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合集下载

细胞培养中的几种污染

细胞培养中的几种污染

胞培养中的污染分为两类,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一些对细胞有毒性的或对细胞产生刺激的化学物质。

这些污染一般来自于没有洗净的器皿、不纯的化学试剂和质量较差的蒸馏水等。

化学污染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细菌内毒素。

它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死亡后解体释放出的疏水性的细胞壁组成物质,对塑料等疏水性强的物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细菌内毒素可刺激部分细胞产生一些激素或细胞因子,对细胞生长和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细菌内毒素是临床上的最主要的热原(即注射到动物体内会导致动物发热),所以通过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细胞因子等用在临床上的药品的生产过程中更是要避免细菌内毒素的污染。

生物污染生物污染包括比较容易发现的细菌、霉菌和酵母的污染,和较难发现的病毒、支原体和其他细胞的污染。

细菌、霉菌和酵母到处存在,它们能在合适的环境中非常快速的生长。

这些污染比较容易观察到,它们往往会使其污染的培养液产生可见的变化,或者通过显微镜观察就可以看见。

由于病毒有种属特异性,所以病毒污染的概率比较小。

但是病毒污染难于发现,因为病毒颗粒特别微小,一般的实验室都没能力检查细胞培养中污染的病毒。

由于病毒一般潜伏在细胞内,对整个细胞培养不是致死的,所以它可能会使研究人员长期得到受病毒影响的细胞的实验结果。

1956 年 Robinson 及其同事首次发现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

90年代初美国的一个调查发现,在该国的细胞培养中,至少有15%被支原体污染。

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在细胞培养液中几乎是透明的,同时对常用于细胞培养中的抗生素不敏感,不引起 pH 变化,不使培养液浑浊,所以支原体污染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其存在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细胞的交叉污染在细胞培养中发生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人们的想象:1981 年对ATCC细胞株的调查显示:超过 60 标记为其他细胞株的细胞居然是 HeLa 细胞。

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污染的实验室技术

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污染的实验室技术

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污染的实验室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其应用广泛,涉及基础研究、医药生产等多个领域。

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污染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保持培养物的纯度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一些防止污染的实验室技术。

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实验室的清洁是防止污染的第一步。

实验室的设备和工具、培养物的储存和传递都需要保持干净。

髓液、血浆等可能带有微生物的实验材料应该妥善处理,使用一次性消毒的物品避免二次污染。

实验室中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调,实验台面应经常消毒。

培养器具的消毒与无菌操作培养器具是培养细胞的载体,在使用前需要消毒。

培养器具的消毒方式包括自然气化法、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等多种方法。

推荐使用化学消毒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并且不影响细胞生长。

使用无菌技术避免由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污染。

控制细胞培养环境细胞培养环境是影响细胞生长的关键因素,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多个方面。

恰当地控制细胞培养环境能够减少细胞的死亡率和异质性,同时能够有效地预防污染的发生。

建议使用具有恒温、恒湿和恒气的培养箱或培养室,并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消毒处理。

培养物的储存与传递在动物细胞培养实验中,培养物的储存与传递也是防止污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存储培养物时,应该避免不同种类的细胞相互接触,同时勿与其它实验室材料混合。

在传递培养物时,要保持无菌技术和细胞存活率的同时,减少培养物瓶口周围的污染。

结语动物细胞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同时也是保持实验室操作的纯洁度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操作规范,采用正确的培养方法和技术手段,我们经过艰辛的努力能够有效地向污染说“不”,保证细胞培养的成功和有效性。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报告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报告

细胞培养常见污染的判别及应对措施2011-01-02 10:19:04| 分类:实验| 标签:污染无菌细胞培养基灭菌|字号大中小订阅一、避免细胞培养污染的措施:污染是细胞培养中一个大敌,一旦污染,前功尽弃!决定要进行细胞培养,首先一定要有强烈的无菌意识!操作中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不要怕麻烦,越细心越好!注意以下几点,大部份的污染是可以避免的:1. 每次开始实验前,先用紫外照无菌台和实验室20分,用酒精擦手,台面和不消毒的器械(如移液枪等);实验中,如允许,尽量多过火,开起或盖盖都靠近火焰或在无菌台深处;使用无菌台后,再用酒精擦台面,紫外照20分!2. 滴管不要接触瓶口,吸取废液及加入新鲜培养基时都要注意不要滴在瓶口上等等。

3. 凡是接触瓶口后都要用酒精灯烧烧。

4. 提取组织时,往往头会距离组织很近,所以带口罩很重要!还要换无菌衣(紫外照过的白大褂)。

5. 注意配制完全培养基时不要发生污染,在使用前一定要做无菌培养,因为一般应用污染后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后,很快就会发生特别严重的污染。

