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起点,因此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能力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1.渐进式教学:在教授数学计算时,要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
地引导学生学习。
比如,先教授加法,再逐步引入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2.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计算。
例如,可以设计
数学计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
3.实际应用:将数学计算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
习数学计算,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4.多种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具、图表、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计算的
概念和原理。
5.鼓励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来理解
数学计算。
6.差异化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差
异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反馈和强化: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鼓励并强化他们的正确做法,同时指导他
们改正错误。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小学数学计算,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小学数学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以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技巧、课堂管理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一、教学技巧1.直观示范: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看到、摸到和实践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或幻灯片等教具,通过直观的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2.巧妙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困惑和迷茫,他们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评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是依靠传统的笔试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从而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课堂管理1.规划充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提前制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授课时间,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掌握知识。
2.注意差异: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对于一些学生较弱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鼓励激励: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或者一些小礼物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对数学充满积极的态度和信心。
三、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能力1.互信互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互信的基础。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交流技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交流技巧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好数学交流技巧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问题表达、解题演示和合作交流三个方面,探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交流技巧。
一、问题表达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正确且清晰地表达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数学交流技巧:1.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教师应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问题,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术语,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把握问题的要点。
2. 举例说明:通过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和意义,让他们更加投身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3. 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质疑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分享疑惑以及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二、解题演示解题演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演示整个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下面是一些数学交流技巧,有助于教师进行解题演示:1. 清晰可见的书写: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解题过程时,应保证书写工整、清晰,以便学生能够跟随,并理解每个步骤的推理。
2. 注重思路讲解:教师在解题演示过程中,应注重思路讲解。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启示、列举类似问题的解法,让学生通过对思路的理解与应用,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
3. 引导学生发言:解题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促进学生互助学习和交流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数学交流技巧,促进小学六年级学生间的合作交流:1. 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答问题,然后相互交流和讨论,达到互相启发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大全篇一(一)引导学生做到数形有机结合数形结合是将抽象与具体相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数与形的优势互补,将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凸显出来。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节时,之前学生已对圆有了基本认识,因此,在教学如何计算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猜想圆的面积同什么要素有关。
为了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半径是3cm、4cm和5cm的圆。
然后,再询问学生,这三个圆的大小不一样,那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什么关系呢?是等于还是半径越小的面积越大,或是半径越大圆的面积越大?学生在思考了一下后大都认为半径为5cm的那个圆最大,半径是3cm的圆的面积最小。
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圆的面积同半径有关这样一个认识,之后教师就可据此引导学生如何求得圆的面积。
综上所述,在引入圆的面积之前,我先让学生对圆同半径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取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头脑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形展示出来并结合具体的数字印证出来的方法。
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够使问题直观化,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会转化,化难为易转化的思想就是用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通过变换问题的形式,把未解决的或复杂的问题归结到已经能解决的或简单的问题中,从而获得对原问题的解决,因此转化的思想方法也叫划归的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转化的思想方法随处可见,特别是在解题时,我们可根据已知条件将问题转化,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将难化易。
如在讲完《圆的周长》这一节后,课后习题中有一道题是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已知半径的情况下分别求出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我将这道题中的一个小题做了改编,让学生在已知正方形周长的情况下去求圆的周长。
圆位于正方形内,二者是相切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正方形的周长求出正方形的边长,而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再套用周长C=d的公式就能求得圆的周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以下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艺术和技巧:一、直观性教学法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可以通过使用教具、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巧妙运用形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形象化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形象性,通过比喻、类比等方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可以把平行线比喻为两条一样长的铁轨,让学生在画图中感受到平行线的特点。
四、循序渐进数学知识属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讲解,逐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教学内容的难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可以通过例题和习题的递进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解题的能力。
五、交流互动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合作的学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师要注重课堂的互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可以采用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共同探索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巧妙运用评价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提问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提问原则,以确保提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提问要具有连贯性,即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前后呼应,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点。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提问要多样化,不仅涉及到基础知识点的巩固,还要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提问的技巧1. 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开放性问题是指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无固定答案,而封闭性问题是指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安排开放性与封闭性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探究能力。
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请你们列举一些小于10的质数。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发现小于10的质数并不多,进一步理解质数的概念和规律。
2. 审慎选择提问对象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只针对某些学生提问,而应该适当分配提问的对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教学调整。
3. 排除单一答案在提问时,应尽量避免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而应该设计一些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解法,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
