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玄论战的历史脉络梳理

合集下载

_科玄论战_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反思_江琼

_科玄论战_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反思_江琼

“科玄论战”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反思江 琼[摘要]20世纪20年代初发生的“科玄论战”,涉及科学与人生观的诸多问题。

玄学派认为,科学不能支配人生观;科学派认为,科学不仅可以支配人生观,而且可以有科学的人生观。

唯物史观派虽然赞同科学派的看法,又以唯物史观批评了科玄两派。

论战的核心是: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有助于国家富强与社会稳定?今天我们反思这段历史,应当更全面地评价各派的是非功过,继续发扬科学精神,并努力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科学;玄学;人生观;唯物史观[中图分类号]K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8(2003)04—0035—07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那场关于“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各主要思想派别有关哲学、科学和东西文化的一次全面论战,它距今80年了。

我们回顾这场论战并对它深入反思,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战的缘起与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人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从以往的器具、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新文化运动的要点是民主与科学,它也代表着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对于这些,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产生对立观点的冲撞。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生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就不是偶然的了。

当然,这场论战的产生,还有它的直接起因。

1918年12月28日,在戊戌变法时期力主采取西学的梁启超率领蒋百里、丁文江、张君劢等7人赴欧洲游历。

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创伤,在悲观气氛的感染下,他开始怀疑西方文明,却反而增强了对中国文化价值的信心。

在著名的《欧游心影录》中,他说,既然欧洲文明的核心是科学精神,那么,西方的社会危机就足以证明“科学的破产”。

据此,他对“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提出质疑,这就在思想界形成了对科学的两种不同观点,从而成为稍后发生的“科学与玄学”论战的直接先导。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摘要】科玄论战是一场围绕科学和玄学之间的辩论。

科方主张通过实证和逻辑推理来解释世界,而玄方则认为存在着超自然和灵性的存在。

双方在论战中展现了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科方侧重于实证和可观测性,而玄方则强调灵性和直觉。

论战过程中,科方提出了实验证据和逻辑推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玄方则通过反驳和哲学思考来质疑科方的立场。

科玄两派的观点在碰撞中产生了激烈的讨论和辩论。

最终,科玄论战产生了一定的结果,也为未来科学与玄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场论战也给我们启示,即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能够促进知识和智慧的交流与共享。

【关键词】科玄论战, 科学, 玄学, 立场, 观点, 论战过程, 论据, 反驳, 结果, 启示, 发展方向1. 引言1.1 科玄论战的背景来源等。

科玄论战是指科学与玄学之间长期存在的一场辩论和交锋。

科学派和玄学派分别代表了现代科学和传统玄学的立场和观点。

科学派主张以实证和逻辑思维为基础,推崇实验和观察,强调理性和客观性;而玄学派则偏向于信奉神秘和超自然力量,注重直觉和体验,强调灵性和主观感受。

科玄论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传统,以及欧洲的启蒙运动和现代科学革命。

随着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传统玄学观念的批判,科玄之争逐渐升温并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和争论。

科玄论战背后反映了人类对于知识、真理和宇宙奥秘的追求与思考,也是科学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理性与信仰之间的一场思想交锋。

1.2 科玄论战的意义科玄论战的意义在于促进了科学与玄学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有助于推动知识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和玄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领域,各自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观点。

通过科玄论战,科学和玄学可以相互启发,思想碰撞,促进双方的发展和进步。

科玄论战也有助于澄清科学和玄学的范畴与界限,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科玄论战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科学和玄学,有助于推动知识的多元发展和进步。

“科玄论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论战核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科玄论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论战核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目录引言 (1)一、“科玄论战”的历史文化语境 (2)1.1“西学东渐”与科学文化的引进 (2)1.2新文化运动:“德”“赛”先生的推动 (3)1.3关于“科学”之争 (4)二、“科玄论战”的过程 (5)2.1张君劢“人生观”演讲与于文江的回应 (5)2.2梁启超和胡适的介入 (6)2.3论战的深化 (7)2.4陈独秀与胡适之争 (9)三、关于论战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11)3.1人生观是什么:片面的理解 (11)3.2科学万能论:对科学的误解 (13)3.3科学的人生观? (14)四、结语 (15)参考文献 (16)“科玄论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论战核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摘要:20世纪20年代“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延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影响面之广,堪称当时学界的盛况。

