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比较分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重要选择。
那么,大学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一、追求学术兴趣和热情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是因为他们对某个专业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的学术成就。
对于这类学生,研究生学历可以提供更好的学术平台,帮助他们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二、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选择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研究生学历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
三、逃避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选择考研来逃避就业压力。
他们希望通过攻读硕士学位来延长自己的学生生涯,避免进入社会就业。
然而,这种动机可能会导致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不足。
针对以上考研动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一、调整学习计划大学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这包括定期评估学习进度、调整学习方法、合理分配时间等。
同时,学生应该注重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二、增强自我认知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理性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
在决定考研前,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方向有清晰的认识,避免盲目跟风考研。
三、寻求支持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可以寻求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
家人可以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老师可以提供学术指导,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方法。
这些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考研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大学生考研动机多种多样,既有追求学术兴趣和热情,也有提升就业竞争力、逃避就业压力等因素。
在面对考研这一重要决策时,大学生应该理性分析自己的动机和需求,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增强自我认知,寻求必要的社会和学术支持。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自身情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生考研调查

大学生考研调查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
考研已经成为了大学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和动机,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 500 名大学生的有效反馈。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有考研的意向,其中女生的比例略高于男生。
在考研动机方面,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选择考研的最主要原因。
许多大学生认为,在当前就业市场中,研究生学历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此外,对学术研究的兴趣、追求更高的知识水平以及受到周围同学和家庭的影响也是重要的考研动机。
在考研准备方面,大部分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就开始着手准备。
他们通常会通过参加考研辅导班、购买复习资料、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等方式来获取考研的知识和经验。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考研准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
例如,学习时间的安排、知识点的掌握、心理压力的调节等。
在专业选择方面,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与本科专业相关的研究生专业,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但也有不少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希望能够开拓新的职业领域或者出于对其他专业的兴趣。
对于考研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许多学生表示有所担忧。
他们担心考研失败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就业。
但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愿意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考研,学校和社会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学校方面,开设了考研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和指导老师。
社会方面,各种考研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考研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度追求高学历可能导致人才结构失衡,一些岗位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
另一方面,考研压力过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在决定是否考研时,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的兴趣、职业规划、学习能力等因素,而不是盲目跟风。
考研的女生总比男生多的原因

考研的女生总比男生多的原因考研,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利用自己大学期间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的过程。
对于很多人来说,考研不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而且还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考研。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女生也选择去考研,而且女生的考研人数比男生要多很多。
那么,为什么考研的女生总比男生多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社会角色转变的影响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女性已经逐渐从家庭的传统角色走向了更为职业化的道路。
相比男生,在教育方面,女生的机会并不如男生多,而且很多女生得到了更多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对自己的规划和学习的引导。
在家庭中,女生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照顾父母、孩子、老人等的任务,因此,她们通常拥有更高的意志力和毅力,决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女性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视在当今时代,职业规划和终身职业发展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必备技能,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
随着女性职业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生认识到通过考研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提高职业水平的重要性。
在理论上,考研是很有用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素质,在职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性别歧视的影响尽管性别歧视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在某些领域里,它仍然存在,而且越发暗藏在不同的细节中。
在求职过程中,母性和结婚等问题经常被问题提出。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向上攀升的路径,这就使得她们选择高等教育去接受更多的专业培训,更好地准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职业挑战。