4. 理性引导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理性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所在,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究。
不要简单直接给出答案,而应该通过提问,让学生逐步找到答案,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5. 鼓励学生提问在提问的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提问也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困惑,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技巧
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技巧
以下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通过使用教学卡片、数学游戏、教学工具等多种资源,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视觉化教学:通过图表、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展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和解决问题。
3. 分步教学: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应用场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5.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提问引导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
究精神。
7. 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考试外,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作品展示、小
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更需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将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进行阐述。
一、启发性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启发性教学正是一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
启发性教学注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数学知识通常是抽象的,但是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景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数学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因材施教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发展并取得进步。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进行数学游戏或竞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能力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提供一些思维激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启发性教学、情境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重能力培养等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技巧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技巧有哪些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基本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技巧,可供教师参考。
1.合理利用教具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具和教材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例如,使用具体的教具如计数棒、计数盘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组织和比较实物来发现几何规律。
3.多种角度的讲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角度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
例如,在讲解平均数时,可以通过实例和图表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创设情境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面积概念和计算时,可以设计一道面积测量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来解决问题。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数线上的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然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6.分层次教学: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应用问题解决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分组,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尝试不同难度的问题。
7.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数学教学。
例如,使用视频、动画和互动软件等来呈现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8.及时反馈和巩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并通过巩固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然后布置相关的巩固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好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1:填空:0.75的最高位是( ),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 )相同,( )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2: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
六年级有多少学生?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
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2:对照法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
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4: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关键阶段,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艺术和技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艺术和技巧两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艺术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可以用趣味性强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精彩的数学故事、数学事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注重启发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 重视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还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数学。
4.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多样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5.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程度不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要耐心关心每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方法与技巧
以下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1.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和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 问题解决与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设计真实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3. 探究性学习:组织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数学问题的研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数学实验、观察和比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并引导他们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验证和证明。
4. 游戏与竞赛:运用游戏和竞赛元素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提供一种挑战和比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5.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数学教具、图形模型、数字游戏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实物操作和视觉呈现,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
6. 拓展思维辅助工具:引入拓展思维辅助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图表等,帮助学生整理和表达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组织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7. 鼓励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彼此的思维发展。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将来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运算技巧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运算技巧教学策略现如今,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运算技巧方面常常遇到各种难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数学运算技巧教学策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运算技巧。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解决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运算技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主动发现运算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运算法则。
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不仅能够理解运算规则,还能够掌握数学运算的方法。
二、归纳法归纳法是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普遍规律的一种推理方法。
在小学数学运算技巧教学中,归纳法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运算规律。
例如,在教学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组连续自然数的运算结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音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运算技巧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和教具,展示数学运算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展示模拟减法运算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看图像了解减法的意义和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技巧。
四、个性化指导个性化指导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制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小学数学运算技巧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学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的技巧
教学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的技巧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比较大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小学数学比较大小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理解数值大小的概念在教学比较大小之前,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值大小的概念。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比较身高、重量、容量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物体或数字,学生可以逐渐理解数值大小的含义。