根据观点的不同形成了三个派别: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以丁文江、胡适为代表的“科学派”,还有论战晚期加入的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唯物史观派”。

“玄学派”与“科学派”根据“人生观”、“科学”等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而当论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唯物史观派”的陈独秀以唯物史观的立场批判了前两派的观点。

本文基于“科玄论战”这一主题,结合论战的历史文化语境,阐述了论战的过程和各派的思想观点,最后就各派观点中的重点论题提出来讨论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科玄论战;玄学派;科学派;思想文化引言20世纪20年代,在国内学术思想界爆发了一场掀起波澜的学术论战。

这场论战是围绕着科学与人生观而展开的,由于人生观是玄学即哲学所探讨的内容,故这场论战也常常简称为“科玄论战”。

科玄论战起于北大教授张君劢1923年2月在清华大学做的《人生观》讲演。

在演讲中,张君劢认为人生观的特点与科学不同,因此人生观问题不能靠科学解决。

4月,地质学家丁文江发表《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反对张君劢的主张,论战随即展开。

后来,许多知识分子参加了论战,形成了以张君劢、梁启超、张东荪等人为代表的“玄学派“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等人为代表的“科学派”。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科玄论战1923年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展开了“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科玄论战”,亦称“人生观论战”。

玄学派公开否认科学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宣扬“自由意志”;科学派认为人生观离不开科学。

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围绕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对中国文明的态度。

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问题。

实际上两派都在宣扬唯心主义的谬论。

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瞿秋白等也著文参加争论,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剖析了这场论战的实质,澄清了思想界的混乱局面,宣传了科学的人生观理论。

2.《新潮》1919年1月的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之一。

主要发起人为罗家伦、傅斯年等。

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支持。

创刊后,因其仿效《新青年》,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鼓吹“文学革命”,大量刊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作品,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受胡适的影响,逐渐向右转。

共出版三卷十二期,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后停刊。

3.《新青年》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而来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4.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

(2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

(1分)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官学校,不仅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人文的紧张与冲突——20世纪20年代初“科玄论战”的文化与教育省察

科学、人文的紧张与冲突——20世纪20年代初“科玄论战”的文化与教育省察

相 对地 提 出科 学 可 以支 配人 生 观 , 开 了“ 玄论 掀 科

“ 玄论 战 的序 幕 。丁文 江 的文 章 发 表后 , 张君 劢 迅 即在
北 京《 报副 刊 》 表题 为《 晨 发 再论 人生 观与科学 并答
“ 玄论 战 ” 发 于 1 2 科 爆 9 3年 2月。 1 2 9 3年 2 丁在君 》 的长 文 , 关 手 “ 质 科 学 精 神 科 学 之 分 从 物 月 1 4日, 京 大学 教授 张 君劢 应 邀 到 清华 发 表 了 类 ” “ 北 、科学 发达之历史及 自然公例 之性 质” “ 、物质 科
着科 、 玄两 派 对 现 代 化 过 程 中 理 性 与 价值 效 用 认 识 的分 歧 。在 论 战 中 , 学 派 高 扬 科 学 的 大 旗 , 进 了科 学 意 科 促
识的普及 和科学教育的发展 , 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 , 但科学派将科 学奉若 神明, 显现出“ 科学万能” 的意愿 。玄
维普资讯
第 3 4卷
第 2期
西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u n l fS t o r a ouhwe tU nv r iy( ca ce c sEdt n) o s iest S ilS in e ii o o
20 0 8年 3月
题 为《 生 观 》 人 的演 讲 ( 刊 于 《 华 周 刊 》 2 2 学 与精神 科 学 之 异 同” “ 生 观” “ 子 之袭 取 ” 后 清 第 7 、人 、君 、
期) 。在这 篇演讲 中 , 张君 劢认 为 科 学 不能 解 决 人 “ 所谓科 学 的知识论 ” “ 学 以外之 知识 ( 名科 学 、科 一 生观 的问题 , 调人 生 观 问题 必 须 由 玄学 来解 决 。 之 限界) 、玄 学 在 欧 洲 是 否 ‘ 有 地 方 混饭 吃 ” 、 强 ”“ 没 ’ 张君劢 在清华 的演讲 发表后 , 即引起 了思想界 的 “ 对于科学教育与 玄学教育之态度 ” “ 迅 我 、我对 于物 质