6. 操作时一定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切忌粗心大意。

7. 使用完的东西尽快移出无菌台!另外无菌台上的器械,试剂摆放,也尽量遵循一定的顺序!依污染可能程度依次向外摆。

二、常见的细胞培养污染:下面是几种细胞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污染:1. 支原体污染:传说中的黑焦虫,长得暴快。

24小时就满视野都是了。

污染源大多数情况下是培养用血清。

图1 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圆圈所示,×10倍)图2 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20倍)图3 支原体污染的荧光检测图4 支原体污染的电镜检测(×30k,煎蛋状和其他形状)图5 支原体污染的电镜检测2. 念珠菌污染:似乎无处不在,而且顽固得很。

长得暴快(12h就能在细胞上面密布)。

培养液澄清。

低倍显微镜下像黑色的沙子铺在细胞上,高倍镜下呈树枝状或葡萄状。

图6 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低倍镜)图7 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高倍镜)图8 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高倍镜)图9 念珠菌污染的检测(革兰氏染色阳性)这么大面积的污染,你可以看看是不是操作上出了问题,要不然就是培养基的问题。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不仅仅指微生物,而且还包括所有混入培养环境中的、对细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细胞不纯的物质,包括生物和化学物质。

培养细胞受细菌污染后,会出现培养液变混浊,pH改变。

也有的培养液肉眼观察无多少改变,只能在镜下发现菌体才知污染。

所以,每天应仔细观察。

污染后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最后变圆脱落死亡,造成试验失败和细胞株(系)丢失。

培养细胞受真菌污染后,可见培养液中漂浮着白色或浅黄色的小点,有的散在生长,培养液一般不发生混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丝状、管状或树枝状的菌丝纵横交错在细胞之间或培养基中,有的呈链状排列。

念珠菌和酵母菌呈卵圆形散在细胞周边和细胞之间。

个体细小,有增多趋势。

镜下看时,要将培养瓶用酒精棉球擦干净,以防止与瓶外尤其瓶底外面生长的菌丝相混淆。

真菌污染后,细胞生长变慢,但最后由于营养耗尽及毒性作用而使细胞脱落死亡。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最小直径0.2μm,一般过滤除菌无法去除它,光镜下难以看清它的形态结构。

开始不易发现,能在偏碱条件(pH7.6~8.0)下生存,对青霉素有抗药性,多吸附于细胞表面或散在于细胞之间。

电镜下可见其有三层结构,无细胞壁,中央有电子密度大的密集颗粒或丝状的中心囊。

培养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部分敏感细胞可见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部分细胞变圆,从瓶壁脱落。

但多数细胞污染后无明显变化,或略有变化,若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交叉污染。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生产疫苗,如果没有除去潜在病毒的组织培养物,会产生病毒污染。

目前,从原代猴肾细胞的培养中已发现不少于20种血清性病毒。

尽管病毒污染的细胞不影响原代培养,但生产疫苗是不安全的。

若二倍体细胞系有SV40或多发瘤病毒,B淋巴细胞含EB病毒,细胞和会发生变异、转化,形成异倍体的细胞系。

因此,潜在病毒是细胞大量生产和疫苗、干扰素等生物制品制作中的难题。

五、非同种细胞污染由于细胞培养操作时各细胞株所需的器材和溶液没有严格分开,操作不当,往往会使一种细胞被另一种细胞污染。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及处理@麦粒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及处理@麦粒

常见细胞污染及其处理方法麦~粒(2012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摘要:细胞培养是生命科学实验及生物医药产业化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细胞污染问题一直是细胞培养中的大敌。

本文综述了细胞培养中污染的类型、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等,以期为实验室细胞培养中遇到的细胞污染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胞培养,细胞污染,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实验技术,同时也是细胞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细胞培养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否以及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

在细胞培养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无菌操作,污染是细胞培养最致命的大敌,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特别是对于一些珍贵的细胞株,一旦污染对实验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1 污染的类型细胞污染的类型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

其中化学、生物因素最为常见,物理因素最易被忽视。

1.1物理污染物理性污染通过影响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组分,从而影响了细胞的代谢。

最为常见的是温度和辐射(紫外线照射)。

过冷或过热的温度对细胞可引起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如从冰箱中取出的培养液直接加至37℃培养的细胞中可能会造成细胞应激,影响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

