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尼采悲剧美学背后深刻的悖论

合集下载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班级:姓名:学号:Email: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悲剧历来被看做艺术的高级形式乃至顶峰,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课题。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悲剧所体现出的伟大和崇高,赋予了悲剧深厚的美学价值。

何谓悲剧美学悲剧的精髓就在于,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的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人的价值就是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是完全不同的。

人对悲剧美的感知有时,一个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比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平庸作品更有力量。

正因为这样,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俄罗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元杂剧《窦娥冤》、民间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会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就是悲剧美的力量。

悲剧是代表进步社会力量的人物在斗争中受到严重的苦难或死亡,从而引起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情。

简言之,先进的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

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何悲剧更“美”悲剧美学的代表希腊神话中,俄普休斯一心想摆脱命运,结果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悲剧因不完美而更具震撼力,人的内心深处总是被一种本质奴性所支配,潜意识地觉得失去的比得到的珍贵。

几乎所有人都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很多人都在实践着。

所以无论是失去的悲剧,还是死亡的悲剧,都会给人更加震撼的审美体验。

而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知道自己做的错事,一般做错事的时候都不知他错,等日后才明白,正如俄普修斯,自以为摆脱了命运的安排,却一直在命运的摆控之下。

所以悲剧一直延续。

尼采的悲剧美学概论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

尼采悲剧美学探讨

尼采悲剧美学探讨

尼采悲剧美学探讨作者:刘永成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04期摘要:尼采是西方现代最受关注的哲学思想家之一。

其美学专著《悲剧的诞生》主要探讨了自希腊以来备受关注的“悲剧”问题,尼采在悲剧的起源以及悲剧的本质问题上,一反旧见与常说,认为悲剧的本质只能被解释为酒神状态的显露和形象化,音乐的象征表现,酒神陶醉的梦境。

尼采探讨了悲剧的效用问题,认为只有完全站在审美的角度来理解悲剧效果,才能真正理解悲剧是生命的伟大刺激剂,是一种强壮剂。

关键词:尼采悲剧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效用学者普遍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是一个“异化”的时代,表现在文学方面诸如:萨特的“他人”即“地狱”,加缪笔下的“自我”变成了“局外人”,卡夫卡书写的主人公永远进不去眼前的“城堡”,福克纳发出了“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等等。

表现在哲学思想领域:马克思论述人在机器大工业时代被“异化”,叔本华认为“人生是一个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的单摆”。

在众多观点中,尼采发出了“上帝死了”的惊骇之语,要“重估一切价值”,独树一帜的尼采被世人称为现代最具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出版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他的哲学奠基之作。

在此书中,尼采主要探讨了自希腊以来备受关注的“悲剧”问题,他一反旧见与常说,就悲剧的起源、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效用等提出了独到而又自圆其说的观点。

尼采的美学观念并非从该学科的理论上探讨,而是立足于美学对人生之意义,即美学对审美人生的作用这一角度来论述。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与文学艺术联系密切,文学艺术家对此尤为热衷,至今还没有哪一部美学名著能与之媲美。

一、悲剧的起源与本质自古希腊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思想家都会涉及到悲剧理论问题,如亚里斯多德、特里西诺、高乃依、莱辛、席勒、叔本华等。

哲学家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人生的痛苦,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冲突。

与上述哲学家不同,尼采从文学艺术角度入手,创作了《悲剧的诞生》并以此论述悲剧问题。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美学阐释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美学阐释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美学阐释作者:黄钰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26期摘要:本文将着眼于尼采唯一的美学专门著作《悲剧的诞生》,探讨尼采悲剧美学的要领,即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两种艺术冲动在悲剧创造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悲剧欣赏中二者作用产生的审美效果;此外,尼采分析悲剧之“死”,提出复兴音乐悲剧的同时,表达了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关键词:艺术家神灵着魔审美文化反思从单一的角度揣摩某个思想大家,不可避免将要陷入片面的诟病,但谁也不能否认美学之于尼采哲学、《悲剧的诞生》之于尼采美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故而,本文将着眼于尼采唯一的美学专门著作《悲剧的诞生》,尝试阐释其悲剧美学。

尼采以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两位神祗命名来自自然的艺术冲动,它贯穿于艺术的创作与接受过程,对悲剧艺术家以及悲剧的欣赏者都在不知不觉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此外,尼采在古希腊悲剧里发现了历久弥新的世界观和应对人生的方法,所以他的美学与民族存在、文化的兴替关系密切,正如他在《自我批评的尝试》里声明的意图:“以艺术家的眼光考察科学,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

[1]悲剧艺术家的神灵:狄俄尼索斯与阿波罗《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开门见山地指出分别代表造型艺术与非造型艺术家的神: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

这两种精神处于不断斗争又间或和解的状态,制约着却也促进、维持着艺术的发展。

问题是那是怎样的一种对立斗争、怎样的一种持续抗衡?在艺术创作中,它们各自如何发挥作用而成就出希腊悲剧?这两种艺术冲动于艺术家又有着怎样的作用?以尼采见,这两种艺术冲动各司其职、效力于共同的艺术目的。

从荷马时代到悲剧时代,只知道凭借阿波罗冲动做“梦”的希腊人突然遭到了蛮族酒神精神的冲荡,那是一种狂放、纵情的破坏力,二者的和解之中阿波罗力量自然而然成了抑制力,于是二者在悲剧艺术中分别表现为动力作用与阻力作用。