四、压力与承受能力的差异与男性相比,很多女性更能够承受不同的压力,这种压力源于由社会和家庭对女性的期望。
在男性角色模型中,男性通常被视为应该有更坚硬的心理素质和更高的个人能力,所以当接受高等教育时,男性更关注自身的兴趣点和专业前景。
而女性则更容易接受压力,更容易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这使她们更容易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跳上更高的职业层次。
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考研学子选择考研的原因

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_考研学子选择考研的原因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的三大原因1、找工作起点高一点随着高校扩招研究生越来越多,本科生找工作的压力变得很大。
虽说国家严厉禁止在招聘公告中写出985或211的硬性门槛要求,但是现实中它还是隐形的存在着。
同时,现在很多的招聘信息都明确写出,即使是实习研究生的工资也比本科生多。
因此对于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考上研究生是增加自己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此外,很多人担心读研究生期间没有工作机会,其实不然。
很多大公司都愿意招收一些正在读研一、研二的学生当实习生,由于研究生的起点高一点,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实习或兼职。
拥有这样的优秀经历,你还担心毕业无经验吗?2、考公务员或编制底子厚一点4月末又将有新一轮的省考来袭。
每年的国考或是省考都是的首选,即使现在国家政策有一些改变但是报名的热情依旧不减。
而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报考此类考试应该更加有竞争力。
查看一下历年考试职位表,很多好的职位其硬性条件都是要求研究生学历。
此外,研究生的应试能力较强。
你在研究生期间所锻炼出来的考试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在公务员考试中是绝对加分的。
3、新的起点,开阔眼界人们都说到了一个什么环境,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圈子。
而我们考研的目的就是能够开阔视野,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大学生考研的9大出发点每临近毕业,总有人纠结要不要继续考研,在我看来,考研的出发点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明确的理想追求。
有一部分人有着较高的理想,自我管理能力强,从踏入大学校园起,对未来读研乃至读博有着清晰的认识。
对于他们来说,读完本科再读硕士乃至博士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刻意为之过多打算。
当然,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这也是必经之路。
这部分人中很多都会保研,考研的话一般更多的是想去更好的学校深造。
而且读研之后,相当部分会有继续读博需求,然后有机会再去国外镀镀金。
二、弥补高考遗憾。
对于那部分因高考发挥失常而进入普通院校的人而言,可能就进校之日起,就暗暗下决心要考出去了,至少去一所与自己高中学业实力相当的学校,以弥补高考的遗憾。
95后大学生考研动因分析研究

95后大学生考研动因分析研究近年来,95后大学生考研的现象逐渐增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而95后大学生考研的动因是什么?有何特点?这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95后大学生考研的动因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动因分析1. 就业竞争压力大当前社会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尤其是95后这一代的大学生,面临的职场挑战更为严峻。
不少95后大学生认为考研是提高竞争力的途径,可以增加就业市场的筹码,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2. 提高学历水平相比于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尊重。
95后大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考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较为清晰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考研来获取更高的学历。
3. 进一步深造学术研究一部分95后大学生对学术研究抱有浓厚兴趣,他们觉得考研是进一步深造的捷径。
通过攻读研究生学位,可以继续深造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更多的学术成果,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 家庭压力家庭因素也是推动95后大学生考研的一个重要动因。
许多家长希望子女能够攻读研究生学位,以此来提高子女的社会地位和未来发展空间。
在家庭的压力下,不少95后大学生会选择考研来满足家长的期望和要求。
5. 拓宽人脉资源考研期间,95后大学生将有机会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老师,拓宽自己的人脉资源。
这对于将来在职场或学术圈中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些95后大学生将考研视为拓展人脉资源的机会,从而推动了考研的动机。
二、特点分析1. 考研观念成熟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家庭压力的影响,95后大学生考研观念成熟。
他们在考虑考研动机时,更加理性和全面,不会轻易被表面利益所吸引,更注重未来的长远发展。
2. 考研目标明确相对于之前的一些学生,95后大学生考研的目标更加明确。
他们在选择考研专业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选择,不会盲目跟风,而是更注重专业的匹配度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意向调查与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意向调查与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考研意向和原因,本文对于该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
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第二部分是关于考研的问题,包括是否考虑过考研、考研的原因、是否报名参加考研、考研的备考情况等。
问卷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发放,共收到有效样本300份。
调查结果一、考研意向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曾考虑过考研,其中女生占比较高,达到76.9%。
而有过考研经历的学生只占9.7%,其中男生占比较高,达到13.3%。
二、考研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分别是个人发展、找工作、兴趣爱好和家庭压力。
其中,个人发展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占比达到52.7%。
此外,找工作和兴趣爱好的比例接近,分别为18.3%和16.7%;家庭压力则只占据了14.3%。
三、报名情况在所有考虑过考研的学生中,有37.3%的人已经报名参加了考研。
其中,女生的报名比例高于男生,分别为41.7%和31.8%。
四、备考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57%的学生已经开始了考研的备考,其中女生占比更高,达到62.8%。
同时,有16%的学生表示已经开始了考研的复习,但是备考的情况并不是很积极。
五、备考方式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报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备考。
其中,有47%的学生选择了报班,而有42.7%的学生选择了自学,另外还有10.3%的学生选择了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报考班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更高,达到56.4%。
分析与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和找工作。
这也印证了考研能够提高个人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的观点。
同时,我们也发现女生在考虑考研和报名参加考研的比例都高于男生,这或许与其就业竞争力薄弱有关。
此外,我们也发现有不少学生已经开始了考研的复习,但是备考的情况并不是很积极,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改善。
性别差异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它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愿意、以及如何去学习。