在生物安全柜紫外灭菌时,应当遮蔽对紫外线敏感的试剂,同时普通操作中也要注意对见光易分解的物质进行避光处理。

对于需要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某些实验,应当注意细胞、试剂周围不能放同位素。

除此之外,有时操作过程中偶尔有异物落入,极易造成污染。

一些小的颗粒状异物作为是微生物污染的载体进入培养液中造成细胞污染。

另外,实验过程中酒精棉球的棉絮、移液器枪头上的某些塑料碎屑等都有可能增加染菌的概率。

1.2化学污染细胞培养中的化学污染大多是由于实验准备或实验过程中造作不当造成的。

在实验准备阶段,细胞培养室中的器皿应做到专用,避免与常用器皿混用。

此外,细胞用器皿洗刷过程中要注意洗刷彻底,不可有洗涤剂等残留。

高压灭菌时应灭菌彻底,并在灭菌后的生物安全柜中打开使用。

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

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

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污染是细胞培养技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每一种细胞有其独特的培养体系,因此污染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

某些污染的发生往往难以察觉和检测,而且污染源能长期共存于培养体系中,这类污染事实上大部分被人们忽视了。

培养的细胞作为一个生物体,会对培养环境以及环境中的污染物作出相应的反应,造成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而对实验结果造成潜在的威胁,而且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培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都可能侵入培养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入侵的微生物在培养体系中不断增殖、代谢,因此生物性的污染对细胞的危害最大。

随着污染微生物的不断增殖,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

此外,微生物代谢消耗大量必需的养分,同时产生多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酶、抗原及毒素等,进一步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因此,熟悉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性,建立细胞培养规范的操作方法及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保证实验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细胞培养基本技术为了减少污染对细胞培养的影响,必须建立细胞冻存库。

细胞冻存库应该分主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当需要做实验时从主细胞库中复苏细胞建立工作细胞库。

每一个冻存标本都应明确记录细胞的性质、代数及有无污染。

同时还应建立规范的检测程序进行菌检及细胞鉴定[1]。

为了保证培养细胞系的完整性,必须进行具体的实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细胞系的种类及来源、有无污染、细胞代数和倍增时间、以及选择性突变。

具体的记录有利于对细胞的遗传及生理特性在常规传代培养中因突变、污染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改变进行分析。

经过连续传代培养的细胞与它较早代数的冻存细胞相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其生物特性已发生了改变。

培养的细胞由若干生长速度及活力各异的亚群组成。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生长速度快及活力高的细胞亚群逐渐占优势,这种选择性趋势会影响整个细胞群的生物特性。

应用不同代数的细胞连续进行实验则结果会发生偏差。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的处理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的处理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常见的污染如下: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

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

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

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

孵箱应定期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

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

,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

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

Sigma公司的使用时用50ug/ml Tylosin培养液培养6天或连续传两代即可清除支原体污染。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往往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实验结果的无效化。

因此,预防和处理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是细胞培养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预防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实验中,无菌操作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培养操作前,实验人员应该经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了解无菌操作的正确步骤和技巧。

例如,在实验操作前经常更换手套、使用经过有效消毒的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等。

2. 经常清洁和消毒实验环境: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微生物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实验室衣物、培养箱、孵化器等都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微生物的存在和传播。

3. 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细胞培养中的污染源之一。

为了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风险,实验室应该配备高效过滤器的实验室通风设备,定期更换过滤器。

此外,实验室应该设置限制进出实验室的措施,例如,安装空气帘或者设置冲洗区域。

4. 识别和处理污染源:在细胞培养中排查和识别潜在的污染源是很重要的。

实验人员应经常检查培养器具、培养基和试剂等是否存在污染,一旦发现污染,应及时处理。

处理污染源的方法包括更换受污染的培养器具、重新配制新的培养基或试剂等。

其次,当细胞培养中发生微生物污染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1. 立即停止受污染的实验:一旦发现细胞培养被污染,实验人员应立即停止受污染的实验,并将受污染的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等隔离处理,以防止污染的进一步传播。

2. 进行污染源检查:在处理微生物污染的同时,必须找出污染源,并加以处理。

通过对培养器具、培养基和试剂等进行检查,可以找到导致污染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清洁和消毒工作环境:在处理污染源的同时,必须对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如何预防细胞培养污染问题

如何预防细胞培养污染问题

如何预防细胞培养污染问题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但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细胞污染问题。

细胞培养污染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细胞培养污染。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胞培养污染问题以及预防措施。

1. 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来自操作人员、试剂、培养器具和工作环境等多方面的细菌污染都可能导致细胞培养中的细菌污染。

预防措施:•穿戴合适的实验服和手套,并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操作人员带入的细菌污染。

•使用无菌、高质量的试剂,并在实验中进行常规无菌操作,保持培养器具的无菌状态。

•经常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环境的无菌。

2. 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真菌往往来自环境中的空气、试剂、培养器具或操作人员。

