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加工中心对刀方案设计绝无仅有
数控车床对刀方法 ppt课件
(假设测量值为37.5)。单击 【录入方式】→ 、 (MDI页面下输入)
→ G50 →
→X37.5(测量的值)→ →【循环启动】。
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9 返回
(1)在【手动方式】下,换2号刀【切断刀】,单击机床主轴正转,按方向键 将切断刀移到工件端面处轻碰端面,然后单击 、 【向下查找键】将光 标移到002处 → Z0 → 。
入门篇
课题四 对刀方法
ppt课件
1
ppt课件
上一4
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3 返回
对刀是数控加工中较为复杂的工艺准备工作之一。对刀的好与差将直接影响 到加工程序的编制及零件的尺寸精度。通过对刀或刀具预调,还可同时测定其各 号刀的刀位偏差,有利于设定刀具补偿量。
(1)刀位点
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10 返回
(2)切削外圆,X方向不动,方向退出→ 主轴停止, 测量(假设测量值为33.75), 然后单击 、 【向下查找键】将光标移到002处→ X33.75→ 。
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11 返回
当设定偏置量时,如仅键入地址(U、W)后直接按输入键(无数字 键)时,则现在的相对坐标值作为与该地址对应的偏置量而被设置。
(3) 在录入方式下,按程序键,进入“MDI”页面,输入“G00 X(X轴外径 值)”,再按循环启动键,检查刀尖所在的位置是否相符。
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15 返回
The end,thank you!
ppt课件
16
(3)在录入方式下,按程序键,进入“MDI”页面,输入“G00 X(X轴外 径值)”,再按循环启动键,检查刀尖所在的位置是否相符。
数控车床的几种精确对刀方法
数控车床的几种精确对刀方法数控车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工件切削的自动化机床。
在数控车床的使用过程中,精确对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控车床精确对刀方法。
1. 工件测量法:这是最基本的对刀方法,即通过量具来测量工件的尺寸,然后根据工件的实际尺寸来调整刀具的位置,以确保切削位置与工件要求一致。
这种方法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如直径小于200mm的轴类零件。
2. 示值表法:这是一种通过示值表来测量工件与刀具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刀具位置的方法。
示值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千分尺,通过测量两个接触点间的位移来确定距离,通过示值表的读数来确定刀具位置是否正确。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尺寸的工件,如直径大于200mm的轴类零件。
3.比较法:这是一种通过对比工件和标准工件之间的差异来判断刀具位置是否正确的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与工件尺寸要求一致的标准工件,然后将标准工件固定在主轴上,调整刀具位置,使得切削位置与标准工件相吻合。
然后将工件固定在主轴上,通过比较工件和标准工件之间的差异,调整刀具位置,直至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尺寸要求高的工件。
4.零刀具法:即在对刀时使用一个零刀具,这个刀具的长度和切削刀具相同,但是没有切削刃。
首先将零刀具安装在刀塔上,通过调整零刀具的位置和工件之间的间隙,使得零刀具与工件接触,然后通过测量零刀具与工件的间隙来确定刀具位置是否正确。
当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间隙为零时,即可确定刀具位置正确。
这种方法适用于切削刀具无法直接测量的情况下,如刀具形状复杂或刀具长度超过测量仪器范围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数控车床的精确对刀方法,不同的机床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适用范围,具体的对刀方法应根据机床的实际情况和工件要求来选择。
在对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刀时机床的静止状态、对刀速度和对刀力度的控制,以确保对刀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还可以采用自动对刀装置、光学对刀仪等专用设备来实现更精确的对刀。
加工中心怎么对刀和输入数据
加工中心怎么对刀和输入数据
加工中心怎么对刀和输入数据,小编来教你。
1、回零
对刀之前,一定要进行回零的操作,以便于清除掉上次操作的坐标数据。
注意:X、Y、Z三轴都需要回零。
2、主轴正转
用“MDI”模式,通过输入指令代码使主轴正转,并保持中等旋转速度。
然后换成“手轮”模式,通过转换调节速率进行机床移动的操作。
3、X向对刀
用刀具在工件的右边轻轻的碰下,将机床的相对坐标清零;将刀具沿Z向提起,再将刀具移动到工件的左边,沿Z向下到之前的同一高度,移动刀具与工件轻轻接触。
将刀具提起,记下机床相对坐标的X值,将刀具移动到相对坐标X的一半上,记下机床的绝对坐标的X值、并按(INPUT)输入的坐标系中即可。
4、Y向对刀
用刀具在工件的前面轻轻的碰下,将机床的相对坐标清零;将刀具沿Z向提起,再将刀具移动到工件的后面,沿Z向下到之前的同一高度,移动刀具与工件轻轻接触。
将刀具提起,记下机床相对坐标的Y值,将刀具移动到相对坐标Y 的一半上,记下机床的绝对坐标的Y值、并按(INPUT)输入的坐标系中即可。
5、Z向对刀
将刀具移动到工件上要对Z向零点的面上,慢慢移动刀具至与工件上表面轻轻接触,记下此时的机床的坐标系中的Z向值,并按(INPUT)输入的坐标系中即可。
6、主轴停转
先将主轴停止转动,并把主轴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调取加工程序,对刀完成,准备正式加工。
加工中心操作中常用对刀方法比较 - 副本
加工中心操作中常用对刀方法比较简正豪高飞..(南昌工学院,江西南昌330108)摘要:主要对加工中心水平方向常用对刀、加工中心z向对刀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几种常见对刀方法,阐述了它们相互间的实用范围及技巧。
关键词:对刀仪;z向设定器;试切法;机上对刀0引言数控加工中心刀具与工件坐标系的建立是数控加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正确的工件坐标系,可以保证系统正常的执行程序,避免发生各种机床的误动作,造成刀具、机床损坏,甚至可能伤害人员等重大事故。