性别差异已被广泛研究,并且被证明对学习动机有着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性别差异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原因。
一、性别差异在学习动机上的影响1.学习动机的目标设置研究发现,男性更倾向于追求外在的成功和竞争,他们更关注学习中的成绩和荣誉。
而女性则更注重内在的成就和亲社会因素,她们更关注学习对自身和社会的意义。
这种性别差异导致了男性和女性在学习动机上有不同的目标设置。
2.学习动机的自信程度男性在学习动机上往往表现出更高的自信程度。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更愿意承担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相反,女性在学习动机上通常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自信程度,她们更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回避一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3.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研究还发现,男性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源于内在动力,如个人成长和兴趣。
而女性的学习动机则更多地来自外在动力,如家庭和社会的期望。
这种差异导致了性别在学习动机上的不同表现。
二、性别差异对学习动机的原因1.社会文化因素性别差异在学习动机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传统上,男性被灌输了追求成功和竞争的价值观,而女性则被期望注重互助和人际关系。
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塑造了男性和女性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
2.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角色认同也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男性往往被期望要表现出自信和竞争的特质,因此他们更愿意追求成功和成绩。
相反,女性往往被期望要表现出温柔和关心他人的特质,因此她们更关注学习的意义和社会责任。
3.生理因素生理学差异也可能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动机上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男性的大脑结构更适合处理空间和逻辑思维,而女性的大脑结构更适合处理语言和情感。
三、性别差异对学习动机的启示1.平衡性别差异了解性别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采取措施来平衡这些差异。
大学生考研动机与备考策略研究

大学生考研动机与备考策略研究考研为什么成为大学生们追求的目标呢?考研动机是什么?备考策略又有哪些呢?本文将对大学生考研动机与备考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一、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分析1. 就业压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
相较于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在求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2. 学术追求部分大学生考研是出于对学术的追求。
他们对某个特定学科深入研究的兴趣驱使他们投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3. 提升知识水平考研具有系统、深入地学习的特点,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通过考研,大学生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接触到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
4. 弥补知识不足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时间有限,知识面相对较窄。
一些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全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大学生备考策略研究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是考研成功的重要保障。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备考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备考计划,并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
备考计划要有针对性,科学合理,避免盲目备考。
2.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备考之前,深入理解考研各科目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
通过复习本科阶段的知识,加强对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掌握,打牢知识基础,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 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考研中,解题技巧的掌握与运用至关重要。
熟悉各个学科的题型和解题技巧,能够提高在考试中的得分率。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做题训练,并结合解题技巧进行练习,提升解题能力。
4. 多做模拟测试模拟测试是考研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模拟测试,可以提前了解考试规则和考试形式,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检验自己的备考效果,并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5. 注重健康管理备考期间,身心健康是保证备考效果的重要保障。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定期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避免备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和压力。
关于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考研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 500 名大学生的有效数据。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和分析。
一、考研动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考研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提升就业竞争力”是最主要的动机,占比达到了 65%。
许多大学生认为,拥有研究生学历可以在求职时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其次,“对学术研究感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动机,占比为 20%。
这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
此外,“逃避就业压力”“随大流”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考研决策,分别占比 10%和 5%。
二、考研准备时间关于考研准备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大三开始准备考研,占比为 55%。
其次是在大二开始准备的学生,占比为 30%。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大一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占比为 10%,而在大四才开始准备考研的学生仅占 5%。
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考研都有一定的规划和准备,提前准备的趋势较为明显。
三、考研目标院校和专业在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上,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985”“211”等重点高校,占比达到了 70%。
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和向往。
在专业选择方面,约60%的学生选择了与本科专业相关的专业,30%的学生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主要是出于对其他专业的兴趣或者认为跨专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四、考研信息获取渠道在考研信息获取方面,网络成为了大学生最主要的渠道,占比达到了 75%。
他们通过考研论坛、院校官网、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考研政策、院校招生信息、复习资料等。