真菌污染会导致细胞生长异常,细胞死亡或实验结果异常。

预防措施:•定期消毒工作环境,特别是操作台和培养箱,避免真菌的滋生。

•使用高质量的培养基和抗生素,抑制真菌的生长。

•采取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操作人员带入的真菌污染。

•定期更换培养器具,特别是培养瓶和培养皿,避免真菌滋生。

3. Mycoplasma 污染Mycoplasma 污染是细胞培养中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Mycoplasma 是一类细小的细菌样微生物,常常会导致细胞株的污染。

Mycoplasma 污染会影响细胞生长、代谢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预防措施:•定期检测细胞株的 Mycoplasma 污染情况,可以使用 PCR 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检测。

•新购买的细胞株进行隔离培养,并进行 Mycoplasma 检测,确保细胞株的无菌性。

•严格控制培养器具、培养基和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减少Mycoplasma 污染的可能性。

•定期更换培养基并添加抗生素,可以抑制 Mycoplasma 的生长。

4. 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同细胞株之间发生的细胞混合现象。

如何正确判别细胞培养中的细菌与真菌污染

如何正确判别细胞培养中的细菌与真菌污染

如何正确判别细胞培养中的细菌与真菌污染在进行细胞培养实验的过程中,细菌与真菌污染是一个常见但也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

当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细胞时,准确判断细胞培养中的细菌与真菌污染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正确判断细胞培养中的细菌与真菌污染。

一、观察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形态是判断细胞培养中是否存在细菌与真菌污染的一种重要方式。

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和生长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细菌在培养皿中呈现为小圆点状或线状的结构,而真菌则可能形成大而明显的菌落或菌丝。

此外,真菌会产生孢子,看起来像是一串串小颗粒。

通过观察细胞周围的结构,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与真菌污染。

二、检测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细胞培养中的细菌与真菌污染通常会导致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发生变化。

如果培养基上有细菌或真菌的存在,通常可以观察到菌落的形成。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细胞生长的速度、密度和均匀性等指标,如果存在污染,这些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

在评估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时,需要结合细胞培养的实际要求进行综合判断。

三、使用染色试剂染色试剂在细胞培养中的细菌与真菌污染判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染色试剂有格拉姆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等。

通过染色试剂的使用,细菌和真菌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态。

细菌会呈现出紫色或蓝色,而真菌则通常呈现为绿色或红色。

通过对样品进行染色和观察,可以明确判断是否存在细菌与真菌污染。

四、利用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细菌和真菌。

通过PCR技术,可以对细胞培养样品中的DNA进行扩增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细菌与真菌污染。

PCR技术可以选择合适的引物,针对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进行特异性扩增,提高判断污染的准确性。

五、更加严格的无菌操作在细胞培养实验中,更加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避免细菌与真菌污染的关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实验室台面、培养皿、试管等工作区域的清洁。

在进行细胞培养前,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对操作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的传播。

细胞培养中常见污染

细胞培养中常见污染

最近看到不少问有关细胞培养污染的事,正好我看到了一个有关这方面的总结,很全很好很强大,跟大家分享下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常见的污染如下: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

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

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

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

孵箱应定期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

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

,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

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可能原因、解决方法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常见的污染如下: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

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

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

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

孵箱应定期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

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

,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

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

细胞污染的种类有哪些

细胞污染的种类有哪些

细胞污染的种类有哪些1. 异物污染细胞培养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异物污染。

异物污染是指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由于一些外部因素导致培养器具或培养介质中出现的异物。

这些异物可能包括灰尘、纤维、酵母、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异物不仅会干扰细胞的生长和功能,还可能引起未知的变化和不确定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异物污染。

2. 细胞污染细胞污染是指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细胞本身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污染,从而导致细胞的变异、功能受损甚至细胞死亡。

细胞污染可以由以下几种常见的污染源引起:a. 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污染之一。

常见的细菌污染源包括实验环境中的空气、实验器具、培养介质等。

细菌污染会导致细胞生长受阻、感染和细胞凋亡等,严重时甚至会使细胞无法继续培养和使用。

b. 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指一些真菌,如酵母菌等进入细胞培养环境中并污染细胞。

真菌污染会引起细胞外观的改变、生长受阻、功能受损等问题。

在细胞培养实验中,应特别注意真菌污染的防控。

c. 病毒污染病毒污染在细胞培养中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对细胞的影响极大。

病毒污染会导致细胞的变异、功能失调甚至细胞死亡。

因此,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时,必须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避免病毒污染的发生。

d. 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株之间或批次之间发生的互相污染。

细胞培养实验室中经常同时进行多个细胞系的培养,因此,交叉污染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交叉污染会导致细胞株的混杂和受污染细胞株的功能异常。

