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加甲钴胺治疗组(治疗组)34例和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32例。
通过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DPN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饮食治疗加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达标,治疗组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广乐)120-240 U,3次/日口服,疗程8周,同时加甲钴胺(日本卫材公司生产,商品名弥可保)500 ?滋g肌肉注射,1次/日,疗程2周,以后6周换为片剂500 ?滋g口服,3次/日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8周,方法同上。
1.3 疗效判断: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或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或神经传导速度增快(<5 m/s);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8.0统计学软件,全部数据用x±s表示,均数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2.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见表2。
3 讨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与长期高血糖及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神经纤维的萎缩、脱髓鞘以及滋养神经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玻璃样变及周围组织缺氧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2]。
胰激肽原酶又称血管舒缓素或胰激肽释放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由18种氨基酸和4种糖蛋白所组成。
胰激肽原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使血浆中激肽水平升高,从而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使器官组织血流灌注增加,代谢改善。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控制血糖、减轻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等,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但相关研究还较少。
为了探讨这一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35-70岁,平均年龄52.5±6.8岁。
1.2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具体剂量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每次50000U,每日3次口服,腺苷钴胺每次0.1g,每日3次肌肉注射,疗程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等。
1.4 统计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并以P<0.05作为统计学显著性判定标准。
二、研究结果2.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3个月的联合治疗,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112例患者中,疼痛感觉异常改善63例(56.3%),运动功能障碍改善51例(45.5%),感觉异常改善46例(41.1%),自主神经功能改善34例(30.4%)。
2.2 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情况经过治疗,112例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有所改善。
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感觉传导阈值降低,脚部动态平衡能力明显增强。
2.3 血糖控制情况联合治疗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112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空腹血糖降低在15%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在20%左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在8%左右。
胰激肽原酶与甲钴胺、α-硫辛酸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胰激肽原酶与甲钴胺、α-硫辛酸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甲钴胺以及α-硫辛酸(LA)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DPN患者随机进行分组。
对照组40例,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胰激肽原酶+甲钴胺+LA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胰激肽原酶、甲钴胺、α-硫辛酸结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胰激肽原酶;α-硫辛酸;甲钴胺【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072-02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患者一种多发慢性并发症,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DPN通常会出现疼痛、麻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症状和而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胰激肽原酶和甲钴胺、LA应用于DPN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DPN患者80例作为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组。
对照组40例,性别:男、女分别为27例、13例;年龄:45~78岁,平均(50.4±2.6)岁;病程:2~10年,平均(7.5±1.6)年。
观察组40例,性别:男、女分别为25例、15例;年龄:46~80岁,平均(52.1±1.4)岁;病程:2~11年,平均(7.9±2.3)年。
两组在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后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腺苷钴胺是目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但单独应用效果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选择。
研究发现,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腺苷钴胺具有互补作用,能够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此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少神经病变的进展,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1.2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和健康风险。
当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血糖并采取一定的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探索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是否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更广泛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并且经过严格筛选排除了其他潜在干扰因素。
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方案。
治疗周期为12周,期间定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检测以及神经功能评估。
研究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伦理要求,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确保其隐私权。
我们保证了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魏艳芳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23
【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甲钴胺0.5 mg静脉注射,同时予以胰激肽原酶40单位加1.5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肌内注射,1次/d,共2周;对照组40例,单用甲钴胺0.5 mg静脉注射,1次/d,共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魏艳芳
【作者单位】453003,河南省荣军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肖向阳
2.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8例临床观察 [J], 玛依努;努荣古丽;吾甫尔江
3.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观察 [J], 梁玉东
4.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观察 [J], 梁玉东
5.肌电生物反馈肌肉强化治疗联合甲钴胺和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J], 甘田;周玉森;李新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观察
3
讨论
