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b359cbbceb19e8b8f6bab6.png)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狂犬病、狂犬、狂犬病病毒分别属于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传染源()A.①③⑤B.①⑤③C.③④⑤D.②③⑤【答案】B【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是传染源。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涉及传染病和病原体、病毒、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等内容,思考解答。
【详解】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可见其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病的人群。
因此,狂犬病属于传染病;狂犬属于传染源;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传染源、病原体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解】A.被蝮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蝮蛇蛇毒免疫血清治疗,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的专门抗体,但不属于预防接种,A错误。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复习知识清单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复习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3f8dab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d.png)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知识清单考点1 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3.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5.会区分病原体和传染源!!如患流感的小明,病原体是流感病毒,传染源是小明传染源指:传染病患者(动物)和病原体携带者(动物)6.预防传染病措施:控制传染源:治疗、隔离、杀死、深埋、焚毁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消毒、个人卫生、灭蚊蝇、禁止随地吐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餐具、献血前HIV检测、禁止进口、戴口罩保护易感人群:远离病区、注射疫苗、锻炼身体注意了注意了:携带病原体的蚊蝇是传播途径,所以灭蚊蝇是切断传播途径!!!考点2 免疫和计划免疫1.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3.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4.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5.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6.免疫的主要功能:①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486774770bf78a652954fe.png)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下列疾病中,都属于病毒引起的是()A.佝偻病、手足口病B.艾滋病、禽流感C.脚气病、口蹄疫D.乙肝病、结核病【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疾病,病毒”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疾病的病因,需要平时积累相关实例。
【详解】A、佝偻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D造成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故A错误。
B、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艾滋病和禽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故B正确。
C、脚气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B1造成的;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传染病,故C错误。
D、乙肝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C.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是药物直接杀死病原体,不是人体防线,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A.肺结核、糖尿病B.肺结核、甲型肝炎C.色盲、甲型肝炎D.糖尿病、色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836d45763231126edb119f.png)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当遇到一些突发紧急情况时,我们应力所能及的予以救助,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发现因意外事故发生骨折的病人,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安全的地方并尝试使骨折复位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立即设法将其转移到通风处C.发现有人心脏病发作,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答案】A【解析】【分析】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呼吸暂停者,应马上拨打“120”,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详解】A、骨折发生后,应该马上把他送医院或立即向老师报告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用简单有效的方法紧急救助,如有伤口,先用现场最干净的布包扎伤口,千万不能帮他现场复位,防止骨骼发生移位,不好医治,A符合题意;B、发生意外事故,人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状况,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因此要立即打开门窗,将其转移到通风处,在拨打“120”之后,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B不符合题意;C、遇到心脏病发作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要随意搬动病人,C不符合题意;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2.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87354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c.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下列有关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并使心肺受损,但吸一次没有影响B.瘦肉、豆制品、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C.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对其他器官没有影响D.染上网瘾的人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答案:D分析: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习惯等。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接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A.吸食毒品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还会让人染上毒瘾,A错误。
B.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
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多余的蛋白质作为“燃料”给燃烧掉了,并且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身体更加疲劳,因此适量摄取,确保营养均衡,B错误。
C.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不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持续饮酒过量会加重肝脏和心脏的负担,导致脂肪肝等症状,C错误。
D.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上网成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青少年视力的损害,许多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会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茫然无知觉。
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
因此染上网瘾的人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病,D正确。
故选D。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对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B.特异性免疫能针对所有的病原体,是人生来就有的C.加强体育锻炼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皮肤和黏膜是人体免疫功能的第二道防线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免疫和传染病等相关知识。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f99d9b195f312b3069a536.png)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被猫、狗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C.家里饲养的猫、狗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D.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答案】A【解析】【分析】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详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毒血清属于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C正确,A错误;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该病无法治愈,只能预防,所以被狗、猫等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进行防治,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疫苗和抗病毒血清,并了解其意义。
2.去年年底,全国大范围爆发流感,疾控中心监测出主要三种病毒,其中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关于流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B.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有利于减少流感传播C.从传染病角度看,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D.在病情多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教室内要紧闭门窗,防止感冒【答案】B【解析】【分析】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de35c32e3f5727a4e96272.png)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
接种的“卡介苗”和通过接种卡介苗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是()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1)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
因此疫苗属于抗原。
接种卡介苗以预防肺结核原因是体内产生了抵抗肺结核杆菌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其免疫类型剩余特异性免疫。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抗体、抗原的特点。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缺一不可【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
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故选:D。