就狄俄尼索斯力量在艺术中的萌芽来看,抒情诗人之所以不是极端主观主义的情感泛滥,而是真正的艺术家,就在于他往往以一种与太一融合的音乐情绪为主导,发出的呐喊富有深广的人类普遍存在内涵,由此可以明确狄俄尼索斯力量本原性的动力作用;而阿波罗艺术力量是其后的幻影、形象构建,述诸文字、言词。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摘要:悲剧是西方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方文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一反理性主义的传统,首次用日神和酒神的概念对悲剧进行了独特地解读,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对立斗争的产物,同时认为悲剧能够产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的审美快感,并且提出了一种审美的艺术哲学和人身哲学。

本文将围绕日神与酒神的二元关系,从悲剧的起源、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效果和尼采悲剧观的意义四个角度对尼采的悲剧理论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尼采是以反叛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他是第一个公开宣布上帝死了的人,他要求重估一切价值。

而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也一反理性主义的传统,从非理性的古希腊人原始的两种艺术冲动出发来重新阐释悲剧乃至所有艺术。

这两种艺术冲动即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认为,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斗争最终促使了悲剧的产生,而日神与酒神,特别是酒神精神,不仅仅是悲剧产生的根源,而且是所有真正的艺术乃至人类生存意义的根本所在。

一、日神和酒神要弄清楚尼采的悲剧理论,就必须弄明白日神和酒神这两对《悲剧的诞生》中最核心的概念。

日神是个体化原理的壮丽的神圣形象,与之相对应的人的生理状态是梦,相对应的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

日神阿波罗是发光之神,它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它是个体化原理的壮丽的神圣形象。

希腊人敏锐地感到生存的可怕和恐怖,但却为了生存下去而借日神创造出美丽的外观幻像,以此来忍受痛苦和恐怖。

日神象征着光明、美丽、适度和静穆等美好的形象。

日神对应于人的生理状态是梦,表现在艺术上即是光辉、静穆而伟大的造型艺术。

酒神是个体化原理崩溃之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对应于人的生理状态是醉,相对应的艺术形式是音乐。

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观里最核心的概念,如果说日神是人幻想的美丽外观,酒神则是人内在最根本的精神实质。

酒神即狄奥尼索斯,在酒神状态下,人们处于一种极度癫狂的迷醉状态,各种制度戒律等个体化原理都被瓦解,人与人在这种迷狂状态下消解了所有的敌对和疏远,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同邻人团结和解,人与人甚至人与自然都在此刻融为一体,人不再是艺术家,而成为了艺术品。

尼采美学思想

尼采美学思想

尼采美学思想《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重要美学与哲学著作,写于1870年与1871年两年间。

这部著作中,有两个主人翁一同登场,就是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

尼采让这两个神仙翩翩起舞,自说自话,加以自己的激情评说,阐明艺术的本质与美的意义。

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

他宣告:今日的文化、教育和文明,都是荒谬的悖论必须接受法官的公判。

既往的宗教、道德和哲学,皆为颓废的形式,必将接受真理的重估。

尼采不遗余力地攻击道德,因为这是上帝最大的谎言。

他告诉人们他惊人的发现:希腊人从来没有表现出“节制、果敢、公正和智慧”,从来没有遵循过“道德”,当他们听苏格拉底讲上述“四主德”时,却是那么津津有味,点头不已。

尼采由此断言,一个民族奉若天规地约的道德律令,只是用以包裹野蛮与暴力的遮羞布。

尼采将审美价值视为人世间的唯一价值。

"完全的,否认思辩、否认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天地间唯一之神。

他直言不讳地论断,人生的审美评价终将与宗教、道德评价及科学评价背道而驰。

美丽就是一切!真实的审美人生,终究代替虚伪的伦理人生。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事的基本态度和评价体系,包括意识形态、宗教文化、风俗道德、社会和制度等方面的价值观。

尼采愤怒地宣称,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发明的,完全不可信。

如果把它放在权力意志论的平台上观察,就会露出它的本来面目。

他承认自己是虚无主义者,但不是消极的虚无主义,而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消极的虚无是毁灭者,毁灭后留下废墟。

积极的虚无主张建设,推倒旧房子,建设新房子。

旧的价值堕落了,尼采要创造一种新的真善美的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真、宗教的善、艺术的美,哲学是尼采的哲学,宗教是尼采的宗教,艺术是尼采的诗。

他经常用酒神式的俚语来解释他的教主教义。

世界上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理性是缜密思考与计算后果的,是遵守规则与尊重传统的,是维护体制与坚持信仰的。

所谓非理性,是听命于情感的躁动而不加节制,是放任于欲望一一情欲、物欲、权力欲,而为所欲为,是在“人”本的幌子下否定规律、规则,无法无天。

尼采误读与误读尼采——《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之三

尼采误读与误读尼采——《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之三

111尼采误读与误读尼采悲剧果真起源于酒神节吗有学者认为,戏剧的本体特征是它的表演性。

这话听来显然很有道理。

比如剔除了表演,而让人在幕后朗读剧本的话,那么剧本是韵文,则它跟诗歌没有区别;剧本是非韵文,则它跟小说或散文有何不同?如此看来,表演显然是戏剧跟其他艺术样式区别的本质所在了。

可惜,若对这种说法做精细的学术研究,就很容易看出它其实似是而非。

假设有这么一台名之为“戏剧”的演出,剧情平庸烦琐,题旨芜蔓拉杂,人物了无意趣,整部演出毫无戏剧性可言,而演员就在台上走来走去说着这些台词,恰如莎士比亚嘲讽的那样,像一群白痴在台上胡说八道,充满了喧嚣与骚动。