1 2 方法 : . 所有 人选 患 者均 常 规 给 予 糖尿 病 教 育 , 配合 饮 食 、 动 , 运 根据 血糖 水平 选 择 口服 降糖 药或 胰 岛素 , 控制 血糖 在较 满 意水平 ( 腹 血 空 糖 <7 0 . mmo/ 餐 后 血糖 < 1 rto/ ) 在 此基 础 上 , 疗 组 给 予 甲 钻 lL, 0 o lL , e 治 胺 ( 品名 , 商 弥可 保 , 日本卫 才 株式 会社 生 产 ) 0 ~ 1 0 g 5 0 0 0 g加 人生 理 盐 水 2 0 静 滴 , 日 1次 , 激 肽原 酶 针 ( 品 名 , 开 , 州 千 红 生 化 制 药 5 ml 每 胰 商 怡 常 有限 公 司生产 ) 0 肌 注 , 口 1 , 程 2周 ; 照组 采 用 甲钴 胺 5 0 4U 每 次 疗 对 0 ~ 10  ̄ , 0 0 g 加入 生理 盐水 2 0 静 滴 , 日 1次 。用药 期 间停用 其 他 营养 神 5 ml 每 经药 物 、 张 血管 药 , 疗前 后 肝 、 功能 、 常 规 , 电图 检 查腓 总 神 扩 治 肾 血 肌 经和 正 中神 经 的 MCV及 S V。 C 1 3 疗 效判 定 : 显效 : . ① 自觉 症 状 明 显好 转 , 反 射基 本 恢 复 正 常 , 腱 肌 电图传 导速 度 增加 > 5 s m/ 或恢 复 正常 ; ②有 效 : 自觉症 状 减轻 , 反射 腱 未完 全恢 复正 常 , 电图传 导速 度 增 加 , < 5 s ⑧无 效 : 肌 但 m/ ; 自觉症 状 无 好转 或加 重 , 反 射无 改善 , 电图传 导速 度 无变 化 。 腱 肌
参 考文 献 [ ] 中华神 经 科 学会. 类 脑血 管疾 病 诊 断 要 点E 3 1 各 J .中华 神经 科 杂 志 ,
胰激肽酶原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胰激肽酶原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目的:探讨胰激肽酶原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随机分组,干预组48例,胰激肽酶原片120 U日3次餐前口服,合用甲钴胺500μg每日一次肌注;对照组40例,单用甲钴胺500μg每日一次肌注。
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用药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干预组感觉减退、痛觉过敏和腱反射减弱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59%、74%和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2%和51%。
结论:胰激肽酶原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效果。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胰激肽酶原;甲钴胺;临床疗效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主要与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等原因有关,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最为常见,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为对称性分布,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针对发病机制和症状进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控制高血糖、补充维生素、补充中肌醇、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抗氧化剂和神经营养因子等。
其中胰激肽酶原和甲钴胺分别为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因子类药物,近期临床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本文将对胰激肽酶原和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共88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51例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7例应用胰岛素,FBG(空腹血糖)稳定于7mmol/L左右,2hPBG(餐后2h血糖)稳定于10mmol/L左右,HbA1c(糖化血红蛋白)7%左右,伴有高血压者口服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CCB(钙通道阻滞剂),将其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排除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药物与临床·DIABETES NEW WORLD糖尿病新世界糖尿病新世界2020年3月[作者简介]于晶(1982-),女,吉林通化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学。
[通讯作者]马云飞(1982-),男,吉林辽源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外科学,E-mail:****************。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属于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以自我感受力上升、四肢溃烂及病菌感染等为主要病症,严重可造成感染坏疽,甚至面临截肢,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困扰。
若及早进行控制血糖、预防相关神经病变的有关药物治疗,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预后恢复的好坏至关重要[1]。
因此,该文对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采取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腺苷钴胺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前来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病变患者共112例纳入该次实验,根据治疗计划划分为参照组(n =56)、治疗组(n =56)。
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5.5±3.0)岁。
治疗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9.65±2.35)岁。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检查明确后,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疾病、服用2周以上有关糖尿病周围病变类药物、神经功能不全及不配合治疗者。
各组资料比对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对所有患者予以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及提供降糖治疗后参照组采取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国药准字号:H19993089,规格:120U×24片)口服治疗,120U/次,3次/d,4周/疗程。
治疗组:腺苷钴胺片(国药准字号:H13021027,规格:0.25mg)口服治疗,0.5~1.5mg/次,3次/d,4周/疗程。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常见于长期糖尿病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临床需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但具体的临床疗效还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具体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60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为35-70岁。
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实验组则采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方法。
治疗周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相关指标检测,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2.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1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糖化血红蛋白、神经营养因子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实验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表现为实验组患者的神经疼痛减轻、感觉异常改善、神经功能缺陷明显减轻,神经传导速度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明显升高。
实验组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远低于对照组。
3. 结论通过对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
该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加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推荐临床上广泛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 讨论与展望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甲钴胺单药治疗,研究组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的差异。
结果:DVC(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以及胫后神经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优(P<0.05)、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甲钴胺这一方式整体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损伤,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甲钴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2型糖尿病,该疾病的多发人群为老年人,整体发病率较高[1]。