其次,学校老师和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占比为 20%。
大学生考研调查

大学生考研调查在当今社会,考研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在毕业时的重要选择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动机、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一、考研动机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提升就业竞争力是最为常见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本科毕业生发现仅凭本科学历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研究生学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就业的筹码,使他们在求职中更具优势。
其次,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也是一部分学生考研的重要动力。
这些学生渴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为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者,有些学生是为了改变本科专业。
由于高考志愿填报时的盲目或者对专业了解不足,导致在本科阶段学习了不感兴趣或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
考研为他们提供了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从而开启新的职业道路。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同学、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决定考研。
二、备考情况在备考方面,大多数学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时间投入上,很多同学从大三甚至更早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复习。
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图书馆、自习室度过。
学习资料的选择上,考研教材、辅导书、网课等成为备考的重要工具。
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推荐,精心挑选适合自己的资料。
在备考过程中,参加辅导班也成为不少同学的选择。
辅导班能够提供系统的教学、专业的指导和模拟考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应对考试。
然而,备考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许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
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容易导致疲劳、焦虑、失眠等问题。
三、报考院校和专业选择在报考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学生们考虑的因素众多。
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科排名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一些知名高校和重点学科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学术氛围,吸引了大量优秀的考生。
关于大学生考研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的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大学生考研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动机、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相关情况,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我们选取了多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了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等院校。
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并对 50 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考研意愿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有考研的意愿。
其中,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考研意愿相对较高,达到了 70%左右;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考研意愿约为 55%。
(二)考研动机1、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是最主要的动机。
许多学生认为,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学历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2、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也是一部分学生考研的原因。
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入学习和探索。
3、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继续留在校园。
(三)备考情况1、大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在大三开始备考,每天平均学习时间在6 8 小时左右。
2、报考辅导班的学生约占 40%,他们认为辅导班能够提供系统的复习指导和学习资料。
3、学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网络、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和学校的讲座等。
(四)选择院校和专业1、学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学校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排名是首要考虑因素。
2、对于专业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与本科专业相关的领域,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
(五)面临的困难1、学习压力大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考研内容多、难度大,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
担心考不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常常让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
3、经济压力也是一部分学生的困扰,购买学习资料、报考辅导班等都需要一定的费用。
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成为了他们追求更高学历和更好未来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他们选择考研的动机和原因却各不相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析大学生考研的动机。
一、提高学术能力很多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发现自己对某个专业或者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考研来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可以让这些学生接触到更深入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增加就业竞争力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拥有更高的学历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因此,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加自己在未来职场中的优势。
通过考研,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学历背景,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从而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三、改变专业或转行有些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可能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因此选择考研来改变专业或者转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让这些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专业领域,重新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专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逃避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可能并不是真的想继续深造,而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