请问这样的演出算“戏剧”吗?显然不是!因为这样的所谓演出,跟平庸烦琐无聊的日常生活根本没有什么区别,等于只是把没有进行艺术化处理的日常生活原样搬上了舞台而已,即只是日常生活换了一个空间而已。

如果这样的“表演”可以称之为戏剧,那么我们每个人的每分每秒也就都生活在戏剧之中了,而戏剧也就丧失了独特存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All Rights Reserved.112113这跟我们要论述的古希腊悲剧有什么关系吗?要明白什么是悲剧精神,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戏剧,即什么是真正的悲剧?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前几篇文章中论述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最初的形态之原因。

我的基本观点和传统学术观点有明显的不同,我认为古希腊戏剧(悲剧)并非起源于酒神节,酒神祭祀的仪式和广泛的社会化,显然对古希腊戏剧(悲剧)的发展与推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无论是从戏剧形态还是从戏剧精神方面考察,认定悲剧起源于酒神节,都是轻率和粗糙的。

事实上,学术界在这方面还要做很多深入精细的研究才行。

比如说羊人剧吧,公认的看法是羊人剧乃酒神节上的戏剧演出,但究竟什么是羊人剧,学术界却还有很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羊人剧就是歌队扮演羊人,即歌队披着羊皮、戴着羊头面具,甚至还挂一条羊尾巴,来配合有关酒神故事的演出。

浅谈尼采美学思想中的悲剧力量

浅谈尼采美学思想中的悲剧力量

种状态之中必定还有一种节奏的差异…… 周遭,忘记自己的所求、不满,和现实生 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
某种醉感的极端平静(确切地说,时间感 活中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境界是“我” 胜人生悲剧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
和空间感的变缓)特别反映在最平静的姿 与自然的本质、与生命融为一体,没有 生及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
尼采(1844 — 1900)是继叔本华之 歌颂着幻象的永恒,停留在外观美的欣赏 泡影。
后的另一位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 上”[1],把现实看成一个梦幻或是面纱,而
沉迷于梦里的景象,感受到的是无限
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 20 世纪西方现代 后者则使人投身并沉醉于现实世界里, 的神秘。把人生当成梦,以梦的眼光看待
活的一个个场面,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都 也是一种客观的世界。
与尼采相似的精神面貌和相似的精神寄
想成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这是阿波罗艺
醉,是人在醉意中的反映和感觉。 托。
术对众生的引导,让他们只需要去享受人 醉,不仅仅是行为上的癫狂、残暴和情欲
任何一种美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定的
生,而不去想痛苦,甚至用思想、精神的 的冲动。醉,还是一种艺术的梦,是艺术 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彩,让人就如同生活在《荷马史诗》里, 它表现的是个体、是现象的客体。但是抒 的美学。
让人充满对生命的乐观和对理性世界的健 情诗人确实在酒神的状态,他们表现的才
西方的现代艺术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受
康理解。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把生 是一个本质的世界,原始的太一世界,这 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流露出艺术家
麻药去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因此,希 创作的源泉。醉,是一种冲动:春光蒙 , 总有着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不管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

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诞生“根源”的解读摘要: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哲学思想与前人关于“悲剧”定义的对比中,对尼采酒神精神的权利意志,超人哲学和审美本质的解读和探索.酒神与日神所诞生的具体细节解读中探索尼采“悲剧”的深层意义.人与自然是尼采悲剧探索的根据,对人充分肯定的哲学形而上学基础上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哲学含义进行探讨.关键词: 酒神悲剧诞生人与自然审美哲学精神西藏民族大学 16级文艺学硕士王玉莲(一)尼采《悲剧的诞生》产生的背景在人与自然分离的紧张关系中,古代社会的原始粗野理性化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得人价值的判断不是理性和智慧,而是作为一种道德判断.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正是试图弥合和恢复人与自然的原始的统一和人生命力的冲动,使人称之为人.《悲剧的诞生》中的思想基础是奠定在前人基础上的.“造物主即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现代人手里,就完全变坏了,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1]卢梭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技术革命的质疑.人应该恢复到对自然社会本真认识.席勒认为在古希腊时期人的感性与理性是和谐统一的.人的生活活动也就是人的艺术审美活动到现代社会科学理性导致了人内在分裂,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称古希腊人是感性功能与理性功能统一的完美的人,想象的青春型和理性的成年型结合.这种人性在我们身上体现出形式冲动的对象,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呈现在我们身上,人无需在他处寻觅自然,人在自己身上就可以发现自然,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然而,自然在现代社会对人来说已成为一种观念,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和科学理性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分离.自然从人道主义中消失了.将自然等同于希腊童年时期的神话孕育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真实性.感情本身带有浪漫特点,感受自然本身诗性.恢复人与自然的统一的过程中.席勒认为艺术作用于审美,人的完整性是感性和理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恢复古希腊人内部的统一和人与社会的自然状态.黑格尔认为在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素材将内容和感情联系起来,人怜悯和恐惧的情感与人害怕于外界的力量的强大持有的敬畏之情.人自身力量的有限性对外界产生敬畏之情和害怕于自身自为力量所产生受难者肯定和实体性同情的伦理之情.悲剧所具有的矛盾冲突的精神对立,体现在现实的伦理道德.具有普遍的代表和神圣的不可侵犯特点.悲剧理论产生于亚力士多德的《诗学》,主要讨论的悲剧和史诗,以理论化的方式提出悲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所具有心灵净化功能,引起人怜悯和恐惧.尼采以酒神精神为主的悲剧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酒神精神现象学,否定苏格拉底的理性世界观。