目前我们在教学和生产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刀的操作,由于数控加工中心系统功能不同,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具体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原理相类似,现笔者结合平时学习积累,将各种常见的方法在此进行介绍、交流。
1加工中心水平方向常用对刀在加工中心操作过程中,对刀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的精确度,所以我们会十分重视对刀的操作,并且会要求对刀方法与零件加工精度相适应。
无论我们采用怎样的工具对刀,结果都必须让机床的主轴轴线和端面的交点与对刀点重合,并利用准确的对刀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来确定工件坐标系水平方向轴、..l,轴)在机床坐标系的位置。
..1.1采用试切法对刀如果对刀精度要求不高,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在加工时直接利用使用中刀具试切对刀。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然而会在工件表面留下痕迹,而且对刀精度不高。
因此,为了避免损伤工件表面,可在刀具和工件之间加入塞尺进行对刀,但应减去塞尺的厚度。
当然,也可采用标准心轴和块规对刀。
..1.2采用杠杆百分表对刀这种操作方法比较麻烦,效率较低,但对刀精度较高,而且对于被测孔的精度要求也较高,此方法最好使用于经过铰或镗加工的孔,仅粗加工后的孔不宜采用此方法。
..1.3采用寻边器对刀寻边器也称为电子感应器,其操作过程与试切对刀法相似,只是将刀具换成了寻边器,移动距离是寻边器触头的半径,因此这种方法简捷,对刀精度较高。
在使用寻边器时,是人为目测定位,随机误差较大,需要重复操作几次来确定正确的位置,其重复定位精度在.. 2m以内。
对刀
数控车床的几种精确对刀方法Fanuc系统数控车床对刀及编程指令介绍Fanuc系统数控车床设置工件零点常用方法一,直接用刀具试切对刀1.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圆直径后,用X坐标减外圆直径,所的值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X值里。
2.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端面,记住当前Z坐标,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Z值里。
二,用G50设置工件零点1.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测量外圆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X轴坐标减去直径值)。
2.选择MDI方式,输入G50 X0 Z0,启动START键,把当前点设为零点。
3.选择MDI方式,输入G0 X150 Z150 ,使刀具离开工件进刀加工。
4.这时程序开头:G50 X150 Z150 …….。
5.注意:用G50 X150 Z150,你起点和终点必须一致即X150 Z150,这样才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
6.如用第二参考点G30,即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这时程序开头 G 30 U0 W0 G50 X150 Z1507.在FANUC系统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在参数里设置,三,用工件移设置工件零点1.在FANUC0-TD系统的Offset里,有一工件移界面,可输入零点偏移值。
2.用外圆车刀先试切工件端面,这时Z坐标的位置如:Z200,直接输入到偏移值里。
3.选择“Ref”回参考点方式,按X、Z轴回参考点,这时工件零点坐标系即建立。
4.注意:这个零点一直保持,只有从新设置偏移值Z0,才清除。
四,用G54-G59设置工件零点1.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测量外圆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
2.把当前的X和Z轴坐标直接输入到G54----G59里,程序直接调用如: G54X50Z50……。
3.注意:可用G53指令清除G54-----G59工件坐标系。
FANUC系统确定工件坐标系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
数控对刀
① 试切和测量步骤同前述一样。
② 按“OFSET SET”键,进人“坐标系”设置,移动光标到相应位置,输入程序原点的坐标值,按“测量”或“输入”键进行设置。
③ 在加工程序里调用,例如:G55 X100 Z5...。G54为默认调用。
注意:若设置和使用了刀偏补偿,最好将G54~G59的各个参数设为0,以免重复出错。对于多刀加工,可将基准刀的偏移值设置在G54~G59的其中之一,将基准刀的刀偏补偿设为零,而将其它刀的刀偏补偿设为其相对于基准刀的偏移量。
(2)用G50设置刀具起点
① 用外圆车刀试车一段外圆,沿+Z轴退至端面余量内的一点(假定为a点)。
② 测量外圆直径,记为φ。
③ 选择“MDI”(手动指令输入)模式,输人GO1 U一φF0. 3,切端面到中心(程序原点)。
④ 选择“MDI”模式,输人G50 X0 ZO,按“启动”按钮。把刀尖当前位置设为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0,0),此时程序原点与机床原点重合。
生意社03月13日讯
对刀是数控加工中的主要操作和重要技能。在一定条件下,对刀的精度可以决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同时,对刀效率还直接影响数控加工效率。
仅仅知道对刀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数控系统的各种对刀设置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在加工程序中的调用方法,同时要知道各种对刀方式的优缺点、使用条件(下面的论述是以FANUC OiMate数控系统为例)等。
精确对刀偏移量的修正公式为:
② 选择“MDI”方式,按"SHIFT"换档键,按"XU"选择U,这时U坐标在闪烁,按“ORIGIN”置零,如图6所示。同样将w坐标置零。
③ 换其它刀,将刀尖对准a点,显示屏上的U坐标、W坐标即为该刀相对于基准刀的刀偏值。此外,还可用对刃仪测定相对刀偏值。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常见对刀方法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常见对刀方法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对刀才能保证加工精度和效率。