他们可能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信心,希望通过考研来暂时避免就业的压力,但是这种选择往往会对个人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
然而,考研并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它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需要面对挫折和失败。
因此,在选择考研之前,大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标,明确自己的未来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并且积极探索考研信息和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从而在研究生阶段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压力,而考研则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考研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考研需求调研分析报告考研需求调研分析报告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考研需求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分析。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研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
调研方法:我们使用了一份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
调查对象是现在大学生或已经工作的年轻人。
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以下是关于考研需求的一些重要发现:1. 考研动机:大部分受访者表明,他们考研的主要动机是提高个人素质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他们认为通过考研可以有更多的学术研究机会和深造机会。
2. 考研时间:绝大多数受访者希望在大学毕业后立即参加考研,约占60%。
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希望先工作几年再考研,目的是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和稳定的经济基础。
3. 考研支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为考研投入相当大数额的资金。
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通过向家人借款或工作来筹集考研费用。
4. 考研准备方式: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通过参加培训班、自主学习和参加模拟考试等方式来进行考研准备。
还有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寻求老师或学长姐的帮助。
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机构合作:考研培训机构可以与高校合作,提供更贴近考研要求的培训课程和模拟考试。
这样可以增加考生对培训机构的信任度,并提高培训效果。
2. 经济支持:政府或教育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贷款机会,以帮助有意向参加考研的学生减轻经济负担。
3. 就业导向:大学教育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他们提供更多与企业合作或实践的机会,以满足考生提高个人素质和获得更好就业机会的需求。
4. 考研宣传:政府和高校可以加大对考研优质教育资源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考研的重要性和机会,从而提高考研需求。
总结:通过我们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考研需求正在增加。
提升考研准备的效果和减轻经济负担都是优化考研的关键点。
我们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对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以更好地满足考生的需求。
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与动因分析

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与动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考研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大学生选择考研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动因。
通过对考研热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学术追求以及社会期待,从而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文章将首先概述考研热的现状,包括考研报名人数、录取比例、热门专业等,然后分析考研热的动因,包括个人职业规划、社会就业压力、家庭期望等。
文章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考研,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二、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分析近年来,大学生考研热持续升温,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反映了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也体现了大学生对自我提升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期待。
从报考人数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也逐年上升,一些热门专业和名校的录取率更是低至个位数,显示出考研热的持续高涨。
从考研动机来看,大学生的考研动因多种多样。
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考研继续深入探索某一领域的知识。
还有一些学生出于家庭期望、个人规划等原因选择考研。
然而,考研热的现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考研竞争的激烈导致部分学生过度焦虑和压力过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考研的认识存在误区,将其视为唯一的出路,忽视了其他可能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
大学生考研热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考研为大学生提供了提升自我和拓展未来的机会,但也需要注意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考研热,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规划做出合理的选择。
考研申请动机

考研申请动机
我申请考研是因为以下几个动机:
1. 提升学术能力:考研是为了在某个专业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2. 拓宽职业发展方向:考研可以为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拥有研究生学历可以给我在求职中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3. 实现个人价值:考研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就,对于我个人而言,考研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4. 充实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通过考研,我可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5. 挑战自我和追求成就感:考研对于我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通过挑战自我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够给我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我申请考研是出于对学术研究和自我发展的追求,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和价值。
考研心理调研报告

考研心理调研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我对考研心理进行了一次初步的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考研心理存在一定的共性和特点。