高人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深度剖析

高人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深度剖析

高人对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深度剖析11869年,25岁的尼采被破格任命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

受德国浪漫主义思想传统影响,青年的尼采内心中鼓荡着一种怀疑与批判一切的浪漫精神。

我们知道浪漫哲学源于对启蒙理性哲学的反驳,其泾渭分明地倡导一种对哲学之真的要求,即诗。

以浪漫的诗性所幻化出的某种方式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除却思维活动中对客体表面东西的依附,使人的精神摆脱客观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的诱惑,使主客观之间形成一条没有阻碍的平坦大道,自在地往来。

正是在这种诗意的幻想中,尼采对生命主题进行重新考量和验证,我们可以看到,他秉承一种浪漫的批评精神,有刺激性趣味的语言,最后终于完成了他诗化形式的著作《悲剧的诞生》。

21881年,尼采著作的《道德系谱学》运用系谱学方法分析道德问题,重新估定人的价值与标准、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一定情境下将各种价值链结为一体的判断。

尼采当时秉持了一种浪漫派精神,以自我的主观意识去设定客观非我的本体性之思,运用格言的形式驱驰自已的语言行为展开追问,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飞扬的诗心去展开写作,使他的写作风格显出独特的个性色彩。

3尼采是以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世界观为依托,去解释希腊人的天性和希腊文化的本质。

从表面看,叔本华似乎并没有超出康德哲学的范围,其实他已对康德的先验认识形式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转向了唯我论,另一方面转向了非理牲的直观。

叔本华是以谢林、费希特关于非理性意志的和意志的直观性为基础,确定自己非理性的生命意志哲学。

叔本华认为康德的现象和物自体之间所持的区分观是合理的,对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取消物自体持不同的观点,叔本华认为物自体可以通过直观被认识,他将之视为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理性和知识都是从属的,即意志才是所有的主导。

人们一旦进入审美的沉思时,意志便逃离了这一审美的过程。

而人生本来是与痛苦相伴的,受意志的支配,人们在意志被审美所抛却时又是多么的痛苦和空虚。

而原本尊重叔本华生命意志说的尼采却说:“个人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人类认识的不一致,最终认识的不可靠,能力的不平等,这一切使个人需要艺术。

浅析尼采的悲剧理论

浅析尼采的悲剧理论

浅析尼采的悲剧理论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借用了日神和酒神这两个象征性的概念,论述了悲剧产生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并展示了深刻的美学思想。

尼采从叔本华出发,却走向了其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尖锐叛逆的理论观点,但其中又不乏合理成分,正是这些确立了尼采在西方文论史中的地位。

一、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共同孕育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的范畴。

尼采把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视为人类充盈的生命本能的体现,是艺术产生的根源。

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他的光辉的照耀下世界呈现出美丽的外观。

外观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幻觉,阿波罗精神即是梦,梦中的幻想大多是美丽而令人愉快的,人们陶醉于这种美丽中不愿苏醒,有时就会混淆梦幻和现实的区别。

叔本华指出,在某些时候能感觉到人和一切事物是纯粹的幻影和梦境的禀赋是哲学才能的标志。

[1]即使这个梦里有忧郁的,悲伤的,阴暗的,甚至恐怖的东西,我们只要鼓励自己说:“这是一个梦!我要把他做下去!”我们就可以站在一个超然的背景里,体验梦境并深感喜悦和快乐。

[1]因此日神艺术的深层基础是人生和世界至深的痛苦和冲突,人们通过幻觉和美的外观来求得解脱。

狄奥尼索斯精神是陶醉中激情的高涨,主体逐渐进入浑然忘我之境,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放纵狂欢,打破一切禁忌,忘掉了自己的个性和世俗的追求,重新与自然合一,在令人痛苦甚至毁掉自己中求得欢乐。