浅谈科玄论战及其历史意义-科玄论战意义

浅谈科玄论战及其历史意义-科玄论战意义

浅谈科玄论战及其历史意义作者:孙文倩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4期摘要:在20实际20年代,中国爆发了一场以科学为思想核心的“科学派”和以新儒学为思想核心的“玄学派”的之间的论战。

这场论战促进了当时中国学术思想界的进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科玄论战的解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科玄论战;科学;玄学;历史意义一、科玄论战的背景及开端提及“科玄论战”,首先要探讨其产生的历史及社会背景。

首先,科玄论战是西学东渐的结果。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开放,西方文化自此大量进入中国,并随着西学东渐的过程,逐步提高其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与挑战。

其次,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科学获得至高地位。

再者,分析科玄论战的国际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面临西方科学技术破产和物质文明失败的局面,同时期的中国文化就显得弥足珍贵,于是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得到宣扬。

1923年2月14日,张君劢先生首先在清华大学发表题为《人生观》的演讲,他主张:人生观有不同于科学的特点,所以人生观问题的解决,决非科学所能为力,惟赖诸人类之自身而已。

随后,丁文江先生于4月12日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的文章,他反对张君劢的主张,认为人生观要受伦理学的公则、定義、方法的支配,并鲜明提出“打倒玄学鬼”“科学救国”等口号。

至此,“科玄论战”正式拉开序幕。

此后双方阵营的人数迅速扩大,许多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声援二人,并逐渐形成了“科学派”与“玄学派”两大派别。

声援张君劢的“玄学派”主要有梁启超、张东荪、瞿菊农、林宰华等学者,而先后为丁文江助阵的“科学派”包括丁文江、胡适、王星拱、任叔永、范寿康、唐钺等学者。

此次论战,在科学主义和玄学主义的背后,隐含着西学与国学之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争。

二、科玄论战的两大核心问题及主要阶段“科玄论战”的争论焦点可概括为两个核心问题。

首先是对科学与玄学价值问题的讨论。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摘要】科玄论战是科学与玄学之间的激烈争论,背景是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对立和分歧。

科玄论战的意义在于促进了思想交流和学术进步。

本文首先定义了科学与玄学的特点,接着介绍了科玄论战的起因,揭示了过程中的各种观点和争论。

讨论了科玄论战对社会和学术的影响,并指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结论部分提出了科玄共进、共同发展的理念,强调了科学与玄学的共存与互补关系。

科玄论战的历程不仅反映了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议,更为思想发展和学术交流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启迪。

【关键词】科玄论战、科学、玄学、定义、特点、起因、过程、影响、启示、背景、意义、共存、共同发展。

1. 引言1.1 科玄论战的背景科玄论战的背景始于科学和玄学两个不同领域的思想碰撞。

科学是以实证和理性为基础的学科,注重实证数据和逻辑推理;而玄学则更加注重超自然力量和灵性信仰,偏向于超越人类理性的探索。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对科学的信任和依赖不断增加,同时也引发了对玄学领域的质疑和挑战。

科学与玄学的碰撞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影响到社会舆论和文化认知。

一些科学家和学者批评玄学缺乏客观证据和科学方法支撑,是一种迷信和幻想;而一些玄学研究者则认为科学无法解释一些超自然现象和人类精神层面的课题,呼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信仰。

科玄论战的背景中,科学和玄学的对立和交流日益频繁,各方意见和立场激烈对抗,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学术讨论。

这种思想碰撞既是科学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科玄论战的背景背后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真理和认知的追求,也为科学与玄学的互相理解和平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1.2 科玄论战的意义科玄论战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解读。

科玄论战是科学和玄学之间的一场思想交锋,对于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玄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辩论和探讨,可以促使双方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立场和观点,推动各自学科的发展。

科玄论战也是一种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的方式。

科玄论战

科玄论战

“科玄论战”对中国文化哲学的影响(光明日报)洪晓楠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引人瞩目的论战,这就是“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科玄论战”,不仅是20世纪中国哲学论争的焦点,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哲学尤其是文化哲学的走向。

