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药师考试重点: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主管药师考试重点: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主管药师考试重点: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导语:在主管药师的考试中,关于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关考试内容,需要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节概述

分散体系(disperse system)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 phase),而连续的介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e medium)。

分散体系按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分为小分子真溶液(直径<10-9m)、胶体分散体系(直径在10-7~10-9m范围)和粗分散体系(直径>10-7m)。

粗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包括混悬剂、乳剂、微囊、微球等。它们的粒径在500nm~100um范围内。

胶体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包括纳米微乳、脂质体、纳米粒、纳米囊、纳米胶束等。它们的粒径全都小于1000nm。

将微粒直径在10-9~10-4m范围的分散相统称为微粒,由微粒构成的分散体系则统称为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的特殊性能:

①微粒分散体系首先是多相体系,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因而会出现大量的表面现象;

②随分散相微粒直径的减少,微粒比表面积显著增大,使微粒具有相对较高的表面自由能,所以它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因此,微粒分散体系具有容易絮凝、聚结、沉降的趋势,

③粒径更小的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还具有明显的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电泳等性质。

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的重要意义:

①由于粒径小,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度,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②有利于提高药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与稳定性;

③具有不同大小的微粒分散体系在体内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一定大小的微粒给药后容易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

④微囊、微球等微粒分散体系一般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

⑤还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

第二节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和特点(熟练掌握)

一、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

微粒大小是微粒分散体系的重要参数,对其体内外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微粒大小完全均一的体系称为单分散体系;微粒大小不均一的体系称为多分散体系。绝大多数微粒分散体系为多分散体系。常用平均粒径来描述粒子大小。

常用的粒径表示方法:几何学粒径、比表面粒径、有效粒径等。

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有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库尔特计数法、Stokes沉降法、吸附法等。

二、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

小于50nm的微粒能够穿透肝脏内皮,通过毛细血管末梢或通过淋巴传递进入骨髓组织。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0.1~3.0um的微粒分散体系能很快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最终多数药物微粒浓集于巨噬细胞丰富的肝脏和脾脏等部位,血液中的微粒逐渐被清除。

人肺毛细血管直径为2um,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粒子被滞留下来,小于该直径的微粒则通过肺而到达肝、脾,被巨噬细胞清除。

注射大于50um的微粒,可使微粒分别被截留在肠、肝、肾等相应部位。

三、微粒的动力学性质

布朗运动是微粒扩散的微观基础,而扩散现象又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

布朗运动使很小的微粒具有了动力学稳定性。

四、微粒的.光学性质

如果有一束光线在暗室内通过微粒分散体系,当微粒大小适当时,光的散射现象十分明显,在其侧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乳光,这就是Tyndall现象。丁铎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 是微粒散射光的宏观表现。

同样条件下,粗分散体系由于反射光为主,不能观察到丁铎尔现象;而低分子的真溶液则是透射光为主,同样也观察不到乳光。可见,微粒大小不同,光学性质相差很大

五、微粒的电学性质

(一)电泳

在电场的作用下微粒发生定向移动——电泳(electron phoresis).

微粒在电场作用下移动的速度与其粒径大小成反比,其他条件相同时,微粒越小,移动越快。

(二)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在微粒分散体系的溶液中,微粒表面的离子与靠近表面的反离子构成了微粒的吸附层;同时由于扩散作用,反离子在微粒周围呈现距微粒表面越远则浓度越稀的梯度分布形成微粒的扩散层,吸附层与扩散层所带电荷相反。微粒的吸附层与相邻的扩散层共同构成微粒的双电层结构。

从吸附层表面至反离子电荷为零处的电位差叫动电位,即ζ电位。ζ电位与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关系密切。

ζ=σε/r

在相同的条件下,微粒越小,ζ电位越高。

第三节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掌握)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微粒给药系统的应用。在宏观上,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可表现为微粒粒径的变化,微粒的絮凝、聚结、沉降、乳析和分层等等。

一、热力学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是多相分散体系,存在大量界面,当微粒变小时,其表面积A增加,表面自由能的增加△G:

△G=σ△A

当△A ↑时→ △G↑→ 体系稳定性↓ → 为了降低△G → 微粒聚结

σ↓→ △G↓ → 体系稳定性↑

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增加介质粘度等

二、动力学稳定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布朗运动提高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2.重力产生的沉降使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下降

三、絮凝与反絮凝(要点)

微粒表面的电学特性也会影响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扩散双电层的存在,使微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因互相排斥而稳定。双电层厚度越大,微粒越稳定。