下面将
介绍常见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对刀方法。
一、机械对刀法
机械对刀法是最基本的对刀方法,它利用机床本身的机械结构进行对刀。
操作人员只
需将对刀仪放在加工刀具上,然后通过调整机床的移动量,使对刀仪与机床刀具位置对齐
即可完成对刀。
机械对刀法简单易操作,但精度有限,只适用于一般的加工任务。
二、光电对刀法
光电对刀法具有精度高、快速方便等优点,适用于精密加工任务。
三、感应对刀法
感应对刀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加工刀具,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对刀时,加工刀具
需要具有导电性。
四、摄像对刀法
以上就是常见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对刀方法,根据不同加工任务和机床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对刀,以保证加工精度和效率。
数控铣床对刀方法
数控铣床对刀方法
数控铣床对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尺寸对刀:首先在铣刀上固定好切削刀具,然后将工件放在工作台上,并将刀具低降,用手轮将工作台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使切削刀具与工件接触,然后移动工作台上的尺寸丝杠,使刀具移动到指定的位置,通过测量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直到达到要求的尺寸。
2. 触发式对刀:通过将切削刀具与感应头接触,当感应头发出信号时,表示刀具与感应头之间的距离达到要求,通过微调工作台的位置,使切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距离稳定在指定的位置。
3. 摸式对刀:首先将感应头固定在铣刀上,然后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将切削刀具低降,通过手轮使刀具移动至工件附近,调节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距离,使其相互接触,经过微调,直到感应头发出信号,即可达到对刀的要求。
4. 锥度杆对刀:将切削刀具与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通过锥度杆测量切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间隙,在微调工作台的位置,使切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间隙达到要求。
以上是常见的数控铣床对刀方法,根据不同的工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对刀。
加工中心对刀方法全解!再也不用担心对刀啦
加工中心对刀方法全解!再也不用担心对刀啦1. 加工中心的Z向对刀加工中心的Z向对刀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1) 机上对刀方法一这种对刀方法是通过对刀依次确定每把刀具与工件在机床坐标系中的相互位置关系。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把刀具长度进行比较,找出最长的刀作为基准刀,进行Z向对刀,并把此时的对刀值(C)作为工件坐标系的Z值,此时H03=0。
(2) 把T01、T02号刀具依次装在主轴,通过对刀确定A、B的值作为长度补偿值。
(此方法没有直接去测量刀具补偿,而是通过依次对刀确定的与方法三不同.)(3)把确定的长度补偿值(最长刀长度减其余刀具长度)填入设定页面,正、负号由程序中的G43、G44来确定,此时一般用G44H—表示。
当采用G43时,长度补偿为负值。
这种对刀方法的对刀效率和精度较高,投资少,但工艺文件编写不便,对生产组织有一定影响。
2) 机上对刀方法二这种对刀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XY方向找正设定如前,将G54中的XY项输入偏置值,Z项置零。
(2) 将用于加工的T1换上主轴,用块规找正Z向,松紧合适后读取机床坐标系Z项值Z1,扣除块规高度后,填入长度补偿值H1中。
(3) 将T2装上主轴,用块规找正,读取Z2,扣除块规高度后填入H2中。
(4) 依次类推,将所有刀具Ti用块规找正,将Zi扣除块规高度后填入Hi中3) 机外刀具预调+机上对刀这种对刀方法是先在机床外利用刀具预调仪精确测量每把刀具的轴向和径向尺寸,确定每把刀具的长度补偿值,然后在机床上用最长的一把刀具进行Z向对刀,确定工件坐标系。
这种对刀方法对刀精度和效率高,便于工艺文件的编写及生产组织,但投资较大。
2. 对刀数据的输入(1) 根据以上操作得到的对刀数据,即编程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X、Y、Z值,要用手动方式输入到G54~G59中存储起来。
操作步骤如下:①按【MENU OFFSET】键。
②按光标移动键到工件坐标系G54~G59。
数控加工七种对刀方式详解!做加工五年还没遇到几种
数控加工七种对刀方式详解!做加工五年还没遇到几种对刀是数控加工中的主要操作和重要技能。
在一定条件下,对刀的精度可以决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同时,对刀效率还直接影响数控加工效率。
仅仅知道对刀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数控系统的各种对刀设置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在加工程序中的调用方法,同时要知道各种对刀方式的优缺点、使用条件等。
一、对刀原理对刀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工件坐标系,直观的说法是,对刀是确立工件在机床工作台中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求对刀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
对于数控车床来说,在加工前首先要选择对刀点,对刀点是指用数控机床加工工件时,刀具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起点。
对刀点既可以设在工件上(如工件上的设计基准或定位基准),也可以设在夹具或机床上,若设在夹具或机床上的某一点,则该点必须与工件的定位基准保持一定精度的尺寸关系。
对刀时,应使指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所谓刀位点是指刀具的定位基准点,对于车刀来说,其刀位点是刀尖。
