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病率为22.4%~71;0%,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且是脑卒中,冠心病
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笔者通过对我院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VBPM)分析,总结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规律,从而为临床治疗,用药,调整方案提供
依据。
1 ABPM在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的监测分析
1.1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昼夜波动特点:大多数轻,中度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昼夜波动曲线与正常血压者相似,但总体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呈双峰双谷样变化,脉压明显增大,这与
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性降低,导致大动脉硬化,舒张压偏低有关。亦有部分患者昼夜血压
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病情较重,长期卧床,缺乏正常活动规律有关。
1.2 老年性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各器官多伴有动脉硬化,供
血不足[5],且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血压昼夜间的变化极易引发脑梗死,
脑出血,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晚期多伴有肾功能的损害。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对指导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2 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
2.1 清晨高血压:因交感神经占优势及白天活动中遇到情绪激动,体力负荷等因素协同作
用致血压日间上升。在严重高血压,有明显靶器官损害者,血压波动幅度减小或消失,老年
性高血压的ABPM发现,老年人清晨时段血压变异较大,早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时
间多为6—12时,早晨血压波动越大,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的机会越多,说明清晨高血压
与多发性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相关。
2.2 夜间高血压:夜间睡眠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外界环境干扰少以及精神和体力负
荷几乎不存在,血压较白天显著降低,呈双峰双谷型,而夜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
心肌缺血比例明显高于夜间血压正常者,因此夜间高血压易导致颅内出血,血栓形成和血管
性痴呆等[1]。
2.3 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和自主调节不良已出现低血压,而直
立性低血压又是老年人晕厥的主要原因之一[1]。有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发
生直立性低血压的机制与肾上腺素能血管反应下降有关。24h ABPM监测结果解释了临床对
老年在降压治疗中出现晕厥的原因,并可了解低血压是否有药物引起,对及时调整药物降压
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作用。
2.4 绝经期高血压:女性患者因绝经引发的高血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轻中度绝经期高血压主要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绝经后不仅能使原有高血进一步增高,
而且能促使新发高血压[1]。在临床治疗中,除药物降压外,适当运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对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者的血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建议对绝经期女性应动态监测血
压的变化,及早预防,对症治疗,有效地减轻因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2.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引起的夜间及晨间血压升高: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中有一部分
因OSAS引起的血压升高,这是由于患者的反复呼吸睡眠暂停伴随血氧降低等因素,通过负
反馈机制,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2~5]。呼吸暂停同时使胸腔负压增高,静脉回流增加以
及引发觉醒反应也使血压升高。因此,OSAS发生时机体长期缺氧,外周化学感受器敏感性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血管收缩,导致高血压状态。
3 小结
24h ABPM是今年高血压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提供24h或更长时间的血压数据,具有更好的重复性,比较真实的反应血压的波动和变异及夜间睡眠时血压的昼夜节律,为临床用药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可根据老年人的高血压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优化个体治疗,改善预后,避免因用药不当,造成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鑫,李文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6,27(4):175-178.
[2]郭会恒,黄席珍,罗慰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24小时儿茶酚胺测定[J].中华内科杂志,1992,31(10):619-623.
[3]李子龙,李波,张瑞红等.动态血压监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68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2):97-100.
[4]李维妥,陈达光,王长溪,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14(5):274-277.
[5]张晓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