下面将从考研动机、压力来源、应对方式和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考研动机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考研动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造提高:许多被调查者认为考研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就业竞争:由于当前就业形势的竞争激烈,一些被调查者选择考研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3. 兴趣与热爱:一些被调查者在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某个专业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因此决定继续深造。
二、压力来源考研过程中的压力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压力:考研生需要面对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资料,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这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学术压力。
2. 竞争压力:考研竞争激烈,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参与竞争,这使得考研生感受到了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
3. 时间压力:考研生需要兼顾学习和应试,时间安排上会面临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在备考冲刺阶段。
三、应对方式为了应对考研过程中的压力,被调查者采取了以下几种主要的应对方式:1. 积极心态:许多被调查者表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和挫折,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2. 合理安排时间:考研生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应对时间压力。
3. 寻求帮助:有些被调查者会主动向老师、同学或家人寻求帮助和支持,以减轻压力。
四、发展建议根据对考研心理调研的分析和总结,我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1. 保持积极心态和自信:在考研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自信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能够帮助考研生克服困难和挫折。
2. 合理安排时间和计划:考研生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多交流和互助:与同学、老师以及家人多进行交流和互助,分享经验和感受,能够减轻考研过程中的压力。
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考研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首选之一。
然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考研动机和选择考研的原因,同时也会受到影响因素的制约。
一、考研动机1.提高身份和就业竞争力许多高校学生认为,考研可以给自己的学历水平和学术实力增加权威性,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在各行业尤其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行业,学历与职位挂钩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考研成为了提高身份和就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2.实现自我发展另外,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考研是一个拓宽知识面和思考视野的途径,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学习研究生阶段需要大量阅读和写作,这些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人生理想还有一些学生选择考研是因为他们有着长期的理想追求,如在学术领域深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等等。
考研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步入人生梦想和由内而外的推动力,学生们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努力,即使到了毕业后仍然会保持这种对自身发展的追求和热情。
二、影响因素1.学校及导师的引导学校和导师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学是有着一定影响力的。
一些学校和导师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尤其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会被引导和鼓励去考研。
学校给予学生的资源、机会,以及导师的指引,都会对学生的考研动机产生影响。
2.家庭因素家庭背景也是个人考研决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可能比较重视学历和职位的关系,并对子女的成长发展给予了重视和关注,这些家庭更容易对孩子进行大力推动去考研。
而在另外一些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观念会更加注重孩子的个人兴趣和发展,对考研则可能没有过多的干预和考虑。
3.自身素质和兴趣最后,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和兴趣也是影响个人考研决策的因素之一。
一些自身较为自信自强和有学习动力的学生更容易选择考研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
而对于自身一些兴趣更多地导向实际应用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学生,则可能更愿意选择直接就业或者进专业性较强的非研究型硕士专业,以获取和其兴趣相关的专业技能。
为何女生考研比男生多?原因很真实

为何女生考研比男生多?原因很真实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都在攀升:•有的人考研是为了做科研•有的人考研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也有的人考研只是为了多享受几年大学的时光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考研都需要全力以赴。
而据小佳学姐观察发现,现在报考研究生的同学当中,女生的人数多过男生。
是因为女生更加聪明,刻苦吗?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没有那么简单。
但其实,女生读研比例持续上升,十年前便已苗头初显。
01.管理类,文科类考研人数增加管理类像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这些专业本科女生可能都要比男生多,尤其是行政管理专业,跨考这个专业的也很多。
而女生更适合学文科专业,这几年高考很多院校在文科方面都进行了扩招,所以这两年学文科专业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而其中女生就占大多数。
从下面的这张专业薪资对比图,可以看出文学类、管理类专业的薪资是比较低的,因此这些专业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考研这条路,来提升就业竞争力(薪资)。
02.理工科男生工作较容易落实相比于女生人数较多的文科类专业,男生占比多的理工科专业找工作会比文科专业较容易一些。
女生从事的工作类型,普遍比较看重学历,比如教师岗位,好多中小学都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而男生大部分在毕业后就踏上工作岗位,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所以男生考研的人数比女生少一些。
03.女生学习相对更刻苦认真在大学里,有很多同学都放松了自己,男生最喜欢在寝室里打游戏,而女生也喜欢在寝室里追剧,但是同样也有学习氛围很好的寝室,我们常常在新闻上看到某个大学的学霸女寝室,几个人一起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有考证寝室,几个女生几年下来考下无数职业证书。
女生在对待学习方面更加认真,当然也有很多学习能力很强的男生,而女生的平均值更高一些。
04.高校性别比例,女多男少高校女生人数就比男生多,女生在同性别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
从2020届各学历层次大学生男女比例分布来看,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女生占比54.98%,男生占比45.02%,女研究生占比要比男研究生多9.96%!再加上很多职业招聘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在毕业时,就业市场表现出的不友好,本科的学历和专业竞争力弱,也让女生不得不走上考研甚至是跨专业考研的道路。
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比较分析