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使微粒的物理稳定性下降,出现絮凝状态。

反絮凝过程可使微粒表面的ζ电位升高。

【主管药师考试重点: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药剂学——液体制剂

药剂学——液体制剂 1.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2.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主管药师大纲要求) 3.表面活性剂 4.液体制剂的简介 5.低分子溶液剂与高分子溶液剂 6.溶胶剂 7.混悬剂 8.乳剂 9.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一、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一)药物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水:最常用的极性溶剂 >>非水溶剂:醇/多元醇(甘油)、酰胺、酯、植物油、亚砜类——药物溶解度小选择 溶剂的极性影响溶解度,极性大小有两个指标 >>介电常数ε(水80.4,苯2) >>溶解度参数δi (二)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度 1.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咖啡因20℃,1.46%(略溶) 药典: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和不溶 准确表示:一份溶质(1g或1ml)溶于若干毫升溶剂 苦杏仁苷:1:12,1g溶于12ml水(溶解)

溶解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前方高能预警! 2.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1)新药的特性溶解度 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假设某药物在0.1mol/ml的NaOH溶解度约为1mg/ml。实测时配制四种浓度的溶液,即分别将3、6、12、24mg药物溶于3ml溶剂中,装入容器,计算药物质量(mg)与溶剂用量(ml)之比,即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分别为1、2、4、8。 将配制好的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达到溶解平衡,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 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到比率为零处S0即得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

主管药师考试辅导讲义-药剂学——第四节 固体制剂

药剂学——第四节固体制剂 要点: 1.基础理论:粉体学基础 2.固体制剂简介 3.散剂、颗粒剂、片剂、包衣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 一、粉体学基础 粉体:固体粒子集合体 “粉”←100μm→“粒” 1.粉体粒子的性质 粉体粒子大小→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

2.粉体的密度 ●轻质粉:松密度小 ●重质粉:松密度大 3.粉体的流动性 ①表示方法:休止角θ、流速、压缩度 ②休止角小,摩擦力小,流动性好,流速大,填充重量差异小 ③θ≤30°流动性好,θ≤40°满足生产需要 ④影响因素:粒子间的黏着力、摩擦力、范德华力、静电力阻碍粒子自由流动 ⑤改善方法:增大粒子大小(造粒),改善粒子形态及表面粗糙度(球形光滑),适当干燥降低含湿

量,加入助流剂(滑石粉、微粉硅胶) 4.粉体的充填性 √片剂、胶囊剂需进行粉末装填 √松密度与孔隙率反映粉体的充填状态 √紧密充填:密度大,孔隙率小 √助流剂粒径40μm,适量增加流动性 5.粉体的吸湿性 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称为CRH。 水不溶性药物:吸湿没有临界点,混合具有加和性。

6.粉体的润湿性 表示:接触角——θ越小,润湿性越好 水在玻璃板上:0°,水银在玻璃板上:140° 7.粉体的黏附性与凝聚性 ①制粒 ②加入助流剂防止黏附 8.粉体的压缩特性 压缩:在压力下体积减小 成形:物料紧密结合成一定形状 例题: A:下列对休止角表述正确的是 A.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 B.休止角越大,流动性越好 C.休止角大于30°,物料流动性好 D.休止角大于40°,可满足生产过程对流动性的需要 E.休止角是检验粉体流动性好坏的最简便方法 『正确答案』E A:增加粉体流动性的措施不包括 A.对于黏附性的粉末进行造粒 B.让粒子表面更光滑 C.适当干燥 D.加入助流剂 E.增加粉体孔隙率 『正确答案』E 二、固体制剂概述 1.共同特点 ①稳定性好、成本低、便携 ②单元操作类似 ③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先溶解,再吸收 ——药物在体内的溶出速度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实际疗效

主管药师基础知识--药物化学

主管药师基础知识--药物化学 1 绪论 一、药物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连接化学与生命科学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工艺、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方法。 (二)药物化学的任务 1.为有效利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2.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经济的方法和工艺; 3.为创制新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三)药物名称 国际非专有药名(INN) INN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的名称。 该名称不能取得任何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该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使用,也是文献、教材及资料中以及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有效成分的名称。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通用名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是中文的INN。 简单有机化合物可用其化学名称。 化学名 (1)英文化学名 (2)中文化学名 如:阿司匹林,中文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商品名生产厂家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在通用名不能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名来保护自己并努