对刀的目的是确定对刀点(或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绝对坐标值,测量刀具的刀位偏差值。
对刀点找正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在实际加工工件时,使用一把刀具一般不能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通常要使用多把刀具进行加工。
在使用多把车刀加工时,在换刀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换刀后刀尖点的几何位置将出现差异,这就要求不同的刀具在不同的起始位置开始加工时,都能保证程序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床数控系统配备了刀具几何位置补偿的功能,利用刀具几何位置补偿功能,只要事先把每把刀相对于某一预先选定的基准刀的位置偏差测量出来,输入到数控系统的刀具参数补正栏指定组号里,在加工程序中利用T指令,即可在刀具轨迹中自动补偿刀具位置偏差。
刀具位置偏差的测量同样也需通过对刀操作来实现。
二、对刀方法在数控加工中,对刀的基本方法有试切法、对刀仪对刀和自动对刀等。
本文以数控铣床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对刀方法。
1、试切对刀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会在工件表面留下切削痕迹,且对刀精度较低。
超实用的加工中心对刀方法
超实用的加工中心对刀方法如图内轮廓型腔零件图,采用寻边器对刀,其详细步骤如下:( 1 ) X 、 Y 向对刀①将工件通过夹具装在机床工作台上,装夹时,工件的四个侧面都应留出寻边器的测量位置。
②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寻边器测头靠近工件的左侧;③改用微调操作,让测头慢慢接触到工件左侧,直到寻边器发光,记下此时机床坐标系中的 X 坐标值,如 -310.300 ;④抬起寻边器至工件上表面之上,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测头靠近工件右侧;⑤改用微调操作,让测头慢慢接触到工件左侧,直到寻边器发光,记下此时机械坐标系中的 X 坐标值,如 -200.300 ;⑥若测头直径为 10mm ,则工件长度为 -200.300-(-310.300)-10=100 ,据此可得工件坐标系原点 W 在机床坐标系中的 X 坐标值为 -310.300+100/2+5= -255.300 ;⑦同理可测得工件坐标系原点 W 在机械坐标系中的 Y 坐标值。
( 2 ) Z 向对刀①卸下寻边器,将加工所用刀具装上主轴;②将Z 轴设定器(或固定高度的对刀块,以下同)放置在工件上平面上;③快速移动主轴,让刀具端面靠近 Z 轴设定器上表面;④改用微调操作,让刀具端面慢慢接触到Z 轴设定器上表面,直到其指针指示到零位;⑤记下此时机床坐标系中的 Z 值,如 -250.800 ;⑥若 Z 轴设定器的高度为 50mm ,则工件坐标系原点 W 在机械坐标系中的 Z 坐标值为 -250.800-50-( 30-20)=-310.800 。
( 3 )将测得的 X 、 Y 、 Z 值输入到机床工件坐标系存储地址中(一般使用 G54-G59 代码存储对刀参数)。
4、注意事项在对刀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 )根据加工要求采用正确的对刀工具,控制对刀误差;( 2 )在对刀过程中,可通过改变微调进给量来提高对刀精度;(3 )对刀时需小心谨慎操作,尤其要注意移动方向,避免发生碰撞危险;(4 )对刀数据一定要存入与程序对应的存储地址,防止因调用错误而产生严重后果。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常见对刀方法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常见对刀方法, 对刀是数控加工中最重要的操作内容,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对刀方法一定要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相适应。
该文较系统地讲述了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常见对刀方法的使用及其优缺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对刀的目的是通过刀具或对刀工具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程序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并将对刀数据输入到相应的存储位置或通过G92指令设定。
它是数控加工中最重要的操作内容,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先简单介绍一下数控机床坐标系:数控机床坐标系是用右手笛卡儿坐标系作为标准确定。
数控车床平行于主轴方向即纵向为Z轴,垂直于主轴方向即横向为X轴,刀具远离工件方向为正向。
数控车床有三个坐标系,名称叫做机械坐标系、编程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
机械坐标系的原点是生产厂家在制造机床时的固定坐标系原点,也称机械零点。
也就是绝对座标。
它是在机床装配、调试时已经确定下来的,是机床加工的基准点。
在使用中机械坐标系是由参考点相对座标来确定的,机床系统启动后,进行返回参考点操作,机械坐标系就建立了。
坐标系一经建立,只要不切断电源,坐标系就不会变化。
编程坐标系是编程序时使用的坐标系,也可称之为相对座标系。
一般把我们把Z轴与工件轴线重合,X轴放在工件端面上。
工件坐标系是机床进行加工时使用的坐标系,它应该与编程坐标系一致。
能否让编程坐标系与工坐标系一致,使操作的关键。
工件坐标系建立是通过系统的程序语句设定刀具当前所在位置的坐标值来确定。
加工前需要先对刀,对刀后将显示坐标清零,对其他刀时将显示的坐标值写入相应刀补参数。
然后测量出对刀直径Фd,将刀移动到坐标显示X=a-d Z=b 的位置,就可以运行程序了。
在加工过程中按复位或急停健,可以再回到设定的起点继续加工。
但如果出意外如:X或Z轴无伺服、跟踪出错、断电等情况发生,系统只能重启,重启后设定的工件坐标系将消失,需要重新对刀。
因而工件座标也可说是相对座标体系。
加工中心对刀操作教学设计
加工中心对刀操作教学设计引言:加工中心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数控机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具有高要求的工件加工中。
而对刀操作是加工中心调校和调试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加工中心对刀操作的步骤和技巧,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