二、使用图形表示法图形表示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比较数值大小。
教师可以使用图形来表示不同的数值,比如使用长短不同的线段、大小不同的图形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图形,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数值大小的规律。
三、利用数轴进行比较数轴是一个有序的直线,可以用来表示不同数值在数学上的大小关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数轴来比较不同的数值,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数轴上的位置来判断数值的大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比较大小的技巧。
四、利用符号进行比较在数学中,比较大小通常使用符号来表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比如,“大于”符号(>)表示左边的数值大于右边的数值,“小于”符号(<)表示左边的数值小于右边的数值,“等于”符号(=)表示左边的数值等于右边的数值。
通过练习和应用这些符号,学生可以更熟练地比较大小。
五、综合运用比较大小的技巧在教学比较大小的技巧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小明的身高是135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40厘米,谁的身高更高?”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数值大小的概念、图形表示法、数轴和符号等技巧进行比较,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巩固和拓展知识为了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游戏活动。
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比较大小。
小学数学老师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数学老师的技巧和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晰表达: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因此老师需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数学概念,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 生动教学:利用有趣的教具、实物、图表等来生动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实践和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3. 渐进教学: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确保学生在前提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顺利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
4. 练习和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使用练习册、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让学生多次重复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5. 建立实际联系: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6.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差异,进行个别差异化的教学。
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数学,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7. 鼓励和激励: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激励,使他们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给予肯定和赞美,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学习数学。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差异化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的运算技巧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减法是基础且重要的运算。
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案中常用的加减法运算技巧,以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加法运算技巧1. 列竖式计算:对于较复杂的加法运算,列竖式可以更清晰地呈现计算过程,并避免出错。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竖式计算锻炼学生的排列和对齐能力。
例如:计算 273 + 58273+ 58-------3312. 进位与不进位:当两个相邻位相加时,如果结果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行进位(即下一位需加上1),否则不进位。
这个概念对于理解十进制体系和进行多位数加法非常重要。
例如:计算 45 + 39十位数的7与9相加得到16,需要进位,十位数为4,则个位数为6;十位数的4与3相加得到7,无需进位,个位数为7;结果为84。
3. 先加个位数再加十位数:在计算多位数加法时,先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加,而不是直接按位相加。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进位与不进位的概念,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例如:计算 836 + 498先计算个位数:6 + 8 = 14(进位),个位数为4;再计算十位数:3 + 9 + 进了的1 = 13(进位),十位数为3;最后计算百位数:1 + 4 + 进了的1 = 6,百位数为6;结果为1334。
三、减法运算技巧1. 借一法:当减去的个位比被减数的个位大时,我们可以向高一级借一个单位。
将借来的单位拆分成10个单位,分别依次归还给被减数对应的位置。
例如:计算 732 - 489十分位借兵法:拆分731可得7十+31个,82已有赶到7十+32个,由此得49和31差18。
结果为243。
2. 寻找缺口补齐:对于某些简单的减法运算,我们可以通过寻找缺口并补齐来简化计算过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个数之间差值较小的情况。
例如:计算19 - 14找到缺口并补齐,在9的后面加上5,即9 + 5 = 14;结果为5。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完整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1.游戏互动法。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学习。
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到新知识,或者使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
2.歌谣法。
用音乐赋予课堂生命力,用节奏感代替死记硬背,用韵律去教学,让学生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在快乐学习中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音乐教育,融入舞蹈元素、体育元素、语文诗词元素等,让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故事引导法。
数学教材本身抽象、空洞,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编成故事,并在故事中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4.制造悬念法。
制造悬念的方法是在教学之前设下悬念,吸引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带有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学习。
5.建立错题本。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错题本,把自己作业、练习册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不时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
6.抽象概念形象化。
很多老师在讲解概念和公式的时候,只讲解概念和公式本身的字面含义和适用条件,导致学生只背会概念和公式,没有真正理解,甚至张冠李戴。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当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形象化,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公式。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探索创新,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数学小学教学方法数学小学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1.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图画、表格、动画或视频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2.尝试法:由教师提出题目和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探索解题方法。
3.讲解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4.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活动,自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5.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学习,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及技巧_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措施
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及技巧_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措施小学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需要老师对数学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及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这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相符合,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课堂教学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益不高。
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一、精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欲望。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后,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才会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小数性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写出三个数“2、20、200”,然后问学生这三个数字相等吗?学生当然会说不相等,这时教师引出问题,问哪个学生能在这三个数后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名称,让这三个数相等?通过这个问题能将学生的精力吸引到教学的内容上,还会让学生对此产生疑问和兴趣。
学生会想出各种答案,有的说: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进一步发问:哪个同学能在这三个数后加上一个相同的单位名称后将三个数稍作变化让他们再相等呢?有的学生回答:2米=2.0米=2.00米……教师继续问:你的回答中2米、2.0米、2.00米这三个数量是相同的,但是2、2.0、2.00这三个数是不是相同呢?为什么?通过这个的问题情境,会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极大兴趣,有了兴趣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极大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为老师,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技巧。
1. 渐进式提问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渐进式提问的方式,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逐渐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情景化提问提出情景化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问重点突出在提问过程中,老师可以突出重点,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启发式提问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5. 多角度提问在提问过程中,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多角度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鼓励性提问在提问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感到提问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通过肯定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8. 提问互动在提问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通过问答方式展开对话,让学生感到更加放松和自在。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往往是最难教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较为有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1.指明——尝试指明,是教师主动的指点、提示、说明;尝试,是学生照教师指明的那样去试着做。