为了避免交叉污染,实验室应有严格的实验室操作流程,并定期检测细胞株的纯度。

3. 其他污染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细胞污染,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污染也可能影响到细胞培养实验的结果,例如:•化学物质污染:来自培养介质、溶液、培养基等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对细胞产生毒性影响,导致细胞的变异或死亡。

•辐射污染: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来自辐射源的污染,这可能会对细胞的遗传物质和生理功能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细胞培养常见细菌污染原因

细胞培养常见细菌污染原因

细胞培养常见细菌污染原因细胞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细胞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

然而,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细菌污染的影响。

细菌污染会对细胞培养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控制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细胞培养常见的细菌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操作不当:细胞培养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而操作不当是导致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菌操作包括更换培养基、移液操作、接种细胞等,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就会导致细菌的进入和繁殖。

2. 试剂和培养物污染:试剂和培养物是细胞培养中常用的重要物质,如果试剂和培养物本身存在细菌污染,那么在培养过程中就会引入细菌。

试剂如培养基、酶、胎牛血清等的批次变化或不良质量,都可能导致细菌污染。

此外,非无菌的操作也会导致试剂和培养物的污染。

3. 实验室环境污染:实验室环境中存在微生物的存在,如桌面、空气、实验器皿等都可能存在细菌。

如果实验室的环境清洁度不够高,容易造成细菌污染。

此外,实验器皿如培养皿、离心管等的洗涤和保存也需要保证无菌操作。

4. 人员因素: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操作习惯也会影响到细菌污染的发生。

操作人员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对手套、实验服等进行更换和清洗。

如果操作人员不注意操作细节,如不合理的移液操作、使用不干净的仪器等,都可能导致细菌的污染。

5. 培养器具污染:培养器具如试管、离心管、细胞培养板等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高温和化学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潜在存在的细菌。

然而,如果器具处理不彻底或者保存环境不好,就容易导致细菌的残留或再次感染。

细胞培养中细菌污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首先,细菌污染会干扰细胞培养体系的稳定,导致无法准确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生理和生化特性。

其次,细菌代谢产物和细胞培养物中含有的抗生素等成分会干扰细胞培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降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由于细菌的存在,还容易导致细胞死亡和污染的蔓延,对细胞培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原代细胞培养污染、生长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原代细胞培养污染、生长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原代细胞培养污染、生长及解决方法原细胞生长的污染来源:组织、环境、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人员造成的污染解决方法一般是:验证、培训物料造成的污染(针对):物料的来源是否可靠、质量是否合格、运输储存是否合理有效并且符合规定。

QC部门应对物料进行合理有效严格的检测、分析,QA部门及使用部门应对物料进入车间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做验证(适当选择的条件)。

如:清洁消毒方法的有效性、运输过程的密闭性等。

培养用具(物料):确保其清洁效果的有效性、灭菌效果的有效性,并尽可能的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储存。

设备:在验证的有效期内并且验证应真实有效。

组织污染:用含高浓度的平衡盐溶液反复冲洗后在进行消化培养工序。

细胞生长(不生长或者不贴壁)影响因素:消化过量、原始细胞量过多、支原体污染、PH(NAHCO3分解)过碱、消化液、培养液配制错误(或过期、储存不当)、培养液与培养温度温差太大解决方法:消化过量:降低胰蛋白酶的浓度或消化时间原始细胞量过多:调节细胞量支原体污染:检测支原体PH过碱:从新配制培养液并做适当的检测消化液、培养液配制错误:QA部门全程监控培养液与培养温度温差太大:建议进行0.5-1H的37°温浴。

(培养液宜在30°使用)细胞生长缓慢影响因素:培养液中有少量细菌或真菌存在、培养液中的细胞必须成分(谷氨酰胺、生长因子耗尽)、细胞接种浓度太低、细胞老化、或支原体污染解决方法:比较新培养基于旧培养基的成分,比较新血清旧血清的生长试验,增加或补充谷氨酰胺或新鲜的培养基、增加细胞接种浓度、检测支原体注明:如果遇到细胞大量死亡现象则应该考虑培养基的渗透压、温度波动和培养液毒性问题。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细胞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培养中常常会遇到细胞污染的问题,这给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细胞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病毒以及其他的微生物污染。

在细胞培养中,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细胞污染问题,是每个实验室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造成细菌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培养器具不洁净、操作不规范等。

当出现细菌污染时,可以通过观察培养物的外观变化来初步判断是否受到污染,比如培养物颜色的改变、气泡的形成等。

如果存在细菌污染的症状,可以通过将培养物进行细菌培养或细菌PCR检测以确认。

一旦确认细菌污染,需要立即更换培养器具,重做培养基,并对培养箱等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真菌和酵母的污染在细胞培养中也是相对较常见的问题。

