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白客家山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博白客家山歌

博白地处广西东南部,其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种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大山歌、木偶戏、采茶戏等民间艺术形式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伴随客家人劳动、生活而衍生的客家山歌,更具有族群传统文化特色,是客家历史文化、劳动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真实写照。

一、博白客家山歌的起源与流传

博白客家山歌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时期,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代时期,客家先民迁徙到博白,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荒野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传统的农耕方式、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为客家山歌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客家人在山上、田间劳作,面对满目青山和荒凉旷野,各种情思油然而生,往往即兴放歌以释放满腔情怀,或为以歌代言、传递情感,或为消愁解闷、嬉戏作乐……总之唱山歌已成为客家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

山歌是有音韵的言词,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客家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中往往以歌传情,更显浪漫。恋人情到深处,常常即兴唱首山歌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山歌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旧时代客家人生活艰辛,他们以山歌的形式,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劝世等几个方面,展现了劳动人民过去的生活困境。客家男女老少都有喜唱山歌的习俗,唱山歌成为了客家人最为普及的民间活动,可谓“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歌”。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山歌见证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过程,他们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正如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考察客家文化时所说:“客家山歌流传了千百年,保留了很多古语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二、博白客家山歌种类及艺术特征

博白客家山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植根于客家生活土壤中,特点鲜明,独树一帜,和客家人历史、劳动生活、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多种多样,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都可以通过山歌来表达。博白客家山歌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诗经》十五国风的优良传统,与古代的“竹枝词”极为近似,基本上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常用“赋”“比”“兴”和重章迭句等修辞手法,按体裁分有大山歌、小山歌、唱竹马、唱采茶等。

1.大山歌:大山歌在博白客家山歌中最具代表性,直接产生于人们的山野劳动中,演唱形式大多是一领众和,歌曲结构为四句式,常为羽调式。曲调豪爽奔放,节奏自由悠长,装饰音较多,第一句和第三句落音自由延长后常带“后倚音”装饰,第二句和第四句终止音相同,前四句领唱,最后还会扩充一句重复尾句后三个字的群体帮腔的齐唱。代表曲目有《高山岭顶有只窝》。

2.小山歌:小山歌由廉州山歌发展演变而来,风格区别于大山歌,曲调抒情婉转,常为羽调式或商调式,常因歌词的结构而变换拍子,情绪略带伤感,多表现旧时代客家人苦难生活或客家妇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按客家的演唱习惯,男性性格粗犷豪放多唱大山歌,而妇女性格温柔细腻主要唱小山歌。在当地流传最为广泛的小山歌是《难又难》。

3.唱竹马:明代年间,博白民间逐渐兴起一种新的曲艺表演种类——“唱竹马”,演唱者“骑”着用竹篾和竹杠编织而成的“马”,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所用的唱腔是从传统博白客家山歌演变而来的四平腔,四平腔的主要唱腔有《大十送》《小十送》等。

4.唱采茶:明末清初,采茶戏从江西赣南传入,原来只是一种表现茶农劳作的表演形式,后与博白的客家山歌、唱竹马等相结合,形成了以茶文化为内容的地方戏种,受到当地客家人的喜爱,后人又称此类唱腔为“唱采茶”。

博白客家山歌曲调丰富,即使是同一地方的曲调,也因不同的歌手演唱而有差异,有多种腔调的变化,并有不同的名称。如流行于江宁乡一带的客家山歌《八月十五看月光》,是《大山歌》的变体,同样是羽调式,四句歌词、旋律音调和《大山歌》基本相似,前三句每句结尾都有向上扬起的拖腔。

三、博白客家山歌的现代价值

客家人的文化生活与风土人情,大都渗透和融化在山歌中,记录了客家人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博白客家人的思想信仰和风俗习惯,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

1.山歌是博白客家人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寄托

博白客家人爱唱山歌,与山歌为伴,充实了精神生活。他们在野外劳作,或闲暇时光,无论高兴和悲伤,都要唱上一曲山歌。笔者走访江宁乡山歌手六十多岁的王世文老先生,由于他平时歌不离口,村里人又亲切称呼他为“王歌伯”。王老先生从小就受到当地唱山歌习俗的熏陶,五岁起跟随父亲唱山歌,几十年来

客家山歌伴随着他走过艰苦的岁月,使他在当地有“歌王”称号。2010年,王老先生代表玉林市参加广西文化厅举办的客家歌王赛,获“十大优秀歌手”荣誉称号。他不仅擅长演唱传统客家山歌,还经常演唱自编的时政山歌,借助客家山歌唱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及对人生的感悟。山歌成了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他们内心世界的精神寄托,正如歌中唱到的:“勤劳之人无怕穷,花木逢春自然红,捉条南蛇回家养,总有一天会成龙。”

2.客家山歌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特色文化品牌

2014年3月,文化部下发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指出,促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促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的一种新潮流,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崇,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湖南民歌《浏阳河》的传唱,让浏阳这个地方知名度大增,使浏阳河名扬世界。博白作为全国客家大县,客家民间文化资源丰富。2006年,博白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客家山歌是博白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具有鲜明的客家传统文化烙印,因此,我们应将博白客家山歌和旅游业相结合,进行互动式开发,精心打造博白客家山歌文化特色,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另外,博白客家山歌保持着客家文化的原生形态,蕴藏着客家古朴的文化习俗,以客家文化节为平台,扩大博白在海内外的影响,已成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施政举措,经过合理加工包装打造客家山歌特色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并喜欢上博白客家山歌,为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大计发挥传统文化的巨大促进作用。

3.客家山歌是连接海外客家人的感情纽带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从博白移居海外的客家人甚多,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到处可见博白客家移民奋斗不息的身影。居住海外的客家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始终把客家山歌视为母语,作为联系家乡情感的纽带。在新的历史时期,客家山歌已成为博白与海内外客属联络乡谊的重要载体,是传播与推广客家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推动力量。

“挑起春茶啀唱歌,过了一坡又一坡”,客家山歌伴随着博白客家人走过千百年的历史,它是客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