如此不仅人与人重新修好,而且那些被疏远的,被敌视的或被奴役的自然也与人类和解。

此时梦幻或现实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陶醉在自己醉的激情和欲望中,达到了释放和满足,人不再是艺术家,不再以阿波罗的美丽幻象欺骗自己,或者安慰着自己恐怖的梦总会过去,而是成为了艺术品,自己成为塑造生命的主角,陶醉和愉越成为了一切内容。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狄奥尼索斯太过放纵无羁,甚至变成既淫且暴的“妖女的淫药”,傲然挺立的阿波罗形象虽然顶住了这些狂热的刺激,却不能抵抗丑陋粗暴的狄奥尼索斯更为危险的力量,从而让他放下毁灭性的武器。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国 文
浅析尼 采 的悲剧观
岳 娜
( 国矿 业 大 学 外 国语 言 文 化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 1 ) 中 江 2 16
摘 要 : 采 是 十 九世 纪后 半期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颠 覆 了 尼 他
从 亚 里 士 多德 到 黑 格 尔对 悲 剧 的 理 论 界 定 .赋 予 悲 剧 产 生 新 的
神 。 认 为 悲 剧 是 一 种 酒神 艺术 。在 希 腊 神 话 中 , 奥 尼 索 斯 具 他 狄 有传 奇 的 经 历 , 的 诞 生 、 难 、 亡 、 二 次 诞 生 , 种 奇 异 的 他 受 死 第 这 经 历 以及 酒 神 仪 式 上 的 沉 醉 与 狂 欢 ,使 悲 剧 在 形 成 过 程 中更 具 有原 始 的本 真 色 彩 。
喜 . 一 方面 感 到痛 苦 和 可 怕 。人 们 抛 弃 了 彼 此 间 一 切 界限 , 另 打 破 一 切 禁 忌 , 消 自我 克 制 , 情 地 放 纵 自 己原 始 的 本 能 , 歌 取 尽 载 载 舞 。 浸在 集体 的狂 欢 之 中 。 沉 因此 , 尼 采 看 来 ,
尼采 不 同于 黑 格 尔 那 样 将 悲 剧 的 产 生 放 在 其 哲 学 体 系之 中 来 进 行 阐释 ,而 是 借 用 希 腊 神 话 中 的 日神 阿 波 罗 和 酒 神 狄 奥 尼 索斯 来说 明 悲 剧 的起 源 和 本 质 。日神 阿 波 罗 ( p o o 是 光明 之 ^ pn ) 神 , 艺术 , 司 有预 言功 能 。尼采 认 为 他 与 “ ” 切 相 关 。 日神 作 梦 密 “
结 为 人 的 生 理 本 能 , 术 创 作 的原 动 力 深 深 根 植 于 人 本 身 之 中 。 艺

尼采悖论原文

尼采悖论原文

尼采悖论原文1尼采的开篇就用了一个颇为“视角主义”的恐怖寓言故事,一个极远的上帝的视角和一个超级大历史的维度,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世界之后篡位夺权的认识被尼采贬低了,因此也能读出一丝虚无主义的味道。

2在这篇文章里,虽然并未点名(这是尼采一向的做法),但文章回应了很多哲学家的观点,比如康德,叔本华,休谟,霍布斯等。

比如在解释人对真理的冲动如何而来,尼采嫁接了霍布斯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就个人希望保卫自己反对其他个人而言,他的智力一般多用来作假。

但是就在同时,由于无聊,也由于必要性,他又希望社会存在和合群,因此,他不得不和好,并从他的王国尽力消除至少是最明目张胆的“每个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尼采认为这种和平协定的必要性是,人对真理冲动的第一步。

3尼采多次采用了视角主义这个观察方法,尤其是在认识论上。

这涉及一个至今没有答案的问题,就是人类到底是否能够“客观”认识世界,也就是掌握纯粹客观的真理。

尼采显然是认为,人不可能具有全然客观的真理,包括数学这种看似完全中立客观的“真理”。

4因为所有人的认识都依赖于从人出发的观察,那也就是说,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只能通过人。

在薛定谔的猫的思想实验当中,人的观察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或者沿着康德的二律背反,我们是否能建立一个视点,观察到整个客观的宇宙?那人也就不能称之为人,而是上帝了。

5尼采从真理的冲动何来出来,在认识论上嘲笑了人类中心主义,他说“对于认识和感觉的骄傲像是一场弥天大雾,遮住了人类的视线和知觉,从而在存在价值问题上骗过了他们。

在这种骄傲中,认识被捧到了天上,致幻是其最普遍的后果,而它的那些最具体的后果也带有同样的欺骗性。

”在尼采看来,真理冲动出于生存的需要,而非对客观知识的追求,民众所谓的真理其实是一种自然法,一种约定俗成,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产物,是趋利避害的东西,因而也带了视角和主观,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客观真理”。

6然而尼采并没有在“科学”的道路上深入介入认识论的辩论,而是话锋一转,转向了语言。

论尼采的悲剧思想

论尼采的悲剧思想

论尼采的悲剧思想一、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的悲剧世界观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

尼采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认为它们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

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尼采反传统的理性主义悲剧理论,认为悲剧产生于人性中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与日神阿波罗精神的永恒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也正是悲剧的本质,以此为支点,他对悲剧的快感、悲剧的乐观主义等问题做了全新的解释。

尼采的悲剧观不仅是对理性主义悲剧观的反叛,同时也是对他的补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

酒神是光明之神,它代表着人的理性和静穆.而尼采推崇的是一种原始冲动,一种忘我迷狂的状态.这种精神是由麻醉剂或由春天的到来而唤醒的,这是一种类似酩配大醉的精神状态。

在酒神影响之下,人们尽情放纵自己原始的本能,与同伴们一起纵情欢乐,痛饮狂歌狂舞,寻求性欲的满足。

人与人之问的一切界限完全打破,人重新与自然合为一体,融入到那神秘的原始时代的统一之中去。

他如醉如狂,几乎就要飞舞到空中。

像停不住的孩子一样,他不断地建筑,又不断地破坏,永远不满足于任何固定而一成不变的东西。

二、尼采悲剧的意义和色彩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千万个人生过程终将走向同一个结束,死亡阴影的巨大威胁之下,人生还是否有其存在的意义?生与死的宿命,这是每个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尼采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给了我们属于他的回答。

尼采曾提出人生有何好?生来病死都是苦的,哪有什么快乐可言,或许对人来说活着是最痛苦的事情,《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看是谈论艺术的。

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思考,或者借助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诗人、文学家、文化批评家,被视为现代思想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一生都在探讨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悲剧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成为了他哲学和文艺思想的核心。

本文将从尼采的悲剧理论出发,介绍尼采哲学与文艺思想的精髓。

一、尼采的悲剧理论尼采的悲剧理论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悲剧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