力提高产品的声誉。 商品名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举例: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 Paracetamol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通用名中文的INN 商品名 国际非专有药名 化学名 2 麻醉药 麻醉药按作用部位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全身麻醉药 (一)全身麻醉药的分类 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非吸入性麻醉药,即静脉麻醉药。 如:氟烷、异氟烷、盐酸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 氟烷 F3C-CHBrCl 别名:三氟氯溴乙烷 本品为无色澄明易流动的液体,不易燃、易爆,遇光、热和湿空气能缓缓分解。 本品用于全身麻醉和诱导麻醉,但对肝脏有一定损害。 异氟烷七氟烷 异氟烷 F3C-CHCl-O-CHF2 别名:1-氯-2,2,2-三氟乙基二氟甲基醚 本品为醚类结构,物理性质稳定且无毒性,对心肌抑制作用轻,且不增加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具有肌肉松弛作用,并能增强非去极化肌肉松弛的作用。 氯胺酮 本品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具旋光性,右旋体的活性强,但常用其外消旋体。 氯胺酮主要代谢为有活性的去甲氯胺酮 由于本品麻醉作用时间短,易产生幻觉,被滥用为毒品,现属Ⅰ类精神药品管理。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讲义-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 考试大纲的三个要求层次: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考试要求: 细目要点 1.概述 (1)药品质量控制目的与质量管理的意义 (2)全面控制药品质量 2.药品质量标准(1)药品质量标准 (2)中国药典 (3)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与依据 3.常用的分析方法(1)定性方法: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2)定量方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 一、概述 (一)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管理的意义 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常见的质量管理文件:《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二)全面质量控制: 研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 静态分析综合评价、动态分析 二、药品质量标准 (一)药品质量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国内药品标准:《中国药典》(Ch.P.)、药品标准; 国外药品标准: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欧洲药典(Ph.Eup)和国际药典(Ph.Int)。 (掌握各自的简称) (二)《中国药典》 1.历史沿革: 建国之后至今共出了十版: 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版 1963:开始分一、二两部。 2005:开始分三部,第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2015:开始分四部。 2.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组成,首次将通则、药用辅料单独作为《中国药典》四部。

执业药师药剂学绪论习题及答案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第一章绪论 一、最佳选择题 1、关于溶液型剂型的错误叙述是 A、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 B、溶液型剂型为均匀分散体系 C、溶液型剂型也称为低分子溶液 D、溶液型剂型包括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注射剂等 E、溶液型剂型包括胶浆剂、火棉胶、涂膜剂等 2、按形态分类的药物剂型不包括 A、气体剂型 B、固体剂型 C、乳剂型 D、半固体剂型 E、液体剂型 3、药剂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基本理论的研究 B、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C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D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按分散系统分类的药物剂型不包括 A、固体分散型 B、注射型 C、微粒分散型 D、混悬型 E、气体分散型 5、剂型分类方法不包括 A、按形态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治疗作用分类 D、按给药途径 E、按制法分类 6、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叙述是 A、将药物粉末、结晶或浸膏状态的药物加工成便于病人使用的给药形式称为制剂 B、制剂是各种药物剂型的总称 C、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制剂 D、一种制剂可有多种剂型 E、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7、下列关于药物剂型重要性的错误叙述是

①基本理论的研究②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③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④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⑤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⑥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⑦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按分散系统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甚至一种剂型由于分散介质和制法不同,可以分到几个分散体系中,如注射剂就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等。 (1)溶液型这类剂型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分散于分散介质中所构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为低分子溶液,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注射剂等。 (2)胶体溶液型这类剂型是药物以高分子形式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为高分子溶液,如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3)乳剂型这类剂型是油类药物或药物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口服乳剂、静脉注射乳剂等。 (4)混悬型这类剂型是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匀分散体系,如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5)气体分散型这类剂型是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如气雾剂。 (6)微粒分散型这类剂型通常是药物以不同大小微粒呈液体或固体状态分散,如微球剂、微囊剂、纳米囊等。 (7)固体分散型这类剂型是固体药物以聚集体状态存在的分散体系,如片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等。 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剂型的分类:按形态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按给药途径、按给药途径 6【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制剂的概念 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arations)。应当说明的是,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方剂一般是在医院药房中调配制备的,研究方剂的调制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称为调剂学。 7、【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①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②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③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④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⑤剂型可影响疗效:

主管药师考试辅导练习题-药剂学 第一节 绪论

药剂学第一节绪论 一、A1 1、关于剂型的分类叙述正确的是 A、软膏剂为固体剂型 B、丸剂为半固体剂型 C、气雾剂为固体剂型 D、溶胶剂为液体剂型 E、喷雾剂为液体剂型 2、硫酸镁口服剂型可用作 A、导泻 B、平喘 C、降血糖 D、镇痛 E、抗惊厥 3、既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经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合剂 B、溶液剂 C、注射剂 D、胶囊剂 E、气雾剂 4、属于均相液体制剂的是 A、复方硼酸溶液 B、石灰搽剂 C、炉甘石洗剂 D、鱼肝油乳剂 E、复方硫磺洗剂 5、下列表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不正确的是 A、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B、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C、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D、剂型决定药物作用 E、剂型可影响疗效 6、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不包括 A、按给药途径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制法分类 D、按形态分类 E、按药理作用分类 7、混悬型药物剂型,其分类方法是 A、按给药途径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制法分类 D、按形态分类 E、按药物种类分类 8、下列不属于药剂学任务的是 A、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B、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C、新原料药的研究与开发 D、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E、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9、以下有关剂型的含义,正确的描述 A、不同剂型不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B、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产生完全相同的药理作用 C、不同剂型不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D、根据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的给药形式 E、不同剂型不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10、关于药物剂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是研究药物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是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 D、是根据药物的使用目的和药物的性质不同制成的制剂 E、是指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制剂 11、关于《中国药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必不断修订出版 B、由国家卫生部门编纂 C、药典的增补本不具法律的约束力 D、由政府颁布执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E、执行药典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2、《中国药典》修订出版一次需要经过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E、8年 13、关于非处方药叙述正确的是 A、仅针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 B、目前OTC已成为全球通用的非处方药的简称 C、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因此对其安全性可以忽视 D、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使用的药品 E、是患者可以自行购买,但医师不得开具的药品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2)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胶体分散体系的粒径范围是() A.直径小于10-9; B. 直径大于10-7; C.直径在10-9~10-7;D. 直径在10-9~10-4。 2.丁达尔现象是微粒()的宏观表现。 A.反射光;B. 散射光;C. 吸收光;D. 透射光 3.以下何种方法可增加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 A.增加微粒表面积;B. 增加微粒表面张力;C. 增加微粒表面积并减小微粒表面张力;D. 减小微粒表面积及表面张力 4.根据Sto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正比()A混悬微粒半径 B混悬微粒粒径 C混悬微粒半径平方 D混悬微粒粉碎度 E混悬微粒直径 二、名词解释 1. 分散体系 2. 电泳 3. 絮凝作用 答案及注解

一、单项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1.分散体系:disperse system,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 phase),而连续的介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e medium)。 2.电泳:electrophoresis,如果将两个电极插入微粒分散体系的溶液中,再通以电流,则分散于溶液中的微粒可向阴极或阳极移动,这种在电场作用下微粒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泳。 3.絮凝作用:flocculation,如在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可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表面电荷的电量,降低ζ电位及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从而使微粒的物理稳定性下降,微粒聚集成絮状,形成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可重新分散均匀,这种作用叫做絮凝作用,加入的电解质叫絮凝剂。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稳定性变化中属于化学稳定性变化的是() A.乳剂分层和破乳 B.混悬剂的结晶生长 C.片剂溶出度变差 D.混悬剂结块结饼

药理学思考题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是什么? 2.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3.简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4.简述药物剂型的各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5.药典的定义和性质 6.什么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7.什么是GMP与GLP 第二章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的按分散系统如何分类? 2.液体制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4.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有哪些? 5.简写溶液剂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6.糖浆剂概念及制备方法 7.芳香水剂、酊剂、醑剂、甘油剂的概念 8.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过程有哪些? 9.混悬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何为絮凝,加入絮凝剂的意义何在? 11.乳剂和混悬剂的特点是什么? 12.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13.用stoke’s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 14.说明多相分散液体制剂混悬剂物理不稳定性的表现及其解决方法? 15.简述混悬剂中常用的稳定剂及在制剂中的作用。 16.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17.乳剂的类型、组成、特点 18.乳化剂的种类 19.乳剂中药物加入方法 20.如何选择乳化剂? 21.影响乳化的因素 .22.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23.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24.复合型乳剂的类型制备 25.乳剂的质量评定有哪些? 26.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 27.简述助溶和增溶的区别? 28.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29.增加溶解速度的方法。 30.什么是胶束?形成胶束有何意义? 31.表面活性剂分哪几类,在药剂中主要有哪几个作用? 第三章注射剂 1.注射剂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3.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区别? 4.热源的定义及组成是什么? 5.热原的性质有哪些? 6.简述污染热原的途径有哪些? 7.简述安瓶注射剂生产的工艺流程。 8.制备安瓶的玻璃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性质的药液? 9.某一弱酸性易氧化的药物,若制备成注射剂,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①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哪些生产环节需要在洁净区完成,洁净区洁净度级别一般 规定为多少级? ②应采用何种玻璃的容器?