研究指出,患者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抑制,极易发展成为随着周围神经病变(DNP),临床上加强病变的诊疗意义重大[2]。
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振动觉、温度觉出现异常;踝反射完全消失,感觉减退并伴有麻木以及疼痛[3]。
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单一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药物治疗整体疗效不佳,本研究联合甲钴胺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整体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45-85(57.3±3.2岁),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43-87(57.5±3.1岁),。
纳入标准:均符合最新WHO中有关DNP的相关诊断标准[4];各种神经症状均由糖尿病导致[6]。
排除标准:合并腰椎、颈椎疾病者;合并尿毒症、营养性等导致的神经病变;因缺血等导致的肢体出现神经症状。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而逐渐上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命威胁。
目前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包括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减轻症状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是一种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它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改善食物吸收,促进胰腺分泌,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镇痛等作用,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和神经营养,并且减轻炎症反应。
二、腺苷钴胺腺苷钴胺是一种抗缺血、抗炎和抗氧化的药物,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和减轻神经病变的作用。
腺苷钴胺可以增加神经系统的供血和氧供,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有利于神经再生和修复。
三、联合治疗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腺苷钴胺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联合使用可以相辅相成,同时作用于不同的环节,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以帮助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营养,缓解炎症和疼痛,而腺苷钴胺则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减少神经传导损伤,促进神经再生。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实验,选取了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效果。
研究对象: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包括53例男性和59例女性,年龄范围为40-70岁。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按照临床指南规范接受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腺苷钴胺联合治疗,每天口服2次,每次分别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5000U和腺苷钴胺500mg,疗程为3个月。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摘要】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
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胰岛素应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胰岛素治疗,疗程2周。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测定优势侧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优于单用甲钴胺加胰岛素治疗。
【关键词】胰激肽原酶甲钴胺 2型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DPN)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血糖控制差、病程长的患者。
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使患者产生麻木、疼痛、运动障碍。
其发生与血管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们将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2005年至2011年在我院住院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年龄35-76岁,糖尿病病程5-20年,神经病变病程3-32个月,全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其中10例联合阿卡波糖。
入选标准:均有下肢末梢感觉异常或障碍,腱发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均下降。
剔除标准: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意识障碍及依从性差的患者。
随机分为2组。
2组基本情况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均数±标准差)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2)治疗方法:治疗组胰激肽原酶40u/次,1次/天,肌肉注射,甲钴胺片0.5mg/次,3词/天,口服2周;对照组甲钴胺片0.5mg/次,3次/天,口服 2周。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优势侧肢体神经肌电图查MCV及NCV。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预的影响[ J ] .中风 与 神 经 疾病 杂 志 , 2 0 0 7 , 2 4 ( 1 0 ) : 1 9 9 .
( 收稿 2 0 1 2 — 1 1 - 2 6 )
患 者 均 能 明 显 改 善 运 动 神 经 和 感 觉 神 经 传 导 速度 ( P <O . 0 1 ) ; 治 疗 后 胰 激 肽 原 酶 组 运 动 神 经 和感 觉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明 显 优 于 前 列地尔组( P< O . 0 1 ) ; 胰激肽原酶组总有效率 9 6 . 4 9 , 明显 优 于 前 列 地 尔 组 ( P <O . 0 5 ) ; 2组 间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比较 ,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结 论 甲钴 胺 联 合 胰 激 肽 原 酶 治疗 D P N疗效确切 , 能 够 有 效 改 善 血 流 量 和神 经 营 养 因子 缺 乏 状 态 , 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 安全可靠 , 值 得 临床 继 续 推广 使 用 。 【 关 键 词】 甲钻 胺 ; 前列地尔 ; 胰激肽原酶肠溶 片 ; 糖 尿 病 周 围神 经 病 变 【 中 图 分 类 号1 R 5 8 7 .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1 6 7 3 — 5 1 1 0 ( 2 0 1 3 ) 0 4 — 0 0 5 9 — 0 2 3 4 ~7 6 岁, 平均( 4 7 . 8 ±1 1 . 3 ) 岁; 糖尿病 病程 2 ~1 2 a , 平 均
HD I 水 平 。本 文 中 , 研 究 组 治 疗 6个 月 后 T G、 T C、 L D L明 显 下降 , HD I 明 显 上 升 , 患 者 血 脂 水 平 被 调 节 至 正 常 范 围
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行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行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的效果观察作者:乔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8期【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行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的效果。
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维生素B12+胰激肽原酶治疗,研究组患者予大剂量甲钴胺+胰激肽原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周围神经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改善均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甲钴胺;胰激肽原酶;维生素B12本文主要对48例应用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患者9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27:21,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5.39±3.45)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3:25,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58.59±4.5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为糖尿病患者且出现肢体麻木、灼烧、冷热异常感、感觉衰退等临床表现;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传输速度减慢;均在认真阅读治疗知情书情况下同意并签字。