无论是回眸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脉络,还是展望21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发展的走向,都无法回避对“科玄论战”这一极富象征意义的文化哲学事件的诠释与解读。

从20世纪中国历史的演进看,“科玄论战”的爆发并不是一种偶然的文化现象。

“五四”以来的文化论争,为论战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背景,而中国走向近代(或现代)的过程,则构成了其更加广泛的历史前提。

实际上,“科玄论战”是东西方文化论战的继续;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是东方文化派;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等人为代表的“科学派”是西方文化派。

随着科学与玄学论战的深入展开,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瞿秋白等相继参加论争,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玄学派与科学派的观点进行批评,从而形成了论战的第三方——唯物史观派,遂使论战发展为玄学派、科学派、唯物史观派三家争鸣的格局。

因此,“科玄论战”实际上将“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中国现代的保守主义派文化哲学(以现代新儒家为其主流)、中国现代的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哲学、中国现代的唯物史观派文化哲学之阵营的营垒分化得更加明确。

在“科玄论战”中,张君劢的主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力主划清科学与玄学(人生观)的界限;第二,反对科学万能,而不反对科学;第三,“欲提倡宋学”。

毋庸置疑,这三点对于后来的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就科学与哲学的划界问题而言。

自张君劢在“科玄论战”中凸现了科学与玄学(哲学)的划界问题之后,这一问题就一直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从现代新儒家发展的历程来看,在现代新儒家中心开启性人物熊十力来看,要发展科学和哲学,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划界,区分两者各自的对象,确定两者不同的方法。

救亡压倒启蒙科玄之争的再审视

救亡压倒启蒙科玄之争的再审视
参考文献 :
养、 任用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既要重视国内 人才, 也要
积极吸引海外人才; 既要吸引国内各地和从外国归来的有用 之才, 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 重视人才必然对人才的基本素质有其明确的要求,在清 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 江泽民向全国大学生提出了“ 五点 希望” 即希望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 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 真理、 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 开阔、 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 脚踏实地的人。这些表明 了, 江泽民同志对青年人, 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更 高的要求。 这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 又反映了 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 是科学人才观的最好教育探索。
他要求科技界要勇于创新, 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还希望两院院士和广天科学技术工作者, 大力弘扬中华民 族
的伟大创新精神, 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 全面增
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以上的论述和要求, 是我国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行动指
南。我们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 对 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 同时也要大力培养和任用年轻人 , 年轻人朝气蓬勃, 锐意 创新, 往往能超越前人的成就。 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教育, 教育是 知识创新、 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 人才的重要摇篮, 树立和发扬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崇尚创新的 良好风尚, 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
根本条件;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潜力。 离开人力资源, 就谈不上对自 然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
展。开发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我国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2.提倡全面的人才观, 时人才的A le本素质提出了五点希望。 江泽民以敏锐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 ,洞察社会 发展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 , 提出我们应该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例如既要重视培养、 任用高水平的自 然科学人才, 也要重视培

胡适与科玄论战

胡适与科玄论战
,
,
,
:
1
.
人 生 观 与科 学 的 异 点
,
,
2 . 6 .
3
.
科 学 的分 类 法
,
.
,
4
.
论 理 学 ( 即 逻 辑学 ) 与 科学的关 系
,
5
.
物与 心
,
,
知识 论
,
7
.
纯 粹 心 理 现 象 与 因果 律 8 科 学 教 育 和 修养
,
.
9
.
人 生 观 和 情 感 的关 系
,
10
.
情感

和 科 学 方 法 的关 系 n
适 吴 稚 晖 张 东 荪 林 宰 平 王 星 拱 唐械 任 叔 永 孙 伏 园 章 演存 朱 经 农 陆 志 韦 瞿 菊
70
农 范 寿 康 屠 孝 实 王 平陵等
, 、 。