真菌和酵母污染一般表现为培养物的颜色变化、膜片上出现菌丝等。

当怀疑存在真菌和酵母的污染时,可以将培养物进行不同培养基上的转接和形态学观察,也可以通过真菌和酵母的特异性培养基进行检测确认。

处理真菌和酵母污染的方法包括体外灭菌、常规抗生素处理、加入抗真菌和酵母的药物等。

另外,病毒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细胞污染问题。

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功能紊乱甚至细胞死亡。

常见的病毒污染有常见冷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

病毒污染的判断往往需要通过病毒培养、PCR或ELISA等技术进行鉴定。

处理病毒污染可以采用病毒灭活剂或直接更换细胞系等方法。

除了微生物污染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细胞污染问题。

比如,细胞交叉污染是指来自其他细胞系的细胞误将自己的培养物中。

为了避免细胞交叉污染,可以采用细胞系的DNA指纹鉴定技术,或者使用经过认证的培养物,同时加强无菌操作的培养。

总结起来,细胞培养中的细胞污染问题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培养物的变化、培养基的转接和不同培养基的形态学观察、特异性培养基的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细胞污染问题,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细胞培养中“黑胶虫”污染的检测及防治

细胞培养中“黑胶虫”污染的检测及防治

6、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特别是在培养液 更换、细胞传代等关键环节上要格外留意。通过定期检查和记录细胞生长情况、 生化指标等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黑胶虫污染问题。
7、采用新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生 物信息学分析等也可用于检测和防治黑胶虫污染。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可 以更早地发现污染源、追踪污染途径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4、建立应急预案:实验室应建立针对黑胶虫污染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 污染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5、加强学术交流与培训: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了解和学习 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提高对黑胶虫污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对实验室 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5、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可以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实验 器材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75%酒精、紫外线、甲醛等。在使用 消毒剂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对细胞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内容三
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塑料制品的使用日益普遍,由此引发的白色污染 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次演示将探讨白色污染的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旨在引起 人们对白色污染问题的,共同呵护环境。
参考内容
一、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
细胞培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技术。细胞培养 是指将活细胞种植在适宜的基质中,通过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使细胞在 体外繁殖和生长。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包括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
1、悬浮培养:悬浮培养是将细胞悬浮在培养液中,通过搅拌或振荡使细胞 均匀分布,并保持悬浮状态。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细胞,包括一些难以 贴壁的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不仅仅指微生物,而且还包括所有混入培养环境中的、对细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细胞不纯的物质,包括生物和化学物质。

培养细胞受细菌污染后,会出现培养液变混浊,pH改变。

也有的培养液肉眼观察无多少改变,只能在镜下发现菌体才知污染。

所以,每天应仔细观察。

污染后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最后变圆脱落死亡,造成试验失败和细胞株(系)丢失。

培养细胞受真菌污染后,可见培养液中漂浮着白色或浅黄色的小点,有的散在生长,培养液一般不发生混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丝状、管状或树枝状的菌丝纵横交错在细胞之间或培养基中,有的呈链状排列。

念珠菌和酵母菌呈卵圆形散在细胞周边和细胞之间。

个体细小,有增多趋势。

镜下看时,要将培养瓶用酒精棉球擦干净,以防止与瓶外尤其瓶底外面生长的菌丝相混淆。

真菌污染后,细胞生长变慢,但最后由于营养耗尽及毒性作用而使细胞脱落死亡。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最小直径0.2μm,一般过滤除菌无法去除它,光镜下难以看清它的形态结构。

开始不易发现,能在偏碱条件(pH7.6~8.0)下生存,对青霉素有抗药性,多吸附于细胞表面或散在于细胞之间。

电镜下可见其有三层结构,无细胞壁,中央有电子密度大的密集颗粒或丝状的中心囊。

培养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部分敏感细胞可见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部分细胞变圆,从瓶壁脱落。

但多数细胞污染后无明显变化,或略有变化,若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交叉污染。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生产疫苗,如果没有除去潜在病毒的组织培养物,会产生病毒污染。

目前,从原代猴肾细胞的培养中已发现不少于20种血清性病毒。

尽管病毒污染的细胞不影响原代培养,但生产疫苗是不安全的。

若二倍体细胞系有SV40或多发瘤病毒,B淋巴细胞含EB病毒,细胞和会发生变异、转化,形成异倍体的细胞系。

因此,潜在病毒是细胞大量生产和疫苗、干扰素等生物制品制作中的难题。

五、非同种细胞污染由于细胞培养操作时各细胞株所需的器材和溶液没有严格分开,操作不当,往往会使一种细胞被另一种细胞污染。

如“灵长类”细胞系发现猴和鼠类细胞的混合物,ERK/KD细胞是从兔肾中分离出来的,而现在却认为是HeLa细胞。

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种细胞都被HeLa细胞所污染,致使许多实验宣告无效。

非细胞培养物所造成的化学成分的污染也偶有发生,大多是由于细胞培养所需物品清洗消毒不彻底而带入一些有毒化学物质所致。

第二节污染来源及鉴别一、污染来源细胞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不洁的动物组织标本很多动物组织本该是无菌的(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泌尿系统除外),但由于取材时不小心也会有污染的机会。