排除标准:非糖尿病患者且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检查结果不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基本诊断标准;其他疾病引发的周围神经损害;心、肾、肝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障碍者[1]。
1. 3 方法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H36020704),0.5 mg/次, 1次/d;口服胰激肽原酶(大连贝尔药业有限公司, H20044400), 12 U/次, 3次/d,共治疗14 d。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观察标签:神经原性膀胱;糖尿病;甲钴胺;胰激肽原酶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应用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院2010-2012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所有患者达到以下入选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WHO1999年标准;轻、中度膀胱排空障碍,残余尿在100-500ml之间;具有尿频、尿少、尿流变细、尿失禁、排尿困难或下腹胀感等临床症状;排除以下疾病:1型糖尿病;严重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200mmol/L;前列腺性疾病;药物过敏。
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61.1±7.9)岁,糖尿病病程4-19年,平均(8.7±5.2)年;对照组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60.6±8.1)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7.9±6.0)年。
两组自然状况无显著差别。
1.2 方法治疗前4周未应用可能影响植物神经系统药物。
所有患者均在规律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到以下范围:空腹血糖(FBS)≤7.0mmol/L,餐后2h血糖(2hBS)≤10.0mmol/L。
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日本卫材公司生产,商品名:弥可保),500ug肌肉注射,1次/d,1月后改为口服给药,500ug 3次/d,连服1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u3次/d口服,2月1疗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 500ug,1次/d,肌肉注射,1月后改为腺苷辅酶B12口服给药,500ug,3次/d,连服1月,2月1疗程。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采用丹麦Dantec尿流动力学检查仪进行检查:患者排尽尿液后置入7.5F导管,抽取残余尿并计量,患者坐位,经导管恒速灌注生理盐水,速度为50ml/min有明显尿意后排尿至集尿器中,记录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运动神经体系速 度 等神 经功 能 , 过缓 和组 织胺 多肽 的负 反 通
馈, 促进前列环 素的生成 , 抑制钙离子 的凝血 时间 , 抑制 血小板
觉异常 , 其发 病 机 制 目前 尚未 完全 明了 , 非单 一 因素 所致 。 并 ① 神经生长 因子 : 是神经营养 因子家族 中发现最早 的一类 生长 因子 , 主要存 在于交感神经元及部分感觉 神经元所 分布 的靶 区 域 的细胞组织 内, 能诱 导神 经递质 的合 成 , 选择 地 营养交感 有 神经节神经元和周 围神经 系统 的小纤 维感 觉神 经元 。② 胰 岛素样生长 因子 : 是一 种具 有胰 岛素样 作用 的生长 因子 , 受 其 体广泛存在 于周 围及 中枢神经系统 , 有促进神 经生长和 修复 具 的作用 。在糖尿病早 期 , 岛 素样 生 长 因 子 的水 平及 作 用 降 胰 低, 在不改变 血糖 的情况 下 , 能改 善神 经修 复能力 及神 经传 导
2 2 两组患者 治疗 后 MC . V及 S V比较 : C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 经
传导功能均有 明显 好转 , 两组 比较 , 治疗 组优 于对照组 ,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0 )见 表 2 P .5 , 。
13 治疗方法 : . 所有 患者 均常 规给予 糖尿 病教 育 , 控制 饮食 , 根据 血糖水平通过 口服降糖 药物 或胰 岛素控 制 血糖在 较满 意 水平 , 在此基 础 上 , 治疗 组 给 予 甲钴胺 0 5 m . g加 入 生理 盐 水
1 1 一般资料 :0 8年 3月至 2 1 3月我院收治糖尿病 周 . 20 0 1年 围神经病变患者 10例 , 中男 5 0 其 2例 , 4 女 8例 , 年龄 3 8—6 2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通常表现为末梢神经病变和神
经系统功能障碍。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是糖尿病PN的主要病因之一。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腺苷钴胺是两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PN的药物,但是它们的联合治疗效果如何,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PN的效果。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招募了112例糖尿病PN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口服腺苷钴胺治疗。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电生理
检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二、研究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78.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
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均以胃肠道不适和头痛为主,且均可耐受。
三、讨论
四、结论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112例糖尿病PN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临床医生可以考虑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来治疗糖尿病PN。
由于样本容量有限,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本研究的结论。
希望本研究
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糖尿病P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探讨了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
结果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在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指标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差异。
讨论中探讨了联合治疗的机制及可能的副作用,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总结认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明显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明确治疗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腺苷钴胺、联合治疗、112例、效果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结果分析、讨论内容、总结研究结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临床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腺苷钴胺是两种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但其单独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且减缓病情的进展。
目前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来验证这种联合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观察和效果分析,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以期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腺苷钴胺联合治疗对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促进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
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给予甲钴胺1500 μ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治疗2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肌内注射,隔日1次,连用2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0.5 mg肌内注射,1次/d,连用2周。
每组均加以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 U/次,3次/d口服辅助治疗。
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95.6%,治疗2组总有效率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1%(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及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有意义改善,两治疗组之间临床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甲钴胺;胰激肽原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mellitus peripheral neuopathy disease,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可达60%~90%,其特点以感觉神经受累较早,以肢体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病情迁延难愈,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甲基维生素B12(甲钴胺)被证实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组织、改善神经传导的作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而胰激肽原酶可以改善微循环障碍从而缓解神经缺血缺氧状态。