1
月 上 海 亚 东 图 书 馆 出版 《科 学 与 人 生观 》 上 下 册 收录
。 ,

,
9 篇 论 战 文 章 由陈 独 秀 胡 适 作 序 同 月 上 海 泰 东 图 书 局 又 出 版 了 张 君 劝 作序 内容大致 2
马 克 思 主 义 对 资本 主 义社 会 的 批 判 和 预 言 得 到 应 证 随 着 苏联十 月 革 命 一 声 炮 响 世 界 范
围内的 民族 解放 运 动 风 起 云 涌 而 普朗 克 量 子 力学 爱 因 斯 坦 相 对 论 的 诞 生 使 知 识 界 对
世 界 概 念 的 认识发 生 骤 变 占统治 地 位 的 理 性 主 义 哲 学 实证 主 义 方 法 论 受 到 叔 本 华 尼 采 唯 意 志 论 柏 格森 直 觉 主 义 弗洛伊 德 荣格精 神分析 学 詹 姆 士 意 识 流 胡塞 尔 现 象 学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
郭建宁
【期刊名称】《学术论坛》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是20世纪中国哲学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无论是回眸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还是展望21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走向,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都是不可忽缺的.关于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科学是否具有人文价值,科学是否万能的,如何理解自由意志与因果律,这些问题将长久地引起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郭建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6
【相关文献】
1.对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回顾和浅析 [J], 孙永金
2.“诗与哲学之争”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审视——评《西方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 [J], 张丹
3.关于"科学主义"思潮的辨析 --从"科学与玄学论战"说起 [J], 江琼
4.试论胡适的科学人生观——从"科学与玄学论战"说起 [J], 王爱苹
5.“科玄论战”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反思 [J], 江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科玄论战是指科学和玄学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之间的争论和辩论。

在这个争论中,科学代表着现代科技和自然科学的理性思维,而玄学则代表着超自然力量和心灵感应等非理性思维。

科玄论战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这场争论既有激烈的对抗,也有相互融合的趋势。

科玄论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科学和玄学相对立的阶段,科学和玄学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相互否定。

科学认为玄学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迷信,而玄学则认为科学只是表面的现象,无法解释真正的本质。

第二阶段是科学和玄学相互辩证的阶段,科学和玄学开始有所交集。

在这个阶段,科学和玄学的互补性被发现,玄学提供了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的答案,而科学则能够揭示玄学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第三阶段是科学和玄学相互融合的阶段,科学和玄学开始趋于一致,两者结合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量子物理学和东方哲学的融合,通过量子物理学的解释,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东方哲学。

科学和玄学之间的争论往往会激起激烈的反应。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玄学受到了来自科学方面的强烈批判。

但是,玄学的思想却始终不曾离开人们的生活,它既满足了人们对于神秘事物的好奇心,又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一些科学上无法解释的问题。

科玄论战的历程充分证明了科学和玄学之间的交互关系,更加丰富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

科学和玄学的相互作用不断推动着人类思想的发展,从机械论到相对论,从经验主义到理性主义,从唯物主义到玄学主义,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一直在探求真理。

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和因果关系,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但是,科学也有其局限性,科学只能通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对于超自然力量、信仰和心灵上的东西往往无能为力。

而玄学则着眼于人类心灵的深层次探求,在人类尚未达到的领域进行研究,并试图对事物的本质做出解释。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证据支持,往往被科学界视为迷信和瞎猜。

然而,科学和玄学之间并非是毫无交集的两个领域,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领域。

“科玄论战”的核心议题及其当代价值

“科玄论战”的核心议题及其当代价值

“科玄论战”的核心议题及其当代价值汇报人:2023-12-07目录CATALOGUE•“科玄论战”的背景与意义•“科玄论战”的核心议题•“科玄论战”的当代价值•“科玄论战”的未来展望01CATALOGUE“科玄论战”的背景与意义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科学和玄学的争论之中,科学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思潮相互碰撞。

思想渊源这场争论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和晚清时期的孔教运动,以及五四运动时期的科学与玄学之争。

直接起因1919年,梁启超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精神与玄学精神》的文章,引起了胡适等人的反对,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科学和玄学的论战。

这场论战涉及到了对于科学方法论和形而上学思潮的理解和评价,对于中国近现代哲学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术意义论战所探讨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引导人们思考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平衡。

现实意义论战提醒人们要重视并思考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对于当代社会的思想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思想启示02CATALOGUE“科玄论战”的核心议题03科学价值论研究科学的价值、意义和作用,以及科学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影响。

01科学方法论探讨科学的边界、科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以及科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区别。