尼采认为悲剧的核心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感悟和表达,以及对于面对生命的绝望的展现。

在尼采看来,最真实的悲剧并不是在悲伤、痛苦或是悲惨中寻找菩萨心肠或善的道德修养,而是在面对自己的命运、灾难和不幸时,仍能够坚定站立于这个世界的人。

因此,悲剧不是消极的,而是对于生命坚强的肯定,对于生命价值的肯定。

人类既是伟大的,也是渺小的,悲剧正是在这种相对的人性中展现出来的。

尼采的悲剧理论是革命性的,他试图打破传统的悲剧理念。

传统的悲剧理念认为,悲剧是通过展示英雄的失败来触动观众的情感,进而让观众反思自身的实践和价值观。

但是,尼采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悲剧是对于生命的肯定和赞美,而不是消极的抵抗和反抗。

他认为,观看悲剧的人要具有“悲剧之心”,也就是对于生命两面性的认识,既坚信人类的伟大与壮烈,又要面对人类的渺小,甚至是残酷的一面。

尼采的悲剧理论对于他的哲学和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不仅促使了对于传统的悲剧观念的批判,也推动了文艺思想的变革。

那么,尼采的哲学和文艺思想又是如何被悲剧理论所影响的呢?二、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独具特色,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1. “上帝已死”尼采的著名言论“上帝已死”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他认为基督教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这种变化不利于人类的自由。

同时,尼采也不赞成对基督教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攻击,他把目光转向了基督教背后的宗教哲学,认为其本质是将人类打扮成神秘主义的对象,因此成为表现弱肉强食的武器,使“我们”的创造性能力极度受限,挫伤人类开放心态,一味的解析和肆无忌惮地论证只会让人们沉迷不安乱,甚至使其走向极端主义。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尼采关于悲剧艺术的观点,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他对悲剧的看法,简直就像给人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你想啊,悲剧不只是让人哭,而是让人思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复杂与美妙。

尼采认为,悲剧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咱们得好好接纳这些痛苦的时刻。

想想看,谁的生活不经历几次风风雨雨?他提到,悲剧的魅力在于它能把生与死、快乐与痛苦这对矛盾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再说说尼采特别喜欢的古希腊悲剧。

那些戏剧里,英雄们常常面对巨大的命运压力,简直就像是在和上天对着干。

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反而让观众感到一种深刻的共鸣。

这种共鸣,不就是咱们每个人心底深处的声音吗?他觉得,这种悲剧的力量在于它展现了人类的脆弱与顽强。

即便是再大的打击,咱们也能在其中找到某种美感,哎,这种对比,简直就是生活的调味剂。

没错,悲剧让咱们在笑声和泪水之间找到那种独特的平衡。

尼采还提到了一点特别有趣的事,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还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悲剧表达内心的挣扎,就像在画布上泼洒颜料,虽然有些地方可能显得杂乱无章,但最终却能呈现出一种绝妙的画面。

这样一来,悲剧就成了让人反思的工具。

像是在揭示生活的真谛,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嘛,波澜起伏,时而甜蜜,时而苦涩,这才是最真实的状态。

哎,你要是问我,为什么尼采如此推崇悲剧艺术,我觉得这和他的个人经历也有关系。

他一生经历了不少风波,心中充满了对人性与生命的思考。

那种对苦难的理解与认同,让他的思想更加深邃。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把悲剧视为一种超越的艺术,能够让人从痛苦中寻找力量,反而更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哇,这样一想,真是让人佩服!尼采的观点无疑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让我们意识到,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然。

无论生活怎么折腾,咱们都得学会用艺术去面对、去反思。

生活中的悲剧像是一道道风景,让我们在痛苦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尼采的悲剧与学术的悲剧分析

尼采的悲剧与学术的悲剧分析

尼采的悲剧与学术的悲剧吴先伍« 2013-04-08 09:57:53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京)2008年4期内容提要:德国的庸人们由于坚持一种世俗的标准,对尼采的创造性思想进行评判,结果将尼采看成一个怪物,从而最终导致尼采走向疯狂。

而中国采取了一种类似德国的违背创新规律的学术体制。

中国的学者不愿意像尼采那样因为学术创新而走向疯狂,结果他们就将尼采的悲剧变为学术的悲剧,放弃了学术的创新。

关键词:尼采悲剧学术体制创新作者简介:吴先伍,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芜湖241000)学术创新乃是学术的第一生命,没有创新的学术不过是没有源头的一潭死水,无法为人类社会持续高效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所以,进行学术创新乃是当代学人必须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

然而,纵观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学术创新一直是中国学术研究的一个软肋,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少之又少。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本文拟从尼采悲剧出发,探讨中国的学术体制对于中国学术创新不足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1尼采的悲剧尼采疯了是学术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学术史上的一个悲剧:一个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天才思想家由于疯狂,从这个世界上凋谢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尼采,疯狂似乎就成了那些具有卓越创造天才的一个重要特征,以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有人将满脑子奇思妙想的哲学家称为“疯子”。

尼采是如何变疯的?答案似乎是确定的:由于生理上的疾病。

著名的尼采研究者、存在主义大家雅斯贝尔斯说,“这样一种病态只是作为精神病才突然爆发的,它同官能性大脑疾病有关,极有可能同渐变性脑软化有关。

”[1]93著名的尼采传记作家哈列维,甚至有意在《尼采传》中提及尼采的父亲“患了头痛症和神经质的毛病”,以暗示尼采后来变疯具有家族遗传因素[2]1 0而中国的尼采专家陈鼓应则猜测,“他的病,也许和他在1870年普法战争时短期的军中生活有关” [3]28 o由于这些研究都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确实可信的。