为此我们使用不同剂量的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此评价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68例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伴有:①四肢感觉异常,麻木及针刺样或烧灼样、刀割样疼痛。
②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150例门诊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5)。
治疗组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片联合腺苷钴胺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
结果从症状缓解、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改善情况三个方面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有关DPN的治疗原则,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关基础治疗(如抗血小板、调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达标)。
治疗组:①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怡开,常州千红制药),240 U,tid,空腹服用。
②甲钴胺片[弥可保,卫材(中国)制药有限公司],0.5 mg,tid,po。
对照组:①复方丹参片,3片,tid,po;②腺苷钴胺片,1.5 mg,tid,po。
两组患者观察时间均为30 d。
1.3 观察指标
①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检查踝反射、膝反射、痛觉、震动觉及压力觉,仔细评价自觉症状及疼痛、麻木程度并记录结果;治疗30 d后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并与治疗前比较。
②测定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并比较。
1.4 疗效评定
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有关DPN的诊断依据[1],并参考相关临床研究[2],制定如下疗效评定标准:①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患者自觉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缓解程度。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自觉疼痛、麻木程度明显好转或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减轻但仍存在;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②腱反射恢复情况:显效:踝反射、膝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有效:有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显效: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或者恢复正常;有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但是<5 m/s[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0 d治疗,两组疼痛、麻木症状均有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0.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2<0.05);
腱反射恢复情况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74.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2<0.05);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总有效率6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0.05)。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为大血管病变(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
一般认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良所引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诊断依据和检查方法主要有: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或确诊糖尿病的依据。
②出现感觉运动异常或植物神经功能明显改变的临床表现。
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④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具有客观、敏感、无创、可靠等特点,目前可作为临床工作中诊断DPN的金标准[4]。
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从控制血糖、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多个方面治疗。
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整血压等作用;同时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提高纤溶系统和胶原水解酶活性,起到防止血凝、抗血栓和防止基底膜增厚等生理作用。
其作用机制[5,6]:①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从而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及血流量。
②通过缓激肽和组胺多肽对血栓烷B2(TXB2)的负反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2,从而抑制血小板效应以防止凝血。
③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
④降低肾血管阻力、心肌耗氧量及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从而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及其他闭塞性周围血管病,如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7]。
腺苷钴胺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可促进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有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8]。
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9],能够促进DNA、RNA以及卵磷脂的合成,从而提高髓鞘的形成,促进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促进轴索内运输和轴索再生[10]。
临床研究证实,甲钴胺对DPN 的恢复有很好的疗效[11]。
本次临床研究使用胰激肽原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腱反射恢复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不同方面均提示其对DPN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同时,所有患者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提示两种药物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1-43.
[2] 薛艳霞.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365.
[3] 陈玉珠.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 福建医药杂志,2010,6(3):137-138.
[4] 苏军.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26-27.
[5] Lazzarotto T. The best practices for screening,monitoring,and diagnosis of cytomegalovirus disease,Part 2[J]. Clin Microbiol Newsletter,2010,32(2):9-15.
[6] 魏京霞,王煜. 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J].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17-421.
[7] 傅汉菁,袁申之. 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4,24(11):698-700.
[8] 高金颖,杨旭. 大剂量腺苷钴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2):183-185.
[9] Gruber K,Puffer B,Krutler B. Vitamin B12-derivatives-enzym cofactors and ligands of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J]. Chem Soc Rev,2011,40(8):4346-4363.
[10] 刘萍,盛华芝.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4(7):634.
[11] 谢宝强,周青美. 甲钴胺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4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