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比较分析目次1 引言 (1)2 概念 (1)2.1 动机 (1)2.2 考研动机 (1)3 考研现状 (1)4 调查研究 (2)4.1问卷设计 (2)4.2调查方法 (2)4.3调查结果 (2)5 考研动机比较 (4)5.1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相同点 (4)5.1.1个体原因 (4)5.1.2学校原因 (5)5.1.3家庭原因 (5)5.1.4社会原因 (5)5.2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差别 (5)5.2.1个体原因 (5)5.2.2家庭原因 (6)5.2.3学校原因 (6)5.2.4社会原因 (6)6 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7)6.1个体原因。
7 6.1.1增强自身的考研主体意识 (7)6.1.2针对自身的弱点,互相学习 (7)6.1.3增强与父母的沟通,正确合理看待父母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 (7)6.1.4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明确人生目标 (7)6.1.5合理安排考研复习时间 (7)6.2学校方面 (7)6.3社会方面 (8)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附录(问卷) (12)毕业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论文英文摘要1.引文大学生考研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
近几年,全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人参加考研,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
1994年全国有11.2万人报考,2000年为39.2万人,而2001年至2007年,报名人数由46万增至128.4万,2009年达到124.6万人。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考研动机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回答,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
不同的考研动机,表现出不同的考研行为,动机之间的差异,对大学生考研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在考研动机方面,就不同性别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就社会舆论而言,更多的人似乎认为男生更应该参加考研,甚至更高的学历,女生没有多大必要参加考研。
这些方面都影响男女大学生考研的动机。
良好的考研动机,适当的考研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考研目标的实现;考研动机的不明确或者不正确,会影响大学生考研期间的复习表现,以致最后的考研考取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目录1 引言 (1)2 概念 (1)2.1 动机 (1)2.2 考研动机 (1)3 考研现状 (1)4 调查研究 (2)4.1问卷设计 (2)4.2调查方法 (2)4.3调查结果 (2)5 考研动机比较 (4)5.1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相同点 (4)5.1.1个体原因 (4)5.1.2学校原因 (5)5.1.3家庭原因 (5)5.1.4社会原因 (5)5.2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差别 (5)5.2.1个体原因 (5)5.2.2家庭原因 (6)5.2.3学校原因 (6)5.2.4社会原因 (6)6 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7)6.1个体原因。
7 6.1.1增强自身的考研主体意识 (7)6.1.2针对自身的弱点,互相学习 (7)6.1.3增强与父母的沟通,正确合理看待父母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 (7)6.1.4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明确人生目标 (7)6.1.5合理安排考研复习时间 (7)6.2学校方面 (7)6.3社会方面 (8)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附录(问卷) (12)关键字:考研动机大学生社会角色就业压力1.引言大学生考研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
近几年,全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人参加考研,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
1994年全国有11.2万人报考,2000年为39.2万人,而2001年至2007年,报名人数由46万增至128.4万,2009年达到124.6万人。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考研动机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回答,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
不同的考研动机,表现出不同的考研行为,动机之间的差异,对大学生考研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在考研动机方面,就不同性别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就社会舆论而言,更多的人似乎认为男生更应该参加考研,甚至更高的学历,女生没有多大必要参加考研。
这些方面都影响男女大学生考研的动机。
良好的考研动机,适当的考研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考研目标的实现;考研动机的不明确或者不正确,会影响大学生考研期间的复习表现,以致最后的考研考取状况。
通过男女生考研动机之间的比较,有利于男女大学生之间互相吸取彼此的有利成分。
本文就这些考研动机问题,有必要对男女大学生动机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做出比较分析。
2.概念动机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它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它本身不属于行为活动,它是行为的原因,不是行为的结果。
考研动机指由考研需要引起的,满足考研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激励,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考研也越显激烈。
在考研大军中,很少有人会深刻考虑关心自己的考研动机。
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自己考研之后打算怎么样?这些问题很少有人问自己,很多人对自己考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便性、对社会的逃避性。
同时在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考研动机,男生更侧重于自己考研之后就业的方便,在考研期间男生表现出更强烈的考研动机,比女生更加认真;女生更侧重于提升自己的素质,让自己能够自力更生,适应社会的竞争要求。
有调查显示,就大学生考研动机而言,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更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更好的就业;为取得更高的文凭。
调差显示大部分被试的考研动机是端正的、务实的,反映了被试比较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竞争力,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的良好意识,但是仍存在一些负面的动机。
通过一些文献显示,女生的考研动机,更多是为了摒除外界对自身的偏见,破除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这一界限,这些动机与男生有显然的差别,这些都值得引起思考。
3.调查研究5.考研动机分析大学生考研动机存在一致性,不仅仅是个人单纯追求学业提升的结果,更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5.1个体原因首先,缺乏自我设定学习目标意识。
应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由于其一直处于学校教育体制系中,在读书升学的惯性中易产生从众心理。
尤其是对于“本专业考研”的学生,更易延续本科心理状态,产生学习惰性,缺乏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
其次,个人选择跨专业学习。
一般原因可分为:一是兴趣使然。
对自己的本科专业不感兴趣,考研时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二是避难从易。
本科专业难度大,跨专业考研可选择相对简单、易考取的专业。
三是工作经历。
本科所读专业与实际工作不一致的大学生,依据自身实际工作需要,必然会选择跨专业报考。
在调查问卷过程中,通过与对象的适当交谈,当提到“你对自己专业看法是怎样的,是因为专业不好才考研的吗?”对方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专业与以后就业的关系,也有部分人由于本身不喜欢自己大学四年的专业,决定考研。