组织本身含有细菌,如取材时不用浓的抗生素洗液洗涤浸泡,也会带菌,造成细胞污染。

2、空气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果操作室与外界隔离不严或消毒不充分下,很容易造成污染。

另外,净化工作台使用过久,滤板未定期更换或长久不更换,滤气受尘埃堵塞,工作时不带口罩或外界气流过强,污染空气进入操作区,也会导致污染。

春夏季南方地区多雨,空气湿度大,含菌量多,工作不注意也易造成污染。

3、清洗消毒培养用物品、材料洗刷不净,培养用液和器材灭菌不彻底也会引入微生物和有毒物质。

4、操作来自操作者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器材和溶液使用前未仔细检查是否污染过,或者是否已经消毒灭菌处理过,或者虽经处理,时隔已久又末重新处理。

操作者未戴口罩、帽子,呼出气中排出细菌和支原体。

培养瓶口未用75%酒精擦和烧灼。

操作者不当心,动作不正确而将吸管或无菌器具碰到了污染的物品,如手上皮肤和瓶子外壁等。

操作者操作时大声说话,来回走动扬起灰尘等。

5、血清市售血清灭菌不彻底,潜在病毒和支原体污染。

二、污染的鉴别(一)细菌、真菌污染的检测1.肉眼观察细菌、真菌污染常在传代、换液、加样等开放性操作之后发生,而且增生迅速,若有污染,在48小时内可明显观察到。

如培养液变混浊,或略加振荡有很多漂浮物漂起。

2.镜下观察在倒置显微镜的高倍镜下可见培养液中有大量圆球状颗粒漂浮,即为细菌污染。

若细胞之间有丝状、管状、树枝状或卵形的物质常为真菌污染。

3.接种观察采用普通肉汤接种或用未加双抗药物的培养液接种,也可发现是否有污染。

(二)支原体污染的检测1.相差显微镜观察将细胞接种于事先放置于培养瓶内的支持物(一般用长形盖玻片),24小时后用清洁尘镊子从培养瓶中取出支持物,细胞面向上放置于载物片上,再盖上较大盖玻片,用相差油镜观察;若不用支持物培养法,直接取少许培养液滴在载物片上,再盖上盖片观察亦可。

支原体在镜下呈暗色微小颗粒,多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有时可见类似于布朗运动的表现。

应注意与细胞破碎溢出的内容物如线粒体等相区别。

2.低涨处理地衣红染色观察(1)取已在培养瓶中的支持物盖片或培养液,用新鲜配制的0.5%枸椽酸溶液处理盖片细胞。

(2)用新配制的Carnoy液固定两次,每次10分钟,取出盖片凉干。

(3)用培养液时,先吸取1mL,500~800r/min离心5分钟后去除上清,留0.2mL,将0.5%枸椽酸溶液加入其中,置10分钟,加入Carnoy液固定。

(4)离心弃上清固定液,余0.2mL沉淀物,制成2~3张涂片。

(5)然后用2%醋酸依地红(地衣红2g,冰醋酸60mL,加蒸馏水至100mL)染5分钟。

(6)纯酒精过三次,每次1分钟,封入Euparal或树胶中。

若染色过深,可先用75%酒精脱色,再封片。

(7)镜下观察见支原体呈暗紫色小点,位于细胞外或细胞之间。

3.荧光染色法观察用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此染料能与DNA特异地结合,可使支原体内的DNA着色,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染色方法为:(1)用支持物盖片培养法将细胞接种在盖片上,在细胞汇合前(即未长满前)取出玻片,于碟皿中。

(2)用不含酚红的Hanks液漂洗,1:3醋酸钾固定10分钟。

(3)用生理盐水漂洗后置于50μg/mL的Hoechst33258(生理盐水配制)中染色10分钟。

(4)置于蒸馏水漂洗1~2分钟,向细胞面滴加数滴pH5.5磷酸缓冲液。

(5)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若用细胞培养液,先离心去除上清液,再加入Hanks液漂洗,离心弃上清后加入1:3醋酸甲醇固定10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漂洗后去上清液,再用Hoechst33258染色10分钟,加入蒸馏水漂洗,离心去上清蒸馏水,加3~5滴pH5.5磷酸缓冲液,稍吹打使沉淀细胞重悬浮,用吸管吸出,滴于载物片上,盖上盖片后观察。