02科学实在论讨论科学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实证性,以及科学理论的结构和解释力。

玄学本体论探讨玄学的本体、本质和存在方式,以及玄学与哲学、宗教的关系。

玄学认识论研究玄学的认知方式、真理标准和知识分类,以及玄学与科学在认知上的差异。

玄学方法论讨论玄学的研究方法、推理方式和思维模式,以及玄学对人类思维和智慧的贡献。

03CATALOGUE“科玄论战”的当代价值对科学的启示科学方法的优越性科学方法强调实证、验证和客观性,在“科玄论战”中,科学方法的优越性得到了体现,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玄论战”强调了科学精神的弘扬,有助于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摘要】科学家和玄学家之间的持续争论展现了辩证的观点与思想碰撞。

科学家通过解释现象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玄学家则提出超自然的解释。

科玄论战的开始让人们开始关注科学实验证据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玄学观念对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科学与玄学的碰撞引发了争论的长期影响,但也推动了科学的持续发展和玄学的影响力。

这种辩论不仅让我们反思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展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促进着人类知识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科玄论战、科学家、玄学家、辩证、观点、思想碰撞、现象解释、超自然解释、科学实验证据、影响力、争论、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科学家和玄学家的持续争论科学家和玄学家的持续争论源自于两个领域之间的不同观点和方法论。

科学家主张基于实证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解释世界上的现象和事件,他们追求客观的真相和普遍的规律。

而玄学家则更加注重灵性和超自然的解释,他们相信宇宙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力量和智慧,超越了科学所能揭示的范围。

这种持续的争论不仅展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也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和生命意义的不同追求。

科学家和玄学家在解释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未知世界时展开激烈的讨论和对抗,各持己见,试图说服对方并影响观众的看法。

这种争论的持续不断推动了科学和玄学领域的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科学家在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中寻找真相,而玄学家则在灵性领域和超感知领域中寻找答案,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共同构成了对于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持续的争论和碰撞激发了人类的思维活力,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1.2 辩证的观点与思想碰撞辩证的观点与思想碰撞是科玄论战中的重要部分。

科学家和玄学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解释世界的观念,这种差异导致了他们在诸多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和碰撞。

科学家通常以实证方法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得出结论,注重事实、数据和逻辑推理。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

科玄论战――科玄论战的过程【摘要】科玄论战是一场围绕科学与玄学的激烈争论。

本文通过分析科玄论战的背景和意义,揭示了其复杂性和重要性。

在以科玄之争初现端倪为起点,探讨了正统科学与异端玄学之间的对立,以及学术界的分歧和融合与整合的探讨。

科玄论战的转折点则展示了争论的发展过程。

在总结了科玄论战的启示和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科玄论战对于科学领域的影响和启示,为未来科学研究的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科玄论战、背景、意义、科玄之争、正统科学、异端玄学、学术界、分歧、融合、整合、转折点、启示、未来科学发展。

1. 引言1.1 科玄论战的背景科玄论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人类对于科学和玄学之间的根本差异的思考。

科学是建立在实证数据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追求客观真理和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

而玄学则强调超自然力量和灵性信仰,寻求超越自然界的解释和体验。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普及,科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面对某些无法用传统科学解释的现象时,一些学者开始将玄学引入研究范畴,试图从更综合的角度探索世界的奥秘。

科玄论战的背景可以说是在这种理论观念碰撞下逐渐形成的。

科学界和玄学界的代表人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对抗,争论科学方法和玄学信仰在解释世界和解决问题上的优劣。

这种背景下的科玄论战,不仅是对于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更是对于人类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的反思和探讨。

这一论战的结果将不仅影响到学术界的走向,也将深刻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1.2 科玄论战的意义科玄论战的意义在于推动科学和玄学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各种学术观点的碰撞和碰撞,推动学术界的发展和进步。

科玄论战不仅是一场思想碰撞,更是一种整合和交流的过程,通过相互对话和辩论,不断挑战和完善各自的理论体系,促进学术界的全面发展。

在科玄论战中,正统科学和异端玄学的观点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促进,激发了学者们对于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为学术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科玄论战概述及其历史反思