一、对刀操作的步骤1. 安全准备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确保加工中心及其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并检查加工中心的各项安全设施是否完好。
2. 准备工作将加工中心上的旧刀具卸下,并清洁刀具槽与主轴孔。
检查新刀具的安装孔是否干净无异物,确保刀具与夹持装置配合良好。
3. 确定刀具坐标将加工中心切换到手动操作模式,在坐标系选择页面中选择刀具安装的位置,并记录下初始刀具坐标。
4. 定位刀具将新刀具插入刀具槽中,并用专用工具紧固刀具,确保刀具位置准确无误。
5. 编写自动对刀程序根据实际需要,编写自动对刀的程序。
程序中需要包含相应的坐标偏移补偿和刀具定位指令,确保刀具能够准确定位。
6. 运行对刀程序运行编写好的自动对刀程序,在操作界面上显示出刀具坐标,并记录下自动对刀后的刀具坐标。
7. 检查刀具偏差将自动对刀后的刀具与实际需要加工的工件进行比对,检查刀具的偏差情况。
如果存在偏差,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调整。
8. 调整刀具坐标根据检查结果,对刀具进行适当的调整。
可通过修改刀具坐标值或调整刀具夹持装置来达到更加准确的刀具位置。
9. 确认对刀结果重新运行对刀程序,确认调整后的刀具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再次进行调整。
10. 记录和备份将最终调整后的刀具坐标和对刀程序进行记录和备份,以备后续使用。
二、教学设计方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水平,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1. 知识概述在开始教学之前,对加工中心对刀操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说明,让学生了解对刀操作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加工中心对刀操作的步骤和技巧,并强调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4种加工中心对刀方案设计绝无仅有
6.8 加工中心Z 向对刀方案设计6.8.1机床、刀具、工件的位置点及Z 向对刀问题 执行加工程序控制机床对工件加工前,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在机床的坐标系里,明确机床、工件和刀具所组成的加工系统中相互位置,以便数控系统掌握足够的信息,正确地理解人的加工意图,从而代替人准确地控制加工运动。
如图6-8-1,以某立式加中心机床为例,该机床设计机床参考点R 与机床零点M 重合,各轴回正向极限时找到机床零点,回零时,位于主轴孔端面中心的刀具参考点F 亦与R 、M 重合,且刀具参考点与刀位点同在回转主轴中心线上,那么,刀位点X 、Y 向的位置与刀具参考点重合,但Z 向位置不重合,可见,回零操作不能让CNC 直接测量到刀位点的Z 向位置。
因此,机床零点、工件零点、刀位点在Z 向(刀长方向)位置需要用别的方法来确定。
6.8.2 机床、刀具、工件在Z 方向相对位置值及寄存1.加工系统中Z 向相对位置尺寸如图6-8-2所示,某立式加工中心机床中,回零后,主轴端面中心(刀具参考点)正位于机床原点位置,这是Z 轴正向行程的限位开关位置,也是所有加工中心实现自动换刀所在的位置。
此时,切削刀具、工件上表面以及工件高度在Z 轴方向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Z 轴方向共有a 、b 、c 、d 、e 五个尺寸。
尺寸a ——回零时,主轴端面中心到工作台的最大距离,是机床生产厂家确定已知值,也是b 、c 、d 三个尺寸的总和。
尺寸b ——主轴端面中心和刀位点之间的距离。
对于标准化数控刀具,可通过机外对刀仪精确测量得到这一尺寸。
尺寸c ——刀具刀位点到工件零点 (ZWO)之间的距离。
在刀具装上主轴和工件定位装夹后,通过机内对刀测量得到,反映刀具与工件间的最大Z 向相对位置值。
尺寸d ——工件相对工作台的高度(工作台上表面和工件ZWO 之间的距离)。
在工件定位装夹后,操作工可通过手动操作机床测量得到的。
图6-8-1 立式加中心回零时的Z 向高度各点图6-8-2加工中心回零后,Z 向四个尺寸尺寸e——工件ZWO相对机床零点的高度距离,a=d+e,在工件定位装夹后,操作工可通过手动操作机床测量得到的。
数控机床对刀的方法
数控机床对刀的方法
数控机床对刀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手动对刀法:在机床的加工台面上放置一个薄片或指示器,以手动调整工件与刀具之间的距离,直到达到所需的精度。
2. 触发式自动对刀:通过在刀具上安装一个触发式探头,自动测量刀具和工件之间的距离,自动调节刀具高度。
3. 光电式自动对刀:通过光电感应器检测工件或刀具的位置,自动调整刀具高度。
4. 激光对刀:使用激光传感器或激光测距仪器,测量刀具和工件之间的距离,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刀具高度。
5. 视觉对刀:通过一台高精度的摄像系统,获取工件表面的图像,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刀具的位置和高度,自动调整刀具高度。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具体应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方式选择合适的对刀方法。
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常用的对刀方法
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常用的对刀方法【摘要】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的操作过程中,对刀点即原点的设置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加工质量。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中的零件,以FANUC-0i系统为例,对加工中心/数控铣床上对刀(即对工件坐标系原点的确定)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验证对刀结果的编程方法。
【关键词】工件坐标系;原点;对刀数控编程及加工一般分为如下几步:工艺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编程及模拟、对刀、试加工、正式加工。
其中,对刀是保证数控加工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因为程序编制完成后,数控机床完全按照程序自动加工工件,而只有让程序建立在正确合理的坐标系中,才能对刀具的运动轨迹作出准确描述,保证加工质量。