主管药师考试重点: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主管药师考试重点: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主管药师考试重点: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导语:在主管药师的考试中,关于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关考试内容,需要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节概述 分散体系(disperse system)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 phase),而连续的介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e medium)。 分散体系按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分为小分子真溶液(直径<10-9m)、胶体分散体系(直径在10-7~10-9m范围)和粗分散体系(直径>10-7m)。 粗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包括混悬剂、乳剂、微囊、微球等。它们的粒径在500nm~100um范围内。 胶体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包括纳米微乳、脂质体、纳米粒、纳米囊、纳米胶束等。它们的粒径全都小于1000nm。 将微粒直径在10-9~10-4m范围的分散相统称为微粒,由微粒构成的分散体系则统称为微粒分散体系。 微粒分散体系的特殊性能: ①微粒分散体系首先是多相体系,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相界面,因而会出现大量的表面现象; ②随分散相微粒直径的减少,微粒比表面积显著增大,使微粒具有相对较高的表面自由能,所以它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因此,微粒分散体系具有容易絮凝、聚结、沉降的趋势, ③粒径更小的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还具有明显的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电泳等性质。 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的重要意义: ①由于粒径小,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度,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②有利于提高药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与稳定性; ③具有不同大小的微粒分散体系在体内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一定大小的微粒给药后容易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 ④微囊、微球等微粒分散体系一般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 ⑤还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 第二节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和特点(熟练掌握) 一、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 微粒大小是微粒分散体系的重要参数,对其体内外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微粒大小完全均一的体系称为单分散体系;微粒大小不均一的体系称为多分散体系。绝大多数微粒分散体系为多分散体系。常用平均粒径来描述粒子大小。 常用的粒径表示方法:几何学粒径、比表面粒径、有效粒径等。 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有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库尔特计数法、Stokes沉降法、吸附法等。 二、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 小于50nm的微粒能够穿透肝脏内皮,通过毛细血管末梢或通过淋巴传递进入骨髓组织。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0.1~3.0um的微粒分散体系能很快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最终多数药物微粒浓集于巨噬细胞丰富的肝脏和脾脏等部位,血液中的微粒逐渐被清除。 人肺毛细血管直径为2um,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粒子被滞留下来,小于该直径的微粒则通过肺而到达肝、脾,被巨噬细胞清除。 注射大于50um的微粒,可使微粒分别被截留在肠、肝、肾等相应部位。 三、微粒的动力学性质 布朗运动是微粒扩散的微观基础,而扩散现象又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 布朗运动使很小的微粒具有了动力学稳定性。 四、微粒的.光学性质

主管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辅导:混悬剂

主管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辅导:混悬剂 主管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辅导:混悬剂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主管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辅导:混悬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悬剂 1混悬剂概念(熟练掌握):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微粒一般在0.5~10um,小者为0.1μm,大的可达50μm以上.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等。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 制备混悬剂的条件(熟练掌握) ( 1 )难溶性药物 凡是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时; 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 ( 2 )增加药物稳定性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 ( 3 )延长药效 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或使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表面高度分散等,都可设计成混悬剂。 但为了安全起见,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 2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 1 )沉降速度慢;( 2 )沉降物易分散;( 3 )微粒大小均匀,在贮存过程中不变化 ( 4 )化学性质稳定;( 5 )有一定粘度;( 6 )内服应适口,外用易涂布。 20005 版中国药典收载有干混悬剂,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使用时加水即迅速分散成混悬剂。这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3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熟练掌握): 混悬剂物理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