科玄论战概述及其历史反思

Overview and Historical Reflection on the"Discussion of Science and Metaphysics"
作者: 秦晓[1]
作者机构: [1]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27
出版物刊名: 安康学院学报
页码: 113-11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科学;玄学;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
摘要: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思想界出现的"科玄论战"涉及科学与人生观等诸多问题."玄学派"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的问题,而"科学派"则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的问题,存在科学的人生观.而后兴起的马克思主义派对前两者都有一定程度的批判,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应该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全面辩证地看待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玄论战的历史脉络梳理
摘要:20世纪20年代,国内学术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论战,被称
为“科玄论战”。

这场论战以支持玄学支配科学的玄学派与支持科学支配玄学的
科学派两派为主要阵营,最终以唯物史观派在兼容并包两者的思想上,取长补短,取得了最终胜利。

关键词:科玄论战、融合发展、科学、玄学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将“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带入中国社会后,国内
的学术界与思想界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术论战,论战主题围绕“科学”与
“人生观”而展开,因而也被称为“科玄论战”。

这场论战的影响之深,对于当
时中国社会乃至当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一“科玄论战”的背景
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对于“自由”、“解放”的追求,人们开始致力于寻
找人的主体性,寻找人本身的知识,由此,人的理性被不断的放大。

在技术的背
景下,“技术理性”也得到无限扩张,“科学”被认为是所有学科的根本。

在这
一观念的冲击下,在中国国内当时科学主义开始逐渐取代传统封建伦理纲常的主
导地位,使得中国文化保守者们对于“科学”的意见越来越大。

这一矛盾最终以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书中批判了欧洲的“物质文明”,宣告西方“科学万能”的破产,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应对欧洲问题[1]。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
传统知识份子的广大共鸣。

于是乎知识分子们或积极追寻“科学”或坚持“玄学”,在批判科学与批判玄学中进行斗争,双方的斗争也在张君劢先生的《人生观》发表后进入了正式的争辩。

二两人论战时期
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把
人生观与科学做了对比,“第一,科学为客观的,人生观则为主观的。

第二,科
学为论理的方法所支配,而人生观则起于直觉。

第三,科学可以以分析方法入手,而人生观则为综合的。

第四,科学为因果律所支配,而人生观则为自由意志的。

第五,科学起于对象之相同现象,而人生观起于人格之单一性。

”[2]35-38明确的
指出了人生观与科学是截然不同的。

他强调,“科学无论如何发达,而人生观的
问题之解决,绝非科学所能为力,惟赖诸人类之自身而已。

”[2]38认为人生观的
问题不能靠科学来解决,批判了对当时流行的科学主义“科学万能”的思想倾向,坚持了人生观的地位,即坚持中国的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孟哲学,才是解决问题
的中心。

同时,对于具体的人生观问题,他认为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但他也论述
精神与物质、男女之爱、个人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等他认为的具体的人生观问题。

支持张君劢这方观点的即被称为“玄学派”。

张君劢在《人生观》中的观点一提出,丁文江在1923年4月就立马发表了
题为《玄学与科学》(文章发表在北京《努力周报》48-49期)的文章,激烈批
评“玄学真是个无赖鬼”“玄学鬼早已在张君劢前后左右砌了几道墙”[2]41丁文
江从张君劢主张人生观不受科学方法支配的理由入手反驳,认为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将科学与人生观两者割裂,对张君劢的观点进行逐一反驳,并指出“对
科学的误解,一半是由于迷信玄学,一半是由于误解科学,以为科学是物质的、
机械的。

”[2]53同时针对张君劢提出的科学只能向外而人生观主内,因而科学不
能支配人生观的说法,丁文江指出,科学是教育同修养最好的工具,学科学的人
有求真理的能力和爱真理的诚心。

科学家们都有着积极的人生观。

丁文江在最后
指出,欧洲文化破产的责任在于政治家和教育家,而不在于科学。

丁文江的这种
观点所代表的学派就被称为“科学派”。

面对丁文江的批判,张君劢马上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题为《再论人生
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的文章。

在文章中,张君劢通过上中下三篇论证了自己的
思想。

上篇中,张君劢肯定了物理学是科学,但对于生物学、心理学是否是科学
持有怀疑态度,更否认了社会历史领域能属于科学。

中篇中,张君劢对于科学家
所述的知识论是否正确进行了怀疑,并反驳了丁文江所说的“玄学在欧洲鬼混了
二千多年,到近来渐渐没有地方混饭吃”[2]41的说法,指出科学家以因果律为根据,而结果超出因果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玄学并非“没有地方混饭吃”。