那么如何建立正确合理的坐标系呢?这就牵涉到两个基本的概念: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
下面就先简要介绍这两个坐标系。
1.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1.1机床坐标系和机床坐标系原点机床坐标系是以机床原点为坐标系原点的坐标系,是机床固有的坐标系,是用来确定工件位置和机床运动的基本坐标系。
机床坐标系遵循国际标准的统一规定,即右手笛卡尔坐标系。
机床坐标系的原点也称为机械原点或零点,这个原点是机床固有的点,在机床制造出来时就已确定,不能随意改变。
机床坐标系不作为编程使用,但它常常用来确定工件坐标系,它是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参考点。
1.2工件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原点我们在编程时一般选择工件上的某一点作为程序原点(或称程序零点),并以该零点作为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一个新的坐标系,这个新的坐标系称为工件坐标系。
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时,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必须在确定的坐标系中才能按程序进行加工。
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运行时,其显示屏坐标系页面上一般都有下列坐标系显示:相对坐标系、绝对坐标系(也就是工件坐标系)、机床坐标系。
实际生产中,最为关键的是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
设备运行时,刀具的运动轨迹自始至终需要精确的控制,并且是在以机床坐标系下进行的,但是编程的尺寸却按人为定义的工件坐标系来确定。
FANUC0i-TD数控车床对刀的实质和四种对刀方法
FANUC0i-TD数控车床对刀理论及方法的探讨孛梅10){NewsContentLabel.style.fontSize=(--newasp_fontsize)+"pt";NewsContentLabel.style.lineHeight=(--newasp_lineheight)+"pt";}'>【减小字体】【增大字体】[摘要]通过对数控加工中工件坐标系建立的理论实质的探讨,分别介绍了在FANUC0i-TD 数控车床上用G50、G54、T指令对刀的实质和方法,并介绍了如何充分运用三种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刀偏基准刀非基准刀刀位点绝对刀偏相对刀偏在数控加工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刀来实现的。
对刀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通过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另一方面通过对刀可以找出非基准刀与基准刀之间的刀位偏差(简称刀偏)。
(一)绝对刀偏法和相对刀偏法对刀的实质加工工件时,通常要使用多把刀具,我们将其中的一把常用的刀称为基准刀,把其它的刀称为非基准刀。
如果刀位偏差为零,如图1所示,则每一把刀转到加工位置时,其刀位点都应在图1A所示的位置。
但由于每一把刀的几何形状及其安装位置的不同,不同刀位上的刀具转到工作位置时,它们的刀位点的位置并不重合,如图2所示,而在X、Z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我们将非基准刀的刀位点相对于基准刀的刀位点(或基准点)在X、Z向的偏差ΔΧ、ΔΖ称为刀位偏差(简称刀偏)。
根据非基准刀刀位点相对位置的不同,可以把刀位偏差分为绝对刀偏和相对刀偏。
某一把的绝对刀偏是指该把刀的刀位点位于工件原点时,刀架的转塔中心相对于机床零点在X和Z向的偏差。
而相对刀偏是指非基准刀的刀位点位于工件原点时刀架的转塔中心相对于基准刀的刀位点位于工件原点时刀架的转塔中心在X、Z方向的偏差。
根据所采用的刀位偏差的不同,对刀又可以分为绝对刀偏对刀法和相对刀偏对刀法。
数控铣床应用中的几种对刀方法
数控铣床应用中的几种对刀方法数控铣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金属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
在使用数控铣床进行加工时,对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加工成品的质量和精度。
为了获得更好的加工效果,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数控铣床的对刀方法:1.手动对刀法手动对刀法是最基础、最常见的一种对刀方法,它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通过手动将刀具逐步接触工件表面,调整工件和刀具的相对位置,直到取得适合的参数。
手动对刀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操作过程繁琐,对精度要求较高,不适合于重复加工和高精度加工。
2.机床自动对刀法机床自动对刀法是借助机床自身的测距装置,在加工前进行自动调节,仅需输入参数即可完成调整,大大提高了对刀效率和精度。
此种对刀方法多用于毛坯加工,可以大量节省工作量和时间,以及防止人为操作引入误差,其适用于形状复杂、多角度、角度变换复杂的工件加工。
3.脱离式工件定位法脱离式工件定位法是通过固定一个“基准点”,利用编程指令测量刀具和工件相对位置的一种对刀方法。
当工件进入机床时,根据编程指令,先对工件和刀具分别获得接触点,在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以此来确定实际位置和方向,实现对刀。
此种法对产量要求高的批量加工效果好。
4.非接触式测量法非接触式测量法是一种无接触、无误差的对刀方式,通过引入激光或光电等射线采集器采集测量数据,以此来确定刀具的准确位置。
它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对刀过程。
但由于硬件成本较高,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加工需求,数控铣床有不同的对刀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对于加工工艺要求较高的产品,可以采用机床自动对刀或脱离式工件定位法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过程。
而对于成本较低、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产品,可以考虑手动对刀法。