【点睛】知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即能正确答题。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e93c8d0740be1e640e9a72.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某同学体验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分别属于()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体、控制传染源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原、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解析】【分析】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抗体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给某同学注射的乙肝疫苗,进入某同学体内后可以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因此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该抗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者。
故选D。
2.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正确的是()A.肺结核与结核病毒B.血吸虫病与钉螺C.足癣与细菌D.天花与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详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故A错误。
B.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属于传播途径,故B错误。
C.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故C错误。
D.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B.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C.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答案】A【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3e9e52b7360b4c2f3f641d.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一、选择题1.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详解】①是溶菌酶、④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②是皮肤、③是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还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核免疫器官。
2.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思考解答。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选:A。
【点睛】注意区分传染源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d7dc32960590c69fc3768c.png)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市居民养犬要到指定部门登记注册。
养犬管理不当,易传播狂犬病。
狂犬病是乙类传染病,发致死率几近100%.如果不幸被疯狗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注射抗狂犬病病血清。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A.空气,飞沫B.饮水和食物C.接触D.吸血的动物【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详解】狂犬病是体表传染病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的,故选C。
【点睛】掌握传染病的分类和传播途径。
2.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思考解答。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选:A。
【点睛】注意区分传染源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B.当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弱时,会出现过敏反应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D.卡介苗可以预防麻疹,百白破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答案】A【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7b1265551810a6f4248601.png)
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病毒B.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C.生病时应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D.抗生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杀死某些致病真菌的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所以用抗生素能够治疗细菌性疾病,对病毒性疾病和真菌引起的疾病无效。
【详解】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
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对病毒不起作用,A正确;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但是抗生素药品也会腐败变质,B错误;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
并不是尽早服用抗生素,便早日康复,C错误;抗生素是某些真菌产生的能杀死某些细菌的物质,D错误。
【点睛】牢记合理用药的知识,切记慎用抗生素。
2.下列有关出血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B.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能自行止血C.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时,应及时按压破裂血管远心端D.若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答案】C【解析】【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详解】A.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
因此应马上上医院检查,A正确。
B.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静脉和动脉的血管,血流速度极慢,因而出血时是渗出并像水珠一样的流出,一般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可自行凝固止血,不用包扎,只要稍作消毒即可,B正确。
C.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液从伤口外喷射而出或一股一股地涌出,应及时按压破裂血管近心端,C错误。
D.血液暗红色,一般属于静脉出血,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应在远心端处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止血,D正确。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cf3ea3f8c75fbfc67db224.png)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B符合题意。
【学科网考点定位】急救的方法。
【名师点睛】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5.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对这样的伤员,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
A.股骨复位固定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
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7.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用少量青霉素做皮试,如果注射处有较大红肿现象,该患者则不能注射青霉素。由此可知,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成了( )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失效药物
C、病原体是引起某种传染病的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等,错误。
D、疫苗是用失活的或者减轻毒性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错误。
【点睛】
掌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
2.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血管健康影响人的寿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吸烟不仅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会加速脂类物质沉积,加重心脏负担
试题分析: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八下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归纳
![八下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3375235915f804d2a16c117.png)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归纳【课标链接】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3、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4、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5、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6、说明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7、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8、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9、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知识框架图】【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一传染病和免疫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历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③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感染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名师点拨】(1)细菌≠病原体不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都是病原体。
大多数细菌属于正常菌,与人体共生,只有那些能引起人生病的才是病原体。
(2)如果某人对某种病具有了抵抗力,则此人不再是该病的易感人群,但是此人可能是另一种病的易感人群。
如王丽患过麻疹,具有对麻疹的免疫力,则王丽不再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但是王丽不具有对结核病的免疫力,她属于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2、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与功能(2)抗体与抗原①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②抗体: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③以麻疹病毒为例,图示抗原和抗体的关系(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在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又称先天性免疫。
河南省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
![河南省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a696d7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4.png)
河南省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目前,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如同“世纪瘟疫”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细胞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B.新冠病毒与细菌一样进行分裂生殖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病毒的结构D.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避免吸入该病毒答案:D分析:病毒极其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病毒是颗粒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所以,必须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生活,A错误。