絮凝与反絮凝. 微粒的沉降. 微粒长大和晶型转化等 1)沉降混悬剂中的微粒由于受重力作用,静置时会自然沉降,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 式中,V—沉降速度,r—微粒半径,ρ1、ρ2为微粒和介质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η—为分散介质粘度 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 降低沉降速度的方法: ①减小微粒半径. ②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在增加介质粘度的同时,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 2)混悬剂中的微粒大小是不均匀的,细小微粒由于布朗运动,可长时间悬浮在介质中,使混悬剂长时间地保持混悬状态。 1) 微粒荷电与水化混悬剂中微粒可因本身离解或吸附分散介质中的离子而荷电,具有双电层结构,即有z电势。水分子在微粒周围形成水化膜。 2) 絮凝与反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为了得到稳定的混悬剂,一般应控制z电势在20~25mV范围内,使其恰好能产生絮凝作用。 絮凝剂主要是不同价数的电解质,其中阴离子絮凝作用大于阳离子。 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这一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反絮凝剂所用的电解质与絮凝剂相同。常用的有: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等。 3) 结晶增长:混悬剂在放置过程中,小的微粒数目不断减小,大的微粒不断增大,使微粒的沉降速度加快,这时必须加入抑制剂阻止结晶的增长。

主管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第一单元考点

主管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第一单元考点 2017主管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第一单元考点 导语:在主管药师的考试中,我们的第一章课本内容涉及到哪些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店铺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相关的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基本概念(熟练掌握)A、X、B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例:药剂学的研究对象是:B A. 药物剂型 B. 药物制剂 C. 方剂 D. 药物应用形式 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丸剂、注射剂等。 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注射液等。 制剂学: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及相关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方剂:凡按医生处方专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调剂学。 例: A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质量标准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C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 D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调配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 E研究方剂的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1.药剂学 A 2.剂型 C

3.制剂 B 例: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 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2 药剂学的任务(熟练掌握):X 药剂学最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发挥其防病、治病和诊断的作用。药物制剂应安全、稳定、有效、使用方便。 1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生产技术 2新剂型新制剂的开发 3开发药用新辅料及国产代用品 4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机械和新设备 5研制开发中药新剂型 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3 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熟练掌握): A剂型的重要性A、X (1) 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药,而5%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痉作用。 (2)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剂作用速度快,而缓控释制剂药效慢。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氨茶碱治疗哮喘病可引起心跳加快,若改成栓剂则可消除这种毒副作用。 (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静脉注射的脂质体可使药物在肝、脾等器官浓集性分布。 (5) 剂型可影响疗效如片剂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影响。 B 剂型的分类

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剂学》第一章复习(附试题)

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剂学》第一章复习(附试题)执业西药师考试《药剂学》第一章复习(附试题)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剂型(dosageform):是把医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简称剂型。 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以剂型制备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 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 约束力。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意识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OTC):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 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练习题 1、关于溶液型剂型的错误叙述是 A、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 B、溶液型剂型为均匀分散体系

C、溶液型剂型也称为低分子溶液 D、溶液型剂型包括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注射剂等 E、溶液型剂型包括胶浆剂、火棉胶、涂膜剂等 2、按形态分类的药物剂型不包括 A、气体剂型 B、固体剂型 C、乳剂型 D、半固体剂型 E、液体剂型 3、药剂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基本理论的研究 B、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C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D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按分散系统分类的药物剂型不包括 A、固体分散型 B、注射型 C、微粒分散型 D、混悬型 E、气体分散型 5、剂型分类方法不包括 A、按形态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治疗作用分类 D、按给药途径 E、按制法分类 6、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叙述是 A、将药物粉末、结晶或浸膏状态的药物加工成便于病人使用的给药形式称为制剂 B、制剂是各种药物剂型的总称 C、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制剂 D、一种制剂可有多种剂型 E、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7、下列关于药物剂型重要性的错误叙述是

主管药师知识章节考点:液体制剂

主管药师知识章节考点:液体制剂 主管药师知识章节考点:液体制剂 导语: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一定形式分散于液体介质中所制成的供口服或外用的液体分散体系。具有分散度大,吸收快;给药途径多,可以内服,外用;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等优点。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液体制剂的考试知识点吧。 (一) 概述 (熟悉) 液体制剂概念: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液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制剂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澄明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a 低分子溶液剂: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也称溶液剂 b 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非均相液体制剂: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 a 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b 混悬剂: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c 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nm):(A、B)溶液剂﹤1;溶胶剂1~100;乳剂>100;混悬剂>500。 2) 按给药途径分类: (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液等 (2)外用液体制剂:①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等;②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洗耳剂、含漱剂等;③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