5.2学校原因首先,高校忽视学习目标的引导,注重自身的业绩指标。
高校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备考过程和升学率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规划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引导。
在评价一个高校的教学水平时,无论外界评价还是学校自评,往往将考研率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因此,有不少学校自学生入学之日起就大力渲染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考研。
这在客观上对考研热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问卷过程中,普遍了解到大多专业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对学生考研都曾有过一些考研奖励措施,这样的奖励制考研动机,一定程度不利于大学生人生真正目标的确定。
其次,无对口招生专业。
有些本科专业过偏或过新,没有高一级的同类专业招生,导致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不得不跨专业考研。
在问卷调查中,访问一位社会工作系的考研学生,据了解,就招聘市场上,几乎找不到有招聘社会工作者得单位或者企业。
最后,师从名校、名家。
高校高水平的学科建设、雄厚的师资力量,会吸引更多考研生的注意。
有的大学生甚至会选择跨专业考研来达到师从名校、名家的目的。
5.1.3家庭原因第一,家长的要求与期望。
关于读研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家长对大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很多家长惯于安排好孩子的大小事宜,让孩子在自己的“指挥”中生活,这会使大学生缺乏自立能力,迷失自我,失去目标。
第二,家长对考研的经济支持。
从调查数据中,了解到,很多大学生都报过辅导班,说明家长们给予子女考研的物质支持。
5.1.4社会原因就业市场激烈竞争。
新兴行业不断涌出,优势行业不断变换,本科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的大学生便会选择跨专业考研。
1.自身因素:(1) 求知进取,自我实现。
研究表明大学生成就动机表现在求知欲上也较为强烈,希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而选择考研。
在回答“对学科专业感兴趣,想深入专业领域,提高专业水平,希望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深造”时,52 %的学生选择“是的”。
这表明,他们选择考研是希望通过考研来开发自身的潜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在考研中得到锻炼、提高,以实现自我价值。
(2)兴趣爱好。
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是引发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类情况是考生对所学专业十分爱好,觉得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产生继续深造的打算。
另一类情况是考生认为本科所学的专业不符合自己意愿,因而选择考研给自己一个重新挑选的机会。
2.社会因素(1)就业压力。
在许多家长及学生看来,拿到硕士文凭,才算取得了理想工作的敲门砖。
针对就业带来的压力,许多大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以求得预期的“好工作”。
调查中,58.8%的被试者“希望提高学历层次,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反映出被试者希望通过考研找一个好工作的强烈愿望。
(2)社会待遇。
研究生不仅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在毕业后也享受较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在一些地区出台的人事制度中,就岗位设置、福利待遇等规定只有硕士以上才能享受。
在职务的调整上,一些用人单位似乎除了学历之外找不其它的刚性标准,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选人用人上先来一条“硕士以上”。
这些情况使得本科毕业生就业时感到遭受冷落,即使工作了也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有56.4%的被试者认为“认为本科生就业压力大,薪资待遇有所下降”。
3.家庭因素(1)父母期望。
一些应届生考研并非完全出于个人自愿,而主要来自家庭的压力。
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梦想寄托于子女,认为考研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被试者中10.58%的学生认为“家长老师期望值高,迫于压力选择考研”。
(2)爱情需要。
一些本科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为了爱情,考研便成了最好道路。
调查表明,有8.03%的被试者因为“男/女朋友准备考研,想与男/女朋友长期相处”。
4.学校因素(1)积极引导、创造条件。
随着本科生就业的困难逐步加大,按照规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应计算在就业范围之内,并且学生考研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
所以,很多学校十分注意引导应届毕业生考研,积极地为学生考研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调查显示,有36.5%的被试者认为本科毕业立即考研是因为学校、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2)群体效尤。
一些学生最初没有考研的打算,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为了考研而刻苦努力,虽然学习压力较大,很苦很累,但生活充实。
而自己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压力较小,但是时常感觉空虚、无聊,为了面子,为了能够融入到同学之中去,为了找点事干,而逐渐蒙生考研动机。
6.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6.1个体原因结论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考研现象简要了解,借助调查问卷,分析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相同点差别记忆原因。
大学生考研动机主要是个人、家庭、社会、学校,其中前三者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尤其明显。
具体分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考研的差别,主要从他们个人的自我意识、个人价值目标、父母关注度、学校专业设置、社会角色以及就业压力深入分析。
针对这些角度分析的结果,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学校提出建议,其中个人方面的建议更加微观化,其他三个方面主要从宏观方面给出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大学生摆正考研的动机,实现考研目标。
参考文献[1]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李艳,《当前女大学生考研现象的社会学探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陈艳,《大三学生考研前焦虑特点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肖战峰,《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报告》,统计教育第12期,2008.12[6]陶珍东、张颖、王介强,《关于本科生考研问题的再思考》,高教论坛,2010.3,第3期[7]朱宁波、赫丽娜、李亚文,《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问题的调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第33卷第6期[8]路纷,《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考研动机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9]路伟伟,《女大学生考研热冷思考》,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吴伟伟,《女大学生考研心理解析》,高教论坛,2009[11]王小清、林荣华,《影响大学生考研心态的因素探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8,第11卷第4期附录对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比较分析的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对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联系与差别现状,探讨针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应对政策,本人设计以下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