B.新冠病毒的生殖方式为自我复制,B错误。
C.新冠病毒体积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C错误。
D.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因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避免吸入该病毒,D正确。
故选D。
2、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温馨提示:回家后注射部位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洗澡。
这是因为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病菌容易突破第_______道防线,造成感染。
A.一B.二C.三D.四答案:A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接种疫苗时,注射的针孔部位,皮肤受损,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病菌容易突破第一道防线,造成感染。
故选A。
3、下列家庭小药箱中的药物,可以用来处理手臂擦伤的是()A.碘伏B.眼药水C.风油精D.藿香正气水答案:A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A.碘伏可用来消毒,故表皮轻微擦伤涂碘伏可防止感染。
所以,碘伏可以用来处理手臂擦伤,A正确。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0ac752fc4ffe473368abaa.png)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疾病中,都属于病毒引起的是()A.佝偻病、手足口病B.艾滋病、禽流感C.脚气病、口蹄疫D.乙肝病、结核病【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疾病,病毒”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疾病的病因,需要平时积累相关实例。
【详解】A、佝偻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D造成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故A错误。
B、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艾滋病和禽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故B正确。
C、脚气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B1造成的;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传染病,故C错误。
D、乙肝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故D错误。
故选B。
2.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思考解答。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选:A。
【点睛】注意区分传染源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花粉过敏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B.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C.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D.抗原被清除后,体内相应的抗体不会立即消失【答案】C【解析】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A正确;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 正确;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C错误;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D正确。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5c8ae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5.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疫苗接种(如图)配合个人防护,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
注射新冠病毒疫苗()A.是控制新冠肺炎传染源的重要措施B.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能刺激人体产生与新冠病毒结合的抗体D.对所有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都能有效预防2、“防溺水”和“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如图①②是某校模拟救护演练所采用的救护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等①抢救结束后才拨打120电话呼救B.进行①时,应先使患者呼吸道畅通C.①的抢救措施为口对口吹气法D.②为b处动脉出血,应按a位置止血3、自2021年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适龄健康人群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立全民免疫屏障。
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甲代表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B.细胞乙代表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C.疫苗经过特殊处理加工而成,接种疫苗后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只有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后才可产生抗体4、下列哪组疾病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的风险()A.冠心病、癌症B.近视眼、色盲C.糖尿病,先天性聋哑D.心血管疾病,白化病5、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安全用药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应该大量服用膳食补充剂增加营养B.流感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可不凭处方自行购买抗生素治疗C.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D.进行心肺复苏的顺序为“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6、下列均为遗传病的一组是()A.糖尿病、大脖子病、侏儒症B.坏血病、夜盲症、佝偻病C.血友病、白化病、色盲症D.新冠肺炎、流感、艾滋病7、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分析错误的是()A.胃黏膜、胃酸属于第一道防线B.花粉过敏者吸入的花粉属于抗原C.注射新冠疫苗预防新冠属于特异性免疫D.免疫系统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8、下列安全用药常识和急救方法正确的是()A.B.C.D.填空题9、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为控制______、切断______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e16f65551810a6f424867b.png)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适当吸烟、喝酒B.假期可无限时上网C.考试前应熬夜学习D.坚持体育锻炼【答案】D【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尤其青少年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吃营养配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良好的起居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见D正确。
【点睛】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2.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3)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a40ad9dd88d0d233d46a99.png)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一、选择题1.某医院接收一位“非典”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A【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详解】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
故选A。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A.杀菌B.接种疫苗C.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D.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答案】B【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是控制传染源。
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接种。
3.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血管健康影响人的寿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吸烟不仅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会加速脂类物质沉积,加重心脏负担B.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血管壁的脂肪沉积,引发动脉硬化C.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D.遇到心肌梗死的突发状况,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就地休息,拨打“120”【答案】A【解析】【分析】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的方法就是改、动、保。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e4c2c0fe4733687f21aa8f.png)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一、选择题1.2019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发出肝癌早期筛查的技术方法,可以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肝癌形成一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吸烟有关B.筛查出的早期肝癌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C.早期肝癌细胞能不间断进行分裂但不发生转移D.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病人有利于癌症的治疗【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乙肝属于传染病,乙肝病毒携带者属于传染源。
【详解】肝癌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在平时大量的吸烟喝酒,就可能会导致肝脏营养出现障碍,而且会严重影响到肝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肝癌的发生。
经常使用抗生素类的激素药物,就很容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引起肝癌,A错误;肝癌属于一种内科疾病,没有传染源,不会传染的,由肝炎引起的肝癌会传染,B错误;早期肝癌细胞能不间断进行分裂并发生转移,C错误;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比例,40%的癌症患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不得癌症的,40%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20%可以带癌生存,这种4:4:2的比例充分说明了癌症早发现早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正确。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病的特点,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特点。