在下
篇中,张君劢将科学教育与玄学教育作对比,“吾以为教育有五方面:曰形上、
曰艺术、曰意志、曰理智、曰体制。

科学教育偏于理智与体制,而忽略其他三
者”[2]107因而提倡教育应学习宋学之心性之学。

科学在给人们带来实际效益的时候,并不能回答人心灵问题,人生观应该要回归自我内心,回到单独的人,这就
与中国传统宋学的心性之学相关了。

张君劢与丁文江两人的论争也就从此开始,双方后期也举行了多次主题演讲
和发表相关论文,内容不仅围绕“科学与人生观”还涉及了许多内容,给其他学
者参加论战留下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两者的观点在学术思想界得到了不同的态度,由此引起了20世纪20年代的重大论战。

三双方派别论战
这场论战由张君劢和丁文江两人的论战开始,随后,许多科学家、思想家也
加入了这场论战,形成了科学与玄学两派。

科学派坚持“科学万能”的说法,认
为科学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一派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等人为代表。

玄学派则
坚持人生观的特殊地位,认为人生观可以支配科学,这一派就以张君劢、孙东荪
等为代表人物。

梁启超则在论战开始前作为暂时局外中立人提出了“战时国际公法”,为这
场论战奠定了一个基础,但梁启超本人在强调自己作为局外人的时候,其实是站
在玄学派的立场上,将玄学派与科学派分裂开了。

随后胡适也作文《孙行者与张君劢》参与论战,他在文中站在科学派的角度,将张君劢比作孙悟空,把科学比作如来佛,他认为“张君劢翻了二七一十四天的
筋斗,原来始终不曾脱离罗辑先生的一件小小法宝-矛盾律-的笼罩之下。

”[2]125
从比喻的角度说明了玄学无论如何发展都逃不出科学的范围的观点。

随着梁启超、胡适的加入,任叔永、孙伏园、章演存、孙东荪、唐钺、王星
拱等人都积极发文加入论战,双方紧紧围绕着“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这一中心
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立场。

随着论战的深入,这场
论战的范围不再单单是围绕着科学与人生观,还涉及到了社会的各方各面各领域,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和中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战既是对当时“科学万
能”“科学至上”等偏激思想的纠正,更对于近代中国如何客观的面对西方思潮
的涌入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四唯物史观派加入论战
在1923年11月,这场论战接近尾声,短时间内的多篇文章也被编辑出版为《科学与人生观》一书。

这场论战没有输赢的具体定论,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结局,只是后期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派成为了异军突
起的选项。

“科玄论战”虽然最初以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开始,最后却以提倡“科
学的人生观”(实际是科学精神)结束[3]。

论战到后期,胡适指出要建立“科学
的人生观”,而如何的人生观才能被称为科学的呢?科学派和玄学派都无法解决
这个问题,于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陈独秀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陈独秀
的早期文章是站在科学派的立场上,但在他为《科学与人生观》一书所作的序中
可以看出他所坚持的“科学”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是一般的科学方法、态度,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派在当时作为第三
方参加了科玄论战,但其本质上是站在“科学派”一方,巩固了“科学派”的阵营。

当论战进入胶着,双方的力量接近,悬殊不大时,中间阵营的力量就影响了
斗争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学派在这样的双方斗争中汲取了双方的营养,并且最终
由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被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并积极运用中取得了成功,使
得后来异军突起,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同时,随着唯物史观派在这场论战中的发声,使得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知识
份子逐渐关注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一定意义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随着唯物史观派的加入,“科玄论战”逐渐接近尾声,但它从多重角度,给
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乃至现在的中国社会不少启示。

事实上,两者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从论战的历程来看,两者的发展是在向对方靠近,实现的是相互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 欧游心影录[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7,72—76.
[2] 张君劢, 丁文江等人. 科学与人生观[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
[3] 伍光良.“科玄论战”与马克思主义[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5(04), 75-80.
作者简介:
毛文杰(1994-),男,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谭阳伊(1996—),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