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核心知识解析及《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片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核心知识解析和《长征》教学设计单元主题:
苏教版小语第十册第六单元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3篇课文,以及习作和练习,让我们聆听了一组雄浑的“八一壮歌”。

单元教学内容:
《七律长征》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都是写长征的故事,前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的英雄豪迈气概。

后者讲了彭德怀忍痛枪杀大黑骡子和其它牲口给战士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在《练习6》中,安排了《长征组歌》、《清平乐六盘山》,可视为长征内容的拓展。

《大江保卫战》记叙了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保大堤、战洪水、救灾民的铁汉本色、感人事迹。

本单元使孩子们对各个时期的人民军队都有一定了解,感受不同时期的人民军队英勇无畏、乐观顽强的精神气概,以及军民鱼水情。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运用部分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段落。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朗读品味语言,体会革命军人的品质,感悟“八一壮歌”。

4.通过书籍、上网查询,向家长请教等方式,查阅大量有关长征及体现“八一”军魂的信息资料,培养信息搜集、处理、加工和应用能力。

5.学习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运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朗读品味语言,体会革命军人的品质,感悟“八一壮歌”。

3.学习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作方法。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片断
三、品读感悟
(一)过渡:学习诗词,除了能读顺,还要读懂意思和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出示学习目标:
( 1、了解长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任务提示:用心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教材中的注释,了解诗意,看看哪句话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画出来。

(二)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扣住诗眼感知大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渡: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1、这句话什么意思?
2、哪个词是平平常常的意思?(等闲)
3、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板书:万水千山)
4、扣住“万水千山”体会红军走过的历程。

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万”和“千”是虚指,用来形容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许多高山,渡过许多江河,那么在诗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山和水呢?浏览课文,把山名和水名画一画,交流。

(板书: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品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正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

让我们随着毛主席的思绪首先来到五岭和乌蒙。

1、抓字眼“逶迤、磅礴”悟其“难”
(1)指名读这一句诗
(2)借助图片悟“磅礴”和“逶迤”。

A.出示五岭图,简介: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

诗中说“五岭——引读:逶迤(着重号标出)”我们还可以说——五岭连绵不断
(师边说边用简笔画画出五岭)
理解“逶迤”:一、字形。

这两个字都是走之儿;二、字义。

这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就叫逶迤。

不仅可以形容山之长,还可以形容道路和河流的连绵不断。

B.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米。

(用简笔画画出高大磅礴的乌蒙山,结合图理解词语)
诗中说“乌蒙——引读:磅礴(着重号标出)”
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乌蒙山,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
小结:磅礴就是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的意思。

(3)如果现在让你们来翻越连绵不断的五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会有怎样的感觉?(难) 是啊,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都是那么的艰难,你们知道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吗?(缺衣少食,红军战士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每天还要派上几十架飞机狂轰滥炸,红军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4)指导朗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爬山涉水,真是——难!艰难!非常艰难!
指名读。

能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评一评。

2、抓“丸”悟读红军的“豪迈”
(1)就是这样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分别在五岭、乌蒙的简笔画下面画出细浪、泥丸的简笔画)
(2)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丸”?(药丸、糖丸)都有什么特点?细小球形?
(3)“走”(着重号)古人指快跑的意思,这里形容泥丸,换用哪个词较好?(滚过)
“腾”(着重号)又是什么意思?
(4)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能用“像”句式说说吗?
出示句式: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腾起的细浪。

)
(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过的泥丸。

)
(5)指导朗读
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把那样大的山“看”小了,正是这样,反衬出了红军战士的形象,他们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形象高大不高大?是啊,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评议读、齐读)
3、师:这两句都是写山的,五岭写山之长,连绵起伏;乌蒙则写山之高,气势雄伟,红军长征要经过万水千山,历经千难万险,红军怕不怕?这些在我们红军眼里都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再读第一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这“万水千山”的艰难,除了越山之难,还有涉水不易。

长征途中,红军涉过许多江河,毛主席只选了两条,是哪两条?你知道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什么战役吗?
1、抓“暖——寒”悟读
(1)读读这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一对反义词“暖和寒”)
师:这是一组对比。

(2)针对这一暖一寒你有什么疑问吗?
(3)借资料理解“暖”。

你是怎么理解“暖”的?
交流《巧渡金沙江》资料。

小结:除了天气的温暖,还写出心里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4)师: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

所以红军战士感到——一引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观看《飞夺泸定桥》相关影像片段,点到为止)
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鲜血的铁索,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能说说吗?
(6)小结。

这就是“寒”,从“寒”字我们可以读出很多内容:自然环境险恶,令人心惊胆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场面惊险悲壮;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你能把这种“寒”的感觉读出来吗?
(7)指导朗读。

两场战斗、两种心情,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
(8)师: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这就是“只等闲”。

再读第一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以读带悟
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

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指名读。

2、“三军”指什么?
3、从哪些词看出高兴的心情?“喜”“尽开颜”。

(三)小结:
同学们,纵有万水千山,纵有千难万险,纵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毛主席回望万里征途,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化为了文中的那句话,“红—军—”一起读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对,只—等—闲——!(板书)
“只等闲”的是“五岭逶迤”一起来——腾细浪
“只等闲”的是“乌蒙磅礴”——走泥丸
“只等闲”中历经过欢欣,“金沙水拍”——云崖暖
“只等闲”中也历经了悲壮,“大渡桥横”——铁索寒
所以,这“只等闲”里体现了哪些精神啊?
学生汇报。

对,这些就是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哪!(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