此外,非接触式测量法虽然目前不太普及,但其准确性和速度让人期待,未来有望成为主流趋势。
数据分析是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技术,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解释等步骤,据此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cnc加工对刀操作的有效办法是什么?
cnc加工对刀操作的有效办法是什么?cnc加工对刀操作的有效办法是什么?在执行cnc加工程序前首要先进行对刀以确定起始点位置,而对刀常常是操作者颇感头痛的事情,刀具刃磨后又要重新对刀,刀具的刀尖磨损,特别是多把刀进行加工时,还需测刀补值。
1.点动对刀发cnc加工设备按控制面板上的点动键,将刀尖轻触被加工件表面(X和Z两个方向分两次进行点动),计数器清零,再退到需设定的初始位置(X、Z设计初值),再清零,得到该刀初始位置。
依次确定每把刀的初始位置,经试加工后再调整到准确的设计位置(起始点)。
这种方法无须任何辅具,随手就可操作,但时间较长,特别是每修磨一次刀具就必须重新调整一次。
2.采用对刀仪现在很多车床上都装备了对刀仪,使用对刀仪对刀可免去测量是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了对刀精度,由于使用对刀仪可以自动计算各把刀的刀长和刀宽的差值,并将其存入系统中,在加工另外的零件的时候就只需要标准刀,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对刀仪对刀一般都没有标准刀具,在对刀的时候先对标准刀。
其缺点是采用对刀仪需要添置对刀仪辅助设备,成本较高,装卸费力。
3.采用数控刀具cnc加工刀具安装初次定位后,在进过一段时间切削后产生磨损而需要刃磨,普通刀具刃磨后重新安装的刀尖位置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对刀,而数控刀具的特点是刀具制造精度高刀片转位后重复定位精度在0.02mm左右,大大减少了对刀时间,同时,刀片上涂有金属层(Sic、Tic等)使其耐用度大大提高,但是这个成本也有点高。
4.用对刀块对刀,采用自制对刀法用塑料、有机玻璃等制成的简易对刀块课方便的实现刀具刃磨后的重复定位,但是定位精度较差通常在0.2~0.5mm,单任不失为一种快速的定位方法,再用调整就能很快很方便。
上海市松江丰远是在原松江县骏马五金厂(1995年成立)的基础上成立的,位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西郊。
工厂是由三线建设大型军工企业回沪人员创建。
二十多年来先后成为几十家内外资企业的配套厂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 加工中心Z 向对刀方案设计6.8.1机床、刀具、工件的位置点及Z 向对刀问题执行加工程序控制机床对工件加工前,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在机床的坐标系里,明确机床、工件和刀具所组成的加工系统中相互位置,以便数控系统掌握足够的信息,正确地理解人的加工意图,从而代替人准确地控制加工运动。
如图6-8-1,以某立式加中心机床为例,该机床设计机床参考点R 与机床零点M重合,各轴回正向极限时找到机床零点,回零时,位于主轴孔端面中心的刀具参考点F 亦与R 、M 重合,且刀具参考点与刀位点同在回转主轴中心线上,那么,刀位点X 、Y 向的位置与刀具参考点重合,但Z 向位置不重合,可见,回零操作不能让CNC 直接测量到刀位点的Z 向位置。
因此,机床零点、工件零点、刀位点在Z 向(刀长方向)位置需要用别的方法来确定。
6.8.2 机床、刀具、工件在Z 方向相对位置值及寄存1.加工系统中Z 向相对位置尺寸如图6-8-2所示,某立式加工中心机床中,回零后,主轴端面中心(刀具参考点)正位于机床原点位置,这是Z 轴正向行程的限位开关位置,也是所有加工中心实现自动换刀所在的位置。
此时,切削刀具、工件上表面以及工件高度在Z 轴方向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Z 轴方向共有a 、b 、c 、d 、e 五个尺寸。
尺寸a ——回零时,主轴端面中心到工作台的最大距离,是机床生产厂家确定已知值,也是b 、c 、d 三个尺寸的总和。
尺寸b ——主轴端面中心和刀位点之间的距离。
对于标准化数控刀具,可通过机外对刀仪精确测量得到这一尺寸。
尺寸c ——刀具刀位点到工件零点 (ZWO)之间的距离。
在刀具装上主轴和工件定位装夹后,通过机内对刀测量得到,反映刀具与工件间的最大Z 向相对位置值。
尺寸d ——工件相对工作台的高度(工作台上表面和工件ZWO 之间的距离)。
在工件定 图6-8-1 立式加中心回零时的Z 向高度各点图6-8-2加工中心回零后,Z 向四个尺寸位装夹后,操作工可通过手动操作机床测量得到的。
尺寸e——工件ZWO相对机床零点的高度距离,a=d+e,在工件定位装夹后,操作工可通过手动操作机床测量得到的。
2.Z向相对位置尺寸的寄存图6-8-2中所示的五个尺寸,它们通常是已知的给定尺寸或可通过测量获得,在机床的精密调试中起相当关键的作用。
加工前,调整测量机床、工件和刀具在加工系统中Z向相对位置尺寸后,还需“告知”数控系统它们的位置关系,“告知”方法一般有如下方式:1、在程序中用位置寄存器指令“告知”,如:把加工前刀具刀位点相对工件 Z0的位置值用格式为:“G92 Zγ”指令存储到位置寄存器。
2、把测量到的某些Z向相对位置尺寸手动输入于工件偏置寄存器,如,把机床零点与工件零点Z向间的尺寸存储于工件偏置寄存器G54下的Z~,用来调整机床零点的参考位置和程序零点参考位置间的Z向关系。
3、把测量到的某些Z向相对位置尺寸用MDI方式存储于刀具长度补偿寄存器,用来调整刀位点Z向高度位置。
在程序中,刀具的刀具长度补偿用“HXX”表示,XX是某刀具的刀具长度补偿编号;操作工相应地在刀具长度补偿寄存器的HXX号下输入测量长度补偿值。
这些Z向相对位置尺寸如何定义、以何种名义存储、存储于何处,关系到Z向对刀方案的设计。
下面将列举加工中心的种种Z向对刀方案并分析之。
6.8.3 基于机外对刀的Z向方案(方案1)如图6-8-3所示,这是一种最直接地以刀位点到刀具参考点的Z向刀长作为刀具长度补偿值,并把坐标系的零点高度偏置到工件零点高度的对刀方案。
刀具长度补偿值绝对值就是图6-8-2中的尺寸b,Z向工件偏置值可最简单地设成工件零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Z值——图6-8-2中的e尺寸。
图6-8-3机外对刀的补偿、偏置方案这种方法的Z向确定刀具与工件位置关系的对刀原理是:1、在保证刀具Z向补偿运动不超程的前提下,设定如图6-8-3所示的Z向工件偏置值,使用工件偏置(G54~G59),并要求在与程序选定的工件偏置指令如(G54)相应的工件偏置寄存器的位置(G54)下填写设定的Z向工件偏置值。
2、刀长(刀位点到刀具参考点的Z向距离)作为刀具长度补偿值并输入数控系统。
操作人员对所用的各把刀具编号;填写刀具的调整单;将按刀号把刀具放置到刀库的相应的刀位;使用数控系统的键盘显示刀补画面;为各把刀选适当的偏置号,并将各刀具长度作为补偿值登记到刀具长度补偿寄存器中相应位置。