2.关于用药和急救的做法,正确的是()A.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血液,指压血管近心端止血B.非处方药可以由患者自我诊断后购买和使用C.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15:1D.患流感时,可以使用抗生素杀灭体内病毒【答案】B【解析】【分析】(1)血管有三种: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去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应该在近心端进行止血、包扎急救。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72c2c0fe4733687e21aaf9.png)
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一、选择题1.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那么艾滋病患者属于()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答案】B【解析】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艾滋病患者是能够散播爱滋病病毒的人,因此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2.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解】A.被蝮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蝮蛇蛇毒免疫血清治疗,因为免疫血清里含有清除蝮蛇蛇毒的专门抗体,但不属于预防接种,A错误。
B.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注射了此血清后体内一段时间内会还有抗蝮蛇蛇毒的抗体,但抗体不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而且只能预防被蝮蛇咬伤,所以不能用来预防。
预防的话要注射疫苗,疫苗一般是灭活病毒,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抗体,B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B.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答案】A【解析】【分析】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详解】艾滋病病毒会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A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免疫系统能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C错误;免疫对人体不一定是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人体的免疫能力不一定是越强越好,D错误。
【点睛】免疫系统的功能除了防御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能监控、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
2.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组成的多道防线。
如免疫物质①气管腺细胞分泌的黏液、②唾液中的溶菌酶、③血液中的溶菌酶、④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①②属于第一道防线B.①③属于第一道防线C.②③属于第二道防线D.③④属于第三道防线【答案】A【解析】【详解】①气管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属于第一道防线,②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③血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④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①②属于第一道防线。
3.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适当吸烟、喝酒B.假期可无限时上网C.考试前应熬夜学习D.坚持体育锻炼【答案】D【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尤其青少年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吃营养配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良好的起居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见D正确。
【点睛】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4.时下流行的驴友、暴走等户外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户外运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做人工呼吸时,使被救者仰卧,朝被救者的口腔吹气,每分钟16~18次B.动脉出血,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D.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答案】B【解析】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也就是做2次人工呼吸,就要挤压心脏30次,每分钟16-18次,A正确;动脉血是从心脏流向全是的血液,血流方向是向远心端流动的,所以动脉出血时应该在近心端止血,故动脉出血,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B错误;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C正确;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D正确。
5.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用少量青霉素做皮试,如果注射处有较大红肿现象,该患者则不能注射青霉素。
由此可知,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成了()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失效药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青霉素进入人体会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抵抗青霉素的抗体;因此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是属于抗原。
考点:抗体和抗原。
6.据统计,我国每天约有7000人死于心脏病,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既受遗传影响,也与生活方式有关B.吸烟、酗酒、熬夜、偏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C.均衡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各类心血管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D.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大心脏病发病率【答案】D【解析】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的方法就是改、动、保,可见D符合题意。
7.2011年4月12日,卫生部公布了3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死亡人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这5种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B.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C.死亡率最高的是艾滋病D.居室消毒可以切断传播途径【答案】A【解析】【分析】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A.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表格中的疾病都属于传染病,都是有病原体引起的,A符合题意。
B.接种疫苗,即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目前还没研制出疫苗,还不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B不符合题意。
C.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为90÷98≈91.8%,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对居室消毒不能切断传播的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结合分析表中的内容来解答本题。
8.“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已成为大多数老百姓的习惯.购买药品时无需特别关注的是药物的()A.大小和形状B.成分和用法C.生产日期和有效期D.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答案】A【解析】【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的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药物的大小和形状无需特别关注;药物的成分和用法、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都需要特别关注。
因此购买药品时无需特别关注的是药物的大小和形状。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正确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
9.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
下列生活方式中,容易引起冠心病的是A.吃清淡少盐的食物 B.高脂肪饮食C.冬季注意保暖D.适当体育运动【答案】B【详解】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另外冬季注意保暖、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10.下列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的对应,错误的是()A.艾滋病与HIV B.足癣与寄生细菌C.血吸虫病与血吸虫D.肺结核与结核杆菌【答案】B【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详解】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 简称艾滋病(AIDS在中文的音译就是“艾滋”),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e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以全身性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传染病,正确。
B、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因此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错误。
C、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因此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正确。
D、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因此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11.“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今年发生的禽流感是由病毒H7N9引起的,下列关于H7N9流感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A.H7N9流感病毒是传染源B.H7N9流感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所以不是传染病C.H7N9流感患者痊愈后,体内会产生针对此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D.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解析】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
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H7N9流感病毒是病原体,A错误;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H7N9流感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B错误;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如当H7N9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H7N9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此蛋白质叫做抗体,C正确;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12.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A.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B.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C.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产生的这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 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