荧光显微镜下支原体呈绿色小点,散在于细胞周围或附于细胞表面。

4.电镜检测若条件许可,可用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观察。

一般在细胞培养48~72小时,细胞接近汇合前,用胰酶消化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进行。

需经过固定、包埋、切片后才能进行观察。

详细方法同细胞形态观察法(见第九章)。

5.培养检测(1)将2.5×109/L细胞悬液5mL加入45mL支原体肉汤培养基(Sigma或北京生物制品所生产的均可),培养14天后观察肉汤培养有无雾状沉淀。

(2)然后取0.5ml加入已冷却到50℃的培养基中,再用琼脂培养基做分离培养。

(3)37℃培养3天观察有无“荷包蛋”菌落出现。

第三节污染的清除和预防一、污染的清除培养细胞一经污染,多数较难处理。

如果污染细胞价值不大,宜弃之。

有细胞株留存的或可购置的,可在寻找原因后彻底消毒操作室,复苏或重新购置细胞,再培养。

若污染细胞价值较大,又难于重新得到,可采取以下办法清除。

1.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杀灭细菌较有效。

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比污染后再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一般用双抗生素(青霉素100u/mL加链霉素100μg/mL),污染后清除用药需采用大于常用量5~10倍的冲洗法,于加药后作用24~48小时,再换常规培养液。

此法在污染早期可能有效。

所用抗生素品种除青霉素、链霉素外,还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四环素、制霉菌素等。

常用400~800μg/mL卡那霉素或200μg/mL四环素处理,每隔2~3日换液1次,传1~2代进行治疗。

近年来有报道,4-氟,2-羟基喹啉(Ciprofloxacin,Cip)、截耳素衍生物(Pleu-romutilinderivative, BM-Cyclin2:BM-1和四环素衍生物(BM-2)等三种抗生素单用或合用对杀灭支原体有效。

2.加温处理将污染的组织培养物放在41℃培养18小时,可杀死支原体,但对细胞有不良影响。

所以在处理前要进行预试验,摸索能最大限度杀死支原体又对细胞影响最小的加热时间。

此法有时不可靠。

若先用药物处理后,再以41℃加温处理效果更佳。

3.使用支原体特异性血清用5%的兔支原体免疫血清(血凝效价1:320以上)可去除支原体污染,因特异抗体可抑制支原体生长,故经抗血清处理后11天即转为阴性,并且5个月后仍为阴性。

但此法比较麻烦,不如用抗生素方便、经济4.其他方法除了上述去除污染的方法外,还有动物体内接种除菌法、巨噬细胞吞噬法、污染培养瓶中加溴尿嘧啶再用光照射的方法及过滤法等,但均较麻烦,且效果不确定。

所以一旦支原体污染,除非有特别重要价值,一般均弃之重新培养。

二、污染的预防预防是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的最好办法。

只有预防工作做在前,才能将发生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

一般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物品、用品消毒灭菌着手细胞培养所用物品清洗、消毒要彻底,各种溶液灭菌除菌要仔细,并在无菌试验阴性后才能使用。

操作室及剩余的无菌器材要定期清洁消毒灭菌。

2、从操作者做起(1)操作者责任心要强,要细心稳重,操作技术要熟练。

进无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或用5%新洁尔灭浸泡5分钟,按规定穿隔离衣。

进入后关好门,坐下来尽量少走动。

工作开始要先用75%酒精棉球擦手、擦瓶口和烧灼瓶口。

事先要严格检查器材、溶液和培养物,不要把污染品或未经消毒的物品带入无菌室内,更不能随便使用,以免造成大批污染。

(2)操作者动作要轻,必须在火焰周围无菌区内打开瓶口,并将瓶口转动烧灼。

操作时尽量不要谈话,若打喷嚏或咳嗽应转向背面。

(3)操作时要常更换吸管,切勿一根吸管做到底。

一旦发现吸管口接触了手和其他污染物品应弃去。

实验完毕及时收拾,保持实验室清洁整齐,最后用消毒水浸泡的纱布擦台面。

3.防止细胞交叉污染(1)在进行多种细胞培养操作时,所用器具要严格区分,最好做上标记便于辨别。

并按顺序进行操作,避免一起进行时易发生混乱。

(2)在进行换液或传代操作时,注射器和滴管不要触及细胞培养瓶瓶口,以免把细胞带到培养液中污染其他细胞。

(3)所有细胞一旦购置,或从别处引入,或自己建立,均应及早留种冻存,一旦发生污染可弃之复苏,重新培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