尼采美学的非理性特征——读《悲剧的诞生》札记

尼采美学的非理性特征——读《悲剧的诞生》札记

尼采美学的非理性特征——读《悲剧的诞生》札记
归青
【期刊名称】《中文自学指导》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尼采美学有着很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他用古希腊神话中日神和酒神的形象来说明艺术的起源与本质。

认为人的生命本能、原始的冲动才是艺术的动因和艺术的根本。

尼采激烈批判的苏格拉底主义,实际就是理性至上的思想。

他认为现代文明病的症结就在于生命本能的衰竭。

只有复兴悲剧精神,用古希腊的酒神精神激发民族的活力才是文明的出路。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归青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47
【相关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美学阐释 [J], 黄钰
2.复归艺术叩问生命——尼采《悲剧的诞生》美学内核探析 [J], 魏斌宏
3.尼采《悲剧的诞生》札记 [J], 林蓉
4.另一种存在——读尼采美学《悲剧的诞生》 [J], 陈艳艳
5.酒神的迷狂——西方文明之尼采早期著作《悲剧的诞生》札记 [J], 张冬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尼采悲剧美学背后深刻的悖论内容摘要:尼采早期以古希腊悲剧研究而产生的悲剧美学有很多颠覆传统审美因素的存在,对西方美学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比较早期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窥见尼采后期美学思想的雏形,以及其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尼采悲剧美学悖论尼采作为二十世纪的一位思想巨人,吸收了古希腊美学思想,且对后世的西方美学和哲学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悲剧的诞生》作为尼采的第一部美学著作,它里面汇集了尼采后来美学思想最初的雏形。

可以说,这部著作非常集中反映了尼采的美学认识,特别是尼采在其中对于悲剧思想的阐述,将悲剧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用感性审美认识取代传统的理性审美认识。

这些观点对于西方传统思想界无疑是很大的颠覆,所以我们称其是一部很有批判性的作品。

安延明先生说:“尼采带着大工业造成的分裂的心灵,瞻望着一种完满的生命,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极乐”。

①在他反传统的美学思想背后,这个理论存在着一些矛盾和悖论。

一.平等中主导和从属的矛盾《悲剧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两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美学思想的理念,那就是悲剧的起源来自于两个艺术精神要素,并且以日神和酒神作为代表艺术形象。

酒神冲动在本质上是世界意志本身的冲动,也就是个体摆脱个体化原理回归世界意志的冲动。

日神冲动则是意志显现为现象的冲动,也就是个体在个体化原理支配下执著于现象包括执著于个体生命的冲动。

②尽管尼采一再的在文中强调艺术最完美的状态是两个艺术精神的相互融合,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尼采一直把酒神艺术精神放在更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酒神精神才是一切精神的本质和源动力,而日神精神是代表了外观的现实世界,与绝对的真理和本质还是有隔阂的,不过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尼采看来,酒神精神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状态,而它是凭借着日神精神将其外化显示出来。

酒神精神显然更加的被尼采看重,如此这般的话,就出现了一个矛盾。

整个《悲剧的诞生》围绕的是古希腊悲剧的诞生和消亡来探讨艺术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尼采将其归为酒神艺术精神。

显然这个重点论述的对象是酒神艺术精神,并且将其上升到整个人类的精神界。

在尼采的哲学世界里,对于终极理想的追求就是酒神艺术精神。

一定程度上,日神艺术精神完全是酒神精神的附属物,它发挥作用也是要依赖于酒神精神。

依照尼采的解释,世界意志的破坏性、否定性的酒神冲动相对于其创造性、肯定性的日神冲动,运动和变化的洪流将会扬弃一切持续和存在。

如果让创造性、肯定性的日神冲动占了上风,反而不容易去解释永恒生命的无限生成过程。

③尼采的矛盾性就是在于,他一方面在力图调和酒神和日神两种艺术精神之间的关系,使之最终达到和谐;另一方面,又是力举酒神精神的崇高地位,把酒神放在一个万物之源的绝对地位上。

尼采眼中的完美状况是日神中有酒神因素的体现,酒神因素中有日神精神的体现,二者趋于混沌不分的状态。

可是,尼采一再地强调酒神精神区别于其他因素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这又无疑是在说明酒神因素的主导地位。

所以,我们可以说尼采关于酒神和日神二元结构的想法是与他艺术终极追求和谐是有冲突的。

二.悲剧思想中乐观主义的交织《悲剧的诞生》中讨论了古希腊悲剧的诞生,发展和消亡,尼采将其提到一个形而上的层面上来进行探讨,并且赋予了这种悲剧的内在本质酒神精神一个很高的艺术地位。

其中,我们不难发现尼采所强调酒神精神的一个实质就是痛苦是永恒的。

这是尼采的一个代表性哲学和美学思想,即对于世界和人生本质的悲剧认识。

尼采把这种悲剧认识提到审美程度上进行观照,他认为只有看到了这个本质,我们才会去调动日神精神来挣脱这痛苦的牢笼,但是人并不能挣脱出去。

可是在挣脱的过程中,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生命力。

在不断地同永恒的痛苦进行反抗的时候,人类永恒的生命力就得到了体现。

尼采在看待世界的时候确实是悲剧的,因为有着一个无法逃脱的痛苦永远笼罩在人们头上。

但他并未让人们就此放弃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生命的活力。

生命的美好就是在抗争的过程中体现的,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身的力量。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悲剧认识中蕴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