若程序中的刀具补偿指令为G43,刀长作为补偿值应是一个正值,每个补偿值都应以H偏置值的形式输入到刀具长度偏置显示屏上。
例如,设置刀具长度的偏置值为120㎜,该刀具的偏置号为“H05”,操作人员在偏置显示屏上的“05”号下输入测量长度“120”。
图6-8-3中,可用箭头方向来判断刀长补偿值和零点偏置值的正、负,箭头方向指正向为正值,箭头方向指负向为负值。
当CNC机床执行生产任务时,所有切削刀具均可放置在刀具预调仪上测量,当加工另一不同的工件时,刀具补偿值也不必在机床上重新进行检测,这是因为刀位点到刀具基准点的Z向距离作为刀具长度补偿值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这一对刀方案显示的明显优越是:减少了对刀过程中的占用机床的非生产时间。
当数控设备台数较多的情况,利用一台刀具预调仪为多台数控机床对刀服务,是比较经济合理的。
机外对刀需要刀具预调仪,当数控机床加工任务不多的用户,是否一定要购买刀具预调仪来使用这种方法?下面讨论一种在工件安装过程中通过接触测量法完成切削刀具的Z 向设置的对刀方案。
6.8.4 接触法测量刀具Z向长度补偿的对刀方法(方案2)如图6-8-4所示,接触法测量刀具Z向长度补偿值的对刀方法这是一种靠使用手动操作机床,在机内让刀具刀位点与工件接触,测量加工某工件的各把刀具长度补偿值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机内Z向对刀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每把刀具长度补偿值用MDI方式存储于刀具长度补偿寄存器的方法与方案一相似,但这种方法测量的刀具长度补偿值所表示的Z向关系与在机外对刀仪测量的刀具长度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种方法的Z向确定刀具与工件位置关系的对刀原理是:当刀具参考点位于机床参考点位置,此时的机床坐标Z值为零,手动操作机床测量刀具刀位点到程序原点的Z向距离,作为刀具长度补偿值并输入数控系统。
若程序中的刀具补偿指令为G43,这种刀具长度补偿值(即刀具位点到程序原点之间的距离)应取负值,并被输入到控制系统的刀具长度偏置寄存器菜单下相应的H偏置号里。
因为测量的刀位点起点为当刀具参考点位于机床参考点位置时的高度位置,因此工件偏置Z值(G54~G59)应设为Z0.0000。
但有时为保证刀具Z向补偿或取消补偿运动时不超程或碰撞,刀具长度补偿值的测量往往是从刀具的基准点离开机床零点一段距离的位置开始,如从机床坐标为Z=-50的高度开始测量刀位点到程序原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工件偏置Z值(G54~G59)应设为Z-50.000。
显然从刀具参考点位于机床坐标位置Z=-50开始调整测量测量的刀具长度补偿值与刀具参考点位于机床参考点位置开始测量的刀具长度补偿值是不一样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接触法测量的刀具长度补偿值随各刀具参考点起始点的高度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又随不同工件零点的高度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用这种方法对刀,批量生产同一零件时,宜用固定的夹具把工件零点的高度位置限定在同一高度,以避免随着同批加工工件的变换需要重新对刀测量。
当然,从某一加工批次变换到另一不同批次对的工件加工,刀库中所有要用到的刀具,其刀具长度补偿值必须重新测量,这是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
而且,使用手动操作测量刀具长度补偿值的过程往往占机时间长,会引起机床加工效率的降低。
为克服该方案对刀占机时间长,且随加工工件转换时,必须重新对刀测量的缺陷,应寻找更好的方案对刀,以减少机内对刀时间,并适合加工工件转换。
6.8.5 设定基准刀的接触法Z向对刀(方案3)为克服方案二机内对刀时间长,加工工件转换时对刀麻烦的缺陷,设计以一把刀作为基准刀,并用它测量调整工件的Z向偏置值,其它刀与之的长度差作为其刀具长度补偿值,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主刀法。
使用基准刀的对刀方法(通常是最长的刀),可以显著加快使用接触测量法时的刀具测量速度。
基准刀可以是长期安装在刀库刀套上具的定长的Z向对刀仪具。
对基准刀而言,当基准刀的刀具长度补偿值的测量是从当刀具参考点位于机床参考点位置开始测量时,工件偏置Z值(54~G59)仍设为0值,刀长补偿值仍是其刀位点到工件零点的距离。
区别在于:当工件改变了,只要进行基准刀的对刀,测量其刀长补偿值,其它刀具不必重新对刀,其它刀具的刀长补偿值由基准刀刀长补偿值和基准刀长与其它的刀长的刀长差进行加减计算得到。
如:T02与基准刀T01的刀长差绝对值为:ΔL2,测得的基准刀(最长刀)刀长补偿值为:-L1,则T02的刀补值应为:-L1-ΔL2。
该值的实质仍是T02刀的刀位点到工件零点的距离,只不过,它不需要实际测量而只是计算。
很明显,这样做节省了对刀占机的时间,某刀具与基准刀的刀长差可在无加工任务时机床内测得或在机外预调仪上测得。
可见方案三弥补了方案二在不同类工件的加工变换中,需要对所有要用刀具的长度重新对刀的最大缺陷。
6.8.6 优化的基准刀对刀(方案4)如图6-8-5方案四的原理是:对工件偏置Z 值定义为基准刀(最长刀)到工件零点的距离。
对刀具长度补偿值定义为基准刀长与其它的刀长的刀长差。
这不仅具备方案三的任何好处,而且对刀方案的思路简洁明了,便于操作。
步骤如下:1) 取出主刀并将其安装到主轴上。
2) Z 轴回参考点3) 测量基准刀的刀位点到工件零点的距离作为Z 向工件偏置值(负值)。
4) 测量基准刀长与其它的刀长的刀长差。
5) 将刀长差作为刀具长度补偿值,比主刀短的刀具,它通常为负值。
这一方法不仅能缩短调试时间,另一个好处是:如果使用一组刀具来加工另一批量工件,那么对于新的工件高度,只需要用基准刀重定义工件偏置Z值,其它刀具补偿值只与基准刀相关,保持不变。
刀长差可以在机外预调测量并做减法计算得到,或在非生产时间机内测量,即使在没有机外预调的情况下,对刀的方便性也几乎接近于用机外对刀仪的对刀。
6.8.7 机外对刀仪上的刀具测量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机床用刀具日益标准化,尤其刀柄的标准化、精度、与主轴内孔的连接的精确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刀具的半径、长度的测量完全可在机外对刀仪上测量。
预调仪上刀具刀柄定位基准是测量的基准,要求它和机床主轴定位基准的精度要求十分接近,这才能保证刀长可以在机外预调时精确测定。
机外刀具测量仪在机床的外部对刀具的长度、直径进行测量与调整,还能测量出刀具的几何角度,测量时不占机动时间。
能有效地提高数控机床的使用率,尤其在数控设备台数较多的情况,利用一台对刀仪为多台数控机床对刀服务,是最经济合理的,所以,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它必将会更广泛地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