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
开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
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观察插图,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怎样读词读句,怎样组词造句,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的同时,——讲明学习的方法。
不单对初入学无知少法的学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进入较难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事先指明。
如运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连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触这些方法时由教师事先指明。
但只有教者的指明,没有学生的尝试和运用也是不行的。
只有结合学习实践,运用指明的学习方法,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收到预期效果时,才能说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
2.示范——摹仿示范,是教者用教法为学生的学法做榜样;摹仿,是学生领悟到精当之处,并运用它学习新的同类的知识。
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依据儿童善于摹仿的心理特点,无论是入学初期还是进入中高年级,都需要教师有意的、准确而明晰的给学生作出示范。
把理解某类课文所采用的方法、步骤,把弄懂某人、某物、某事所设计的一系列思考问题,把突破某一难点、关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从教师教法中得到启示,领悟教法的精当处,激发摹仿心理,进而用教师示范的方法去学习新的同类的知识,能起到“教法举一,学法反三”的作用。
从“示范”到“摹仿”,和从“指明”到“尝试”不同的是,这是一种无形的指导,是学生心理内部从感知到理解的活动过程,是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技巧大全
1小学数学教学技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等认知活动来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营造数学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
教师要重视数学语言的运用,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思考活动中,主动掌握知识。
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清晰化,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科学地记忆知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吸收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课堂上通过语言、目光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称赞学生想法的独特性,引导大家来讨论问题。
激励的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是肯定性的评价,将会大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认识到自己在数学思维方式、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来调整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个性化和规范化相结合
“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大
量的研讨课都采用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如探索出的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或者加以命名,于是乎,方法名称五花八门;再如:“课标”强调算法多样化,于是我们在听课时经常会看到教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法,同时还鼓励学生掌握自己喜欢的方法就行了,在教学中引导出多种算法后,还一再提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导致大部分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连最基本算法都掌握不了,如在进行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过程,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会算就行,不一定要学生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这种处理方法在表面上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实际上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是数学思维品质之一。
思维深刻性的本质特征是概括,概括的简约程度就是思维深度差异的体现。
个性化的计算公式只是学生观察中的直接发现,这些公式只能达到计算的目的,却无法清楚地表述各种量之间以及公式与公式之间的隐蔽关系。
2数学课堂技巧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联系到一起,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学习数学,又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来感知数学,真正体会数学的奥妙。
例如,在面积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一道装修教室所需瓷砖面积和数量的题目,让学生计算出自己教室的实际面积。
在长度单位教学中,让学生估算出自己学校操场的长度,再利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换算。
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同时,掌握新知识。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在练习生活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练习反馈,通过提问或者观察的形式,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合理调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练习速度、正确率等,及时调整练习量和练习时间等,提高数学练习的实效性。
设置教学中的课堂问题要具有研究性,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问题设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选择是否具有可研究性,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提出可研究性的问题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和探究,共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章《统计与概率》中关于概率的认识:可能性,那么本节课属于探究性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概率,我将会提出这样的可分析和研究的问题:一共有10张彩票,其中有一张是100元奖,那么抽一次中100元奖的几率有多大?学生开始讨论,那么接下来我会再问学生,如果是一百张彩票呢,中奖的几率又是多大?学生发现10张的好算,100张就有点费劲了,那么我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学生研究的结果进行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概率的知识计算,就显得容易的多了,通过学生共同的研究和教师及时的引导,有效的解决了科研究性的课堂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研究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3数学课堂技巧
1.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如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变得新颖、有趣。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就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圆柱的动画展开过程,在平面演进为立体时,达到了很好的视听效果。
动画是如此展开呈现的: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还原——卷成圆筒——加上上下底,结合成圆柱体。
这样的方法改进,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也使学生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和奥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以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共鸣,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适时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真诚的朋友。
2. 巧妙设置生活情境,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新知识之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导入,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在创设意境上,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
也就是说,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时时用数学的”的乐趣,因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未知。
3. 课堂上注重实践,学会自己归纳总结数学知识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成绩,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最
大限度地参与,乐于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
通过实践,扩展思维,真正将知识消化、贯通。
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我首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如此分类的理由。
接着拿起一个各个面都由长方形组成的长方体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再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形的所有特征。
最好还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用长短不一的细木棍作棱,分组合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及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数学课堂技巧
融入现代教学观念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改善,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现代教学观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工作,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闪光点,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的特点,合理地设计多种数学教学活动,将数学要点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将新的教学观念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使之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印象,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注意转变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课型和教法,让课堂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交流和探讨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技能,体现出现代化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情境性与数学性相结合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等,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在为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绞尽脑汁,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至于出现了为了情境而情境,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情况
如笔者听的一堂连加计算课,短短四十分钟竟创设了五个教学情境:动物运动会――热闹的操场――动物打靶――学具操作――模拟购物,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学生开开心心,回顾当今的公开课,哪节课不是这样?我们深思下:在这些热闹的课堂中,学生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数学思考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仅仅停留在情境上以至于丢失数学课的数学味,数学化思想的培养应是我们数学课的终极目标。
我们应从现实性、基础性趣味性和思考性四个维度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做到情境性与数学性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