日神是美的外观和象征,它让人沉迷于外观。

然而,外观在本质上是虚幻的,在叔本华看来,外观仅仅是意志的表象。

可是问题在于人生不能离开对外观的迷恋,否则就会陷入悲观主义深渊而不可自拔。

于是靠了艺术的美化,我们反倒觉得人生不再是永恒的缺陷,于是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

④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一直强调他非常反对乐观主义这种精神。

在他看来,这是与科学和理性挂上钩的一种精神状态,其最后的结果其实是走向失望和绝望,以至于让自己无路可走。

因为科学和理性一直所传达的理念都是它们会不断地创造奇迹,不断地带来人类的进步。

在尼采看来,这其实是一种盲目的乐观主义的观点。

就是因为这种精神,人类才敢于去做出一些过于表现自我的事情,他们的结果就会像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一样受到宙斯的惩罚。

因为普罗米修斯是过于表现自己的勇敢,而俄狄浦斯是过于表现自己的智慧。

科学和理性是一种没有节制,不懂得让步的精神表现。

尼采认为,哈姆雷特就像是悲剧精神的人,他了解世界的本质,知道无力改变,所以选择了让步。

而那种企图去改变本质的行动无疑是愚蠢可笑的。

科学和理性显然是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本质的,它们给西方世界带来的结果是人们精神上的深刻危机。

物质上的富足在盲目的乐观主义的带动下,陷入了一种虚空的躁动的精神状态中。

在尼采看来,西方人的精神是被这种乐观主义给剥夺了。

所以说,尼采尽管对于整个宇宙和人生的看法是悲剧的,但是他为人们的精神找到了出路。

认为酒神精神可以拯救人们的精神,可以让人们重新迸发出生命力。

三.感性思想和理性思维的交错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苏格拉底文化”和“艺术文化”都归结为一种贪婪的意志。

苏格拉底的求知欲是理性的代表,而尼采首先就把它当做扼杀古希腊悲剧的罪魁祸首。

因为在尼采的悲剧观念中知识并不能医治人们生存的永恒创伤,只有拿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蕴藉,达到对永恒生命意志的把握。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以叔本华学说作为前提,认为生命存在的本质就是生命意志的盲目冲动,人生毫无意义。

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才有充分理由, 哲学家、艺术家、圣人等天才就是人类审美化存在的代表形态。

由此可见,尼采早年的文化理想是建立在非理性的审美主义基础之上的。

⑤尼采是西方反理性的代表,因为西方几千年的发展从古希腊的繁荣到后来宗教文化的泛滥,到后来科技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尼采看到了一种永恒伤痛的蔓延,人们在拥有悲剧文化,后来是拥有宗教神话,再到后来这些精神上的寄托被科学理性所取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了空窗。

精神危机带来的是找不到方向和接触不到世界本质的痛苦,人们的生命意志受到了极大的打压。

尼采看到的是人们对于知识狂热追求,物质的泛滥逐渐在奴役着人类的精神。

这一切都可以回溯到西方世界对于理性的尊崇。

尽管尼采反理性,但是他是用感性思想来感知世界的本质,但是在把握世界的本质的时候,尼采似乎是偏向于理性的。

其中特别提到日神文化中的“适度原则”,也就是自知之明。

然而尼采所提到的日神适度和酒神过度其实是不冲突的,因为日神的美和适度是建立在酒神所代表的痛苦之上的,也就是说它们是一个感性和理性交错的共同体。

尼采的矛盾也就在于此,他认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都是非理性的,但是又同时强调日神的理性表现,强调感性和理性的相交融。

而尼采的整个思想核心又是反理性的,是以非理性的大旗来反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理性认识。

《悲剧的诞生》奠定了尼采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对于理性的批判,对于悲剧艺术的崇尚,对于人的生命意志的解读等等,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其后期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但尼采早期的思想还是存在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其对于理性批判的同时,又极其推崇真理理性。

对于悲剧艺术崇尚的同时,也交织着一种狂欢式的乐观精神。

正是这些悖论的存在,才使得尼采后期思想的形成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也给了后世美学发展很大的启示。

注释:①(丹麦)乔治?勃兰兑斯著安延明译《尼采与勃兰兑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②周国平,《日神和酒神:尼采的二元艺术冲动学说》,《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卷第4期。

③高洁,《从看尼采的悲剧观》,《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第3期。

④秦忠翼,《酒神精神:艺术和人生的理想境界――论尼采的审美价值观》,《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

⑤季中扬,《论尼采早期文化理想及其内在矛盾》,《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参考文献:⑴(德)尼采著,周国平编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论选(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

⑵(丹麦)乔治?勃兰兑斯著安延明译《尼采与勃兰兑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⑶周国平,《日神和酒神:尼采的二元艺术冲动学说》,《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卷第4期。

⑷高洁,《从看尼采的悲剧观》,《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第3期。

⑸秦忠翼,《酒神精神:艺术和人生的理想境界――论尼采的审美价值观》,《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

⑹季中扬,《论尼采早期文化理想及其内在矛盾》,《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⑺文娟,《阿波罗精神下的美妙人生――尼采意象的当下价值》,《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0卷第4期。

吴昭,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文艺学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