剂、灌洗剂等。 液体制剂的特点 液体制剂的特点:X 优点:1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给药途径广泛,可用于内服,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也可用于外用,如皮肤和粘膜和腔道等; 3可通过调整液体制剂浓度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缺点:稳定性差、易发霉、仓装要求较为严格,不易携带和运输、非水溶剂均有药理作用、成本高、易产生配伍变化等。 质量要求:均相液体药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相液体药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口服的液体药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液体药剂的浓度应准确,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包装应便于携带和使用。 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非均相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性问题 B药物的分散度越大,吸收越快 C液体制剂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霉变 D液体制剂只能口服用药 E溶液型液体制剂的药物吸收速度大于混悬型液体制剂 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熟悉) I常用溶剂:溶剂按介电常数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 1极性溶剂: ①水是最常用溶剂,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大多数的无机盐类和极性大的有机药物,能溶解药材中的生物碱盐类、苷类、糖类、树胶、粘液质、鞣质、蛋白质、酸类及色素等。配制水性液体制剂应使用蒸馏水或精制水。 ②甘油有甜味,毒性小,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等任意比例混合,可以内服,也可外用,30%以上有防腐作用。

药剂学第四章药物微粒分散体系

第四章药物微粒分散体系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分散体系 2.扩散双电层模型 3.DLVO理论 4.临界聚沉状态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药物微粒分散系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 2.药物微粒分散系是动力学稳定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3.药物微粒分散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 4.微粒的大小与体内分布无关。( ) 5.布朗运动可以提高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而重力产生的沉降降低微粒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 6.分子热运动产生的布朗运动和重力产生的沉降,两者降低微粒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 7.微粒表面具有扩散双电层。双电层的厚度越大,则相互排斥的作用力就越大,微粒就越稳定。( ) 8.微粒表面具有扩散双电层。双电层的厚度越小,则相互排斥的作用力就越大,微粒就越稳定。( ) 9.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升高,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反絮凝。( ) 10.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升高,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絮凝。( ) 11.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 ) 12.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表面的ζ上升。( ) 13.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表面的ζ降低,会出现反絮凝现象。( ) 14.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加入的电解质叫絮凝剂。( ) 15.絮凝剂是使微粒表面的ζ降低到引力稍大于排斥力,引起微粒分散体系中的微粒形成絮凝状态的电解质。( ) 16.絮凝剂是使微粒表面的ζ升高,使排斥力大于吸引力,引起微粒分散体系中的微粒形成絮凝状态的电解质。( ) 17.反絮凝剂是使微粒表面的ζ升高,使到排斥力大于吸引力,引起微粒分散体系中的微粒形成絮凝状态的电解质。( ) 18.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取决于总势能曲线上势垒的大小。倘若势垒为零,微粒会发生 聚结。( ) 19.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取决于总势能曲线上势垒的大小。倘若有势垒存在,微粒不会发生聚结。( ) 20.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取决于总势能曲线上势垒的大小。倘若有势垒存在,微粒会发生慢聚结。( )

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微粒分散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微粒分散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 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名词解释题 2.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 1.disperse systems 正确答案:disperse systems: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涉及知识点:微粒分散系 2.disperse phase and disperse medium 正确答案:disperse phase and disperse medium:分散相和分散介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连续的介质称为分散介质。涉及知识点:微粒分散系 3.micmparticulates 正确答案:micmparticulates:微粒分散系,微粒构成的分散体系,微粒直径在10-9一10-4m 涉及知识点:微粒分散系 4.Bmwnian motion 正确答案:Bmwnian motion:布朗运动,微粒在10-7m以下时,固体质点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其本质是质点的热运动。涉及知识点:微粒分散系 5.Tyndall effect 正确答案:Tyndall effect:丁达尔现象,如果有一束光线在暗室内通过微粒分散体系,在其侧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乳光,这就是Tyndall效应。涉及知识点:微粒分散系 6.flocculation and deflocculation 正确答案:flocculation and defloeculation:絮凝与反絮凝,絮凝是在微粒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微粒表面ζ电势,使斥力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形成的絮凝物疏松、不易结块,而且易于分散;反絮凝是在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电位升高,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的现象。涉及知识点:微粒分散系

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一(精选题)

