u1(0) = Um u2(t) = Umcos(ωt +θ ), t = 0 时,初始值 u2(0) = Umcosθ u1 u2 相位角: ωt, ωt +θ u1(0)=Um u2(0) 初相角:t = 0 时的相位角,即 θ .
8
4)若 φ = θ1- θ2 = ± 180º,则称 u 与 i 反相(即相位相反); i
0
u、i
u
u、i ωt i φ θ2
0
u
θ1
ωt
θ2 θ1 φ
5)若 φ = θ1- θ2 = ± 90º,则称 u 与 i 正交。 ▲ 相位差表示两个同频率的正弦量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某一 特定值,而是相差一时间: t
ωt
u(t)=Umcos(ωt+θu) u(t)=Umsin(ωt +θu) i(t)=Imcos(ωt +θi) 或 i(t)=Imsin(ωt+θi)
i(t)=Imcos(ωt +θi)
θi
0
T
正弦量 零点 θi
0
i(t)=Imsin(ωt+θi)
ωt
4
ωt
正弦量的特征表现在变化的快慢、大小及初始值三个方面。而它们分别由 频率(或周期或角频率)、幅值(振幅、最大值)和初相位(初相角)来确定。 所以频率、幅值和初相角称为确定正弦量的三要素。现分述如下:
7
3、相位差(φ) —— 即两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角之差或初相位(角)之差。 u、i 设 u(t) = Umcos(ωt + θ1 ) u i(t) = Imcos(ωt + θ2 ) i ωt 0 φ 则 相位差 φ = (ωt+θ1) - (ωt+θ2) θ2 = θ1- θ2 θ1 讨论: 1)若 φ = θ1- θ2 >0 ,则称 u 超前于 iφ角(或 i 滞后于u φ 角); 2)若 φ = θ1- θ2 <0 ,则称 u 滞后于 iφ角(或 i 超前于u φ 角); u、i u、i u i i u ωt ωt 0 0 φ θ1 θ1 θ2 θ2 3)若 φ = θ1- θ2 = 0 ,则称 u 与 i 同相(即相位相同);
周期电流满足:i(t) = i( t + KT )
K为任何正整数
周期(T):波形(或函数)再次重复出现所需的最短时间间隔。 u、i 单位:秒(S) t t
0 0
T
T
0
t
T
频率(f):单位时间内的周期数。 单位:1/秒(赫兹 HZ) 1 频率与周期互为倒数: f T
3
§10—2 正弦电压和电流
所谓正弦规律即简谐规律,既可用时间的 SIN 函数表示,也可用 COS 函 数表示。本书采用 COS 函数,仍可称为正弦量。 正弦量的数学表达式:
一、变化的快慢 0 1、周期(T):正弦量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频率(f):每秒时间内正弦量变化的次数。
1 f T
π 2π 180º 360º
T 2
T
t ω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位:秒(S)、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等。
单位:1/秒,即赫兹(赫,HZ);习惯上称周(即周/秒)
工程上常用单位:千赫(周)KHZ ,兆赫(周)MHZ 等。

● 值得指出的是:当两个同频率 正弦量的计时起点改变时,它们的 相位和初相位都随之而变,但两者 之间的相位差是不变的。也就是说, 相位差与计时起点无关。
● ●
θ 的大小和正负与起始时刻(计时起点)有关:
0 0
ωt
θ
θ为正,即正弦波正的最大值在起始时刻之前(纵轴左侧) θ为负,即正弦波正的最大值在起始时刻之后(纵轴右侧)
且 ︱ θ ︱≤ 180º
ωt
θ
0 0
ωt
θ
(θ>0)
(θ<0)
6
2、正弦交流电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及初相角的关系
由于正弦量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往复交变,它时正时负,故须象直流电 那样假设其参考方向,以便分析研究正弦交流电路的问题。
1
2
§10—1 周期电压和电流
● 随时间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称为时变的电压和电流。 ▲ 时变电压和电流在任一时刻的数值,称为它们的瞬时值。 ◆ 如果时变电压和电流的每个值在经过相等的时间后重复出现, 这种时变的电压和电流便是周期性的,称为周期电压和周期电流。 周期电压满足:u(t) = u( t + K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