[单选题]1.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剂型特点(江南博哥)的分类方法是 A.按给药途径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制法分类 D.按形态分类 E.按药物功效分类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药物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甚至一种剂型由于分散介质和制法不同,可以分到几个分散体系中,如注射剂就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等。掌握“药物剂型与传递系统”知识点。 [单选题]2.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安全性 B.有效性 C.方便性 D.顺应性 E.可控性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稳定性和顺应性。掌握“制剂设计的基础”知识点。 [单选题]5.聚山梨酯的商品名为 A.司盘 B.苄泽 C.卖泽 D.吐温 E.普朗尼克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聚山梨酯: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是由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的亲水性化合物。商品名为吐温(tweens)。掌握“表面活性剂”知识点。 [单选题]6.关于糖浆剂说法错误的是 A.可作矫味剂、助悬剂 B.糖浆剂为低分子溶液剂 C.可加适量甘油作稳定剂 D.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为单糖浆 E.糖浆浓度为85%(g/g)或64.7%(g/ml)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糖浆浓度为85%(g/ml)或64.7%(g/g)。掌握“低分子溶液剂与高分子溶液”知识点。 [单选题]7.取碘化钾100g,加纯化水100ml溶解后,加入50g碘,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纯化水至1000ml,搅匀。制备的剂型属于 A.溶液剂 B.芳香水剂 C.醑剂 D.酊剂 E.甘油剂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根据需要可加入助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处方中加入碘是做助溶剂。掌握“低分子溶液剂与高分子溶液”知识点。 [单选题]8.【处方】 沉降硫磺30g,樟脑醑250ml,甘油100ml,硫酸锌30g,羟甲基纤维素钠5g,纯化水加至1000ml。 处方中羟甲基纤维素钠的作用是 A.润滑剂 B.絮凝剂 C.助悬剂 D.润湿剂 E.乳化剂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羟甲基纤维素钠在处方中作助悬剂。掌握“低分子溶液剂与高分子溶液”知识点。 [单选题]9.不属于低分子溶液剂的是 A.酊剂 B.糖浆剂 C.涂剂 D.溶胶剂 E.芳香水剂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酊剂、醑剂、甘油剂、涂剂等。溶胶剂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掌握“低分子溶液剂与高分子溶液”知识点。 [单选题]10.关于溶胶的双电层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吸附层的反离子愈少,ζ电位就愈高

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精选试题(网友回忆版)

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精选试题(网友回忆版) [单选题]1.应遮光保存的注射液是()。 A.氯(江南博哥)化钠注射液 B.地西泮注射液 C.硝普钠注射液 D.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E.呋塞米注射液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硝普钠为强、快、短效的动静脉扩管药。临床主要用于静脉点滴抢救高血压危象及难治性心衰。其水溶液不稳定,光照会加速其分解,需要遮光保存。光化反应可伴随氧化。使用时注意新鲜配制,避光使用。 [单选题]2.滴眼剂中最常用作等渗调节剂的是()。 A.普鲁卡因 B.硼砂 C.氯化钠 D.玻璃酸钠 E.明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注射剂一般要求等渗,常用的等渗调节剂有氯化钠、葡萄糖和丙三醇。 [单选题]3.使用透皮吸收贴膜剂时的误区是()。 A.透皮贴可使药物恒速连续释放 B.使用方便,患者可自行操作 C.各种剂型中起效最为迅速 D.用贴膜剂一定要避开伤口 E.使用贴膜剂时可洗澡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静脉注射制剂起效最快。皮肤给药制剂通常有一定的缓、控释作用,起效通常较慢,但可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单选题]4.下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商品名为吐温的是()。 A.脂肪酸山梨坦 B.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C.聚山梨酯 D.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E.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聚山梨酯的商品名为吐温。A项,脂肪酸山梨坦的商品名为司盘。B

项,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的商品名为苄泽。D项,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的商品名为卖泽。E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的商品名为普朗尼克。 [单选题]5.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乙酸乙酯 B.乙醚 C.丙酮 D.氯仿 E.苯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苯>己烷(石油醚)。 [单选题]6.采用特制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的制剂是()。 A.溶液型气雾剂 B.乳剂型气雾剂 C.喷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吸入粉雾剂系指微粉化药物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又称干粉末吸入剂。吸入粉雾剂的药物粒径大小应控制在10µm以下,其中大多数应为5µm以下。 [单选题]7.纳米级粒子大小的测定方法是()。 A.吸附法 B.Stokes沉降法 C.激光散射法 D.光学显微镜法 E.库尔特计数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微粒分散系中常用的粒径表示方法有几何学粒径、比表面粒径、有效粒径等。这些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有光学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法、库尔特计数法、Stokes沉降法、吸附法等。测定纳米级粒子大小的常用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和激光散射法。 [单选题]8.可以用来评价药物溶出速度的方程是()。 A.Stock′s方程 B.Ficks扩散方程 C.Noyes-Whitney方程 D.Poiseuile公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